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玉米自交系的单倍体育种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琛 付修义 +6 位作者 陈传永 吴珊珊 张华生 张春原 陈绍江 赵久然 王元东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6-533,共8页
单倍体育种技术在玉米商业化育种中得到广泛应用,对亲本自交系的单倍体育种性能评价是提升单倍体育种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本研究对来源于不同杂种优势群的17个自交系的单倍体诱导、鉴别与加倍性能进行系统评价。结果表明,瑞德种质在单... 单倍体育种技术在玉米商业化育种中得到广泛应用,对亲本自交系的单倍体育种性能评价是提升单倍体育种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本研究对来源于不同杂种优势群的17个自交系的单倍体诱导、鉴别与加倍性能进行系统评价。结果表明,瑞德种质在单倍体诱导和鉴别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其平均单倍体诱导率和鉴别准确率分别可达12.23%~15.31%和95.27%~96.37%。不同自交系间平均单倍体诱导率与平均单穗单倍体数差异显著,平均单倍体诱导率变异范围为9.68%~17.51%,平均单穗单倍体数变异范围为8.44~23.66粒。郑58和B73的单倍体化学加倍性能较高,郑58的DH生产效率高达74.36%,而B73的单倍体平均结实数最高,为53.80粒。综合单倍体诱导、鉴别和加倍性能进行聚类分析发现,郑58、京1110、京724和JG296在单倍体育种性能方面均处于较高水平, Mo17、4F1和齐319则均处于较低水平。相关结果有助于单倍体育种流程设计,并为提升单倍体育种效率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倍体 诱导 鉴别 染色体加倍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份玉米自交系抗旱性评价及抗旱指标筛选
2
作者 廉明 文仁来 +2 位作者 成越 田树云 何雪银 《西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99-1013,共15页
【目的】鉴定40份玉米自交系抗旱性并筛选其评价指标,为广西抗旱玉米种质创新和抗旱玉米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以40份广西玉米自交系为材料,设置干旱胁迫和正常供水2种处理,测定玉米性状(株高、穗位高、株数、穗数、穗长、穗粗、... 【目的】鉴定40份玉米自交系抗旱性并筛选其评价指标,为广西抗旱玉米种质创新和抗旱玉米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以40份广西玉米自交系为材料,设置干旱胁迫和正常供水2种处理,测定玉米性状(株高、穗位高、株数、穗数、穗长、穗粗、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并计算籽粒产量及相关抗旱鉴定指标:产量抗旱系数(YDC)、产量抗旱指数(YDI)、耐旱指数(DTI)、敏感胁迫指数(SSI)、耐旱能力(TOL)、平均产量(MP)、几何平均产量(GMP)、胁迫耐受指数(STI),采用逐步回归法与主成分分析法等方法综合评价不同玉米自交系的抗旱性并筛选抗旱指标。【结果】在干旱胁迫和正常供水处理下,籽粒产量与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穗数5个性状之间均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下同)正相关;各玉米性状间存在相关性。产量抗旱指数与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穗数5个性状的抗旱指数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穗粗、行粒数和穗数可作为玉米自交系抗旱性鉴定的次级性状筛选指标。对产量抗旱系数、产量抗旱指数、耐旱指数、敏感胁迫指数、耐旱能力、平均产量、几何平均产量、胁迫耐受指数8个抗旱鉴定指标与干旱胁迫下籽粒产量、正常供水下籽粒产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平均产量、几何平均产量和胁迫耐受指数与干旱胁迫下籽粒产量、正常供水下籽粒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且相关系数较高,可将其作为玉米自交系抗旱性的第三鉴定指标。各玉米性状抗旱指数的抗旱性综合评价和抗旱鉴定指标的抗旱性综合评价共同筛选出6份抗旱性强、产量高、性状优良的玉米自交系:08F、505杂父-3、桂95411、桂39113、桂39321和楼18-6-3-1-1-2。【结论】穗粗、行粒数和穗数可作为玉米自交系抗旱性鉴定的次级性状筛选指标,平均产量、几何平均产量和胁迫耐受指数可作为自交系抗旱性的第三鉴定指标。初步筛选出6份抗旱性强、产量高、性状优良的玉米自交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抗旱性 鉴定指标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2019年国家玉米区域试验参试组合DNA指纹检测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易红梅 任洁 +5 位作者 王璐 王蕊 葛建镕 王凤格 赵久然 徐明良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7-93,共7页
