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被引量:4
- 1
-
-
作者
蒋清海
-
机构
国家物价局规划司
-
出处
《学术论坛》
CSSCI
1992年第3期21-25,共5页
-
文摘
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历史的启示和理论的反思在我国四十多年寻求区域发展的道路上,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从平衡发展到倾斜发展的转变。前三十年,国家为了改变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工业布局畸形偏集于沿海地区的不合理状况。
-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发展
-
分类号
F12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
-
题名中国区域经济政策模式的转变与重新选择
被引量:1
- 2
-
-
作者
蒋清海
-
机构
国家物价局规划司
-
出处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6-10,23,共6页
-
文摘
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在过去的十多年中,是与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和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种种政策、措施,尤其是区域经济政策的转变紧密相联的。中国区域经济政策模式的转变,增强了区域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推动了区域间横向联合的发展,提高了宏观经济效益和区域发展的整合效益。但与此同时,也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甚至失误。为了今后进一步推动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有必要对过去十多年的区域政策体系进行反思和分析,从而选择和设计新的区域经济政策模式。
-
关键词
政策模式
中国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政策
区域经济发展
地方政府
协调发展
新选择
区域发展
国民经济
中央与地方
-
分类号
F0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论90年代的区域经济发展与改革
被引量:1
- 3
-
-
作者
蒋清海
-
机构
国家物价局价格规划司
-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5-11,共7页
-
文摘
90年代是我国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国民经济将进入一个以结构变革为中心的新的成长阶段。以国民经济空间结构为中心的区域经济的发展与改革,将成为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第二步战略目标和新经济体制能否实现和形成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研究90年代的区域经济发展与改革就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
关键词
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分工
区域市场
中央与地方
绝对利益
格局
中央政府
比较利益原则
90年代
区域产业结构趋同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对我国区域经济关系的分析与思考
被引量:1
- 4
-
-
作者
蒋清海
-
机构
国家物价局价格规划司
-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8-13,29,共7页
-
文摘
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区域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同时在区域关系上也出现了令人关切的问题,如坚实的贸易封锁、强烈的资源争夺以及区域间差距的重新拉大等。这些现象的出现不仅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合作,更重要的是影响全国经济的稳步增长和改革,因此,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入分析与思索。
-
关键词
中国
区域经济
经济关系
-
分类号
F12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
-
题名重新选择我国区域经济政策模式的基点
- 5
-
-
作者
蒋清海
-
机构
国家物价局价格规划司
-
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32-33,15,共3页
-
文摘
现行的区域经济政策倾斜模式的基本特征是扩大地方政府的权力和对沿海实行倾斜政策,这一模式促进了全国经济和各区域经济的发展,但也导致了地区间差距拉大、产业结构失衡和趋同、“诸侯经济”割据等问题的出现。我认为,从过去那种中央高度集权下的“平衡”模式到地方分权下的“倾斜”模式是一种进步。
-
关键词
政策模式
地方政府
地方分权
地区间
经济增长
区域经济发展
国民经济总体
中央与地方
区域经济政策
有效供给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方主义倾向
- 6
-
-
作者
蒋清海
-
机构
国家物价局价格规划司
-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7-12,共6页
-
文摘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区域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其中日趋强化的地方主义倾向便是其主要表现之一。它不仅导致区域关系的无序化和经济结构、经济总量的失衡,而且已成为体制梗阻,阻碍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可以这样说,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能否顺利推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方主义倾向能否尽快消除。
-
关键词
地方政府行为
地方利益
经济体制改革
中央与地方
自身利益
中央政府
区域经济发展
地方主义
国民经济
加强宏观调控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论宏观经济的二级调控模式
- 7
-
-
作者
蒋清海
-
机构
国家物价局价格规划司
-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1-15,共5页
-
文摘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是以中央向地方和企业放权让利为主线,循着重新构造经济主体和利益分配机制的道路进行的。随着中央权力的逐步下放和分散,地方政府作为行政权力主体和区域利益主体的地位和职能逐步形成并得到强化,企业的经济活力得到大大增强。但由于种种原因,国民经济的运行出现了经济过热、通货膨胀、总量失衡、结构扭曲等问题。为消除这些弊端,中央政府从1988年底开始进行治理整顿,上收一部分权力,并加强了对部分企业的直接管理。尽管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无法突破“一收就死、一死就放、一放就乱、一乱就收”的恶性循环。我们认为。
-
关键词
宏观经济
管理
中国
-
分类号
F123.16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
-
题名论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 8
-
-
作者
蒋清海
-
机构
国家物价局价格规划司
-
出处
《江苏经济探讨》
北大核心
1991年第7期4-7,共4页
-
-
关键词
区域
产业结构
调整
-
分类号
F121.3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