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贝壳粉基合成纸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4
1
作者 周虎 余斌 +5 位作者 韩永康 陈应强 刘苗 刘源森 廖东 齐小松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35-237,共3页
以海洋贝壳粉和热塑性聚氨酯材料(TPU)为主要原料,通过湿法转相技术和无机矿物质填充改性技术,成功制得海洋贝壳粉基合成纸。并利用现代分析测试手段对合成纸的截面形貌和基本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扫描电镜观察表明,合成纸内部为多孔结... 以海洋贝壳粉和热塑性聚氨酯材料(TPU)为主要原料,通过湿法转相技术和无机矿物质填充改性技术,成功制得海洋贝壳粉基合成纸。并利用现代分析测试手段对合成纸的截面形貌和基本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扫描电镜观察表明,合成纸内部为多孔结构;贝壳粉颗粒分散均匀,未发现明显的团聚现象。当贝壳粉含量为50%时,合成纸吸墨率为18.10%,断裂伸长率达到80.64%,同时还具有良好的阻燃、印刷、书写和耐水性能,综合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贝壳粉 聚氨酯 吸墨性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菠萝蛋白酶酶解鱼鳞蛋白的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唐旭 施建臣 +2 位作者 陈宇 何建林 徐长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181-183,196,共4页
鱼鳞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资源,对其进行温和、环保的酶法水解受到更多的关注。本文采用菠萝蛋白酶水解鱼鳞蛋白,制备胶原多肽制品。通过考察温度、时间、酶量、料液比等单一因素对酶解的影响,设计了L9(34)正交实验,最终获得了菠萝蛋白酶... 鱼鳞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资源,对其进行温和、环保的酶法水解受到更多的关注。本文采用菠萝蛋白酶水解鱼鳞蛋白,制备胶原多肽制品。通过考察温度、时间、酶量、料液比等单一因素对酶解的影响,设计了L9(34)正交实验,最终获得了菠萝蛋白酶水解鱼鳞蛋白的优化工艺条件,即温度60℃,时间3h,酶量4%(质量分数),底物浓度5%(质量分数),水解度为18.1%,该条件具有生产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萝蛋白酶 鱼鳞蛋白 蛋白水解 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膜工艺在水产加工副产物高值化开发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谢全灵 洪专 +1 位作者 王秋泉 易瑞灶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364-367,共4页
集成膜工艺不仅可以发挥各种膜过程的优势,而且利用集成的协同作用,能够更高效地解决水产加工副产物高值化开发中的分离纯化难题,同时具有节能、低耗、清洁等优点。文章分析了集成膜工艺在水产加工副产物高值化开发中的典型应用,并探讨... 集成膜工艺不仅可以发挥各种膜过程的优势,而且利用集成的协同作用,能够更高效地解决水产加工副产物高值化开发中的分离纯化难题,同时具有节能、低耗、清洁等优点。文章分析了集成膜工艺在水产加工副产物高值化开发中的典型应用,并探讨了实现集成膜工艺产业化应用的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分离 集成膜技术 水产加工副产物 高值化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滤膜对鱼鳞小分子胶原肽提取液脱盐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林谢凤 郭洪辉 《福建水产》 2015年第1期43-49,共7页
采用纳滤技术进行鱼鳞小分子胶原肽提取液的脱盐小试实验,研究了不同分子量的纳滤膜对料液脱盐效果及胶原肽回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截留分子量为700 u的卷式纳滤膜能够有效地除去鱼鳞胶原肽提取液中的无机盐类。脱盐后,鱼鳞胶原肽... 采用纳滤技术进行鱼鳞小分子胶原肽提取液的脱盐小试实验,研究了不同分子量的纳滤膜对料液脱盐效果及胶原肽回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截留分子量为700 u的卷式纳滤膜能够有效地除去鱼鳞胶原肽提取液中的无机盐类。脱盐后,鱼鳞胶原肽提取液的电导率从26.9 ms/cm下降到80.3μs/cm,无机盐浓度从13.9 g/L下降到0.04 g/L,胶原肽的回收率为72.7%,最终产品的灰分为0.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鳞 胶原肽 纳滤 脱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豚鱼皮胶原寡肽制备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7
