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消化系统重大疾病预警、预防、早期精准诊治的全链条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焦月 张澍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8-40,共3页
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国家和人民的负担越来越重,消化系统的癌前病变及早癌则是消化系统的重大疾病。如能在癌前病变及早癌阶段,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将对人民的健康水平产生重大的影响,而消化系统癌前病变及癌变的预警、预防和早... 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国家和人民的负担越来越重,消化系统的癌前病变及早癌则是消化系统的重大疾病。如能在癌前病变及早癌阶段,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将对人民的健康水平产生重大的影响,而消化系统癌前病变及癌变的预警、预防和早诊早治的全链条研究就是要建立消化系统重大疾病诊治体系,提高现有诊断水平,创新和推广精准诊治技术和设备,建立具有国际水平、符合中国国情的消化病学癌前病变和早期的诊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疾病 早期预警 精准诊治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控胶囊内镜调查基层人员消化道疾病的检出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2
作者 张一丹 夏天 +5 位作者 陈佳云 蒋熙 吴浩 黄文 李兆申 钱阳阳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31-937,共7页
目的?调查基层人员消化道病变的检出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以481名基层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磁控胶囊内镜(MCCE)对其进行消化道检查。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CCE检出消化道病变的影响因素。结果?所有受检者均完成MCCE检查,... 目的?调查基层人员消化道病变的检出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以481名基层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磁控胶囊内镜(MCCE)对其进行消化道检查。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CCE检出消化道病变的影响因素。结果?所有受检者均完成MCCE检查,154人(32.0%)检出消化道病变。检出病变包括糜烂性胃炎106人、慢性萎缩性胃炎25人、消化道息肉17人、胃溃疡16人、反流性食管炎5人、贲门炎4人、十二指肠球炎1人、小肠炎1人。特种作业岗位、6个月内执行过长时任务及有腹胀、嗳气、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与消化道病变有相关性(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特种作业岗位、6个月内执行过长时任务、有嗳气和恶心呕吐症状是检出消化道病变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基层人员消化道病变总体的检出率较高,以酸相关性疾病为主,且其发病与从事特种作业岗位、6个月内执行过长时任务密切相关。工作于特种作业岗位的基层人员更应警惕消化道病变的发生,而出现消化道症状对病变的预测仅具参考价值,需重视功能性胃肠疾病的鉴别和注重内镜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控胶囊内镜 胃肠疾病 流行病学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增生性息肉伴异型增生/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3
作者 徐瑞 高杨 +4 位作者 岳冰 张政 杜风 陈光勇 李鹏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63-669,共7页
目的探讨胃增生性息肉伴异型增生/腺癌的临床、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情况,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4年12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病理科诊断的24例胃增生性息肉伴异型增生/腺癌的病... 目的探讨胃增生性息肉伴异型增生/腺癌的临床、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情况,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4年12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病理科诊断的24例胃增生性息肉伴异型增生/腺癌的病例(共44枚息肉),分析其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结果女性20例、男性4例,平均年龄(65.5±7.9)(56~76)岁。44枚息肉中3枚发生于胃窦、1枚发生于胃角、40枚发生于胃底/体部。32枚息肉诊断为高级别异型增生、4枚诊断为低级别异型增生、4枚为低级别+高级别异型增生共存、2枚以黏液腺癌为主、1枚为低分化腺癌、1枚以印戒细胞癌为主。背景黏膜23例符合自身免疫性化生性萎缩性胃炎的组织学表现。8枚息肉P53为突变型表达模式。通过MUC5/MUC6/MUC2/CD10联检,33枚息肉黏液表现为胃型(其中25枚为小凹上皮型),4枚为肠型,5枚为胃肠混合型,2枚为非胃非肠型。结论胃增生性息肉肿瘤性转化与自身免疫性化生性萎缩性胃炎密切相关,需重视对背景黏膜的评估,尽量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增生性息肉 异型增生 腺癌 自身免疫性化生性萎缩性胃炎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免疫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胃炎并发胃早癌的临床特征分析
