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水体中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分布特征及环境光化学行为 被引量:5
1
作者 杨妍 王子宇 +4 位作者 葛林科 李璇艳 张蓬 贺广凯 马宏瑞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34-750,共17页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MLs)作为一类新型有机污染物,广泛存在于水环境中,表现为“假持久性”,并且能够导致环境菌群抗药性产生.本文总结大量文献,分析了我国环境水体中MLs的存在状况与浓度水平,并对该类抗生素浓度水平的时空分布差异进行了...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MLs)作为一类新型有机污染物,广泛存在于水环境中,表现为“假持久性”,并且能够导致环境菌群抗药性产生.本文总结大量文献,分析了我国环境水体中MLs的存在状况与浓度水平,并对该类抗生素浓度水平的时空分布差异进行了讨论,同时总结了水环境中MLs光化学行为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其光解动力学以及水环境因子对光解的影响,阐述了光降解路径与机理,最后对该类抗生素的环境存在特征及光化学转化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存在状况 分布特征 光降解 光化学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环境中抗生素存在与环境行为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高会 李冰 姚子伟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79-791,共13页
由于抗生素的频繁使用和排放,抗生素不断排放进入水环境,表现为“持续存在”的状态,对生态环境系统造成长期、持续的环境风险,由此导致的环境污染和细菌耐药性是我国及全球都亟待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抗生素持久性的选择压力会产生抗生... 由于抗生素的频繁使用和排放,抗生素不断排放进入水环境,表现为“持续存在”的状态,对生态环境系统造成长期、持续的环境风险,由此导致的环境污染和细菌耐药性是我国及全球都亟待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抗生素持久性的选择压力会产生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t genes,ARGs),其在环境中的持久性残留,在菌群间的迁移、传播和扩增,比抗生素残留本身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更大.随着海洋资源与环境的持续开发与利用,海洋正逐步成为抗生素和ARGs的重要储存库,海洋环境中的抗生素和ARGs对海洋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的威胁同样不容忽视.本文对海洋环境中抗生素的来源、赋存、迁移转化和生态风险等研究进行分析梳理,对海洋环境中ARGs的环境行为进行综述,以期为海洋环境中抗生素和ARGs环境行为和风险评估研究提供参考,最后对相关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 抗生素 抗生素抗性基因 浓度水平 环境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境DNA宏条形码的辽东半岛重要河口鱼类多样性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崔晓玉 张云雷 +3 位作者 张金勇 孙艺 王媛 李宏俊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8-588,共11页
为了从分子技术水平探讨渤海与北黄海重要河口鱼类构成及多样性分布情况,利用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对渤海与北黄海的12个重要河口进行了鱼类群落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渤海海域共检测出鱼类74种,隶属于2纲19目41科57属,其中,鲈形目(45%)... 为了从分子技术水平探讨渤海与北黄海重要河口鱼类构成及多样性分布情况,利用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对渤海与北黄海的12个重要河口进行了鱼类群落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渤海海域共检测出鱼类74种,隶属于2纲19目41科57属,其中,鲈形目(45%)占比最大,北黄海共检测出鱼类76种,隶属于2纲19目42科59属,其中鲈形目(42%)占比最大;渤海与北黄海鱼类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相似,但渤海的多样性指数低于北黄海,表明北黄海具有较丰富的鱼类多样性;基于Bray-Curtis距离的NMDS分析和ANOSIM检验显示,渤海与北黄海鱼类群落组间差异大于组内差异(P=0.001);相比于传统鱼类多样性调查方法,环境DNA宏条形码调查在灵敏性、非破坏性和成本效益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适用于鱼类多样性调查。研究表明,北黄海相较于渤海具有更高的鱼类多样性;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适用于鱼类多样性调查,可对渔业资源调查结果进行补充,在鱼类多样性调查中具备大范围业务化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DNA宏条形码 渤海 北黄海 鱼类多样性 辽东半岛河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环境中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的分析技术与分布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车晓佳 葛林科 +4 位作者 杨妍 郑金帅 张蓬 贺广凯 马宏瑞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8-44,共17页
