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冷冻水产品脂肪和蛋白质氧化及其控制措施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
作者 杜宇凡 姜晴晴 +1 位作者 施文正 汪之和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29-435,共7页
水产品因其味道鲜美、风味独特且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深受消费者欢迎。水产品的内源酶活性高并携有大量微生物,易发生腐败变质,冷冻可以有效延长其货架期,并减少水产品的地域和季节差异性。在冷冻条件下肌肉组织中微生物生长繁殖和生化... 水产品因其味道鲜美、风味独特且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深受消费者欢迎。水产品的内源酶活性高并携有大量微生物,易发生腐败变质,冷冻可以有效延长其货架期,并减少水产品的地域和季节差异性。在冷冻条件下肌肉组织中微生物生长繁殖和生化反应速度得到一定程度抑制,但水产品品质劣化依然是一个累积的、不可逆的过程,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冷冻水产品品质。一般认为,冷冻水产品中冰晶的形态和分布、蛋白质变性等因素决定其品质。近年来,研究表明肌肉中生物大分子氧化主要是脂肪和蛋白质氧化,这是影响水产品品质的重要原因,也是食品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因此,本文概述了冷冻水产品中脂肪和蛋白质氧化的机理,及其对水产品品质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从氧化角度总结了冷冻水产品品质调控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改善冷冻水产品品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 脂肪氧化 蛋白质氧化 水产品品质 控制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Cl对水产制品品质的影响及减盐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黄诗钰 施文正 +1 位作者 王锡昌 姜晴晴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60-268,共9页
NaCl含量对水产制品的品质,尤其是对腌制品的持水性、质构特性以及鱼糜制品的凝胶性能至关重要。然而,传统水产制品中NaCl含量普遍过高,无法满足消费者对低盐健康方便食品的需求。直接减少NaCl含量会降低水产制品的贮藏稳定性、食用性... NaCl含量对水产制品的品质,尤其是对腌制品的持水性、质构特性以及鱼糜制品的凝胶性能至关重要。然而,传统水产制品中NaCl含量普遍过高,无法满足消费者对低盐健康方便食品的需求。直接减少NaCl含量会降低水产制品的贮藏稳定性、食用性及加工性能,因此在保证水产制品品质的同时减少钠盐含量是水产制品加工业面临的重要课题。实现有效控制低盐水产制品品质的前提与基础是明确NaCl对水产制品品质的影响机理。本文在概述NaCl在水产制品加工贮藏中的作用的基础上,从NaCl替代物、新型减盐加工技术和钠离子释放/感知提升技术3个方面综述国内外在水产制品减盐技术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提出水产制品减盐加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实现低盐水产制品高质化加工具有重要理论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Cl作用 低盐方便食品 钠盐替代物 减盐加工技术 水产制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结合电子鼻分析黑鱼蒸制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 被引量:2
3
作者 栗紫慧 曲映红 +4 位作者 施文正 顾金晖 刘一漪 张震 姜昕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2-329,I0014-I0018,共13页
以黑鱼为研究对象,通过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HS-GC-IMS)技术结合电子鼻及感官评定分析腌制黑鱼蒸制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采用GC-IMS法从蒸制黑鱼中... 以黑鱼为研究对象,通过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HS-GC-IMS)技术结合电子鼻及感官评定分析腌制黑鱼蒸制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采用GC-IMS法从蒸制黑鱼中共鉴定出43种挥发性物质,醛类、醇类化合物的含量最高,占主导地位,其中醛类物质阈值低,是蒸制黑鱼的主要呈味物质,并于蒸制12 min时在所有挥发性风味物质中占比最高,达到33.92%;其次是酮类和酯类。GC-IMS结合电子鼻以及感官评定的分析结果表明,生鱼与蒸制黑鱼的挥发性成分差异显著,腌制黑鱼在蒸制12 min时的挥发性风味最佳,丁醛、异丁醛、(E)-2-戊烯醛、丁醇、2-甲基丁醇、2-丁酮、2,5-二甲基吡嗪、四氢呋喃的相对含量在蒸制12 min时最高,为12 min时的特征风味物质。该研究可为黑鱼最佳蒸制工艺的确定及黑鱼加工、开发预制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鱼 蒸制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色谱 电子鼻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田鲤鱼汤风味和滋味特性的分析
