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青铜文物馆藏环境温湿度控制的风险评估方法
1
作者 陆凯 李丹丹 +3 位作者 闫莹 周浩 吴来明 蔡兰坤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26,共8页
维持适宜的温湿度以降低环境对文物的破坏作用,是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基本要求。受地域气候差异影响,执行统一的温湿度标准可能导致能耗增加,不利于文物的科学保护。本研究探讨了一种青铜文物馆藏环境温湿度控制的风险评估方法。通... 维持适宜的温湿度以降低环境对文物的破坏作用,是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基本要求。受地域气候差异影响,执行统一的温湿度标准可能导致能耗增加,不利于文物的科学保护。本研究探讨了一种青铜文物馆藏环境温湿度控制的风险评估方法。通过石英晶体微天平进行反应性监测实验获得的不同温湿度下青铜文物模拟材料的腐蚀数据,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建立起特定温湿度区域内较高精度的腐蚀速率预测模型。将腐蚀速率作为环境温湿度风险的量化指标,提出了四等级制的青铜文物馆藏温湿度风险评估建议标准。考虑气压对湿度的影响,加入了相对湿度转换系数以扩大适用范围,并设计了便于实际应用的图形用户界面工具。根据该方法划分出的青铜文物馆藏温湿度风险建议评估标准,使得管理者可在控制风险的同时,因地制宜进行温湿度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文物 机器学习 风险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驱动的文物环境风险状态评估方法研究
2
作者 王琨 梁茹 +4 位作者 侍洪波 谭帅 蔡兰坤 吴来明 徐方圆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3-150,共8页
在博物馆文物保护中,对环境风险监测和风险变量的及时定位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各个文物展馆的差异性,很难将某一展馆的环境风险划分标准应用于其他展馆,甚至无法应用到同一展馆的不同类型文物。除此之外,当风险出现时,博物馆无法及时... 在博物馆文物保护中,对环境风险监测和风险变量的及时定位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各个文物展馆的差异性,很难将某一展馆的环境风险划分标准应用于其他展馆,甚至无法应用到同一展馆的不同类型文物。除此之外,当风险出现时,博物馆无法及时锁定影响因素,延长了风险排除所需的时间。因此,结合上海博物馆江南文化艺术临展的连续监测数据,提出了一种针对纸质文物的环境风险状态评估二级监测框架,并按需求划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进行风险监测。首先,使用“优”数据集建立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模型并构建控制限用以挑选“优”数据,“差”数据集通过已有的PCA模型得到判断“差”等级的控制限;然后,使用“非优非差”数据集建立ReliefF-PCA模型并得到“良”“中”等级划分的控制限;最后,对应PCA模型和ReliefF-PCA模型分别使用贡献图和基于ReliefF算法计算权值的加权贡献图,以此量化风险,初步定位对环境指标存在影响的风险变量。通过两个评价模型构建的监测框架,为文物保存环境质量的评估和后续馆藏环境调控提供了一种更为科学的方案,有助于提高整个文物保护系统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监测 风险评估 文物保护 PCA算法 贡献图 变量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FCC催化剂的形态、成分分析及环境风险评价 被引量:14
3
作者 刘腾 邱兆富 +3 位作者 杨骥 梅雪冰 曹礼梅 张巍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71-74,共4页
为了解中国废FCC催化剂的形态、成分以及其中重金属的潜在危害,以2个炼油厂的3种废FCC催化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形态特征和元素组成,并对其做了环境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较新鲜催化剂,废FCC催化剂形态特征以及元素组成均发生了变化,XRD... 为了解中国废FCC催化剂的形态、成分以及其中重金属的潜在危害,以2个炼油厂的3种废FCC催化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形态特征和元素组成,并对其做了环境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较新鲜催化剂,废FCC催化剂形态特征以及元素组成均发生了变化,XRD谱图呈无定型态,比表面积明显减小,组分中新增了Ni、Cu、Zn、Pb、V、Ba、As等重金属,其中Ni含量达到10^(-3)级。环境风险评价表明,废FCC催化剂试样不属于危险固体废弃物,但是若对其进行直接填埋,其中的Ni、Zn、Ba、As等重金属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FCC催化剂 重金属 固体废弃物 环境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工业地块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与源解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吴文伟 沈城 +4 位作者 沙晨燕 林匡飞 吴健 谢雨晴 周璇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91-801,共11页