新污染物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因具有持久性、长距离迁移性、生物积累性和生物毒性而受到广泛关注。水环境是PFAS重要的汇,相关学者已对其污染状况开展了大量研究。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发现,目前的研究在PFAS分析技术、分布特征及其在... 新污染物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因具有持久性、长距离迁移性、生物积累性和生物毒性而受到广泛关注。水环境是PFAS重要的汇,相关学者已对其污染状况开展了大量研究。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发现,目前的研究在PFAS分析技术、分布特征及其在水和沉积物之间的分配机理方面有了一些突破。鉴于此,总结了水环境中PFAS的前处理和检测技术,讨论了其在国内外地表水环境中的空间分布及污染特征,着重评述了PFAS在固相基质中的吸附机理及影响因素,最后展望了PFAS类新污染物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 前处理 分析方法 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生态毒性数据和外推模型推导乙二醇的海洋生物水质基准
5
作者 张敏霞 崔艺潇 +8 位作者 李昭川 靳非 王莹 崔修鑫 曹硕 丛艺 张明兴 娄亚迪 姚子伟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34,共14页
乙二醇是海洋油气开发行业的重点关注污染物,作为水合物抑制剂使用并随生产水持续大量排放入海,其生态风险不容忽视。本研究在对乙二醇的水生生物毒性数据进行收集、筛选和评价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取关键营养级典型海洋模式生物黑点青... 乙二醇是海洋油气开发行业的重点关注污染物,作为水合物抑制剂使用并随生产水持续大量排放入海,其生态风险不容忽视。本研究在对乙二醇的水生生物毒性数据进行收集、筛选和评价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取关键营养级典型海洋模式生物黑点青鳉(Oryzias melastigma)和日本虎斑猛水蚤(Tigriopus japonicus)开展毒性实验,并利用种间相关估计模型(interspecies correlation estimation model,ICE)预测了乙二醇对4种我国本土海洋生物的急性毒性。在此基础上,应用物种敏感度分布法(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 approach,SSD)和最终急-慢性毒性比法(final acute-chronic toxicity ratio method,FACR)使用我国本土水生生物毒性数据推导了乙二醇的海洋生物水质基准。结果显示,基于毒理学实验数据和ICE模型预测数据推导的乙二醇短期海洋生物水质基准为2498 mg·L^(-1),与仅基于毒理学实验数据推导的结果(2263 mg·L^(-1))接近;基于短期海洋生物水质基准,利用FACR方法推导的乙二醇长期海洋生物水质基准分别为313 mg·L^(-1)和284 mg·L^(-1)。结果表明,ICE模型和FACR方法应用于乙二醇的海洋生物水质基准推导具有较强的可行性。研究结果有望为乙二醇海洋环境管理目标的设定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 海洋生物水质基准 物种敏感度分布 种间相关估计模型 最终急-慢性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哺乳动物人畜共患病病原种类及流行状况
6
作者 陈瀚珺 苏洁 +1 位作者 明红霞 樊景凤 《微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6-137,共12页
2000年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提出“同一个健康”理念,含义是人类、动物以及所处的环境健康紧密相连。海洋哺乳动物作为海洋中的哨兵物种,其携带以及感染的病原体会对自身生活和健康状况乃至整个海洋生态系统产生巨大影响,此外部分具有人畜... 2000年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提出“同一个健康”理念,含义是人类、动物以及所处的环境健康紧密相连。海洋哺乳动物作为海洋中的哨兵物种,其携带以及感染的病原体会对自身生活和健康状况乃至整个海洋生态系统产生巨大影响,此外部分具有人畜共患潜力的病原体也会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影响。基于这一背景,通过结合已有文献,总结海洋哺乳动物体内发现的主要人畜共患病病原体的种类,并对相关研究进展、当下流行现状及其传播扩散影响因素进行梳理。以期为未来相关病原体研究提供背景参考,并展望相关疾病监测和预防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哺乳动物 人畜共患病 病原体 流行状况 传播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生态系统服务的内涵和损失评估的进展及争议