4
作者 桂美娇 栗紫慧 +4 位作者 韩梦丽 宋震晧 施文正 徐冠洪 曲映红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296-303,共8页
在传统的鱼汤制作中,鲤鱼因其土腥味重,肉质不佳不常作为鱼汤的制作原料,青田鲤鱼采用稻田养殖法,土腥味淡,鳞软可食,常用来制作汤品。为探究青田鲤鱼汤(田鱼汤)的风味特性,寻求最佳的熬煮时间节点以获得最佳风味,分别采用全自动氨基酸... 在传统的鱼汤制作中,鲤鱼因其土腥味重,肉质不佳不常作为鱼汤的制作原料,青田鲤鱼采用稻田养殖法,土腥味淡,鳞软可食,常用来制作汤品。为探究青田鲤鱼汤(田鱼汤)的风味特性,寻求最佳的熬煮时间节点以获得最佳风味,分别采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色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电子鼻等测定汤中总固形物、游离氨基酸、呈味核苷酸和挥发性化合物的变化,并结合感官评价,与传统黑鱼汤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田鱼汤在煮制时间为50 min前的总固形物含量要高于黑鱼汤,天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等鲜甜味氨基酸在煮制过程中,呈现上升趋势,总游离氨基酸含量与黑鱼汤相当。继续煮制,黑鱼汤的含量高于田鱼汤,但苦味物质含量增多,不利于整体滋味的呈现。同时,田鱼汤中的主要呈味核苷酸为GMP,与黑鱼汤中的主要呈味核苷酸IMP相比,前者鲜味更加突出。电子鼻的结果表明,与黑鱼汤在20~70 min内逐渐增加的气味属性强度相比,田鱼汤的气味属性强度在煮制20~40 min时变化明显,50 min时后趋于稳定,说明合适的煮制时间对田鱼汤的气味影响更大。通过GC-IMS能够分别鉴定出田鱼汤和黑鱼汤中的41和46种风味化合物,其变化在煮制60 min后趋于稳定。两者都含有酯类和醛类,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中酚类物质种类更多,且鱼腥味物质含量少,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而后者则含有的更多的酮类物质。综合分析,熬煮时间在50~60 min时最有利于两种鱼汤中风味物质的析出和整体口感的协调,与黑鱼汤的对比表明,田鱼汤同样适宜于制作汤品。本研究为改善田鱼汤的风味提供了新的视角,为鱼汤的品种提供了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鱼汤 黑鱼汤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色谱 电子鼻 风味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加热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玉林 焦阳 王易芬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97-202,共6页
射频加热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热加工技术,其在食品干燥、杀菌、杀虫、解冻等领域的潜力被广泛开发,并且在这些领域已有部分工业应用。文章综述了射频加热技术机理、在食品领域的应用以及射频加热过程的数学建模方法,指出了射频加热技术目... 射频加热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热加工技术,其在食品干燥、杀菌、杀虫、解冻等领域的潜力被广泛开发,并且在这些领域已有部分工业应用。文章综述了射频加热技术机理、在食品领域的应用以及射频加热过程的数学建模方法,指出了射频加热技术目前存在的加热不均匀性等问题及解决方案,并对未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加热 食品加工 介电特性 数学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熏鱼加工过程中脂质氧化、脂肪分解和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变化 被引量:3
6
作者 王钰杰 郭雪花 +1 位作者 林婷 陈舜胜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39-645,共7页