4
作者 刘娟 张政 李鹏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70-675,共6页
目的通过对自身免疫性胃炎(autoimmune gastritis,AIG)发生胃早癌患者的临床数据分析,探索其临床特征,提高识别AIG患者胃早癌水平。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至2024年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的30例AIG并行胃早癌内镜下治疗的患... 目的通过对自身免疫性胃炎(autoimmune gastritis,AIG)发生胃早癌患者的临床数据分析,探索其临床特征,提高识别AIG患者胃早癌水平。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至2024年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的30例AIG并行胃早癌内镜下治疗的患者,分析患者的基线资料、血清学指标、内镜及组织病理学数据,并根据性别及是否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进一步分组比较临床数据差异。结果30例患者中女性患者20例(66.7%),平均年龄(64.93±7.68)岁,Hp感染者5例(29.40%)。胃蛋白酶原Ⅰ(pepsinogenⅠ,PGⅠ)及胃蛋白酶原Ⅰ/Ⅱ比值(pepsinogenⅠ/Ⅱ,PGⅠ/Ⅱ)中位值分别为7.10μg/L及1.00,胃泌素17(gastrin-17,G17)均值为(121.10±120.15)pmol/L。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游离铁、铁蛋白及维生素B12均值均在正常范围。胃体病变21例(70.00%)。Ⅱa型病变16例(53.33%),Ⅰ型病变15例(50.00%),病理类型以管状腺癌为主,共29例(96.67%)。女性患者中Hb(P=0.012)、游离铁(P<0.001)水平较男性更低,女性维生素B12水平亦更低[(161.25±76.49)pg/mL,P=0.012],小于正常范围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p感染患者在临床特征方面与非Hp感染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IG并发胃早癌患者中女性居多,多发于胃体部,以隆起或平坦型病变为主,病理类型以管状腺癌为主。对于合并维生素B12缺乏的女性AIG患者,需警惕胃早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 胃炎 胃早癌 胃癌 维生素B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蛋白临床试验设计中的统计学考量
5
作者 孔媛媛 姚晨 贾继东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0-423,共4页
白蛋白在临床中的应用广泛,其临床试验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了白蛋白临床试验设计中的关键统计学考量,包括对主要终点的选择、统计学假设及非劣效界值的设定、腹水改善的临床评价标准、样本量... 白蛋白在临床中的应用广泛,其临床试验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了白蛋白临床试验设计中的关键统计学考量,包括对主要终点的选择、统计学假设及非劣效界值的设定、腹水改善的临床评价标准、样本量的估计、中期分析等问题进行探讨,旨在为临床研究者提供方法学参考,以优化临床试验设计、提高其科学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蛋白类 临床试验 统计学(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X4在幽门螺杆菌介导的胃黏膜上皮异型增生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6
作者 杜风 徐瑞 +7 位作者 赵梦冉 冀旭 苏珈仪 邱煜婷 朱圣韬 吴静 李鹏 张澍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44-653,共10页
目的探讨SOX4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介导的胃黏膜上皮细胞异型增生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蛋白免疫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S... 目的探讨SOX4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介导的胃黏膜上皮细胞异型增生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蛋白免疫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SOX4在胃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CCK-8和平板克隆实验明确SOX4对胃上皮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PCR array表达芯片筛选SOX4介导H.pylori感染胃上皮细胞后异型增生的下游靶基因;萤光素酶报告实验、启动子截短实验和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阐明SOX4对靶基因MLH3的转录调控作用和结合位点。结果SOX4在H.pylori感染的胃组织中表达显著升高(P<0.05);SOX4过表达显著增强胃正常上皮细胞的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P<0.05);SOX4升高导致H.pylori感染胃上皮细胞后MLH3等DNA损伤修复相关分子表达失调(|logFC|>1,P<0.05);H.pylori通过SOX4促进胃上皮细胞MLH3表达;SOX4可直接结合MLH3启动子第5位点转录激活其表达,SOX4和MLH3表达升高与胃癌患者不良预后相关。结论SOX4与H.pylori感染后胃上皮细胞异型增生密切相关,SOX4升高通过转录激活MLH3调控胃上皮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失衡促进H.pylori相关异型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胃癌前病变 幽门螺杆菌 SOX4 MLH3 转录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7例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患者的临床特征与预后分析
