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产动物行为及其在渔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为 荣宽 +4 位作者 覃丽蓉 李威威 段明 张堂林 刘家寿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71-1180,共10页
水产动物的行为研究是渔业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对理解水产动物的行为表型与功能,对提升渔业生产效果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现阶段水产动物行为学的研究成果已被广泛应用于水产动物人工养殖、渔业资源保护和捕捞渔业等多个领域。文... 水产动物的行为研究是渔业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对理解水产动物的行为表型与功能,对提升渔业生产效果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现阶段水产动物行为学的研究成果已被广泛应用于水产动物人工养殖、渔业资源保护和捕捞渔业等多个领域。文章综述了水产动物行为的研究现状,水产动物主要的行为类型,每种行为的发生及其机理,行为间的相互影响及行为在渔业中的应用状况。同时,针对当前水产动物行为学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水产动物行为学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文章旨在为水产动物行为学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与启发,并为水产动物行为学研究成果在渔业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动物 原发性行为 诱发性行为 渔业应用 群体行为 种间行为 行为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指示生物的山区河流水质评价研究——以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何欣曼 李锦 +4 位作者 曾燏 张富斌 向伶俐 毛聆 马佳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10,共8页
为了深入了解典型山区河流唐家河水质本底状况,于2019年10月和2020年10月在唐家河共设置了14个采样点,对浮游植物、浮游动物以及底栖动物三类水生生物群落组成、种群密度和分布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共采集到浮游植物6门42科44属51... 为了深入了解典型山区河流唐家河水质本底状况,于2019年10月和2020年10月在唐家河共设置了14个采样点,对浮游植物、浮游动物以及底栖动物三类水生生物群落组成、种群密度和分布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共采集到浮游植物6门42科44属51种,其中硅藻门为优势类群;浮游动物共4门9科12属19种,原生动物为优势类群;底栖动物共3门15科17属23种,其中节肢动物(主要是水生昆虫)为优势类群。从平均密度和物种数量上比较,浮游植物均最多,底栖动物次之,浮游动物最少。(2)唐家河整体水质生物学评价结果为中污染,但不同研究区域所受污染程度不完全相同,其中旅游区为中度偏轻污染,科研区为中度偏重污染,居民区为中污染。(3)三类指示生物的适合度比较表明,底栖动物的符合度最高为100%,浮游植物与浮游动物的符合度均为57.1%,底栖动物水质评价结果的准确度最高,底栖动物是最适合唐家河类型山区河流水质生物学评价的指示生物,但在不同研究区域中三类指示生物的准确度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家河 山区河流 水质生物学评价 指示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嘉陵江中游蓬安段鱼类群落功能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倩 曾燏 +5 位作者 肖瑾 向伶俐 鲍江辉 张朝硕 米湘媛 段明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30-642,共13页
