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藻酸钠包装膜的性能提升研究进展
1
作者 吕瑞 陈菊 +6 位作者 矫芮文 米春孝 李想 任丹丹 武龙 汪秋宽 周慧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5期72-82,共11页
海藻酸钠是褐藻中一种大量存在的多糖类化合物,低热无毒、生物相容性好、可降解,具有良好的增稠性、成膜性及稳定性等特点,因此可作为环境友好型食品保鲜材料代替传统塑料保鲜膜。但是海藻酸钠膜存在机械性能、抗水性和抑菌性能较差等缺... 海藻酸钠是褐藻中一种大量存在的多糖类化合物,低热无毒、生物相容性好、可降解,具有良好的增稠性、成膜性及稳定性等特点,因此可作为环境友好型食品保鲜材料代替传统塑料保鲜膜。但是海藻酸钠膜存在机械性能、抗水性和抑菌性能较差等缺点,限制了其在食品包装领域的应用。大量研究表明,通过添加不同物质可以显著改善海藻酸钠成膜后的性能。本文综述了改善海藻酸钠膜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水蒸气透过率和抑菌性等性能提升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各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对复合膜性能的影响,并对目前海藻酸钠膜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总结与展望,以期为海藻酸钠膜在食品包装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 机械性能 水蒸气阻隔性能 抑菌性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产品劣变机制及其保鲜剂研发研究进展
2
作者 王慧蕊 魏团团 +5 位作者 董明娜 张慧 马艺超 任丹丹 何云海 汪秋宽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1期140-150,共11页
水产品因其味道鲜美、富含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及微量元素而备受消费者青睐。低温贮藏是水产品最常见的贮藏手段,然而水产品肌肉组织薄、水分含量高、蛋白含量高等特点使其易在低温贮藏过程中出现汁液流失、蛋白质变性... 水产品因其味道鲜美、富含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及微量元素而备受消费者青睐。低温贮藏是水产品最常见的贮藏手段,然而水产品肌肉组织薄、水分含量高、蛋白含量高等特点使其易在低温贮藏过程中出现汁液流失、蛋白质变性、脂质氧化、微生物生长繁殖等品质劣变现象。为充分探究水产品劣变机制,低场核磁共振技术(low 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基于16S的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蛋白质组学与脂质组学等新技术逐步应用于水产品低温贮藏过程中水分迁移、微生物作用、蛋白质与脂质生物大分子氧化降解反应的研究中。基于水产品劣变现象及其机制的研究,水产品保鲜技术得以开发应用。水产品保鲜剂按性质可分为盐类保鲜剂、酚类保鲜剂、糖类保鲜剂、蛋白类保鲜剂等,因具有成本低廉、操作简便的优势而被广泛开发应用。本文对水产品贮藏过程中常见的劣变现象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总结了水产品保鲜剂的研发现状,并对未来水产品劣变机制研究与水产品保鲜剂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水产品保鲜剂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品 劣变 贮藏 保鲜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多酚功能性作用机制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彭雍博 罗宣 +3 位作者 汪秋宽 宋悦凡 任丹丹 丛海花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84-492,共9页
海藻多酚(Algae Polyphenols)是海藻次级代谢产物,可保护海藻自身免受植食性动物干扰,因其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已成为人们对海洋活性物质研究的热点。本研究中对海藻多酚提取工艺和分离纯化技术进行综述,阐明了海藻多酚的抗氧化、抑菌... 海藻多酚(Algae Polyphenols)是海藻次级代谢产物,可保护海藻自身免受植食性动物干扰,因其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已成为人们对海洋活性物质研究的热点。本研究中对海藻多酚提取工艺和分离纯化技术进行综述,阐明了海藻多酚的抗氧化、抑菌、抗病毒、抗肿瘤、抗过敏、抗炎症、抗血凝、葡萄糖稳态调节等生物学活性作用机制,以及海藻多酚化学结构与其生物学活性的构效关系,总结了海藻多酚的应用现状,表明海藻多酚具有可持续性高值化利用发展的价值。同时指出今后需加强海藻多酚功能性结构、活性作用机制、产品应用开发的研究,海藻多酚在工农业生产中具有广大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多酚 提取工艺 分离纯化 化学结构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多酚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梁馨元 孙露川阳 +3 位作者 刘玥婷 任丹丹 何云海 汪秋宽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12-1420,共9页