7
作者 孟彤彤 段维佳 +18 位作者 李昕宇 牛俊奇 丁惠国 韩莹 谢雯 周璐 王邦茂 郭丽萍 李婕 贾蓓 张岭漪 王亮 徐小倩 王宇 欧晓娟 赵新颜 尤红 贾继东 孔媛媛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37-1343,共7页
目的基于全国多中心患者队列,描述我国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基于全国7家三级甲等医疗中心的电子病历系统检索出明确诊断为PSC的患者,并提取研究数据。... 目的基于全国多中心患者队列,描述我国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基于全国7家三级甲等医疗中心的电子病历系统检索出明确诊断为PSC的患者,并提取研究数据。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估算患者无肝移植生存率,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特征PSC患者生存率的统计学差异。采用Cox回归模型识别影响PS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及关键因素的交互作用。结果共纳入107例PSC患者,其中55.6%(55/99)为大胆管型,29.0%(31/107)合并炎症性肠病(IBD),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率为32.9%(24/73),50.0%(40/80)伴有免疫球蛋白(Ig)G/Ig M升高,症状出现至确诊的中位时间(症状-确诊间隔时间)为1年(<1~4.0),38.3%(41/107)的患者在确诊时已进展至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总体中位无肝移植生存期为114(95%CI:62~166)个月,5年累积生存率为65.7%。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总胆汁酸(TBA)水平升高(HR=1.006,95%CI:1.002~1.010,P=0.001)和症状-确诊间隔时间延长(HR=1.252,95%CI:1.059~1.480,P=0.009)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交互分析结果显示,与TBA<50μmol/L的女性患者相比,TBA≥50μmol/L的男性患者(HR=16.563,95%CI:2.103~130.449)和女性患者(HR=17.009,95%CI:2.113~136.934)的肝移植或死亡风险均显著增加(P值均<0.001);与<45岁且TBA<50μmol/L的患者相比,年龄≥45岁且TBA≥50μmol/L的患者(HR=10.729,95%CI:1.325~86.859)的肝移植或死亡风险显著增加(P=0.026)。与症状-确诊间隔时间≤2年的女性患者相比,症状-确诊间隔时间>2年的男性患者(HR=4.825,95%CI:1.725~13.644)的肝移植或死亡风险增加(P=0.003);与<45岁且症状-确诊间隔时间≤2年的患者相比,<45岁且症状-确诊间隔时间>2年的患者(HR=4.983,95%CI:1.366~18.173)的肝移植或死亡风险增加(P=0.015)。结论与西方报道相比,我国PSC亦以大胆管型为主但占比相对较低,合并IBD者和ANCA阳性比例亦低。TBA水平升高和症状-确诊间隔延长是独立预后危险因素,且与年龄、性别存在显著交互作用。提示需加强早期筛查和干预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炎 硬化性 临床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胃镜取出470例成人食管嵌顿异物临床特点分析
8
作者 宋久刚 王春赛尔 +2 位作者 张倩 李鹏 张澍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6-580,共5页
目的分析经胃镜干预的成人食管异物嵌顿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4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因食管异物行胃镜干预的患者470例,将患者性别、年龄、基础食管病变、内镜检查时间、麻醉方式、异物... 目的分析经胃镜干预的成人食管异物嵌顿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4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因食管异物行胃镜干预的患者470例,将患者性别、年龄、基础食管病变、内镜检查时间、麻醉方式、异物种类、异物大小及形状与并发症严重程度进行对比和总结分析。结果患者中位年龄62.5岁,男女比例为1∶1。63.40%的患者于工作日行胃镜检查治疗;96.17%的患者接受咽部局部麻醉;61.7%的异物嵌顿于食管上段;19.36%的患者在内镜检查中发现食管狭窄。异物最大径范围0.4~13 cm,平均(2.44±1.03)cm。异物以鱼骨、鸡骨、鸭骨等动物骨骼居多(47.02%),枣核次之(19.36%)。发生枣核嵌顿的患者中女性居多(P<0.001)。28.94%的异物有2个压力点位。异物嵌顿相关轻度并发症416例(88.51%),重度并发症54例(11.49%)。在出现重度并发症的患者中,老年患者比例更高(P=0.009),女性更多(P=0.045),最大径在2.0 cm以上的异物更多(P<0.05),种类为枣核以及有2个压力点位的异物更多(P<0.001)。误吞枣核和异物最大径>3.0 cm是发生重度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女性、异物最大径在2.0 cm以上、异物有2个压力点位以及异物种类为枣核更容易出现严重食管并发症,对于有上述特点的食管异物嵌顿患者,需要尽早行内镜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异物 枣核 并发症 危险因素 食管穿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单体红景天素靶向幽门螺杆菌脲酶活性中心的抑制机制及胃黏膜保护作用