研究调查了蓬安段2014—2019年洪水期(6、7和8月)和枯水期(11、12和1月)渔获物,用11项鱼类功能性状类型结合蓬安段鱼类群落结构特点来分析该江段鱼类群落功能多样性在洪、枯期上的变化及与水环境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2014—2019年... 研究调查了蓬安段2014—2019年洪水期(6、7和8月)和枯水期(11、12和1月)渔获物,用11项鱼类功能性状类型结合蓬安段鱼类群落结构特点来分析该江段鱼类群落功能多样性在洪、枯期上的变化及与水环境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2014—2019年洪水期的物种丰富度指数、辛普森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香浓威纳指数均高于枯水期;(2)SIMPER分析显示,大鳍鳠Mystus macropterus、子陵吻鰕虎鱼Ctenogobius giurinus、似鳊Pseudobrama simoni、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鳜Siniperca chuatsi、蛇Saurogobio dabryi、飘鱼Pseudolaubuca sinensis、鲫Carassius auratus、黄尾鲴Xenocypris davidi和䱗Hemiculter leucisculus是造成洪水期与枯水期鱼类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差异贡献种;(3)各年份洪水期的功能丰富度FRic、功能离散度FDiv、功能散布度FDis和二次熵指数Rao及2015、2016和2017年的功能均匀度指数FEve均显著高于枯水期(P<0.05),表明枯水期鱼群落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显著低于洪水期,即枯水期水生生态系统功能较脆弱;(4)鱼类群落功能多样性与水环境因子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但不同时期的功能多样性指数与环境因子相关性程度则呈现较大差异,表明功能多样性是鱼类群落结构和各水环境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群落 功能多样性 鱼类群落结构 水环境 嘉陵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嘉陵江梯级水利工程开发下不同江段蛇鮈的繁殖生物学特性差异及适应 被引量:7
4
作者 刘玉莹 曾燏 +5 位作者 熊小琴 吕振宇 胡月 蒋朝明 程磊 俞丹莉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8,共6页
2015年1-12月(除2-4月外)在嘉陵江不同江段(上、中、下游)采集蛇鮈(Saurogobio dabryi)样本,进行繁殖生物学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嘉陵江蛇鮈的最小性成熟年龄均为1^+龄,性比接近1∶1,且在不同江段间无显著性差异;不同江段蛇鮈的最小性成... 2015年1-12月(除2-4月外)在嘉陵江不同江段(上、中、下游)采集蛇鮈(Saurogobio dabryi)样本,进行繁殖生物学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嘉陵江蛇鮈的最小性成熟年龄均为1^+龄,性比接近1∶1,且在不同江段间无显著性差异;不同江段蛇鮈的最小性成熟规格存在一定差异,其中,上游、中游最小性成熟个体体长、体重均无显著差异,但都显著大于下游蛇鮈;上、中、下游的蛇鮈繁殖期分别为2-6月、2-5月、2-4月;蛇鮈绝对生殖力和相对体长生殖力的变化趋势均为上游>下游>中游,相对体重生殖力的变化趋势为下游>上游>中游,卵径大小变化趋势为:中游>上游>下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鮈(Saurogobiodabryi) 繁殖特征 嘉陵江 生态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声学方法的嘉陵江中游蓬安段鱼类资源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向伶俐 秦强 +5 位作者 曾燏 张富斌 吕振宇 何欣曼 毛聆 马佳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5-102,共8页
研究嘉陵江中游鱼类资源时空动态特征,了解变化过程及影响因素,提出嘉陵江鱼类资源保护的建议和措施,同时为长江上游及其支流的鱼类资源保护提供基础数据。2018年7月(夏)、10月(秋)以及2019年1月(冬)、4月(春),运用Biosonics DT-X分裂... 研究嘉陵江中游鱼类资源时空动态特征,了解变化过程及影响因素,提出嘉陵江鱼类资源保护的建议和措施,同时为长江上游及其支流的鱼类资源保护提供基础数据。2018年7月(夏)、10月(秋)以及2019年1月(冬)、4月(春),运用Biosonics DT-X分裂波束科学回声探测仪对嘉陵江中游蓬安段金溪航电工程干流江段进行了水声学探测,并辅以常规渔获物调查。共采集到鱼类6科38种,其中蛇鮈、鲫、银飘鱼、黄尾鲴等中小型鱼类在数量上占优;鱼类密度分别为春季(0.8296±0.43)、夏季(0.8705±0.38)、秋季(0.5082±0.25)、冬季(0.3939±0.13)尾/m^(3);鱼体平均目标强度分别为春季(-63.15±5.03)、夏季(-52.85±14.45)、秋季(-46.42±15.85)、冬季(-44.77±15.28)dB;鱼体平均重量分别为春季0.03、夏季1.08、秋季11.19、冬季20.40 g/尾;鱼类资源量分别为春季0.4096、夏季0.2907、秋季0.3919、冬季0.5622 kg/m^(3);坝下鱼类密度显著高于坝上(F=12.67,P<0.05);坝上(F=7.02,P<0.05)和坝下(F=19.99,P<0.05)3个水层之间的鱼类密度差异显著,中层鱼类密度显著高于上层和下层(P<0.05),且总体上夏季各水层的鱼类密度要高于其他季节。后续研究应加强对该江段鱼类资源的动态监测,并重点探讨引起鱼类资源动态变化的关键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资源 水声学 嘉陵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嘉陵江上游唇鱼骨两性异形及其与年龄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富斌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7期23-29,共7页
