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94篇文章
< 1 2 10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海海洋生态连通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
作者 杜建国 叶观琼 +3 位作者 周秋麟 陈彬 胡文佳 郑新庆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6923-6933,共11页
生态连通性是空间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的重要概念和研究手段。国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开展近海海洋生态连通性研究对促进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阐述了近海海洋生态连通性的概念与机制,回顾了目前近海海洋连通... 生态连通性是空间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的重要概念和研究手段。国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开展近海海洋生态连通性研究对促进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阐述了近海海洋生态连通性的概念与机制,回顾了目前近海海洋连通性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总结了近海海洋生态连通性研究的框架和具体方法,最后提出我国开展近海海洋生态连通性研究的建议,以期对今后国内开展海洋生态连通性相关研究工作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连通性 生态系统完整性 生物多样性 海洋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球海洋大气气溶胶化学研究——Ⅰ.Na、Mg、K、Cl、Ca、Br、F的特征 被引量:17
2
作者 陈立奇 杨绪林 +2 位作者 汤荣坤 余群 高鹏飞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47-55,共9页
利用我国“极地号”科学考察船的南极和环球科学考察,采集了太平洋、南极海域、南大西洋、印度洋及航线近岸海域大气的58个气溶胶样品,对Na、Mg、K、Cl、Ca、Br、F进行多元相关分析表明,气溶胶中的Na、Mg、K主要来自海洋,它们之间的比... 利用我国“极地号”科学考察船的南极和环球科学考察,采集了太平洋、南极海域、南大西洋、印度洋及航线近岸海域大气的58个气溶胶样品,对Na、Mg、K、Cl、Ca、Br、F进行多元相关分析表明,气溶胶中的Na、Mg、K主要来自海洋,它们之间的比值接近其在大洋海水的平均比值;Cl和Ca在大洋上空也主要来自海水,但近岸海域大气,却明显受到陆源物质输送影响,呈现出不同的Cl/Na和Ca/Na比值;Ca、Br、F在大气中的富集,在大洋上空可能归因于海洋生物活动或海洋微表层富集作用,而在近岸大气,归因于陆源输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化学 海洋 大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及在泉州湾的应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俞炜炜 陈彬 +2 位作者 周娟 黄浩 杜建国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30-436,共7页
在总结国内外生物多样性评价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地探讨了海洋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与思路,并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的评价框架,分别从生境物理破坏、海洋污染、外来种入侵和过度捕捞4个方面选取压力指标,从生态系统完整性... 在总结国内外生物多样性评价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地探讨了海洋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与思路,并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的评价框架,分别从生境物理破坏、海洋污染、外来种入侵和过度捕捞4个方面选取压力指标,从生态系统完整性、生境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珍稀濒危物种4个方面选取状态指标,从环境响应、社会响应和经济响应3个方面选取响应指标,构建了适合于海洋生物多样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对泉州湾海洋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1984~2008和2001~2008年2个时期里,多数压力指标呈退化趋势,表明生物多样性的压力持续增加;多数状态指标呈退化趋势,表明生物多样性不断下降;多数响应指标呈现改善趋势,表明保护和提高生物多样性的行动力度不断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生物多样性 评价 指标体系 泉州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式影像术在海洋浮游植物分类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雨 林茂 +1 位作者 林更铭 项鹏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66-274,共9页