9
作者 孙文静 赵梦冉 +2 位作者 徐俊玄 张政 李鹏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54-662,共9页
目的基于中药活性成分筛选具有抗幽门螺杆菌脲酶(Helicobacter pylori urease,HPU)活性的天然小分子化合物,系统探讨其抑制机制及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后细胞炎症与氧化应激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多维度筛选策略,首... 目的基于中药活性成分筛选具有抗幽门螺杆菌脲酶(Helicobacter pylori urease,HPU)活性的天然小分子化合物,系统探讨其抑制机制及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后细胞炎症与氧化应激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多维度筛选策略,首先基于HPU晶体结构在中药单体数据库中进行计算机虚拟筛选,结合文献计量学分析优选候选分子。随后采用改良Berthelot比色法进行体外脲酶活性抑制实验验证。通过Lineweaver-Burk双倒数曲线分析酶抑制动力学特征。利用巯基阻断剂和活性中心Ni^(2+)竞争抑制剂探究抑制位点,采用AutoDock Vina 1.2.3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建立Hp感染人胃黏膜上皮细胞(human gastric mucosal epithelial cells,GES-1)模型,通过CCK-8法和乳酸脱氢酶释放实验评估化合物细胞毒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8和IL-1β的mRNA表达水平,应用2′,7′-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2′,7′-dichlorodihydrofluorescein diacetate,DCFH-DA)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结果筛选结果显示,天然小分子化合物红景天素(rhodiosin,RHO)具有显著的抑酶活性,其半数抑制浓度(half-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为(82.38±5.45)μmol/L。酶动力学分析表明RHO对HPU的抑制呈现反竞争性抑制特征,抑制常数Ki为(146.40±2.19)μmol/L,RHO-巯基/Ni^(2+)-HPU相互作用实验证实其作用靶点位于HPU活性中心的巯基,分子对接显示RHO特异性结合于HPU活性口袋的Flap结构域,结合能为-8.678 kcal/mol。细胞实验表明,在80μmol/L及以下浓度范围内,RHO对GES-1无显著毒性,并能显著抑制Hp诱导的IL-6、IL-8和IL-1βmRNA过表达,同时使Hp诱导的ROS生成减少95%。结论中药单体RHO以反竞争性抑制的形式靶向HPU活性中心的巯基位点发挥抑酶作用,并能有效缓解Hp感染引发的胃黏膜上皮细胞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损伤,为开发新型抗Hp治疗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素 幽门螺杆菌 脲酶 分子对接 炎症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在胃癌肿瘤微环境重编程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非凡 占强 安方梅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5-290,共6页
胃癌发病和肿瘤微环境重编程密切相关,但肿瘤微环境的复杂性与异质性限制了胃癌的个体化精准诊疗。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从探讨肿瘤微环境重编程过程出发,可在单细胞水平“描绘”胃癌中肿瘤微环境的“景观”,深入探索肿瘤微环境各细胞... 胃癌发病和肿瘤微环境重编程密切相关,但肿瘤微环境的复杂性与异质性限制了胃癌的个体化精准诊疗。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从探讨肿瘤微环境重编程过程出发,可在单细胞水平“描绘”胃癌中肿瘤微环境的“景观”,深入探索肿瘤微环境各细胞亚型间的相互作用,揭示肿瘤微环境调控胃癌进展与转移的免疫新机制,探究肿瘤微环境诱导胃癌化疗耐药的分子机制,挖掘肿瘤微环境中胃癌潜在的免疫治疗新靶点,提供预测肿瘤微环境影响胃癌预后的新方法等,为研究胃癌起源、发病机制、疾病进展以及免疫耐受等提供更全面、精准的证据。文章就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在胃癌微环境重编程研究中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力求为胃癌的精准诊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肿瘤微环境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 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纤维细胞在胃黏膜癌变及胃癌药物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韩经略 安方梅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6-434,共9页