海藻多酚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藻类体内的具有多元酚结构的次生代谢物,分子量分布范围复杂,是间苯三酚衍生物。由于我国海藻资源丰富,近年来,从海藻中提取的活性物质-海藻多酚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随着对海藻多酚研究的深入,其独特的生物活... 海藻多酚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藻类体内的具有多元酚结构的次生代谢物,分子量分布范围复杂,是间苯三酚衍生物。由于我国海藻资源丰富,近年来,从海藻中提取的活性物质-海藻多酚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随着对海藻多酚研究的深入,其独特的生物活性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海藻多酚结构复杂,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对开发海洋保健食品、海洋药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海藻多酚抗氧化、抑菌、抗凝血、抗炎、抗肿瘤、抗糖尿病、抗肥胖、抗艾滋以及酶抑制等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海藻多酚的深入研究以及藻类产品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多酚 生物活性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带盐渍加工尾水处理菌株筛选及生物处理工艺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江雪莲 杨婷婷 +6 位作者 孔珮雯 王佳 何云海 李雨晴 崔亦斌 刘晓勇 汪秋宽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368-2376,共9页
目的筛选海带盐渍加工尾水处理菌株,并研究其生物处理工艺。方法将海水来源微生物通过初筛、复筛,以甘露醇去除率为主要指标,筛选出2株目标菌株应用于海带尾水处理,经PCR扩增鉴定目标菌株,以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即C... 目的筛选海带盐渍加工尾水处理菌株,并研究其生物处理工艺。方法将海水来源微生物通过初筛、复筛,以甘露醇去除率为主要指标,筛选出2株目标菌株应用于海带尾水处理,经PCR扩增鉴定目标菌株,以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即CODMn去除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正交实验优化2个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而后将混合菌株应用于海带盐渍加工尾水中,研究生物处理前后海带盐渍加工尾水中CODMn去除率、生化需氧量(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BOD)(即BOD5去除率)的变化。结果本研究筛选2株耐高盐的海带盐渍加工尾水处理菌株分别为二尖梅奇酵母(Metschnikowia bicuspidata)和季也蒙毕赤酵母(Meyerozyma guilliermondii),优化条件分别为二尖梅奇酵母菌培养温度25℃、接种量8%和培养转速100 r/min;季也蒙毕赤酵母菌培养温度28℃、接种量5%和培养转速200 r/min;2种菌株混合对尾水处理优化条件为接种量3%,最佳培养时间60 h,CODMn去除率85.98%。结论耐高盐菌株经扩繁对海带盐渍加工尾水进行了生物处理,混合菌株生物处理降低了盐渍海带尾水中的CODMn值,CODMn去除率为81.35%;BOD5含量降低了98.70%。技术解决了褐藻加工行业高盐尾水难以处理的问题,可为后续酵母菌处理高盐尾水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渍海带尾水 耐盐菌筛选 CODMn去除率 BOD5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盐菌的筛选及在裙带菜加工尾水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王佳 杨婷婷 +3 位作者 孔珮雯 何云海 崔亦斌 汪秋宽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744-2752,共9页
