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石油降解微生物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33
1
作者 刘陈立 邵宗泽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14-120,共7页
以柴油为惟一碳源,从胜利油田黄河码头和厦门储油码头两个海水样品中富集得到两组柴油降解菌,共9株细菌,1株真菌,它们对柴油都有降解能力.16SrDNA鉴定结果表明这9株细菌中有3株摩加夫芽孢杆菌、1株施氏假单胞菌、1株腊样芽孢杆菌、1株... 以柴油为惟一碳源,从胜利油田黄河码头和厦门储油码头两个海水样品中富集得到两组柴油降解菌,共9株细菌,1株真菌,它们对柴油都有降解能力.16SrDNA鉴定结果表明这9株细菌中有3株摩加夫芽孢杆菌、1株施氏假单胞菌、1株腊样芽孢杆菌、1株反硝化产碱杆菌.1株阿氏葡萄球菌、1株食烷菌和1株类似很小海旋菌的未知新菌(M5),其中B5对柴油的降解能力最强,已报道的食烷菌属中其他种的同源性最高,为95.2%,表明它是该属中的一个新种.实验中获得的惟一一株真菌M3属于假丝酵母,对柴油有较强的降解和乳化能力.实验中还从B5和施氏假单胞菌M2中扩增到了烷烃降解的限速酶烷烃单加氧酶的基因片断,其中B5编码了一种新的烷烃单加氧酶.这些菌在石油污染的海水自净中起着重要作用,可用于海洋石油污染的生物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微生物 生物降解 柴油 烷烃单加氧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DRT法筛选抗肿瘤海洋微生物 被引量:7
2
作者 李根 林昱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449-451,共3页
海洋微生物药物资源是近年来寻找新药的研究热点。本文先采用 MTT法对近千株的海洋放线菌、细菌、霉及极地和大洋细菌进行细胞毒活性的筛选。结果得到约有 10 %的放线菌、1株极地细菌及 2株霉具有细胞毒活性 ,共 4 9株。利用 DNA修复特... 海洋微生物药物资源是近年来寻找新药的研究热点。本文先采用 MTT法对近千株的海洋放线菌、细菌、霉及极地和大洋细菌进行细胞毒活性的筛选。结果得到约有 10 %的放线菌、1株极地细菌及 2株霉具有细胞毒活性 ,共 4 9株。利用 DNA修复特性在 E.coli343/ 5 91和 E.coli343/ 6 36之间的差异性 ,采用DDRT法对初筛得到的具细胞毒性菌株进行 DNA损伤的筛选 ,得到 3株活性菌株 ,AK- 17是其中之一。裸小鼠试验结果提示其具有抗肿瘤作用。采用 FCM进行细胞周期的分析 ,表明经 AK- 17处理后 ,其可对 MGC-80 3肿瘤细胞在 G2 / M期产生轻微的阻滞作用 ,当处理时间增长后 ,部分细胞发生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微生物 DDRT法 抗肿瘤活性物质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高产淀粉酶嗜盐海洋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发酵条件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曹廷锋 肖静 +2 位作者 侯运华 应见喜 张改云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6-90,共5页
采用透明圈法从本实验室保存的40株海洋菌中,筛选得到15株具有淀粉酶活性的菌株,其中编号为399S3-1 1519的菌株具有较高的淀粉酶生产能力。通过16S rDNA分子鉴定,并结合菌落形态与KOH鉴定,确定其属于芽孢杆菌属。随后,对该菌株的发酵条... 采用透明圈法从本实验室保存的40株海洋菌中,筛选得到15株具有淀粉酶活性的菌株,其中编号为399S3-1 1519的菌株具有较高的淀粉酶生产能力。通过16S rDNA分子鉴定,并结合菌落形态与KOH鉴定,确定其属于芽孢杆菌属。随后,对该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确定其最佳碳源为淀粉,最佳氮源为大豆粉,最适温度37℃,最适pH值为7.0,最佳盐浓度5%,最佳底物浓度2%,最佳装液量50mL(250mL摇瓶),最佳接种量为3%;正交优化试验证明碳源和盐度对该菌产酶有较大影响,在最佳产酶条件下,酶活可达到293.8U/mL,比优化前提高了0.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盐 芽孢杆菌 发酵条件 淀粉酶 正交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细菌Bacillus mojavensis 1A00437 β-1,3-1,4-葡聚糖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功能研究
4
