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ε-聚赖氨酸的果胶/小麦面筋蛋白/海藻酸钠复合膜在黑鱼鱼片冷藏保鲜中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吕瑞 冷月 +8 位作者 朱婉婷 胡兴媛 李香蓉 关卉梓玉 孙茜文 李想 蔡一镝 武龙 周慧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159-171,共13页
目的制备一种具有良好抑菌保鲜效果的含ε-聚赖氨酸(ε-polylysine,ε-PL)的果胶/小麦面筋蛋白/海藻酸钠(JHGX)复合膜,并应用于黑鱼鱼片的冷藏保鲜,以期延长货架期。方法在果胶/小麦面筋蛋白/海藻酸钠(HGX)复合膜基础上,添加不同含量ε... 目的制备一种具有良好抑菌保鲜效果的含ε-聚赖氨酸(ε-polylysine,ε-PL)的果胶/小麦面筋蛋白/海藻酸钠(JHGX)复合膜,并应用于黑鱼鱼片的冷藏保鲜,以期延长货架期。方法在果胶/小麦面筋蛋白/海藻酸钠(HGX)复合膜基础上,添加不同含量ε-PL制备JHGX复合膜,测定其性能并分析结构,比较JHGX、HGX、PE保鲜膜对冷藏鱼肉品质的影响。结果当ε-PL添加量为0.75%时,JHGX复合膜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的抑菌圈直径分别达到(11.08±0.22)mm和(11.80±0.32)mm,抑菌活性明显,断裂伸长率达到(22±1.41)%,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80.33%。结构表征证实,JHGX复合膜中各组分形成了较为均匀的网络结构,表面平滑致密。JHGX复合膜应用于黑鱼鱼片的冷藏保鲜后发现:ε-PL的添加能有效抑制微生物生长,第4天超过可接受阈值,达到(5.70±0.01)lg(CFU/g);延缓脂质氧化和蛋白质分解,挥发性盐基氮(TVB-N)在第5天超过国标限定值,达到(32.9±0.98)mg/100 g。同时能减缓pH值上升、维持持水力。结论以TVB-N为品质评价指标,相较于传统的PE包装膜,JHGX复合膜将黑鱼鱼片的保质期成功延长了2 d。研究结果可为ε-PL在海藻酸钠复合膜食品包装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ε-聚赖氨酸(ε-PL) 海藻酸钠(SA) 鱼片 冷藏 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MWF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动力学分析及其在低GI乳粉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瑶 贾艺恬 +3 位作者 汪巾岳 何云海 任丹丹 刘舒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01-111,共11页
低分子量褐藻聚糖硫酸酯(Low molecular weight fucoidan,LMWF)易吸收且功能活性强,具有很好的降血糖活性。本文通过酶促反应动力学研究LMWF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绘制Lineweaver-Burk曲线判断其抑制类型,并将其应用于... 低分子量褐藻聚糖硫酸酯(Low molecular weight fucoidan,LMWF)易吸收且功能活性强,具有很好的降血糖活性。本文通过酶促反应动力学研究LMWF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绘制Lineweaver-Burk曲线判断其抑制类型,并将其应用于低GI食品的开发利用中,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对低GI乳粉配方及工艺进行优化,为LMWF资源的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结果表明,裙带菜褐藻聚糖硫酸酯(Fucoidan from Undaria pinnatifida Suringar,UF)以及酶法降解UF得到的酶解产物EUF(Enzymatic degradation of UF,EUF)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均有抑制能力,且EUF效果强于UF,说明褐藻聚糖硫酸酯降解后活性增强。EUF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活力的IC_(50)分别是9.188、1.118 mg/mL,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能力要强于对α-淀粉酶;EUF对α-淀粉酶的抑制类型为可逆抑制中的反竞争性抑制,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类型为可逆抑制中的竞争性与非竞争性的混合型抑制。低GI乳粉的最适乳粉配比为脱脂乳粉:全脂乳粉=1:0、菊粉添加量0.4%、EUF添加量0.005%、异麦芽酮糖醇添加量0.7%;另外采用均质压力500 Pa,此条件下乳粉的GI值为28.12,且具有较好的感官特性和较高的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淀粉酶 Α-葡萄糖苷酶 低分子量褐藻聚糖硫酸酯 低GI食品 降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ckering乳液作为食品脂肪替代物的应用研究进展
