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数据背景下燃煤发电机组调峰经济性分析 被引量:36
1
作者 杨志平 李柯润 +4 位作者 王宁玲 李瑞东 金喆 杨名 郭喜燕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4808-4818,共11页
随着新能源电力系统不断推进,能源网络面临的调峰形势日益严峻。新常态下,频繁、深度调峰,尤其是高额煤价对火电机组发电效益提出了严峻挑战。为探究火电机组参与调峰的经济性,以应对调峰带来的不利影响。该文提出实时度电成本模型,建... 随着新能源电力系统不断推进,能源网络面临的调峰形势日益严峻。新常态下,频繁、深度调峰,尤其是高额煤价对火电机组发电效益提出了严峻挑战。为探究火电机组参与调峰的经济性,以应对调峰带来的不利影响。该文提出实时度电成本模型,建立机组效益测算与调峰补偿报价预测模型。通过使用滑动窗口与BP神经网络等数据挖掘方法,对案例机组实时度电成本进行预测分析,并最终求得不同效益下可申报的补偿报价,为机组调峰策略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电机组 调峰经济性 度电成本 补偿报价 预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燃煤电站机炉耦合热集成系统 被引量:32
2
作者 杨勇平 张晨旭 +2 位作者 徐钢 黄圣伟 宋晓娜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75-382,共8页
针对传统电站机炉两侧在热质传递过程中均存在的"能级不匹配"现象。文中提出一种新型机炉耦合热集成系统,该系统基于炉侧空气吸热过程、汽轮机回热过程的能量品位变化规律,提出将炉侧与汽机侧的吸热和放热过程充分交叉融合,... 针对传统电站机炉两侧在热质传递过程中均存在的"能级不匹配"现象。文中提出一种新型机炉耦合热集成系统,该系统基于炉侧空气吸热过程、汽轮机回热过程的能量品位变化规律,提出将炉侧与汽机侧的吸热和放热过程充分交叉融合,通过机炉之间烟气、蒸汽、给水和空气等多工质传热过程间的充分集成,更好地实现空气预热过程和回热加热过程的能量梯级利用。结合某典型1 000 MW超超临界燃煤机组的实际运行数据,分析了新型热集成系统的传热特性和节能收益。结果表明:新型热集成系统可使机组供电煤耗降低4.02 g/(kW-h),年节煤收益达1 525.49万元,系统节能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电站 机炉耦合 热集成 综合优化 余热利用 热力学分析 技术经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风网对空冷岛换热性能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7
3
作者 陈海平 仲雅娟 +2 位作者 付浩然 孙见雨 郑伟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98-905,共8页
以国内某2?300 MW直接空冷机组为例,利用FLUENT软件,数值模拟空冷平台下部加装防风网对空冷岛换热性能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了加装防风网前后,空冷岛附近的空气流场以及温度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加装防风网能够提高大风天气下风机出力,抑... 以国内某2?300 MW直接空冷机组为例,利用FLUENT软件,数值模拟空冷平台下部加装防风网对空冷岛换热性能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了加装防风网前后,空冷岛附近的空气流场以及温度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加装防风网能够提高大风天气下风机出力,抑制"热风回流"的产生,提高空冷岛换热性能。分别分析了在不同风速的炉后来风和侧边来风下,安装不同开孔率和网高的防风网对空冷岛换热效率的影响规律,发现加装开孔率为6%、13%防风网的空冷岛换热效率一般低于开孔率为25%、44%的换热效率;空冷岛换热效率随着防风网高度的增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最优防风网结构是开孔率为25%、网高为12 m。研究结果为直接空冷机组加装合适结构的防风网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风网 空冷岛 换热性能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形空冷凝汽器布局下直接空冷系统的流动传热性能 被引量:8
4
作者 王曼华 杨立军 +1 位作者 杜小泽 杨勇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59-66,8,共8页
电站直接空冷系统空冷单元布局方式,会显著影响空冷凝汽器热力性能。研究不同空冷单元布局方式下空冷凝汽器性能,对于直接空冷系统的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针对空冷单元梯形阵列布局方式,通过CFD方法,获得了不同梯形阵列布局下空... 电站直接空冷系统空冷单元布局方式,会显著影响空冷凝汽器热力性能。研究不同空冷单元布局方式下空冷凝汽器性能,对于直接空冷系统的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针对空冷单元梯形阵列布局方式,通过CFD方法,获得了不同梯形阵列布局下空气流场和温度场,计算得到了不同风速、风向下,空冷系统冷却空气流量和散热量的变化规律,并与现有矩形阵列布局下的空冷凝汽器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前排迎风面空冷单元数量减少,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空冷凝汽器的流动传热性能,每列不同空冷单元数目布局模式有利于提高空冷凝汽器整体散热性能。风向对不同梯形阵列布局方式空冷凝汽器的热力性能产生不同的影响。梯形阵列空冷单元布局方式对空冷系统性能的影响研究,为直接空冷系统空冷单元布局优化设计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空冷系统 凝汽器 梯形阵列 流动传热性能 风速和风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燃煤电站清洁高效协同余热利用系统 被引量:5
5
作者 韩宇 徐钢 +1 位作者 杨勇平 李永毅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5842-5848,6027,共7页
为进一步提高SCR脱硝温度与效率,提出了将前置省煤器布置在旁路烟道中的思路,同时还采用了深度余热利用加低低温电除尘设计,形成电站清洁高效协同余热利用系统。论文结合某典型1000MW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实际数据,对新系统的热力学性... 为进一步提高SCR脱硝温度与效率,提出了将前置省煤器布置在旁路烟道中的思路,同时还采用了深度余热利用加低低温电除尘设计,形成电站清洁高效协同余热利用系统。论文结合某典型1000MW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实际数据,对新系统的热力学性能、污染物减排性能及技术经济性进行全面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百万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新系统能够降低供电标准煤耗3.08 g/(k W?h),在各负荷下均可提升脱硝温度16~18℃、提高脱硝效率4.0~8.5个百分点;大幅提高除尘器效率;并可降低脱硫水耗约1082.5t/天;新系统投资增加约6275.6万元,静态回收期约为6.8年,年净收益约为307.7万元,具有良好的节能效益、环保性能与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电站 清洁高效协同 余热利用 热力学分析 污染物减排 技术经济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氧离子传输膜的CO+_2零排放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复合动力系统 被引量:2
6
作者 段立强 黄科薪 +1 位作者 潘翔 杨勇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8-16,5,共9页
为了进一步降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lid oxide fuelcell,SOFC)复合系统回收CO2的能耗,该文提出一个新型的集成氧离子传输膜(oxygen ion transport membrane,OTM)的CO2零排放SOFC复合动力系统。利用单耗分析方法得到系统各单元的能耗... 为了进一步降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lid oxide fuelcell,SOFC)复合系统回收CO2的能耗,该文提出一个新型的集成氧离子传输膜(oxygen ion transport membrane,OTM)的CO2零排放SOFC复合动力系统。利用单耗分析方法得到系统各单元的能耗分布情况,分析了SOFC的主要参数对整个系统性能的影响,并与集成传统深冷空分系统的零CO2排放SOFC复合动力系统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不回收CO2的传统SOFC复合动力系统相比,与OTM集成的复合动力系统效率下降仅2.16个百分点,比与传统深冷空分系统集成的复合动力系统效率高0.74个百分点。该文研究成果可以为研究更高效的零排放复合动力系统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堆 复合动力系统 回注 氧离子传输膜 CO2零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