作者 左怀雨 王茂淋 +4 位作者 邵宗泽 李光玉 徐柳 喻子牛 张吉斌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4年第9期29-35,共7页
Bacillus mojavensis 1A00437是分离自太平洋的一株芽胞杆菌,成功克隆了该菌的β-1,3-1,4-葡聚糖酶基因并在原核系统获得高效表达。测序结果表明,该基因的ORF全长681bp,编码一条226个氨基酸的蛋白,蛋白大小25.3kDa。该酶的最适pH值及最... Bacillus mojavensis 1A00437是分离自太平洋的一株芽胞杆菌,成功克隆了该菌的β-1,3-1,4-葡聚糖酶基因并在原核系统获得高效表达。测序结果表明,该基因的ORF全长681bp,编码一条226个氨基酸的蛋白,蛋白大小25.3kDa。该酶的最适pH值及最适反应温度分别为6.5、60℃。研究表明,1mmol·L-1 Ca2+、Mn2+可显著抑制该重组酶活性,该重组酶对稻瘟病菌无抗性,但对小麦纹枯病菌及水稻纹枯病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饲料体外消化实验表明,该重组酶对稻糠、玉米粉具有显著降解效果。为该酶用作抗真菌剂及饲料添加剂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ILLUS mojavensis 葡聚糖酶 基因克隆 表达 功能 饲料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石油烃降解菌群构建及其在降解过程中的动态分析 被引量:18
5
作者 谭田丰 邵宗泽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5期262-266,共5页
有针对性地选择了实验室从油污染的样品中富集筛选出来的6株细菌构建出一个石油烃降解菌群,采用PCR-DGGE结合平板计数监测法研究了该菌群在石油烃降解过程中的菌群结构变化.结果表明,能产生生物乳化剂的不动杆菌PN3-2在混合菌群中是稳... 有针对性地选择了实验室从油污染的样品中富集筛选出来的6株细菌构建出一个石油烃降解菌群,采用PCR-DGGE结合平板计数监测法研究了该菌群在石油烃降解过程中的菌群结构变化.结果表明,能产生生物乳化剂的不动杆菌PN3-2在混合菌群中是稳定优势菌,专一性利用烷烃的食烷菌B-5是菌群拥有持久高效降解能力不可缺少的菌株,而降解后期的优势菌铜绿假单胞菌可能对烷烃代谢产物的清除有重要作用.本实验为人工构建有机污染物降解菌群提供了实践经验,并为大规模的生物修复实践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污染 生物降解 菌群 PCR-DG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酯酶海洋中度嗜盐菌Halomonas sp.LYG1-1的分离鉴定及其酶学性质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昭凯 易志伟 +2 位作者 刘洋 产竹华 曾润颖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9-73,共5页
以从海南三亚近海海水中采集的样品为研究对象,利用平板筛选法筛到一株产酯酶的中度嗜盐菌菌株LYG1-1。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及16S rRNA序列分析,发现该菌株为革兰氏阴性菌,其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生长pH为7.5,最适NaCl浓度为10%。16... 以从海南三亚近海海水中采集的样品为研究对象,利用平板筛选法筛到一株产酯酶的中度嗜盐菌菌株LYG1-1。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及16S rRNA序列分析,发现该菌株为革兰氏阴性菌,其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生长pH为7.5,最适NaCl浓度为10%。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显示,菌株LYG1-1与Halomonas salina亲缘性最近,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为99.72%。在含10%NaCl的0.05mol·L-1Tris-HCl(pH 8.0)缓冲液中,45℃条件下作用,酶活性最高,40℃处理24h仍保持83%的活性。金属离子浓度为5mmol·L-1时,Ca2+、Mg2+对菌株LYG1-1酶活具有明显的激活作用,Hg2+表现出强烈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中度嗜盐菌 酯酶 16Sr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产黑色素海洋细菌的初步鉴定
7
作者 赵昌会 刘斌 叶德赞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3046-3048,共3页
