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极中山站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监测与研究
1
作者 闫启仑 焦亦平 +3 位作者 赵俊琳 郭皓 关道明 王建国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65-174,共10页
1998年 1 2月 1 1日至 1 999年 1月 1 3日在中山站近岸海域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生态环境监测 ,监测内容包括∶ p H、T、盐度 (电导率 )、浊度、DO、COD、营养盐 (NO3 - N、NO2 - N、NH4 -N和 PO4 - P)和叶绿素 ,部分监测站位海水样品... 1998年 1 2月 1 1日至 1 999年 1月 1 3日在中山站近岸海域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生态环境监测 ,监测内容包括∶ p H、T、盐度 (电导率 )、浊度、DO、COD、营养盐 (NO3 - N、NO2 - N、NH4 -N和 PO4 - P)和叶绿素 ,部分监测站位海水样品分层采集 ;其间还进行两次中山站区排污口生活污水连续 2 4小时监测。结果表明 ,冰缝间以及海冰底层下 1 m内的海水为各种环境理化因子的急剧变化层 ,大于冰底 1 m深的海水中的各要素变化梯度趋于平稳 ,营养盐垂直分布具有一定规律。p H和 DO为一类海水水质 ,无机氮属一、二类水质 ,无机磷属超三类水质 ,表层海水中叶绿素 a的平均值为 0 .6 71 mg/m3。中山站排放的生活污水中 COD、p H和悬浮物均符合我国的废污水排放标准 ,仅无机磷超一级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中山站 生态环境 排污 监测 PH 盐度 浊度 营养盐 海洋 叶绿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环境污染贻贝生理监测传感器
2
作者 宋成庆 孙永祥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20-21,共2页
在海洋环境监测和质量评价中,生物学指标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美国“1976~1978年贻贝监测规划”使用的指示生物就是贻贝和牡蛎。我国的海洋环境污染生物监测也选择了贻贝做为指示生物。过去,用贻贝监测海洋环境污染情况,除了人工现... 在海洋环境监测和质量评价中,生物学指标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美国“1976~1978年贻贝监测规划”使用的指示生物就是贻贝和牡蛎。我国的海洋环境污染生物监测也选择了贻贝做为指示生物。过去,用贻贝监测海洋环境污染情况,除了人工现场观察外,就是采用海洋生物采样,实验室消化处理后进行化学分析。这样既繁琐,又没有实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环境污染 贻贝 生理 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藻毒素监测工具:固相吸附毒素跟踪技术研究进展
3
作者 张文广 渠佩佩 +3 位作者 李冬梅 徐轶肖 周国伟 佟蒙蒙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3-488,共16页
固相吸附毒素跟踪(solid phase adsorption toxin tracking,SPATT)技术利用合成大孔树脂模拟滤食贝类的摄食过程,实现对藻毒素的原位被动吸附。凭借其较高的准确性和灵敏度、简单的制作工艺及低成本等优势,SPATT技术已得到较广泛的研究... 固相吸附毒素跟踪(solid phase adsorption toxin tracking,SPATT)技术利用合成大孔树脂模拟滤食贝类的摄食过程,实现对藻毒素的原位被动吸附。凭借其较高的准确性和灵敏度、简单的制作工艺及低成本等优势,SPATT技术已得到较广泛的研究和应用。综述了SPATT技术在藻毒素吸附中的关键工艺及其应用进展,总结了不同类型大孔树脂的物化特性、适用场景和筛选方法,阐述了树脂袋(包)的制作工艺和前处理步骤,比较了由不同类型树脂吸附的各类藻毒素的提取与分析方法。基于实际经验并结合毒素的结构特性,提出了SPATT技术在毒素监测、样品处理和实验室检测中的应用建议,可为藻毒素监测和水产品食用安全预警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吸附毒素跟踪(SPATT) 藻毒素 大孔树脂 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观生态学在近海资源环境中的应用——论海洋景观生态学的发展 被引量:14
4
作者 索安宁 赵冬至 葛剑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5098-5105,共8页
长期以来,景观生态学研究主要集中于陆地景观生态研究,并在土地利用、植被退化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而在海洋领域涉足颇少。论述了景观生态学在海洋赤潮景观、海洋溢油景观、海域使用景观、滨海湿地景观、海岛景观和海洋环境污染景... 长期以来,景观生态学研究主要集中于陆地景观生态研究,并在土地利用、植被退化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而在海洋领域涉足颇少。论述了景观生态学在海洋赤潮景观、海洋溢油景观、海域使用景观、滨海湿地景观、海岛景观和海洋环境污染景观等方面的应用前景,并就海洋景观生态学发展几点认识进行了深入探讨,如海洋景观的均质性与异质性、海洋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关系、边缘效应与海岸带、海洋景观评价与评估、海洋景观模型等,目的是为景观生态学在海洋资源环境中的应用、海洋景观生态学的发展探索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学 海洋景观 应用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连市海洋资源与功能区划 被引量:5
