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芹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宋超 刘盼 +2 位作者 朱华 张清靖 贾成霞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45-148,共4页
利用聚乙烯板作为浮床栽植水芹(Oenanthe javanica),观测其对4组不同富营养化程度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水芹对总磷(TP)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初始浓度越高去除率越低,去除率范围53.3%~84.0%;水芹对低于5mg/L的总氮(TN)有较好的去除效... 利用聚乙烯板作为浮床栽植水芹(Oenanthe javanica),观测其对4组不同富营养化程度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水芹对总磷(TP)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初始浓度越高去除率越低,去除率范围53.3%~84.0%;水芹对低于5mg/L的总氮(TN)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也随初始浓度升高而降低,去除率范围36.1%~85.7%,如果总氮浓度过高(达到20mg/L左右),去除效果不明显。试验组氨氮(NH3-N)的浓度虽然有明显的降低,但与对照组比没有明显优势,水芹对亚硝酸盐氮(NO2--N)的去除作用不明显,硝化细菌对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去除起主要作用,水芹通过降低水中总氮水平对氨氮和亚硝酸盐氮有一定间接的去除作用。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各组高锰酸盐指数(CODMn)维持在较低水平(<3mg/L),未观察到栽植水芹对高锰酸盐指数的降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芹 富营养化 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团头鲂精子诱导红白锦鲤雌核发育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梁拥军 孙向军 +4 位作者 史东杰 苏建通 杨璞 孙砚胜 张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9期16262-16265,16270,共5页
[目的]研究用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精子诱导红白锦鲤(Cyprinus carpioL.)雌核发育。[方法]用紫外线灭活的团头鲂精子刺激性成熟的红白锦鲤卵子,进行雌核发育,并采用热休克方法诱导染色体加倍。[结果]成功获得了红白锦... [目的]研究用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精子诱导红白锦鲤(Cyprinus carpioL.)雌核发育。[方法]用紫外线灭活的团头鲂精子刺激性成熟的红白锦鲤卵子,进行雌核发育,并采用热休克方法诱导染色体加倍。[结果]成功获得了红白锦鲤雌核发育二倍体鱼苗28尾。诱导红白锦鲤雌核发育的最佳条件为:团头鲂精子采用紫外线照射20min后,在孵化水温20~22℃条件下,与红白锦鲤卵子授精后3min进行热休克处理,41℃水温下持续处理2min,此时雌核发育率最高(1.78%)。形态学比较表明,单倍体与雌核发育F1代二倍体和正常二倍体在发育过程中存在明显差异,从肌节开始沉积大量黑色素,胚体扭曲严重,呈"C"型;而雌核发育二倍体与正常二倍体对照组相比,在体长、体高、体色和卵黄囊长等方面都极为相似。[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探讨红白锦鲤色素遗传机制及定向培育优良新品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白锦鲤 团头鲂 雌核发育 二倍体 热休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免疫增强剂对北京地区草鱼种生长和抗病力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田照辉 卢俊红 +2 位作者 朱华 倪寿文 蒋广震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5-88,112,共5页
在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种培育过程的饲料中添加由植物多糖、益生素、寡糖和天然分子筛等有机结合的免疫增强剂,研究其对草鱼生长和抗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添加免疫增强剂,增强了草鱼种血清一氧化氮(NO)和碱性磷酸酶(ALP... 在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种培育过程的饲料中添加由植物多糖、益生素、寡糖和天然分子筛等有机结合的免疫增强剂,研究其对草鱼生长和抗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添加免疫增强剂,增强了草鱼种血清一氧化氮(NO)和碱性磷酸酶(ALP)的活性,促进了肠道蛋白酶和淀粉酶的分泌,使鱼种在生长和抗病力方面表现出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增强剂 草鱼种(Ctenophaungodon idellus) 生长 抗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珠龙精子超低温保存的初步研究
4
作者 史东杰 孙向军 +2 位作者 梁拥军 孙砚胜 暴丽梅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06-309,313,共5页
为研究适合珍珠龙精子的短期超低温保存方法,比较了不同保存液、保护剂、降温方式、解冻方式对珍珠龙(Scleropages jardini)精液超低温保存后精子活力的影响,初步解释了经超低温短期保存后珍珠龙精子活力明显较鲜精低的原因。结果显示:... 为研究适合珍珠龙精子的短期超低温保存方法,比较了不同保存液、保护剂、降温方式、解冻方式对珍珠龙(Scleropages jardini)精液超低温保存后精子活力的影响,初步解释了经超低温短期保存后珍珠龙精子活力明显较鲜精低的原因。结果显示:采用Ringer's液作为保存液,以浓度为16%的二甲亚砜作为保护剂,选取五步法超低温冷冻保存精子[精子缓慢降温至-150℃→液氮面上3 cm(约-170℃),停留4min→液氮面(约-190℃),停留1 min→液氮],40℃水浴解冻,可取得最好的冻后活力,解冻后精子的活力为(36.7±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龙 精子 超低温保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淡水藻类对萼花臂尾轮虫培养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香 张清靖 李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739-1744,共6页