从波罗的海近海海水中分离出1株产黑色素的海洋细菌。该菌株可利用麦芽糖、蔗糖、葡萄糖等碳源,H2S、V.P.及明胶液化试验呈阴性,酶触试验呈阳性,为革兰氏阴性细菌,经16S rDNA初步鉴定后命名为Rheinheimera sp.09BSZB-9,并对其产生的黑... 从波罗的海近海海水中分离出1株产黑色素的海洋细菌。该菌株可利用麦芽糖、蔗糖、葡萄糖等碳源,H2S、V.P.及明胶液化试验呈阴性,酶触试验呈阳性,为革兰氏阴性细菌,经16S rDNA初步鉴定后命名为Rheinheimera sp.09BSZB-9,并对其产生的黑色素作了初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细菌 黑色素 鉴定 Rheinheimer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细菌Planococcus rifietoensis发酵产色素培养基的优化 被引量:4
8
作者 孔菲 蔡宇杰 +2 位作者 许晨 许建中 夏金梅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9-186,共8页
在单因素的基础上,以Plackett-Burman(PB)设计结合响应面(RSM)分析法,对产色素海洋细菌Planococcus rifietoensis发酵培养基的8个营养成分配比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培养基最佳碳氮源分别是葡萄糖和蛋白胨,葡萄糖、MgSO_4·7H_2O和酵... 在单因素的基础上,以Plackett-Burman(PB)设计结合响应面(RSM)分析法,对产色素海洋细菌Planococcus rifietoensis发酵培养基的8个营养成分配比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培养基最佳碳氮源分别是葡萄糖和蛋白胨,葡萄糖、MgSO_4·7H_2O和酵母粉添加量显著影响色素的产量。Box-Benhnken设计分析确定最优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9.78 g/L,蛋白胨8.00 g/L,酵母粉2.05g/L,MgSO_4·7H_2O 8.17 g/L,Na_2HPO_40.1 g/L,FeSO_4·7H_2O 0.005 g/L,NaCl 10 g/L,CaCl_2 0.1 g/L,培养54 h,在此培养条件下,色素的OD值可达0.984,比优化前提高了2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细菌 响应面优化 色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细菌抗菌筛选及深海独岛枝芽胞杆菌A493活性物质分离鉴定 被引量:5
9
作者 张少博 邵宗泽 +3 位作者 黄典 陈莉 喻子牛 张吉斌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3年第10期16-23,共8页
以水稻黄单胞菌等植物病原菌为指示菌,采用平板对峙法对411株海洋细菌进行了抗菌筛选,初筛获得具有抗菌活性的海洋菌株81株,复筛获得具有稳定抗菌活性的菌株7株,最后通过测定抗菌谱,得到1株抗菌谱特异并且稳定拮抗水稻黄单胞菌的深海独... 以水稻黄单胞菌等植物病原菌为指示菌,采用平板对峙法对411株海洋细菌进行了抗菌筛选,初筛获得具有抗菌活性的海洋菌株81株,复筛获得具有稳定抗菌活性的菌株7株,最后通过测定抗菌谱,得到1株抗菌谱特异并且稳定拮抗水稻黄单胞菌的深海独岛枝芽胞杆菌(Virgibacillus dokdonensis)A493。对水稻白叶枯病害的温室生防实验表明,经过A493无菌发酵上清液处理,水稻生长20d后对水稻白叶枯病害的防治效果达到了66.7%,且对水稻的正常生长无不良影响。通过离子交换色谱法提取,再经2次薄层层析硅胶板回收分离,得到了纯化活性物质,经过ESI-MSn分析,初步判断活性物质分子量为317Da。Doskochilova系统纸层析结果显示活性物质很可能为新的氨基糖苷类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微生物 独岛枝芽胞杆菌 植物病原菌 水稻黄单胞菌 抗菌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石油降解菌深海弯曲菌的种类多样性及地理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仁菊 董纯明 +1 位作者 李登峰 邵宗泽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65-574,共10页