3
作者 王铭瑞 刘瑞瑞 +5 位作者 脱颖 于艺玮 武龙 周慧 蔡一镝 李想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468-477,共10页
健康体重是全民健康生活方式“三减三健”中倡导的行动方案之一,“减油、减脂”的膳食需求也必将为食品行业的发展带来重大变革。然而,低脂食品的研发往往伴随着产品感官特性的劣变。因此,脂肪替代物的概念应运而生。本文从食品对人体... 健康体重是全民健康生活方式“三减三健”中倡导的行动方案之一,“减油、减脂”的膳食需求也必将为食品行业的发展带来重大变革。然而,低脂食品的研发往往伴随着产品感官特性的劣变。因此,脂肪替代物的概念应运而生。本文从食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出发,综述了研发Pickering乳液作为脂肪替代物(Fat replacement with Pickering Emulsion,FPE)的必要性。本文以乳液类型、乳液特性对FPE的影响及FPE在食品中的应用三方面为重点,对最新研究数据进行系统概述。文章重点阐明了FPE的油相特性、质构特性及其凝胶特性对终产品品质的影响。现有研究结论表明,蛋白质和多糖基FPE均能够较好地保持食品品质特性,有望作为新兴的脂肪替代物加以研究推广。然而,对于FPE食品的开发,当前大多数研究仍停留在实验室水平,难以满足工业化生产的需求,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弥合相关技术与产业化之间的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替代物 PICKERING 乳液 质构特性 食品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产生物材料稳定的Pickering乳液在食品3D打印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4
作者 脱颖 王铭瑞 +4 位作者 左一童 武龙 周慧 蔡一镝 李想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72-381,共10页
食品3D打印技术可为航天食品、婴幼儿辅食及吞咽困难辅助食品等提供定制化营养策略。然而,Pickering乳液在食品3D打印材料中的应用尚处于理论层面,其独特的流变及质构特性对3D打印精度的影响尚未明确。本文以水产生物材料稳定的Pickerin... 食品3D打印技术可为航天食品、婴幼儿辅食及吞咽困难辅助食品等提供定制化营养策略。然而,Pickering乳液在食品3D打印材料中的应用尚处于理论层面,其独特的流变及质构特性对3D打印精度的影响尚未明确。本文以水产生物材料稳定的Pickering乳液(Pickering emulsion stabilized with aquatic biomaterials,PEAs)在食品3D打印中的应用为切入点,聚焦Pickering乳液稳定粒子、Pickering乳液特性对3D打印的影响以及PEAs在3D打印食品中的应用三方面,对上述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综述。重点阐明Pickering乳液流变特性、自支撑性及油相比对3D打印精度的影响,以期为个性化定制食品提供理论研究基础。研究证实,由水生生物蛋白质、多糖及纤维素稳定的Pickering乳液有较高的稳定性及优异的黏弹模量,有助于提升3D打印结构的稳定性,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水产生物材料 Pickering乳液 应用研究 流变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多糖-多酚偶联物的提取分离纯化方法、结构表征和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任一萌 高媛 +6 位作者 孔淑华 赵进文 任丹丹 马艺超 刘舒 何云海 汪秋宽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00-407,共8页
天然多糖-多酚偶联物是由多糖和多酚通过化学或生物化学反应偶联形成的物质,具有比单一多糖或多酚更好的生物活性,包括抗炎、抗氧化、抗凝血、辐射保护、抗血小板、降血糖等,在食品、医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已成为目前研究热点... 天然多糖-多酚偶联物是由多糖和多酚通过化学或生物化学反应偶联形成的物质,具有比单一多糖或多酚更好的生物活性,包括抗炎、抗氧化、抗凝血、辐射保护、抗血小板、降血糖等,在食品、医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已成为目前研究热点。不同的提取、分离纯化方法不仅对天然多糖-多酚偶联物的提取率有影响,还会影响其酚糖组成的含量,进而影响其生物活性。由于天然多糖-多酚偶联物的结构复杂,目前尚未明确解析其结构及相互作用机制。本文对天然多糖-多酚偶联物的提取、分离纯化、结构表征和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后续功能食品的开发提供新资源,为酚糖偶联物在食品保健品与化妆品领域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多酚偶联物 提取方法 分离纯化 结构表征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辅助酶解罗非鱼皮抗氧化肽制备及结构分析
