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中典型橡胶防老剂及其衍生物的环境行为及陆生生态风险综述
1
作者 姜锦林 吴慧毅 +2 位作者 王蕾 董姝楠 曹少华 《土壤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39,共11页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自然资源,近年来,轮胎橡胶防老剂N-(1,3-二甲基丁基)-N′-苯基对苯二胺(6PPD)及其臭氧化产物N-(1,3-二甲基丁基)-N′-苯基对苯醌(6PPD-Q)的水生生物风险引发全球关注,但对其土壤环境行为和土壤生物区系...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自然资源,近年来,轮胎橡胶防老剂N-(1,3-二甲基丁基)-N′-苯基对苯二胺(6PPD)及其臭氧化产物N-(1,3-二甲基丁基)-N′-苯基对苯醌(6PPD-Q)的水生生物风险引发全球关注,但对其土壤环境行为和土壤生物区系影响还知之甚少。研究表明,土壤是轮胎磨损颗粒(TWPs)的一个重要的“汇”。对苯二胺类(PPDs)橡胶防老剂性能优良,应用非常广泛,能够随着TWPs进入环境介质中然后被释放出来,并产生PPD-Qs等衍生物。因此研究PPDs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PPD-Qs在土壤中的归趋和生态环境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聚焦于土壤环境安全和生态健康,陈述了6PPD及6PPD-Q在土壤环境中赋存、迁移、转化等行为特征,介绍了6PPD及6PPD-Q在陆生生物中的累积、转运和代谢机制,并阐述其生物毒性效应特征和致毒机制,为6PPD及6PPD-Q污染的生态风险评估和防控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环境 6PPD 6PPD-Q 环境行为 毒性效应 致毒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土壤环境基准受试无脊椎动物筛选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蕾 姜锦林 +3 位作者 董姝楠 吴慧毅 李勖之 曹少华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102,共12页
为筛选土壤环境基准受试土壤无脊椎动物,依据其生态学意义、地理分布范围等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本土土壤无脊椎动物,从公开发表的文献、ECOTOX等权威数据库中搜集其毒性数据,采用物种敏感度分布法对土壤无脊椎动物的物种毒性数据进行敏感... 为筛选土壤环境基准受试土壤无脊椎动物,依据其生态学意义、地理分布范围等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本土土壤无脊椎动物,从公开发表的文献、ECOTOX等权威数据库中搜集其毒性数据,采用物种敏感度分布法对土壤无脊椎动物的物种毒性数据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环节动物门正蚓科的爱胜蚓属(赤子爱胜蚓、安德爱胜蚓)、正蚓属(陆正蚓、粉正蚓)、异唇蚓属(背暗异唇蚓)、带丝蚓科的带丝蚓属(夹杂带丝蚓)、钜蚓科的环毛蚓属(威廉环毛蚓)、线蚓科的白线蚓属(球肾白线蚓、白线蚓)可作为土壤环节动物类基准受试生物;节肢动物门长角科的长角属(白符■、跳虫、曲毛裸长■)、等节科的等节属(小原等节■)、洼甲螨科的平懒甲螨属(盾平懒甲螨)可作为土壤节肢动物类基准受试生物;软体动物门玛瑙螺科的玛瑙螺属(非洲大蜗牛)可作为土壤软体动物类基准受试生物;线虫动物门小杆线虫科的广杆线虫属(秀丽隐杆线虫)、异皮线虫科的根结线虫属(南方根结线虫)可作为土壤线虫动物类基准受试生物。根据毒性数据筛选获得17种土壤无脊椎动物分属4门、15科,可以作为土壤环境基准受试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环境基准 土壤无脊椎动物 物种敏感度分布 基准受试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环境标准值及制订研究:服务于管理需求的土壤环境标准值框架体系 被引量:26
3
作者 王国庆 林玉锁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52-562,共11页
环境标准是实施环境管理的重要依据。我国现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已不能满足土壤环境管理的实际需求,研究提出我国适宜的土壤环境标准值体系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结合国家关于"严格控制新增土壤污染"、"... 环境标准是实施环境管理的重要依据。我国现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已不能满足土壤环境管理的实际需求,研究提出我国适宜的土壤环境标准值体系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结合国家关于"严格控制新增土壤污染"、"确定土壤环境保护优先区域"、"强化被污染土壤的环境风险控制"和"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的土壤环境政策,分析了我国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重点任务及对土壤环境标准值的迫切需求,调研综述了发达国家和地区土壤环境法规及标准值体系现状和经验,初步提出了包括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土壤环境风险管控标准和针对特定污染土壤的治理修复标准的标准值体系,提出了针对"老污染"和"新污染"土壤分别建立不同的土壤环境监管制度,该研究可望为完善和建立我国土壤环境标准值框架体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环境质量标准 筛选值 指导值 污染场地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重金属土壤环境标准值比较:镉 被引量:17