深海弯曲菌(Thalassolituus)是一类海洋专属的石油降解菌.为认识其多样性与地理分布、获取石油降解菌资源,本研究对西太平洋和厦门近海的表层海水分别通过石油烃富集和直接涂布石油烃平板,对获取的菌株进行了分离鉴定.在此基础上,对Gen ... 深海弯曲菌(Thalassolituus)是一类海洋专属的石油降解菌.为认识其多样性与地理分布、获取石油降解菌资源,本研究对西太平洋和厦门近海的表层海水分别通过石油烃富集和直接涂布石油烃平板,对获取的菌株进行了分离鉴定.在此基础上,对Gen Bank数据库中该属的可培养和未培养菌株信息,进行了系统进化与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从西太富集菌群分离得到的32个菌株中,主要优势菌为假单孢菌(Pseudomonas)和海杆菌(Marinobacter);其次是食烷菌(Alcanivorax)和弧菌(Vibrio).深海弯曲菌仅有2株,但它们代表1个潜在的新种,它们与模式菌株T.marinus IMCC1826T的同源性仅为96.9%和97.0%.从厦门表层海水中分离到1株深海弯曲菌,与模式菌株T.marinus IMCC1826T的相似度为99.66%.基于本研究分离菌株及Gen Bank可培养及未培养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开展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属存在3个明显的进化分支,即2个模式种T.oleivorans与T.marinus分别代表的2个分支和1个独立分支;此外,不同分支呈现明显的地理分布特征,即来自同一纬度范围的菌株或序列多聚类于同一分支中.我们推测,深海弯曲菌在进化过程中,可能因适应不同纬度海域的温度等环境因子,逐步进化出3个不同环境适应性的分支.本研究加深了对深海弯曲菌在不同温度海洋环境中种类多样性分布特征的认识,为海洋石油污染生物修复提供了新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深海弯曲菌 种类多样性 地理分布特征 表层海水 石油烃 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拮抗油菜菌核病的海洋细菌筛选及其活性物质的分子检测 被引量:2
11
作者 林建朋 邵宗泽 +4 位作者 陈莉 孙风芹 张智涛 喻子牛 张吉斌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1年第7期21-25,38,共6页
以油菜核盘菌为病原指示菌,对1021株海洋细菌进行抗菌筛选,从中得到了144株具抗菌活性的菌株。在建立筛选新型特异性拮抗化合物资源库的同时,重点分析了筛选的302株海洋假单胞菌,对其中具有较强抗菌活性的19株假单胞菌进行了产活性物质... 以油菜核盘菌为病原指示菌,对1021株海洋细菌进行抗菌筛选,从中得到了144株具抗菌活性的菌株。在建立筛选新型特异性拮抗化合物资源库的同时,重点分析了筛选的302株海洋假单胞菌,对其中具有较强抗菌活性的19株假单胞菌进行了产活性物质合成基因的分子检测。结果表明,菌株1A06832和SH-46扩增获得了2,4-二乙酰基间苯三酚合成基因的目的片段;菌株1A04311、1A05429和1A01321扩增获得了吩嗪合成基因的目的片段;1A06832、1A00318和SH-46扩增获得了藤黄绿脓菌素合成基因的目的片段;而硝吡咯菌素合成基因片段没有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细菌 油菜菌核病 假单胞菌 分子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太平洋中国多金属结核区锰结核样品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叶光斌 王风平 肖湘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8-227,共10页
通过非培养手段研究了东太平洋中国多金属结核区ES0303站点锰结核样品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细菌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的研究结果表明:结核内细菌种群结构复杂,微生物种类丰富且各种群丰度不一(61个OTUs),其中变形杆菌类群为优势种群,占... 通过非培养手段研究了东太平洋中国多金属结核区ES0303站点锰结核样品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细菌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的研究结果表明:结核内细菌种群结构复杂,微生物种类丰富且各种群丰度不一(61个OTUs),其中变形杆菌类群为优势种群,占所有细菌克隆子比例的64%,且主要分布于β/γ-、α-和δ-等3类变形杆菌(Proteobacteria)亚群之中,占比分别为34%、18%和12%.此外还存在包括酸杆菌(Acidobacteria),放线菌纲(Actin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厚壁菌门(Firmicutes),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等在内的细菌类群的分布,克隆子比例依次为9%、7%、8%、2%和5%.