选择上海市金山区为研究区域,基于研究区内25个再开发利用行业地块168个不同深度剖面的土壤样品,测定分析了重金属镉(Cd)、铅(Pb)、铜(Cu)、镍(Ni)、汞(Hg)、砷(As)含量,采用地累积指数、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对重金属... 选择上海市金山区为研究区域,基于研究区内25个再开发利用行业地块168个不同深度剖面的土壤样品,测定分析了重金属镉(Cd)、铅(Pb)、铜(Cu)、镍(Ni)、汞(Hg)、砷(As)含量,采用地累积指数、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对重金属污染特征进行分析和评价,利用地统计学、相关性分析、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APCS-MLR)模型解析其污染来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除As外,其余重金属均不同程度超过上海市土壤背景值,表层土壤中Cd、Pb、Cu、Ni和Hg含量分别为背景值的2.15、1.61、2.20、2.02和1.30倍,6种重金属含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重金属在表层土壤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富集,人类活动扰动主要集中在表层。空间插值结果表明Cd、Cu、Ni高值区主要集中在研究区西北侧,Pb和Hg高值区集中在研究区中部,As元素分布均匀。地累积指数表现为Ni(0.37)>Cu(0.36)>Cd(0.29)>Pb(0.11)>Hg(-0.62)>As(-0.85);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为1.95,表现为轻度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结果显示,研究区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值在50.60-271.50,均值为153.00,整体呈现中等生态风险。相关性分析和APCS-MLR模型识别出研究区域土壤重金属主要有3个来源,源1(Cd、Cu和Ni)为金属制品源,源2(Hg和Pb)为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源,源3为(As)自然源为主的混合源。该研究对上海市金山区再开发利用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相对全面的评价,以期为城市更新过程中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控和修复提供相应的证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工业区 土壤重金属 分布特征 风险评价 来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化企业泄漏检测与修复作业人体健康风险研究
5
作者 张钢锋 卜梦雅 修光利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1-116,I0006,I0007,共8页
随着国家对挥发性有机物(VOCs)管控的日益重视,设备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然而对LDAR作业过程中操作人员的健康风险却关注甚少。研究聚焦某石化企业汽油加氢、加氢汽油抽提和芳烃抽提等3套生产装置的LDAR现场作... 随着国家对挥发性有机物(VOCs)管控的日益重视,设备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然而对LDAR作业过程中操作人员的健康风险却关注甚少。研究聚焦某石化企业汽油加氢、加氢汽油抽提和芳烃抽提等3套生产装置的LDAR现场作业,模拟泄漏检测人员工作状态,开展了人体健康长时间暴露和短时间暴露实验,定量分析了LDAR从业者工作过程中潜在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在长时间暴露风险方面,汽油加氢装置和加氢汽油抽提装置的苯系物致癌风险值分别为1.26×10^(-4)和3.07×10^(-4),存在潜在致癌风险;加氢汽油抽提装置中苯系物的累积风险指数值为1.3306,存在潜在非致癌风险。在短时间暴露风险方面,加氢汽油抽提和芳烃抽提装置泄漏点附近的苯浓度分别为苯的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限值(PC-STEL)的21.2倍和1.1倍,存在短时间暴露风险。建议相关作业人员在石化企业装置区域开展LDAR作业时,应做好健康防护措施,同时对于高风险密封点,考虑采用在线监控技术手段代替手工检测,减少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健康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化企业 挥发性有机物 泄漏检测与修复 健康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精细化工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燃烧治理综合环境效益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杨纯尔 张巍 +2 位作者 段玉森 陈曦 修光利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751-1757,共7页
