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火力发电能耗状况及展望 被引量:184
1
作者 杨勇平 杨志平 +1 位作者 徐钢 王宁玲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1-11,15,共11页
近10年来,随着高参数大容量机组持续增加,小火电机组的关停以及节能管理的加强和技术改造的实施,中国火力发电供电煤耗率大幅下降,"十二五"节能减排的目标对火力发电提出更高的期望。中国(不包括港澳台)火力发电的能耗水平能... 近10年来,随着高参数大容量机组持续增加,小火电机组的关停以及节能管理的加强和技术改造的实施,中国火力发电供电煤耗率大幅下降,"十二五"节能减排的目标对火力发电提出更高的期望。中国(不包括港澳台)火力发电的能耗水平能否继续下降,主要的节能潜力点有哪些,是能源工作者不能回避的问题,需要进行科学的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进而引导火力发电行业的科学发展。文中采用详实的数据,对中国火力发电的能耗水平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分析,并对中国火力发电在2015年和2020年的能耗水平进行展望。认为中国火力发电能耗已经处于世界先进水平,600 MW及以上超临界机组实际运行水平已经达到甚至超过设计水平。随着火力发电机组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和火力发电节能技术的不断创新,中国火力发电能耗还会继续下降,不考虑二氧化碳减排的影响,2015年中国火力发电供电煤耗率在320g/(kW h)左右,到2020年可以达到310g/(kW h)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力发电 节能 能耗状况 装机结构 煤耗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光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关键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17
2
作者 顾煜炯 耿直 +1 位作者 张晨 王鹏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13,共8页
太阳能光热利用是目前新能源领域中自有技术含量最高、产业化发展最快、市场贡献最大的技术之一,与常规的光伏发电形式相比具有明显优势。考虑到太阳能具有能流密度较低及间歇性等特点,本文提出了基于有机朗肯循环发电的中低温太阳能利... 太阳能光热利用是目前新能源领域中自有技术含量最高、产业化发展最快、市场贡献最大的技术之一,与常规的光伏发电形式相比具有明显优势。考虑到太阳能具有能流密度较低及间歇性等特点,本文提出了基于有机朗肯循环发电的中低温太阳能利用形式,并从聚光集热、热功转换及蓄热技术3方面分别详细阐述了各自的工作原理、国内外研究及发展现状,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展示出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广泛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聚光 集热 有机朗肯循环 蓄热 热力系统 中低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式太阳能与燃煤互补复合发电系统技术经济性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冯蕾 陈海平 +4 位作者 安连锁 徐玫 张衡 杨天亮 杨孝刚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361-2368,共8页
提出塔式太阳能与燃煤机组复合发电系统的优化集成方案,建立复合发电系统技术经济性评价的分析计算模型,以330 MW机组为例,对3种集成方案的技术经济性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塔式太阳能与燃煤机组复合发电系统的热功转换效率高于纯塔... 提出塔式太阳能与燃煤机组复合发电系统的优化集成方案,建立复合发电系统技术经济性评价的分析计算模型,以330 MW机组为例,对3种集成方案的技术经济性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塔式太阳能与燃煤机组复合发电系统的热功转换效率高于纯塔式太阳能低于燃煤机组,通过单方案判断、多方案比选和财务盈利能力的分析得出,塔式太阳能产生的蒸汽引入燃煤机组主蒸汽是较理想的选择,其热功转换效率约为42.8%,太阳能净发电成本为2.68$/k W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式太阳能 复合发电系统 热经济性 状态方程 技术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质量单元的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系统热经济性算法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海平 于鑫玮 +2 位作者 冯蕾 董恩乐 鲁光武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40-1047,共8页