5
作者 苗丰民 李淑媛 +5 位作者 焦亦平 于永海 杨新梅 张永华 苗丽娟 王全明 《海洋地质动态》 2002年第10期6-12,共7页
为了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海洋资源 ,控制和引导海域使用方向 ,保护海洋环境 ,促进海洋资源和区域经济持续发展 ,为海洋综合管理提供服务 ,在全面调查大连市海域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和综合分析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基础... 为了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海洋资源 ,控制和引导海域使用方向 ,保护海洋环境 ,促进海洋资源和区域经济持续发展 ,为海洋综合管理提供服务 ,在全面调查大连市海域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和综合分析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基础上 ,确定了大连市海域及其毗邻陆域海洋功能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连市 海洋资源 海洋功能区划 管理措施 海洋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AET法建立海洋沉积物环境质量基准 被引量:1
6
作者 蒲家彬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85-91,共7页
海洋沉积物环境质量基准的建立是制定其质量管理环境标准的前提.国外近20年的研究已逐步建立起一系列有效的沉积物环境质量确定方法.这些方法各有所长,可以互为补充,其中表观效应阈值法(AET法)正在受到重点关注.这种方法结合了现场实际... 海洋沉积物环境质量基准的建立是制定其质量管理环境标准的前提.国外近20年的研究已逐步建立起一系列有效的沉积物环境质量确定方法.这些方法各有所长,可以互为补充,其中表观效应阈值法(AET法)正在受到重点关注.这种方法结合了现场实际与实验室确认两方面的大量可靠数据,综合判定沉积物的质量阈值,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本文对此方法进行了综合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沉积物 污染物 生物效应 AET 环境 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连湾海域沉积动力环境与物质输运 被引量:7
7
作者 张连杰 赵博 +1 位作者 王鹏 张盼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19年第6期12-19,共8页
对大连湾内部及外侧海域采集的46个表层沉积物进行了粒度分析,研究了大连湾现代沉积动力环境、沉积物运移、搬运方式及营力的空间差异,探讨了大连湾内外沉积物运移交换及其影响机制。大连湾内物质来源较少,湾外基岩海岸的侵蚀碎屑、外... 对大连湾内部及外侧海域采集的46个表层沉积物进行了粒度分析,研究了大连湾现代沉积动力环境、沉积物运移、搬运方式及营力的空间差异,探讨了大连湾内外沉积物运移交换及其影响机制。大连湾内物质来源较少,湾外基岩海岸的侵蚀碎屑、外海潮流携带悬浮沙是本区沉积物的主要来源。岬角沿岸、三山岛周边海域长期波浪辐聚,形成高能扰动环境;三山岛外侧水道为强潮流冲刷环境,涨、落潮流流速上的差异导致双跃移组分;大连湾内潮流波浪较弱,沉积物以悬移组分为主。湾口近岸以波浪破碎形成的沿岸流为主要搬运营力,沉积物自老窝咀、棒棰岛沿岸向大连湾内输运;湾口的中北部物质的交换以潮流为主要搬运营力,向北运移进入大连湾北部。大连湾虽然内外物质的交换较弱,但却具有对来自北黄海物质的"捕获"作用,对于研究古黄海暖流的形成演化指示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连湾 粒度 物质输运 沉积动力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环境中细菌耐药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8
作者 赵小慧 苏洁 +1 位作者 樊景凤 马悦欣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4期406-412,共7页
