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蜉蝣新记录科——刺蜉科
1
作者 张泽鹏 邢世通 +5 位作者 郑徐弘毅 周长发 鲁万桥 金洪宇 王海鹏 李雷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115,共1页
2023年6月27日,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呼玛县呼玛河大桥附近(126°36′47.92″E,51°40′0.69″N,海拔171 m)记录到1头形态奇特的蜉蝣稚虫,身体细长而扁,为自由活动的鱼形;各足胫节宽而扁,爪极细长;胸部和腹部腹板中部具刺突,... 2023年6月27日,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呼玛县呼玛河大桥附近(126°36′47.92″E,51°40′0.69″N,海拔171 m)记录到1头形态奇特的蜉蝣稚虫,身体细长而扁,为自由活动的鱼形;各足胫节宽而扁,爪极细长;胸部和腹部腹板中部具刺突,腹部各节背板中央也具刺突;第1~7对鳃分叉为若干叶(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突 胫节 新记录科 蜉蝣 呼玛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翘嘴鳜和斑鳜消化系统结构与功能比较
2
作者 李禹韬 王若愚 +1 位作者 马波 张颖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共11页
【目的】综合比较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与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之间消化系统形态学结构及其生理功能的差异,为后续开发合理的鳜养殖模式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随机选取5月龄翘嘴鳜和斑鳜个体各15尾,并采集其幽门盲囊、前肠... 【目的】综合比较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与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之间消化系统形态学结构及其生理功能的差异,为后续开发合理的鳜养殖模式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随机选取5月龄翘嘴鳜和斑鳜个体各15尾,并采集其幽门盲囊、前肠、后肠、胃、肠道内容物以及血清样品,用于后续消化酶活性和肝功能指标检测、16S rDNA扩增子测序、免疫荧光染色以及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在相同发育时期,翘嘴鳜体长和体质量均明显优于斑鳜(P<0.05);另外翘嘴鳜幽门盲囊质量、幽门盲垂长度和数目、后肠绒毛长度均显著高于斑鳜(P<0.05)。肝功能参数检测发现,斑鳜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白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翘嘴鳜(P<0.05)。翘嘴鳜前肠、幽门盲囊以及胃中消化酶活性均明显高于斑鳜(P<0.05)。免疫荧光分析发现,翘嘴鳜肠道中闭锁蛋白、闭合蛋白的相对阳性率显著高于斑鳜,且二者前肠闭锁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后肠(P<0.05)。16S rDNA扩增子测序分析发现,二者间肠道微生物群落的β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另外,基于物种注释分析共鉴定到2个门水平类群及30个属水平类群的相对丰度在翘嘴鳜与斑鳜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微生物功能预测分析发现多条与免疫应答相关的细胞信号通路在斑鳜与翘嘴鳜间被显著富集(P<0.05);与此同时,微生物表型分析也证实,斑鳜肠道微环境中潜在致病菌以及应激耐受性相关菌群的相对丰度均高于翘嘴鳜(P<0.05)。【结论】斑鳜与翘嘴鳜之间消化系统形态学结构及其生理功能的差异,从生理学上解释了斑鳜与翘嘴鳜间生长性能以及抗逆性差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鳜 斑鳜 消化系统 形态结构 生理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抚远江段冬季江鳕的摄食生态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邵慧丽 金洪宇 +3 位作者 张泽鹏 迟淼 马波 李雷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10,共8页
