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壳聚糖衍生碳包覆纳米硅复合材料锂离子电池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吴强 李正伟 +4 位作者 周建华 张冬梅 党锋 刘文平 苗蕾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13,共6页
硅负极材料因具有较高的理论容量(Li22Si5合金相对应4200 mAh/g)、较低的工作电压(0.2~0.3 V vs Li/Li+)和地球上丰富的原材料储备,成为代替石墨负极的理想材料之一。但是,低电导率及在循环过程中发生剧烈体积膨胀导致电极失效问题限制... 硅负极材料因具有较高的理论容量(Li22Si5合金相对应4200 mAh/g)、较低的工作电压(0.2~0.3 V vs Li/Li+)和地球上丰富的原材料储备,成为代替石墨负极的理想材料之一。但是,低电导率及在循环过程中发生剧烈体积膨胀导致电极失效问题限制了硅负极材料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本工作通过物理法利用壳聚糖和石墨对纳米硅实现碳包覆和复合,制备壳聚糖/石墨@纳米硅复合材料(C/G@Si复合材料),对C/G@Si复合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石墨添加量的提高,C/G@Si复合材料的可逆比容量略微下降,循环性能和导电性能显著提高。当添加50%(质量分数)石墨时,在100 mA/g的电流密度下,C/G@Si复合材料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136.1 mAh/g,循环充放电100次后剩余容量保持在658.5 mAh/g,展示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对进一步推广硅碳负极材料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硅碳负极材料 壳聚糖 石墨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硬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2
作者 林峰 《新型工业化》 2016年第3期28-52,共25页
超硬材料主要是指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金刚石(Diamond)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最硬的物质,含天然金刚石和人造金刚石两种。天然金刚石原生矿主要分布在南非、扎伊尔等国,印度和我国有少量砂矿,人造金刚石是利用石墨为原料、镍钴等触... 超硬材料主要是指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金刚石(Diamond)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最硬的物质,含天然金刚石和人造金刚石两种。天然金刚石原生矿主要分布在南非、扎伊尔等国,印度和我国有少量砂矿,人造金刚石是利用石墨为原料、镍钴等触媒金属为催化剂,在大约5GPa和1700K的高温高压条件下由石墨转化生成的。金刚石有硬度高、耐磨、热稳定性好等特性。立方氮化硼(缩写为cBN)在自然界是不存在,是人造的,在人工合成金刚石成功之后,科学家发挥联想,采用类似于合成金刚石的原料、设备和技术,创造出来的一种新材料,其硬度仅次于金刚石,但具有比金刚石更高的热稳定性和对铁族金属及其合金的化学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硬材料 人造金刚石 立方氮化硼 天然金刚石 合成金刚石 金刚石原生矿 高温高压条件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刚石制品用FeCoCu预合金粉末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谢志刚 秦海青 +2 位作者 刘心宇 王进保 蒋剑峰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5,64,共6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金刚石制品用FeCoCu预合金粉末,研究了共沉淀反应溶液的浓度、反应温度与还原温度、时间对粉末收得率与粒度的影响,并对其使用性能进行实用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共沉淀法可以制备出良好的预合金化粉末,随着混合金属...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金刚石制品用FeCoCu预合金粉末,研究了共沉淀反应溶液的浓度、反应温度与还原温度、时间对粉末收得率与粒度的影响,并对其使用性能进行实用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共沉淀法可以制备出良好的预合金化粉末,随着混合金属盐溶液与沉淀剂溶液的浓度的增大,预合金粉末的粒度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同时收得率也随之缓慢增加;随着温度的升高,粉末的粒度与收得率均呈增大趋势;随着还原温度的升高和还原时间的延长,粉末的含氧量逐渐降低,而粉末的粒度却逐渐增大。在850℃下烧结的预合金粉末烧结块体具有较高的弯曲强度和硬度,同时还具有较高的致密度。FeCoCu合金粉末过渡层的焊接强度完全达到并超过BS En13236—2001安全标准。与国外某公司过渡层相比,FeCoCu合金粉末过渡层具有更高的焊接强度以及更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制品 FeCoCu 沉淀法 预合金粉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刚石制品用FeCoCu胎体的烧结与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谢志刚 刘心宇 +2 位作者 秦海青 王进保 蒋剑锋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178-2183,共6页
