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煤矿水害综合防治技术与方法研究 被引量:58
1
作者 崔芳鹏 武强 +2 位作者 林元惠 赵苏启 曾一凡 《矿业科学学报》 2018年第3期219-228,共10页
本研究对基于充水水源、煤层与含水层相对位置和导水通道等依据进行分类的诸多矿井水害的防治技术与方法进行了分析与探讨。首先,分析阐述了基于充水水源进行分类的大气降水型、地表水源型、地下水源型、采空区水源型、袭夺水源型和离... 本研究对基于充水水源、煤层与含水层相对位置和导水通道等依据进行分类的诸多矿井水害的防治技术与方法进行了分析与探讨。首先,分析阐述了基于充水水源进行分类的大气降水型、地表水源型、地下水源型、采空区水源型、袭夺水源型和离层水源型矿井水害的相应防治技术与方法;其次,分析阐述了基于煤层与充水含水层相对位置关系进行分类的顶板充水型、底板充水型和周边充水型矿井水害的相应防治技术与方法;最后,分析阐述了基于导水通道进行分类的陷落柱通道型、断裂裂隙通道型、窄条状隐伏露头通道型和其他导水通道型矿井水害的相应防治技术与方法。研究成果可为不同类型煤矿水害的精细化防治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水害 综合防治技术方法 充水水源 煤层与含水层相对位置 导水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煤矿矿井水全生命周期保护与利用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武强 高俊莲 +1 位作者 曾一凡 程洋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4-204,共21页
煤矿矿井水既是宝贵的战略性水资源,又是重要的隐蔽致灾因素,其科学保护与高效利用对保障煤矿安全生产、推动煤炭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和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系统研究了矿井水全生命周... 煤矿矿井水既是宝贵的战略性水资源,又是重要的隐蔽致灾因素,其科学保护与高效利用对保障煤矿安全生产、推动煤炭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和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系统研究了矿井水全生命周期保护和利用问题。从系统工程视角出发,明确了矿井水全生命周期保护和利用的科学内涵,即统筹矿井水“产生-运移-利用-循环”全过程,形成源头减量化、过程无害化、末尾资源化、终端回灌化(“四化”)的综合治理模式;梳理了我国煤矿矿井水在“四化”各环节保护与利用的技术发展现状,总结了面临的技术创新不足、市场机制不完善、政策标准与技术规范缺失等挑战。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资源战略、产业战略、生态战略为导向的矿井水资源保护和利用战略体系,提出了源头控制提效、处理过程提质、综合回用提值、终端处置提容的治理思路,系统部署了核心技术攻关、全链条示范引领、市场化产用协同、生态安全保障、智慧管理平台建设等五大工程体系,以形成技术创新驱动、工程建设支撑、市场运营保障、生态安全护航、智慧管理赋能的协同推进格局。研究建议,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突破核心技术瓶颈、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完善标准评价体系、强化协同治理机制,为推动煤炭行业绿色转型和矿井水由废水管理向战略性水资源转变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水 全生命周期管理 源头减量化 过程无害化 末尾资源化 终端回灌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防治水“三区”划分方法及其水害防治意义 被引量:25
3
作者 曾一凡 于超 +7 位作者 武强 赵菱尔 尹尚先 张博成 刘泽洋 崔雅帅 阚雪冬 黄浩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605-3618,共14页
为系统性认识矿井各类水害问题,规范化管理矿井防治水工作,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于2022年6月将针对老空水防治的“三区”管理工作推广到顶板水害、底板水害以及构造水害等更多水害类型中。然而各地煤矿在防治水“三区”划分过程中暴露出... 为系统性认识矿井各类水害问题,规范化管理矿井防治水工作,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于2022年6月将针对老空水防治的“三区”管理工作推广到顶板水害、底板水害以及构造水害等更多水害类型中。然而各地煤矿在防治水“三区”划分过程中暴露出水害致灾因素和水害治理情况等与划分标准结合不紧密,并且技术上未针对不同煤层和采区进行区别划分,同时划分区域范围和划分结果的规范性和时效性存在不统一。