随着我国玉米品种审定制度的改革和参试渠道的扩宽,近年来玉米参试组合年均近8 000份,为了解我国近几年育种水平、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对2014-2019年共计2 949份国家玉米品种试验参试组合进行DNA指纹检测和遗传多样性分析。40个SSR位... 随着我国玉米品种审定制度的改革和参试渠道的扩宽,近年来玉米参试组合年均近8 000份,为了解我国近几年育种水平、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对2014-2019年共计2 949份国家玉米品种试验参试组合进行DNA指纹检测和遗传多样性分析。40个SSR位点,平均每个位点检测到14.55个等位变异,平均遗传多样性和PIC(多样性信息)分别为0.71和0.67。2014-2019年不同年份参试组合的遗传多样性基本一致,其中爆裂组遗传多样性最低,鲜食玉米组遗传多样性最高,生态种植区上从北向南多样性有上升趋势。遗传聚类结果表明,爆裂、鲜食、热带和亚热带、极早熟几个组别分别归属不同的亚类,遗传背景与其他组别差异较大,其他区组的遗传背景相互渗透,东华北和西北组之间遗传关系最近。DNA指纹真实性检测结果表明,参试组合与数据库比对筛查出DNA指纹差异位点在5个以内的样品数量逐年下降。近10 a来我国玉米区域试验参试组合遗传多样性日趋丰富,SSR技术在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育种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建议加快SNP等新技术在区域试验中的研究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国家区试 SSR 遗传多样性 DNA指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ML-GWAS解析玉米籽粒含水量相关性状的遗传基础
4
作者 胡芳林 赵永锋 +4 位作者 朱彦辉 李真 贾晓艳 郭晋杰 祝丽英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70-1082,共13页
玉米成熟期籽粒含水量(KMC,kernel moisture content)是影响玉米机械化粒收的关键因素,利用多位点全基因组关联分析(ML-GWAS,multi-locus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挖掘与籽粒含水量相关性状显著关联的遗传位点,解析其遗传基础,... 玉米成熟期籽粒含水量(KMC,kernel moisture content)是影响玉米机械化粒收的关键因素,利用多位点全基因组关联分析(ML-GWAS,multi-locus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挖掘与籽粒含水量相关性状显著关联的遗传位点,解析其遗传基础,可为适机收玉米品种的选育和遗传改良提供参考。本研究以205份玉米自交系为材料,在4个环境下测定成熟期籽粒、苞叶与穗轴的含水量,使用mrMLM、FASTmrMLM、FASTmrEMMA、pLARmEB、pKWmEB和ISIS EM-BLASSO 6种多位点关联分析方法结合分布于全基因组的7649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进行关联分析,挖掘其候选基因并进行基因注释。表型分析显示,205份材料的籽粒含水量相关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0.47%~33.90%,广义遗传率在67.39%~81.24%。6种ML-GWAS方法共检测到26个、15个和23个SNP位点分别与籽粒含水量、苞叶含水量和穗轴含水量显著关联;其中3种及以上方法共同检测到14个显著关联SNP位点,表型贡献率(PVE,phenotypic variation explained)在1.13%~17.21%。6种方法中pLARmEB检测到的显著位点最多,FASTmrEMMA检测到的最少。基于3种及以上方法共同检测到且平均PVE≥5%的显著SNP位点为Chr1_9232728、Chr4_176596174、Chr8_57716249和Chr5_191021635,在这4个SNP位点上下游220 kb共挖掘到17个候选基因,主要富集到细胞解剖实体、新陈代谢过程和细胞进程与催化活性,推测这些基因通过调节细胞代谢与催化活性最终影响玉米籽粒、苞叶和穗轴的含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关联分析 籽粒含水量 苞叶含水量 穗轴含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抗病基因的克隆、抗性机制及育种应用
5
作者 何胜凤 徐明良 刘远亮 《宁夏农林科技》 2024年第11期20-32,109,共14页
我国玉米生产中,由于品种高度同质化、多年连作、秸秆还田以及极端气候频发等因素,造成玉米病害流行,且呈逐年加重之势,严重威胁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培育玉米抗病品种是防控病害的根本途径,而克隆玉米抗病基因并解析其作用机理则是培育... 我国玉米生产中,由于品种高度同质化、多年连作、秸秆还田以及极端气候频发等因素,造成玉米病害流行,且呈逐年加重之势,严重威胁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培育玉米抗病品种是防控病害的根本途径,而克隆玉米抗病基因并解析其作用机理则是培育玉米抗病品种的基础。近十年来,玉米抗病基因的定位克隆和机制研究进展迅速,相较前二十年取得了显著突破,极大促进了玉米抗病遗传研究和育种应用。综述了玉米抗病基因挖掘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阐述其在育种应用上的潜在价值,以期加速玉米优良抗病新品种的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抗病基因 定位克隆 育种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花序发育基因AFP1的定位及功能研究
