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波尔多液在苹果和土壤中残留动态及环境风险评价 被引量:19
1
作者 卜元卿 石利利 单正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72-978,共7页
波尔多液是以碱式硫酸铜为活性成分的果园杀菌剂。为明确波尔多液中铜离子在苹果果实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评价波尔多液施用的环境风险,选择80%波尔多液可湿性粉剂,在江苏徐州和河北石家庄两地分别开展铜在苹果和土壤中残留特征试验。结... 波尔多液是以碱式硫酸铜为活性成分的果园杀菌剂。为明确波尔多液中铜离子在苹果果实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评价波尔多液施用的环境风险,选择80%波尔多液可湿性粉剂,在江苏徐州和河北石家庄两地分别开展铜在苹果和土壤中残留特征试验。结果表明,波尔多液按照推荐剂量和施药次数施用后,铜在苹果果实上的残留浓度<2 mg.kg-1,符合我国食品卫生标准铜残留量规定(10 mg.kg-1)。徐州和石家庄土壤中铜原始沉积量分别为36.9 mg.kg-1和28.0 mg.kg-1,最终残留量最大值分别为128.4 mg.kg-1和39.8 mg.kg-1,在土壤中有积累效应。徐州果园长期使用波尔多液,土壤铜残留量较高,已接近国家土壤铜环境标准限值,其安全施用年限约为10年,建议慎重施用铜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尔多液 土壤残留 环境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测定环境样品中吡氟酰草胺残留量 被引量:6
2
作者 吴文铸 何健 +1 位作者 孔德洋 单正军 《化学研究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45-1249,共5页
采用气相色谱-微电子捕获检测器法,建立了吡氟酰草胺的仪器分析方法及其在土壤、水和沉积物等环境样品中的残留检测方法。使用HP-5MS柱建立微电子捕获检测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样品经丙酮提取,乙酸乙酯萃取净化,外标法定量分析。结果表明:... 采用气相色谱-微电子捕获检测器法,建立了吡氟酰草胺的仪器分析方法及其在土壤、水和沉积物等环境样品中的残留检测方法。使用HP-5MS柱建立微电子捕获检测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样品经丙酮提取,乙酸乙酯萃取净化,外标法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0.05~1.0 mg·kg^(-1)添加水平范围内,吡氟酰草胺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88.6%~105.9%,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5%~6.1%(n=5)。方法的最小检出量(MDL)为1×10^(-10)g,吡氟酰草胺在土壤、沉积物和水基质中的定量限(LOQ)均为0.005 mg·kg^(-1)。该方法杂质干扰少,准确性及灵敏度满足农药残留检测要求,对检测硬件要求低,适用于土壤、沉积物和水等环境样品中吡氟酰草胺残留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氟酰草胺 气相色谱 土壤 沉积物 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介质中噻酮磺隆及其代谢产物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方法研究
3
作者 曹莉 李菊颖 +6 位作者 余佳 豆叶枝 张悦清 许静 何健 吴文铸 孔德洋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49-855,共7页
建立了水、土壤和沉积物中噻酮磺隆及其代谢产物噻酮酸(M01)、噻吩酸(M03)、噻酮磺胺(M15)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分析方法。水样酸化后采用HLB柱进行固相萃取,土壤和沉积物经酸化乙腈提取、N-丙基乙二胺(PSA)净化后,利用Agilent... 建立了水、土壤和沉积物中噻酮磺隆及其代谢产物噻酮酸(M01)、噻吩酸(M03)、噻酮磺胺(M15)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分析方法。水样酸化后采用HLB柱进行固相萃取,土壤和沉积物经酸化乙腈提取、N-丙基乙二胺(PSA)净化后,利用Agilent Poroshell 120EC-C_(18)(2.1 mm×75 mm,2.7μm)色谱柱以乙腈与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分离,电喷雾离子源、多反应离子监测模式(MRM)下进行负离子检测,外标法定量。噻酮磺隆及3种代谢产物在0.001~0.1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5)。