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挥发性有机物(VOCs)燃烧处理能否达到减污降碳协同效果并实现环境效益值得研究。选取了典型精细化工行业7台VOCs燃烧治理设备,实测分析了这些设备对VOCs与光化学反应活性的削减效果以及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并... 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挥发性有机物(VOCs)燃烧处理能否达到减污降碳协同效果并实现环境效益值得研究。选取了典型精细化工行业7台VOCs燃烧治理设备,实测分析了这些设备对VOCs与光化学反应活性的削减效果以及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并进一步计算了减污降碳协同效果及其环境影响负荷。结果表明,7台设备对进口质量浓度为11.25~1963.16 mg/m^(3)的VOCs废气及其光化学反应活性的处理效率分别超过95%与93%,各设备VOCs与温室气体减排的协同效应系数为-145.20~4.59,而臭氧与温室气体减排的协同效应系数为-91.36~7.37,使用燃烧法治理VOCs会造成温室气体排放;但综合全球变暖以及光化学臭氧合成潜势权重后,燃烧法治理VOCs总体上能实现环境效益(进口浓度过低的设备除外)。为进一步提高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减排的协同效果,可从提高末端处理设施进口浓度、降低能源消耗等方面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燃烧法 温室气体排放 协同效应 综合环境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SCR催化剂中的污染物及环境风险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周安慧 邱兆富 +2 位作者 杨骥 严瑞琪 卞晓彤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16,共6页
中国氮氧化物(NOx)排放量中约有70%源自煤的燃烧,而且随着环保力度的逐渐加大及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标准要求逐年提高,控制燃煤电厂NOx的排放成为当务之急。中国普遍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作为燃煤尾气脱硝的方法,由此导致废SCR催化剂... 中国氮氧化物(NOx)排放量中约有70%源自煤的燃烧,而且随着环保力度的逐渐加大及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标准要求逐年提高,控制燃煤电厂NOx的排放成为当务之急。中国普遍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作为燃煤尾气脱硝的方法,由此导致废SCR催化剂的产量逐年上升,预计2020年中国废SCR产生量将达到19万m^3。虽然中国目前已经开展了废SCR催化剂资源化与无害化的研究,但是关于废SCR催化剂的环境风险评价却鲜有报道。概述了SCR催化剂的成分、催化原理以及废SCR催化剂的产生原因,介绍了废SCR催化剂中的主要污染物及其对环境的危害,同时简要分析了废SCR催化剂存在的环境风险及其评价方法,为中国废SCR催化剂的资源化和处理处置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SCR催化剂 失活 污染物 重金属 环境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环境中黑碳和PM_(2.5)的个体暴露特征 被引量:6
8
作者 雷晓宁 修光利 +1 位作者 王鹏伟 李波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43-849,共7页