6
作者 米春孝 周慧 +2 位作者 胡兴媛 朱婉婷 武龙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3-181,共9页
[目的]通过微波辅助酶解法制备罗非鱼皮抗氧化肽并进行结构分析。[方法]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微波预处理辅助碱性蛋白酶水解法制备抗氧化肽工艺条件,并分析微波处理对鱼皮结构、抗氧化肽的相对分子质量及氨基酸组成与抗氧化活性... [目的]通过微波辅助酶解法制备罗非鱼皮抗氧化肽并进行结构分析。[方法]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微波预处理辅助碱性蛋白酶水解法制备抗氧化肽工艺条件,并分析微波处理对鱼皮结构、抗氧化肽的相对分子质量及氨基酸组成与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微波辅助酶解制备抗氧化肽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441.50 W、微波温度61.00℃、微波时间20 min、酶解时间6.21 h、加酶量2.20%、料液比1∶40 (g/mL),此时罗非鱼皮抗氧化粗肽得率和抗氧化活性相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8.23%和54.89%。经微波预处理的罗非鱼皮的硬度、胶黏性和咀嚼性相比对照组均显著降低,且罗非鱼皮胶原纤维更加分散和疏松。[结论]微波预处理后可得到相对分子质量<1000,具有高含量的组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和半胱氨酸,且抗氧化活性较高的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罗非鱼皮 抗氧化肽 相对分子质量 氨基酸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动物抗菌肽及其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
7
作者 陈菊 朱婉婷 +8 位作者 胡兴媛 龚德明 李想 蔡一镝 任丹丹 何云海 武龙 汪秋宽 周慧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442-450,共9页
微生物污染是引起食品腐败和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开发具有广谱、高效抑菌作用的新型天然抗菌剂成为现代食品安全的研究热点。海洋动物抗菌肽主要通过破坏细胞膜、破坏细胞壁、与细胞内物质作用等方式发挥抑菌作用。海洋动物抗菌肽... 微生物污染是引起食品腐败和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开发具有广谱、高效抑菌作用的新型天然抗菌剂成为现代食品安全的研究热点。海洋动物抗菌肽主要通过破坏细胞膜、破坏细胞壁、与细胞内物质作用等方式发挥抑菌作用。海洋动物抗菌肽由于抑菌谱广、耐药性低和不易残留等特点而备受关注,可作为新型抗菌剂解决食品腐败的问题。因此,海洋动物抗菌肽可作为新型抗菌剂或活性包装材料用于食品的保鲜,在食品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综述了海洋动物来源的鱼类、虾类、蟹类和贝类抗菌肽、抗菌机制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总结了海洋抗菌肽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法,旨在为海洋动物抗菌肽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动物 抗菌肽 抗菌机制 食品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多酚功能性作用机制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彭雍博 罗宣 +3 位作者 汪秋宽 宋悦凡 任丹丹 丛海花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84-492,共9页
海藻多酚(Algae Polyphenols)是海藻次级代谢产物,可保护海藻自身免受植食性动物干扰,因其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已成为人们对海洋活性物质研究的热点。本研究中对海藻多酚提取工艺和分离纯化技术进行综述,阐明了海藻多酚的抗氧化、抑菌... 海藻多酚(Algae Polyphenols)是海藻次级代谢产物,可保护海藻自身免受植食性动物干扰,因其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已成为人们对海洋活性物质研究的热点。本研究中对海藻多酚提取工艺和分离纯化技术进行综述,阐明了海藻多酚的抗氧化、抑菌、抗病毒、抗肿瘤、抗过敏、抗炎症、抗血凝、葡萄糖稳态调节等生物学活性作用机制,以及海藻多酚化学结构与其生物学活性的构效关系,总结了海藻多酚的应用现状,表明海藻多酚具有可持续性高值化利用发展的价值。同时指出今后需加强海藻多酚功能性结构、活性作用机制、产品应用开发的研究,海藻多酚在工农业生产中具有广大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多酚 提取工艺 分离纯化 化学结构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笼目海带风味果冻的加工工艺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罗宣 宋东迷 +4 位作者 陶欣然 刘海波 张雪楠 胡月 汪秋宽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1-206,共6页