在0.1、1、10μg/L加标水平下,水样中4种目标物的平均回收率为75.5%~104%,相对标准偏差(RSD,n=5)为1.4%~8.6%;在0.5、5、50μg/kg加标水平下,土壤和沉积物中4种目标物的平均回收率为75.4%~105%,RSD为1.5%~9.7%;水样中定量下限(LOQ)为0.1μg/L,土壤和沉积物中LOQ为0.5μg/kg。该方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适用于环境介质中噻酮磺隆及其代谢产物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酮磺隆 代谢产物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固相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散固相萃取-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环境介质中的吲唑磺菌胺及其代谢产物
4
作者 豆叶枝 李菊颖 +5 位作者 余佳 曹莉 何健 张悦清 许静 孔德洋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373-2379,共7页
建立水、土壤和沉积物中吲唑磺菌胺及代谢产物IT-4、IT-15的残留分析方法。环境样品采用QuEChERS前处理方法,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UPLC-MS/MS)在多反应离子扫描模式(MRM)下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吲唑磺菌胺及2种代谢产物在... 建立水、土壤和沉积物中吲唑磺菌胺及代谢产物IT-4、IT-15的残留分析方法。环境样品采用QuEChERS前处理方法,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UPLC-MS/MS)在多反应离子扫描模式(MRM)下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吲唑磺菌胺及2种代谢产物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 R^(2)≥0.995);添加浓度为0.001~0.1 mg·kg^(-1) 时,其平均回收率为79.9%~107%,相对标准偏差(RSD, n =5)为0.56%~6.6%;吲唑磺菌胺及2种代谢产物的方法检出限(LOD)为0.01~0.35 μg·kg^(-1) ,定量限(LOQ)为0.001 mg·kg^(-1) .该方法易操作、灵敏度高、重现性好,适用于环境介质中吲唑磺菌胺及代谢产物IT-4、IT-15的快速检测和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唑磺菌胺 QUECHERS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种农药在3种不同类型土壤中的吸附及淋溶特性 被引量:32
5
作者 孔德洋 许静 +3 位作者 韩志华 何健 石利利 单正军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45-550,共6页
采用振荡平衡法和土柱淋溶法研究了2,4-滴酸、丁噻隆、毒草胺、炔草酸、氟环唑、甲基磺草酮和烯啶虫胺7种农药在江西红壤、太湖水稻土及东北黑土3种不同理化性质土壤中的吸附及淋溶特性,探讨了农药性质及土壤理化性质对供试农药在土壤... 采用振荡平衡法和土柱淋溶法研究了2,4-滴酸、丁噻隆、毒草胺、炔草酸、氟环唑、甲基磺草酮和烯啶虫胺7种农药在江西红壤、太湖水稻土及东北黑土3种不同理化性质土壤中的吸附及淋溶特性,探讨了农药性质及土壤理化性质对供试农药在土壤中吸附、淋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农药的水溶性越大,其在土壤中的吸附性越弱,淋溶性越强;农药在土壤中的吸附性与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以及阳离子交换量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以及农药性质是影响农药在土壤中淋溶及迁移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土壤 吸附 淋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作物系统中农药残留生物降解去除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林玉锁 徐亦钢 +2 位作者 石利利 周军英 陈良燕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21-223,共3页
采用水稻小区及大田试验方法,研究了将人工分离筛选培养的农药降解菌(DLL-1)应用于水稻作物的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将降解菌喷施应用于土壤和作物系统,能加速和强化作物表面残留农药的降解作用,最终能减少土壤和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
关键词 土壤-作物系统 农药残留 生物降解 生物修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用农药对赤子爱胜蚓急性毒性和抗氧化酶系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姜锦林 单正军 +2 位作者 周军英 卜元卿 田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66-473,共8页