研究了上海熏鱼加工的整个过程中,从生鲜鱼、腌制、油炸1 min、2 min、3 min、4 min、5 min、浸渍和成品熏鱼8个工艺阶段中熏鱼基本理化指标及脂质降解、脂肪氧化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成品熏鱼粗脂肪含量比生鲜鱼肉显著上... 研究了上海熏鱼加工的整个过程中,从生鲜鱼、腌制、油炸1 min、2 min、3 min、4 min、5 min、浸渍和成品熏鱼8个工艺阶段中熏鱼基本理化指标及脂质降解、脂肪氧化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成品熏鱼粗脂肪含量比生鲜鱼肉显著上升77.34%(P<0.05)。硫代巴比妥酸值(Thiobarbituric Acid,TBA)呈上升趋势,脂肪酸的氧化程度不断提高。油酸(C18:1)、亚油酸(C18:2)、棕榈酸(C16:0)和硬脂酸(C18:0)是鱼肉中的主要脂肪酸,在熏鱼制备过程中,饱和脂肪酸总体呈下降趋势,多不饱和脂肪酸呈上升趋势,成品熏鱼中不饱和脂肪酸的百分含量由最初的72.44%上升至79.24%,并对熏鱼的风味具有一定的提升作用。加工过程中共检出挥发性风味物质95种,其中醛类、醇类和烃类是熏鱼中重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熏鱼 脂肪氧化 脂肪酸 挥发性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添加剂在国内水产及其制品中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可玉 陶大炜 +3 位作者 赵赛赛 孙梦洁 王欧兰 宁喜斌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52-360,共9页
食品添加剂在水产及其制品工业中起着重要作用,对食品添加剂进行研究与开发可推动水产行业发展。许多水产及其制品中都需要食品添加剂,例如鲜水产、鱼糜食品及干腌制品、水产罐制品等,食品添加剂使用种类的选择也根据食品的不同而不同... 食品添加剂在水产及其制品工业中起着重要作用,对食品添加剂进行研究与开发可推动水产行业发展。许多水产及其制品中都需要食品添加剂,例如鲜水产、鱼糜食品及干腌制品、水产罐制品等,食品添加剂使用种类的选择也根据食品的不同而不同。目前使用较多的是具有防腐功能的抗菌剂、抗氧化剂等,具有品质改良功能的增稠剂、水分保持剂等,以及具有调味功能的增味剂、甜味剂等。而使用单一的食品添加剂效果可能不好,且同一种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有可能发挥多种作用,因此在产品中往往会将几种食品添加剂复合使用。该文对水产及其制品中主要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与研究情况进行阐述,对水产及其制品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有指导意义,对推动水产行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制品 食品添加剂 技术必要性 品质改良 水产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耳多糖对麦醇溶蛋白纳米体系的影响及复合物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娜 黄霁雯 +1 位作者 雷敏 张朝燕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2-68,共7页
该研究是以提高麦醇溶蛋白(gliadin,Gli)纳米颗粒(gliadin nanoparticles,GNPs)稳定性为目标,利用银耳多糖(Tremella fuciformis polysaccharides,TFPs)的乳化性能,探究TFPs添加量对GNPs稳定性的影响。采用反溶剂法制备银耳多糖和麦醇... 该研究是以提高麦醇溶蛋白(gliadin,Gli)纳米颗粒(gliadin nanoparticles,GNPs)稳定性为目标,利用银耳多糖(Tremella fuciformis polysaccharides,TFPs)的乳化性能,探究TFPs添加量对GNPs稳定性的影响。采用反溶剂法制备银耳多糖和麦醇溶蛋白复合载体颗粒(gliadin-Tremella fuciformis polysaccharides composite nanoparticles,G/T NPs),并利用纳米粒度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热场发射扫描电镜对G/T NPs的粒径和电位、相互作用、微观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TFPs和Gli之间通过静电作用力和氢键作用力相结合,形成GNPs在内、TFPs外层附着的复合颗粒;TFPs的添加能够有效提高GNPs体系的稳定性,减少颗粒之间的聚集,制得的G/T_(4∶1)NPs的平均粒径、多分散指数(polydispersion index,PDI)、ζ-电位分别为(198.5±2.6)nm、0.269±0.005、(36.7±0.6)mV,且具有pH响应性。该研究为后续构建疏水营养成分的包埋和运载体系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耳多糖 麦醇溶蛋白 反溶剂法 复合颗粒 热场发射扫描电镜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黄芪甲苷作为保健食品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调节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包哲隈 胡舒楠 +2 位作者 杨兰珠 喻文娟 杨靖亚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84-291,共8页