于2017年3—10月,在嘉陵江上游广元段共采集94尾唇鱼骨(Hemibarbus labeo),分析其两性异形现象。结果表明,嘉陵江上游唇鱼骨(H.labeo)存在两性异形现象,雌性个体较雄性个体大(P<0.05)。对比同龄雌雄个体发现,唇鱼骨(H.labeo)雌性在... 于2017年3—10月,在嘉陵江上游广元段共采集94尾唇鱼骨(Hemibarbus labeo),分析其两性异形现象。结果表明,嘉陵江上游唇鱼骨(H.labeo)存在两性异形现象,雌性个体较雄性个体大(P<0.05)。对比同龄雌雄个体发现,唇鱼骨(H.labeo)雌性在头部和躯干部的形态性状比雄性更大,而尾部的差异相对不明显。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结果显示2龄雌雄个体间局部特征性状差异程度较3龄和4龄雌雄个体间差异程度小。主成分分析对2龄、3龄和4龄唇鱼骨(H.labeo)群体分别提取了2个、4个和2个主成分(Eigenvalue>1),累积贡献率分别为87.57%,85.55%和80.58%。通过5个特征性状(头长、头宽、体长、躯干距和背吻距)构建的判别函数,能够对唇鱼骨(H.labeo)雌雄个体进行较好的判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异形 唇鱼骨 主成分分析 嘉陵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嘉陵江中游蓬安段鱼类群落组成与结构特征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倩 曾燏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5期36-40,共5页
分析了嘉陵江中游蓬安段的鱼类群落组成和结构变化特征,以期为嘉陵江渔业资源保护提供基础数据。对2016年渔业资源调查的渔获物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蓬安段鱼类种类共有44种,隶属于3目6科36属44种,其中鲤形目有2科30属38种,鲇形目有2科4属4... 分析了嘉陵江中游蓬安段的鱼类群落组成和结构变化特征,以期为嘉陵江渔业资源保护提供基础数据。对2016年渔业资源调查的渔获物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蓬安段鱼类种类共有44种,隶属于3目6科36属44种,其中鲤形目有2科30属38种,鲇形目有2科4属4种,鲈形目有2科2属2种。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大于1 000的优势种主要有6种鲤科(蛇鮈、魚、黄尾鲴、鲫、银飘鱼、鲤)和1种鲿科鱼类(大鳍鳠),说明蓬安段鱼类群落物种组成与结构单一(主要为鲤科鱼类);香农威纳指数季节波动明显,表现为夏季最高,然后依次为秋季、春季、冬季。将本文结果与历史资料相比较,嘉陵江中游蓬安段鱼类群落区系组成和物种数目均呈现减少的趋势,建议加强鱼类资源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陵江 鱼类 群落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嘉陵江不同江段蛇鮈的食性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吕振宇 曾燏 +6 位作者 熊小琴 刘玉莹 张臣 彭艳 唐俊峰 程磊 俞丹莉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8-76,共9页
2015年和2016年的10—11月,在嘉陵江上游(广元)、中游(蓬安)、下游(合川)采集210尾蛇鮈Saurogobio dabryi,采用传统镜检法对其食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嘉陵江蛇鮈属于杂食性鱼类,饵料生物包括5大类(79小类);聚类分析表明,出现率(F%)、... 2015年和2016年的10—11月,在嘉陵江上游(广元)、中游(蓬安)、下游(合川)采集210尾蛇鮈Saurogobio dabryi,采用传统镜检法对其食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嘉陵江蛇鮈属于杂食性鱼类,饵料生物包括5大类(79小类);聚类分析表明,出现率(F%)、数量百分比(N%)和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在衡量食物对嘉陵江蛇鮈的重要性方面表现一致,但基于质量百分比(W%)的食物重要性结果与前三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种指数显示,上游和中游江段蛇鮈均以动物性饵料为主,为偏肉食性的杂食性鱼类,下游江段蛇鮈以藻类为主,为偏植食性的杂食性鱼类。