6
作者 薛明 汪晨晨 +3 位作者 姜露光 刘浩 张路遥 陈赛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3-612,共10页
玉米花序的正常发育是玉米产量的根本保证。鉴定和挖掘调控花序模式建成的基因和代谢通路将有助于揭示花序发育的分子机制,为提高玉米产量提供理论指导。本研究从Mo17背景的EMS突变体库中筛选到一个玉米花序发育模式改变的材料,命名为al... 玉米花序的正常发育是玉米产量的根本保证。鉴定和挖掘调控花序模式建成的基因和代谢通路将有助于揭示花序发育的分子机制,为提高玉米产量提供理论指导。本研究从Mo17背景的EMS突变体库中筛选到一个玉米花序发育模式改变的材料,命名为altered flower pattern 1(afp1)。表型鉴定结果发现,afp1雌穗产生一系列侧生分枝、且无花丝形成;雄穗上侧生小穗数量显著增多。遗传学分析表明,afp1性状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afp1与B73构建的F2分离群体进行连锁分析,该基因被定位在第7号染色体分子标记M150~M176之间。利用该区间内新开发的14对多态性标记进行精细定位,afp1被限定在分子标记M1722和M1725间约300 kb的范围内,其间包含一个已知调控玉米花序发育基因BD1(Branched silkless1)。通过测序发现,afp1的BD1发生一处C-T的变异,引起BD1蛋白的第67位精氨酸(R)变为色氨酸(W),该突变位于保守的功能域ERF/AP2上。对发育早期的野生型与afp1雌穗进行RNA-seq分析后发现,afp1相比野生型存在274个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其中56.20%基因表达下调,43.80%基因表达上调。通过KEGG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到多种代谢通路,其中富集到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途径中的83.30%基因表达量都显著下调,说明afp1可能通过影响激素信号从而改变花序发育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花序发育 BD1 激素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杂交种品质性状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研究 被引量:40
7
作者 魏良明 姜海鹰 +2 位作者 李军会 严衍禄 戴景瑞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404-1407,共4页
以我国常用玉米自交系、杂交种样品为材料,采用偏最小二乘(PLS)回归法,建立了近红外反射光谱测定玉米完整籽粒的粗蛋白、粗淀粉和油分含量的校正模型.并利用40个玉米杂交后代材料对3个模型的实际预测效果进行了验证,预测值与化学值间的... 以我国常用玉米自交系、杂交种样品为材料,采用偏最小二乘(PLS)回归法,建立了近红外反射光谱测定玉米完整籽粒的粗蛋白、粗淀粉和油分含量的校正模型.并利用40个玉米杂交后代材料对3个模型的实际预测效果进行了验证,预测值与化学值间的相关系数(r)可达0.98(粗蛋白)、0.93(粗淀粉)和0.97(油分),最大相对误差仅为2.46%(粗淀粉)~7%(油分).文章还从理论上研究了以数量相对较少的亲本自交系为建模样品、建立可适用于分析大量杂交种样品的近红外数学模型的可行性,提出了作物近红外光谱某些特征具有遗传性这一新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近红外反射光谱 校正模型 预测 自交系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测定玉米秸秆NDF与ADF含量 被引量:44
8
作者 白琪林 陈绍江 +3 位作者 董晓玲 孟庆祥 严衍禄 戴景瑞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345-1347,共3页
应用主成分空间和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技术,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在国内首次建立了适合不同品种类型、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和不同部位且适配范围广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NIRS)测定玉米秸秆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DetergentFiber,NDF)和... 应用主成分空间和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技术,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在国内首次建立了适合不同品种类型、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和不同部位且适配范围广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NIRS)测定玉米秸秆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DetergentFiber,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cidDetergentFiber,ADF)含量的稳定校正模型。