5
作者 郭洪辉 洪专 +2 位作者 张怡评 陈思谨 李黄庭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98-201,共4页
研究以无毒河豚鱼皮作为原料,采用两步酶解法制备胶原寡肽的最佳工艺。以水解度和分子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化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第一步最佳用酶为鱼鳞鱼皮胶原蛋白水解专用酶或胰蛋白酶,第二步最佳用酶为酸性蛋白酶。... 研究以无毒河豚鱼皮作为原料,采用两步酶解法制备胶原寡肽的最佳工艺。以水解度和分子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化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第一步最佳用酶为鱼鳞鱼皮胶原蛋白水解专用酶或胰蛋白酶,第二步最佳用酶为酸性蛋白酶。酸性蛋白酶的最佳酶解条件为:投酶量2%,p H4.5,温度50℃,水解时间8h。制备得到的河豚鱼皮胶原寡肽分子量分布主要集中在100~600u。冻干样品的胶原肽含量为94.0%,灰分为0.71%,水分为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皮 胶原寡肽 水解度 正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藻油中的DPA和DHA 被引量:5
6
作者 晋文慧 陈伟珠 +3 位作者 洪专 张怡评 方华 谢全灵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78-281,共4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方法快速分析测定藻油中DPA甲酯和DHA甲酯的含量,考察了流动相、流速及柱温等条件对藻油中DPA-ME和DHA-ME分离的影响,确定了最佳色谱条件:等度洗脱,流动相为乙腈-水(80:20.V/V),流速0.5mL/min,...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方法快速分析测定藻油中DPA甲酯和DHA甲酯的含量,考察了流动相、流速及柱温等条件对藻油中DPA-ME和DHA-ME分离的影响,确定了最佳色谱条件:等度洗脱,流动相为乙腈-水(80:20.V/V),流速0.5mL/min,检测波长205nm。该方法下,二十二碳五烯酸甲酯(DPA—ME)和二十二碳六烯酸甲酯(DHA-ME)分别在10.2-510.0、11.1-554.0μg/mL范围内浓度和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均为0.9999;平均回收率分剐为99.1%(RSD=1.3%)和100.6%(RSD=1.4%)。本方法快速、灵敏、重复性好,适合于藻油中DPA和DHA含量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 二十二碳五烯酸甲酯(DPA—ME) 二十二碳六烯酸甲酯(DHA—ME) 藻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贝壳粉填充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源森 陈薇 +3 位作者 刘渊 徐长安 唐旭 林凌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4-127,共4页
采用KH560偶联剂改性贝壳粉填充的环氧树脂预聚物胶液涂布玻纤布,热压固化制备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通过偏光显微镜、凝胶时间测定仪、扫描电镜、高阻计、耐电痕化指数测试仪等分别研究了贝壳粉体在环氧树脂胶中稳定性和分散性,胶液凝... 采用KH560偶联剂改性贝壳粉填充的环氧树脂预聚物胶液涂布玻纤布,热压固化制备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通过偏光显微镜、凝胶时间测定仪、扫描电镜、高阻计、耐电痕化指数测试仪等分别研究了贝壳粉体在环氧树脂胶中稳定性和分散性,胶液凝胶化时间,复合材料界面形态及力学性能和电气性能等。实验结果表明,减小粒径和表面改性均可延长贝壳粉在树脂胶液中沉降时间,而后者对改善其分散性效果明显。贝壳粉中一些极性基团可与环氧树脂的环氧基发生反应,从而以化学键形式接入热固性树脂交联网络有效改善界面结合力,提高材料力学性能,同时可保持较好的电气绝缘性,因此该复合材料在绝缘材料领域具有很好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壳粉 表面改性 环氧树脂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硅表面活性剂改性牡蛎贝壳粉填充尼龙6复合材料的制备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源森 张聪娟 +4 位作者 程炎波 刘渊 徐长安 唐旭 林凌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1-154,159,共5页