采用真空热压烧结法制备FeCoCu、A和B胎体样品,研究不同烧结温度对FeCoCu胎体的断口形貌、抗弯强度、硬度与相对密度的影响,并与国外A和B粉末胎体的力学性能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热压烧结温度下,FeCoCu胎体样品的断口为... 采用真空热压烧结法制备FeCoCu、A和B胎体样品,研究不同烧结温度对FeCoCu胎体的断口形貌、抗弯强度、硬度与相对密度的影响,并与国外A和B粉末胎体的力学性能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热压烧结温度下,FeCoCu胎体样品的断口为沿晶断裂加穿晶断裂的混合型断口,晶粒尺寸比较均匀;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胎体内的晶粒逐渐长大,胎体的抗弯强度和相对密度均先升高后降低,而硬度则一直呈下降趋势,胎体样品的塑性增加;在烧结温度为750~850℃时,FeCoCu胎体的抗弯强度均明显高于其他2种胎体的抗弯强度;FeCoCu,A和B 3类胎体的硬度均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呈明显下降趋势,FeCoCu与A、B两胎体的硬度-烧结温度曲线变化趋势一致,当烧结温度≤750℃时,FeCoCu胎体的硬度低于其他两者的硬度;当烧结温度≥800℃时,FeCoCu胎体的硬度介于其他两者之间并接近较高的A胎体硬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CoCu 胎体 金刚石制品 抗弯强度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铜粉制备及其在乙醇中的分散工艺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张小敏 张振忠 +2 位作者 林峰 文永鹏 雷晓旭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5-29,共5页
通过直流电弧等离子法制备纳米铜粉,利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荧光分析(XRF)、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相应的选区电子衍射(SAED)等测试手段对样品的晶体结构、成分、形貌和粒径分布进行表征,测试纳米Cu粉在无水乙醇介质中pH-Zeta电位图... 通过直流电弧等离子法制备纳米铜粉,利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荧光分析(XRF)、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相应的选区电子衍射(SAED)等测试手段对样品的晶体结构、成分、形貌和粒径分布进行表征,测试纳米Cu粉在无水乙醇介质中pH-Zeta电位图,系统研究了超声时间、不同表面活性剂及其加入量对纳米铜粉在无水乙醇介质中分散稳定性的影响,并对其分散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直流电弧等离子法制备的纳米铜粉纯度高达99.91%(质量分数,下同),粒径分布窄,分散性好,颗粒呈链球型,多晶立方结构。在无水乙醇介质中,推荐较好的纳米Cu粉分散稳定性工艺:采用油酸(OA)/十二羟基硬脂酸(HSA)复合表面活性剂修饰,其加入量为OA-0.5%,HSA-0.5%,超声70min,pH值为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电弧等离子蒸发 纳米铜粉 分散 无水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设计优化制备高分散性纳米银粉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张小敏 张振忠 +1 位作者 赵芳霞 丘泰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8-42,49,共6页
以AgNO3为银源,水合肼(N2H4·H2O)为还原剂,化学还原制备了高分散性纳米银粉。通过TEM,XRF和XRD分别对其形貌、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在单因素实验确定了溶液pH值、分散剂种类的基础上,结合正交实验考察了AgNO3浓度、分散剂用量及... 以AgNO3为银源,水合肼(N2H4·H2O)为还原剂,化学还原制备了高分散性纳米银粉。通过TEM,XRF和XRD分别对其形貌、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在单因素实验确定了溶液pH值、分散剂种类的基础上,结合正交实验考察了AgNO3浓度、分散剂用量及反应温度对纳米银粉的分散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纳米银粉的优化条件:溶液pH值为8,AgNO3浓度为0.5mol·L-1,水合肼浓度为0.5mol·L-1,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PVP/AgNO3(质量比)为9∶100,反应温度为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粉 高分散 制备 正交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Ni/MH电池储氢合金负极电化学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文平 秦海青 +3 位作者 林峰 张振军 张建伟 雷晓旭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21-223,共3页