结果表明,采用一阶导数+矢量归一化预处理和一阶导数+多元散射校正预处理,谱区均为7502~5450cm-1和4601~4247cm-1,所建立的NDF与ADF校正模型,其校正和预测效果最佳。其校正决定系数(R2cal)均大于094,交叉验证和外部验证决定系数(R2cv,R2val)为092~096,各项误差(RMSEE,RMSECV和RMSEP)为149%~181%。该结果对青贮玉米秸秆材料快速鉴定和筛选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NDF ADF 生长发育时期 中性洗涤纤维 青贮玉米 NIRS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 含量 首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玉米单倍体种子图像分割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俊雄 吴科斌 +2 位作者 宋鹏 李伟 陈绍江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21-625,共5页
以单倍体育种产生的经遗传标记后的玉米品种1050-37为研究对象,研究种子图像的颜色模式类别,将单个玉米种子划分为紫色标记区域、黄色区域和白色区域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图像在归一化rgb,HSV模型下的不同颜色特征,选取其中7个作为输入特... 以单倍体育种产生的经遗传标记后的玉米品种1050-37为研究对象,研究种子图像的颜色模式类别,将单个玉米种子划分为紫色标记区域、黄色区域和白色区域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图像在归一化rgb,HSV模型下的不同颜色特征,选取其中7个作为输入特征参数,构建了一种3层BP神经网络模型,从而实现玉米单倍体种子图像的有效分割.试验表明:该模型对紫色标记区域、黄色区域和白色区域的准确识别率分别为97.61%,93.34%和94.09%;所提取的紫色标记区域对单倍体与杂合体的识别是有效且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种子 单倍体 BP神经网络 图像分割 种子分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干旱胁迫条件下我国玉米骨干自交系的抗旱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96
10
作者 路贵和 戴景瑞 +4 位作者 张书奎 李文明 陈绍江 鄂立柱 张义荣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284-1288,共5页
以目前我国科研育种和生产中84份骨干自交系为材料,采用2种不同的干旱胁迫处理,依据成熟期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表现剖析其抗旱性,发现我国玉米自交系存在着丰富多样的抗旱类型及抗旱丰产类型,它们是我国玉米抗旱育种的重要种质资源;抗... 以目前我国科研育种和生产中84份骨干自交系为材料,采用2种不同的干旱胁迫处理,依据成熟期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表现剖析其抗旱性,发现我国玉米自交系存在着丰富多样的抗旱类型及抗旱丰产类型,它们是我国玉米抗旱育种的重要种质资源;抗旱性分析发现,产量构成因素的抗旱性存在着较大差异,有些材料表现生育中、后期均抗旱,有些材料只在某一个生育时期表现较强的抗旱性;抗旱丰产性分析发现,产量构成因素的抗旱指数同样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有些材料穗粒数、百粒重抗旱指数均较高,有些材料穗粒数抗旱指数较高,还有些材料百粒重抗旱指数较高,表明不同的玉米能够以不同的途径实现抗旱丰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抗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抗性的ADAA遗传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赵君 王国英 +2 位作者 胡剑 张晓红 戴景瑞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27-130,共4页
以 P138等 8个玉米自交系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 ,在 1997~ 1999年用新月弯孢菌的孢子悬液分别对亲本、F1 、F2 、BC群体进行接种鉴定 ,采用加性 -显性 -上位性 (ADAA)模型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 :玉米对弯孢菌叶斑病的抗性遗传以加性效... 以 P138等 8个玉米自交系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 ,在 1997~ 1999年用新月弯孢菌的孢子悬液分别对亲本、F1 、F2 、BC群体进行接种鉴定 ,采用加性 -显性 -上位性 (ADAA)模型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 :玉米对弯孢菌叶斑病的抗性遗传以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为主 ,它们可解释表型变异的 6 9.5 8%。从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的预测值来看 ,自交系P138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弯孢菌叶斑病 ADAA模型 遗传分析 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 抗性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永久F_2”群体剖析玉米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遗传机制 被引量:17