本研究采用胃含物分析法,对2019年1月抚远定置刺网捕获的319尾江鳕(Lota lota)胃含物样品进行分析,捕获江鳕样本体长范围为162~536 mm,研究江鳕的食物组成及其随体长和性别变化特征。研究结果显示:抚远江段江鳕主要以鱼类、甲壳类和水... 本研究采用胃含物分析法,对2019年1月抚远定置刺网捕获的319尾江鳕(Lota lota)胃含物样品进行分析,捕获江鳕样本体长范围为162~536 mm,研究江鳕的食物组成及其随体长和性别变化特征。研究结果显示:抚远江段江鳕主要以鱼类、甲壳类和水生昆虫为食,属于肉食性鱼类;基于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分析,甲壳类是江鳕最重要的食物类群(IRI=8 301.79),其次是鱼类(IRI=7 059.39),水生昆虫最低(IRI=3.56)。江鳕的食物组成未随着体长的增加出现明显的食性转换,但在食物的质量百分比上出现了明显的变化,鱼类的质量百分比逐渐增加,甲壳类逐渐减少。江鳕不同体长组的空胃率差异不显著,平均饱满指数呈现显著性差异;不同性别的空胃率差异不显著,平均饱满指数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鳕(Lota lota) 食物组成 摄食强度 体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裕尔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功能摄食类群
4
作者 张泽鹏 王海宇 +3 位作者 金洪宇 鲁万桥 邢世通 李雷 《北方农业学报》 2024年第6期126-134,共9页
【目的】探究黑龙江省乌裕尔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功能摄食类群,为乌裕尔河大型底栖动物的资源保护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于2022年10月在乌裕尔河12个采样点采集大型底栖动物样品,分析其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功能摄食类群分布,并... 【目的】探究黑龙江省乌裕尔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功能摄食类群,为乌裕尔河大型底栖动物的资源保护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于2022年10月在乌裕尔河12个采样点采集大型底栖动物样品,分析其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功能摄食类群分布,并通过功能摄食类群均匀度指数(jFD)评价乌裕尔河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结果】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713个,隶属于4门14目25科51种(属),水生昆虫种类最多,共33种(占总种类数的64.71%);乌裕尔河大型底栖动物总平均生物量和总平均丰度分别为13.39 g/m^(2)和59.42 ind./m^(2);优势种为中华小长臂虾(Palaemonetes sinensis)、直突揺蚊属一种(Orthoclidius sp.)、小划蝽(Micronecta quadriseta)和揺蚊属一种(Chironomus sp.)。乌裕尔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可划分为4组,且存在极显著的空间差异(Global R=0.80,P<0.001)。该流域内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以收集者为主(相对丰度占物种总丰度的35.48%),其次为撕食者、捕食者、刮食者和滤食者,相对丰度分别占物种总丰度的25.39%、20.48%、13.04%、5.61%。12个采样点功能摄食类群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72。【结论】秋季乌裕尔河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以收集者为主,且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整体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裕尔河 大型底栖动物 种类组成 群落结构 功能摄食类群 功能摄食类群均匀度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中游嘉荫至萝北段夏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泽鹏 金洪宇 +3 位作者 鲁万桥 迟淼 邵惠丽 李雷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7-93,共7页