7
作者 张蓬 石仞 +2 位作者 丁丽 孙禾琳 葛林科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2-180,共9页
为实现充分补偿污染事故造成的海洋生态环境损害的目的,应当合理地评估生态环境损害的程度并将损失货币化。其中,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损失评估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对海洋生态系统服务的定义、分类指标体... 为实现充分补偿污染事故造成的海洋生态环境损害的目的,应当合理地评估生态环境损害的程度并将损失货币化。其中,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损失评估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对海洋生态系统服务的定义、分类指标体系和价值的研究进展,然后提出目前评估海洋生态系统服务的损害程度和货币化损害方法中存在的争议和问题,包括:衡量海洋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变化的指标的单一性、文化服务的定义、指标和估算方法的缺陷以及生态系统服务基线的非稳定性等。最后展望了海洋生态系统服务损失评估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需要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和进一步的管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污染事故 海洋生态环境损害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基线 评估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季北黄海北部海水文石饱和度分布特征及其调控因素
8
作者 王心怡 徐雪梅 +3 位作者 冯晓静 胡莹莹 胡姣婵 何宗财 《海洋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7-266,共10页
本研究聚焦渔业资源丰富的北黄海北部海域,基于2022年10月的现场调查,分析了该海域海水文石饱和度(Ω_(arag))分布格局,采用双端元混合模型重点研究鸭绿江等河流输入及群落呼吸作用对海水Ω_(arag)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秋季北黄海北部... 本研究聚焦渔业资源丰富的北黄海北部海域,基于2022年10月的现场调查,分析了该海域海水文石饱和度(Ω_(arag))分布格局,采用双端元混合模型重点研究鸭绿江等河流输入及群落呼吸作用对海水Ω_(arag)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秋季北黄海北部海水Ω_(arag)较低,为1.02~2.34,Ω_(arag)<1.5的海域主要集中在鸭绿江口附近的东北部近岸海域及西南部离岸底层海域。鸭绿江等河流冲淡水的输入是北黄海北部近岸海水Ω_(arag)降低的重要控制因素;而北黄海冷水团的低温耦合群落呼吸作用是北黄海北部底层海水Ω_(arag)降低的重要控制因素;秋季随着北黄海冷水团减弱底层低Ω_(arag)的海水与表层海水混合加强会致使表层海水Ω_(arag)进一步降低,濒临生物钙质骨骼和外壳溶解的临界值。因此近海特别是河口附近海域是海洋酸化的敏感区。研究结果对于准确评估近海酸化的调控因子、发展趋势及制订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为海水养殖业等规避低Ω_(arag)的酸化海水的危害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石饱和度 碳酸盐体系 近海酸化 河流输入 群落呼吸 北黄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品氨基修饰聚苯乙烯微球及其中的杂质对日本虎斑猛水蚤的毒性差异及机制研究
9
作者 倪浩东 崔修鑫 +3 位作者 李昭川 曹硕 张明兴 王莹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7-90,共14页
官能团修饰聚苯乙烯微球能够对水生生物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然而,现有毒理学研究中缺乏添加剂组分等杂质对官能团修饰聚苯乙烯微球毒性干扰的考量。本研究以海洋桡足类日本虎斑猛水蚤(Tigriopus japonicus)为受试生物,通过透析法对1 ... 官能团修饰聚苯乙烯微球能够对水生生物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然而,现有毒理学研究中缺乏添加剂组分等杂质对官能团修饰聚苯乙烯微球毒性干扰的考量。本研究以海洋桡足类日本虎斑猛水蚤(Tigriopus japonicus)为受试生物,通过透析法对1 μm的氨基修饰聚苯乙烯(amino-modified polystyrene,PS-NH_(2))微球溶液进行纯化,探究了环境相关浓度(5.5 μg·L^(-1)和550 μg·L^(-1))下透析前后的PS-NH_(2)及其滤液(含杂质)对猛水蚤的慢性毒性效应差异及潜在的分子机制。结果表明,透析后的PS-NH_(2)能够显著导致猛水蚤的发育繁殖时间延长、体长缩短和子代数量减少(P<0.05)。与550 μg·L^(-1)未透析的PS-NH_(2)相比,猛水蚤暴露于透析后的PS-NH_(2) 24 d后,其成体体长显著增加[(804.7±0.1)μmvs.(803.0±0.8)μm],产卵时间[(15.6±0.7)dvs.