该研究依托网络药理学预测分析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Ⅳ)对调节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功效,为其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提供依据。该实验从Swiss Target Prediction、PharmMapper、OMIM等数据库中获取黄芪甲苷调节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目标基因,... 该研究依托网络药理学预测分析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Ⅳ)对调节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功效,为其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提供依据。该实验从Swiss Target Prediction、PharmMapper、OMIM等数据库中获取黄芪甲苷调节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目标基因,取交集确定靶点基因。在STRING数据库上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PPI网络依据介数中心性用Cytoscape软件进行拓扑分析,并通过Autodock Vina软件模拟可能的分子对接结果。在微生信在线平台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筛选出相关信号通路。体外实验通过1-甲基-3-硝基-1-亚硝基胍(1-methyl-3-nitro-1-nitrosoguanidine,MNNG)诱导人胃黏膜上皮细胞并用黄芪甲苷干预,来检测细胞活力及炎症因子分泌水平进行验证。最终筛选得到黄芪甲苷调节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潜在靶点53个,其中关键基因8个。GO富集分析显示,囊泡腔是生物过程发生的主要场所。KEGG结果表明,肿瘤中的蛋白聚糖是黄芪甲苷调节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关键信号通路。体外实验发现,黄芪甲苷对MNNG诱导的细胞损伤具有预防治疗作用,且可以下调IL-6、IL-8、IL-1β、TNF-α等炎症因子的分泌(P<0.05)。该研究表明黄芪甲苷可以通过多个靶点和途径发挥抗慢性萎缩性胃炎作用,可作为功能因子用于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甲苷 慢性萎缩性胃炎 药食同源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盐碱性蛋白酶菌株LK-3的筛选及酶学性质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可玉 宁喜斌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53,共8页
为了寻找产碱性蛋白酶活性高且稳定性良好的野生菌株,作者从上海临港区域的东海海水中筛选出一株高产稳定且耐盐的产碱性蛋白酶菌株。对该菌株的形态学特性、生理特性以及16S rDNA基因序列进行测序和分析,确定该菌株为同温层芽孢杆菌(Ba... 为了寻找产碱性蛋白酶活性高且稳定性良好的野生菌株,作者从上海临港区域的东海海水中筛选出一株高产稳定且耐盐的产碱性蛋白酶菌株。对该菌株的形态学特性、生理特性以及16S rDNA基因序列进行测序和分析,确定该菌株为同温层芽孢杆菌(Bacillus stratosphericus),并命名为B. stratosphericus LK-3。酶学性质研究结果显示,该酶的最适作用条件为温度35℃、p H 8.5、最适接种体积分数7%,该酶在上述条件下发酵72 h的酶活力为(581.74±0.81) U/mL。此外该酶具有较好的耐盐性,即使在40 g/dL的高饱和盐质量浓度下仍然保持22.03%的相对原始酶活力。蛋白酶的耐盐性是一个有价值的特性,可将其纯化后作为洗涤剂的生物添加剂应用于工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蛋白酶 菌株LK-3筛选 同温层芽孢杆菌 酶学性质 耐盐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肽聚糖的提取纯化及其对河豚毒素的毒性消减效果研究
11
作者 刘畅 王嫦娥 卢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53,66,共7页