为了揭示温度对Ni/MH电池储氢合金负极电化学性能的变化规律和机理,以真空电弧熔炼法制备AB5型LaNi4.1Co0.6Mn0.3储氢合金为Ni/MH电池负极材料,研究了其在-35、0、30和50℃4个测试温度下的电化学性能。研究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合金电... 为了揭示温度对Ni/MH电池储氢合金负极电化学性能的变化规律和机理,以真空电弧熔炼法制备AB5型LaNi4.1Co0.6Mn0.3储氢合金为Ni/MH电池负极材料,研究了其在-35、0、30和50℃4个测试温度下的电化学性能。研究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合金电极的放电电压、容量和高倍率性能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30℃时合金电极的综合性能最优。在低温条件下,合金电极表面电荷转移速度和合金内部氢原子扩散能力降低导致高倍率性能恶化,高温条件下,储氢合金腐蚀加剧和氢化物稳定性显著降低合金电极的放电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氢合金 高倍率 交流阻抗 电化学动力学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法KTP倍频转换效率性能的研究
8
作者 王如刚 陈朝峰 +6 位作者 陈振强 游芳 武良丹 林浪 张戈 黄呈辉 张昌龙 《光电子技术》 CAS 2008年第2期109-112,共4页
首次报道了水热法KTP倍频转换效率性能的研究,通过研究水热法KTP的电子显微镜照片,分析了水热法KTP内部的缺陷;通过理论和实验,研究了水热法KTP晶体的倍频转换效率,两者的高转换效率时的温度相同;通过选择合适的控制温度,在抽运功率为6.... 首次报道了水热法KTP倍频转换效率性能的研究,通过研究水热法KTP的电子显微镜照片,分析了水热法KTP内部的缺陷;通过理论和实验,研究了水热法KTP晶体的倍频转换效率,两者的高转换效率时的温度相同;通过选择合适的控制温度,在抽运功率为6.11 W时,绿光输出为0.7W,继续加大抽运功率,输出绿光的增加幅度都在加大,此时的光-光转化效率是1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OdVO4晶体 水热法KTP 绿光激光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2524铝合金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韩俊 孙有平 +3 位作者 林峰 吕智 白兆军 涂耀耀 《广西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6-9,共4页
在400℃下对铸态2524铝合金进行轧制成形,总变形量为90%,采用光学金相显微镜、拉伸试验机等设备检测轧制板材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Al2Cu,Al2CuMg等第二相粒子数量逐渐减少,在490℃~500℃下基本固溶进... 在400℃下对铸态2524铝合金进行轧制成形,总变形量为90%,采用光学金相显微镜、拉伸试验机等设备检测轧制板材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Al2Cu,Al2CuMg等第二相粒子数量逐渐减少,在490℃~500℃下基本固溶进铝基体中,其显微硬度值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当固溶温度为490℃时其显微硬度值为131.4 HV;2524铝合金轧制板材经490℃/20 min+190℃/22 h处理后,其抗拉强度为485 MPa,延伸率为1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24Al 轧制 固溶 时效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锌粉的制备及其应用前景 被引量:6
10
作者 林峰 雷晓旭 +3 位作者 王进保 张键伟 蒋燕麟 秦海青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8-50,1,共3页
超细锌粉性能优异,应用前景广阔。从物理法、化学法两方面介绍了超细锌粉的制备方法,指出了超细锌粉在富锌涂料、粉末渗锌、金属复合材料、化工产品、电池材料等方面的应用现状,并对超细锌粉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超细锌粉 制备方法 应用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纳米铜粉中6种微量元素 被引量:1
11
作者 唐碧玉 施意华 +2 位作者 秦海青 邱丽 古行乾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25-528,共4页