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作为一个潜在威胁健康的问题已成为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细菌耐药性持续存在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必须面对和认真研究解决的难题。海洋环境也已逐步成为耐药性细菌的重要储存库。因此,本文针对海洋环境中细菌耐... 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作为一个潜在威胁健康的问题已成为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细菌耐药性持续存在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必须面对和认真研究解决的难题。海洋环境也已逐步成为耐药性细菌的重要储存库。因此,本文针对海洋环境中细菌耐药性这一问题,结合国内外最新文献,对海洋环境中细菌耐药性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简单介绍了细菌耐药性在海洋环境中的产生原因、流行现状、传播途径及影响因素,并对未来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 细菌耐药性 抗性基因 水平基因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黄河口南岸海洋沉积环境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黄学勇 张戈 +4 位作者 高茂生 侯国华 陈广泉 庄海海 于大涛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19年第1期12-21,共10页
根据在现代黄河口南岸采集的45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与5个柱状沉积物样品的粒度测试结果,研究了现代黄河口南岸沉积物的类型与空间分布特征。通过粒度参数计算和聚类分析方法绘制了粒度概率累积曲线,探讨了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与物源和沉积... 根据在现代黄河口南岸采集的45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与5个柱状沉积物样品的粒度测试结果,研究了现代黄河口南岸沉积物的类型与空间分布特征。通过粒度参数计算和聚类分析方法绘制了粒度概率累积曲线,探讨了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与物源和沉积动力环境间的关系。现代黄河口至广利河河口的沉积物颗粒呈"粗—细—粗"分布,表层沉积物分为粉砂质砂和砂质粉砂2种类型。通过分析对比柱状沉积物不同深度粒度频率曲线与概率累积曲线,结合对沉积环境和沉积速率的分析,认为黄河河道摆动是影响沉积环境的主导因素。通过对比典型潮滩剖面丰枯季节粒度概率累积曲线发现,广利河在局部区域对沉积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研究表明:黄河改道是影响沉积环境的主导因素,同时,广利河等沿岸河流在河口局部区域对原有沉积环境有一定的改造作用,至莱州湾南岸,沿岸小清河、弥河等河流取代黄河成为影响沉积环境的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黄河口南岸 广利河口 沉积环境 粒度 概率累积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州湾及邻近海域金乌贼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10
作者 姜月 张云雷 +5 位作者 逄志伟 纪毓鹏 徐宾铎 张崇良 任一平 薛莹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7-624,共8页
研究根据2013—2020年在海州湾及其邻近海域进行的渔业资源和栖息环境综合调查数据,采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模型,通过交叉验证,结合赤池信息准则(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AIC)等评判指标,构建了金乌贼(Sepia ... 研究根据2013—2020年在海州湾及其邻近海域进行的渔业资源和栖息环境综合调查数据,采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模型,通过交叉验证,结合赤池信息准则(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AIC)等评判指标,构建了金乌贼(Sepia esculenta)的空间分布模型,并分析环境因子对其空间分布的影响,旨在探究海州湾金乌贼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水深对金乌贼空间分布的影响最大,底层盐度次之,其次是底层水温和离岸距离。金乌贼的相对资源密度随水深的增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随盐度的升高而增大,随底层水温的升高而减小。在海州湾水深约27 m,离岸距离约40 km的海域,金乌贼的相对资源密度较高,其分布格局呈现出在东部和中北部海域丰度高,而西南部近岸海域丰度低的特点。研究将有助于深入了解海州湾金乌贼的空间分布规律,为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科学养护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州湾 支持向量机模型 空间分布 环境因子 金乌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树林生态系统遥感监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49
11
作者 孙永光 赵冬至 +3 位作者 郭文永 高阳 苏岫 卫宝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4523-4538,共16页