以日本笼目海带为原料进行笼目海带风味果冻加工工艺探究。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海带汁的最佳脱腥工艺和复配胶比。研究结果表明,最优脱腥工艺为:绿茶添加量0.15%,脱腥时间25 min,温度90℃;最佳复配胶比例为:卡拉胶∶魔芋胶∶琼脂=1... 以日本笼目海带为原料进行笼目海带风味果冻加工工艺探究。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海带汁的最佳脱腥工艺和复配胶比。研究结果表明,最优脱腥工艺为:绿茶添加量0.15%,脱腥时间25 min,温度90℃;最佳复配胶比例为:卡拉胶∶魔芋胶∶琼脂=10∶2∶1。采用正交试验获得笼目海带风味果冻加工优化工艺为:以20%笼目海带汁为底物,复配胶添加量1.3%(卡拉胶、魔芋胶、琼脂),KCl 0.06%,白砂糖3.0%,浓缩果汁(苹果、橘子)添加量10.0%,pH 4.0。制作的笼目海带果冻色泽均匀,酸甜适中,风味独特,符合国家果冻食品卫生要求(GB 19299-20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笼目海带 果冻 脱腥 复配胶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的抗菌作用及在抑菌活性包装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5
10
作者 刘梦琪 吕瑞 +7 位作者 陈菊 矫芮文 米春孝 李想 任丹丹 武龙 汪秋宽 周慧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1-271,共11页
壳聚糖因其良好的生物降解性、成膜性及广谱抗菌活性,可作为活性抗菌剂或成膜基材应用到食品中,目前已成为合成塑料聚合物有力的替代品。但单一壳聚糖薄膜存在水溶性差、机械性能较弱等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食品抗菌材料中的... 壳聚糖因其良好的生物降解性、成膜性及广谱抗菌活性,可作为活性抗菌剂或成膜基材应用到食品中,目前已成为合成塑料聚合物有力的替代品。但单一壳聚糖薄膜存在水溶性差、机械性能较弱等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食品抗菌材料中的应用。为了更好地发挥壳聚糖抗菌特性,近年来关于壳聚糖抗菌活性在食品中的应用安全性备受瞩目,本文对壳聚糖的抗菌机制、提高壳聚糖抑菌性能的方法进行阐述,并综述了壳聚糖与多糖、蛋白以及脂质复合膜在食品保鲜应用的研究现状,以期为壳聚糖抗菌复合材料的开发利用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抗菌 复合材料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分离单糖与寡糖的亲水色谱材料制备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丹丹 矫芮文 +7 位作者 米春孝 陈菊 李想 汪秋宽 任丹丹 何云海 武龙 周慧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61-271,共11页
糖类化合物在食品科学、医药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糖类化合物可分为单糖、寡糖和多糖,其中单糖和寡糖大多是可溶性糖,不仅可以充当结构物质,还具有抗氧化、抗癌、抗菌、抗病毒等多种生物活性。亲水作用色谱弥补... 糖类化合物在食品科学、医药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糖类化合物可分为单糖、寡糖和多糖,其中单糖和寡糖大多是可溶性糖,不仅可以充当结构物质,还具有抗氧化、抗癌、抗菌、抗病毒等多种生物活性。亲水作用色谱弥补了反相液相色谱在糖类化合物分离方面的不足。本文重点介绍了2017—2022年报道的适合分离分析单糖和寡糖的氨基键合固定相、酰胺类键合固定相、糖类键合固定相、两性离子键合固定相等亲水色谱固定相,并概述了乙腈含量、缓冲盐浓度、流动相pH值和柱温等色谱分离条件对亲水分离效果的影响,以期为单糖及寡糖的分离分析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糖 寡糖 分离 色谱固定相 亲水作用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在水产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盈柔 米春孝 +7 位作者 陈菊 矫芮文 李想 任丹丹 何云海 汪秋宽 武龙 周慧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14-323,共10页