纳米铜粉样品(0.5000g)用8mol·L^(-1)硝酸溶液20mL溶解,用水定容至100mL,从上述溶液中分取10.0mL用0.3mol·L^(-1)硝酸溶液定容至50 mL。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样品溶液中钴、银、锑、锡、钡、铅等6种微量元素。以11... 纳米铜粉样品(0.5000g)用8mol·L^(-1)硝酸溶液20mL溶解,用水定容至100mL,从上述溶液中分取10.0mL用0.3mol·L^(-1)硝酸溶液定容至50 mL。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样品溶液中钴、银、锑、锡、钡、铅等6种微量元素。以115In和205 Tl作为内标对测定的基体效应进行了校正,采用测定元素同位素以消除和减少质谱干扰。6种元素的检出限(3s)为0.002~0.074μg·L^(-1)。加标回收率为94.0%~103%,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11)均小于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纳米铜粉 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绳锯的开发现状及发展前景 被引量:10
12
作者 周斌 郭桦 《石材》 2001年第6期30-32,共3页
本文在对比国内外绳锯发展现状及趋势的基础上,深刻剖析了国内绳锯发展的光明前景,总结了国外绳锯成功的经验,并提出了关于加速国内绳锯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绳锯 发展前景 石材行业 超硬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性溶液中Fe^(2+)/Fe^(3+)相互转换对电极还原行为的影响
13
作者 秦建新 林峰 +2 位作者 刘文平 陈超 任孟德 《电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02-707,共6页
采用线性扫描伏安法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含有Cl^-、SO_4^(2-)的酸性溶液中Fe^(2+)/Fe^(3+)相互转换对电极反应和Fe^(3+)还原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Fe]T=1 mol·L^(-1)条件下,溶液中Fe^(3+)/Fe^(2+)的还原析出过程经过两个阶段:1)E=0.... 采用线性扫描伏安法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含有Cl^-、SO_4^(2-)的酸性溶液中Fe^(2+)/Fe^(3+)相互转换对电极反应和Fe^(3+)还原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Fe]T=1 mol·L^(-1)条件下,溶液中Fe^(3+)/Fe^(2+)的还原析出过程经过两个阶段:1)E=0.35 V左右Fe^(3+)还原成Fe^(2+)过程;2)E=-0.3 V之后H+的还原,同时Fe^(2+)离子与OH-相结合生产Fe(OH)_2;Fe^(3+)/Fe^(2+)的相互转化主要影响Fe^(3+)的第一还原阶段的还原峰电流和峰电位.|ipa/ipc|值随c(Fe^(3+))/c(Fe^(2+))的增大而增大,且扫描速率慢时影响大,扫描速率快时影响小;0.50 mol·L-1Fe^(2+)+0.50 mol·L-1Fe^(3+)时,随扫描速率的变化|ipa/ipc|值变化最小(|ipa/ipc|≈1.20).同时,c(Fe^(3+))/c(Fe^(2+))也影响着平衡电位,平衡电位随c(Fe^(3+))/c(Fe^(2+))增大而正移,电位从E1=0.501 V升至E5=0.565 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2+/Fe3+相互转换 循环伏安 极化曲线 还原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Ni的掺杂对TiAlN基薄膜高温摩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梁慕林 王成磊 +6 位作者 秦海青 肖乐银 梁朝杰 张可翔 谢映光 刘伟杰 杨纪洁 《材料保护》 CAS CSCD 2022年第2期22-29,共8页
为了开发具有优异抗摩擦磨损性能的薄膜材料,采用多弧离子镀在4Cr13马氏体不锈钢表面沉积TiAlN薄膜,采用磁控溅射法和多弧离子镀在4Cr13表面分别沉积掺杂Cr和Cr-Ni的TiAlN薄膜。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维氏硬度计分析薄... 为了开发具有优异抗摩擦磨损性能的薄膜材料,采用多弧离子镀在4Cr13马氏体不锈钢表面沉积TiAlN薄膜,采用磁控溅射法和多弧离子镀在4Cr13表面分别沉积掺杂Cr和Cr-Ni的TiAlN薄膜。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维氏硬度计分析薄膜的表面形貌、物相和表面硬度,并对不同温度下磨损后的薄膜表面形貌、成分及物相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r,Ni掺杂后薄膜的表面硬度降低;随着温度的升高,3种薄膜的摩擦系数都在降低,在各个温度下Cr-Ni共掺杂的TiAlN薄膜的摩擦系数都最小,其次为掺杂Cr的TiAlN薄膜,这说明Cr,Ni元素的加入有助于改善材料的摩擦系数;在100℃和300℃下摩擦后,未掺杂的TiAlN薄膜的磨损量均高于掺杂后的TiAlN薄膜,Cr-Ni共掺杂的TiAlN薄膜的磨损量最低;摩擦温度升高到500℃后TiAlN薄膜的磨损量比掺杂后的薄膜要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ALN薄膜 掺杂 高温摩擦性能 硬度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