随着现代遥感技术的迅速发展,遥感监测已经成为红树林生态系统变化监测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从遥感技术在生态系统变化监测应用领域入手,综述了国内外红树林遥感监测的发展历程,系统总结了遥感技术在红树林湿地动态、种间分类、群落结构(... 随着现代遥感技术的迅速发展,遥感监测已经成为红树林生态系统变化监测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从遥感技术在生态系统变化监测应用领域入手,综述了国内外红树林遥感监测的发展历程,系统总结了遥感技术在红树林湿地动态、种间分类、群落结构(叶面积指数、冠幅、树高等)、生物量、灾害灾情(病虫害、风暴潮等)、景观格局动态、驱动力、红树林湿地保护与管理等领域应用现状,归纳了不同应用领域遥感监测的理论、方法及研究现状。指出我国在红树林遥感监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红树林遥感监测应在分类标准体系规范化、分类精度提升、红树林生态学特征参数(物种多样性、优势度等)、生态系统环境空间演变过程及遥感监测的尺度效应方面加大研究力度。充分发挥区域综合监测模型在红树林生态系统变化遥感监测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遥感技术 应用领域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协同稀疏编码网络的海洋浮筏SAR图像目标识别 被引量:22
12
作者 耿杰 范剑超 +1 位作者 初佳兰 王洪玉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93-604,共12页
浮筏养殖广泛存在于我国近海海域,可见光遥感图像无法完全准确地获取养殖目标,而基于主动成像的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遥感图像能够得到养殖目标,因此采用SAR图像进行海洋浮筏养殖目标识别.然而,海洋遥感SAR图像... 浮筏养殖广泛存在于我国近海海域,可见光遥感图像无法完全准确地获取养殖目标,而基于主动成像的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遥感图像能够得到养殖目标,因此采用SAR图像进行海洋浮筏养殖目标识别.然而,海洋遥感SAR图像包含大量相干斑噪声,并且SAR图像特征单一,使得目标识别难度较大.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一种深度协同稀疏编码网络(Deep collaborative sparse coding network,DCSCN)进行海洋浮筏识别.本文方法对预处理后的图像先提取纹理特征和轮廓特征,再进行超像素分割并将同一个超像素块特征组输入该网络进行协同表示,最后得到有效特征并分类识别.通过人工SAR图像和北戴河海域浮筏养殖SAR图像的实验验证所提模型的有效性.该网络不仅具有优异的特征表示能力,能够获得更适合分类器的特征,而且通过近邻协同约束,有效抑制相干斑噪声影响,所以提高了SAR图像目标识别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深度学习 稀疏自动编码器 浮筏养殖 目标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锦州湾沾污沉积物急性毒性的海洋端足类检验 被引量:23
13
作者 闫启仑 马德毅 +2 位作者 郭皓 DavidJ.Hansen WalterJ.Berry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629-634,共6页
1992年9月—1993年1月对锦州湾沾污沉积物的海洋端足类急性毒性效应进行了研究。从锦州湾湾顶到湾口沿西南—东北方向每2km等距离采集7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应用海洋端足类Ampcliscaabdita对这些样品进行了10d直流式急性毒性检验,检验指... 1992年9月—1993年1月对锦州湾沾污沉积物的海洋端足类急性毒性效应进行了研究。从锦州湾湾顶到湾口沿西南—东北方向每2km等距离采集7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应用海洋端足类Ampcliscaabdita对这些样品进行了10d直流式急性毒性检验,检验指标为死亡率。结果表明,五里河河口处受试生物死亡率最高,为100%,从湾顶该河口处沿东北方向随着距离增加,死亡率逐渐递减;笔架山处最低,仅为25%。这一结果与湾内沉积物中化学污染物浓度、底栖生物种类组成、生物量和体内残毒量的分布趋势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州湾 沾污沉积物 端足类 毒性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丝状真菌降解原油研究Ⅱ.砂砾中油污去除室内模拟试验 被引量:6
14
作者 林凤翱 冯志权 +3 位作者 李洪 于占国 张映 贺杰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16-123,共8页
1引言现有的大量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4],从海洋环境中分离出的降解石油烃细菌和酵母不仅对不同油种降解差异较大、降解率较低,而且它们大都在小油滴中生长,那里的营养盐和氧含量往往限制其生长繁殖和降解石油烃能力,所以,要... 1引言现有的大量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4],从海洋环境中分离出的降解石油烃细菌和酵母不仅对不同油种降解差异较大、降解率较低,而且它们大都在小油滴中生长,那里的营养盐和氧含量往往限制其生长繁殖和降解石油烃能力,所以,要应用海洋细菌和酵母清除海上油污,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状真菌 油污去除 模拟试验 海洋 原油 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填海景观格局演变及存量资源分析——以大连长兴岛附近海域为例 被引量:14