(16.6±0.7)d]和孵化时间[(17.8±0.6)dvs.(18.5±0.9)d]提前(P<0.05),但10 d内的孵化幼体数量降低[(41.7±5.1)只vs.(51.1±18.3)只](P<0.05)。PS-NH_(2)滤液能够增强PS-NH_(2)微球对猛水蚤繁殖时间的延迟作用,但减弱了对猛水蚤的子代数量的影响,表明滤液中的杂质与PS-NH_(2)微球之间可能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与对照组相比,透析后的PS-NH_(2)下调了多个与蜕皮甾体激素合成通路、蜕皮激素信号通路、几丁质代谢通路和卵黄蛋白原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进而显著提高了猛水蚤成体体内蜕皮激素含量[(14.7±1.0)nmol·L^(-1)],并降低了几丁质酶活性[(1.1±0.0)U·mg^(-1)],最终在个体水平上对猛水蚤生长发育和繁殖产生不利影响。总体而言,杂质能够显著干扰对微纳米塑料的毒性判断,相关研究结果强调了在毒理学研究中采用透析等纯化手段避免杂质干扰的必要性,为揭示微纳米塑料的真实海洋生态风险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米塑料 日本虎斑猛水蚤 发育 繁殖 透析 蜕皮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亚湾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与生态质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高鑫 李勇 +3 位作者 王长发 王立俊 张维悦 李宏俊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77-685,共9页
开展近岸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调查和生态质量评价对于指导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广东省大亚湾为研究区域,于2022年8月进行大型底栖动物和环境因子调查,利用生物指数AMBI和M-AMBI对大亚湾底栖动物群落健康状况... 开展近岸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调查和生态质量评价对于指导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广东省大亚湾为研究区域,于2022年8月进行大型底栖动物和环境因子调查,利用生物指数AMBI和M-AMBI对大亚湾底栖动物群落健康状况和生态质量状况进行评价。本研究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69种,环节动物为优势类群,主要优势种为多鳃齿吻沙蚕(Nephtys polybranchia)、细丝鳃虫(Cirratulus filiformis)和奇异稚齿虫(Paraprionospio pinnata),与历史资料对比研究表明,近40年来,大亚湾大型底栖动物物种组成已经发生显著变化。典范对应分析表明,亚硝酸-氮(NO2-N)和硝酸-氮(NO3-N)是影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丰度的主要环境因子,表明含氮营养盐已经对大亚湾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产生负面影响。生物指数评价结果表明,大亚湾底栖生境处于“未扰动”或“轻度扰动”状态,生态质量处于“好”或“一般”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多样性 群落结构 生态质量 大亚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便携式荧光测油仪在海上溢油应急监测中的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赛男 许赞 +3 位作者 刘亮 孙茜 赵文奎 王震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0-196,共7页
研究了一种便携式荧光测油仪在海上溢油应急监测中的适用性,并与现行仲裁标准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该便携式荧光测油仪测定海水中油类样品仅需100 mL水样,平均每个样品所需的前处理时间约340 s,方法检出限为0.003 mg/L,测定下限... 研究了一种便携式荧光测油仪在海上溢油应急监测中的适用性,并与现行仲裁标准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该便携式荧光测油仪测定海水中油类样品仅需100 mL水样,平均每个样品所需的前处理时间约340 s,方法检出限为0.003 mg/L,测定下限为0.012 mg/L。测定用标准物质配制的不同浓度海水样品,相对标准偏差为0.08%~0.87%,测定标准样品的相对误差为0.49%~4.50%,实际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0%~107%。对标准物质配制的海水样品进行检测,与现行仲裁标准方法在0.05水平下无显著性差异。在渤海中部海上监测中,连续6 d测定不同标准样品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26%~0.83%。研究结果表明,该便携式荧光测油仪适用于现场对油类的定量分析和水质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溢油 应急监测 便携式荧光测油仪 油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渔业碳汇计量与评估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谢宇阳 苏洁 +1 位作者 邵魁双 樊景凤 《河北渔业》 2023年第6期39-46,共8页
