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0份玉米自交系抗旱性评价及抗旱指标筛选
1
作者 廉明 文仁来 +2 位作者 成越 田树云 何雪银 《西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99-1013,共15页
【目的】鉴定40份玉米自交系抗旱性并筛选其评价指标,为广西抗旱玉米种质创新和抗旱玉米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以40份广西玉米自交系为材料,设置干旱胁迫和正常供水2种处理,测定玉米性状(株高、穗位高、株数、穗数、穗长、穗粗、... 【目的】鉴定40份玉米自交系抗旱性并筛选其评价指标,为广西抗旱玉米种质创新和抗旱玉米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以40份广西玉米自交系为材料,设置干旱胁迫和正常供水2种处理,测定玉米性状(株高、穗位高、株数、穗数、穗长、穗粗、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并计算籽粒产量及相关抗旱鉴定指标:产量抗旱系数(YDC)、产量抗旱指数(YDI)、耐旱指数(DTI)、敏感胁迫指数(SSI)、耐旱能力(TOL)、平均产量(MP)、几何平均产量(GMP)、胁迫耐受指数(STI),采用逐步回归法与主成分分析法等方法综合评价不同玉米自交系的抗旱性并筛选抗旱指标。【结果】在干旱胁迫和正常供水处理下,籽粒产量与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穗数5个性状之间均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下同)正相关;各玉米性状间存在相关性。产量抗旱指数与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穗数5个性状的抗旱指数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穗粗、行粒数和穗数可作为玉米自交系抗旱性鉴定的次级性状筛选指标。对产量抗旱系数、产量抗旱指数、耐旱指数、敏感胁迫指数、耐旱能力、平均产量、几何平均产量、胁迫耐受指数8个抗旱鉴定指标与干旱胁迫下籽粒产量、正常供水下籽粒产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平均产量、几何平均产量和胁迫耐受指数与干旱胁迫下籽粒产量、正常供水下籽粒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且相关系数较高,可将其作为玉米自交系抗旱性的第三鉴定指标。各玉米性状抗旱指数的抗旱性综合评价和抗旱鉴定指标的抗旱性综合评价共同筛选出6份抗旱性强、产量高、性状优良的玉米自交系:08F、505杂父-3、桂95411、桂39113、桂39321和楼18-6-3-1-1-2。【结论】穗粗、行粒数和穗数可作为玉米自交系抗旱性鉴定的次级性状筛选指标,平均产量、几何平均产量和胁迫耐受指数可作为自交系抗旱性的第三鉴定指标。初步筛选出6份抗旱性强、产量高、性状优良的玉米自交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抗旱性 鉴定指标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玉米主产区田间主要杂草调查简报 被引量:2
2
作者 李石初 唐照磊 +1 位作者 杜青 磨康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4期102-103,共2页
玉米是广西第二大粮食作物,为了掌握玉米田间杂草发生分布为害情况,为玉米生产防除杂草提供理论依据,特开展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院广西玉米主产区春玉米田间杂草总覆盖率在1.8%~42.5%之间,主要杂草有马唐、稗草、醡浆草、反枝苋、香附子... 玉米是广西第二大粮食作物,为了掌握玉米田间杂草发生分布为害情况,为玉米生产防除杂草提供理论依据,特开展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院广西玉米主产区春玉米田间杂草总覆盖率在1.8%~42.5%之间,主要杂草有马唐、稗草、醡浆草、反枝苋、香附子、胜红蓟、鸭跖草、空心莲子草、小飞蓬、苍耳、鬼针草、荠菜等12种杂草,其中马唐、香附子、空心莲子草是恶性杂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主产区 杂草 调查 广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螟在广西鲜食玉米上的危害特点及绿色防控技术
3
作者 李石初 唐照磊 +1 位作者 杜青 磨康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16期113-114,共2页
本文主要介绍了广西鲜食玉米害虫玉米螟的危害症状、发生规律及生活史等,提出了广西鲜食玉米各生育期的绿色防控技术措施,以期为广西乃至全国鲜食玉米生产玉米螟的绿色防控提供参考。
关键词 鲜食玉米 玉米螟 危害症状 发生特点 绿色防控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NP标记揭示广西糯玉米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与群体遗传结构 被引量:6
4
作者 范競升 谢和霞 +4 位作者 谢小东 周海宇 程伟东 覃兰秋 江禹奉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61-670,共10页