12
作者 汤继华 严建兵 +4 位作者 马西青 滕文涛 孟义江 戴景瑞 李建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299-1303,共5页
利用RIL群体构建了一套包含441个杂交组合的玉米"永久F2"群体,通过253个SSR标记的等位基因频率分析,发现"永久F2"群体的遗传组成与基因频率与F2群体相似,理论上可以代替F2群体进行相关遗传研究。通过两年一点的田... 利用RIL群体构建了一套包含441个杂交组合的玉米"永久F2"群体,通过253个SSR标记的等位基因频率分析,发现"永久F2"群体的遗传组成与基因频率与F2群体相似,理论上可以代替F2群体进行相关遗传研究。通过两年一点的田间试验,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玉米产量及其3个主要构成因子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玉米产量与穗长、穗行数及百粒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穗长与穗行数和百粒重显著负相关。共定位3个产量QTL、8个穗长QTL,11个穗行数QTL和5个百粒重QT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永久F2”群体 产量性状 TQL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常用玉米自交系秸秆品质性状及其相关分析 被引量:48
13
作者 白琪林 陈绍江 戴景瑞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777-1781,共5页
利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对我国91份常用普通玉米自交系和11份高油自交系秸秆的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VDMD)、粗蛋白(CP)、粗脂肪(EE)、可溶性糖(WSC)、酸性洗涤纤维(ADF)、酸性木质素(ADL)、中性洗涤纤维(NDF)7个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评价,... 利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对我国91份常用普通玉米自交系和11份高油自交系秸秆的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VDMD)、粗蛋白(CP)、粗脂肪(EE)、可溶性糖(WSC)、酸性洗涤纤维(ADF)、酸性木质素(ADL)、中性洗涤纤维(NDF)7个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评价,以探讨秸秆品质性状间的关系以及影响秸秆品质的主要成分。结果表明,各品质性状变异较大,各性状自交系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IVDMD及其相关品质的含量近似正态分布。不同品质性状变异程度不同,其中WSC含量变异最大,变异系数达33.15%。IVDMD与NDF、ADF、ADL极显著负相关,与WSC、EE含量极显著正相关,与CP含量显著正相关。影响秸秆品质的性状依次是IVDMD、ADF、NDF、WSC、ADL、CP和EE含量。根据青贮玉米育种的要求,筛选出5份IVDMD和WSC含量高、NDF、ADF含量低的自交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秸秆 品质性状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单倍体种子胚部特征提取及动态识别方法 被引量:17
14
作者 张俊雄 武占元 +3 位作者 宋鹏 李伟 陈绍江 刘金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99-203,共5页
为了实现基于机器视觉方法的玉米单倍体种子识别,该文研究了一种玉米单倍体种子胚部特征提取及动态识别方法。采用一种基于B通道平均像素值的胚部特征提取方法,提取了具有Navajo标记的玉米种子的胚部图像,基于此在RGB颜色空间内提取了... 为了实现基于机器视觉方法的玉米单倍体种子识别,该文研究了一种玉米单倍体种子胚部特征提取及动态识别方法。采用一种基于B通道平均像素值的胚部特征提取方法,提取了具有Navajo标记的玉米种子的胚部图像,基于此在RGB颜色空间内提取了样本的Navajo标记图像,从而得到一套玉米单倍体种子快速识别RGB组合算法。在玉米分选试验台上进行了动态分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LC09124-UH400品种玉米单倍体的识别正确率为98.04%,对杂合体的识别正确率为94.44%。该文提出的玉米单倍体种子RGB组合快速识别算法与玉米分选试验台结合形成的动态分选系统,有助于实现玉米单倍体种子的自动化分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提取 识别 玉米 单倍体 胚部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油玉米自交系的杂种优势群划分和优势模式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姜海鹰 陈绍江 +3 位作者 高兰锋 邢吉敏 宋同明 戴景瑞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61-367,共7页
