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居民海岛台风灾害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于淼 余文公 +1 位作者 谭勇华 王德刚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3-108,共6页
中国沿岸有居民海岛受台风影响极大,综合考虑台风对有居民海岛的各方面影响因素,基于自然灾害风险理论从致灾因素、承灾体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力3个方面选取29个指标,建立有居民海岛台风灾害评估指标体系框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指... 中国沿岸有居民海岛受台风影响极大,综合考虑台风对有居民海岛的各方面影响因素,基于自然灾害风险理论从致灾因素、承灾体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力3个方面选取29个指标,建立有居民海岛台风灾害评估指标体系框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并分析指标体系的特点和应用。通过指标权重的排序明确了影响有居民海岛台风灾害的关键因子,为有居民海岛台风灾害防御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居民海岛 台风灾害 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海岛沙滩质量评价体系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姜呈浩 时连强 +1 位作者 程林 夏小明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6-63,共8页
在参考国内外主要沙滩质量评价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浙江省海岛沙滩的具体状况,构建了适用于浙江省海岛沙滩的质量评价体系,包括3大类7个亚类共29个因子。运用该体系对浙江海岛63个沙滩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浙江海岛沙滩质量总体处于中等水... 在参考国内外主要沙滩质量评价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浙江省海岛沙滩的具体状况,构建了适用于浙江省海岛沙滩的质量评价体系,包括3大类7个亚类共29个因子。运用该体系对浙江海岛63个沙滩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浙江海岛沙滩质量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其中五星级沙滩有7个,四星级沙滩有19个,三星级沙滩有29个,二星级沙滩有8个,表明该评价体系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海岛 沙滩质量 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淤泥质海岸侵蚀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9
3
作者 时连强 夏小明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2-78,共7页
系统总结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淤泥质海岸侵蚀研究的新进展,着重对现代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与杭州湾北岸以及苏北废黄河三角洲的侵蚀状况、机理、模式模型、灾害评价及防护对策等进行了综述,展望了今后我国淤泥质海岸侵蚀研究的主... 系统总结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淤泥质海岸侵蚀研究的新进展,着重对现代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与杭州湾北岸以及苏北废黄河三角洲的侵蚀状况、机理、模式模型、灾害评价及防护对策等进行了综述,展望了今后我国淤泥质海岸侵蚀研究的主要内容,即加强对非周期性事件的野外现场观测及作用评估,加强侵蚀因素的定量研究,提高岸线判别精度,完善并推广数值计算模式模型,加强侵蚀灾害的综合评价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泥质海岸 侵蚀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岬湾海滩沉积动力地貌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童宵岭 时连强 +1 位作者 夏小明 程林 《海洋地质前沿》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4-21,共8页