据此,结合防治水“三区”划分的目的,对比了新“三区”划分与老空水“三区”划分的异同,明确了以水文地质条件勘查程度、水害隐患分析、水害治理情况为要素的划分原则,理清了“三区”划分的技术路径;结合我国常见的5种煤矿水害类型特征,提出了不同类型水害的划分方法,即:地表水害应根据井田内地表水体的分布发育特征以及大气降水、滑坡等地质灾害对开采的影响程度等进行划分。顶板水害应根据导水裂隙带范围内是否存在富水性强或者富水性中等静储量丰富含水层、松散含水层等对开采造成威胁进行划分。底板水害应根据煤层带压开采区域底板隔水层厚度与矿压破坏带深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底板突水系数大小进行划分。老空水害应根据矿井及周边矿井老空积水分布范围、积水量情况进行划分,构造水害应根据井田内断层、陷落柱、溶洞等地质构造和不良地质体的富水性、含水性、与水源导通情况进行划分;总结了划分工作的要点和难点,即:明晰划分时空范围、综合分析划分标准、明确“三区”管理职责、动态转换划分结果等;在此基础上,选择水害类型多样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典型煤矿井,遵循划分原则,根据划分标准,分煤层、分采区划分了可采区、缓采区、禁采区,并加以详细的解释说明;阐明了开展“三区”划分工作具有提升综合探测水平、强化预测预报能力、找准水害治理方向的水害防治意义,以期指导和规范我国煤矿防治水“三区”划分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水害防治 “三区”划分 水文地质条件 水害致灾因素 水害治理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虎台煤矿浅部充填体原位渗透特性研究
4
作者 张健 刘守强 +1 位作者 郭亮亮 刘钦 《矿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61-669,共9页
井工开采使用的人工合成多孔充填材料固有的导水和渗透特性,给井下工作面带来潜在水害风险。为深入探查老虎台煤矿浅部充填体原位导水能力,采用室内测试、数值分析和基于氯化钠与大气降水的联合连通试验方法,研究天然条件下充填体的渗... 井工开采使用的人工合成多孔充填材料固有的导水和渗透特性,给井下工作面带来潜在水害风险。为深入探查老虎台煤矿浅部充填体原位导水能力,采用室内测试、数值分析和基于氯化钠与大气降水的联合连通试验方法,研究天然条件下充填体的渗透性。结果表明:浅部人工充填体主要物质组成为页岩,混合有炉渣、粉煤灰及河砂,强度低、胶黏性差、易破碎,遇水后强度迅速衰减。基于氯化钠与大气降水的联合连通试验,井下监测点电导率表现出的变化特性,是充填材料组分和降水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5处监测位置电导率转折点出现时间反映充填体内地下水循环交替速度差异,充填材料组成和分布特性影响其渗透性,充填体的平均渗透系数为5.8 m/h,与已有示踪试验和数值分析结果处于同一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填体 渗透性 材料组分 数值分析 连通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不同类别煤层底板水害致灾机理与防控远景导向 被引量:9
5
作者 曾一凡 朱慧聪 +9 位作者 武强 王厚柱 傅先杰 王铁记 王玺瑞 樊九林 胡荣杰 才向军 阚雪冬 高生保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73-1099,共27页
我国成煤条件苛刻,赋煤环境复杂多变,资源呈全域性跨多地质类型、点散式分布,导致回采共(伴)生地质灾害频现。同时,伴随煤炭资源开发布局优化调控,煤层底板水害负面导向性越趋显著,高承压水水力驱动及强敏感性缺陷构造活化的协同作用导... 我国成煤条件苛刻,赋煤环境复杂多变,资源呈全域性跨多地质类型、点散式分布,导致回采共(伴)生地质灾害频现。同时,伴随煤炭资源开发布局优化调控,煤层底板水害负面导向性越趋显著,高承压水水力驱动及强敏感性缺陷构造活化的协同作用导致煤层底板水害宏观动力学表象威胁性显著提升,成为我国煤炭资源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内生阻力。为全方位掌握我国煤层底板水害发展形势,探讨未来基于新技术开展防控作业的重点攻关方向,从时间、空间、突水量等多维视角下全方位展示了近年来我国煤层底板水害动态演变趋势,对类型进行了“总−分”式细划,并通过建立地质力学模型探讨了我国煤层底板水害力学互馈响应机制,基于灾害宏观表象等揭示了其内生致灾机理,指出了防控技术理念的新发展路径和远景导向。