采用氨基型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对气流粉碎的牡蛎贝壳粉体进行表面改性,并与尼龙6熔融共混制备复合材料。通过激光粒度、表面元素分析、热失重分析、高压毛细管流变仪等分别研究了贝壳粉体的粒径分布、元素构成、热稳定性及相应复合材料的... 采用氨基型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对气流粉碎的牡蛎贝壳粉体进行表面改性,并与尼龙6熔融共混制备复合材料。通过激光粒度、表面元素分析、热失重分析、高压毛细管流变仪等分别研究了贝壳粉体的粒径分布、元素构成、热稳定性及相应复合材料的加工流变性和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经气流粉碎和表面改性后的贝壳粉体具有粒子尺寸小(D50为5.1μm)、粒径分布窄(1~10μm)的特点。贝壳粉残留有机质和主体无机物热分解温度分别在300℃和600℃以上,表现出较好热稳定性。改性贝壳粉较未改性粉体具有更好的分散性及与树脂的界面结合,相应复合材料的熔体流动性和力学性能也明显优于后者。另外,贝壳粉因含有机质而具有一定极性,其尼龙树脂基复合材料较商品化碳酸钙填充尼龙的性能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壳粉 有机硅表面活性剂 改性 尼龙6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2二十二碳六烯酸甘油单酯的酶法合成
9
作者 何建林 白锴凯 +2 位作者 洪碧红 陈伟珠 易瑞灶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6-80,共5页
以甘油三酯型鱼油为原料,利用天然DHA相对富集于甘油酯2位的特点,以1,3-特异性固定化脂肪酶催化制备Sn-2二十二碳六烯酸甘油单酯(Sn-2 DHA-MAG)。建立了"格氏反应-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联用以Sn-2位DHA含量为标准筛选最佳... 以甘油三酯型鱼油为原料,利用天然DHA相对富集于甘油酯2位的特点,以1,3-特异性固定化脂肪酶催化制备Sn-2二十二碳六烯酸甘油单酯(Sn-2 DHA-MAG)。建立了"格氏反应-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联用以Sn-2位DHA含量为标准筛选最佳反应原料的方法,随后考察了反应体系,硼酸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以优化反应条件。结果表明,以优选的甘油三酯型鱼油为原料,50 mg/m L硼酸乙醇溶液∶鱼油∶固定化脂肪酶Lipozyme TL IM质量比等于40∶80∶18构建反应体系,在常温下反应4 h,反应产物减压蒸馏后,经硅胶柱层析纯化,所得Sn-2二十二碳六烯酸甘油单酯的纯度达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二碳六烯酸甘油单酯 乙醇解 固定化脂肪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步法制备多不饱和脂肪酰丙醇胺的方法
10
作者 方华 黄晓燕 洪专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35-37,共3页
以藻油甘油酯为原料,利用KOH既作为强碱和缩合剂一步法制备多不饱和脂肪酰丙醇胺。研究了反应时间、KOH用量、反应温度和物料质量比对反应收率的影响,并利用单因素实验对一步法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得到多不饱和脂肪... 以藻油甘油酯为原料,利用KOH既作为强碱和缩合剂一步法制备多不饱和脂肪酰丙醇胺。研究了反应时间、KOH用量、反应温度和物料质量比对反应收率的影响,并利用单因素实验对一步法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得到多不饱和脂肪酰丙醇胺收率为25.08%。反应粗产品采用硅胶柱层析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对制备化合物的主要成分进行了红外光谱以及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初步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饱和脂肪酰丙醇胺(PUFAP) 单因素实验 一步法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辅助合成载银蒙脱土/水性聚氨酯纳米复合抗菌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6
11
作者 何臣臣 刘源森 +5 位作者 徐长安 唐旭 林凌 王罗新 陈少华 刘渊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62-166,共5页