海洋浮游植物支撑着海洋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对其种类的定性识别、鉴定和细胞数量的定量分析是海洋科学研究中最为关键的科学问题之一。流式影像术在海洋浮游植物形态特征识别与快速定量检测上是目前先进和可行的方法,它综合了流式细胞... 海洋浮游植物支撑着海洋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对其种类的定性识别、鉴定和细胞数量的定量分析是海洋科学研究中最为关键的科学问题之一。流式影像术在海洋浮游植物形态特征识别与快速定量检测上是目前先进和可行的方法,它综合了流式细胞术和图像显微识别的技术优点,不但能够对快速流动状态中的海洋浮游植物进行相应的参数检测,而且可以获取流动过程中清晰的图像,通过计算机软件的图像处理和特征筛选,实现海洋浮游植物有效的自动识别。通过对流式影像术的原理、测定方法、技术特点及其发展动态等的综述,认为基于流式影像术对高速运动的浮游植物图像的清晰实时采集,可以有效地对图像进行模式的识别和分类。它是一种理想和实用的方法,将为海洋生物学研究提供新的实时、快速、高效平台,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浮游植物 流式影像术 图像采集 分类 自动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沉积硅藻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5
作者 吴瑞 蓝东兆 +2 位作者 高亚辉 兰彬斌 方琦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2-148,共7页
综述了国外近40 a海洋沉积硅藻表层组合及其在地层划分与对比、古地理环境重建、海平面升降和岸线变迁等方面的应用,以及硅藻休眠孢子化石的分类学、地层学和分子系统发育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对中国海洋沉积硅藻的研究进展作了概述,基本... 综述了国外近40 a海洋沉积硅藻表层组合及其在地层划分与对比、古地理环境重建、海平面升降和岸线变迁等方面的应用,以及硅藻休眠孢子化石的分类学、地层学和分子系统发育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对中国海洋沉积硅藻的研究进展作了概述,基本查明了渤海、黄海、东海、南海4大海区表层硅藻属种组成及表层硅藻组合面貌;利用硅藻组合进行了地层划分与对比、古海洋环境演变过程的研究;并将各种数理统计方法结合到硅藻分析中,使中国海洋沉积硅藻研究逐渐由定性或半定量向定量研究发展.但在利用硅藻进行古环境定量重建等方面,与国外的研究还存在一定差距.今后应加强建立现代硅藻-环境变量数据库、表层沉积生物硅的溶解、硅藻休眠孢子化石的分类学和地层学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沉积硅藻 环境 表层沉积物 地层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海洋芽孢杆菌B09的筛选及其发酵条件优化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徐长安 罗秀针 +2 位作者 张怡评 陆燕 易瑞灶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4-78,共5页
从海水养殖环境中筛选出一株具有较强抗菌活性的芽孢杆菌B09,并对其进行抗菌活性研究和发酵条件优化。结果显示B09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鳗弧菌等致病菌有较强抑制作用,其最佳发酵条件如下:KB培养基(蛋白胨20g,甘油10mL,K2HPO41.... 从海水养殖环境中筛选出一株具有较强抗菌活性的芽孢杆菌B09,并对其进行抗菌活性研究和发酵条件优化。结果显示B09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鳗弧菌等致病菌有较强抑制作用,其最佳发酵条件如下:KB培养基(蛋白胨20g,甘油10mL,K2HPO41.5g,MgSO4.7H2O1.5g,水1000mL),发酵温度32℃,发酵起始pH为7,发酵时间48h,250mL的三角瓶装量100mL,接种量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孢杆菌 发酵条件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塑料对海洋生物生态毒理学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7
作者 薄军 陈梦云 +4 位作者 方超 郑榕辉 王素敏 洪幅坤 张玉生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94-600,共7页
海洋环境中的微塑料主要来源于陆源塑料垃圾输入、海上船只塑料垃圾的丢弃和水产养殖业漂浮装置的废弃等.微塑料的大小、形状和颜色与海洋生物的食物相似,容易被海洋生物误食,由于微塑料自身的毒性及其表面吸附的有毒化学物,对海洋生物... 海洋环境中的微塑料主要来源于陆源塑料垃圾输入、海上船只塑料垃圾的丢弃和水产养殖业漂浮装置的废弃等.微塑料的大小、形状和颜色与海洋生物的食物相似,容易被海洋生物误食,由于微塑料自身的毒性及其表面吸附的有毒化学物,对海洋生物及其生态系统具有直接和潜在的危害.本研究主要综述了微塑料对海洋生物产生影响的途径、毒性效应及其效应机制的研究进展状况;提出未来应重点加强微塑料环境浓度的长期效应、微塑料与其他污染物的联合效应及其机制、微塑料效应的生物标志物筛选以及生态风险评估技术的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微塑料 海洋生物 毒性效应 效应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球海洋大气气溶胶化学研究──Ⅲ:金属形态和入海通量 被引量:16
8
作者 陈立奇 余群 杨绪林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215-223,共9页