为了解上海市地铁环境空气污染状况,于2015年4月对某地铁站内地下和地面两条线路的个体黑碳(Black carbon,BC)进行了监测,同时比较了车厢内外和地铁站内外的BC个体暴露差异.采用IMPROVETOR方法测量了车厢内PM_(2.5)样品中的8个碳组分(O... 为了解上海市地铁环境空气污染状况,于2015年4月对某地铁站内地下和地面两条线路的个体黑碳(Black carbon,BC)进行了监测,同时比较了车厢内外和地铁站内外的BC个体暴露差异.采用IMPROVETOR方法测量了车厢内PM_(2.5)样品中的8个碳组分(OC_1、OC_2、OC_3、OC_4、EC_1、EC_2、EC_3和OPC),分析颗粒物的污染来源和形貌特征.结果表明,上海市地铁站地下线和地面线BC的个体暴露日均值分别为5.6±1.0μg·m^(-3)与0.9±0.3μg·m^(-3).气象条件对地铁站地面线BC污染水平的影响较地下线大,且站台上BC浓度高出车厢内2至3倍.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结果显示地铁内大气颗粒物形状不规则.上海市地铁站颗粒物中碳主要来源于餐饮和机动车尾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碳 PM_(2.5) 个体暴露 碳组分 形貌特征 地铁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炭净化文物保存微环境中低浓度二氧化硫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王震文 修光利 +6 位作者 胡博娴 詹天珍 徐方圆 吴来明 解玉林 王大为 张大年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4-18,共5页
为探索竹炭在文物保存环境领域的应用特征,研究了不同粒径竹炭对于SO_2净化的影响并测定了竹炭的吸附量,研究了竹炭净化二元混合污染物耦合的效果。结果表明:相比果壳、柳壳、椰壳3种生物质炭,竹炭净化SO_2的效果最佳,当粒径小于1.7mm时... 为探索竹炭在文物保存环境领域的应用特征,研究了不同粒径竹炭对于SO_2净化的影响并测定了竹炭的吸附量,研究了竹炭净化二元混合污染物耦合的效果。结果表明:相比果壳、柳壳、椰壳3种生物质炭,竹炭净化SO_2的效果最佳,当粒径小于1.7mm时,净化效率达到(99.6±0.2)%;单位质量的竹炭对SO_2的吸附容量为8.46mg/g;此外,低浓度NO和NO_2对SO_2没有抑制作用,但高浓度NO_x对SO_2净化有较大的抑制作用,当NO浓度为536μg/m^3时SO_2的净化效果较NO浓度为268μg/m^3时降低了2.9%;当NO_2的浓度从411μg/m^3上升至821μg/m^3时,SO_2的净化效果降低了5.7%,而SO_2对于甲酸、乙酸的净化效果抑制作用在-1%以内,且在实验浓度范围内的SO_2受甲酸、乙酸影响较低,平均净化效率分别为90.4%和9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保存环境 竹炭 二氧化硫 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送风方式对文物保存展柜微环境气流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丽娜 修光利 +5 位作者 詹天珍 徐方圆 吴来明 解玉林 张萍 张大年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13,共6页
为研究不同送风气流组织形式对博物馆内文物展柜微环境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博物馆内卧式和立式展柜不同形式的下送下回通风方式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下送下回的送回风方式能够减少冷量且气流在内部区域有效混合扩散。送风口... 为研究不同送风气流组织形式对博物馆内文物展柜微环境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博物馆内卧式和立式展柜不同形式的下送下回通风方式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下送下回的送回风方式能够减少冷量且气流在内部区域有效混合扩散。送风口设置在长度方向中心时,气流在展柜内可以充分混合。送风口必须设置在宽度方向时,采用小流量可以有效在整个空间扩散,形成充分的空气环流。如果展柜内有热源,简单通过增加风量的方法并不能有效降低温度,送风特性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展柜 数值模拟 气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物保存微环境空气氮氧化物集成净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大为 修光利 +6 位作者 张大年 徐方圆 刘兆辅 吴来明 解玉林 魏华 吴燕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9年第S1期65-68,共4页
为研究文物保存微环境中的集成净化技术,联合采用光催化预处理和竹炭吸附技术净化低浓度的氮氧化物。研究了组合方式在不同光源下的净化效果,同时探讨了湿度对低浓度氮氧化物净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采用恰当的组合情况下,紫外线照... 为研究文物保存微环境中的集成净化技术,联合采用光催化预处理和竹炭吸附技术净化低浓度的氮氧化物。研究了组合方式在不同光源下的净化效果,同时探讨了湿度对低浓度氮氧化物净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采用恰当的组合情况下,紫外线照射和可见光照射下,净化结果相差不大,最佳组合为光催化+竹炭+4A分子筛+竹炭的组合,NO和NO_2的出口浓度分别可降至1.98μg/m^3和1.80μg/m^3;而相对湿度增加,处理效果降低,但在相对湿度为60%情况下,仍可较长时间内稳定运行,保持出口NOx在4ng/g以下。综合实验结果,光催化联合竹炭吸附集成技术净化低浓度的氮氧化物效果良好,为今后文物保存微环境中的实际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炭 光催化 氮氧化物 文物保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竹炭净化文物保存环境空气中氮氧化物的探索 被引量:2