在28℃下,采用群体累积培养法,探讨了不同浓度的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deosa)、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aquae)和沙角衣藻(Chlamyclomoras sajao),以及在等生物量条件下,以上3种藻类两两配比饵料(3∶1、1∶1和1∶3)对萼花臂... 在28℃下,采用群体累积培养法,探讨了不同浓度的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deosa)、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aquae)和沙角衣藻(Chlamyclomoras sajao),以及在等生物量条件下,以上3种藻类两两配比饵料(3∶1、1∶1和1∶3)对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的培养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蛋白核小球藻、水华鱼腥藻和沙角衣藻对萼花臂尾轮虫增殖效果的影响分别表现为差异极显著(p<0.01)、显著(p<0.05)和不显著(p>0.05);蛋白核小球藻与水华鱼腥藻组成的混合饵料对萼花臂尾轮虫的增殖效果均优于其中的单一种类(p<0.05);沙角衣藻无论是单独投喂,还是与其它藻类混合投喂,轮虫的培养效果均不理想。因此,该种类不宜用作轮虫饵料开发。该研究还表明,蛋白核小球藻是培养萼花臂尾轮虫的最适单一种类,它与水华鱼腥藻组成的混合饵料培养萼花臂尾轮虫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萼花臂尾轮虫 饵料浓度 增殖效果 蛋白核小球藻 水华鱼腥藻 沙角衣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IFN-γ基因克隆、原核表达和单克隆抗体制备
6
作者 田照辉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9-73,110,共6页
利用转录组信息克隆西伯利亚鲟IFN-γ的可读编码框(ORF)528 bp,编码176个氨基酸,具有IFN-γ的特征序列和核定位序列,参照此序列构建N端含有6His(组氨酸)的原核表达载体Pet30α-IFN-γ,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异丙基硫代半乳糖... 利用转录组信息克隆西伯利亚鲟IFN-γ的可读编码框(ORF)528 bp,编码176个氨基酸,具有IFN-γ的特征序列和核定位序列,参照此序列构建N端含有6His(组氨酸)的原核表达载体Pet30α-IFN-γ,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诱导表达,SDS-PAGE蛋白电泳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鉴定,重组蛋白为22.8 ku,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温度37℃时的最佳表达条件为0.75 mmol/L的IPTG诱导6 h,利用镍柱层析得到纯化的重组蛋白,重组蛋白免疫小鼠,进行细胞融合获得8株阳性细胞株,利用protein G亲和层析纯化的单克隆抗体效价为2×105,为深入研究西伯利亚鲟IFN-γ免疫学功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鲟 IFN-Γ基因 原核表达 重组蛋白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伯利亚鲟MHCⅡβ基因克隆、组织分布及细菌感染后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7
7
作者 田照辉 徐绍刚 +4 位作者 胡红霞 王巍 董颖 东天 孙爱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6-62,共7页
为研究鲟鱼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基因的分子特征和表达,利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了西伯利亚鲟Acipernser baerii MHCⅡβ cDNA序列1443 bp,包括开放阅读框(OFR)801 bp,编码184个氨基酸。Blast分析显... 为研究鲟鱼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基因的分子特征和表达,利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了西伯利亚鲟Acipernser baerii MHCⅡβ cDNA序列1443 bp,包括开放阅读框(OFR)801 bp,编码184个氨基酸。Blast分析显示,由MHCⅡβcDNA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其他物种的一致性为46%~83%,通过Smart站点分析,该序列具有SMART MHC_Ⅱ_beta结构域、SMART IGc1结构域和跨膜螺旋结构域;实时定量分析表明,正常情况下MHCⅡβ mRNA在西伯利亚鲟10种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脾、头肾和血液中表达量较高,皮肤和肉中表达量极低(P<0.05);感染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 40 h后,脾脏中MHCⅡβ mRNA的表达量显著低于未感染的对照组(P<0.05),直至93 h时恢复至对照组水平且有显著性变化(P<0.05)。研究表明,MHCⅡβ基因参与了西伯利亚鲟的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鲟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基因( MHCⅡβ) 实时定量 细菌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氏气单胞菌感染对西伯利亚鲟血清指标和hsp70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田照辉 徐绍刚 +3 位作者 朱华 胡红霞 王巍 董颖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12,共7页