成纤维细胞在细胞外基质的合成与重塑中发挥重要作用,参与维持组织结构、介导免疫调节、炎症及肿瘤发生等生理病理过程。在胃黏膜癌变前期,成纤维细胞就参与并维持了胃黏膜的萎缩与化生。当胃黏膜癌变后,被激活的成纤维细胞通过与胃癌... 成纤维细胞在细胞外基质的合成与重塑中发挥重要作用,参与维持组织结构、介导免疫调节、炎症及肿瘤发生等生理病理过程。在胃黏膜癌变前期,成纤维细胞就参与并维持了胃黏膜的萎缩与化生。当胃黏膜癌变后,被激活的成纤维细胞通过与胃癌细胞及肿瘤微环境中的其他组分相互作用,塑造了适合胃癌生长的微环境从而促进胃癌的增殖、侵袭和转移,但作用机制复杂,仍需要进一步探索。同时,成纤维细胞被发现与胃癌的化疗耐药密切相关。因此,以成纤维细胞为靶点的药物可能为癌症治疗提供新的方向,并在降低癌症复发转移风险,减少化疗耐药,改善癌症预后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文章就成纤维细胞促进胃黏膜癌变的作用机制及其在胃癌药物治疗效果评价中作一综述,为成纤维细胞在胃癌发病及治疗中的作用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 胃癌 预后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新药临床试验方案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樱硕 魏巍 +5 位作者 佟小非 孙亚朦 张健雄 董瑞华 贾继东 尤红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98-804,共7页
目的描述国内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新药临床试验的注册情况及临床试验特点,为NASH新药临床试验的设计和开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美国临床实验数据库、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检索日期为建库至2... 目的描述国内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新药临床试验的注册情况及临床试验特点,为NASH新药临床试验的设计和开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美国临床实验数据库、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检索日期为建库至2021年8月6日,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NASH”作为关键词,纳入以NASH作为适应证的新药注册试验或干预性研究,并除外肝硬化。由两位研究者独立检索并筛选文献,提取相关信息。结果共纳入196项NASH新药注册试验或干预试验(174项国外注册试验,22项国内注册试验),注册量呈增长趋势,其中Ⅰ期、Ⅰ~Ⅱ期(包括Ⅰb/Ⅱa)、Ⅱ期、Ⅱ~Ⅲ期、Ⅲ期临床试验分别为45项(23.0%)、8项(4.1%)、112项(57.1%)、4项(2.0%)、19项(9.7%)。药物类型以法尼酯X受体类、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激动剂、胰高血糖素样肽-1类为主,分别为16项(8.16%)、14项(7.14%)、11项(5.61%)、13项(6.63%)。欧美地区申办方发起的NASH创新药试验最多,中国(含台湾地区)近年来的自主创新药临床试验数量逐渐增加,单中心与多中心数量分布近似。其中以NASH患者为受试对象的试验中以病理、影像学、临床诊断作为主要入选标准的试验数量分别为125项、66项和42项。Ⅰ期临床试验主要评价指标为安全性、耐受性和药代动力学指标,Ⅱ、Ⅲ期临床试验主要评价指标为安全性和有效性。中国(含台湾地区)本土NASH创新药物注册试验数量较少但逐渐增长,中药相对化学药物的新药临床试验较少。结论国际NASH创新药临床试验注册量增长较为显著,但多处于早期阶段,入选标准和评价指标差异较大,缺少较统一的衡量指标,新型试验设计较少。国内NASH新药临床试验相对欧美国家数量较少,呈增长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临床试验 评价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自治区藏族人群幽门螺杆菌毒力菌株分型与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春涛 苏珈仪 +3 位作者 旦增卓嘎 伊比然恨 卓玛 张澍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63-468,共6页
目的研究西藏自治区藏族人群中幽门螺杆菌不同毒力菌株的感染情况,以及不同毒力菌株分型与慢性胃炎、肠化生、消化性溃疡等上消化道疾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拉萨市人民医院消化科收治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性别、... 目的研究西藏自治区藏族人群中幽门螺杆菌不同毒力菌株的感染情况,以及不同毒力菌株分型与慢性胃炎、肠化生、消化性溃疡等上消化道疾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拉萨市人民医院消化科收治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分型检测和胃镜及病理检查结果。分析不同毒素分型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西藏自治区藏族人群感染的幽门螺杆菌以高毒力的Ⅰ型菌株[细胞毒相关基因A蛋白(cytotoxin associated protein A,CagA)和/或空泡毒素A(vacuolar toxin A,VacA)抗体阳性]为主,占56.8%,Ⅱ型菌株(CagA和VacA抗体均阴性)的比例为43.2%。CagA和VacA抗体阳性人群与CagA和VacA抗体阴性人群在慢性非萎缩性胃炎(49.7%vs 44.2%)、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17.1%vs 22.9%)、消化性溃疡(33.2%vs 32.9%)等上消化道疾病的患病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年龄进行分组,40岁以上患者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患病率更高(62%vs 44%,P=0.002);而小于40岁的患者消化性溃疡的患病率更高(40%vs 25%,P<0.001)。