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典型陆源入海排污对邻近海域富营养化及生物毒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马新东 穆景利 +5 位作者 林忠胜 王立军 于丽敏 王燕 张哲 张志锋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5-30,共6页
主要采用等标污染负荷、营养状态指数、生物综合毒性指标和GIS手段,通过对秦皇岛海域3个陆源入海排污口及邻近海域水质因子调查,考察典型陆源入海排污对邻近海域富营养化及生物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蒲河、人造河和洋河入海污染物的... 主要采用等标污染负荷、营养状态指数、生物综合毒性指标和GIS手段,通过对秦皇岛海域3个陆源入海排污口及邻近海域水质因子调查,考察典型陆源入海排污对邻近海域富营养化及生物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蒲河、人造河和洋河入海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比分别为36.9%、61.1%和2.0%,其中大蒲河和人造河对该海域污染负荷比的贡献达98%,为主要污染源;邻近海域主要超标污染物为PO3-4和DIN,PO3-4浓度与NQI相关分析(r=0.76,P=0.004 6)和GIS空间对比表明,PO3-4可能是造成该海域富营养化的主要因子。NQI和发光细菌发光抑制率的空间分布特征表明,该海域受陆源排污的影响比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源入海排污 邻近海域 富营养化 生物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海生态系统的人为营养盐输入及其控制对策浅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菊英 郑楠 马德毅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8,共8页
人为活动每年新增大量的活性氮、磷,导致全球氮、磷循环失衡,新增活性氮、磷主要来源于合成氮肥的生产和施用、畜肥的施用、具固氮能力的农作物如豆科植物等的大规模种植,以及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氮氧化物等,而农作物生产与畜禽养殖是改... 人为活动每年新增大量的活性氮、磷,导致全球氮、磷循环失衡,新增活性氮、磷主要来源于合成氮肥的生产和施用、畜肥的施用、具固氮能力的农作物如豆科植物等的大规模种植,以及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氮氧化物等,而农作物生产与畜禽养殖是改变全球氮、磷循环的主要原因。随着生活污水排放量和化肥施用量的激增,大量氮、磷进入近海,导致营养盐污染和富营养化,这已成为全球性的海洋生态环境问题,通过河流径流和大气沉降进入近海生态环境中的新增氮和磷一半以上与人为活动有关。本文以波罗的海和东海为例,分析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近海的富营养化问题,研究表明从源头缓解富营养化的对策应同时聚焦氮与磷负荷的削减,具体措施包括降低农业生产活动中化肥的土壤渗漏、合理施肥、种植多年生植物和种植休耕季覆被作物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盐输入 富营养化 人为活动 化肥施用 农业生产 减缓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氮和重金属对渤海不同区域沉积物中厌氧氨氧化菌的影响差异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文静 明红霞 +4 位作者 陈泉睿 孟德龙 苏洁 石婷婷 樊景凤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50-1162,共13页
厌氧氨氧化菌(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Anammox)是驱动厌氧氨氧化过程、去除海洋沉积物中氮元素的重要引擎。为分析无机氮和重金属对厌氧氨氧化菌的影响,以渤海沉积物中厌氧氨氧化菌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实时... 厌氧氨氧化菌(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Anammox)是驱动厌氧氨氧化过程、去除海洋沉积物中氮元素的重要引擎。为分析无机氮和重金属对厌氧氨氧化菌的影响,以渤海沉积物中厌氧氨氧化菌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渤海13个站位表层沉积物中AMX16S rDNA基因进行检测,分析其群落结构以及重金属含量对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渤海沉积物中厌氧氨氧化菌类群可归为14门、8纲、9目、5科、8属、26种,其中浮霉菌门(Planctomycetota)在渤海沉积物中占主导地位,且在中部区域丰度最高;相对丰度最高的属为Candidatus Scalindua。沉积物中重金属Hg在南部区域浓度最高。随机森林分析结果显示,南部区域厌氧氨氧化菌群落结构变化可能与沉积物中的NH4+、Hg和Cr含量密切关联,在北部区域可能与Pb含量密切相关,而在中部区域可能与NO2-含量密切相关。AMX16S rDNA丰度与重金属Cr和Cu、总氮以及沉积物粒度显著正相关(P<0.05)。研究表明,渤海具有丰富的微生物资源和厌氧氨氧化菌,具有代谢多种污染物的潜力。研究结果为认识近海污染对微生物的地理分布格局、群落生态位分化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沉积物 厌氧氨氧化菌 环境因子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膨润土对水中蒽的吸附和解吸 被引量:12
4
作者 陈畅曙 刘娜 +1 位作者 傅云娜 马德毅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63-267,共5页
分别用长碳链季铵盐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HDTMAB)、短碳链季铵盐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四甲铵化溴(TMAB)及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PEG)对天然膨润土进行改性。比较了不同类型改性膨润土对水中蒽的吸附性能,... 分别用长碳链季铵盐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HDTMAB)、短碳链季铵盐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四甲铵化溴(TMAB)及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PEG)对天然膨润土进行改性。比较了不同类型改性膨润土对水中蒽的吸附性能,探讨了吸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天然膨润土及改性膨润土对水中蒽的吸附能力依次为HDTMAB改性膨润土〉PEG改性膨润土〉TMAB改性膨润土〉天然膨润土;吸附等温线均是直线,说明该吸附行为是分配作用的结果。不同蒽初始质量浓度下,各种改性膨润土对蒽的吸附量由大至小的顺序为HDTMAB改性膨润土〉PEG改性膨润土〉TMAB改性膨润土,而天然膨润土对蒽的吸附量随蒽初始质量浓度的变化很小。改性膨润土加入量为30~80g/L时,各种改性膨润土对水中蒽的去除率均可达到90%以上,且解吸率均在5%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膨润土 吸附 解吸 分配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