针对太阳能辅助燃煤机组发电系统的不同耦合方式,基于循环函数法以及q-γ-τ矩阵,将太阳能热利用系统归并到机组主系统中,构造出不同耦合方式下热力系统质量单元进水系数矩阵方程,提出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系统单元进水系数通用矩阵模型,... 针对太阳能辅助燃煤机组发电系统的不同耦合方式,基于循环函数法以及q-γ-τ矩阵,将太阳能热利用系统归并到机组主系统中,构造出不同耦合方式下热力系统质量单元进水系数矩阵方程,提出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系统单元进水系数通用矩阵模型,该模型全面反映机组主汽水系统结构以及太阳能辅助系统对整个热力系统的影响情况,且具有较强的规律性,使光煤一体化集成系统的热力特性与结构特性转化为计算机语言,使热力系统的分析计算程序化、精确化、简洁化,得出的矩阵方程具有普遍适用性。通过实例分析计算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为太阳能规模化高效利用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燃煤机组 质量单元 通用矩阵模型 单元进水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声发射信号特征提取技术的滑动轴承故障诊断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新香 顾煜炯 +2 位作者 马吉伟 赵子泰 赵春晖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8,52,共8页
滑动轴承是汽轮机中的一个重要支撑部件,保持滑动轴承的正常工作,能减少设备工作损失以及维修的成本,因此,对滑动轴承进行实时监测以及故障诊断是有必要的。声发射技术作为一项动态无损检测方法,对信号反应更敏感,可以对设备进行持续监... 滑动轴承是汽轮机中的一个重要支撑部件,保持滑动轴承的正常工作,能减少设备工作损失以及维修的成本,因此,对滑动轴承进行实时监测以及故障诊断是有必要的。声发射技术作为一项动态无损检测方法,对信号反应更敏感,可以对设备进行持续监测,很适合用来对设备进行实时监测以及故障诊断。从声发射信号的产生机理出发,通过分析证明了声发射信号能量变化可以表示出轴承的摩擦状态,然后构筑了3个新的特征参数,来对声发射信号进行分析,并通过试验证明了其可以反应出当时的摩擦状态,而且比传统的特征参数要更加灵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发射信号 滑动轴承 特征信号提取 故障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先进超超临界机组候选镍基高温合金的平衡相析出行为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震宇 朱忠亮 +2 位作者 刘聚 陈张杨 张乃强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59,共8页
利用Thermo-Calc软件研究了4种先进超超临界机组候选镍基高温合金Inconel617、C-HRA-2、Inconel740和C-HRA-1的平衡相析出规律,计算了4种合金的高温相图,分析了主要析出相的析出行为,最后将计算结果同实验对比以验证准确性.结果表明:4... 利用Thermo-Calc软件研究了4种先进超超临界机组候选镍基高温合金Inconel617、C-HRA-2、Inconel740和C-HRA-1的平衡相析出规律,计算了4种合金的高温相图,分析了主要析出相的析出行为,最后将计算结果同实验对比以验证准确性.结果表明:4种合金主要的析出相包括γ、γ’、σ、η及碳化物等;γ’、σ和η相的平衡析出量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4种合金具有不同的碳化物类型、含量及析出范围,Inconel617和C-HRA-2的碳化物为M_(23)C_(6)型(一次)与M_(6)C型(二次),Inconel740和C-HRA-1的碳化物为MC型(一次)与M_(23)C_(6)型(二次),硼化物为C-HRA-2所特有.热力学平衡计算结果与实验检测基本一致.掌握合金中主要析出相的热力学计算结果对了解合金的高温长时组织和性能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基合金 析出相 热力学 先进超超临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基高温合金Inconel 617时效过程中的相组成及γ′相演变规律研究
7
作者 陈震宇 朱忠亮 +4 位作者 刘聚 陈张扬 李培函 潘佩媛 张乃强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28-1834,1844,共8页
研究了先进超超临界机组候选镍基高温合金Inconel 617的平衡相组成和时效过程中γ′相的演变规律,计算了不同温度下γ′相的平均直径、形状、数密度、形核速率和粒度分布。结果表明:Inconel 617的析出相包括γ相、γ′相、σ相、μ相及... 研究了先进超超临界机组候选镍基高温合金Inconel 617的平衡相组成和时效过程中γ′相的演变规律,计算了不同温度下γ′相的平均直径、形状、数密度、形核速率和粒度分布。结果表明:Inconel 617的析出相包括γ相、γ′相、σ相、μ相及碳化物;γ′相的平衡析出量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γ′相的平均直径增大并发生立方化,形核速率减小,数密度先增大后减小;与时效时间相比,温度对γ′相粗化的影响更显著;γ′相粒度呈单峰分布,温度和时效时间对粒度分布的影响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基合金 时效 γ′相演变 先进超超临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煤电机组能效特征指标及其基准值的研究 被引量:34