为了挖掘优异糯玉米种质资源,提高糯玉米育种效率,本研究利用10K玉米基因芯片对207个广西糯玉米地方品种和6份参考自交系进行全基因组扫描,解析广西糯玉米地方品种之间的遗传多样性与群体遗传结构。结果表明,广西糯玉米种群总体的遗传... 为了挖掘优异糯玉米种质资源,提高糯玉米育种效率,本研究利用10K玉米基因芯片对207个广西糯玉米地方品种和6份参考自交系进行全基因组扫描,解析广西糯玉米地方品种之间的遗传多样性与群体遗传结构。结果表明,广西糯玉米种群总体的遗传多样性较高,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31,平均观察杂合度(Ho)为0.23,多态信息含量(PIC)平均值为0.25,最小等位基因频率(MAF)平均值为0.23。种群水平上,桂中区域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He=0.32,Ho=0.24,MAF=0.24,PIC=0.26)。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将地方品种划分为4大类群,种群间遗传关系和类群归属与地理位置不完全相关,品种间总体遗传相似系数偏低,遗传多样性丰富。分子变异方差分析结果显示99%的遗传变异来自种群内。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008,群体间分化程度较低。研究结果确定了广西不同区域糯玉米地方品种多态性及亲缘关系,为广西糯玉米种质改良和指导新品种培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玉米 地方品种 遗传多样性 SNP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NP标记分析广西玉米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6
5
作者 谢和霞 范競升 +7 位作者 谢小东 周海宇 程伟东 覃兰秋 马全姿 程芳丽 石志斯 江禹奉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80-1590,共11页
为了挖掘优异地方种质资源,提高广西玉米育种效率,本研究利用10KSNP芯片对169份广西玉米地方品种进行全基因组扫描,研究广西玉米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与群体遗传结构。结果表明,广西玉米地方品种总体的遗传多样性较高,5877个SNPs标记在... 为了挖掘优异地方种质资源,提高广西玉米育种效率,本研究利用10KSNP芯片对169份广西玉米地方品种进行全基因组扫描,研究广西玉米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与群体遗传结构。结果表明,广西玉米地方品种总体的遗传多样性较高,5877个SNPs标记在169份地方品种中基因多样性平均值为0.37,多态信息含量(PIC)平均值为0.30。种群水平上,桂东北区域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最高(基因多样性=0.39,观察杂合度=0.27,最小等位基因频率=0.30,PIC=0.31)。群体遗传结构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进化树分析将地方品种划分为两大类群,种群间遗传关系和类群归属与地理位置不完全相关,品种杂合率差异较大且总体遗传相似系数较低。分子变异方差分析结果显示2%的遗传变异来自种群间,98%的遗传变异来自种群内。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F_(ST))平均为0.049,群体间遗传分化较小。研究结果确定了广西不同地理来源的玉米地方品种多态性及亲缘关系,为广西玉米种质改良和指导新品种培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地方品种 遗传多样性 SNP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挝玉米自交系配合力分析及杂种优势群划分 被引量:3
6
作者 江禹奉 Phongdara Bounsavath +6 位作者 程伟东 周海宇 谢小东 周锦国 谢和霞 覃兰秋 时成俏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417-2425,共9页
【目的】引进老挝玉米自交系并评价其利用价值,为我国玉米种质扩增及面向东盟国家玉米种业的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NCII遗传交配设计,以5份本地骨干系为测验种与15份老挝玉米自交系配制成75个测交组合,调查其... 【目的】引进老挝玉米自交系并评价其利用价值,为我国玉米种质扩增及面向东盟国家玉米种业的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NCII遗传交配设计,以5份本地骨干系为测验种与15份老挝玉米自交系配制成75个测交组合,调查其在广西南宁种植的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秃尖长和产量等8个主要农艺性状,分析其配合力和杂种优势,并依据产量的特殊配合力(SCA)划分杂种优势群。【结果】15份老挝玉米自交系中有5份的产量一般配合力(GCA)效应值为正值,其中L08具有最高的GCA和SCA,产量高于桂单162(对照,CK)27.87%;SCA较高的组合有L04×X868、L05×X868、L13×X868、L02×X868、L10×X868和L15×X868,产量对照优势分别为10.78%、5.88%、4.76%、4.20%、4.06%和0.84%。依据75个测交组合产量的SCA,可将15份老挝玉米自交系和5份本地骨干系划分为温热种质群和热带种质群,其中热带种质群划分为2个亚群,第一亚群包括L02和GRL737,第二亚群包括L03、L04、L05、L06、L07、L08、L10、12、L13、L15、L17、L18、L21、L22、GRL173、GRL315和GRL21191。【结论】15份老挝玉米自交系与5份本地骨干系配制测交种的杂种优势总体上不明显,但其中自交系L08的产量GCA效应值最大,且与本地骨干系测交均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尤其与X868配制组合的产量最高,在我国玉米种质创新中具有较大的育种潜力;15份老挝玉米自交系和5份本地骨干系可划分为温热种质群和热带种质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配合力 杂种优势群 热带种质 老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糯玉米种质资源对纹枯病的抗性评价 被引量:5
7
作者 李石初 唐照磊 +1 位作者 杜青 磨康 《广西植保》 2018年第2期1-4,共4页