为评估农用化学品对蚯蚓的毒性,选择11种常用农药(吡虫啉、噻虫啉、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吡蚜酮、噻嗪酮、毒死蜱、克百威、草甘膦、阿特拉津和百草枯)标准品和9种常用农药制剂作为受试物,采用人工土壤法研究其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为评估农用化学品对蚯蚓的毒性,选择11种常用农药(吡虫啉、噻虫啉、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吡蚜酮、噻嗪酮、毒死蜱、克百威、草甘膦、阿特拉津和百草枯)标准品和9种常用农药制剂作为受试物,采用人工土壤法研究其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的急性毒性效应,同时还测定了阿维菌素、吡虫啉和噻虫啉14 d暴露后对赤子爱胜蚓体内抗氧化酶(GST、CAT和T-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1种常用农药毒性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吡虫啉>噻虫啉>克百威>毒死蜱>阿特拉津>阿维菌素>草甘膦>吡蚜酮>噻嗪酮>高效氯氰菊酯和百草枯,其中吡虫啉、噻虫啉和克百威对赤子爱胜蚓为中毒,其余为低毒。制剂毒性试验结果表明,相对其活性成分,部分农药制剂对赤子爱胜蚓的急性毒性有所增强。此外,0.1 mg a.i.·kg^(-1)的噻虫啉14 d暴露能显著抑制蚯蚓体内CAT活性,而同样浓度下T-SOD活性显著性上升;0.25 mg a.i.·kg^(-1)的阿维菌素暴露14 d则能显著促进蚯蚓GST活性;阿维菌素、吡虫啉和噻虫啉分别在0.5、0.1、0.5 mg a.i.·kg^(-1)的暴露水平,可以诱导蚯蚓MDA含量出现显著性变化。研究表明农药的大量不合理施用会对土壤生物产生不利影响并因此干扰土壤正常的生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土壤 蚯蚓 急性毒性 抗氧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体中29种农药的残留量 被引量:5
8
作者 郭敏 单正军 +2 位作者 孔德洋 吴文铸 宋宁慧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0-185,共6页
建立了水体中29种农药的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检测方法。以Envi-18固相萃取小柱提取水样中的各种农药,上样体积为200 mL,洗脱溶剂为正己烷-丙酮(1∶1,体积比)。在添加水平为0.1、1.0和10μg/L时,水样中29种农药的添加回收率为60%~111%,相... 建立了水体中29种农药的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检测方法。以Envi-18固相萃取小柱提取水样中的各种农药,上样体积为200 mL,洗脱溶剂为正己烷-丙酮(1∶1,体积比)。在添加水平为0.1、1.0和10μg/L时,水样中29种农药的添加回收率为60%~11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2%~6.4%,方法的检出限(LOD)为5~50 ng/L。所建立方法准确、灵敏、快速,符合水体中多种农药残留检测分析的要求,且对水体中低浓度残留农药的检测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萃取 气相色谱 农药 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南地区土壤和作物中农药残留监测 被引量:5
9
作者 石利利 林玉锁 +2 位作者 徐亦钢 周军英 陈良燕 《农业环境保护》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58-159,163,共3页
报道了对江苏省苏南地区稻田土壤和稻粒中农药残留采样调查结果。监测农药品种为杀虫单(双)和甲胺磷。监测结果表明,在所有调查采样的土壤和稻粒中,该两种农药均有检出。其中杀虫双在土壤中的浓度范围为 0.000 3— 0.030 mg· k... 报道了对江苏省苏南地区稻田土壤和稻粒中农药残留采样调查结果。监测农药品种为杀虫单(双)和甲胺磷。监测结果表明,在所有调查采样的土壤和稻粒中,该两种农药均有检出。其中杀虫双在土壤中的浓度范围为 0.000 3— 0.030 mg· kg- 1,米壳中为 0.055— 0.350 mg· kg- 1,米粒中为 0.002— 0.224 mg· kg- 1;甲胺磷在土壤中残留浓度为 0.003— 0.042 mg· kg- 1,米壳中为 0.008— 0.508 mg· kg- 1,米粒中为 0.034— 0.210 mg· kg-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残留 土壤 水稻 污染监测 作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姜腐烂病登记农药的防病效果和正确使用方法 被引量:5
10
作者 薛雅蓉 卜元卿 +1 位作者 刘常宏 左广胜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1-95,共5页