由于养殖环境污染严重、养殖过程中使用违禁药品以及水产品携带天然致病菌等问题,水产品安全事件频发,但是因为目标分析物含量低、水产品基质的复杂性、目标分析物与食品成分的相互作用等问题,使得对残留污染物的分离纯化存在很大困难,... 由于养殖环境污染严重、养殖过程中使用违禁药品以及水产品携带天然致病菌等问题,水产品安全事件频发,但是因为目标分析物含量低、水产品基质的复杂性、目标分析物与食品成分的相互作用等问题,使得对残留污染物的分离纯化存在很大困难,迫切需要准确度高、精密度高、检测限低的水产品安全检测方法。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是一种多孔晶体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热稳定性好、表面修饰可调控等特性。MOFs拥有优异的吸附性能并已成功应用于水产品的安全检测。本文概括了MOFs的主要结构,论述了MOFs吸附机理,综述了MOFs在水产品安全检测残留污染物(渔药、重金属、有机污染物)中的应用,旨在为水产品的安全检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品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吸附剂 安全检测 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酸催化剂降解纤维素工艺研究
13
作者 安昭宇 张慧 +3 位作者 王子豪 裴小嘉 丁彧洁 周慧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18期64-68,共5页
传统工艺硫酸法制备纳米纤维素易腐蚀设备,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催化剂难以回收且催化效率较低,易产生副反应,后续处理较为繁琐,残留浓硫酸排放后会对环境造成污染,需要对废液进行一定的处理才能排放到环境中。主要研究了以非均相催化剂催... 传统工艺硫酸法制备纳米纤维素易腐蚀设备,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催化剂难以回收且催化效率较低,易产生副反应,后续处理较为繁琐,残留浓硫酸排放后会对环境造成污染,需要对废液进行一定的处理才能排放到环境中。主要研究了以非均相催化剂催化海藻纤维素制备纳米纤维素的工艺条件。以海藻纤维素进行纳米晶纤维素的催化合成,使用D079-02、D079-03、D079-04、二氧化锆、磷钨酸水合物5种催化剂进行对照试验,通过分析所得纳米纤维素的粒径分布和Zeta电位,得出以磷钨酸水合物为催化剂,纳米纤维素的粒径最小。后续以磷钨酸水合物为催化剂,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催化剂用量对纳米纤维素粒径和Zeta电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120℃,反应时间4 h,催化剂和原料的比例为2/3的条件下,催化效果较好,粒径为237.8 nm,Zeta电位为-26.8 mV。故可以使用非均相催化剂代替硫酸均相催化剂,催化纤维素制备纳米纤维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相催化 海藻纤维素 纳米纤维素 磷钨酸水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处理方式对海带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任丹丹 陈倩 +3 位作者 秦振中 汪秋宽 吴超 何云海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73-676,共4页
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法从海带中提取类胡萝卜素,通过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测定与薄层色谱分析,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及皂化处理方式对海带类胡萝卜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何种干燥方式均会破坏海带类胡萝卜素。相比之下,冷冻干燥方式优于其他干燥... 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法从海带中提取类胡萝卜素,通过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测定与薄层色谱分析,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及皂化处理方式对海带类胡萝卜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何种干燥方式均会破坏海带类胡萝卜素。相比之下,冷冻干燥方式优于其他干燥方式;高温短时干燥优于低温长时干燥;而经阳光曝晒的海带中类胡萝卜素含量最低。皂化处理会破坏海带类胡萝卜素中的岩藻黄素,故皂化处理不适合用于含有岩藻黄素的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 类胡萝卜素 岩藻黄素 干燥 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肋藻岩藻聚糖硫酸酯的提取及其降血脂作用研究 被引量:21
15
作者 李鸶鸶 汪秋宽 +2 位作者 何云海 任丹丹 张泽宇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4-98,共5页