目的筛选应用于裙带菜盐渍加工尾水处理的耐盐菌。方法以裙带菜盐渍加工尾水为培养基,根据CODMn去除率、甘露醇去除率以及生物量筛选出4株耐盐菌株。将这4株菌株分别应用于裙带菜盐渍加工尾水中,以CODMn去除率为主要指标测定72 h生长曲... 目的筛选应用于裙带菜盐渍加工尾水处理的耐盐菌。方法以裙带菜盐渍加工尾水为培养基,根据CODMn去除率、甘露醇去除率以及生物量筛选出4株耐盐菌株。将这4株菌株分别应用于裙带菜盐渍加工尾水中,以CODMn去除率为主要指标测定72 h生长曲线,优选出各菌株的最佳培养时间。然后将这4株菌株混合应用于裙带菜盐渍加工尾水,确定最佳接种量和培养时间。结果经鉴定4株菌株分别为二尖梅奇酵母菌(Metschnikowiabicuspidata)、鞘氨醇菌(Sphingomonas)、胶红酵母菌(Rhodotorulamucilaginosa)、盐单胞菌(Cobetia)。各菌株对裙带菜加工尾水处理后CODMn去除率均在48h后达到最大值,去除率分别为84.90%、77.40%、79.20%、70.80%。4种混合菌株在28℃、150 r/min摇床反应条件下的最佳接种量为3%,最佳培养时间为60 h, CODMn去除率达到83.49%。结论本研究中筛选出的耐盐菌株有效的降低了裙带菜漂烫尾水的CODMn,对于实际应用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裙带菜盐渍加工尾水 耐盐菌株筛选 化学需氧量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分离单糖与寡糖的亲水色谱材料制备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张丹丹 矫芮文 +7 位作者 米春孝 陈菊 李想 汪秋宽 任丹丹 何云海 武龙 周慧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61-271,共11页
糖类化合物在食品科学、医药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糖类化合物可分为单糖、寡糖和多糖,其中单糖和寡糖大多是可溶性糖,不仅可以充当结构物质,还具有抗氧化、抗癌、抗菌、抗病毒等多种生物活性。亲水作用色谱弥补... 糖类化合物在食品科学、医药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糖类化合物可分为单糖、寡糖和多糖,其中单糖和寡糖大多是可溶性糖,不仅可以充当结构物质,还具有抗氧化、抗癌、抗菌、抗病毒等多种生物活性。亲水作用色谱弥补了反相液相色谱在糖类化合物分离方面的不足。本文重点介绍了2017—2022年报道的适合分离分析单糖和寡糖的氨基键合固定相、酰胺类键合固定相、糖类键合固定相、两性离子键合固定相等亲水色谱固定相,并概述了乙腈含量、缓冲盐浓度、流动相pH值和柱温等色谱分离条件对亲水分离效果的影响,以期为单糖及寡糖的分离分析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糖 寡糖 分离 色谱固定相 亲水作用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在水产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8
作者 李盈柔 米春孝 +7 位作者 陈菊 矫芮文 李想 任丹丹 何云海 汪秋宽 武龙 周慧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14-323,共10页
由于养殖环境污染严重、养殖过程中使用违禁药品以及水产品携带天然致病菌等问题,水产品安全事件频发,但是因为目标分析物含量低、水产品基质的复杂性、目标分析物与食品成分的相互作用等问题,使得对残留污染物的分离纯化存在很大困难,... 由于养殖环境污染严重、养殖过程中使用违禁药品以及水产品携带天然致病菌等问题,水产品安全事件频发,但是因为目标分析物含量低、水产品基质的复杂性、目标分析物与食品成分的相互作用等问题,使得对残留污染物的分离纯化存在很大困难,迫切需要准确度高、精密度高、检测限低的水产品安全检测方法。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是一种多孔晶体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热稳定性好、表面修饰可调控等特性。MOFs拥有优异的吸附性能并已成功应用于水产品的安全检测。本文概括了MOFs的主要结构,论述了MOFs吸附机理,综述了MOFs在水产品安全检测残留污染物(渔药、重金属、有机污染物)中的应用,旨在为水产品的安全检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品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吸附剂 安全检测 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肋藻岩藻聚糖硫酸酯的提取及其降血脂作用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李鸶鸶 汪秋宽 +2 位作者 何云海 任丹丹 张泽宇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4-98,共5页
通过对多肋藻Costaria costata基本成分的测定与对多肋藻中活性成分岩藻聚糖硫酸酯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研究了提取的岩藻聚糖硫酸酯对小鼠血清高血脂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多肋藻的水分、灰分、蛋白质、脂肪含量分别为10.55%、15.40%、11.... 通过对多肋藻Costaria costata基本成分的测定与对多肋藻中活性成分岩藻聚糖硫酸酯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研究了提取的岩藻聚糖硫酸酯对小鼠血清高血脂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多肋藻的水分、灰分、蛋白质、脂肪含量分别为10.55%、15.40%、11.13%、2.00%(质量分数,下同),多肋藻的总膳食纤维、碘、甘露醇含量分别为48.05%、0.10%、11.30%。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岩藻聚糖硫酸酯的优化提取工艺为酶加量0.10%、温度50℃、pH 5.5、酶解时间30 min,在此条件下岩藻聚糖硫酸酯的提取率为1.859%,总糖与总硫酸根含量分别为1.416%和0.972%。