目前,我国用于防治姜腐烂病的农药除了5种明确登记的以外,还有氯化苦、中生菌素2种防效较好的农药。生产上应根据农药的推荐使用方法和用量合理地进行防治,才能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姜腐烂病泛指能够引起生姜根部和地下茎腐烂的生姜病害... 目前,我国用于防治姜腐烂病的农药除了5种明确登记的以外,还有氯化苦、中生菌素2种防效较好的农药。生产上应根据农药的推荐使用方法和用量合理地进行防治,才能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姜腐烂病泛指能够引起生姜根部和地下茎腐烂的生姜病害,有姜瘟病、姜茎基腐病、姜青枯病和姜烂脖子病之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腐烂病 蜡质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 姜青枯病 多粘类芽孢杆菌 氯化苦 使用方法 噻森铜 姜瘟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农药的光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晓清 单正军 +1 位作者 孔德洋 石利利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471-2474,共4页
以氙灯与太阳光为光源,测定了环戊烯丙菊酯、甲基毒死蜱、三唑磷和γ-六六六4种农药在水中的光解特性。结果表明,4种农药的光解规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光解半衰期分别为:0.85、3.39、6.56、15.68h(氙灯)与1.51h、9.90h,9.90d、13.86d... 以氙灯与太阳光为光源,测定了环戊烯丙菊酯、甲基毒死蜱、三唑磷和γ-六六六4种农药在水中的光解特性。结果表明,4种农药的光解规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光解半衰期分别为:0.85、3.39、6.56、15.68h(氙灯)与1.51h、9.90h,9.90d、13.86d(太阳光),光解速率大小依次为:环戊烯丙菊酯>甲基毒死蜱>三唑磷>γ-六六六。其中,环戊烯丙菊酯最易光解,其在氙灯下的光解速率约为太阳光下的2倍;甲基毒死蜱与三唑磷次之,氙灯与太阳光下的光解速率比分别为3和36;γ-六六六最难光解,氙灯下的光解速率约为太阳光下的20倍。不同农药对不同光源的敏感性不同,农药在氙灯下的光解特性可基本反映其在太阳光下的光解性,但不同农药在两种光源下的光解速率的相关性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解 氙灯 太阳光 环戊烯丙菊酯 甲基毒死蜱 三唑磷 γ-六六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中农药生物修复技术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林玉锁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33-537,共5页
利用人工投加菌对土壤中农药残留进行生物降解与修复的试验,分别探讨了外加菌在土壤中降解性能、在土壤中移动与存活时间、菌剂用量和最佳修复条件等。结果表明,本试验用的DLL-1菌对土壤中农药具有较强的降解能力,投加降解菌在土壤中的... 利用人工投加菌对土壤中农药残留进行生物降解与修复的试验,分别探讨了外加菌在土壤中降解性能、在土壤中移动与存活时间、菌剂用量和最佳修复条件等。结果表明,本试验用的DLL-1菌对土壤中农药具有较强的降解能力,投加降解菌在土壤中的作用深度约0 ̄6cm。在试验条件下,最适菌剂用量约30kg·hm-2,对土壤中农药降解去除率达80%以上。本试验结果为开发农药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修复 农药污染 土壤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药草铵膦产污系数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迮晓慧 王娜 +3 位作者 苑文凯 郭欣妍 施玛丽 单正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37-444,共8页
产污系数的研究是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基础之一。本文选取了两家以格氏工艺生产草铵膦农药原药的企业进行采样和调查,基于废水实测法和废气物料衡算法进行个体产污系数与品种产污系数核算,分析了两家企业产污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 产污系数的研究是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基础之一。本文选取了两家以格氏工艺生产草铵膦农药原药的企业进行采样和调查,基于废水实测法和废气物料衡算法进行个体产污系数与品种产污系数核算,分析了两家企业产污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企业A的个体产污系数为化学需氧量1.09×106g t-1、氨氮969g t-1、总氮2.10×103g t-1、总磷750g t-1、挥发性有机物1.59×103kg t-1;企业B的个体产污系数为化学需氧量2.34×106g t-1、氨氮53g t-1、总氮795g t-1、总磷124g t-1、挥发性有机物335 kg t-1;品种产污系数为化学需氧量1.73×106g t-1、氨氮499g t-1、总氮1.43×103g t-1、总磷429g t-1、挥发性有机物748kg t-1。