8
作者 徐婧 顾煜炯 +2 位作者 王仲 李倩倩 杨楠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009-2015,共7页
煤电机组的优化运行对于节能降耗有重要的意义,如何合理地选择能效特征指标并确定其基准值是机组优化运行的关键。基于数据挖掘算法,对机组历史运行数据分析: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选取对供电煤耗产生主要影响的能效特征指标;采用K均值... 煤电机组的优化运行对于节能降耗有重要的意义,如何合理地选择能效特征指标并确定其基准值是机组优化运行的关键。基于数据挖掘算法,对机组历史运行数据分析: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选取对供电煤耗产生主要影响的能效特征指标;采用K均值算法对多特征参数进行聚类划分并确定其基准值;结合广义回归神经网络,预测供电煤耗在基准工况下的目标值;对离散基准值样本点进行样条插值,建立机组全工况下的动态基准值工况库。最后,选取某超超临界百万湿冷机组运行数据分析与验证,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能效指标基准值研究方法,可以为煤电机组的优化运行提供调整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电机组 优化运行 数据挖掘 能效特征指标 基准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能源互补分布式能源系统集成研究综述及展望 被引量:49
9
作者 李承周 王宁玲 +3 位作者 窦潇潇 杨志平 王利刚 杨勇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7127-7149,共23页
分布式能源系统是能源革命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推进手段,将在未来能源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同时多能源互补是其发展的主要方向和关键特征,开展多能源互补分布式能源系统相关研究对我国的能源转型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从资源量化表征与需求... 分布式能源系统是能源革命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推进手段,将在未来能源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同时多能源互补是其发展的主要方向和关键特征,开展多能源互补分布式能源系统相关研究对我国的能源转型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从资源量化表征与需求预测、多能流建模、系统集成与规划、运行优化与主动能量调控、以及能源系统综合评价等5个方面对多能源互补分布式能源系统集成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为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系统未来基础及应用研究和行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能互补 分布式能源系统 多能流建模 能源规划 运行优化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站空冷技术 被引量:22
10
作者 卜永东 杨立军 +1 位作者 杜小泽 杨勇平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9-79,共11页
随着对水资源日益匮乏,以及对直流和蒸发冷却方式引起的环境问题的持续关注,电站空冷技术获得了快速发展。无论直接还是间接空冷系统,翅片管束换热器都是构成空冷系统的主要设备。翅片管束结构形式不同导致的流动传热性能差异是造成空... 随着对水资源日益匮乏,以及对直流和蒸发冷却方式引起的环境问题的持续关注,电站空冷技术获得了快速发展。无论直接还是间接空冷系统,翅片管束换热器都是构成空冷系统的主要设备。翅片管束结构形式不同导致的流动传热性能差异是造成空冷系统热力性能优劣的主要因素。现有直接空冷系统采用机械通风强迫对流方式实现冷却空气和汽轮机排汽的热量交换,因此轴流风机气动特性和由数十台风机集群运行产生的集群效应将会显著影响直接空冷系统热力性能。电站间冷系统一般采用自然通风冷却塔,通过冷却塔内外空气密度差产生的浮升力驱动环境空气流经空冷散热器实现热量交换。冷却塔结构形式,以及空冷散热器在冷却塔内外的布局方式是决定间冷系统热力性能的关键因素。由于直接或间接以环境空气作为电站冷端的冷却介质,因此自然环境条件成为影响电站空冷系统运行性能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将对国内外电站空冷技术的研究动态和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和评论,并预测电站空冷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空冷系统 间接空冷系统 空冷凝汽器 轴流风机 空冷散热器 空冷塔 翅片管束 环境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设无再热汽轮机热电联产系统节能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赵世飞 戈志华 +2 位作者 陈浩 孙诗梦 杨勇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6441-6447,6609,共7页