建立高血脂症小鼠模型,采用岩藻聚糖硫酸酯粗提物对其灌胃,试验结果表明:各剂量组对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剂量高于500 mg/(kg.d)时,对小鼠血清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多肋藻岩藻聚糖硫酸酯粗提物对高血脂症中的三项指标均具显著抑制作用,表明其有一定的降血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肋藻 岩藻聚糖硫酸酯 提取工艺 降血脂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栖菜多酚的提取及纯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吕成林 汪秋宽 +2 位作者 宋悦凡 任丹丹 何云海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231-235,240,共6页
以羊栖菜为原料,研究确定经济高效的羊栖菜多酚提取分离纯化的方法。检测分析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参数对多酚粗提物提取率的影响,优化得到羊栖菜多酚粗提物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40%、料液比1∶25、提取时间5h、... 以羊栖菜为原料,研究确定经济高效的羊栖菜多酚提取分离纯化的方法。检测分析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参数对多酚粗提物提取率的影响,优化得到羊栖菜多酚粗提物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40%、料液比1∶25、提取时间5h、提取温度70℃。以多酚吸附量和解吸率为指标,对10种不同类型的大孔树脂进行了筛选,通过动态吸附与解吸实验,确定大孔树脂的最佳吸附条件。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大孔树脂NKA-9对羊栖菜多酚的吸附量和解吸率最佳,吸附量和解吸率分别达到0.73mg/g和91%。NKA-9树脂分离最佳工艺条件为:上柱液p H为4,体积为300m L,流速为1m L/min;洗脱液浓度为70%,洗脱液体积为400m L,洗脱流速为1m L/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栖菜 多酚 大孔树脂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藻褐藻多糖硫酸酯的分离纯化及结构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海霞 汪秋宽 +3 位作者 何云海 宋悦凡 丛瑶 刘舒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59-562,共4页
为研究马尾藻Sargassum褐藻多糖硫酸酯的组成及结构,以马尾藻褐藻多糖硫酸酯粗品为原料,利用DEAE-Sepharose Fast Flow弱阴离子交换层析对粗品进行分离纯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粗品(F)及纯化后的两个组分(F0、F1)进行了单糖组... 为研究马尾藻Sargassum褐藻多糖硫酸酯的组成及结构,以马尾藻褐藻多糖硫酸酯粗品为原料,利用DEAE-Sepharose Fast Flow弱阴离子交换层析对粗品进行分离纯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粗品(F)及纯化后的两个组分(F0、F1)进行了单糖组成分析,同时利用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研究了F0及F1的多糖结构。结果表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单糖衍生物的分离效果良好,F、F0、F1均含有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木糖、岩藻糖;红外光谱分析显示,F和F0的硫酸基主要连接于岩藻糖的C2和C3位置。本研究结果可为马尾藻褐藻多糖硫酸酯的生物活性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藻 褐藻多糖硫酸酯 纯化 结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藻多糖硫酸酯与山楂提取物混合剂的降血脂作用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亚芳 汪秋宽 +4 位作者 何云海 任丹丹 林茹 宋悦凡 丛海花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09-313,共5页