4
作者 王国庆 邓绍坡 +3 位作者 冯艳红 郑丽萍 张亚 林玉锁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08-821,共14页
土壤镉污染危害农产品质量安全,影响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开展镉的土壤环境标准值研究,合理制定中国镉的土壤环境标准值,对加强镉污染土壤环境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调研获取了包括北美、欧洲、亚太(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和非洲等地区16个国家... 土壤镉污染危害农产品质量安全,影响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开展镉的土壤环境标准值研究,合理制定中国镉的土壤环境标准值,对加强镉污染土壤环境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调研获取了包括北美、欧洲、亚太(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和非洲等地区16个国家和2个国际组织共52个地区镉的土壤环境标准值数据156个。综合考虑标准值适用的土地利用方式,调研分析了32个农用地、70个住宅类用地和56个工业(含商业)类用地镉的土壤标准值。结果表明:(1)适用于农用地的GB 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镉的二级标准值,较国际农用地土壤环境标准值更严格;(2)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农村住宅用地、城市住宅用地镉的土壤修复目标值总体上较国际同类标准值更宽松,中国台湾地区非农用地土壤镉的监测标准和管制标准值低于国际同类标准值的中值水平;(3)与国际上工业类用地镉的土壤环境标准值相比,HJ 350—2007《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暂行)》A级和B级标准值较国外标准更严格;(4)制定镉的土壤环境标准值的目标与采用的技术方法、可接受风险水平与镉的毒性参数取值、土地利用方式与相应暴露情景假设以及健康风险评估模型与模型参数的不同,是导致不同国家和地区标准值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该研究可望为中国不同用地方式镉的土壤环境标准值的制修订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环境质量标准 基准 指导值 筛选值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风险的铅(Pb)土壤环境基准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郑丽萍 龙涛 +3 位作者 冯艳红 张亚 林玉锁 王国庆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30-1035,共6页
环境基准是指环境介质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对特定受体不产生不良或有害效应的临界限值。环境基准是制修订环境标准的科学依据。通过文献调研筛选获得土壤Pb的生态毒性数据,采用物种敏感性分布法对所获生态毒理数据进行建模分析。基于95%物... 环境基准是指环境介质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对特定受体不产生不良或有害效应的临界限值。环境基准是制修订环境标准的科学依据。通过文献调研筛选获得土壤Pb的生态毒性数据,采用物种敏感性分布法对所获生态毒理数据进行建模分析。基于95%物种保护水平,外推得到基于生态风险的Pb的土壤环境基准值为80.5 mg·kg^(-1)。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类似土壤环境基准值相比,笔者研究得到的外推基准处于中等偏保守水平。研究结果可为制订保护陆生生态物种的Pb土壤环境标准值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 土壤 环境基准 物种敏感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中汞的化学形态及其环境限值探讨 被引量:3
6
作者 龙涛 钟重 +4 位作者 邓绍坡 王磊 吴运金 祝欣 林玉锁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5,共5页