15
作者 柯丽娜 庞琳 +2 位作者 王权明 韩增林 王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5498-5508,共11页
以大连市长兴岛附近海域为研究区域,收集1995年、2000年Landsat TM遥感影像及2005年、2010年、2016年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析20年来研究区围填海的动态空间分布及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建立面向对象的围填海存量资源分类提取方法,并构建围填... 以大连市长兴岛附近海域为研究区域,收集1995年、2000年Landsat TM遥感影像及2005年、2010年、2016年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析20年来研究区围填海的动态空间分布及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建立面向对象的围填海存量资源分类提取方法,并构建围填海存量资源指数,对长兴岛围填海存量资源状况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长兴岛附近海域围填海年动态变化在2010—2016年间幅度最大;长兴岛东南部为围填海动态变化的主要区域。(2)整个区域在监测期内表现出多种围填海小型斑块被整合,大型斑块积极向外扩展的发展态势,区域内景观表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增加而优势度减小的趋势。(3)长兴岛附近海域围填海总体利用效率较低,填而未建区域面积最大,其次为围而未填区域及低效工业城镇用海类型,围填海存量资源总面积达到22008.5 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填海 面向对象 景观格局 存量资源 长兴岛附近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变模糊识别模型的海水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19
16
作者 柯丽娜 王权明 +3 位作者 孙新国 孙才志 周惠成 王方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889-1899,共11页
海水环境质量评价可以视为是一个具有确定性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与具有不确定性的评价因子及其含量变化相结合的分析过程,各评价指标含量具有中介过渡性,构建了基于可变模糊集合理论的海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简称"VFEM"),并... 海水环境质量评价可以视为是一个具有确定性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与具有不确定性的评价因子及其含量变化相结合的分析过程,各评价指标含量具有中介过渡性,构建了基于可变模糊集合理论的海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简称"VFEM"),并以莱州湾海水水质为研究对象,应用提出的可变模糊评价模型对该区域海水水质状况进行评价,实例应用表明,该模型通过可变模型参数变化(a,p),以线性模型与非线性模型相结合,将最后稳定结果作为海洋水质环境的最后评价结果,从而确定水质评价等级,评价结果更为可信,同时该模型通过级别特征值精确区分各水质采样点的水质优劣,对各水质采样点的水质级别有更准确的定位,为海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提供了一种合理而适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变模糊识别 海水环境质量 模型 莱州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极新奥尔松地区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在不同环境样品中的浓度及特性 被引量:6
17
作者 马新东 王艳洁 +4 位作者 那广水 林忠胜 周传光 王震 姚子伟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29-337,共9页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GC-ECD)对北极新奥尔松地区地表沉积物、苔藓和动物粪便中的有机氯农药(OCPs)和多氯联苯(PCBs)进行分析研究。所有样品和空白的回收率分别为69.5%—92.2%(78.8%)、75.1%—112.1%(98.5%)和67.7%—95.1%(79.5%),相...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GC-ECD)对北极新奥尔松地区地表沉积物、苔藓和动物粪便中的有机氯农药(OCPs)和多氯联苯(PCBs)进行分析研究。所有样品和空白的回收率分别为69.5%—92.2%(78.8%)、75.1%—112.1%(98.5%)和67.7%—95.1%(79.5%),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6.7%、8.0%和11.3%。检测到OCPs中主要的单体是HCHs和DDTs,浓度范围分别为0.86—4.50ng/g(2.24ng/g)和0.22—1.09ng/g(0.55ng/g),其中HCHs主要以α,β异构体为主,二者占HCHs总量的81.6%,DDTs则主要以单体p,p′-DDD为主。