古菌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的研究结果表明:古菌的群落结构单一(仅12个OTUs),全部是由泉古菌海洋类群I(crenarchaeote marine group I,MGI)组成;其中MGI-η类群最为丰富,达到44%,而MGI-α、MGI-ζ和MGI-ε类群的克隆子比例分别为25%、18%和9%,另外还发现2个新的MGI分类类群.相关克隆子的数据库比对和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并未发现已报道的直接参与铁锰氧化还原相关类群的存在,但它们大多数与来自多金属结核来源或深海来源的不可培养微生物具有较高的同源性.进一步的分析表明,锰结核内存在相当数量的氨氧化菌、硫酸盐还原菌、酸杆菌等能够改变pH值的细菌和古菌类群的存在,意味着它们可能在锰结核的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中国多金属结核区 锰结核 微生物群落结构 分子生态学 东太平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海热液喷口微生物群落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3
作者 魏曼曼 陈新华 周洪波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3-121,共9页
1977年在太平洋上的加拉帕戈斯群岛附近深2500m的深海热液区首次发现了独立的生命体系,它被认为是海洋生物学研究领域中最为重大的发现之一。自此,对深海热液喷口生物群落的调查研究吸引了无数科学家的眼球,成为了海洋生物学研究领... 1977年在太平洋上的加拉帕戈斯群岛附近深2500m的深海热液区首次发现了独立的生命体系,它被认为是海洋生物学研究领域中最为重大的发现之一。自此,对深海热液喷口生物群落的调查研究吸引了无数科学家的眼球,成为了海洋生物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30余年来,随着海洋生物学研究技术方法的进步,大量的深海热液喷口生物群落被相继发现,越来越多的喷口生物物种被分离鉴定出来,从而改变了人们对深海热液环境的认识,极大的拓展了人们的海洋生物学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群落 热液喷口 深海 海洋生物学 加拉帕戈斯群岛 生物学知识 生命体系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树林来源白浅灰链霉菌中生物碱类次级代谢产物研究及核糖体工程优化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晓玲 游中元 +1 位作者 徐俊 徐岷涓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12年第1期143-149,共7页
综合应用Sephadex LH-20柱层析、反相中压液相柱层析、正相硅胶柱层析等方法对白浅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ogriseolus)MGR072的生物碱类次级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进行色谱分离,并运用紫外吸收、核磁及质谱等波谱方法对结构进行解析和鉴... 综合应用Sephadex LH-20柱层析、反相中压液相柱层析、正相硅胶柱层析等方法对白浅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ogriseolus)MGR072的生物碱类次级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进行色谱分离,并运用紫外吸收、核磁及质谱等波谱方法对结构进行解析和鉴定,确定了两个化合物结构,分别为2-喹啉酸酯和4(1H)喹唑酮;基于核糖体工程原理,对该野生型菌株进行抗链霉素和抗利福霉素突变株筛选,得到1765株抗性突变株,其中S1、S2、S3、S4、R1、R2这6株的目标产物产量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突变株R1、S3、S4相应峰的积分面积高达野生型菌株(WT)的15、24和12倍;突变株R2的相应峰几乎中断消失.本研究显示针对红树林微生物中丰富的生物碱类次级代谢产物,可通过定向化学分离和核糖体工程优化,快速锁定其中微量的新颖结构类群并对其产量进行调控,为后续分离新天然产物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红树林 白浅灰链霉菌 次级代谢产物 核糖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太平洋海隆深海热液区沉积物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欣 邵宗泽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71-277,共7页