根据职业进行分组,非农牧民消化性溃疡的患病率高于农牧民(39%vs 30%,χ^(2)=5.342,P=0.027);而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的患病率在不同职业人群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藏自治区藏族人群感染的幽门螺杆菌以高毒力的Ⅰ型菌株为主,但不同毒力菌株感染患者在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消化性溃疡等上消化道疾病的患病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中,随着年龄增长,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患病率升高,而年轻人群及非农牧民人群消化性溃疡患病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抗体分型 萎缩性胃炎 肠化生 消化性溃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更好地利用消化内镜诊治胆胰疾病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澍田 王拥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607-610,共4页
胆胰疾病的内镜诊治技术主要包括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和超声内镜,近年来新的技术方法如内镜腹腔镜联合治疗、经自然孔道内镜手术等逐渐应用于临床,应继续推进胆胰内镜的应用普及和规范化工作,培养掌握各种内镜技术的复合型内镜专家以... 胆胰疾病的内镜诊治技术主要包括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和超声内镜,近年来新的技术方法如内镜腹腔镜联合治疗、经自然孔道内镜手术等逐渐应用于临床,应继续推进胆胰内镜的应用普及和规范化工作,培养掌握各种内镜技术的复合型内镜专家以及同时具备腔内操作经验和消化道腔外手术基础的融合型人才,注意经验的积累和器械的改进,开展临床研究进行评价,促进新技术的临床转化,以进一步提高胆胰疾病的诊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检查 胆道疾病 胰腺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RS-CoV-2及其他β-冠状病毒相关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措施的安全性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15
作者 张靖雪 周庆欣 +8 位作者 曾雪扬 杨智荣 蔡先明 蔡珊 谭小玉 杨晴晴 武珊珊 詹思延 孙凤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4-62,共9页
目的评估指南推荐疗法治疗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和其他β冠状病毒相关呼吸道疾病的安全性。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Sino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2003—2020年6月公开发... 目的评估指南推荐疗法治疗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和其他β冠状病毒相关呼吸道疾病的安全性。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Sino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2003—2020年6月公开发表的关于β-冠状病毒治疗措施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类试验和队列研究。双人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对符合入选标准的文献采用Cochrane偏倚评价工具进行质量评价后,使用Stata 14.0版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59项研究,共计9598例。其中49项研究关于SARS-CoV-2,包括27项RCT,19项队列和3项类试验,9项研究关于SARS-CoV,1项队列关于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所有研究中显著性结果如下:在SARS-CoV-2患者中,两项关于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的队列和一项关于大剂量羟氯喹或氯喹的RCT比标准治疗有更多的整体不良反应事件发生[RR=2.68,95%CI(1.48,4.85),I^(2)=34.3%,采用建议分级评估、开发和评价准则(GRADE)评级为:低;RR=3.43,95%CI(1.55,7.58),GRADE评级:中]。而在一项RCT和一项非随机对照试验中,应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和皮质类固醇激素相比标准治疗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更低[RR=0.46,95%CI(0.25,0.86),GRADE评级:低;RR=0.65,95%CI(0.44,0.98),GRADE评级:极低]。两项应用瑞德昔韦治疗10 d的RCT[RR=0.94,95%CI(0.80,1.11),I^(2)=28.8%,GRADE评级:中]和11项应用中药治疗的RCT[RR=0.77,95%CI(0.53,1.10),I^(2)=0.0%,GRADE评级:低]的安全性与标准治疗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SARS-CoV患者中,6项应用中药治疗的RCT相比标准治疗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RR=0.38,95%CI(0.21,0.71),I^(2)=0.0%,GRADE评级:低]。结论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和大剂量羟基氯喹或氯喹治疗SARS-CoV-2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而瑞德西韦和中药相对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β-冠状病毒 治疗措施 安全性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进展与挑战 被引量:6