为研究褐藻多糖硫酸酯和山楂配伍混合剂的降血脂作用,以日本厚叶海带褐藻多糖硫酸酯和中国裙带菜孢子叶褐藻多糖硫酸酯及山楂为原料,将褐藻多糖硫酸酯和山楂提取物按1∶1比例配伍成厚叶混合剂和裙带菜混合剂,对体质量为150~170 g的高脂... 为研究褐藻多糖硫酸酯和山楂配伍混合剂的降血脂作用,以日本厚叶海带褐藻多糖硫酸酯和中国裙带菜孢子叶褐藻多糖硫酸酯及山楂为原料,将褐藻多糖硫酸酯和山楂提取物按1∶1比例配伍成厚叶混合剂和裙带菜混合剂,对体质量为150~170 g的高脂大鼠每日灌胃不同剂量的混合剂,灌胃周期为28 d。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厚叶混合剂与裙带菜混合剂各剂量组大鼠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也显著降低(P〈0.05);对体外抗氧化酶活性的研究发现,厚叶混合剂与裙带菜混合剂各剂量组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研究表明,两种混合剂均具有较好的降血脂作用,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藻多糖硫酸酯 山楂提取物 降血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拿大红参(Parastichopus californicus)基本成分分析及其酶解工艺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颖 汪秋宽 +5 位作者 谷越 何云海 宋悦凡 丛海花 刘舒 祁艳霞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0-194,200,共6页
本文以加拿大红参(Parastichopus californicus)为原料,研究其最优酶解工艺。基本成分测定结果表明加拿大红参的蛋白质含量73.33%,脂肪0.97%,灰分23.85%,粘多糖1.68%。研究以多肽得率为指标确定了加拿大红参的最优酶解工艺,并估算了... 本文以加拿大红参(Parastichopus californicus)为原料,研究其最优酶解工艺。基本成分测定结果表明加拿大红参的蛋白质含量73.33%,脂肪0.97%,灰分23.85%,粘多糖1.68%。研究以多肽得率为指标确定了加拿大红参的最优酶解工艺,并估算了其酶解液多肽分子量分布。实验使用枯草杆菌中性蛋白酶与风味蛋白酶组成的复合酶对海参进行酶解,最优酶解工艺:酶解温度为55℃、p H为7.5、料液比1∶5(g/m L)、酶解时间为3 h、酶加量为1.05%,最优条件下,酶解液中多肽得率为13.99%,通过Sephadex G-50对加拿大红参酶解液多肽分子量分布范围进行估算,得出分子量分布为1133~129457 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参 基本成分 酶解工艺 酶解液多肽分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电渗析分离工艺
14
作者 姜晓东 汪秋宽 +4 位作者 李鹏亮 何云海 宋悦凡 任丹丹 侯丽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0-127,共8页
采用电渗析法对盐沉后的海带酶解液中岩藻聚糖硫酸酯进行分离,探索工业化分离生产岩藻聚糖硫酸酯的方法,以解决目前乙醇沉淀法存在的安全性和高成本等问题。以脱盐率、糖保留率为检测指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电渗析工艺参数。结果显示,... 采用电渗析法对盐沉后的海带酶解液中岩藻聚糖硫酸酯进行分离,探索工业化分离生产岩藻聚糖硫酸酯的方法,以解决目前乙醇沉淀法存在的安全性和高成本等问题。以脱盐率、糖保留率为检测指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电渗析工艺参数。结果显示,在操作电压80 V、料液流量3.2 L/min、固形物浓度10 mg/ml、p H=5的条件下,电渗析连续循环3次,海带酶液解干基中多糖含量由40.17%提高至47.11%,硫酸根含量由3.36%提高至4.97%。电渗析后海带酶解液干基中的金属离子含量为Ca 0.13 mg/g、Mg 16.04μg/g、Cu 0.29μg/g、Se 11.7μg/g、Cr 8.06μg/g,Pb未检出,较电渗析前均有降低。电渗析对脱除褐藻胶的海带酶解液进行脱盐纯化处理,可有效地分离纯化出岩藻聚糖硫酸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渗析 岩藻聚糖硫酸酯 响应面法 脱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萱藻中岩藻聚糖硫酸脂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其保肝护肝作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庆钧 谷越 +5 位作者 杨颖 汪秋宽 宋悦凡 何云海 任丹丹 丛海花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17-421,共5页
岩藻聚糖硫酸酯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褐藻中的水溶性杂多糖,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为研究萱藻岩藻聚糖硫酸脂的保肝护肝作用,以大连沿海的新鲜萱藻Scytosiphon lomentaria为原料,利用复合酶解法提取萱藻中的岩藻聚糖硫酸酯,并用正交试验法优化... 岩藻聚糖硫酸酯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褐藻中的水溶性杂多糖,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为研究萱藻岩藻聚糖硫酸脂的保肝护肝作用,以大连沿海的新鲜萱藻Scytosiphon lomentaria为原料,利用复合酶解法提取萱藻中的岩藻聚糖硫酸酯,并用正交试验法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复合酶解法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酶加量2.95%、酶解温度50℃、p H值5.5、酶解时间60 min,在此条件下岩藻聚糖硫酸酯的提取率为4.28%;萱藻岩藻聚糖硫酸酯对CCl4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肝试验显示,萱藻岩藻聚糖硫酸酯可显著抑制小鼠血清中AST、ALT、LDH活性和肝脏MDA含量的升高,显著提高肝脏GSH含量和SOD活性。