汞是中国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中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汞的常见形态包括单质汞、无机汞和甲基汞。比较了不同形态的汞及其化合物在物化性质、环境行为、毒性效应及致毒机制上的差异,还以美国、英国为例,探讨了针对不同形态的汞分别制定土壤... 汞是中国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中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汞的常见形态包括单质汞、无机汞和甲基汞。比较了不同形态的汞及其化合物在物化性质、环境行为、毒性效应及致毒机制上的差异,还以美国、英国为例,探讨了针对不同形态的汞分别制定土壤环境限值的方法。最后指出,中国现有的土壤环境质量相关标准以及污染场地风险评估导则中均尚未区分汞的形态,仅给出总汞含量的限值。因此,在未来的相关标准制定中,应考虑按汞的各种形态制定不同的标准,这将更有利于客观准确评价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中汞的污染程度和环境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场地 风险评价 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湿度对重金属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和生态毒性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龚冰 王徐鹏 +1 位作者 应蓉蓉 仇浩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8-61,共14页
土壤湿度的波动可能通过改变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显著影响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形态、转化及归宿,对农产品安全、动物和人体健康产生潜在风险。本研究以多重金属污染土壤为介质,典型土壤岗哨动物线蚓(Enchytraeus crypticus)为受... 土壤湿度的波动可能通过改变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显著影响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形态、转化及归宿,对农产品安全、动物和人体健康产生潜在风险。本研究以多重金属污染土壤为介质,典型土壤岗哨动物线蚓(Enchytraeus crypticus)为受试生物,探究了不同土壤湿度下,线蚓对污染土壤中Cd、Cr、Cu和Zn的动态累积和毒性响应过程。结果显示,土壤湿度改变了土壤中重金属的有效态浓度及线蚓对重金属的累积速率,进而影响了线蚓的存活率与繁殖率。具体而言,与较高的土壤湿度(80%田间持水量)相比,较低的土壤湿度(50%田间持水量)条件下土壤中Cd、Cr、Cu和Zn的有效态浓度含量普遍更低,这可能和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土壤中CO_(2)浓度有关。线蚓体内重金属累积量与暴露时间呈正相关关系,在不同土壤湿度下,线蚓体内Cd和Zn含量差异明显,在50%田间持水量下,线蚓体内Cd和Zn的浓度分别为17.2 mg·kg^(-1)和458 mg·kg^(-1),而在80%田间持水量下则高达39.5 mg·kg^(-1)和601 mg·kg^(-1),即土壤湿度越大体内累积的重金属含量越多,但土壤湿度对线蚓体内Cr和Cu影响不大。线蚓的存活率和繁殖率随土壤湿度的增加而降低,这与体内重金属浓度的增加有关。研究结果增进了对土壤重金属在湿度变化条件下形态转化规律及其内在机制的认识,对评估全球变暖背景下农田土中重金属复合污染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度变化 重金属复合污染 线蚓 生物有效性 动态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陆生生态的土壤铜环境基准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黄兴华 李勖之 +3 位作者 王国庆 姜锦林 龙涛 王小治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720-4730,共11页
通过调研国内外Cu生态毒理研究,收集并筛选土壤Cu的10%效应浓度(EC_(10))和无效应浓度(NOEC),分组构建陆生植物/无脊椎动物和土壤生态过程的物种敏感性分布模型(SSD),结合模型平均法推导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重金属Cu的生态安全阈值.针对... 通过调研国内外Cu生态毒理研究,收集并筛选土壤Cu的10%效应浓度(EC_(10))和无效应浓度(NOEC),分组构建陆生植物/无脊椎动物和土壤生态过程的物种敏感性分布模型(SSD),结合模型平均法推导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重金属Cu的生态安全阈值.针对保护陆生植物/无脊椎动物,自然保护地和农业用地土壤、公园用地、住宅用地和工/商用地的土壤Cu生态阈值分别为10.9~38.9,21.0~77.5,36.6~124,47.6~151mg/kg;针对保护生态过程,自然保护地和农业用地土壤、公园用地、住宅用地和工/商用地的土壤Cu生态阈值分别为4.49~72.2,19.9~135,60.9~220,96.8~277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数据 物种敏感分布曲线 模型平均 生态安全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与类别划分研究 被引量:35
9
作者 应蓉蓉 张晓雨 +6 位作者 孔令雅 冯艳红 张亚 赵欣 单艳红 夏冰 林玉锁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25,共8页
