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海采矿环境影响研究:进展、问题与展望 被引量:14
1
作者 王春生 周怀阳 倪建宇 《东海海洋》 2003年第1期55-64,共10页
系统介绍了深海采矿环境影响研究的历史、现状及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分析了现有深海采矿环境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深海采矿环境影响研究的对策和主要发展方向。
关键词 深海采矿 环境影响 进展 问题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极陆架沉积碳埋藏及其在全球碳循环中的作用 被引量:36
2
作者 陈建芳 张海生 +2 位作者 金海燕 金明明 刘子琳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93-201,共9页
陆架边缘海有机碳的堆积速率比大洋高一个数量级 ,全球大约有 80 %以上的沉积有机碳埋藏于陆架地区。北极陆架是世界上最大的陆架 ,占全球陆架面积的 1 / 4 ,然而由于相关的工作较少 ,目前对北极沉积有机碳埋藏情况及其对全球的贡献还... 陆架边缘海有机碳的堆积速率比大洋高一个数量级 ,全球大约有 80 %以上的沉积有机碳埋藏于陆架地区。北极陆架是世界上最大的陆架 ,占全球陆架面积的 1 / 4 ,然而由于相关的工作较少 ,目前对北极沉积有机碳埋藏情况及其对全球的贡献还知之甚少。北极地区沉积有机碳埋藏主要取决于生物泵 ,而生物泵过程一个主要的限制因子是海冰的覆盖。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变暖 ,北极海冰覆盖面积正在快速减小。本文从北极沉积有机碳的来源、河流携带的沉积物输入、海冰覆盖率、营养盐来源等方面初步讨论了陆源输入和生物泵过程对沉积碳来源和埋藏时空变化的影响。结合两次北极考察的初步结果指出 ,全球变暖很可能使北极陆架边缘海成为沉积有机碳的高效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架 北极 边缘海 沉积物 海冰 有机碳 大洋 全球变暖 全球碳循环 河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清湾水环境特征及富营养化成因分析 被引量:19
3
作者 高生泉 卢勇 +2 位作者 曾江宁 姚龙奎 高大伟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5-32,共8页
根据2002—2003年乐清湾海域春、夏、秋、冬4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分析了乐清湾海域水化学要素在不同季节的分布和变化特征,探讨了陆源污水、海水养殖自身污染与富营养化的关系。结果表明,乐清湾水域DIN和DIP浓度全年平均分别为0.630mg/dm3... 根据2002—2003年乐清湾海域春、夏、秋、冬4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分析了乐清湾海域水化学要素在不同季节的分布和变化特征,探讨了陆源污水、海水养殖自身污染与富营养化的关系。结果表明,乐清湾水域DIN和DIP浓度全年平均分别为0.630mg/dm3和0.039mg/dm3。秋、冬季几乎100%测站属劣四类水质,春、夏季近90%超过四类水质标准。水体营养状态指数(E)值各季平均在4~9,呈严重富营养化状态。研究指出沿岸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及水产养殖业的无序、无度发展是造成该水域严重富营养化的三个主要原因。认为目前乐清湾水质已不能满足该海域功能区划提出的要求,必须进行综合整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清湾 水环境 富营养化 海水养殖 养殖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半岛以南水域营养盐的时空分布及其与鱼产卵场的关系 被引量:13
4
作者 高生泉 林以安 +1 位作者 金明明 刘小涯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2期157-166,共10页