研究表明,萱藻中岩藻聚糖硫酸脂具有显著的保肝护肝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萱藻 岩藻聚糖硫酸酯 提取工艺 保肝护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皮藻岩藻聚糖硫酸酯的纯化及其化学结构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姜龙 宋悦凡 +3 位作者 罗宣 武龙 丛海花 汪秋宽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3-78,共6页
为研究树皮藻Ecklonia maxima岩藻聚糖硫酸酯的单糖组成及其化学结构,以产自南非的树皮藻为原料测定其基本成分,采用DEAE-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层析柱对树皮藻岩藻聚糖硫酸酯粗品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红外光... 为研究树皮藻Ecklonia maxima岩藻聚糖硫酸酯的单糖组成及其化学结构,以产自南非的树皮藻为原料测定其基本成分,采用DEAE-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层析柱对树皮藻岩藻聚糖硫酸酯粗品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红外光谱法和核磁共振波谱法测定单糖组成和化学结构。结果表明:树皮藻干基中基本营养成分分别为灰分18.59%、蛋白质9.16%、脂肪0.74%;对树皮藻岩藻聚糖硫酸酯粗品进行纯化得到4个组分,分别命名为SPF1、SPF2、SPF3、SPF4,收集冻干各组分,检测各组分得率分别为18.19%、24.02%、5.61%、4.23%,硫酸根含量分别为12.07%、5.44%、15.58%、19.30%;4个组分主要由岩藻糖、半乳糖、鼠李糖、甘露糖和葡萄糖醛酸组成,还含有少量的葡萄糖和木糖,其中SPF3、SPF4主要由岩藻糖和半乳糖组成,岩藻糖含量分别为70.92%和86.20%,4个组分的红外光谱显示出典型的多糖吸收峰,SPF1、SPF2在13C核磁共振谱177×10-6附近均出现糖醛酸C6信号峰,SPF3、SPF4在18×10-6附近均出现信号峰,为α-L-吡喃岩藻糖C6信号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皮藻 岩藻聚糖硫酸酯 单糖组成 结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叶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分离纯化及其体外肿瘤抑制活性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彭雍博 宋悦凡 +3 位作者 武龙 汪秋宽 丛海花 刘舒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283-287,共5页
本研究以日本厚叶海带(Kjellmaniella crassifolia)中提取的岩藻聚糖硫酸酯(Fuciodan)为原料,采用DEAESepharose Fast Flow弱阴离子交换柱层析分离纯化,通过苯酚-硫酸法和氯化钡-明胶法检测各组分中多糖及硫酸根(SO_4~2)含量,MTT法分析5... 本研究以日本厚叶海带(Kjellmaniella crassifolia)中提取的岩藻聚糖硫酸酯(Fuciodan)为原料,采用DEAESepharose Fast Flow弱阴离子交换柱层析分离纯化,通过苯酚-硫酸法和氯化钡-明胶法检测各组分中多糖及硫酸根(SO_4~2)含量,MTT法分析50、200、800μg/m L的日本厚叶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粗品(F)及分离组分对肝癌细胞Hep G2、肺癌细胞A549和结肠癌细胞HT-29细胞存活率影响。研究结果表明,DEAE-Sepharose Fast Flow弱阴离子交换柱对粗品F的分离纯化效果良好,可以得到5个组分(F-0、F-1、F-2、F-3和F-4);组分F-4多糖与SO_4^(2-)含量最高,分别为64.25%和26.32%。MTT实验结果显示,岩藻聚糖硫酸酯粗品及各分离组分对三种肿瘤细胞均具有肿瘤抑制活性,不同组分对HepG2、A549、HT-29的最低细胞存活率分别为67.69%、56.03%和27.56%。基于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日本厚叶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开发成为一种有效的天然抗肿瘤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叶海带 岩藻聚糖硫酸酯 分离纯化 MTT实验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洲秃参酶解制备多肽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亚娴 谷越 +2 位作者 汪秋宽 何云海 任丹丹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215-219,共5页