研究发现:统计分析了我国煤层底板水害多维视角下的演变规律和特征,探讨建立了我国煤层底板水害主体架构,依据事故核心致因体系及宏观致灾表象等将煤层底板水害划分为岩溶陷落柱突水、断层活化突水及裂隙导升(复合)灰岩水突涌3大类,进一步细化为全路径贯通增量导升型突水(岩溶陷落柱)、贯穿煤层型突水(断层)、单层随采卸荷直接型突水(裂隙)等12个子类,并针对性的独立分析了3个大类煤层底板水害地理空间分布规律;分析了地应力和承压水水压对岩溶陷落柱突水过程承压水导升路径异化发育作用机制,提出了覆岩顶板动/静载扰动诱发底板岩溶陷落柱突水模式,阐明了其力学启动条件及致灾机理;建立了煤层底板断层宏细观地质力学构造概化模型,基于诱发断层活化突水的核心致灾诱因识别并建立了不同类别煤层底板断层活化突水力学判据;以裂隙为基础单元,“由1至n”式建立了单一层位和复合层位承压含水层诱发裂隙型导升(复合)灰岩水突涌的临界判别条件,揭示了该类型底板水害全过程致灾机理;在总结现行煤层底板水害探查、预测及控制技术理念基础上,结合前沿发展方向,指出并建议在煤层底板本底地质基因的全生命周期采动诱变特征三维动态重构、适用于时空分异动态地质环境的煤层底板突水预测预报理念升级、低扰动强干预的随采随治保/控水互馈注浆治理技术应用、修复后地质生态系统长效监控诊断诊疗平台建立等方面展开攻关,构建煤层底板水害全时空防控大体系,紧跟新质生产力大背景下全煤行业新业态发展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水防治 底板水害 岩溶陷落柱 断层 致灾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煤矿水害事故特征、致因与防治对策 被引量:105
6
作者 曾一凡 武强 +5 位作者 赵苏启 苗耀武 张晔 梅傲霜 孟世豪 刘晓秀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4,共14页
水害作为煤矿“五大灾害”之一,在威胁煤矿安全生产和职工生命安全方面,已成为仅次于瓦斯事故的第二大“杀手”。2000—2022年,全国煤矿共发生水害事故1206起、死亡5018人,其中较大以上水害事故103起,死亡2039人。为总结事故教训,探寻... 水害作为煤矿“五大灾害”之一,在威胁煤矿安全生产和职工生命安全方面,已成为仅次于瓦斯事故的第二大“杀手”。2000—2022年,全国煤矿共发生水害事故1206起、死亡5018人,其中较大以上水害事故103起,死亡2039人。为总结事故教训,探寻事故规律,用事故教训推动水害防治工作,从地理区域、年代、季节、水文地质类型、突水水源和煤矿企业所有制等对水害事故特征进行了不同维度的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在事故特征方面,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复杂程度与水害事故发生频率高度一致;华南地区事故起数和伤亡人数位居首位,且全年内水害事故高发期主要集中在3—5月和7—8月;老空水是水害事故的主要充水水源,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和危害性,并且主要发生在技术探查及管理能力更弱的乡镇所有制煤矿中。在事故致因方面,客观上开采环境复杂,主观上重视不够,即管理不当和违法违规开采,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点状的陷落柱和线状断层构造等隐蔽导水内边界以及老空水等未按规定探放,是事故发生的主要技术原因。最后,采用文献计量学可视化分析发现,当前煤矿水害方面聚焦的研究主题可以很好地对应“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煤矿防治水原则。从破解煤矿水害“风险查不清”“有险断不准”“出险治不了”等困境出发,相应从矿井充水因素和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立体充水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以及分类源头精准防治等3大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并顺应水害防控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趋势,提出透明矿山、水害灾变监测预警和应急救援等保障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安全 矿井突水 隐蔽致灾因素 探放水 水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煤矿水害事故现状、预测及防治建议 被引量:25
7
作者 孙文洁 李文杰 +1 位作者 宁殿艳 任凌枫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85-194,共10页
现阶段我国煤炭资源开发格局发生变化,制约煤矿安全生产的水害事故仍时有发生,为探究我国煤矿水害事故的特征规律,科学研判水害事故演变趋势,以2001−2022年全国煤矿水害事故作为统计对象,从水害事故发生年份、发生区域、事故级别以及水... 现阶段我国煤炭资源开发格局发生变化,制约煤矿安全生产的水害事故仍时有发生,为探究我国煤矿水害事故的特征规律,科学研判水害事故演变趋势,以2001−2022年全国煤矿水害事故作为统计对象,从水害事故发生年份、发生区域、事故级别以及水害事故的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研究,构建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模型,同时引入等维新息灰色G(1,1)模型作为基准模型,对2023−2024年全国煤矿水害事故百万吨死亡率进行预测,并根据事故发生特征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结果表明:2001−2022年我国水害事故共1