12
作者 詹天珍 修光利 +5 位作者 徐方圆 吴来明 解玉林 刘兆辅 张大年 王大为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9年第S1期60-64,共5页
NOx是文物保存环境的一类重要的污染物,近期采用资源丰富、价格便宜的竹材及竹炭作为吸附剂去除污染物成为热点。本工作采用低温竹炭净化低氮氧化物,并对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使用扫描电镜对低温竹炭表面形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 NOx是文物保存环境的一类重要的污染物,近期采用资源丰富、价格便宜的竹材及竹炭作为吸附剂去除污染物成为热点。本工作采用低温竹炭净化低氮氧化物,并对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使用扫描电镜对低温竹炭表面形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低温竹炭处理浓度在133~457μg/m^3NO时,处理效率可以达到84%~94%,处理浓度在82~453μg/m^3NO_2时,处理效率可以达到93.3%~97.7%。当NO和NO_2同时存在时,NOx在500μg/m^3时(NO:NO_2=2:1),NO的处理效果下降,仅能达到44.7%,但是NO_2的处理效果变化不大,仍可以达到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竹炭 氮氧化物 文物保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浓度下壬基酚对秀丽隐杆线虫时间依赖性的毒性兴奋效应 被引量:8
13
作者 曹雪 李辉 修光利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7-194,共8页
为研究暴露时间对壬基酚生态毒理学效应的影响,选取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作为受试生物,采用急性(24h和72h)、慢性(10d)3个不同时间点,进行壬基酚环境浓度下(0、0.0001、0.001、0.01、0.1、0.2mg·L^-1)的暴露实验,... 为研究暴露时间对壬基酚生态毒理学效应的影响,选取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作为受试生物,采用急性(24h和72h)、慢性(10d)3个不同时间点,进行壬基酚环境浓度下(0、0.0001、0.001、0.01、0.1、0.2mg·L^-1)的暴露实验,以秀丽隐杆线虫的生理指标(体长、运动行为)、生化指标(氧化应激、细胞凋亡、脂褐素)为终点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急性暴露24h后,活性氧自由基(ROS)在0.01mg·L^-1时即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其他生理生化指标无统计学意义上的明显变化。72h暴露条件下,体长随壬基酚浓度的增加呈现倒U型趋势,在0.0001mg·L^-1时表现出最大刺激效应,比对照组高出26.4%(P<0.01);头部摆动频率和身体弯曲频率在2个较高浓度(0.1和0.2mg·L^-1)时表现出明显的刺激效应;细胞凋亡水平在0.0001mg·L^-1时显著性下降,呈现负剂量-效应关系(P<0.05),在0.2mg·L^-1时表现出最大刺激效应,比对照组降低了45.5%;ROS及脂褐素在壬基酚暴露浓度范围内呈正相关性增加。慢性暴露条件下,脂褐素在0.001mg·L^-1时表现出最大效应,和对照组相比下降了65.4%,并且随着壬基酚浓度的增加呈现U型趋势;其他生理生化指标随着壬基酚浓度的增加表现出明显的负面效应。研究揭示了环境浓度水平的壬基酚对秀丽隐杆线虫的生态毒理效应是时间依赖性的,急性暴露以引起刺激作用为主,表现为毒性兴奋效应,而长期暴露后壬基酚对生理生化指标的负面效应更为明显。上述结果为进行壬基酚的毒性评价及更好地理解其毒性作用机理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壬基酚 秀丽隐杆线虫 毒物兴奋效应 环境浓度 时间依赖性 活性氧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电化学还原硝酸盐过程智能控制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芯婉 孟广源 +6 位作者 方立强 常定明 李童 胡锦文 陈鹏 刘勇弟 张乐华 《电化学(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1-40,共10页