提取东太平洋海隆区深海热液系统沉积物样品的总DNA,构建沉积物中的细菌16S rDNA克隆文库,通过PCR-RFLP分析与序列测定,对沉积物中的微生物类群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海区沉积物中的36个克隆代表的22种基因型分别属于... 提取东太平洋海隆区深海热液系统沉积物样品的总DNA,构建沉积物中的细菌16S rDNA克隆文库,通过PCR-RFLP分析与序列测定,对沉积物中的微生物类群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海区沉积物中的36个克隆代表的22种基因型分别属于7个主要类群,其中变形菌(Proteobacteria)的γ-亚群为优势菌群,α-和β-亚群也均有分布;而硫氧化相关共生菌的属(sul-fur-oxidizing symbionts)为优势种属.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在该沉积物中细菌主要是跟共生有关、跟C、S代谢相关,大多还能在无氧和高温环境的条件下生存,说明采样点具有典型的深海热液生态系统的特点,甲烷代谢和硫代谢在该区域的深海物质能量循环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另外大量新的极端微生物的存在,预示着该区域的微生物资源有着非常大的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太平洋海隆 深海热液区 16S RDNA 基因文库 RFL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药残留检测新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6
作者 王兆守 刘丽花 +2 位作者 邵宗泽 陈小兰 黄加扬 《化工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370-1374,1389,共6页
介绍了农药残留检测的步骤与方法。农药残留检测主要分为4个步骤:样品的提取、净化、浓缩和检测。提取方法主要有震荡法、索式提取法、固相微萃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快速溶剂萃取法等。净化方法主要有:液-液分配净化法、柱层析法、... 介绍了农药残留检测的步骤与方法。农药残留检测主要分为4个步骤:样品的提取、净化、浓缩和检测。提取方法主要有震荡法、索式提取法、固相微萃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快速溶剂萃取法等。净化方法主要有:液-液分配净化法、柱层析法、磺化法等。浓缩方法主要有:蒸发浓缩、反渗透浓缩、K-D浓缩仪浓缩等。检测方法主要有: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荧光分析法、酶抑制法、免疫分析法、生物传感器检测法、红外光谱法、拉曼光谱法等。评述了这些方法的优点与缺陷,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残留 提取 净化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羽毛角蛋白提取工艺及应用研究现状 被引量:23
17
作者 陈忱 何雄飞 曾润颖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4期73-76,56,共5页
羽毛中角蛋白资源丰富,被认为是良好的蛋白来源。但由于角蛋白独特的三维立体网状结构,使得从羽毛中获得可溶性蛋白质成为难点。综合了近年来对羽毛角蛋白降解的研究,从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3个方面介绍了羽毛角蛋白的提取工艺,并对... 羽毛中角蛋白资源丰富,被认为是良好的蛋白来源。但由于角蛋白独特的三维立体网状结构,使得从羽毛中获得可溶性蛋白质成为难点。综合了近年来对羽毛角蛋白降解的研究,从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3个方面介绍了羽毛角蛋白的提取工艺,并对目前羽毛角蛋白资源在动物饲料、纺织、皮革、环境保护等领域中的研究和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羽毛角蛋白资源综合利用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毛 角蛋白 降解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虾桃拉病毒(TSV)RT-PCR快速诊断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徐丽美 吴成林 +3 位作者 邱名毅 王海贵 李丹萍 杨丰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64-267,共4页