103起,死亡人数为4667人,从2016年开始我国煤矿水害事故起数下降至个位数,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每年50人以内,随着我国煤炭资源开发中心西移以及煤炭资源开采深度加大,煤矿水害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又有上升的趋势;我国煤矿水害事故主要发生在华北、华南和东北水害区,表现出明显的集聚性,近两年发生在西北水害区的煤矿水害事故占近两年总起数的36.36%,死亡人数占比高达74.24%;煤矿水害事故规模整体控制较好,特别重大煤矿水害事故从2011年开始清零,重大水害事故波动下降后在近两年又有反弹,较大和一般水害事故发生起数和伤亡人数明显降低;在目前煤炭资源开发格局下,煤炭产量稳步递增导致不确定性水害致灾风险的提高;LSTM模型的预测精度高于等维新息灰色G(1,1)模型,2种模型未来两年全国煤矿水害事故百万吨死亡率预测值分别为0.0041、0.0022与0.0035、0.0012,预测结果均显示我国煤矿水害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安全形势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水害 事故特征 演变趋势 统计分析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百万吨死亡率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突水巷道涉水人员稳定性物理模拟试验研究
8
作者 武强 姚义 +5 位作者 杜沅泽 李会平 赵颖旺 徐华 刘守强 王潇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2,共10页
考虑矿井水害中多因素影响下涉险人员危险性的科学评价是人员应急疏散救援工作的重要研究内容。目前在水害中涉险人员的危险判断主要依赖经验,带有一定的盲目性,试验研究却鲜有报道。鉴于此,构建矿井突水巷道涉水人员稳定性物理模拟试... 考虑矿井水害中多因素影响下涉险人员危险性的科学评价是人员应急疏散救援工作的重要研究内容。目前在水害中涉险人员的危险判断主要依赖经验,带有一定的盲目性,试验研究却鲜有报道。鉴于此,构建矿井突水巷道涉水人员稳定性物理模拟试验模型,开展不同巷道坡度上多种水流条件下圆柱体模型力学监测、人员涉水站立稳定性和涉水行走速度测试研究。通过试验数据分析,提炼矿井水害应急逃生过程中人员涉水稳定性和涉水行走安全速度潜在关系,以揭示矿井突水巷道中人员涉水逃生和巷道坡度、水流等因素的规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①圆柱体模型力学监测试验中,随着进入巷道模型来流的单宽流量增大,距坡面5 cm高处传感器其60 s监测力的时均值和最大值均呈正相关性;其中力学监测值以一个范围“带”的方式出现,在均值水平上下波动变化,服从近似正态或正态分布;而45 cm高处的传感器出现被拉伸状态,表明人体在巷道水流作用下会出现滑移失稳的危险可能;②人体站立稳定性测试中,在涉水逃生中同一水流条件人员不同站立姿态下,涉水稳定性差异明显,表明人体的有效迎流面积大小变化对稳定性影响关键且敏感;③巷道10°、15°和20°斜坡上人员涉水行走试验分析中,人员涉水行走平均速度下降为0.2 m/s左右时,人体涉水站立相当困难,可称其为涉水行走安全速度阈值;同时,提出“上游水位×拟合斜率+无水速度截距”式表征涉水行走安全速度与进水水位之间的线性负相关性,并可拟合确定预测函数;④在巷道斜坡上人员进行逆水上坡行走、顺水下坡行走和无水上坡、无水下坡多种测试,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揭示人员在巷道斜坡上逆水上坡和顺水下坡与坡度的线性负相关性,提出“坡度×拟合斜率+水平速度截距”式拟合确定具体预测函数。开展矿井水害中巷道上涉水人员稳定性物理模拟试验,揭示人员涉水疏散的稳定性和安全速度阈值潜在规律,以期推动水害智能应急救援的理论优化和定量模型研究发展,为矿井水害智能应急救援系统辅助决策等研究建设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水害 涉险人员 物理模拟试验 涉水稳定性 涉水行走安全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碱性抑制的矿山帷幕注浆材料配比优化研究
9
作者 薛晓峰 刘宏磊 +2 位作者 张帅 孟和 全亚鹏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9-167,共9页