乳酸菌中提取的肽聚糖已被发现对河豚毒素具有消减作用。但肽聚糖提取工艺复杂、效率低下,阻碍了毒素消减研究。该研究以具有A3α,A1γ,A4α三种类型肽聚糖的乳酸菌为原料,通过对磷壁酸去除条件、脂质去除试剂和蛋白质的酶解工艺进行优... 乳酸菌中提取的肽聚糖已被发现对河豚毒素具有消减作用。但肽聚糖提取工艺复杂、效率低下,阻碍了毒素消减研究。该研究以具有A3α,A1γ,A4α三种类型肽聚糖的乳酸菌为原料,通过对磷壁酸去除条件、脂质去除试剂和蛋白质的酶解工艺进行优化获得高纯度肽聚糖,并采用小鼠生物法评价了纯化后的3种肽聚糖对河豚毒素(tetrodotoxin, TTX)的毒性消减效果。溶菌酶及扫描电镜结果显示,采用100 g/L三氯乙酸去除磷壁酸、50 g/L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去除脂质、胰蛋白酶与链霉蛋白酶联用去除蛋白质后,3种肽聚糖呈现完整的球状形态,表明优化后的提取工艺对肽聚糖的球形结构完整性影响小。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小鼠生物法结果显示,纯化后的3种肽聚糖可以去除78%以上的TTX含量,并降低87%以上的毒性,消减效果均优于灭活菌株。由此可见,优化后的肽聚糖提取纯化工艺不会破坏肽聚糖消减TTX的主要组分,并能显著提高效率,为肽聚糖的工业化应用和毒素控制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肽聚糖 乳酸菌 提取工艺 毒性消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结方式对不同部位草鱼呈味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22
12
作者 方林 施文正 +2 位作者 刁玉段 王锡昌 汪之和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99-204,共6页
以草鱼腹肉、背肉和红肉为研究对象,采用-40℃速冻、-20℃乙醇液体冻结和-20℃静止空气冻结对草鱼进行冻结处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氨基酸自动分析法以及电子舌测定不同冻结方式的鱼肉中呈味物质含量变化,并测定各部位鱼肉的乳酸含量... 以草鱼腹肉、背肉和红肉为研究对象,采用-40℃速冻、-20℃乙醇液体冻结和-20℃静止空气冻结对草鱼进行冻结处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氨基酸自动分析法以及电子舌测定不同冻结方式的鱼肉中呈味物质含量变化,并测定各部位鱼肉的乳酸含量。结果表明,冻结方式对鱼肉的鲜度和呈味物质含量有一定影响。肌苷酸(inosine monphosphate,IMP)和一磷酸腺苷(adenosine monophosphate,AMP)含量、游离氨基酸总量与冻结速率呈正相关,但乳酸、次黄嘌呤核苷(insoine,Hx R)和次黄嘌呤(hypoxanthine,Hx)的含量与冻结速率呈负相关,在-20℃冻藏条件下贮藏3 d后,-40℃速冻组K值最小,-20℃静止空气冻结组K值最大。红肉部分IMP、AMP含量低,而Hx R和Hx含量较高,其滋味和鲜度较差,3种冻结方式中红肉的K值分别为28.99%、40.92%、46.58%;腹肉与背肉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相近,且高于红肉部位,但红肉中天冬氨酸、谷氨酸含量明显高于腹肉和背肉;红肉中乳酸含量显著高于腹背肉,且不同冻结方式对其影响较大。电子舌能有效区分不同冻结方式和不同部位的草鱼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冻结方式 ATP关联物 游离氨基酸 乳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凤尾鱼酶解产物脱腥脱色工艺优化 被引量:6
13
作者 盛洁 胡凌豪 +1 位作者 陈建康 宋益善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90-196,202,共8页
凤尾鱼酶解物(AFH)通过大孔树脂吸附处理后,发现DA201-C型大孔树脂为最佳吸附材料。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腥味、色泽和回收率为评价指标,运用正交实验L9(34)优化了DA201-C型大孔树脂对凤尾鱼酶解产物脱腥脱色工艺,得到最佳条件为:pH6,... 凤尾鱼酶解物(AFH)通过大孔树脂吸附处理后,发现DA201-C型大孔树脂为最佳吸附材料。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腥味、色泽和回收率为评价指标,运用正交实验L9(34)优化了DA201-C型大孔树脂对凤尾鱼酶解产物脱腥脱色工艺,得到最佳条件为:pH6,大孔树脂量5%,脱腥脱色时间1.5 h,以及温度25℃,该条件下感官评定综合评分为84.36。同时,研究表明脱腥脱色后,凤尾鱼酶解产物中牛磺酸、丙氨酸、甲硫氨酸和异亮氨酸呈显著性降低(P<0.01),挥发性物质成分中醛和含氮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呈显著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尾鱼 酶解产物 脱腥脱色 大孔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基化鲐鱼鱼松体外消化产物的抗氧化活性和氨基酸组成 被引量:4
14
作者 施文正 陈晴 +2 位作者 冯倩 姜昕 陆佳怡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9-97,共9页