岬湾海滩是砂质海岸稳定性及其演变的重要内容。介绍了岬间海湾平面形态平衡模型、海滩平衡剖面模式、海滩剖面主要类型的判别以及海岸泥沙运动,其中着重评述了现今岬间海湾平面形态平衡模型和海滩平衡剖面模式。通过它们的优缺点分析,... 岬湾海滩是砂质海岸稳定性及其演变的重要内容。介绍了岬间海湾平面形态平衡模型、海滩平衡剖面模式、海滩剖面主要类型的判别以及海岸泥沙运动,其中着重评述了现今岬间海湾平面形态平衡模型和海滩平衡剖面模式。通过它们的优缺点分析,认为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是未来新型平面形态模型改进的方向;海滩平衡剖面模式分段使用,亦或2种或多种模式配合使用,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在以往研究中潮汐对海滩的影响往往被忽略,所以应加强对潮控海滩的研究;在泥沙输移方面至今还未有成熟系统的公式,现有的公式假定成分多,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多学科综合集成是今后岬湾海滩研究的关键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岬湾海滩 平面平衡形态 平衡剖面 海岸泥沙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口海岸浮泥观测技术、特性及运移规律研究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李为华 时连强 +1 位作者 刘猛 刘高峰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4-80,共7页
对近期国内外浮泥观测技术、特性及运移规律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需要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的课题包括:(1)现场低频超声声强信号反演浮泥密度、流变特性的关键技术;(2)风暴潮作用下的浮泥发育及运移机理;(3)浮泥对... 对近期国内外浮泥观测技术、特性及运移规律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需要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的课题包括:(1)现场低频超声声强信号反演浮泥密度、流变特性的关键技术;(2)风暴潮作用下的浮泥发育及运移机理;(3)浮泥对港口、航道回淤的影响;(4)异重流形式的浮泥坡面运移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泥 观测技术 特性 运移规律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强度分析方法的秀山岛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
6
作者 杨阳 夏小明 +1 位作者 赵旭锋 童宵岭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7-25,共9页
本文收集了1970、1992、2003和2014年4期卫星遥感影像,利用遥感解译和GIS技术提取秀山岛土地利用/覆盖信息,运用强度分析方法,从时间、类型和转换3个层次统计分析秀山岛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结果显示:秀山岛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为林... 本文收集了1970、1992、2003和2014年4期卫星遥感影像,利用遥感解译和GIS技术提取秀山岛土地利用/覆盖信息,运用强度分析方法,从时间、类型和转换3个层次统计分析秀山岛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结果显示:秀山岛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为林草地、耕地、建设用地和滩涂;1970—2014年期间,土地转换速率呈先加速后减速的特征;各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时间段表现特点各异;耕地转换为建设用地是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转换方式。规划政策、经济和人口从业结构等社会人文因子是秀山岛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强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的海岛植被生态宏观评价方法初探 被引量:5
7
作者 丁照东 滕骏华 +2 位作者 孙美仙 刘建伟 郜志超 《海洋学研究》 2011年第1期62-67,共6页
以遥感中的像元二分模型为理论基础,通过求解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估算海岛植被覆盖度,形成了一个能够综合反映海岛生态系统状况的植被生态遥感评价指数,有助于不同海岛之间植被生态状况的对比分析和评价。选取舟山群岛中3个面积较大... 以遥感中的像元二分模型为理论基础,通过求解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估算海岛植被覆盖度,形成了一个能够综合反映海岛生态系统状况的植被生态遥感评价指数,有助于不同海岛之间植被生态状况的对比分析和评价。选取舟山群岛中3个面积较大的海岛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陆地卫星TM遥感资料,计算得到3个海岛的植被生态遥感评价指数。分析表明,舟山岛的评价指数最高,其次是六横岛,最低的是岱山岛,这些差异与海岛的土地利用类型及人类开发强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 遥感 NDVI 植被覆盖度 海岛植被生态评价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河流对长江水下三角洲远端泥沉积的贡献:以椒江和瓯江为例 被引量:18
8
作者 薛成凤 贾建军 +5 位作者 高抒 蔡廷禄 晁海娟 李军 陈一宁 夏小明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5-89,共15页