通过对两家企业产污系数影响因素的深入分析,发现原辅料的使用与投用量、有机溶剂和设备的使用不同是导致产污水平差异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制造行业 草铵膦 产污系数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水-沉积物系统中13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被引量:6
14
作者 何健 豆叶枝 +5 位作者 李菊颖 余佳 张悦清 曹莉 许静 孔德洋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32-738,共7页
建立了水-沉积物系统中13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残留分析方法。样品采用固相萃取和加压流体萃取法分别作为水和沉积物的前处理方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在选择离子扫描模式下进行检测,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13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在... 建立了水-沉积物系统中13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残留分析方法。样品采用固相萃取和加压流体萃取法分别作为水和沉积物的前处理方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在选择离子扫描模式下进行检测,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13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5);水中添加水平在0.50~50μg/L范围内时回收率为83%~104%,RSD(n=6)为0.73%~6.8%;沉积物中添加水平在5.0~50μg/kg范围内时回收率为73%~92%,RSD(n=6)为0.63%~5.3%。方法的检出限为1.0~7.0μg/L,13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在水中的检出限(LOD)为0.50μg/L,在沉积物中的定量限(LOQ)为5.0μg/kg。该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重现性好,适用于水-沉积物系统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快速检测和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 水-沉积物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经食、饮水和吸入途径评估8种经济林常用农药对鸟类的暴露风险 被引量:3
15
作者 许加明 杨永猛 +4 位作者 虞悦 卜元卿 陈诗卉 王艮梅 周蓉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56-963,共8页
采用《农药登记环境风险评估指南第3部分:鸟类》中的暴露分析模型及美国环保署的SIP模型和STIR模型,分别从经食、饮水和吸入3种途径对残杀威、虫螨腈、敌敌畏、敌百虫、马拉硫磷、杀螟硫磷、茚虫威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8种农药对鸟... 采用《农药登记环境风险评估指南第3部分:鸟类》中的暴露分析模型及美国环保署的SIP模型和STIR模型,分别从经食、饮水和吸入3种途径对残杀威、虫螨腈、敌敌畏、敌百虫、马拉硫磷、杀螟硫磷、茚虫威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8种农药对鸟类的暴露风险进行了评估。农药的登记作物信息及其用药数据来源于“中国农药信息网”,鸟类的毒理学数据源于美国环保署、欧洲食品安全局、有机小分子生物活性数据库以及农药特性数据库。评估结果表明:经食途径暴露后,残杀威对鸟类的初级急性风险为不可接受,对鸟类的初级长期风险为可接受,敌敌畏、虫螨腈、敌百虫和杀螟硫磷对鸟类的初级急性、短期和长期风险均不可接受,马拉硫磷对鸟类的初级短期和长期风险均不可接受,茚虫威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鸟类的初级急性、短期和长期风险均可接受;通过饮水途径暴露后,虫螨腈和茚虫威对鸟类的急性和慢性风险无需关注,其余6种农药对鸟类的急性和慢性风险需引起关注;通过吸入途径暴露后,只有敌敌畏的挥发吸入风险需引起关注,其余7种农药对鸟类的雾滴吸入和挥发吸入风险均无需关注。综上所述,8种林业常用农药中,仅茚虫威通过经食、饮水和吸入3种途径暴露后对鸟类的风险可接受或无需关注,因此,除茚虫威外,其余7种农药在林业上使用时对鸟类的风险均需加以关注。评估结果可为今后这8种农药在经济林中安全施用提供参考,同时也对我国鸟类风险评估方法的完善提出了建议。但本研究开展的仅为初级风险评估,评估结果较为保守,后续还可通过开展相关调查及毒理学研究,进一步优化评估参数,获得更为精确的评估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林 鸟类 农药暴露 经食途径 饮水途径 吸入途径 环境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饮用水中季铵盐类消毒剂的不确定度评定