为了明确糯玉米种质资源对玉米纹枯病的抗病性,2014—2015年连续2年对广西83个糯玉米农家品种进行田间接种纹枯病菌鉴定。田间接种鉴定方法:以纹枯病麦粒培养菌物在玉米拔节期进行田间人工接种,按照国内通用的病害分级评定方法进行鉴定... 为了明确糯玉米种质资源对玉米纹枯病的抗病性,2014—2015年连续2年对广西83个糯玉米农家品种进行田间接种纹枯病菌鉴定。田间接种鉴定方法:以纹枯病麦粒培养菌物在玉米拔节期进行田间人工接种,按照国内通用的病害分级评定方法进行鉴定评价。结果表明,广西糯玉米农家品种间的抗感性存在差异;同一品种在同一年度内病害的表现春植和秋植没有差异。在83个品种中没有发现免疫和高抗的品种,其中抗病品种占所鉴定品种总数的42.2%,中抗水平占40.9%,感病占13.3%,高感占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玉米 农家品种 纹枯病 鉴定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新品种桂单0819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8
作者 廉明 文仁来 +4 位作者 田树云 何雪银 苏月贵 何静丹 杨萌 《中南农业科技》 2023年第8期77-80,93,共5页
桂单0819是广西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以自交系桂39711为母本(自选)、自交系桂兆18421(自选)为父本,选育出的玉米(Zea mays L.)新品种。该品种参加2019年比较试验,平均产量为7 537.25 kg/hm^(2),2020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7 620.26 kg/hm... 桂单0819是广西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以自交系桂39711为母本(自选)、自交系桂兆18421(自选)为父本,选育出的玉米(Zea mays L.)新品种。该品种参加2019年比较试验,平均产量为7 537.25 kg/hm^(2),2020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7 620.26 kg/hm^(2),2021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7 035.00 kg/hm^(2),分别比对照桂单162增产11.94%、4.96%、4.07%。2022年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对玉米新品种桂单0819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以及高产栽培、制种技术要点进行介绍,助力该品种的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Zea mays L.) 桂单0819 新品种 选育 特征特性 高产栽培技术 制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份糯玉米自交系皮渣率配合力分析及遗传参数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程芳丽 石志斯 +6 位作者 江禹奉 马全姿 许显发 侯定基 陈辉云 莫云锦 张晋 《农业科技通讯》 2023年第10期72-74,共3页
本研究以自主选育的7份糯玉米自交系A01、A04、A05、A08、A14、A33、A38为母本(P1),3份糯玉米自交系G20、G31、G44为父本(P2),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组配21个杂交组合,进行皮渣率的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A01、A08... 本研究以自主选育的7份糯玉米自交系A01、A04、A05、A08、A14、A33、A38为母本(P1),3份糯玉米自交系G20、G31、G44为父本(P2),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组配21个杂交组合,进行皮渣率的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A01、A08、A04、A38、G44皮渣率GCA效应值为负值,说明果穗皮渣率低,可用来选育优良低皮渣率的后代;组合中A33×G31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为负值且最小,可作为优质低皮渣率杂交组合;皮渣率一般配合力方差为20.12%,特殊配合力方差为79.88%,说明该性状以非加性效应为主;皮渣率广义遗传率为95.92%,环境方差为0.12,说明皮渣率主要受遗传控制,对环境影响较小;狭义遗传率为19.29%,说明加性效应较低,不能稳定地将遗传信息传给后代,宜在晚期世代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玉米 自交系 皮渣率 配合力 遗传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新品种桂单905的选育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周海宇 周锦国 +6 位作者 江禹奉 谢小东 唐照磊 覃兰秋 谢和霞 谭贤杰 程伟东 《种子》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4-126,共3页
桂单905是广西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选育的适宜广西种植的高产优质多抗玉米单交种。2017年区域试验春秋两季平均产量8226kg·hm^-2,比对照桂单162增产7.9%,参试的13点次中,有10点次比对照增产,占参试点次76.9%。2018年生产试验春秋... 桂单905是广西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选育的适宜广西种植的高产优质多抗玉米单交种。2017年区域试验春秋两季平均产量8226kg·hm^-2,比对照桂单162增产7.9%,参试的13点次中,有10点次比对照增产,占参试点次76.9%。2018年生产试验春秋两季平均产量7162kg·hm^-2,比对照增产3.9%,参试的15点次中,有11点次比对照增产,占参试点次73.3%。2019年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桂审玉2019090号)。本文就桂单905的育种目标、选育过程、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等5个方面进行介绍,为玉米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桂单905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优质早熟鲜食玉米新品种桂甜糯987的选育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锦国 谭贤杰 +6 位作者 谢和霞 程伟东 江禹奉 谢小东 周海宇 曾艳华 覃兰秋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6期1-4,共4页