根据2000年5月和2001年5,6月的调查资料分析讨论了山东半岛以南水域鱼产卵场营养盐的分布变化特征以及营养盐的物理输送对鱼产卵场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在山东半岛以南水域,沿岸流及上升流是营养盐输送的主要物理过程,受这些过程影... 根据2000年5月和2001年5,6月的调查资料分析讨论了山东半岛以南水域鱼产卵场营养盐的分布变化特征以及营养盐的物理输送对鱼产卵场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在山东半岛以南水域,沿岸流及上升流是营养盐输送的主要物理过程,受这些过程影响较大的区域,叶绿素a含量明显增高,鱼鱼卵、仔稚鱼较密集;受这些过程影响小或较弱的区域,叶绿素a含量显著降低,鱼鱼卵、仔稚鱼很少或没有.在调查区北部成山头近岸鲁北沿岸水的输送是产生叶绿素a高值和形成鱼鱼卵、仔稚鱼密集区的原因;在调查区南部,近岸主要受苏北灌渠径流的影响,外侧上升流则使本季叶绿素a呈高值特征并形成鱼鱼卵、仔稚鱼主要密集区.营养盐不同的物理输送方式及强度对山东半岛以南水域鱼产卵场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盐 分布特征 鱼产卵场 山东半岛以南水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大洋浮游植物现存量对颗粒有机碳的贡献 被引量:19
5
作者 刘子琳 潘建明 陈忠元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4-49,共6页
根据中国第15、16次南极考察观测的颗粒有机碳、叶绿素a浓度的数据 ,探讨浮游植物现存量对南大洋颗粒有机碳的贡献。结果表明 ,普里兹湾内浮游植物碳对颗粒有机碳的贡献高于湾北部的大洋区 ,真光层上部浮游植物碳对颗粒有机碳的贡献高... 根据中国第15、16次南极考察观测的颗粒有机碳、叶绿素a浓度的数据 ,探讨浮游植物现存量对南大洋颗粒有机碳的贡献。结果表明 ,普里兹湾内浮游植物碳对颗粒有机碳的贡献高于湾北部的大洋区 ,真光层上部浮游植物碳对颗粒有机碳的贡献高于深层水。同时分析两个航次测区叶绿素a浓度和航程途中叶绿素a浓度的分布 ,以期了解浮游植物在南大洋颗粒有机碳来源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大洋 浮游植物 颗粒有机碳 海洋有机碳 叶绿素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ATP生物发光法测定西湖水体微生物量 被引量:8
6
作者 叶树明 楼凯凯 +2 位作者 杨俊毅 张东声 陈杭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00-504,共5页
介绍了ATP生物发光法的基本原理和测量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西湖水体微生物量的实际测量,得到西湖水体微生物浓度为10^6~10^7个.mL^-1,总体分布为近岸高于湖心,夏季高于春季,旅游、垂钓等人为活动对西湖水体微生物的分布有较大影... 介绍了ATP生物发光法的基本原理和测量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西湖水体微生物量的实际测量,得到西湖水体微生物浓度为10^6~10^7个.mL^-1,总体分布为近岸高于湖心,夏季高于春季,旅游、垂钓等人为活动对西湖水体微生物的分布有较大影响,另外,饭店养鱼池附近的微生物浓度较高,但对西湖主体并没有明显的影响,引水工程对西湖水体有一定的稀释作用,有利于净化水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P 生物发光法 西湖 微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湾对虾淡化养殖池水中叶绿素的测定与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小谷 刘子琳 胡锡钢 《东海海洋》 2003年第3期42-46,共5页
2002年5~7月对杭州湾萧山现代农业开发区农发养殖实验场的4口大小不同、放苗量不同、产量不一的淡化对虾养殖虾池水体中的叶绿素a、脱镁叶绿素的含量及其分布特征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在养殖过程中,4口虾池的叶绿素a含量均较... 2002年5~7月对杭州湾萧山现代农业开发区农发养殖实验场的4口大小不同、放苗量不同、产量不一的淡化对虾养殖虾池水体中的叶绿素a、脱镁叶绿素的含量及其分布特征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在养殖过程中,4口虾池的叶绿素a含量均较高,各虾池叶绿素a含量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变化幅度不一,所测数值中有68%超过富营养化阈值,因而该水体在养殖期间已呈富营养化状态,但此间没有发生赤潮。(2)4口虾池水体中的脱镁叶绿素与叶绿素a含量比值的变化有所不同,1、4号虾池在养殖过程中该比值呈下降趋势,表明1、4号虾池水质相对正常、稳定;2、3号虾池在养殖中期该比值急剧上升,表明2、3号虾池在养殖中期水质曾发生剧烈变化,这直接导致了养殖对虾的减产。因而,养殖水体水质的剧烈变化较其富营养化程度更能直接影响对虾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湾 对虾 淡化养殖 叶绿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