梳理了国内外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研究进展,并分析了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和类别划分技术要点。基于监测点位和评价单元,从超标程度、累积性和农产品安全性等多维多角度,详细阐述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程序和评价方法,探讨并提出适用... 梳理了国内外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研究进展,并分析了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和类别划分技术要点。基于监测点位和评价单元,从超标程度、累积性和农产品安全性等多维多角度,详细阐述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程序和评价方法,探讨并提出适用目前我国土壤管理需要的基于多源数据多维评价的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地 土壤环境质量 评价 类别 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土壤环境背景值应用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15
10
作者 吴运金 周艳 +4 位作者 杨敏 王荐 龙涛 尹爱经 李群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524-1531,共8页
土壤环境背景值作为土壤污染识别的依据,在环境管理上具有重要作用。许多国家和地区先后开展了土壤背景值的研究工作。该研究在介绍土壤环境背景值内涵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土壤环境背景值在土壤环境标准制定、农用地土壤可持续管理、污... 土壤环境背景值作为土壤污染识别的依据,在环境管理上具有重要作用。许多国家和地区先后开展了土壤背景值的研究工作。该研究在介绍土壤环境背景值内涵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土壤环境背景值在土壤环境标准制定、农用地土壤可持续管理、污染地块判断、地块关注污染物筛选、地块修复目标值确定等方面的应用情况,总结了土壤环境背景值的表达方式,分析了我国土壤环境背景值应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可为我国土壤环境背景值的研究提供参考,为土壤环境背景值在管理上的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环境背景值 背景值应用 背景值表达 土壤环境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物种敏感分布法建立铅的生态安全土壤环境基准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李勖之 郑丽萍 +6 位作者 张亚 冯艳红 杜俊洋 孙丽 李敏 姜瑢 王国庆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7-118,共12页
由于日益严重的人类活动干扰,土壤重金属铅(Pb)污染严重。开展Pb生态安全的土壤环境基准研究,合理制定铅的生态基准值,对更好地预防与控制土壤Pb生态风险,加强土壤Pb污染的环境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调研国内外Pb的陆生生态毒性... 由于日益严重的人类活动干扰,土壤重金属铅(Pb)污染严重。开展Pb生态安全的土壤环境基准研究,合理制定铅的生态基准值,对更好地预防与控制土壤Pb生态风险,加强土壤Pb污染的环境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调研国内外Pb的陆生生态毒性研究,筛选并构建重金属Pb的有效毒性数据库(10%效应浓度(EC 10)或无观察效应浓度(NOEC))。将土壤pH作为毒性数据划分依据,采用5种物种敏感性分布模型(Burr TypeⅢ、Log-Normal、Log-Logistic、Gamma和Weibull)成功拟合毒性数据,建立不同土壤pH范围内的重金属Pb物种敏感分布曲线,推导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自然保护地/农业用地、公园用地、住宅用地、工/商业用地)土壤Pb的生态基准值。结果表明,自然保护地和农业用地土壤Pb的生态基准范围为51.1~153 mg·kg^(-1),公园用地Pb的生态基准范围为172~342 mg·kg^(-1),住宅用地与工/商业用地的Pb基准值相对较大,分别为342~537 mg·kg^(-1)和440~634 mg·kg^(-1)。本研究可为我国污染土壤的生态风险评估框架及土壤风险管控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敏感分布曲线 土壤环境基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土壤环境基准研究的历程与展望 被引量:6
12
作者 龙涛 林玉锁 陈樯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73-281,共9页
开展土壤环境基准研究是我国生态环境相关法律法规的明确要求,对科学制定土壤生态环境标准具有重要意义。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土壤环境容量研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制定等工作的推进,土壤环境基准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工作,... 开展土壤环境基准研究是我国生态环境相关法律法规的明确要求,对科学制定土壤生态环境标准具有重要意义。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土壤环境容量研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制定等工作的推进,土壤环境基准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较丰富的成果。但是由于土壤环境介质及其相关环境风险的复杂性,目前我国科研与管理人员对土壤环境基准的概念、内涵、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尚存在不同见解。