中国第三次南极考察和环球科学考察,历经北太平洋、南太平洋、南极半岛海域、南大西洋、北印度洋、以及沿途近岸海域,共收集58个气溶胶样品,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分析其中的水可溶态和酸可溶态的Mn、Fe、PhCu、Cd。气溶胶中金属表现... 中国第三次南极考察和环球科学考察,历经北太平洋、南太平洋、南极半岛海域、南大西洋、北印度洋、以及沿途近岸海域,共收集58个气溶胶样品,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分析其中的水可溶态和酸可溶态的Mn、Fe、PhCu、Cd。气溶胶中金属表现明显陆源向大洋输送的浓度梯度,近岸海域上空金属含量大于大洋上空含量,北太平洋上空含量高于南太平洋和南极半岛海域。气溶胶中金属的水可溶程度,在近岸海域上空依次为Cd>Mu>Cu>Fe>Pb,百分比分量分别为39%,36%,23%,14%和5.3%在大洋上空依次为Cd>Mn>Fe>Cu>pb,百分比分量分别为62%,44%,11%,3.1%和2.5%。本文还计算和比较各观测海区上空金属从大气输入海水的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金属 海-气关系 入海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真菌及其活性物质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7
9
作者 王琳 骆祝华 +2 位作者 黄翔玲 裴耀文 叶德赞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2年第3期367-371,共5页
海洋微生物种类繁多 ,是筛选新药的丰富资源宝库 .陆地真菌是仅次于放线菌的多产抗生素的微生物类群 ,而海洋真菌正在成为海洋药源微生物研究的新热点 .海洋真菌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已经引起研究者的关注 ,并将成为海洋药物的重要来源 .... 海洋微生物种类繁多 ,是筛选新药的丰富资源宝库 .陆地真菌是仅次于放线菌的多产抗生素的微生物类群 ,而海洋真菌正在成为海洋药源微生物研究的新热点 .海洋真菌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已经引起研究者的关注 ,并将成为海洋药物的重要来源 .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报道 ,阐述了海洋真菌及其活性物质的研究情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药物 海潮真菌 活性物质 抗生素 微生物 放线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球海洋大气气溶胶化学研究 Ⅱ.来源示踪元素的特征 被引量:12
10
作者 陈立奇 高鹏飞 杨绪林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64-271,共8页
1986年11月—1987年5月,在中国第三次南极考察和环球科学考察期间,收集了58个海洋气溶胶样品,采用中子活化法分析了Al,V,Mn,I,Br,Mg,Na,Cl等元素。应用因子分析、回归分析和富集因子分析对气溶胶中元素进行分类、定量评估和来源判别,讨... 1986年11月—1987年5月,在中国第三次南极考察和环球科学考察期间,收集了58个海洋气溶胶样品,采用中子活化法分析了Al,V,Mn,I,Br,Mg,Na,Cl等元素。应用因子分析、回归分析和富集因子分析对气溶胶中元素进行分类、定量评估和来源判别,讨论不同来源元素的特征,计算各主要来源的贡献分量。结果表明,海洋气溶胶中Al的99.99%是来自陆源地壳风化物,Na的99.2%。和Cl的99.99%是来自海水,V的91.4%。来自陆源污染物。因此,Al可作为海洋气溶胶中陆源地壳风化物的示踪元素,Na和Cl可作为海水源示踪元素,非地壳源的V则可选择为陆源污染物的示踪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海洋 大气 示踪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星载微波散射计测量海洋风场的反演方法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林明森 孙瀛 郑淑卿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5-46,共12页
Seasat-A卫星散射计(SASS)成功地测量了全球海洋上的风矢量场。其技术基础基于微波后向散射对由海表面风产生的海面厘米级波的敏感性。由于后向散射是各向异性的,所以可以从而个或更多的天线方位角的测量中反演出风速、... Seasat-A卫星散射计(SASS)成功地测量了全球海洋上的风矢量场。其技术基础基于微波后向散射对由海表面风产生的海面厘米级波的敏感性。由于后向散射是各向异性的,所以可以从而个或更多的天线方位角的测量中反演出风速、风向由于散射物理模型函数的非线性及信号中噪声的存在,使得风场反演中存在风向多解。本文给出了一种从SASS测量的后向散射强度的数据中反演出大尺度海洋风场的新的方法,计算结果与Petecherych等[5]利用SASS表面风分析的结果比较在风向上是吻合的,在风速上我们得到的结果更接近于表面真实风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场反演 散射计 海洋 风场 星载微波散射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沉积物重金属研究中的晶粒度与粒度效应 被引量:9
12
作者 杜俊民 朱赖民 张远辉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2年第3期317-321,共5页