采用绿色的微波辐射辅助还原合成载银蒙脱土,再将其与水性聚氨酯复合制备抗菌性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透射电镜、热重分析、力学性能、抗菌实验等分别研究了微波合成载银蒙脱土及载银蒙脱土/水性聚氨酯复合材料的表面结... 采用绿色的微波辐射辅助还原合成载银蒙脱土,再将其与水性聚氨酯复合制备抗菌性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透射电镜、热重分析、力学性能、抗菌实验等分别研究了微波合成载银蒙脱土及载银蒙脱土/水性聚氨酯复合材料的表面结构、热稳定性、力学性能、抗菌性能等。实验结果表明,通过绿色的微波辐射辅助还原法于蒙脱土界面合成了粒径小、分布均匀的纳米银单质,将该载银蒙脱土引入到水性聚氨酯中,可提高载银蒙脱土/水性聚氨酯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及力学性能,硬段的最大失重温度上升了11℃,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提高了32%和13%;抗菌性能研究表明复合材料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该复合材料在抗菌材料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辅助合成 纳米银 蒙脱土 水性聚氨酯 抗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磷六元醇的制备及改性水性聚氨酯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双 谢敏 +3 位作者 王海波 成煦 刘源森 杜宗良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2-36,共5页
以三氯氧磷、丙烯酸羟乙酯和二乙醇胺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含磷六羟基多元醇(NP6),将NP6作为内交联剂,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聚丙二醇及二羟甲基丙酸等原料,合成了一系列NP6含量不同的聚氨酯乳液(WPU)。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对NP6和WPU的... 以三氯氧磷、丙烯酸羟乙酯和二乙醇胺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含磷六羟基多元醇(NP6),将NP6作为内交联剂,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聚丙二醇及二羟甲基丙酸等原料,合成了一系列NP6含量不同的聚氨酯乳液(WPU)。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对NP6和WPU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测试了乳液粒径、乳液稳定性和胶膜力学性能,采用热失重分析对乳胶膜的耐热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合成了与设计结构相符的NP6,制备的WPU具有良好的储存稳定性;乳液粒径随NP6含量增加先减小后增大,NP6的加入使乳胶膜的初始模量显著增加;加入NP6后乳胶膜的起始分解温度降低,分解后的残渣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 含磷六元醇 改性 结构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性芳基膦-噁唑啉的简便合成
13
作者 曹宝辰 吴国杰 +1 位作者 何宇鹏 韩福社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9-196,共8页
膦-噁唑啉化合物作为一类"优势配体",自发现以来就引起化学家们的广泛关注。现有合成方法存在路线长、收率低、分离困难等问题。本研究发展了一种合成手性芳基膦-噁唑啉(PHOX)的简单高效方法。在1-羟基苯并三唑(HOBt)、1-(3-... 膦-噁唑啉化合物作为一类"优势配体",自发现以来就引起化学家们的广泛关注。现有合成方法存在路线长、收率低、分离困难等问题。本研究发展了一种合成手性芳基膦-噁唑啉(PHOX)的简单高效方法。在1-羟基苯并三唑(HOBt)、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I)作用下,2-(二苯基膦基)苯甲酸与多种光学纯的氨基醇发生缩合反应,高收率获得酰胺基醇类化合物;之后酰胺基醇经三苯基膦/三乙胺/四氯化碳体系处理完成噁唑啉环的构建,以64%~86%的总收率得到膦-噁唑啉化合物。随后,合成的化合物(S)-t-Bu PHOX被应用于钯催化β-酮酯的脱羧Tsuji烯丙基化反应,得到了80%的收率和84%的ee值。该新方法具有原料易得、条件温和、收率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膦-噁唑啉配体 (二苯基膦基)苯甲酸 手性氨基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