【目的】为满足鲜食玉米生产对优质早熟甜糯新品种的迫切需求。【方法】2016年以自选糯质玉米自交系NF10作母本,以自选甜质玉米自交系NF11作父本进行优质、早熟甜糯玉米新品种选育。【结果】2020年育成甜糯型鲜食玉米新品种桂甜糯987,... 【目的】为满足鲜食玉米生产对优质早熟甜糯新品种的迫切需求。【方法】2016年以自选糯质玉米自交系NF10作母本,以自选甜质玉米自交系NF11作父本进行优质、早熟甜糯玉米新品种选育。【结果】2020年育成甜糯型鲜食玉米新品种桂甜糯987,该品种在2019年广西鲜食糯玉米区试中,春季平均鲜果穗产量11662.5 kg/hm^(2),较对照(桂糯519)增产16.8%,增产点次100%;秋季平均鲜果穗产量11694.0 kg/hm^(2),较对照(桂糯519)增产14.7%,增产点次100%;两季平均鲜果穗产量11679.0 kg/hm^(2),较相邻对照增产15.8%,春秋两季参试14点全部较对照增产,增产点次100%。【结论】该品种2020年6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桂审玉2020041号),具有果穗粗长、籽粒饱满、黄白粒、柔嫩、皮薄、脆甜、口感好、早熟、综合抗性好等特点,适宜广西及类似生态区域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品种选育 桂甜糯987 高产 优质 早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前育种“桂A”群体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海宇 江禹奉 +6 位作者 周锦国 谢小东 覃兰秋 曾艳华 谢和霞 程伟东 谭贤杰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13-719,共7页
【目的】利用外国自交系和西南区骨干自交系创建玉米前育种"桂A"群体,并从中选育早熟、脱水快、产量一般配合力高的自交系,为广西和西南区宜机收玉米新品种选育提供种质基础。【方法】以7份西南区骨干玉米自交系为受体材料,1... 【目的】利用外国自交系和西南区骨干自交系创建玉米前育种"桂A"群体,并从中选育早熟、脱水快、产量一般配合力高的自交系,为广西和西南区宜机收玉米新品种选育提供种质基础。【方法】以7份西南区骨干玉米自交系为受体材料,11份外国优良自交系为供体材料创建玉米前育种群体"桂A",从中选育出20份一环系,采用NC-Ⅱ设计与5份骨干系配制100个杂交组合进行配合力测定,研究其利用潜力。【结果】从"桂A"群体选育的A32-1、A11、A21、A7等4个自交系的产量一般配合力较高、利用潜力大,骨干系GRL62491、GRL737、GRL15111与"桂A"群体选系的产量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较高。【结论】"桂A"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从中选育出的一环系与热带种质材料有较高的杂种优势,可降低穗位、缩短生育期,具有较高利用价值,有望应用于宜机收玉米新品种选育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前育种 “桂A”群体 配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桂单903的选育与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锦国 谢小东 +5 位作者 周海宇 江禹奉 覃兰秋 谢和霞 唐照磊 程伟东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5期1-5,共5页
【目的】为满足广西乃至西南区玉米品种更新换代需求,不断提高玉米的产量与品质。【方法】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2016年以自选系GRL17349为母本、自选系GRL21191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玉米新组合。【结果】2020年育成高产优... 【目的】为满足广西乃至西南区玉米品种更新换代需求,不断提高玉米的产量与品质。【方法】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2016年以自选系GRL17349为母本、自选系GRL21191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玉米新组合。【结果】2020年育成高产优质大穗型玉米新品种桂单903,该品种在广西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7429.5kg/hm^(2)和7000.5kg/hm^(2),分别比对照(桂单162)增产6.3%和5.6%;籽粒容重782g/L,粗蛋白9.41%,粗脂肪6.19%,粗淀粉71.45%,赖氨酸0.35%。【结论】桂单903于2020年6月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桂审玉2020083号),该品种抗倒、抗病性强,品质优良,丰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适宜广西全区推广种植;制种技术简单,产量高,成本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新品种 桂单903 选育 制种技术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亚热带玉米新品种桂单655的选育 被引量:2
14
作者 谢小东 周海宇 +7 位作者 程伟东 江禹奉 周锦国 覃兰秋 谢和霞 曾艳华 谭贤杰 梁忠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21期49-52,共4页