16
作者 单姗 贾继东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5-209,共5页
我国自1992年开始实行了以新生儿普遍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为核心的综合预防策略,极大地降低了人群(特别是低年龄组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抗病毒治疗不仅可以改善肝脏组织学,而且还可以减少肝硬化及门静脉高压相关并发症及肝... 我国自1992年开始实行了以新生儿普遍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为核心的综合预防策略,极大地降低了人群(特别是低年龄组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抗病毒治疗不仅可以改善肝脏组织学,而且还可以减少肝硬化及门静脉高压相关并发症及肝细胞癌的发生风险,从而改善临床预后。随着临床指南不断更新以及一线抗病毒药物价格大幅下降,治疗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大幅提高。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既往乙型肝炎流行率高,现存乙型肝炎感染人数仍然众多,诊断率和治疗率仍然偏低,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和肝癌人群死亡率仍较高。因此,应通过积极的社会动员并采取医防结合的策略,开展大规模检测和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助力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危害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预防 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ried衰弱表型、肝脏衰弱指数和简易体能状况量表对肝硬化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比较
17
作者 罗佳 章岱 +4 位作者 单姗 王晓明 欧晓娟 王宇 贾继东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18-1828,共11页
目的探讨Fried衰弱表型(FFP)、肝脏衰弱指数(LFI)和简易体能状况量表(SPPB)对肝硬化患者2年全因死亡率及失代偿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277例肝硬化住院患者,采用FFP、LFI和S... 目的探讨Fried衰弱表型(FFP)、肝脏衰弱指数(LFI)和简易体能状况量表(SPPB)对肝硬化患者2年全因死亡率及失代偿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277例肝硬化住院患者,采用FFP、LFI和SPPB评估患者衰弱状态,分为衰弱组和非衰弱组,比较3种工具的一致性及其对预后的独立预测效能。主要终点事件为2年全因死亡率和复合终点事件(死亡+失代偿),采用Cox回归、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净重新分类指数(NRI)和综合判别改善指数(IDI)分析3种工具的预测价值。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不同衰弱工具间一致性比较采用Cohen’s Kappa检验。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FFP、LFI和SPPB评估的衰弱患病率分别为37.2%、22.4%和20.2%,FFP与LFI、SPPB一致性中等(κ=0.57,95%CI:0.47~0.67;κ=0.51,95%CI:0.41~0.62),而LFI与SPPB一致性较高(κ=0.87,95%CI:0.80~0.94)。衰弱组全因死亡率及复合终点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衰弱组(P值均<0.001)。多因素校正后,FFP、LFI、SPPB预测全因死亡率的风险比(HR)分别为2.42(95%CI:1.51~5.11)、2.21(95%CI:1.11~4.42)和2.21(95%CI:1.14~4.30),预测复合终点的HR分别为2.51(95%CI:1.61~3.91)、2.40(95%CI:1.51~3.80)和2.20(95%CI:1.39~3.47)。FFP对全因死亡率的预测ROC曲线下面积(AUC)(0.79 vs 0.69,P=0.032)及复合终点的预测AUC(0.75 vs 0.68,P=0.044)均显著高于Child-Pugh评分。联合衰弱评估工具与Child-Pugh评分的结合可显著提升预测效能(全因死亡AUC为0.81~0.82,复合终点AUC为0.77~0.78,P值均<0.05)。NRI和IDI分析进一步证实了联合模型在分类上的改进(P值均<0.001)。结论FFP、LFI和SPPB均可独立预测肝硬化患者的不良结局,其中FFP的预测效能最佳,且与Child-Pugh评分联合使用可显著提高预后评估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衰弱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治疗儿童急性肝衰竭:单中心8年治疗经验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颖 孙丽莹 +3 位作者 朱志军 魏林 曲伟 曾志贵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05-610,共6页