海洋沉积物的来源、输运过程及其归宿一直是海洋沉积学的重要研究课题。浙闽沿岸泥区的沉积物主要来自长江及浙闽沿岸的中小河流,对后者的贡献量进行定量化分析是相关研究比较薄弱的环节,这个问题的难点可能是缺乏同时指示"物源&qu... 海洋沉积物的来源、输运过程及其归宿一直是海洋沉积学的重要研究课题。浙闽沿岸泥区的沉积物主要来自长江及浙闽沿岸的中小河流,对后者的贡献量进行定量化分析是相关研究比较薄弱的环节,这个问题的难点可能是缺乏同时指示"物源"和"供应量"两个指标的示踪物。本文以椒江和瓯江这两条河流对浙闽沿岸泥区的贡献为切入点,运用了粒度端元和黏土矿物两种示踪指标进行研究,目的有两个:一是综合评价两种示踪指标的效率,二是定量化地了解中小河流对浙闽沿岸泥区的贡献。借助端元粒度分析模型对浙闽沿岸泥区的表层样粒度数据进行分解,划分出4个不同的端元,结果显示,EM1端元表现出长江来源的属性,EM2端元表现出椒江和瓯江等沿岸中小河流来源的属性,EM3端元可能来源于研究区南部并有向北输送的趋势,EM4端元可能来源于陆架中部的残留砂沉积区。基于特征粒级的进一步分析表明,研究区6个站位的柱样沉积物中都出现了第一特征粒级,在3.91~9.29μm之间,推测与长江口外悬浮颗粒物有关,并认为柱样所在的区域都会受到长江入海泥沙的影响。黏土矿物由于具有粒度依赖性,在定量探讨椒江与瓯江的泥沙贡献量时,只能指示小于2μm的细颗粒物的贡献量,而粒度端元作为一种"全粒度"的指标,在相对封闭的系统内,可以同时解答"从哪里来"和"有多少"这两个示踪问题,是受限比较小的示踪物指标,未来在定量研究物源方面可能会有较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闽沿岸泥 椒江 瓯江 端元 粒度 黏土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朱家尖岛东沙海滩沉积与地貌动态变化 被引量:10
9
作者 程林 时连强 +1 位作者 夏小明 童宵岭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7-44,共8页
砂质海滩是浙江沿海的稀缺资源,以朱家尖岛东沙海滩为例,开展海滩沉积与地貌演变研究,可进一步了解浙江岬湾型海滩发育的区域特性。通过2010—2012年4次地形重复测量对比和沉积物采样分析,结果表明,东沙岸滩沉积地貌相带分布变化明显,... 砂质海滩是浙江沿海的稀缺资源,以朱家尖岛东沙海滩为例,开展海滩沉积与地貌演变研究,可进一步了解浙江岬湾型海滩发育的区域特性。通过2010—2012年4次地形重复测量对比和沉积物采样分析,结果表明,东沙岸滩沉积地貌相带分布变化明显,沉积物自岸向海分别为砾石、中砂、细砂、粉砂、黏土质粉砂,海滩地貌呈现季节性调整,冬季为滩脊-沟槽地貌,夏季为平坦缓坡地貌,水下岸坡表现为冬淤夏冲。水动力(波浪、潮汐)、沉积物来源和人类活动是影响东沙海滩发育演变的主要因素。崩破波方式和较大的潮差,使东沙海滩呈现为无沙坝发育的消散性状态。丰富的长江入海悬浮泥沙来源,导致东沙海滩粗颗粒砂质沉积物分布范围变小,砂泥分界线向岸靠近。采砂、海塘修筑等人为活动减少和阻断了沿岸粗颗粒沉积物来源,造成海滩侵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岸滩沉积 地貌演变 东沙 朱家尖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及废黄河口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分布特征和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晨晨 高建华 +3 位作者 郭俊丽 盛辉 白凤龙 张道来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8-44,共7页
2015年10月采集长江口及废黄河口51个沉积物样品,对沉积物中的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的含量进行测定,探讨长江口及废黄河口海域表层沉积物中PAHs的分布组成、来源及潜在的生态风险评价。总PAHs的含量范围为4.... 2015年10月采集长江口及废黄河口51个沉积物样品,对沉积物中的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的含量进行测定,探讨长江口及废黄河口海域表层沉积物中PAHs的分布组成、来源及潜在的生态风险评价。总PAHs的含量范围为4.23~292.39 ng/g,平均值含量为67.40 ng/g。研究区样品的PAHs含量呈现"北部低南部高"的空间分布特征,舟山群岛东部区域PAHs含量普遍偏高,长江口次之,废黄河口最低。与国内其他海区相比,研究区域PAHs总体处于中低等污染水平。运用统计分析和特征比值法对来源进行分析,研究区域沉积物中PAHs主要是以4环、5环为主,来源分析显示PAHs的主要来源为各类燃烧源及石油源的混合来源。根据效应区间低/中值法(ERL/ERM)评价结果显示,长江口及废黄河口海域的潜在生态风险很小,但对生态有一定的潜在威胁,也应该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长江口 废黄河口 特征比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海坛岛地质灾害特征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毅飞 王欣凯 +2 位作者 蔡廷禄 时连强 夏小明 《灾害学》 CSCD 2016年第4期122-127,共6页