随着燃煤机组参数的提高,对纯凝机组进行传统抽凝供热改造会由于供需压力不匹配,造成较大的节流损失。针对此问题提出增设无再热汽轮机的热电联产系统,即部分蒸汽由高压缸做功后不进入锅炉再热器,直接进入增设的汽轮机膨胀做功后排汽供... 随着燃煤机组参数的提高,对纯凝机组进行传统抽凝供热改造会由于供需压力不匹配,造成较大的节流损失。针对此问题提出增设无再热汽轮机的热电联产系统,即部分蒸汽由高压缸做功后不进入锅炉再热器,直接进入增设的汽轮机膨胀做功后排汽供热。结合某600MW机组利用EBSILON?Professional对系统进行建模和供热改造计算,并进行综合经济效益节能分析。结果表明:当供热负荷为360MW时,采用传统抽汽供热和新型供热系统一次能源利用率较纯凝工况分别增加21.0%和25.55%,等价标准煤耗率分别降低4.97g/(k W?h)和13.25g/(k W?h)。新型供热系统展现出较优的节能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联产 抽凝机组 无再热汽轮机 节能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发电机组调峰能力模糊综合评估方法 被引量:25
12
作者 顾煜炯 徐婧 +2 位作者 李倩倩 李鸿飞 陈东超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21,共7页
为保证火电机组在调峰期间处于低负荷运行时设备的安全、经济及环保性,结合机组的实际可操作性,建立了一套评价机组调峰能力的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结合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机组调峰能力进行评价;选取7台不同容量及不... 为保证火电机组在调峰期间处于低负荷运行时设备的安全、经济及环保性,结合机组的实际可操作性,建立了一套评价机组调峰能力的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结合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机组调峰能力进行评价;选取7台不同容量及不同冷却形式的煤电机组,基于K均值算法聚类,求取各指标值并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进行纵向比较。结果表明:超超临界660、1 000 MW等级机组应在中、高以上负荷参与电网变负荷调峰任务,以更好发挥其能耗水平低的特性;超临界600MW等级机组变负荷调节性能良好,可在中、高负荷承担变负荷调峰任务,也可适度参与降负荷深度调峰;亚临界600、300 MW等级机组装机数量最多,容量占比最大,可适时参与电网深度调峰;同时在峰谷差矛盾突出的地区或时段,安排亚临界机组参与轮停调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机组 调峰 模糊综合评价 K均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规模碳捕集电站贫液CO_2负载率优化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刘文毅 唐宝强 +3 位作者 徐钢 胡玥 杨勇平 宋晓娜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6-82,共7页
针对燃煤电站CO2捕集能耗较高的问题,在统筹考虑大规模碳捕集燃煤电站汽水系统、脱碳单元和CO2多级压缩单元的相互影响下,对脱碳单元贫液CO2负载率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脱碳单元再生能耗随贫液CO2负载率的增大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且... 针对燃煤电站CO2捕集能耗较高的问题,在统筹考虑大规模碳捕集燃煤电站汽水系统、脱碳单元和CO2多级压缩单元的相互影响下,对脱碳单元贫液CO2负载率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脱碳单元再生能耗随贫液CO2负载率的增大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且在贫液CO2负载率为0.26mol/mol时取得最小值;不同再生压力下,随着贫液CO2负载率的增大,脱碳单元的辅机泵功随之增大;在CO2捕集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CO2压缩功几乎不随贫液CO2负载率的增大而发生变化;大规模碳捕集燃煤电站的供电效率随贫液CO2负载率的增大呈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在贫液CO2负载率为0.26mol/mol、再生压力为250Pa时取得最优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捕集 贫液CO2负载率 工艺模拟 燃煤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超临界CO_2循环的燃煤发电系统冷端优化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强 许诚 +3 位作者 高亚驰 徐钢 刘彤 杨勇平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18-424,共7页