当前,在土壤环境管理进入风险管理时代的背景下,土壤环境基准研究既需要基于我国已有的研究方法,又需要密切结合风险评估方法开展。该研究对土壤环境基准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探讨,并建议将建立标准化方法体系、夯实本土数据基础作为近期土壤环境基准研究工作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环境基准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学习在土壤污染识别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傅嘉辉 陈云 +4 位作者 王丽娜 石佳奇 韦婧 刘雪岩 张红燕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6-94,共9页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机器学习在环境保护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机器学习方法可从大量复杂数据中提取有效信息,在处理土壤污染识别问题上表现出明显优势。为了解机器学习在土壤污染识别中的研究进展,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2007—2...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机器学习在环境保护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机器学习方法可从大量复杂数据中提取有效信息,在处理土壤污染识别问题上表现出明显优势。为了解机器学习在土壤污染识别中的研究进展,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2007—2022年间相关领域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结果显示,相关领域研究论文发表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此外,通过关键词共现分析和联系强度分析发现,基于机器学习方法构建预测模型已成为农业土壤污染识别、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及其健康风险评估等方面的研究热点。已有研究中,常用的机器学习方法包括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人工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等。然而当前机器学习在土壤污染识别应用中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来需要加强数据质量的提升和预测模型的优化,以进一步提升机器学习在该领域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土壤污染 重金属 风险评估 文献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化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68
14
作者 谢天 侯鹰 +3 位作者 陈卫平 王美娥 吕斯丹 李勖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54-1164,共11页
城市土壤是城市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发挥着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全球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城市土壤受到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发生改变,土壤退化与污染日益加重。城市土壤退化导致土壤动物生态特征与... 城市土壤是城市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发挥着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全球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城市土壤受到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发生改变,土壤退化与污染日益加重。城市土壤退化导致土壤动物生态特征与行为模式发生变化,城市景观格局与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强烈影响了土壤动物的栖息地,为土壤动物的生存与生物多样性带来潜在威胁;另一方面,城市化过程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与功能特征。城市化直接影响了城市土壤维持植物生长、土壤自然消减能力以及碳储存功能等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针对城市化过程对土壤生态环境产生的一系列影响,需要采用科学的管理方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环境质量,保护和恢复土壤生物多样性,从而增强城市土壤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城市土壤 土壤退化 土壤动物 土壤微生物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渣微粉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固化剂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朱李俊 王磊 +3 位作者 程东波 刘国威 龙涛 金强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281-2286,共6页