通过现场调查及历史岸线对比的方法,摸清了海坛岛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及其分布特征,发现海坛岛存在三种地质灾害类型:海岸侵蚀、重力类地质灾害(崩塌与滑坡)与风沙灾害。海岸侵蚀为主要的灾害类型,分布在海坛岛东部的岬湾海岸;其中的一... 通过现场调查及历史岸线对比的方法,摸清了海坛岛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及其分布特征,发现海坛岛存在三种地质灾害类型:海岸侵蚀、重力类地质灾害(崩塌与滑坡)与风沙灾害。海岸侵蚀为主要的灾害类型,分布在海坛岛东部的岬湾海岸;其中的一些岸段由于人工护岸工程的修建,延缓了海岸的侵蚀后退,但同时造成临近沙滩的侵蚀退化。崩塌与滑坡共计16处,分布于海岛各处,多半为开山采石等开发活动造成。风沙灾害区位于海坛岛东北部长江澳沿岸,沙源为长江澳沙滩,这与该地直面常年主风向(NNE)有关。建立了海坛岛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打分法与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值,通过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海坛岛地质灾害风险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中、高风险区与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的分布区域一致,而岛陆主体为低风险区。根据海坛岛地质灾害特征及风险评价结果,给出了灾害防治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 地质灾害 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风险评价 福建 海坛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口海岸和近海沉积物的粒度资料同化技术 被引量:7
12
作者 蔡廷禄 贾建军 汪亚平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5-193,共9页
我国河口海岸和近海区域的沉积物类型多样,粒级范围包括砾、砂、粉砂和黏土,其主体粒径范围为-4-10中,常规的粒度分析技术不能满足一次性完成测量的要求。以图像法作为建立粒度分析标准的测量方法,以新型激光粒度粒形分析仪为主体... 我国河口海岸和近海区域的沉积物类型多样,粒级范围包括砾、砂、粉砂和黏土,其主体粒径范围为-4-10中,常规的粒度分析技术不能满足一次性完成测量的要求。以图像法作为建立粒度分析标准的测量方法,以新型激光粒度粒形分析仪为主体,以显微镜法为补充技术手段,对筛分法、吸管法和主流激光粒度仪等粒度资料进行同化处理,对主流粒度分析仪器和方法的输出结果进行转换,有助于河口海岸学与海洋沉积学对同样的粒度和粒度参数数据有统一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对沉积物的粒度和类型所用术语进行区别,使得沉积物资料的对比有可能的“共同语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 河口海岸 数据同化 沉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湾金山深槽冲淤演变及其趋势预测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毅飞 陈沈良 +2 位作者 蔡廷禄 贾建军 夏小明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84-292,共9页
潮流冲刷槽是河口海岸地区重要的地貌单元,其演变动态直接影响周边涉海工程的安全。基于1972-2011年间共16期水深地形图,建立统一的数字高程模型(DEM),采用经验正交函数方法 (EOF),分析了金山深槽总体的演变特征。EOF分析得到的前3个特... 潮流冲刷槽是河口海岸地区重要的地貌单元,其演变动态直接影响周边涉海工程的安全。基于1972-2011年间共16期水深地形图,建立统一的数字高程模型(DEM),采用经验正交函数方法 (EOF),分析了金山深槽总体的演变特征。EOF分析得到的前3个特征函数反映的冲淤变化区主要位于水深15 m(吴淞基面)以下的深槽区域,演变特征以深槽的南北拓宽及向西延伸为主;典型断面代表的中部深槽、局部深潭以及深槽延伸前缘呈现不同的时空演变特征。采用EOF结合三次样条平滑方法,对金山深槽区域的演变趋势进行预测,认为预测的2020年地形特征与2011年相比,将会延续之前的演变趋势:中部深槽区域拓宽、西部深潭冲淤交替以及深槽前缘继续向西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山深槽 冲淤演变 EOF 趋势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岸带实时实地视频观测ARGUS技术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海江 时连强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0-87,共8页
区别于传统的定时定点野外测量方法,近年来各种遥感监测技术被应用于海岸带的实地观测领域。其中基于岸线的近岸实时实地视频观测技术(ARGUS系统)可获取大范围、长时间内的海岸带动力环境要素实测资料(诸如波浪、水流、岸线、地貌特征... 区别于传统的定时定点野外测量方法,近年来各种遥感监测技术被应用于海岸带的实地观测领域。其中基于岸线的近岸实时实地视频观测技术(ARGUS系统)可获取大范围、长时间内的海岸带动力环境要素实测资料(诸如波浪、水流、岸线、地貌特征等),在海岸工程研究领域被广泛应用。通过对ARGUS系统的回顾,叙述了该技术的发展概况、视频数据类型和特点、图像分析方法和实际应用举例,同时简介了我国第一套ARGUS系统的构建。此外,也简要介绍了X波段雷达影像系统和红外线摄像系统在海岸工程研究中的应用。期望进一步推动上述近岸视频观测技术在我国海岸工程研究中的应用,为海岸带的综合管理利用和合理开发规划提供相应的科学支撑,同时促进各相关学科间(如海岸工程、测绘、图像分析等)的交叉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观测 ARGUS系统 图像分析 X波段雷达影像系统 红外线摄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均衡态:动力-沉积-地貌系统的跨尺度联系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炎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38-42,共5页