综述了国内外渔业碳汇相关研究现状,比较分析了渔业碳汇的计量与评估方法,介绍了碳汇计算方法的应用案例,最后对其计量与评估方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渔业碳汇 计量与评估 海水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油气区周边海域PFASs的赋存特征与来源
13
作者 雷明 张灿 +5 位作者 周智杰 王晓萌 刘晓星 杨文超 程嘉熠 陈虹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5351-5357,共7页
为了解我国海上油田区域附近PFASs(多氟或全氟化合物)污染状况,本文针对我国渤海油田区所在海域采集了92个海水样品,并对其中19种PFASs及其新型替代品的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渤海油气区周边海水中总PFASs浓度范围为9.33~113ng/L,与... 为了解我国海上油田区域附近PFASs(多氟或全氟化合物)污染状况,本文针对我国渤海油田区所在海域采集了92个海水样品,并对其中19种PFASs及其新型替代品的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渤海油气区周边海水中总PFASs浓度范围为9.33~113ng/L,与中国其他海域相比,渤海油田区周边海水中总PFASs含量较高.传统PFASs中,全氟辛酸(PFOA)是大部分样品中的主要PFASs.新型替代品中,六氟环氧丙烷二聚酸(HFPO-DA)的浓度相对较高,浓度中位数为1.82ng/L,而在所有样品中6:2氯代多氟醚磺酸(6:2Cl-PFESA)均未检出.从区域分布来看,总PFASs浓度较高的油田位于渤海西部.总PFASs含量与离岸距离等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表明,渤海油气区附近海水中总PFASs含量与离岸距离显著相关,说明陆源是渤海油气区中PFASs污染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氟/全氟化合物(PFASs) 海上油气区 来源分析 赋存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连市2022年贝藻养殖碳汇能力评估 被引量:2
14
作者 任恺佳 明红霞 +2 位作者 张继红 苏洁 樊景凤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8-46,共9页
作为全国海岸线最长的城市,辽宁省大连市拥有丰富的贝类藻类养殖等蓝碳资源,发展蓝碳经济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大连市的绿色生态养殖产业就是重要的近海增汇活动,具备发展蓝碳经济所必需的产业基础和能力。本文以2022年大连市主要贝藻... 作为全国海岸线最长的城市,辽宁省大连市拥有丰富的贝类藻类养殖等蓝碳资源,发展蓝碳经济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大连市的绿色生态养殖产业就是重要的近海增汇活动,具备发展蓝碳经济所必需的产业基础和能力。本文以2022年大连市主要贝藻养殖品种(扇贝、牡蛎、蛤、蚶、贻贝、海带和裙带菜)为碳汇研究对象开展了碳汇能力核算。结果显示,2022年大连市贝藻养殖总碳汇量达82.69万t,其中,净碳汇量达53.84万t,移出碳为26.15万t,相当于减排CO_(2)197.43万t,碳汇总价值为7 944.71万元。大连市贝类养殖产量约占全省的64.48%,碳汇贡献率达55.58%;藻类养殖产量占全省的94.75%,碳汇贡献率高达94.68%。大连市藻类和贝类中的海带和蛤的碳汇量最高,在整个辽宁省藻类和贝类碳汇量中贡献率分别达66.12%和31.37%。贻贝作为碳含量更高的碳汇渔业贝类,因大连市养殖面积小、产量低等因素,仅贡献了大连市碳汇量的0.72%。建议加强高碳汇贡献率藻类和贻贝的增养殖,推广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模式,在实现海洋生物碳汇有效扩增的同时,优化大连市养殖产业结构(养殖品种、空间布局),改变养殖产业碳流通格局,推动大连市水产养殖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连市 渔业碳汇 贝藻海水养殖碳汇量评估 贝藻综合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藻养殖碳汇过程、机制与增汇模式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胡田 苏洁 +1 位作者 邵魁双 樊景凤 《水产科技情报》 2024年第3期194-200,共7页
海洋在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具有重要作用。我国是海水养殖第一大国,贝藻养殖产量稳居世界首位,养殖贝藻能表现出较高的碳汇能力。文章阐述了贝、藻在养殖过程中由生物泵、微生物碳泵和碳酸盐泵介导的储碳过程,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对不同... 海洋在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具有重要作用。我国是海水养殖第一大国,贝藻养殖产量稳居世界首位,养殖贝藻能表现出较高的碳汇能力。文章阐述了贝、藻在养殖过程中由生物泵、微生物碳泵和碳酸盐泵介导的储碳过程,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对不同种类贝、藻养殖的碳汇能力的研究进展,探讨了贝藻多营养层次养殖(IMTA)模式的生态效益和碳汇能力以及国内外对贝藻IMTA模式所做的相关研究,并对贝、藻养殖增汇在固碳储碳机制、贝藻养殖模式探究以及政府激励政策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海洋渔业碳汇 贝藻储碳机制 贝藻IMTA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悬浮物测定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方法优化