以分属Lancaster、Reid、塘四平头、旅大红骨和外引种质群等5个不同杂种优势群的代表性自交系Mo17、792 2、K12、丹340和870 1为测验种,以来自于BHO、ALEXHO、RYDHO、SYNDO等4个不同高油群体的2 0个自交系为被测系,利用NCⅡ设计分析了... 以分属Lancaster、Reid、塘四平头、旅大红骨和外引种质群等5个不同杂种优势群的代表性自交系Mo17、792 2、K12、丹340和870 1为测验种,以来自于BHO、ALEXHO、RYDHO、SYNDO等4个不同高油群体的2 0个自交系为被测系,利用NCⅡ设计分析了被测系的配合力、杂种优势群、杂种优势模式及其在生产实际中的利用价值。结果表明,2 0个高油自交系可分为2个杂种优势群,第一群主要为RYDHO(Reid高油)和SYNDO (SyntheticDiseasedOil)群体选系;第二群主要为ALEXHO(Alexanderhighoil)和BHO(北农大高油)群体选系。根据高油玉米种质的杂种优势类群和杂种优势利用模式划分结果,综合分析得出高油玉米种质与普通玉米种质杂种优势利用的9种模式,即ALEXHO×外引种质,ALEXHO×Reid ,ALEXHO×旅大红骨,BHO×外引种质,BHO×Reid ,RYDHO×Lancaster,RYDHO×塘四平头,SYNDO×外引种质,SYNDO×旅大红骨。其中ALEXHO×外引种质、ALEXHO×Reid、ALEXHO×旅大红骨、BHO×外引种质、BHO×Reid为5种主要模式。ALEXHO和BHO为选育优良高油玉米自交系的主要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油玉米 自交系 配合力 杂种优势群 杂优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数量性状基因定位 被引量:44
16
作者 杨俊品 荣廷昭 +3 位作者 向道权 唐海涛 黄烈健 戴景瑞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8-196,共9页
以 4 8 2× 5 0 0 3的 16 6个F2 :3家系作为定位群体 ,采用 13× 13α 简单格子方设计 ,在成都、雅安分别调查了株高、穗位高、穗长、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穗粗、轴粗、粒深、30 0粒重、出籽率、小区产量等 12个经济性状 ... 以 4 8 2× 5 0 0 3的 16 6个F2 :3家系作为定位群体 ,采用 13× 13α 简单格子方设计 ,在成都、雅安分别调查了株高、穗位高、穗长、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穗粗、轴粗、粒深、30 0粒重、出籽率、小区产量等 12个经济性状 ,采用区间作图法对其进行QTL定位分析 ,共检测出 5 9个QTL ,每个性状检测出 3~ 8个QTL ,单个QTL的作用可解释表型变异的 8 4 %~4 2 2 % ,每一性状的QTL可解释表型变异的 19 5 %~ 70 9%。 5 9个QTL分布于 10个连锁群的 33个标记区域 ,其中第 1、3连锁群较多 ,分别占 2 4 2 %、15 2 % ;33个标记区域中 19个区域作用单一性状 ,6个区域分别作用两个性状 ,4个标记区域 (bnlg10 83、bnlg10 35、bnl8 4 5a、csu16 )分别作用于 3个性状 ,3个标记区域 (csu9、phi0 5 3、phi0 2 2 )分别作用于 4个性状 ,nc0 12区域同时作用于 5个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FLP SSR 数量性状座位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测定玉米秸秆体外干物质消化率 被引量:27
17
作者 白琪林 陈绍江 +3 位作者 董晓玲 孟庆祥 严衍禄 戴景瑞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71-274,共4页
以不同生态环境、不同年份,不同品种和自交系类型、不同生长发育时期以及不同部位的600个样品中选出161份玉米秸秆为材料,应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技术,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通过比较不同光谱范围和光谱预处理方法,在6101... 以不同生态环境、不同年份,不同品种和自交系类型、不同生长发育时期以及不同部位的600个样品中选出161份玉米秸秆为材料,应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技术,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通过比较不同光谱范围和光谱预处理方法,在6101.7~5773.8cm^-1和4601.3~4246.5cm^-1谱区内,建立了适合不同品种类型、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和不同部位且适配范围广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NIRS)测定玉米秸秆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nvitro dry matter digestion,IVDMD)的稳定校正模型。其交叉验证和外部验证决定系数(R^2cv,R^2val)分另0为0.9073和0.9066。预测标准偏差为2.08%,预测值与化学值间的相关系数(r)达0.956。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用于快速、准确测定玉米秸秆IVDMD,该结果对青贮玉米育种过程中的秸秆材料快速鉴定和筛选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体外干物质消化率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 校正模型 青贮玉米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和仿生模式识别玉米品种快速鉴别方法 被引量:23