16
作者 张雪梅 孔祥吉 田丰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7-82,89,共7页
[目的]为做好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饮用水中癸甲氯胺、苯扎氯铵消毒剂残留量的质量控制,促进检测方法的改进。[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不确定度来源鱼骨图,评估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计算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结果... [目的]为做好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饮用水中癸甲氯胺、苯扎氯铵消毒剂残留量的质量控制,促进检测方法的改进。[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不确定度来源鱼骨图,评估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计算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结果]取包含因子k=2,当饮用水样中癸甲氯胺、苯扎氯铵残留量分别为4.3,4.7μg/L时,其扩展不确定度U分别为0.52,0.48μg/L。[结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饮用水中癸甲氯胺、苯扎氯铵,其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系列标准溶液配制、测定重复性、仪器校准等分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毒剂 季铵盐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不确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对环磺酮在不同土壤中吸附特性的影响
17
作者 豆叶枝 葛峰 +8 位作者 曹莉 余佳 张悦清 许静 洪明慧 孔德洋 宋宁慧 吴文铸 李菊颖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02-1010,共9页
本文采用振荡平衡法研究了环磺酮在4种不同土壤中的吸附-解吸特性、探讨了影响其吸附特性的主要因素以及添加生物炭对其吸附性的影响。吸附动力学试验结果表明,环磺酮在不同土壤中的吸附平衡时间均为24 h;吸附热力学试验结果表明,Freund... 本文采用振荡平衡法研究了环磺酮在4种不同土壤中的吸附-解吸特性、探讨了影响其吸附特性的主要因素以及添加生物炭对其吸附性的影响。吸附动力学试验结果表明,环磺酮在不同土壤中的吸附平衡时间均为24 h;吸附热力学试验结果表明,Freundlich模型可以很好的拟合环磺酮在4种土壤中的吸附曲线,4种土壤对环磺酮的吸附强度为:红土>水稻土>黑土>潮土;解吸试验结果表明,环磺酮在不同土壤中的滞后系数(H)均<1;土壤pH值越小,环磺酮在土壤中的吸附性越强,有机质及阳离子交换量与环磺酮吸附量呈正相关;环磺酮在4种不同土壤中的吸附量为2.1~20.2 mg/kg,添加不同比例水稻壳生物炭后,吸附量提高到8.3~21.0 mg/kg。该研究为环磺酮的合理使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环磺酮 土壤 吸附-解吸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稻田土壤及水中的噻虫啉与氟虫双酰胺残留 被引量:14
18
作者 王点点 陈源 +2 位作者 宋宁慧 吴文铸 石利利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8-142,共5页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建立了同时测定稻田土壤及水中噻虫啉、氟虫双酰胺及其代谢产物残留的快速分析方法。稻田水样以乙酸乙酯萃取,有机相经浓缩后定容;土壤样品用水润湿后以丙酮提取,液-液分配净化。优化的色谱条件为:采用ACQUITY UPLC H...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建立了同时测定稻田土壤及水中噻虫啉、氟虫双酰胺及其代谢产物残留的快速分析方法。稻田水样以乙酸乙酯萃取,有机相经浓缩后定容;土壤样品用水润湿后以丙酮提取,液-液分配净化。优化的色谱条件为:采用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2.1 mm×100 mm,1.8μm)分离,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流速0.3 mL.min-1,柱温35℃,进样量5μL,检测波长230 nm。