桂单655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选育的高产稳产、优质广适、综合抗性较好的杂交玉米新品种,2018—2019年参加国家热带亚热带玉米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9300 kg/hm^(2),比对照品种桂单162(平均产量8366.3 kg/hm^(2))... 桂单655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选育的高产稳产、优质广适、综合抗性较好的杂交玉米新品种,2018—2019年参加国家热带亚热带玉米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9300 kg/hm^(2),比对照品种桂单162(平均产量8366.3 kg/hm^(2))平均增产11.16%,两年分别比对照品种增产7.07%和15.42%,在28个有效试验点中,增产点比例为71.43%。品质分析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较高的粗蛋白质和粗淀粉含量,优质性状突出,说明该品种在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具有极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亚热带 玉米新品种 桂单655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单交种桂单0826的选育 被引量:11
15
作者 何雪银 文仁来 +5 位作者 田树云 苏月贵 何静丹 杨萌 唐照磊 廉明 《中国种业》 2022年第2期97-99,共3页
广西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以自选的自交系桂39522为母本、自选的自交系桂12123为父本进行杂交,育成了玉米新品种桂单0826。该品种生育期适宜,苞叶包紧度较紧,外观好,品质优,综合抗性好。2019年参加广西玉米科研联合体区域试验,春秋两季... 广西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以自选的自交系桂39522为母本、自选的自交系桂12123为父本进行杂交,育成了玉米新品种桂单0826。该品种生育期适宜,苞叶包紧度较紧,外观好,品质优,综合抗性好。2019年参加广西玉米科研联合体区域试验,春秋两季平均产量7313.25kg/hm^(2),比对照桂单162增产3.6%,2020年参加广西玉米科研联合体生产试验,春秋两季平均产量6566.25kg/hm^(2),比对照桂单162增产4.1%。2021年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广西全区及其周边邻近省份和国家部分区域种植。对桂单0826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以及栽培和制种技术要点进行介绍,为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桂单0826 选育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新品种桂单0839的选育及高产栽培 被引量:6
16
作者 廉明 文仁来 +4 位作者 田树云 何雪银 苏月贵 何静丹 杨萌 《中南农业科技》 2023年第12期87-90,共4页
桂单0839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以自选的自交系桂18111为母本、自选的自交系桂39113为父本配制并选育出的玉米新品种。该品种参加2020年春、秋两季的区域试验,入选2021年春秋两季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48582.3、4793... 桂单0839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以自选的自交系桂18111为母本、自选的自交系桂39113为父本配制并选育出的玉米新品种。该品种参加2020年春、秋两季的区域试验,入选2021年春秋两季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48582.3、47938.5 kg/hm2,分别比对照桂单162增产4.44%、0.26%。2022年该品种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并适宜在广西全区推广种植。对桂单0839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以及栽培和制种技术要点进行介绍,为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桂单0839 选育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丰产稳产宜机收玉米新品种桂单902的选育 被引量:1
17
作者 谢小东 周海宇 +5 位作者 周锦国 江禹奉 覃兰秋 谢和霞 唐照磊 程伟东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9期5-7,12,共4页
为培育适合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种植的稳产宜机收玉米新品种,以热带种质为主、温带种质为辅,构建种质改良群体,创造适合广西生态环境的玉米自交系并组配组合。经多年、多点鉴定选育出玉米新品种桂单902。2018年春秋两季区域试验平均产... 为培育适合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种植的稳产宜机收玉米新品种,以热带种质为主、温带种质为辅,构建种质改良群体,创造适合广西生态环境的玉米自交系并组配组合。经多年、多点鉴定选育出玉米新品种桂单902。2018年春秋两季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7 719.00 kg/hm^(2),比对照增产5.80%;2019年春秋两季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7 138.00 kg/hm^(2),比对照增产7.70%。感纹枯病,感大、小斑病,抗南方锈病,中抗镰孢穗腐病、镰孢茎腐病。容重758.00 g/L,粗蛋白10.21%,粗脂肪4.12%,粗淀粉72.55%。2018—2019年2年试验倒伏率分别为5.30%和0.40%,倒折率分别为0和0.50%。桂单902具有丰产、稳产性,符合广西机械化收获的要求,可在广西全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新品种 桂单90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