【目的】探究糖基化对鲐鱼(Scomber japonicus)鱼松体外消化产物的抗氧化性及氨基酸组成的影响。【方法】对添加蔗糖、葡萄糖、木糖、果糖、半乳糖炒制的鱼松进行体外模拟消化,研究其一步及两步消化后鱼松消化率、消化产物粒径、抗氧化... 【目的】探究糖基化对鲐鱼(Scomber japonicus)鱼松体外消化产物的抗氧化性及氨基酸组成的影响。【方法】对添加蔗糖、葡萄糖、木糖、果糖、半乳糖炒制的鱼松进行体外模拟消化,研究其一步及两步消化后鱼松消化率、消化产物粒径、抗氧化性及氨基酸组成,并通过消化产物的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一步分析其消化率变化。【结果与结论】除木糖鱼松外,加蔗糖、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的鱼松较未加糖鱼松均显著提高(P<0.05);粒径分析显示,经过胃肠两步消化产物分子直径相较于胃消化后的更小。抗氧化性分析显示,鱼松消化产物抗氧化性随着自身浓度的升高而升高,胃消化产物的抗氧化性高于胃肠消化产物,其中木糖鱼松消化产物的抗氧化性最强。从氨基酸组成分析可知,胃肠消化产物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质量比均超过35%,营养价值较高,同时消化产物的抗氧化氨基酸占总氨基酸质量比超过80%,表明鱼松消化产物抗氧化活性与其氨基酸组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鲐鱼 鱼松 糖基化 美拉德反应 体外消化 抗氧化性 氨基酸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类院校食品微生物学课程的设计与教学 被引量:1
15
作者 宁喜斌 孙梦洁 李晓晖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3期271-273,共3页
海洋类院校由于大部分教师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海洋环境及海洋产品,涉及的微生物种类也与此环境微生物密切相关,且很多毕业生从事相关的工作,因此探索海洋类高校食品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方法,结合现代化在线网络课程,设计导向式、研讨式、... 海洋类院校由于大部分教师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海洋环境及海洋产品,涉及的微生物种类也与此环境微生物密切相关,且很多毕业生从事相关的工作,因此探索海洋类高校食品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方法,结合现代化在线网络课程,设计导向式、研讨式、全英文教学的多样化授课方式,侧重海洋类微生物知识的讲授,形成自己的特色,对于其他高校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微生物学 海洋水产特色 在线网络课程 多样化授课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安全学实验”课程在线教学模式探讨与实践 被引量:2
16
作者 宁喜斌 陶大炜 王正全 《农产品加工》 2021年第8期109-110,113,共3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爆发,影响了正常的线下授课,全国高校纷纷响应号召,实行在线教学工作,以保证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质量。以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安全学实验”课程在线教学模式为例,探讨在线教学的形式与效果,分析在线教学过程中存...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爆发,影响了正常的线下授课,全国高校纷纷响应号召,实行在线教学工作,以保证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质量。以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安全学实验”课程在线教学模式为例,探讨在线教学的形式与效果,分析在线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实践证明,在线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在线教学工作积累了经验,也为今后的线上线下教学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学实验 在线教学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三萜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45
17
作者 刘维 虎虓真 +5 位作者 朱莉 甘建红 卢瑛 陶宁萍 王锡昌 许长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09-315,共7页
灵芝富含多种活性成分,其药理作用各不相同。三萜类化合物是灵芝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保肝护肝、抗肿瘤、增强免疫、抗氧化、降血脂血糖等功效。本文通过整理近5年有关灵芝三萜的文献,对其理化性质、药理活性、发酵条件优化、质量控... 灵芝富含多种活性成分,其药理作用各不相同。三萜类化合物是灵芝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保肝护肝、抗肿瘤、增强免疫、抗氧化、降血脂血糖等功效。本文通过整理近5年有关灵芝三萜的文献,对其理化性质、药理活性、发酵条件优化、质量控制方法和功能性食品5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并对今后灵芝三萜应用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为灵芝在食品生产加工和临床医学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三萜 药理活性 发酵条件 质量控制方法 功能性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222对鳊鱼麻醉保活运输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26