16
作者 张爽 王紫檀 +4 位作者 姚文君 赵仕兰 张世杰 崔福旭 王燕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4-220,共7页
对海水悬浮物(SS)分析中使用的滤膜材质和前处理方式、取样量、保存时间、烘干方式等进行优化,提出优化后SS的测定方法,并进行实际样品测试。结果表明:滤膜前处理可降低滤膜中可溶性物质在过滤过程中引起的误差,可选择纯水浸泡2 h后用50... 对海水悬浮物(SS)分析中使用的滤膜材质和前处理方式、取样量、保存时间、烘干方式等进行优化,提出优化后SS的测定方法,并进行实际样品测试。结果表明:滤膜前处理可降低滤膜中可溶性物质在过滤过程中引起的误差,可选择纯水浸泡2 h后用500 mL超纯水过滤或纯水浸泡24 h 2种处理方式;综合考虑滤膜质量差和失重比例,醋酸纤维滤膜是SS测定的优质滤膜;当水体中SS浓度<10 mg/L、10 mg/L≤SS浓度<50 mg/L和50 mg/L≤SS浓度<100 mg/L,水样取样量分别不低于1000、750、500 mL时,平行样品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5%;样品在4℃条件下10 d内基本保持稳定,相对标准偏差为0.12%~0.39%;滤膜烘干温度越高,所需重复烘干次数越少,100℃烘干2次可使滤膜达到恒重。实际样品比对结果发现,优化后的方法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均明显高于标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悬浮物 滤膜材质 滤膜前处理 取样量 烘干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污水及压载水中PFASs及其新型替代品的含量及赋存特征
17
作者 王宇萌 陈虹 +1 位作者 洪宛婷 徐雪梅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639-5648,共10页
为了解船舶压载水以及生活污水中的全氟/多氟化合物(PFASs)及其新型替代品对海洋环境中PFASs污染的影响,针对16个港口,46艘船舶的黑水、灰水、黑灰混合水和压载水系统采集了56个样品,并对其中17种传统PFASs及2种新型替代品进行了分析.... 为了解船舶压载水以及生活污水中的全氟/多氟化合物(PFASs)及其新型替代品对海洋环境中PFASs污染的影响,针对16个港口,46艘船舶的黑水、灰水、黑灰混合水和压载水系统采集了56个样品,并对其中17种传统PFASs及2种新型替代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船舶压载水中ΣPFASs浓度范围为45.6~97.4ng/L;船舶生活污水中ΣPFASs浓度范围为24~14681ng/L,ΣPFASs浓度最高值出现在灰水样品中.不同类型船舶之间PFASs含量及赋存情况没有明显差异.传统PFASs中,全氟辛酸(PFOA)和全氟丁烷磺酸(PFBS)是大部分样品中占比较高的化合物;新型替代品中,全氟壬烯氧基苯磺酸钠(OBS)浓度相对较高,6:2氯代多氟醚磺酸(6:2Cl-PFESA)检出频率较低.经过处理的船舶生活污水ΣPFASs浓度高于未处理的,归因于船舶生活污水的处理过程中有前体物质发生了向PFASs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氟/全氟化合物(PFASs) 船舶压载水 船舶生活污水 赋存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氧化/吹扫捕集-冷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海水中痕量总汞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赛男 刘学淞 +2 位作者 贺广凯 王震 刘亮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86-995,共10页
基于氧化/吹扫捕集-冷原子荧光光谱法,建立了准确测定海水中痕量总汞的方法.采用硫酸和过硫酸钾体系氧化海水样品,盐酸羟胺预还原,再经氯化亚锡将全部的汞离子还原为单质汞,原位吹扫和金汞齐捕集,在波长253.7 nm处原子荧光光谱法分析测... 基于氧化/吹扫捕集-冷原子荧光光谱法,建立了准确测定海水中痕量总汞的方法.采用硫酸和过硫酸钾体系氧化海水样品,盐酸羟胺预还原,再经氯化亚锡将全部的汞离子还原为单质汞,原位吹扫和金汞齐捕集,在波长253.7 nm处原子荧光光谱法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回收率为94%—104%,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为2.1%—3.6%,方法检出限为0.1 ng·L^(−1),测定下限为0.4 ng·L^(−1),与现行国标方法相比,该方法增加了原位吹扫捕集的前处理步骤,因而灵敏度更高,检出限更低,也具有很好的稳定性.用不同海区实际海水样品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该方法满足实际样品的分析需求,建议在海水水质的汞监测领域能够拓展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吹扫捕集-冷原子荧光光谱法 海水 痕量总汞 痕量总汞分析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