结果表明,噻虫啉、氟虫双酰胺及其代谢产物在0.01~10.00 mg.L-1质量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1.000、1.000、0.999 9;噻虫啉、氟虫双酰胺及其代谢产物的仪器测定限为0.001~0.002 mg.L-1,在稻田水中的方法检出限为0.000 4~0.001 0 mg.L-1,在土壤中的方法检出限为0.002 2~0.003 6 mg.kg-1;对稻田土壤及水中的噻虫啉、氟虫双酰胺及其代谢产物进行不同水平的加标回收率实验,得到方法的回收率为82%~106%,相对标准偏差(n=5)为0.81%~3.8%。该方法操作简便,分离效果好,灵敏度与准确度良好,已成功应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虫啉 氟虫双酰胺 稻田土壤 稻田水 超高效液相色谱 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烟碱类杀虫剂在土壤中的降解吸附特性及对地下水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孔德洋 葛峰 +2 位作者 许静 单正军 石利利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237-2241,共5页
采用室内模拟实验方法,以太湖水稻土、江西红壤和东北黑土为代表性土壤,研究了噻虫啉等3种烟碱类杀虫剂在土壤中的降解、吸附特性,并利用GUS(Ground Ubiquity Score)指数分析了其对地下水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烟碱类杀虫剂在3种土... 采用室内模拟实验方法,以太湖水稻土、江西红壤和东北黑土为代表性土壤,研究了噻虫啉等3种烟碱类杀虫剂在土壤中的降解、吸附特性,并利用GUS(Ground Ubiquity Score)指数分析了其对地下水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烟碱类杀虫剂在3种土壤中均较易降解,降解半衰期在5~31d之间,属于易降解农药,降解特性与土壤理化性质及农药本身性质有关。3种烟碱类杀虫剂在江西红壤、太湖水稻土与东北黑土中的吸附较好地符合Freundlich方程,Kd值在0.30~14.70之间,KOC在42.8~1750.9之间,属难吸附农药。吸附性强弱与农药本身溶解性和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关,水溶性越强吸附越弱,有机质含量越高,吸附性越强。3种烟碱类杀虫剂在太湖水稻土中的GUS值均小于1.8,而在江西红壤中,其GUS值均大于1.8,这3种杀虫剂在江西红壤中均有一定的淋溶性,对地下水均有一定的污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碱类杀虫剂 土壤 降解 吸附 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甘膦对大型溞的急性和慢性毒性效应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蔡小宇 姜锦林 +3 位作者 单正军 卜元卿 续卫利 周洁莲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903-1908,共6页
选取99.5%草甘膦原药,研究其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和21 d慢性毒性效应,观察其对大型溞生长和繁殖指标的影响。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草甘膦对大型溞的48h-EC50为151.057 mg·L^(-1),其对溞类的毒性为低毒;慢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草甘... 选取99.5%草甘膦原药,研究其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和21 d慢性毒性效应,观察其对大型溞生长和繁殖指标的影响。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草甘膦对大型溞的48h-EC50为151.057 mg·L^(-1),其对溞类的毒性为低毒;慢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草甘膦对大型溞的初次产幼溞时间、产幼溞数量、产幼溞胎数以及存活个体的平均体长都有显著的影响,其中,3.125 mg·L^(-1)的暴露浓度可以显著减少大型溞产幼溞数量和产幼溞胎数。综合考虑各项指标,21 d最低可观测效应浓度(LOEC)值为3.125 mg·L^(-1),无可观测效应浓度(NOEC)值为1.56 mg·L^(-1)。此外,研究还发现在草甘膦暴露浓度为25 mg·L^(-1)时,可以显著延长大型溞首次产卵时间,但未发现草甘膦暴露对大型溞初次蜕壳时间以及蜕壳次数有何显著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草甘膦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型溞的生长和繁殖具有抑制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甘膦 大型溞 急性毒性 慢性毒性 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