潮汐汊道P-A关系、岸线轮廓、浅海沙波剖面轮廓等3个海洋动力地貌学案例,属于能够同时满足"沿程能耗率处处相等,输沙率沿程递变处处相等,沉积速率处处相等"规律的动力-沉积-地貌系统均衡态。这种在流体力学、沉积动力学和动... 潮汐汊道P-A关系、岸线轮廓、浅海沙波剖面轮廓等3个海洋动力地貌学案例,属于能够同时满足"沿程能耗率处处相等,输沙率沿程递变处处相等,沉积速率处处相等"规律的动力-沉积-地貌系统均衡态。这种在流体力学、沉积动力学和动力地貌学时空尺度跨度很大的交集中涌现的均衡态,为引导出动力-沉积-地貌系统跨尺度联系,实现动力-沉积-地貌系统的跨尺度模拟,留下宝贵的理论研究与应用检验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汊道 平衡海滩 浅海沙波 均衡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0a来盐城沿海盐沼时空分布演变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郑禹君 时连强 +2 位作者 徐岱璐 蒋祖荫 郭俊丽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7-66,共10页
盐沼是全球温带及亚热带地区的主要滨海湿地类型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本文以盐城沿海区域为例,利用近30a来的6期遥感卫星图像,通过简单的植被覆盖指数(NDVI)粗提取和目视解译的方法分析了该区域盐沼的时空演变,并对引起这些变... 盐沼是全球温带及亚热带地区的主要滨海湿地类型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本文以盐城沿海区域为例,利用近30a来的6期遥感卫星图像,通过简单的植被覆盖指数(NDVI)粗提取和目视解译的方法分析了该区域盐沼的时空演变,并对引起这些变化的影响因子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近30a来研究区盐沼面积呈大幅度先升后降又小幅度上升的趋势,至2015年盐沼面积减少了约18km^2;盐沼的空间位置不断向外扩张,最大扩张距离达到了5.5km,盐沼的宽度也随着时间不断变化;盐沼植被类型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演变,景观指数表明景观破碎化程度不断加剧,獐毛、碱蓬、芦苇大量减少,单一的互花米草覆盖湿地。对盐沼时空变化起到影响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中,围垦活动的影响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沼湿地 盐城沿海 围垦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0a来秀山岛岸线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原因浅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源 时连强 +1 位作者 童宵岭 廖甜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6-53,共8页
海岸线是十分重要的自然资源,海岸线的变化会影响生态平衡与人们的生活。本文以浙江省秀山岛1970、1980、2003、2008和2014年的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利用遥感和GIS技术方法,并采用DSAS的岸线分析方法揭示了秀山岛近50a来岸线的时空变化... 海岸线是十分重要的自然资源,海岸线的变化会影响生态平衡与人们的生活。本文以浙江省秀山岛1970、1980、2003、2008和2014年的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利用遥感和GIS技术方法,并采用DSAS的岸线分析方法揭示了秀山岛近50a来岸线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自然和人为的双重因素影响下,秀山岛的自然岸线和人工岸线发生大规模的变化,岸线长度总体上是减少的,共减少4 226m,新增陆域面积2.491km2;其中人工岸线减少了4 046m,海塘面积增加1.971km2,表现为大规模的向海推进,时空变化显著;自然岸线减少了214m,主要是沙质岸线和淤泥质岸线的变化,整体表现为岸线小规模的后退,但是局部地区有向海推进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秀山岛岸线 遥感 GIS 时空变化 DS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舟山基湖海岸岸线形态与稳定性
18
作者 郭凤霞 时连强 +1 位作者 程林 童宵岭 《海洋地质前沿》 2013年第5期1-5,共5页
抛物线模型是确定岬间海湾静态平面平衡形态中应用最广泛的关系式。应用此模型研究了舟山基湖砂质岸线的平面形态与稳定性,并通过近年来的海滩冲淤变化分析与沿岸输沙计算,对模型判定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显示,基湖岸线已接近静态平... 抛物线模型是确定岬间海湾静态平面平衡形态中应用最广泛的关系式。应用此模型研究了舟山基湖砂质岸线的平面形态与稳定性,并通过近年来的海滩冲淤变化分析与沿岸输沙计算,对模型判定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显示,基湖岸线已接近静态平衡,西北部略有淤进,中部稳定,东南部将有较大程度的淤进;模型判定结果与其他2种方法得出的结论相一致,印证了抛物线模型应用于此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湖海岸 平面形态 抛物线模型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