电化学还原硝酸盐过程关键在于该废水处理过程中参数的有效控制。基于硝态氮电化学还原的测试数据和各参数间的相关性,得出与出水效果密切相关的四因素,即反应时间、初始浓度、初始pH和电流密度,采用BP神经网络算法建立了电化学法还原... 电化学还原硝酸盐过程关键在于该废水处理过程中参数的有效控制。基于硝态氮电化学还原的测试数据和各参数间的相关性,得出与出水效果密切相关的四因素,即反应时间、初始浓度、初始pH和电流密度,采用BP神经网络算法建立了电化学法还原硝态氮的预测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4-7-1型BP神经网络网络构型最优,模型预测的去除效果与实测值相吻合,R2为0.9095。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参数调控,可以优化电化学处理过程:对电流密度进行阶段性调控,在相同处理量下可降低15%的能耗;在水质波动情况下进行电流密度控制,在相同处理时间内可保证出水达标。该研究结果可以为智能控制电化学去除硝态氮的过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态氮 电化学还原 BP神经网络 预测模型 智能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流域典型城镇水环境芳香胺类污染特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绍新 隋倩 +5 位作者 王佳琦 黄韵竹 王斌 徐东炯 孔明 张毅敏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77-384,共8页
利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SPE-GC-MS/MS),对太湖流域上游城镇常州武南地区的地表水体和典型排放源中的4种芳香胺类污染物(AAs)进行连续2年监测,综合分析了2018~2019年间AAs的污染及浓度特征.结果表明,武南地区河网中目标AAs的... 利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SPE-GC-MS/MS),对太湖流域上游城镇常州武南地区的地表水体和典型排放源中的4种芳香胺类污染物(AAs)进行连续2年监测,综合分析了2018~2019年间AAs的污染及浓度特征.结果表明,武南地区河网中目标AAs的总浓度范围为<LOQ~2.39μg/L,年平均浓度为0.323μg/L,丰水期浓度高于枯水期,冬季浓度最低,苯胺和邻甲苯胺是主要检出成分.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武南地区东北部及中部地区污染程度较高.各排放源样品中,除市政污水处理厂出水外,AAs的浓度均大于地表水,与地表水季节变化具有一致性,污染物在丰水期输入地表水强度较大.初步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地表水中苯胺和间甲苯胺具有较为高的生态风险.研究结果对加强太湖流域水体中芳香胺类污染物的治理及水源地保护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胺(AAs) 地表水 污水处理厂 时空分布 太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工业区环境空气VOCs预警值及特征物种筛选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黄银芝 高松 +1 位作者 盛涛 修光利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19年第5期53-56,68,共5页
在上海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国家相关标准提出了工业区环境空气中47项VOCs指标的预警值。根据VOCs污染物的有毒有害性和异味特征、浓度特征和光化学活性特征,分别定义了T-特征污染物、C-特征污染物和O-特征污染物,并提出... 在上海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国家相关标准提出了工业区环境空气中47项VOCs指标的预警值。根据VOCs污染物的有毒有害性和异味特征、浓度特征和光化学活性特征,分别定义了T-特征污染物、C-特征污染物和O-特征污染物,并提出了各类特征污染物的筛选方法。将VOCs预警值和特征污染物筛选方法应用于上海市工业园区在线监测点,结果显示预警值较为适用,可以达到较好的预警目标;特征污染物筛选结果合理,且能从不同角度反映各站点周边污染源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预警值 特征污染物 筛选方法 上海工业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浓度下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对秀丽隐杆线虫的生态毒理效应 被引量:2
17
作者 严晨之 曹雪 +1 位作者 周磊 修光利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175-2182,共8页