样品中PCBs的浓度范围在0.20—3.25ng/g(0.84ng/g)之间,主要由四氯、五氯和六氯代PCBs同类物组成,分别占总量的23.8%、26.7%和32.3%。本文对HCHs和DDTs各组分间的比值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对PCBs同系物进行了主成分分析,证实大气传输是新奥尔松地区环境中POPs污染来源的主要途径之一,并且POPs污染来源具有相同的输入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新奥尔松 多氯联苯 有机氯农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的海洋生态监控区区划指标框架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徐惠民 丁德文 +2 位作者 石洪华 温泉 叶属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2-128,共7页
海岸带是海陆生态系统的交错带,其生态系统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全球变化敏感、脆弱。随着沿海各省市新一轮开发规划的实施,近岸海域生态环境面临巨大压力,海洋生态管理面临着新的经济、环境问题,海洋生态监控区需要进行适应性调整。海洋生... 海岸带是海陆生态系统的交错带,其生态系统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全球变化敏感、脆弱。随着沿海各省市新一轮开发规划的实施,近岸海域生态环境面临巨大压力,海洋生态管理面临着新的经济、环境问题,海洋生态监控区需要进行适应性调整。海洋生态监控区,指依据海洋生态特征和问题冲突特点而确定的、通过生态监测和评价而提出的用于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调控的海洋区域。海洋生态监控区是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管理的重要手段,是海洋生态系统管理的重要基础。基于复合生态系统理论,从自然视角、经济视角和社会视角3个方面深入分析了海洋生态重要性区域的内涵,并结合生态社会与生态系统服务描述了海洋生态监控区内涵;结合沿海社会经济发展新趋势和海洋生态系统管理需要,从管理学、生态学、管理对象及管理实施等方面探讨了海洋生态监控区区划的原则;分析了影响海洋生态监控区的主要因素,结合近岸海域生态系统主要服务功能,构建了区划指标体系,包括自然环境、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和三大方面14个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监控区 区划指标 生态系统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在环境污染物分析中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微微 陈宇春 +1 位作者 王菊英 马德毅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5-97,共3页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技术是一种新型高灵敏度的生物传感技术。目前在测定多氯联苯、酚类、农药、毒素和重金属等环境污染物质的方法的研究日益成熟。文章综述了SPR技术的基本原理及近年来在分析环境污染物...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技术是一种新型高灵敏度的生物传感技术。目前在测定多氯联苯、酚类、农药、毒素和重金属等环境污染物质的方法的研究日益成熟。文章综述了SPR技术的基本原理及近年来在分析环境污染物的研究中取得的成就,并展望了SPR技术的发展方向及在环境领域的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 环境污染物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湾表层沉积物中底栖有孔虫分布及其与沉积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23
20
作者 王海霞 赵全民 +3 位作者 李铁刚 刘健 景天爽 杨再宝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7-94,共8页
对取自辽东湾的433个表层沉积物中底栖有孔虫群落进行了定量分析,该区底栖有孔虫以广温广盐和低温种为主。运用Q型因子分析,得到4个有孔虫组合:组合Ⅰ为Elphidium magellanicum-Nonion akitaense-Buccella frigida;组合Ⅱ为Ammonia becc... 对取自辽东湾的433个表层沉积物中底栖有孔虫群落进行了定量分析,该区底栖有孔虫以广温广盐和低温种为主。运用Q型因子分析,得到4个有孔虫组合:组合Ⅰ为Elphidium magellanicum-Nonion akitaense-Buccella frigida;组合Ⅱ为Ammonia beccarii var.-Quinqueloculina akneriana;组合Ⅲ为Cribrononion vitreum-Buccella frigida-Protelphidium tuberculatum;组合Ⅳ为Ammoina annectens-Buccella frigida,揭示了有孔虫群落组合与沉积环境之间的关系。该区底栖有孔虫的分布主要受到温度、盐度、底质类型及沿岸流的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有孔虫 沉积环境 辽东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