某大水型金属矿山帷幕注浆工程中应用的黏土-水泥浆液水化反应后的pH值高达13,表现为强碱性,对地下水及地表水构成了潜在污染风险。为探究低碱性外加剂对该矿山水害防治帷幕注浆工程中黏土-水泥浆液性能的调控机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系... 某大水型金属矿山帷幕注浆工程中应用的黏土-水泥浆液水化反应后的pH值高达13,表现为强碱性,对地下水及地表水构成了潜在污染风险。为探究低碱性外加剂对该矿山水害防治帷幕注浆工程中黏土-水泥浆液性能的调控机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系统分析了不同配比条件下浆液的流变特性,包括流动性、泵送性能、凝结时间及pH值的变化规律。通过分别引入磷石膏、粉煤灰及降碱外加剂(substance of Jin Pin,SJP),探讨不同材料在降低浆液碱性方面的有效性。试验结果显示:磷石膏能够将浆液pH值有效降低至11,同时延长凝结时间;粉煤灰虽在降低浆液碱度方面效果有限,却改善了浆液的泵送性能并缩短了泵送期限;SJP外掺剂在降低p H值和延长泵送期方面表现突出,当掺量由2.5%增加至3.5%时,浆液pH值显著降低至8。基于试验数据,优化了SJP外掺剂-粉质黏土-磷石膏-水泥配方,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优配比:复合酸式盐0.5%、硫铝酸盐1.5%、磷石膏10.0%、黏土50.0%。该优化配方制备的浆液p H值降低至10,流动度保持在18~23 cm,泵送期延长至100~220 min,充分满足工程应用需求。研究结果可为帷幕注浆工程中通过控制浆液碱性减少环境污染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碱性外加剂 黏土-水泥浆液 流变特性 p H值调控 优化配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水”双资源型矿井开采技术方法与工程应用 被引量:86
10
作者 武强 申建军 王洋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16,共9页
由于我国东、西部地区煤-水资源呈逆向分布,为解决煤炭资源安全绿色开发、水资源供给、生态环保之间的尖锐矛盾和冲突,实现煤矿区水害防治、水资源保护利用、生态环境改善的多赢目标,在阐述"煤-水"双资源型矿井开采概念与内... 由于我国东、西部地区煤-水资源呈逆向分布,为解决煤炭资源安全绿色开发、水资源供给、生态环保之间的尖锐矛盾和冲突,实现煤矿区水害防治、水资源保护利用、生态环境改善的多赢目标,在阐述"煤-水"双资源型矿井开采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根据矿井主采煤层的具体充水水文地质条件优化开采方法和参数工艺、多位一体优化结合、井下洁污水分流分排、水文地质条件人工干预、充填开采等"煤-水"双资源型矿井开采的技术和方法。以蔚县矿区兴源矿为工程背景,提出了松散含水层下薄基岩区房式保水开采方案,建立了煤房"固支梁"力学模型,提出了基于让压理论的煤柱设计方法,修正了屈服煤柱上覆载荷计算公式。结果表明:主关键层的存在和稳定扩大压力拱的形成是屈服煤柱设计的关键,且屈服煤柱具有足够的强度支撑扩大压力拱下方的覆岩重量;采5留4、采5留5、采6留5等方案具有可靠的安全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资源型矿井 保水采煤 多位一体优化结合 压力拱 屈服煤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子域解析元素法的煤矿疏降水量预测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任晓波 刘守强 吴瑞芳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08-113,共6页
为分析子域解析元素法用于煤矿地下水流场模拟的可行性和精度,构建了基于子域解析元素法的煤矿地下水流场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煤矿疏降水量预测实例中,最后将模拟结果与Feflow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在各疏降水控制孔... 为分析子域解析元素法用于煤矿地下水流场模拟的可行性和精度,构建了基于子域解析元素法的煤矿地下水流场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煤矿疏降水量预测实例中,最后将模拟结果与Feflow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在各疏降水控制孔位置与疏降水量相同的条件下,子域解析元素法模型与Feflow模型中各带压疏降水孔水位均降至临界安全水位以下所需的时间分别是57d与60d,并且各观测孔在疏降水后的水位均降至临界安全水位以下。研究结果表明,子域解析元素法用于煤矿地下水流场模拟可行且精度可控,是煤矿地下水流场模拟方法的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域解析元素法 疏降水量 地下水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北矿区主要水害问题及其防治对策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玉华 段中稳 胡荣杰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1期40-42,46,共4页