DEP(diethyl phthalate,邻苯二甲酸二乙酯)是一种在环境中普遍存在的具有潜在神经和生殖毒性的增塑剂,其会干扰环境生物的发育水平、运动行为及生化水平.以秀丽隐杆线虫的体长、体宽、头部摆动频率及生化指标作为测试终点,评估环境中DE... DEP(diethyl phthalate,邻苯二甲酸二乙酯)是一种在环境中普遍存在的具有潜在神经和生殖毒性的增塑剂,其会干扰环境生物的发育水平、运动行为及生化水平.以秀丽隐杆线虫的体长、体宽、头部摆动频率及生化指标作为测试终点,评估环境中DEP对秀丽隐杆线虫的生态毒理效应.在不同环境浓度(0、0.0002、0.002、0.02、0.2、2 mg/ L)的DEP溶液中,对秀丽隐杆线虫进行不同时间(24 h、72 h和10 d)的暴露试验.结果表明:①在不同浓度DEP溶液中暴露24 h后,秀丽隐杆线虫的发育水平均未受到显著影响(P>0.05).②在不同浓度DEP溶液中暴露72 h后,秀丽隐杆线虫的发育水平受到干扰.与对照组相比,在DEP浓度最高(2 mg/ L)时,秀丽隐杆线虫体长下降了3.21%(P<0.05);在DEP浓度为0.0002 mg/ L时,秀丽隐杆线虫的体宽呈上升趋势,且头部摆动频率明显加快了5.52%(P<0.01),秀丽隐杆线虫的发育水平受到显著抑制.③在不同浓度DEP溶液中暴露10 d后,与对照组相比,秀丽隐杆线虫的体长、体宽和头摆频率均出现下降;在DEP浓度为2 mg/ L时,秀丽隐杆线虫体内活性氧自由基、脂褐素和细胞凋亡水平累积均增长显著,出现氧化应激损伤.研究显示,不同环境浓度的DEP溶液会对秀丽隐杆线虫产生一定的毒性影响,且不同暴露时间和暴露浓度产生的毒性影响也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秀丽隐杆线虫 邻苯二甲酸二乙酯 生态安全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工废催化剂污染特征及资源化途径 被引量:9
18
作者 曹礼梅 邱兆富 +1 位作者 张巍 杨骥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5293-5301,共9页
全世界化工行业每年会置换出大量的废催化剂,如处置不当,不仅污染环境,而且浪费了资源。本文对化工行业废催化剂的现状进行了初步调查分析,综述了其来源、类别及特点。基于废催化剂中有价金属的含量远远高于矿藏中所含有的相应组分的特... 全世界化工行业每年会置换出大量的废催化剂,如处置不当,不仅污染环境,而且浪费了资源。本文对化工行业废催化剂的现状进行了初步调查分析,综述了其来源、类别及特点。基于废催化剂中有价金属的含量远远高于矿藏中所含有的相应组分的特点,建议将其作为二次资源进行利用;分析了化工废催化剂潜在的环境风险并提出了开展环境风险评价的流程,建议建立废催化剂环境风险信息数据库;概括论述了废催化剂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等的控制手段及存在的问题。文中提出:对于化工废催化剂的处理处置应从清洁生产的角度考虑,不局限于单纯的末端污染控制;建议开展废催化剂减量化、资源化及无害化处理的绿色新技术,达到减少污染、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行业 废催化剂 污染特征 资源化 综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走航观测的机动车甲醛排放特征研究
19
作者 鲁君 修光利 +7 位作者 黄成 景盛翱 李英杰 高雅琴 楼晟荣 马东翔 吴宇航 王红丽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8,共8页
甲醛是环境大气中重要的羰基化合物,严重影响环境质量和公众健康。识别和量化甲醛的来源是区域臭氧污染防控的基础,而机动车是甲醛的重要排放来源。基于走航技术和甲醛在线测量技术,建立了一种快速识别实际道路机动车甲醛排放水平的方法... 甲醛是环境大气中重要的羰基化合物,严重影响环境质量和公众健康。识别和量化甲醛的来源是区域臭氧污染防控的基础,而机动车是甲醛的重要排放来源。基于走航技术和甲醛在线测量技术,建立了一种快速识别实际道路机动车甲醛排放水平的方法,并同步测量CO和CO_(2)浓度,获得了混合车流甲醛排放因子;结合测试时段的混合车流比例,估算了汽、柴油车的甲醛排放因子,进而估算了长三角地区的机动车甲醛排放量。结果表明:混合车流中柴油车比例越高,排放的甲醛浓度越高;基于实际道路测试的汽、柴油车的甲醛排放因子分别为(19.4±2.5)、(141.6±27.3)mg/kg,与同类隧道和台架试验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经估算,2020年长三角地区汽、柴油车的甲醛排放量分别为(478±61)、(2688±518)t。与文献结果相比,得出机动车排放标准等级提升可能使甲醛排放水平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 走航观测 在线监测 机动车 排放因子 实际道路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渗透膜工艺用于焦化废水深度处理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金学文 李恩超 +2 位作者 江一君 吕树光 邱兆富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9-62,共4页
利用反渗透(RO)膜对焦化废水生化处理后的二沉池出水进行研究,考察了2组不同RO膜组件对焦化废水深度处理的效果。结果表明,2组膜组件产水均能满足企业工业用水的水质标准,其中1#膜组件对污染物的截留率要优于2#膜,而2#膜的膜通量与回收... 利用反渗透(RO)膜对焦化废水生化处理后的二沉池出水进行研究,考察了2组不同RO膜组件对焦化废水深度处理的效果。结果表明,2组膜组件产水均能满足企业工业用水的水质标准,其中1#膜组件对污染物的截留率要优于2#膜,而2#膜的膜通量与回收率要优于1#膜。从工业化应用的角度,2#膜组件更适用于焦化废水的深度处理,估算的废水深度处理成本约为6.1元/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废水 反渗透(RO)膜 深度处理 工业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