以澳洲秃参为原料,考察了适宜酶解用酶的种类。以优化的复合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研究了在不同加酶量、酶解时间、温度、p H的条件下,酶解液中多肽的得率。得到了优化的酶解条件,并对酶解产物进行了氨基酸组成检测。实验结果表明,... 以澳洲秃参为原料,考察了适宜酶解用酶的种类。以优化的复合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研究了在不同加酶量、酶解时间、温度、p H的条件下,酶解液中多肽的得率。得到了优化的酶解条件,并对酶解产物进行了氨基酸组成检测。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优化的复合酶配方,澳洲秃参最优酶解工艺为:酶解温度55℃、p H7.5、料液比1∶5、加酶量1500 U/g蛋白,酶解时间3 h,多肽得率可达18.6%;酶解产物中氨基酸总量占干重约78%,其中必需氨基酸占干重的21%,四种呈味氨基酸总和占干重41%。本实验的结果为未来以澳洲秃参为原料研制保健品和调味品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洲秃参 酶解 多肽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肋藻渣中褐藻胶提取工艺及其分离纯化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丽迪 王迪 +4 位作者 汪秋宽 侯丽 何云海 宋悦凡 丛海花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259-262,268,共5页
以多肋藻加工副产物——藻渣为原料,采用碱提法探讨多肋藻渣中褐藻胶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并进一步分离纯化。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在提取时间4.5h、料液比1∶40、碳酸钠浓度3.5%、温度70℃时,多肋藻渣中褐藻胶的粗得率为44.07%,提取物纯度... 以多肋藻加工副产物——藻渣为原料,采用碱提法探讨多肋藻渣中褐藻胶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并进一步分离纯化。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在提取时间4.5h、料液比1∶40、碳酸钠浓度3.5%、温度70℃时,多肋藻渣中褐藻胶的粗得率为44.07%,提取物纯度为94.77%,粘度为14.8m Pa·s(1.0%样液)。褐藻胶经D301-T弱碱性阴离子树脂交换层析分级得到F1、F2两个组分,其回收率分别为19.33%和63.33%;褐藻胶含量分别为84.56%和89.69%。将组分F1、F2分别经Sephacryl S-300凝胶柱层析纯化后均得到一个单一组分,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57、81k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肋藻 褐藻胶 提取 分离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除蛋白方式对湛江等鞭金藻多糖的组成、结构特征和体外抗肿瘤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辛泉伯 罗薇 +4 位作者 孙可澄 何云海 刘舒 汪秋宽 宋悦凡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28-435,共8页
为探索适宜的微藻多糖除蛋白方式,以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 zhanjianggensis为试验材料,通过水提醇沉法得到粗多糖(F),再分别采用Sevag法和三氯乙酸(TCA)法去除粗多糖蛋白得到样品F_S和F_T,然后对F、F_S和F_T进行总糖、硫酸根含量和单... 为探索适宜的微藻多糖除蛋白方式,以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 zhanjianggensis为试验材料,通过水提醇沉法得到粗多糖(F),再分别采用Sevag法和三氯乙酸(TCA)法去除粗多糖蛋白得到样品F_S和F_T,然后对F、F_S和F_T进行总糖、硫酸根含量和单糖组成检测,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凝胶排阻层析(Sephacryl S-100)对其成分加以分析,另考察了3种组分体外对6株肿瘤细胞(MCF-7、HeLa、SW480、HT29、HepG2和A549)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湛江等鞭金藻中主要的单糖组成包括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木糖、葡萄糖醛酸、鼠李糖和岩藻糖;经不同除蛋白方式处理后所得样品F_S和F_T的单糖组成比例发生变化;粗提物F中高相对分子质量组分(80 000~90 000)在Sevag法处理后比例下降,但在TCA法处理后得以较好保留;而TCA法处理由于水解和透析的作用使得低相对分子质量组分比例下降;体外抗肿瘤活性试验中3种多糖样品同浓度下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相比较,TCA法所得样品F_T活性最强,粗提物F次之,Sevag法所得样品F_S最弱。研究表明,不同除蛋白方式所得的多糖在组成和活性上有所差异,在多糖商品化开发探索中应考虑以活性为导向进行工艺选择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 湛江等鞭金藻 多糖 除蛋白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