通过对多肋藻Costaria costata基本成分的测定与对多肋藻中活性成分岩藻聚糖硫酸酯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研究了提取的岩藻聚糖硫酸酯对小鼠血清高血脂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多肋藻的水分、灰分、蛋白质、脂肪含量分别为10.55%、15.40%、11.... 通过对多肋藻Costaria costata基本成分的测定与对多肋藻中活性成分岩藻聚糖硫酸酯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研究了提取的岩藻聚糖硫酸酯对小鼠血清高血脂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多肋藻的水分、灰分、蛋白质、脂肪含量分别为10.55%、15.40%、11.13%、2.00%(质量分数,下同),多肋藻的总膳食纤维、碘、甘露醇含量分别为48.05%、0.10%、11.30%。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岩藻聚糖硫酸酯的优化提取工艺为酶加量0.10%、温度50℃、pH 5.5、酶解时间30 min,在此条件下岩藻聚糖硫酸酯的提取率为1.859%,总糖与总硫酸根含量分别为1.416%和0.972%。建立高血脂症小鼠模型,采用岩藻聚糖硫酸酯粗提物对其灌胃,试验结果表明:各剂量组对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剂量高于500 mg/(kg.d)时,对小鼠血清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多肋藻岩藻聚糖硫酸酯粗提物对高血脂症中的三项指标均具显著抑制作用,表明其有一定的降血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肋藻 岩藻聚糖硫酸酯 提取工艺 降血脂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栖菜多酚的提取及纯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吕成林 汪秋宽 +2 位作者 宋悦凡 任丹丹 何云海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231-235,240,共6页
以羊栖菜为原料,研究确定经济高效的羊栖菜多酚提取分离纯化的方法。检测分析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参数对多酚粗提物提取率的影响,优化得到羊栖菜多酚粗提物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40%、料液比1∶25、提取时间5h、... 以羊栖菜为原料,研究确定经济高效的羊栖菜多酚提取分离纯化的方法。检测分析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参数对多酚粗提物提取率的影响,优化得到羊栖菜多酚粗提物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40%、料液比1∶25、提取时间5h、提取温度70℃。以多酚吸附量和解吸率为指标,对10种不同类型的大孔树脂进行了筛选,通过动态吸附与解吸实验,确定大孔树脂的最佳吸附条件。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大孔树脂NKA-9对羊栖菜多酚的吸附量和解吸率最佳,吸附量和解吸率分别达到0.73mg/g和91%。NKA-9树脂分离最佳工艺条件为:上柱液p H为4,体积为300m L,流速为1m L/min;洗脱液浓度为70%,洗脱液体积为400m L,洗脱流速为1m L/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栖菜 多酚 大孔树脂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藻褐藻多糖硫酸酯的分离纯化及结构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海霞 汪秋宽 +3 位作者 何云海 宋悦凡 丛瑶 刘舒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59-562,共4页
为研究马尾藻Sargassum褐藻多糖硫酸酯的组成及结构,以马尾藻褐藻多糖硫酸酯粗品为原料,利用DEAE-Sepharose Fast Flow弱阴离子交换层析对粗品进行分离纯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粗品(F)及纯化后的两个组分(F0、F1)进行了单糖组... 为研究马尾藻Sargassum褐藻多糖硫酸酯的组成及结构,以马尾藻褐藻多糖硫酸酯粗品为原料,利用DEAE-Sepharose Fast Flow弱阴离子交换层析对粗品进行分离纯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粗品(F)及纯化后的两个组分(F0、F1)进行了单糖组成分析,同时利用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研究了F0及F1的多糖结构。结果表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单糖衍生物的分离效果良好,F、F0、F1均含有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木糖、岩藻糖;红外光谱分析显示,F和F0的硫酸基主要连接于岩藻糖的C2和C3位置。本研究结果可为马尾藻褐藻多糖硫酸酯的生物活性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藻 褐藻多糖硫酸酯 纯化 结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藻多糖硫酸酯与山楂提取物混合剂的降血脂作用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亚芳 汪秋宽 +4 位作者 何云海 任丹丹 林茹 宋悦凡 丛海花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09-313,共5页