为解决皖北矿区的水害,文章介绍了皖北矿区主要水害问题,阐述了皖北矿区应对水害问题所采取的关键技术为:松散强含水层下煤层安全开采成套技术,底板承压灰岩水上治控技术体系,隐伏陷落柱预测与治理技术,水害预测预警及混合水源识别技术... 为解决皖北矿区的水害,文章介绍了皖北矿区主要水害问题,阐述了皖北矿区应对水害问题所采取的关键技术为:松散强含水层下煤层安全开采成套技术,底板承压灰岩水上治控技术体系,隐伏陷落柱预测与治理技术,水害预测预警及混合水源识别技术,矿井水文地质条件超前精细探查技术,矿井水资源化利用技术。通过上述技术和管理对策保障了矿区持续安全高效生产,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北矿区 水害问题 煤矿防治水技术 控水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常态下我国煤矿废弃矿井水污染防治与资源化综合利用 被引量:54
13
作者 孙文洁 任顺利 +2 位作者 武强 董东林 甘先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161-2169,共9页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且供给侧改革不断推进,大量煤矿因资源消耗殆尽、产能过剩进入关闭行列,为有效应对矿山闭坑后因矿井水大量排出和废弃产生资源浪费、环境污染、资源化利用效率低等一系列问题,系统分析了我国关闭矿井时空发...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且供给侧改革不断推进,大量煤矿因资源消耗殆尽、产能过剩进入关闭行列,为有效应对矿山闭坑后因矿井水大量排出和废弃产生资源浪费、环境污染、资源化利用效率低等一系列问题,系统分析了我国关闭矿井时空发展性质和特征。阐述了我国矿井水污染特征、污染模式及晋陕蒙宁甘区、华东区、东北区、华南区、新青区“五大区”矿井水分布性质,针对废弃矿井水引发的地质灾害、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土壤重金属积聚和影响植被生长等负面效应,在矿井闭坑前、废弃采空区和串层污染等方面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预控治理措施。结合我国废弃矿井水的实际水文地球化学特征,提出了一套关于洁净矿井水、含悬浮物矿井水、高矿化度矿井水、酸性矿井水和含毒害物矿井水的处理方法及工艺体系。根据煤矿矿井水资源化利用现状,提出了建立地下污水处理中心和抽水蓄能发电站因地制宜的资源化利用途径,同时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资源紧缺状况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因素,制定了处理后废弃矿井水供井下生产和井上生活、农业、工业和生态等方面资源化综合利用体系。最后,展望了废弃矿井水资源化利用的绿色开发战略和未来发展方向,将积极推动废弃矿井水资源化综合利用,有效缓解我国部分地区水资源紧张的局面,实现煤炭行业的绿色健康发展和矿区生态文明建设,满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多方共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煤矿矿井 矿井水处理 污染防治 资源化利用 矿区生态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贤井田煤层顶板危险性综合评价与防治对策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小明 武强 +2 位作者 刘红艳 冯书顺 王广弟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1期56-59,共4页
以集贤井田主采煤层9#煤为例,在收集大量地质资料和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煤层顶板的水文地质概念模型。运用“三图”理论。将煤层顶板导水裂缝带高度与其顶板含水层覆岩厚度进行比较,确定煤层和煤层顶板充水含水层的导通关系... 以集贤井田主采煤层9#煤为例,在收集大量地质资料和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煤层顶板的水文地质概念模型。运用“三图”理论。将煤层顶板导水裂缝带高度与其顶板含水层覆岩厚度进行比较,确定煤层和煤层顶板充水含水层的导通关系,进而根据导通关系建立冒裂安全性分区图:建立基于GIS与AHP的煤层顶板直接充水含水层的富水性指数模型,生成煤层顶板直接充水含水层富水性分区图:叠加冒裂安全性分区图和富抽}生分区图,建立了煤层顶板直接充水含水层涌(突)水危险性综合分区图。运用基于采掘进程的数值法对矿井涌水量进行预测预报,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水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图”理论 GIS AHP 数值法 矿井涌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浆工程扰动下煤系砂岩含水层水岩作用机理——以桃园煤矿为例 被引量:6
15
作者 郭艳 桂和荣 +11 位作者 魏久传 倪建明 成荣发 庞迎春 张治 洪荒 胡满聪 崔亚利 梁展 李俊 陈家玉 李晨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32-240,共9页