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钢渣微粉固化剂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原土经过固化处理后,Cr、Ni、Cu、Zn和Pb的浸出浓度大大降低,浸出浓度普遍下降了99%以上,但掺量、时间、固液比、钢渣微粉比例对重金属的浸出浓度呈现了不同的影响,浸... 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钢渣微粉固化剂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原土经过固化处理后,Cr、Ni、Cu、Zn和Pb的浸出浓度大大降低,浸出浓度普遍下降了99%以上,但掺量、时间、固液比、钢渣微粉比例对重金属的浸出浓度呈现了不同的影响,浸出浓度结果证明了钢渣粉除了具有胶凝性的特征外,其多空性和富含碳酸盐、铁锰氧化物等特点能够使其具有更加优越的固化效果。同时,经过处理后的固化体无侧限抗压强度可达2.4 MPa以上,且与时间、掺量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但钢渣微粉比例的增加能够一定程度降低固化体的前期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渣微粉 固化 水泥 浸出毒性 无侧限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地环境大数据采集和机器学习方法在污染智能识别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6
作者 陆晓松 王国庆 +2 位作者 李勖之 杜俊洋 孙丽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01-1111,共11页
由于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用于分析挖掘场地污染特征和成因机制的数据量和类型也大幅增加,传统的场地环境数据获取、清洗和挖掘方法难以满足大数据的存储和处理要求。近年来,采用机器学习算法对场地多源异构数据进行挖掘,实现地块尺度... 由于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用于分析挖掘场地污染特征和成因机制的数据量和类型也大幅增加,传统的场地环境数据获取、清洗和挖掘方法难以满足大数据的存储和处理要求。近年来,采用机器学习算法对场地多源异构数据进行挖掘,实现地块尺度、区域尺度的污染识别已成为研究热点。系统综述了场地污染智能识别大数据的获取、处理和挖掘方面的现状和不足,提出了利用5G和互联网、终端信息采集、网络爬虫、自然语言处理方法获取场地环境数据的应用对策。针对场地多源数据集成和融合的关键技术措施以及未来我国场地污染智能识别模式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污染识别 生态环境大数据 机器学习 信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质地层石油污染绿色修复的微观尺度机理
17
作者 王晓璞 王晴萱 +3 位作者 李严 龙涛 李航宇 杨永飞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27,共5页
针对传统实验方法在直接测量多孔介质内微观渗流机理方面的不足,采用自主研发的孔隙尺度可视化实验装置,对非均质地层石油污染的绿色修复过程进行微观尺度研究。探讨了多孔介质渗透率及绿色环保驱替剂对残余油分布和饱和度的影响,实现... 针对传统实验方法在直接测量多孔介质内微观渗流机理方面的不足,采用自主研发的孔隙尺度可视化实验装置,对非均质地层石油污染的绿色修复过程进行微观尺度研究。探讨了多孔介质渗透率及绿色环保驱替剂对残余油分布和饱和度的影响,实现了多孔介质内孔隙尺度两相渗流过程的实时监测。采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制作一次性孔隙模型,模拟地下油藏。驱替剂包括生物质绿色溶剂、T-80表面活性剂、去离子水。实验结果表明,在非均质孔隙模型中,低渗透区的残余油饱和度比高渗透区高0.700左右;高流速的残余油饱和度较低流速增加了0.130;生物质绿色溶剂表现出最佳修复效果,残余油饱和度为0.079,去离子水次之,T-80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石油污染修复 非均质多孔介质 孔隙尺度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镀厂污染土壤重金属形态及淋洗去除效果 被引量:47
18
作者 甘文君 何跃 +3 位作者 张孝飞 单艳红 郑丽萍 林玉锁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2-87,共6页