为了降低超临界燃煤电站抽汽侧较大的过热度及解决烟气与空气换热温差不匹配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机组效率,以某典型1 000 MW超临界燃煤电站为例,提出了耦合超临界CO_2循环的燃煤发电系统,利用过热蒸汽加热CO_2驱动超临界CO_2循环,使过热... 为了降低超临界燃煤电站抽汽侧较大的过热度及解决烟气与空气换热温差不匹配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机组效率,以某典型1 000 MW超临界燃煤电站为例,提出了耦合超临界CO_2循环的燃煤发电系统,利用过热蒸汽加热CO_2驱动超临界CO_2循环,使过热度显著降低,并将锅炉尾部烟道中空气预热器分为两级,两级间布置低温省煤器,加热高参数给水及凝结水,分析了集成系统的节能效果。结果表明:烟气温度降低至100.0℃时,集成系统较案例电站与常规余热系统的总出功分别提高了30.07 MW和25.51 MW,供电煤耗分别降低了7.9 g/(kW·h)和6.7 g/(kW·h),节能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电站 超临界CO2循环 烟气余热 过热蒸汽 系统集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奇异值分解的炉膛三维温度场声学重建仿真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然 安连锁 +1 位作者 沈国清 张世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147-152,共6页
为了实现炉内温度场的实时在线监测,阐述了基于声学理论的三维温度场重建原理,介绍了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SVD)算法。采用最小二乘法和SVD算法分别对炉膛火焰分布的几种典型模型:单峰模型、双峰模型以及四峰模型,... 为了实现炉内温度场的实时在线监测,阐述了基于声学理论的三维温度场重建原理,介绍了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SVD)算法。采用最小二乘法和SVD算法分别对炉膛火焰分布的几种典型模型:单峰模型、双峰模型以及四峰模型,进行了仿真重建,并对两种算法的仿真结果做了比较。仿真得到了稳定的重建结果,给出了不同温度场分布模型及其重建图像,分析了重建误差。仿真结果表明,两种算法均可用于炉膛三维温度场重建,并且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与最小二乘法相比,奇异值分解算法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测温 三维温度场 重建算法 奇异值分解 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学CT算法重建炉内三维温度场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安连锁 王然 +1 位作者 沈国清 张世平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18,共6页
为了实现炉内温度场的实时在线监测,提出了2种声学CT算法:代数重建法(ART)和同步迭代重建法(SIRT).采用2种CT算法分别对炉膛火焰分布的单峰模型、双峰模型和四峰模型进行了温度场重建仿真实验,并对2种算法的仿真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了2... 为了实现炉内温度场的实时在线监测,提出了2种声学CT算法:代数重建法(ART)和同步迭代重建法(SIRT).采用2种CT算法分别对炉膛火焰分布的单峰模型、双峰模型和四峰模型进行了温度场重建仿真实验,并对2种算法的仿真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了2种算法的抗噪声能力.结果表明:2种算法均可用于炉膛三维温度场重建且各有优劣,对于燃烧情况复杂的电站锅炉,抗噪声能力更强的SIRT算法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炉膛三维温度场 声学CT算法 ART算法 SIRT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系统性能的[火用]方法分析 被引量:16
17
作者 侯宏娟 王梦娇 杨勇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9-125,共7页