为研究褐藻多糖硫酸酯和山楂配伍混合剂的降血脂作用,以日本厚叶海带褐藻多糖硫酸酯和中国裙带菜孢子叶褐藻多糖硫酸酯及山楂为原料,将褐藻多糖硫酸酯和山楂提取物按1∶1比例配伍成厚叶混合剂和裙带菜混合剂,对体质量为150~170 g的高脂... 为研究褐藻多糖硫酸酯和山楂配伍混合剂的降血脂作用,以日本厚叶海带褐藻多糖硫酸酯和中国裙带菜孢子叶褐藻多糖硫酸酯及山楂为原料,将褐藻多糖硫酸酯和山楂提取物按1∶1比例配伍成厚叶混合剂和裙带菜混合剂,对体质量为150~170 g的高脂大鼠每日灌胃不同剂量的混合剂,灌胃周期为28 d。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厚叶混合剂与裙带菜混合剂各剂量组大鼠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也显著降低(P〈0.05);对体外抗氧化酶活性的研究发现,厚叶混合剂与裙带菜混合剂各剂量组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研究表明,两种混合剂均具有较好的降血脂作用,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藻多糖硫酸酯 山楂提取物 降血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拿大红参(Parastichopus californicus)基本成分分析及其酶解工艺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颖 汪秋宽 +5 位作者 谷越 何云海 宋悦凡 丛海花 刘舒 祁艳霞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0-194,200,共6页
本文以加拿大红参(Parastichopus californicus)为原料,研究其最优酶解工艺。基本成分测定结果表明加拿大红参的蛋白质含量73.33%,脂肪0.97%,灰分23.85%,粘多糖1.68%。研究以多肽得率为指标确定了加拿大红参的最优酶解工艺,并估算了... 本文以加拿大红参(Parastichopus californicus)为原料,研究其最优酶解工艺。基本成分测定结果表明加拿大红参的蛋白质含量73.33%,脂肪0.97%,灰分23.85%,粘多糖1.68%。研究以多肽得率为指标确定了加拿大红参的最优酶解工艺,并估算了其酶解液多肽分子量分布。实验使用枯草杆菌中性蛋白酶与风味蛋白酶组成的复合酶对海参进行酶解,最优酶解工艺:酶解温度为55℃、p H为7.5、料液比1∶5(g/m L)、酶解时间为3 h、酶加量为1.05%,最优条件下,酶解液中多肽得率为13.99%,通过Sephadex G-50对加拿大红参酶解液多肽分子量分布范围进行估算,得出分子量分布为1133~129457 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参 基本成分 酶解工艺 酶解液多肽分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电渗析分离工艺
20
作者 姜晓东 汪秋宽 +4 位作者 李鹏亮 何云海 宋悦凡 任丹丹 侯丽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0-127,共8页
采用电渗析法对盐沉后的海带酶解液中岩藻聚糖硫酸酯进行分离,探索工业化分离生产岩藻聚糖硫酸酯的方法,以解决目前乙醇沉淀法存在的安全性和高成本等问题。以脱盐率、糖保留率为检测指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电渗析工艺参数。结果显示,... 采用电渗析法对盐沉后的海带酶解液中岩藻聚糖硫酸酯进行分离,探索工业化分离生产岩藻聚糖硫酸酯的方法,以解决目前乙醇沉淀法存在的安全性和高成本等问题。以脱盐率、糖保留率为检测指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电渗析工艺参数。结果显示,在操作电压80 V、料液流量3.2 L/min、固形物浓度10 mg/ml、p H=5的条件下,电渗析连续循环3次,海带酶液解干基中多糖含量由40.17%提高至47.11%,硫酸根含量由3.36%提高至4.97%。电渗析后海带酶解液干基中的金属离子含量为Ca 0.13 mg/g、Mg 16.04μg/g、Cu 0.29μg/g、Se 11.7μg/g、Cr 8.06μg/g,Pb未检出,较电渗析前均有降低。电渗析对脱除褐藻胶的海带酶解液进行脱盐纯化处理,可有效地分离纯化出岩藻聚糖硫酸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渗析 岩藻聚糖硫酸酯 响应面法 脱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