对虾桃拉病毒(Taura Syndrome Virus,TSV)最早于1992 年在凡纳对虾(Penaeus vannamei)体内发现,此病毒是对虾养殖业危害较严重的病毒之一.将该病毒基因组的一段序列克隆至转录载体 pSP64(PolyA)上,经体外转录、磁珠法分离、纯化获得了... 对虾桃拉病毒(Taura Syndrome Virus,TSV)最早于1992 年在凡纳对虾(Penaeus vannamei)体内发现,此病毒是对虾养殖业危害较严重的病毒之一.将该病毒基因组的一段序列克隆至转录载体 pSP64(PolyA)上,经体外转录、磁珠法分离、纯化获得了人工的TSV RNA模板;用定量的TSV RNA阳性对照模板进行RT PCR条件优化,灵敏度检测以及样品制备方法等试验,结果表明:RT PCR检测的灵敏度可达到0.1 fg,相当于 100 个病毒粒子;所制备的样品对病毒 RNA的逆转录及扩增无抑制,适合于对虾桃拉病毒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桃拉病毒 TSV 凡纳对虾 P.vannamei RT-PCR 快速诊断技术 RNA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深海底泥中产Ectoine中度嗜盐菌NJS-2的分离筛选及其性质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傅英楠 陈志亮 +1 位作者 姜蔚宇 陈荣忠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02-407,共6页
从南极深海底泥中分离到一株中度嗜盐菌NJS-2,经过16S rDNA(已提交GenBank,其登录号为DQ789389)序列分析、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征分析,该菌株初步鉴定为色盐杆菌属(Chromohalobacter).以其16S rDNA序列相似性为基础构建了包括8种相关种... 从南极深海底泥中分离到一株中度嗜盐菌NJS-2,经过16S rDNA(已提交GenBank,其登录号为DQ789389)序列分析、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征分析,该菌株初步鉴定为色盐杆菌属(Chromohalobacter).以其16S rDNA序列相似性为基础构建了包括8种相关种属在内的系统发育树.同源性分析表明,NJS-2与Chromohalobacter salexigens的16S rDNA相似性达到99%以上,应归属于色盐杆菌属,命名该菌株为Chromohalobactersp.NJS-2.研究了菌株NJS-2的相容性溶质四氢嘧啶(Ectoine)的累积及累积条件.研究发现,30℃条件下,在含2 mol/L NaCl的培养基中培养48 h,可最大诱导生成Ectoine 300 mg/L.反复渗透性休克试验表明:NJS-2在低渗条件下能够快速将细胞内的Ectoine分泌到细胞外,而在高渗环境中能够较快地重新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度嗜盐菌 相容性溶质 ECTOINE 16S RDNA “细菌挤奶”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多重PCR同时检测WSSV和MBV两种对虾病毒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徐丽美 杨丰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1-104,共4页
研究了检测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的主要致病病原--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及斑节对虾杆状病毒(monodon baculovirus,MBV)的技术.用多重PCR检测方法,设计了两对特异性引物,从不同虾池中收集斑节对虾,提... 研究了检测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的主要致病病原--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及斑节对虾杆状病毒(monodon baculovirus,MBV)的技术.用多重PCR检测方法,设计了两对特异性引物,从不同虾池中收集斑节对虾,提取DNA模板,同时检测两种对虾病毒.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可检测至每毫克组织100个病毒粒子;从对虾组织中提取的DNA模板对病毒DNA的扩增无抑制,适合于对虾中两种病毒的同时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时检测 对虾病毒 多重PCR WSSV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 syndrome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 PCR检测方法 DNA模板 virus 特异性引物 检测灵敏度 病毒DNA 致病病原 spot 研究结果 病毒粒子 提取 组织 虾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