煤系砂岩裂隙水是煤矿重要的充水水源之一,以淮北煤田桃园煤矿二叠纪煤系为研究对象,在分析该矿水害注浆治理以来煤系水水化学特征的基础上,阐明了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作用机理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注浆治理期间,煤系水中主要阳离子为... 煤系砂岩裂隙水是煤矿重要的充水水源之一,以淮北煤田桃园煤矿二叠纪煤系为研究对象,在分析该矿水害注浆治理以来煤系水水化学特征的基础上,阐明了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作用机理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注浆治理期间,煤系水中主要阳离子为Na^(+),主要阴离子为SO4^(2-);阳离子质量浓度由大到小为Na^(+)、Ca^(2+)、Mg^(2+),阴离子质量浓度由大到小为SO4^(2-)、HCO3^(-)、Cl^(-);通过Durov水化学图分析,注浆治理期间煤系水化学类型以Na-SO_(4)和Na-HCO_(3)为主;煤系水中存在黄铁矿氧化或碳酸盐、硫酸盐溶解作用,并伴随着一定程度的阳离子交换作用与脱硫酸作用,特别是在注浆治理工程实施期间,阳离子交换作用增强;大型突水、注浆治理防治水工程、地质构造背景及采矿活动等均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煤系水水岩作用,且随注浆治理范围增大,影响程度增大。该研究成果对于煤矿涌(突)水水源识别及水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为类似条件下的其他煤矿(区)在突水或注浆治理扰动下的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水 水化学类型 水化学演化 水岩作用与控制因素 淮北桃园煤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埋侏罗系煤层顶板水害源头防控关键技术 被引量:46
16
作者 王洋 武强 +2 位作者 丁湘 高柏 蒲治国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449-2459,共11页
为解决目前蒙陕矿区深部侏罗系矿井采后采场落地水量大、煤水混杂,以及上部煤层距离强含水层较近,无法安全掘进与回采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深埋侏罗系煤层顶板水害源头防控关键技术。应用沉积控水规律,分析了含(隔)水层在平面与剖面的空... 为解决目前蒙陕矿区深部侏罗系矿井采后采场落地水量大、煤水混杂,以及上部煤层距离强含水层较近,无法安全掘进与回采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深埋侏罗系煤层顶板水害源头防控关键技术。应用沉积控水规律,分析了含(隔)水层在平面与剖面的空间展布规律与含水层富水性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针对煤层厚度变化较大、顶板含(隔)水层交互成层的特征,通过构建含有沉积环境影响指数、砂岩厚度、岩芯采取率、单位涌水量、渗透系数与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6个指标在内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符合深部侏罗系矿井水文地质特征的矿井涌(突)水风险分区评价方法,进而根据“断源截流、集中疏排、源头预防、超前治理”的防治水思路,提出了“上行开采低位截流”、“工作面单侧截流”、“工作面双侧截流”与“工作面方向调整截流”4种地下水截流治理模式,最后以蒙陕矿区的门克庆矿井和母杜柴登矿井进行实例分析。应用结果表明:①直罗组一段砂岩含水层主要为河道相沉积,砂体的空间连续性较好,是深部侏罗系矿井的主要充水含水层;②门克庆矿井首采区3 -1 煤顶板涌(突)水危险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南部,呈东西向条带状展布,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③根据门克庆矿井首采区涌(突)水危险性分布规律,应用了“工作面单侧截流”与“上行开采低位截流”两种治理模式并分析了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效果。深部侏罗系矿井水害防治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以源头防控为重点的系统防治技术体系仍是深部侏罗系矿井水害防治需要重点攻关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埋侏罗系煤层 沉积控水 涌(突)水风险评价 断源截流 源头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煤层水害基本架构及发展情势 被引量:11
17