18
作者 苏谦 邬文锦 +2 位作者 王红武 王库 安冬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413-2416,共4页
文章提出了一种采用近红外光谱快速鉴别玉米品种的新方法,并对不同品种的玉米种子建立了相应的鉴别模型。对7个玉米品种共140个样本,通过近红外光谱仪扫描获得4000-12000cm^-1波段范围内的光谱数据。为了消除噪声、提高数据处理效率... 文章提出了一种采用近红外光谱快速鉴别玉米品种的新方法,并对不同品种的玉米种子建立了相应的鉴别模型。对7个玉米品种共140个样本,通过近红外光谱仪扫描获得4000-12000cm^-1波段范围内的光谱数据。为了消除噪声、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对原始数据进行了归一化预处理,采用固定尺寸移动窗口渐进因子法(fix-sizedmovingwindowevolvingfactoranalysis)寻找特征波段,使用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得到能反映玉米种子99.96%光谱信息的5个主成分,进而利用仿生模式识别(biomimeticpatternrecognition)方法建立玉米品种的鉴别模型。对于每个品种中的20个样本,随机挑选10个样本作为训练样本,其余10个样本作为第一测试集,其他品种共120个样本作为第二测试集。在对第二测试集平均正确拒识率达到99.1%的情况下,对第一测试集中的样本取得了94.3%的平均正确识别率。该方法具有较高的鉴别准确度,可以作为一种快速无损的玉米品种鉴别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仿生模式识别 玉米 品种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近红外光谱法分析玉米籽粒脂肪酸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杨小红 郭玉秋 +4 位作者 傅旸 胡洁云 柴宇超 张义荣 李建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6-109,共4页
采用傅里叶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结合偏最小二乘法,以294份中选的普通和高油玉米自交系以及高油玉米重组自交系为样品建立了玉米籽粒四种主要脂肪酸(软脂酸、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和含油量的近红外光谱(NIRS)校正模型。其中,油酸... 采用傅里叶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结合偏最小二乘法,以294份中选的普通和高油玉米自交系以及高油玉米重组自交系为样品建立了玉米籽粒四种主要脂肪酸(软脂酸、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和含油量的近红外光谱(NIRS)校正模型。其中,油酸、亚油酸和含油量的校正模型质量较高,交叉验证决定系数分别为0.89,0.88和0.91,外部验证决定系数分别为0.86,0.84和0.92,相对分析误差(RSP(C))均大于2.5。软脂酸和硬脂酸的校正模型不够精确,交叉验证决定系数和外部验证决定系数均小于0.80,相对分析误差(RSP(C))均小于2.5。通过实际预测进一步验证了油酸、亚油酸和含油量NIRS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这些模型可应用于玉米籽粒脂肪酸含量及油分含量大批量快速测定,对玉米油分的品质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籽粒 脂肪酸含量 近红外光谱 校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分子遗传框架图谱构建 被引量:19
20
作者 杨俊品 荣廷昭 +3 位作者 黄烈健 唐海涛 向道权 戴景瑞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2-87,共6页
以 4 8 2× 5 0 0 3的 1 6 6个F2 单株为作图群体 ,利用 1 35个RFLP探针和 1 31对SSR引物对亲本 4 8 2、5 0 0 3之间的多态性进行了检测 ,筛选出 1 0 9个RFLP多态性探针和 81对SSR多态性引物用于F2 群体分析 ,利用上述 1 0 9个RFL... 以 4 8 2× 5 0 0 3的 1 6 6个F2 单株为作图群体 ,利用 1 35个RFLP探针和 1 31对SSR引物对亲本 4 8 2、5 0 0 3之间的多态性进行了检测 ,筛选出 1 0 9个RFLP多态性探针和 81对SSR多态性引物用于F2 群体分析 ,利用上述 1 0 9个RFLP标记和 81个SSR标记 ,构建了具 1 90个RFLP、SSR标记 1 99个标记位点的玉米分子遗传图谱 ,覆盖整个基因组 2 984 1cM ,标记间平均间距 1 5 1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分子遗传框架 遗传图谱构建 作图群体 亲本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