为摸清黑龙江中游重要江段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空间变化,于2022年6-7月(夏季)对黑龙江中游嘉荫至萝北江段及其附属支流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采样调查,分析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种类组成、生物量、丰度及多样性等指标,以阐明大型... 为摸清黑龙江中游重要江段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空间变化,于2022年6-7月(夏季)对黑龙江中游嘉荫至萝北江段及其附属支流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采样调查,分析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种类组成、生物量、丰度及多样性等指标,以阐明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空间变化,并为水生生物多样性的调查与监测提供基础数据,为保护珍稀鱼类提供重要的饵料生物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黑龙江中游嘉荫至萝北江段共有大型底栖动物4门42科84个种类,包括节肢动物门70种,软体动物门10种,环节动物门3种及扁形动物门1种,优势种为四节蜉(Baetis sp.)和透明高翔蜉(Epeorus pellucidus)。大型底栖动物总平均生物量为(1.06±1.72)g/m^(2),总平均丰度为(8.57±5.89)ind./m^(2)。CLUSTER聚类分析结果显示,21个断面的大型底栖动物可划分为6组,存在极显著的空间差异(Global R=0.76,P<0.01)。SIMPER分析表明,引起黑龙江中游嘉荫至萝北段夏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差异显著的主要种类为中华小长臂虾(Palaemonetes sinensis)、Neophylax sp.、八目石蛭(Erpodella octoculata)、折叠萝卜螺(Radix plicatula)及异春蜓属(Anisogomphus sp.)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黑龙江 群落结构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季额木尔河江鳕的摄食生态
6
作者 邵慧丽 张泽鹏 +4 位作者 金洪宇 迟淼 邢悦 李慎辉 李雷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1-108,共8页
2022年10月,用网目1~3cm的定置刺网和网目4.0mm的地笼在额木尔河流域捕获148尾江鳕(Lota lota),体长107.0~372.0mm,体质量8.91~372.36g。取其胃含物进行食性鉴定,采用传统胃含物分析法,通过质量百分比、数量百分比、出现频率和相对重要... 2022年10月,用网目1~3cm的定置刺网和网目4.0mm的地笼在额木尔河流域捕获148尾江鳕(Lota lota),体长107.0~372.0mm,体质量8.91~372.36g。取其胃含物进行食性鉴定,采用传统胃含物分析法,通过质量百分比、数量百分比、出现频率和相对重要性指数等指标,分析江鳕的食物组成和摄食强度,及其随体长和空间变化特征,为江鳕的资源保护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额木尔河江鳕主要以鱼类、水生昆虫和甲壳类等食物类群为食。江鳕的食物组成随着体长的增加食性明显转换,鱼类的质量百分比逐渐增加,水生昆虫质量百分比逐渐减少。不同体长的江鳕平均饱满指数和空胃率均未随体长而显著变化(P>0.05)。额木尔河流域江鳕的食物组成在空间分布上未出现明显的食性转换,不同空间的平均饱满指数(P>0.05)和空胃率(P>0.05)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木尔河 江鳕 食物组成 摄食强度 体长 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黑斑狗鱼的食性及其随体长和空间的变化
7
作者 迟淼 张泽鹏 +4 位作者 金洪宇 邵慧丽 许文燕 李慎辉 李雷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4-100,共7页
为了解黑斑狗鱼(EsoxreichertiDybowski)的食性及其随体长和空间的变化,2022年10—11月用网目2~8cm的流刺网和网目0.9~3.5cm的定置刺网在黑龙江抚远和呼玛江段采集到138尾黑斑狗鱼,鉴定和测量其体长和体质量及胃含物种类与重量,研究摄... 为了解黑斑狗鱼(EsoxreichertiDybowski)的食性及其随体长和空间的变化,2022年10—11月用网目2~8cm的流刺网和网目0.9~3.5cm的定置刺网在黑龙江抚远和呼玛江段采集到138尾黑斑狗鱼,鉴定和测量其体长和体质量及胃含物种类与重量,研究摄食习性及其随体长和空间的变化。结果表明:这些黑斑狗鱼的饵料生物共有27种(包含未鉴定种),分为5个类群:鱼类、两栖类、甲壳类、水生昆虫和其他饵料,其中鱼类为黑斑狗鱼最主要的食物类群,数量在食物中占90.17%,然后依次为两栖类、水生昆虫和甲壳类。食物类群随着黑斑狗鱼的体长增加存在不显著的差异。体长350~450mm组黑斑狗鱼主要摄食幼鱼;体长450~550mm之间时开始摄食的饵料鱼个体增大,还摄食两栖类和少量水生昆虫;550~650mm体长组的黑斑狗鱼则全部以鱼类为食。不同空间的黑斑狗鱼食物组成无明显差异。平均饱满指数和空胃率结果显示,黑斑狗鱼的摄食强度随着其体长的增长显著变化,摄食的高峰期在450~550mm体长组之间,摄食强度无明显的空间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 黑斑狗鱼 摄食生态 体长 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