作者 武强 朱慧聪 +10 位作者 胡辰睿 魏新疆 侯柱平 肖璇 刘学 李俊杰 赵佳 程一帆 杨亮 邢一迪 曾一凡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21,共10页
为了解决煤炭资源安全高效开发过程中面临的煤层水害问题,基于近20余年间煤层水害事故的统汇分析,提出了“隐蔽突水致灾因素”萌生、煤层水害“三要素”定型、多要素耦合孕灾、突破临界状态激发灾变和灾变后负效应显现等5个煤层水害的... 为了解决煤炭资源安全高效开发过程中面临的煤层水害问题,基于近20余年间煤层水害事故的统汇分析,提出了“隐蔽突水致灾因素”萌生、煤层水害“三要素”定型、多要素耦合孕灾、突破临界状态激发灾变和灾变后负效应显现等5个煤层水害的主体构成阶段,依据各阶段独立属性特征,将煤层水害概括为顶板水害、底板水害和老空水害3个主类,以及巨厚基岩含水层高势能涌(淋)水、岩溶陷落柱导升突水、同位水平空间侧向涌水等11个子类,并对不同类型煤层水害的孕灾致灾诱因、发育发展过程机理、灾变显现特征等进行阐述。最后,对我国煤层水害的未来发展情势做了简要展望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水防治 煤层水害 隐蔽致灾因素 致灾机理 主动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防治水细则》修订要点解析 被引量:43
18
作者 刘守强 武强 曾一凡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4,共4页
为适应煤矿安全开采的新形势,科学防治水害,在《煤矿防治水规定》基础上修订编写了《煤矿防治水细则》。分析了修编《煤矿防治水细则》的背景和原则,针对煤矿防治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煤矿防治水细则》的修订要点,并结合典型突... 为适应煤矿安全开采的新形势,科学防治水害,在《煤矿防治水规定》基础上修订编写了《煤矿防治水细则》。分析了修编《煤矿防治水细则》的背景和原则,针对煤矿防治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煤矿防治水细则》的修订要点,并结合典型突水案例进行了剖析,为更好贯彻落实新规程和推动煤矿安全开采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防治水 水文地质 水害应急处理 突水案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钻孔激发极化法的井下超前探水技术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刘春生 武强 曾一凡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9-103,107,共6页
为了更好地解决煤矿超前探水预报问题,通过对目前煤矿巷道超前探水技术存在问题的分析研究,提出一种新的煤矿掘进巷道钻孔激发极化超前探水预报技术和方法,克服了巷道干扰因素的影响,同时通过钻孔观测探测把掘进面远距离探测演变成钻孔... 为了更好地解决煤矿超前探水预报问题,通过对目前煤矿巷道超前探水技术存在问题的分析研究,提出一种新的煤矿掘进巷道钻孔激发极化超前探水预报技术和方法,克服了巷道干扰因素的影响,同时通过钻孔观测探测把掘进面远距离探测演变成钻孔近距离观测探测方式,并系统分析了该技术的理论和分析方法。经过场地模拟试验和煤矿试验、探测和分析,总结出一套煤矿掘进巷道钻孔激发极化超前探水预报分析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激发极化法 超前探水 钻孔物探 掘进巷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动覆岩离层注浆减沉成套钻孔施工技术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吴志臣 庞凯 魏华铭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63-66,共4页
采动覆岩离层注浆是减少地表沉降的重要技术措施,其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最终的减沉效果,其中注浆钻孔的布置是最终注浆减沉的关键。本文通过工艺原理、工艺流程及关键技术三个方面对减沉注浆的成套钻孔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得到了成套的... 采动覆岩离层注浆是减少地表沉降的重要技术措施,其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最终的减沉效果,其中注浆钻孔的布置是最终注浆减沉的关键。本文通过工艺原理、工艺流程及关键技术三个方面对减沉注浆的成套钻孔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得到了成套的注浆钻孔施工工艺,并应用于范各庄矿铁路桥减沉工程,结果表明:该技术减沉率达到60.99%,该钻孔施工工艺对相关的离层注浆减沉项目的设计和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动覆岩 减沉注浆 注浆钻孔 钻孔结构 内外双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