为研究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在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感染过程中的生理免疫反应,进行了维氏气单胞菌攻毒试验,将体质量为(260.2±37.8)g的西伯利亚鲟从背部肌肉注射菌液浓度为2.0×107cfu/mL的维氏气单胞菌,注射... 为研究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在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感染过程中的生理免疫反应,进行了维氏气单胞菌攻毒试验,将体质量为(260.2±37.8)g的西伯利亚鲟从背部肌肉注射菌液浓度为2.0×107cfu/mL的维氏气单胞菌,注射后40h后开始死亡,62h后停止死亡,累积死亡率为46.7%。结果表明:40h对照组和53h处理正常鱼组中的血清皮质醇含量最低,与不再出现死亡后的处理组和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处理患病鱼各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62h处理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最低,与40h对照组、53h处理组、53h处理正常鱼组、93h对照组、93h处理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93h处理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最低,与40h处理组、44h处理组、53h处理正常鱼组、62h处理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处理组血清溶菌酶(LZM)活力从44h开始升高,直到62h,各个处理组均显著高于40h的处理组和对照组以及93h和168h的对照组和处理组(P<0.05);实时定量了肝、鳃、脾、肠组织中hsp70基因表达的变化。研究表明:西伯利亚鲟感染维氏气单胞菌后,血清皮质醇含量和溶菌酶活力升高可作为机体免疫状态的参考指标;热休克蛋白hsp70基因的诱导表达较血清指标变化更为灵敏,hsp70基因在鳃组织最先有较高的诱导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鲟 维氏气单胞菌 细菌感染 血清指标 热休克蛋白hsp70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株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和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0
9
作者 田照辉 徐绍刚 +4 位作者 董颖 胡红霞 王巍 东天 孙爱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157-161,共5页
为了筛选适合渔用微生态制剂的益生菌,从池塘边发酵鱼肉汤中分离芽孢杆菌,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16S rRNA及gyrA、gyrB、rpoB和purH基因序列比对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并对其产淀粉酶、产蛋白酶能力及生长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分离... 为了筛选适合渔用微生态制剂的益生菌,从池塘边发酵鱼肉汤中分离芽孢杆菌,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16S rRNA及gyrA、gyrB、rpoB和purH基因序列比对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并对其产淀粉酶、产蛋白酶能力及生长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分离筛选的6株芽孢杆菌分属于4个种,1株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1株为阿氏芽孢杆菌(B.aryabhattai),2株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velezensis),2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myloliquefaciens),6株菌在LB液体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均具有产蛋白酶能力,其中4株具有产淀粉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孢杆菌 分离鉴定 生物学特性 产淀粉酶能力 产蛋白酶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多糖对史氏鲟非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7
10
作者 宋超 牛翠娟 朱华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55-460,共6页
本文旨在探讨注射不同多糖后史氏鲟非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差异。分别将4种不同来源的多糖(壳聚糖、水苏糖、酵母聚糖和米糠脂多糖)腹腔注射到史氏鲟体内,注射9d后,观测血液中淋巴细胞α-醋酸萘酯酶(α-naphthyl acetate esterase, ANAE)阳... 本文旨在探讨注射不同多糖后史氏鲟非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差异。分别将4种不同来源的多糖(壳聚糖、水苏糖、酵母聚糖和米糠脂多糖)腹腔注射到史氏鲟体内,注射9d后,观测血液中淋巴细胞α-醋酸萘酯酶(α-naphthyl acetate esterase, ANAE)阳性率、血清溶菌活性(Bacteriolytic activity)和血清旁路补体途径溶血活性(ACP hemolytic activity)。结果显示壳聚糖(Chitosan)在几种多糖中免疫刺激作用最强。壳聚糖组与对照组相比,所有的免疫指标活性均有显著提高。壳聚糖组ANAE活性和溶菌活性与其他实验组相比也有显著提高。水苏糖(Stachyose)组、酵母多糖(Yeast polysaccharide)组和脂多糖(LPSR)组与对照相比血清旁路补体途径溶血活性增强,而对ANAE活性和溶菌活性没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氏鲟 多糖 ANAE阳性率 溶菌活性 血清旁路途径溶血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虹鳟(♀)×溪红点鲑(♂)杂交三倍体F1及其亲本肌肉营养成分的比较 被引量:3