选用W%对其食性进行不同江段之间比较,聚类分析表明中游与上游和下游存在显著差异(d> 0. 3); Schoener重叠指数比较显示,不同江段蛇鮈摄食的饵料生物存在空间差异(C_(xy)<0. 60)。研究认为蛇鮈的食性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可塑性,可能是对不同江段水生生态环境适应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鮈 嘉陵江 食性 空间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升钟湖夏季水和沉积物中磷形态分布特征 被引量:6
9
作者 宋琳 陈超 +4 位作者 冯晓玉 杨钻云 张拓 徐飞 张富斌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5-53,共9页
为探究升钟湖水和沉积物中磷污染情况,于2019年8月(夏季),采集了升钟湖湖区15个样点的水样和沉积物样品,测定了升钟湖表层水、间隙水及沉积物的磷形态,并分析各种形态磷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升钟湖表层水总磷含量介于0.033~0.085 m... 为探究升钟湖水和沉积物中磷污染情况,于2019年8月(夏季),采集了升钟湖湖区15个样点的水样和沉积物样品,测定了升钟湖表层水、间隙水及沉积物的磷形态,并分析各种形态磷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升钟湖表层水总磷含量介于0.033~0.085 mg/L,各形态的磷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DTP(61.93%)、DOP(40.00%)、PP(38.07%)和DIP(21.93%);②间隙水的总磷含量介于3.49~7.57 mg/L,是水体磷的“源”,正磷酸盐仅占总磷的1.9%;③沉积物总磷含量介于299.04~1138.69 mg/kg,Psenner法连续分级提取出表层沉积物共有5种形态的磷,各形态磷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残渣磷(Res-P:44.78%)、金属氧化物结合态磷+有机碎屑腐殖酸磷(NaOH-P:22.92%)、钙结合态磷(HCl-P:14.82%)、可还原态磷(BD-P:13.39%)和弱吸附态磷(NHCl-P:4.09%),各形态磷含量均表现一定的空间分布差异,其中,总磷含量整体为西北部高于东南部;④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沉积物中磷的释放主要通过BD-P、NaOH-P及NHCl-P进行,间隙水正磷酸盐(PO-P)与水体各形态的磷之间均无显著的相关性(P>0.05),升钟湖沉积物磷在夏季时释放潜力较低。研究成果对于管理升钟湖的政策实施及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和沉积物 磷形态 连续分级提取法 相关性分析 升钟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升钟湖冬季氮和磷内源静态释放风险初探 被引量:2
10
作者 宋琳 冯晓玉 +4 位作者 万佳璐 陈超 徐飞 张拓 张富斌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2-59,共8页
为探究升钟湖冬季氮和磷的内源静态释放风险及释放规律,于2018年冬季在升钟湖湖区设置了15个采样点,采集了各样点的水样和沉积物样品,测定了水体常规理化指标及沉积物间隙水氮、磷含量,并进行了沉积物氮、磷室内模拟静态释放试验。结果... 为探究升钟湖冬季氮和磷的内源静态释放风险及释放规律,于2018年冬季在升钟湖湖区设置了15个采样点,采集了各样点的水样和沉积物样品,测定了水体常规理化指标及沉积物间隙水氮、磷含量,并进行了沉积物氮、磷室内模拟静态释放试验。结果表明:①升钟湖沉积物间隙水总氮(TN)含量在1.846~5.293 mg/L之间,氨氮(NH_(4)^(+)-N)是主要形态,含量在0.437~3.603 mg/L之间,硝态氮(NO_(3)^(-)-N)次之,含量在0.545~1.452 mg/L之间,各形态氮、磷具有较为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②升钟湖沉积物间隙水总磷(TP)含量在0.194~0.561 mg/L之间,其中溶解性正磷酸盐(PO_(4)^(3-)-P)含量在0.029~0.417 mg/L之间。③升钟湖在冬季存在氮和磷的内源静态释放,相对而言,磷的释放风险更大,释放规律更加明显,而氮的释放主要是通过硝态氮(NO_(3)^(-)-N)的形式进行,基本不进行氨氮(NH_(4)^(+)-N)的释放,湖泊中心区域氮、磷的内源释放风险低于其他区域。研究成果可为升钟湖的管理政策实施及其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间隙水 静态释放 升钟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