以某电镀厂污染场地重污染区域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土壤中重金属全量和各形态含量进行分析,并研究筛选高效土壤淋洗剂,比较其淋洗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该土壤以铬和镍污染最为严重,土壤铬和镍含量分别达1 564.00和679.00 mg.kg-1,土壤铜、... 以某电镀厂污染场地重污染区域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土壤中重金属全量和各形态含量进行分析,并研究筛选高效土壤淋洗剂,比较其淋洗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该土壤以铬和镍污染最为严重,土壤铬和镍含量分别达1 564.00和679.00 mg.kg-1,土壤铜、锌和铅含量分别为297.00、276.00和51.40 mg.kg-1,铜、铬、镍、锌和铅的有效态比例分别为41.77%、13.16%、28.08%、21.50%和31.18%。去离子水、盐酸、乙酸、草酸、柠檬酸和EDTA 6种淋洗剂中,去离子水对5种重金属提取量均较少;草酸对铜、铬、镍和锌去除效果较好,去除率分别为55.1%、24.8%、47.5%和29.3%;柠檬酸对铜、铬、镍和锌去除效果较好,去除率分别为26.3%、25.7%、33.0%和21.6%;EDTA对铜、镍、锌和铅去除效果较好,去除率分别为31.5%、28.9%、21.4%和30.6%。综合考虑淋洗剂的提取效果、水溶性以及操作难度和成本,建议采用柠檬酸作为淋洗剂,最佳液土比〔V(液)∶m(土)〕为10∶1,最佳淋洗时间为6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场地 重金属 形态 土壤淋洗 土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表层土壤多环芳烃(PAHs)污染状况及来源浅析 被引量:35
19
作者 邓绍坡 吴运金 +2 位作者 龙涛 林玉锁 祝欣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66-875,共10页
统计了2004—2007年间公开发表文献中我国表层(0~30 cm)土壤中美国环保署规定的16种优先控制PAHs含量调查数据,总计约41项研究,包括34个市(地)区的2 353个样点,以研究区域的地理位置划分为东北地区、京津及周围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 统计了2004—2007年间公开发表文献中我国表层(0~30 cm)土壤中美国环保署规定的16种优先控制PAHs含量调查数据,总计约41项研究,包括34个市(地)区的2 353个样点,以研究区域的地理位置划分为东北地区、京津及周围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和中西南地区5大区域。从全国范围看,我国浅层土壤中PAHs总量范围为ND(未检出)~27 580.9μg·kg^(-1),平均值为1 462.55μg·kg^(-1);7种致癌PAHs含量范围为ND^3 657.67μg·kg^(-1),平均值为636.64μg·kg^(-1),约占PAHs总量的44%。全国2~3环PAHs、4环PAHs和≥5环PAHs所占比例相当。区域间PAHs含量差异较大,处于北方的东北地区、京津及周围地区以及处于南北过渡区的长三角地区表层土壤中PAHs类型主要为4环和≥5环PAHs,代表性单体PAH也多为致癌PAH,处于南方的珠三角地区和中西南地区表层土壤中PAHs主要类型包括2~3环PAHs,代表性单体PAH较少为致癌PAH。利用特征化合物比例法〔Ant/178、Baa/228、Ilp/(Ilp+Bpe)和Fla/(Fla+Pyr)〕对PAHs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表层土壤中PAHs来源以草、木材和煤燃烧为主,汽车尾气排放及石油源也占相当比例;Ilp/(Ilp+Bpe)与Fla/(Fla+Pyr)比值分析表明,京津及周围地区表层土壤中PAHs来源绝大部分以草、木和煤燃烧为主,而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PAHs来源以汽车尾气排放所占比例较大。从PAHs总量来看,我国有23%的土壤未受PAHs污染,轻微污染土壤占31%,污染土壤占8%,严重污染土壤占38%;根据Bap指标进行的评价结果表明,我国有20%的土壤受到污染。2种评估结果均表明北方受污染土壤样点比例要明显高于南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HS 表层土壤 区域 特征化合物比例 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生物炭修复电镀厂污染土壤的效果和作用机理初探 被引量:29
20
作者 甘文君 何跃 +2 位作者 张孝飞 张胜田 林玉锁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05-309,共5页
以某电镀厂污染场地重污染区域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秸秆生物炭对污染土壤进行稳定化试验,研究不同生物炭添加量(0、10、30、50、70和100 g.kg-1)条件下土壤中重金属全量和形态变化。结果表明,秸秆生物炭能够改变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 以某电镀厂污染场地重污染区域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秸秆生物炭对污染土壤进行稳定化试验,研究不同生物炭添加量(0、10、30、50、70和100 g.kg-1)条件下土壤中重金属全量和形态变化。结果表明,秸秆生物炭能够改变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对该污染土壤有明显的稳定化作用。其中对铬的作用效果最明显,随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残渣态铬含量明显上升,100 g.kg-1生物炭添加量处理残渣态铬含量较对照(1 098.75 mg.kg-1)增幅最大,增加59.51 mg.kg-1;对铜和镍的稳定化效果受添加量的影响,当生物炭添加量分别在70和30g.kg-1以上时,对铜和镍有一定稳定化作用;对该污染土壤中锌则无明显稳定化作用。当生物炭添加量为50 g.kg-1时,4种重金属残渣态总量较对照(1 745 mg.kg-1)明显增加,为1 805.95 mg.kg-1,添加量也较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场地 重金属 形态 生物炭 固化/稳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