11
作者 徐绍刚 杨晓飞 +3 位作者 代国庆 杨贵强 李文通 田照辉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47-251,254,共6页
对虹鳟、溪红点鲑及其杂交三倍体F1(虹鳟♀×溪红点鲑♂)的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和分析比较,旨在为虹鳟、溪红点鲑杂交育种时的性状选择提供参考。结果显示:F1的水分、粗脂肪含量与虹鳟差异不显著,但显著低于溪红点鲑(P<0.05)... 对虹鳟、溪红点鲑及其杂交三倍体F1(虹鳟♀×溪红点鲑♂)的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和分析比较,旨在为虹鳟、溪红点鲑杂交育种时的性状选择提供参考。结果显示:F1的水分、粗脂肪含量与虹鳟差异不显著,但显著低于溪红点鲑(P<0.05);F1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双亲(P<0.05);灰分含量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F1的钾、铜离子含量与虹鳟差异不显著,钾离子含量显著高于溪红点鲑,铜离子含量显著低于溪红点鲑(P<0.05);F1的铁、锌、磷离子含量与溪红点鲑差异不显著,二者的铁离子含量显著高于虹鳟,锌、磷离子含量显著低于虹鳟(P<0.05);F1的钙离子含量与双亲差异显著,其中虹鳟含量最高,溪红点鲑含量最低(P<0.05);三者的钠、镁、锰离子含量差异不显著。F1的氨基酸、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及半必需氨基酸总量均显著高于双亲(P<0.05),亲本间差异不显著;F1多数氨基酸含量高于鸡蛋全卵蛋白标准,而两亲本只有赖氨酸含量高于该标准,其它氨基酸含量均低于该标准;F1所有的氨基酸含量高于WHO/FAO标准,两亲本仅部分指标高于该标准;F1的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ω-3和ω-6族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均显著低于溪红点鲑(P<0.05),而与虹鳟的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F1与其双亲相比,氨基酸含量更丰富,脂肪含量较少,味觉更鲜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三倍体F1 虹鳟 溪红点鲑 肌肉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暴露对松浦镜血清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田照辉 朱华 +1 位作者 王文峰 李如潮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0-144,共5页
为研究空气暴露对松浦镜鲤的影响,气温21℃时,将体质量约600 g的鱼,分别于空气中暴露15,30,50,60,77 min后,尾静脉取血测定血清血糖GLU、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甘油三酯TG、总蛋白TP、白蛋白ALB、溶菌酶活性LZM、皮质醇COR。... 为研究空气暴露对松浦镜鲤的影响,气温21℃时,将体质量约600 g的鱼,分别于空气中暴露15,30,50,60,77 min后,尾静脉取血测定血清血糖GLU、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甘油三酯TG、总蛋白TP、白蛋白ALB、溶菌酶活性LZM、皮质醇COR。结果显示:松浦镜鲤对空气暴露应激表现出较强的抗逆性,77 min空气暴露后松浦镜鲤成活率为100%,各实验组血清COR、GLU和ALB有显著性差异(P<0.05),SOD、MDA、LZM和TG总体无显著性差异(P>0.05),50 min是重要的时间节点,超过50 min的空气暴露可能对机体造成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浦镜鲤 空气暴露 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壳聚糖对氨氮胁迫下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血细胞形态及白细胞分型的影响
13
作者 宋超 牛翠娟 +1 位作者 朱华 刘盼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6-179,共4页
实验组中华鳖稚鳖饲养于总氨氮(TAN)质量浓度ρ(TAN)为110mg·mL-1的水环境中,将含不同质量浓度的壳聚糖(0,1,5g.L-1)的生理盐水溶液100μL注射到中华鳖腹腔内,空白对照组只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溶液,并饲养于新鲜晾晒自来水中.注射7d... 实验组中华鳖稚鳖饲养于总氨氮(TAN)质量浓度ρ(TAN)为110mg·mL-1的水环境中,将含不同质量浓度的壳聚糖(0,1,5g.L-1)的生理盐水溶液100μL注射到中华鳖腹腔内,空白对照组只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溶液,并饲养于新鲜晾晒自来水中.注射7d后观测外周血细胞形态及白细胞分型.主要观测到5种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氨氮胁迫下各组与对照组相比,外周血的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比例上升;嗜碱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例下降;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比值显著升高;胁迫对照组(0g.L-1)单核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各组,而其他各组间无显著差异.可见,氨氮胁迫会刺激中华鳖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比例增多,而嗜碱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例减少.注射壳聚糖对中华鳖白细胞比例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鳖 血细胞形态 白细胞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