基于分析理论,建立了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系统性能分析评价模型,并以太阳能辅助某330 MW亚临界燃煤机组为例,对该辅助发电系统在燃煤节省型和功率增大型两种运行模式下的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辅助发电系统在两种运行模式下其性能均... 基于分析理论,建立了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系统性能分析评价模型,并以太阳能辅助某330 MW亚临界燃煤机组为例,对该辅助发电系统在燃煤节省型和功率增大型两种运行模式下的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辅助发电系统在两种运行模式下其性能均优于单纯燃煤机组,且燃煤节省型辅助发电系统性能优于功率增大型。在此基础上,分别以设备的损、效率与损系数为指标,对燃煤节省型辅助发电系统与单纯燃煤机组的设备耗散状况展开研究,揭示系统的能量损失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太阳能这一辅助能源引入单纯燃煤机组,使设备总损由448.95 MW减少为435.15 MW、总损系数由57.76%减少为56.49%;单纯燃煤机组引入太阳能,削弱了能量在利用过程中的贬值,使系统对能量的利用效果得到改善,同时也表明了用分析方法对设备性能进行分析更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系统 [火用]分析 性能评价 燃煤节省型 功率增大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棒对石膏旋流器工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安连锁 杨阳 +2 位作者 刘春阳 沈国清 张世平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68-473,共6页
针对火电厂石膏旋流器运行中存在空气柱及底流夹细等问题,设计倒锥形中心棒取消空气柱,改善石膏旋流器的工作性能。采用实验方法分析不同入口压强下石膏旋流器性能的变化情况,得到无中心棒、圆柱形中心棒、倒锥形中心棒对生产能力、底... 针对火电厂石膏旋流器运行中存在空气柱及底流夹细等问题,设计倒锥形中心棒取消空气柱,改善石膏旋流器的工作性能。采用实验方法分析不同入口压强下石膏旋流器性能的变化情况,得到无中心棒、圆柱形中心棒、倒锥形中心棒对生产能力、底流浓度、底流含固量以及底流浆液中石膏颗粒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无中心棒相比,采用倒锥形中心棒能够使生产能力提高18%,底流含固量增大22%,分级性能对入口压强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并能够有效缓解底流夹细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棒 离心分离 粒度分布 多相流 石膏旋流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普适性电厂节能技术:原煤低温预干燥 被引量:7
19
作者 赵世飞 徐钢 +3 位作者 王春兰 董伟 许诚 杨勇平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86-492,共7页
针对燃煤电厂提出一种原煤低温预干燥技术,并讨论了采用该干燥技术后燃煤电厂在设备和辅机电耗方面的变化.通过理论推导得出原煤中水分对原煤低位发热量及机组热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典型的原煤低位发热量和供电效率为例,计算分析了不... 针对燃煤电厂提出一种原煤低温预干燥技术,并讨论了采用该干燥技术后燃煤电厂在设备和辅机电耗方面的变化.通过理论推导得出原煤中水分对原煤低位发热量及机组热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典型的原煤低位发热量和供电效率为例,计算分析了不同低位发热量的原煤采用不用程度的低温预干燥后自身低位发热量的变化,以及对不同机组供电煤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如采用电厂废热干燥原煤且不考虑辅机电耗,煤中水分相对于干燥前每降低1%,可使低位发热量上升1.2%~1.5%,供电煤耗率下降0.3~0.6g/(kW·h),节能效果显著;原煤低温预干燥系统简单、投资可控,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普适性电厂节能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机组 原煤低温预干燥 低位发热量 煤耗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煤干燥技术与乏汽GGH的燃煤电站清洁高效协同系统 被引量:5
20
作者 韩宇 徐钢 +2 位作者 郑清清 雷兢 杨勇平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9-55,共7页
低温省煤器与气-气换热器(GGH)分别具备良好的节能与环保效果,但二者无法同时布置。对此,本文提出燃煤电站清洁高效协同系统,该系统应用煤干燥技术,在燃煤电站的锅炉尾部布置低温省煤器,在干燥装置尾部布置GGH,以同时达到节能与环保效... 低温省煤器与气-气换热器(GGH)分别具备良好的节能与环保效果,但二者无法同时布置。对此,本文提出燃煤电站清洁高效协同系统,该系统应用煤干燥技术,在燃煤电站的锅炉尾部布置低温省煤器,在干燥装置尾部布置GGH,以同时达到节能与环保效果。针对所提出的清洁高效协同系统,以典型超超临界1 000 MW一次再热机组为案例,以传统低温省煤器系统与GGH系统作为参比系统,进行了热力学分析与经济性分析。结果表明:新清洁高效协同系统能增加发电量14.7 MW,回收水分13.9 kg/s,增加收益2 624万元/a,节能效果与经济效益显著;能够提升最终排烟温度到80℃以上,有效提升烟气浮升力与污染物稀释能力,同时降低CO_2排放量54 134 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电站 清洁高效协同 煤干燥 低温省煤器 乏汽GGH 热力学分析 经济性分析 节能环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