18
作者 丁亚涛 汪之和 +1 位作者 王林林 施文正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96-304,共9页
为研究MS-222对鳊鱼保活运输的影响,分析比较了在不同质量浓度MS-222(0、20、40、60、80、100 mg/L和120 mg/L)、不同水温(2、7、15、20℃)和不同鱼水质量比(2∶1、1∶1、1∶3、1∶5)下鳊鱼的存活率,从而确定及筛选最佳的保活运输条件,... 为研究MS-222对鳊鱼保活运输的影响,分析比较了在不同质量浓度MS-222(0、20、40、60、80、100 mg/L和120 mg/L)、不同水温(2、7、15、20℃)和不同鱼水质量比(2∶1、1∶1、1∶3、1∶5)下鳊鱼的存活率,从而确定及筛选最佳的保活运输条件,并检测和分析在保活运输试验中水质指标和鱼体生化指标的变化和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当MS-222质量浓度为60 mg/L、水温7℃、鱼水比1∶3时,保活时间最长,鱼体存活率最高;随着保活时间的延长,水体指标中氨氮含量、微生物、pH均呈上升趋势,而溶解氧水平则呈下降趋势;在鱼体指标中,肌肉中糖原、pH下降,乳酸含量上升;在血液指标中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血糖、尿素和肌酐均显著增加(P<0.05),说明随着保活时间的延长,鱼体肝脏和肾脏组织代谢水平受到一定的影响,但其变化幅度均小于对照组。研究结果表明,在鳊鱼保活过程中可适当使用MS-222麻醉剂以延长存活时间和提高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鳊鱼 MS-222 麻醉 保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对湿度对双孢蘑菇贮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国强 乔勇进 +2 位作者 王晓 庄海宁 钟耀广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226-230,共5页
为探明湿度对双孢蘑菇贮藏品质的影响,以双孢蘑菇A15为试材,温度为(1±1)℃,相对湿度分别为70%±5%、80%±5%和90%±5%下贮藏15d,对失重率、质地、色度、褐变指数、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可溶性固形... 为探明湿度对双孢蘑菇贮藏品质的影响,以双孢蘑菇A15为试材,温度为(1±1)℃,相对湿度分别为70%±5%、80%±5%和90%±5%下贮藏15d,对失重率、质地、色度、褐变指数、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TSS)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双孢蘑菇在90%±5%相对湿度下失重率及TSS含量最低,白度仅下降了6.9%,硬度保持在较高水平,相比于70%±5%相对湿度,15d时PPO活性降低41.5%,MDA含量降低35.9%,均得到有效抑制,说明高湿度环境对双孢蘑菇有一定的保鲜作用,90%±5%相对湿度有利于延长双孢蘑菇的贮藏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孢蘑菇 相对湿度 贮藏品质 褐变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谷氨酰胺酶对食品蛋白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20
作者 冯倩 曲映红 施文正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62-268,共7页
蛋白质是食品的重要组成成分,其功能特性影响食品的品质。转谷氨酰胺酶(transglutaminase,TGase)作为一种高效、安全的生物酶交联剂,通过催化蛋白交联、酰基转移、脱酰胺基反应,改变蛋白质微观结构,从而改善食品蛋白功能特性,提高食品... 蛋白质是食品的重要组成成分,其功能特性影响食品的品质。转谷氨酰胺酶(transglutaminase,TGase)作为一种高效、安全的生物酶交联剂,通过催化蛋白交联、酰基转移、脱酰胺基反应,改变蛋白质微观结构,从而改善食品蛋白功能特性,提高食品营养价值,降低致敏性。该文对近年来国内外转谷酰胺酶改性食品蛋白的研究进行综述,阐述了TGase对食品蛋白不同功能特性的改变,以及其对蛋白致敏性、消化性和风味的影响,总结归纳了TGase改性与其他技术复合使用的应用结果,并指出TGase改性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TGase改性研究及食品加工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谷氨酰胺酶 蛋白交联 凝胶性 致敏性 消化性 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