目的 探讨肝移植治疗儿童急性肝衰竭(ALF)的疗效。方法 收集行肝移植的15例ALF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同期儿童肝移植受者中ALF所占比例,分析ALF患儿肝移植手术特点、术后并发症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 同期儿童肝移植受者中AL... 目的 探讨肝移植治疗儿童急性肝衰竭(ALF)的疗效。方法 收集行肝移植的15例ALF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同期儿童肝移植受者中ALF所占比例,分析ALF患儿肝移植手术特点、术后并发症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 同期儿童肝移植受者中ALF占2.0%(15/743)。15例ALF患儿均急性起病,多数伴有发热、腹泻、进行性皮肤及巩膜黄染加重。13例患儿术前合并肝性脑病(其中6例为4期脑病),2例患儿术前合并骨髓抑制、粒细胞减少。10例患儿行亲属供肝的活体肝移植,4例行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肝肝移植,1例行多米诺供肝辅助性肝移植。15例患儿中,12例供、受者血型相同,1例血型相容,2例跨血型。15例患儿中,有10例术后出现并发症。术后并发脑水肿5例,其中4例死于弥漫性脑水肿,另1例为持续植物状态(睁眼昏迷)。术后发生巨细胞病毒(CMV)感染5例,2例术后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行骨髓移植治疗后生存,1例死于CMV性肝炎、病毒性脑炎,2例死于弥漫性脑水肿。1例患儿术后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行骨髓移植后死于感染性休克。存活的9例患儿随访期间肝功能良好。结论 肝移植是治疗儿童ALF的有效手段,可以提高患儿的生存率。脑水肿是ALF患儿肝移植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应积极行降颅压、改善脑代谢及血液净化等治疗。在ALF患儿出现不可逆性神经系统损害前尽早行肝移植手术,有望延长患儿的生存期和改善其长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急性肝衰竭 肝移植 肝性脑病 脑水肿 活体肝移植(LDLT)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 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有溃疡出血的胃间质瘤的临床与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刘春涛 吴咏冬 +2 位作者 王拥军 李鹏 张澍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86-590,共5页
目的研究伴有溃疡出血的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与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015年至2017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伴有溃疡出血的胃间质瘤病例,并对其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收集本院同期诊断的不伴有溃疡出血的胃间质瘤... 目的研究伴有溃疡出血的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与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015年至2017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伴有溃疡出血的胃间质瘤病例,并对其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收集本院同期诊断的不伴有溃疡出血的胃间质瘤作为对照。结果共纳入21例伴有溃疡出血的胃间质瘤病例,其中男性14例(66.7%),女性7例(33.3%)。术前均常规进行胃镜及超声内镜检查。肿瘤大小3~18 cm,其中5 cm以上的肿瘤为15例(71.4%),95%CI(48~89)。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显示所有病例CD117和DOG1均呈100%阳性,CD34有20例阳性(95.2%)。核分裂象有9例(42.9%)超过5个/50HPF。Ki-67有14例(66.7%)超过5%。危险度分级81%(17/21)的病例属于中高危组。同期在本院行胃镜及超声胃镜诊断为不伴有溃疡出血的胃间质瘤的患者619例,肿瘤大小0.3~7 cm,其中5 cm以上的肿瘤为12例(1.9%)。结论大多数伴有溃疡出血的胃间质瘤体积较大,且危险度分级属于中高危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核分裂象 消化道出血 超声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信平台的结肠镜检查患者全程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20
作者 丛雪 韦键 +2 位作者 陈琨 刘丽华 陈琦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50-1054,共5页
目的:构建并分析基于微信平台的结肠镜检查患者全程管理模式应用的效果,以期提高结肠镜检查患者的护理质量。方法:将微信平台与消化内镜护理门诊的标准化工作流程结合,实现结肠镜检查患者的诊前风险筛查评估、全程达标式宣教指导、诊时... 目的:构建并分析基于微信平台的结肠镜检查患者全程管理模式应用的效果,以期提高结肠镜检查患者的护理质量。方法:将微信平台与消化内镜护理门诊的标准化工作流程结合,实现结肠镜检查患者的诊前风险筛查评估、全程达标式宣教指导、诊时结肠镜检查过程管理、诊后随访的全程管理。比较全程管理模式实施前(2021年)与实施后(2022年)结肠镜检查日均操作量、肠道准备合格率、息肉检出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全程管理模式应用后,内镜中心结肠镜检查日均操作量由102例增加至136例,增幅达33.33%;肠道准备合格率由实施前的79.20%提升至实施后的88.90%(P<0.001);息肉检出率由实施前的17.48%提升至实施后的21.56%(P<0.001);患者满意度由实施前的94.24%提升至实施后的95.62%。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结肠镜检查患者全程管理模式的应用改善了结肠镜检查术前准备质量,提高了肠道准备合格率,保障了结肠镜诊疗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平台 结肠镜 全程管理 护理门诊 护理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