本文通过理论估算及实验数据验证 ,发现 6/a(a为晶粒粒径 )可以很好地表示晶粒的比表面积 .结合吸附理论模式讨论发现参考元素Al、Li等的粒度效应和重金属的粒度效应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海洋自生矿物必须考虑到晶粒度效应 ,在陆源碎屑对... 本文通过理论估算及实验数据验证 ,发现 6/a(a为晶粒粒径 )可以很好地表示晶粒的比表面积 .结合吸附理论模式讨论发现参考元素Al、Li等的粒度效应和重金属的粒度效应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海洋自生矿物必须考虑到晶粒度效应 ,在陆源碎屑对重金属吸附的粒度效应校正中粒度可代替晶粒度 ;重金属含量随粒度变化的曲线为双曲线关系 ,在实际工作中应该重点分析粒度 <3 μm的颗粒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沉积物 重金属 晶粒度 粒度效应 比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大洋海洋大气化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立奇 汪建君 +16 位作者 詹力扬 祁第 张麋鸣 高众勇 赵淑惠 颜金培 张远辉 林奇 许苏清 李伟 矫立萍 孙恒 张介霞 林红梅 孙霞 秦修远 陈魁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21-234,共14页
海洋大气化学是一门海洋化学与大气化学交叉的新学科。中国的南大洋海洋大气化学研究与我国的南极考察事业同步成长。30多年来,随着南极科学考察的经验积累和数据集成,我国的南大洋海洋大气化学关键过程研究即大气-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海洋大气化学是一门海洋化学与大气化学交叉的新学科。中国的南大洋海洋大气化学研究与我国的南极考察事业同步成长。30多年来,随着南极科学考察的经验积累和数据集成,我国的南大洋海洋大气化学关键过程研究即大气-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碳、氮、硫、磷、铁等的海气交换研究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与气候变化关系密切的碳、氮、硫的海-气循环等研究,取得了一批新的认知和成果,引起国际学界的关注。自20世纪80年代早期开始至今,我国已开展了三十多次南极科学考察,在这些考察中开展了南大洋大气气溶胶物质来源研究,探究了大气-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的一些关键过程,估算了硫、磷、氮、铁的海气交换通量。随着国家重大计划"南极在全球变化中的响应与反馈作用"项目实施及后续研究的开展,对全球变化的敏感要素碳、氮、硫、铁在南大洋的源汇特征及其环境和气候效应等进行了研究,对其有了更深的了解。我们还对南大洋海冰区碳汇格局演变,DMS、MSA、N_2O、Fe等的海气交换过程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了新认知。同时,在对上述化学物种的实时走航观测关键技术研发上也取得了重要突破,为未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在站区大气污染特征分布上进行了深入探讨,为了解人类活动对站区环境的影响提供了评估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大气化学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南大洋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近海不同海洋功能区冬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雨 林茂 林更铭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3-39,共7页
2006年12月~2007年1月对福建省沿岸近海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大面积科学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冬季福建近海浮游植物隶属于55属112种(含变种、变型),其中硅藻48属97种(含变种、变型),甲藻5属10种,蓝藻1属2种,金藻1属3种。硅藻类在种... 2006年12月~2007年1月对福建省沿岸近海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大面积科学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冬季福建近海浮游植物隶属于55属112种(含变种、变型),其中硅藻48属97种(含变种、变型),甲藻5属10种,蓝藻1属2种,金藻1属3种。硅藻类在种类和细胞丰度上均占主导地位,甲藻类多分布在闽中近海及东山沿岸,蓝藻类检出率降低,金藻类检出率增高。表层浮游植物平均丰度为422.31×102个/dm3,丰度分布呈闽南高,闽中次之,闽东低的态势。叶绿素a的分布与浮游细胞丰度分布大体一致,但在闽中、闽东近海存在近岸与远海的差异,与优势类群的水平分布也有差异。福建近海赤潮生物种类较多,是引发赤潮的潜在生物因素,一些赤潮生物已在闽南、闽中局部海域成为优势种。与以往同期资料比较,硅藻优势类群发生明显变化,甲藻种类数和细胞丰度增多;浮游植物细胞丰度明显增加,但水平分布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近海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赤潮生物 水平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海峡的海洋沉积环境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5
作者 胡毅 陈坚 许江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95-600,共6页
台湾海峡是我国最大的海峡,也是南海与东海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主要通道。区域内地震、台风等灾害多发,潮流作用较强,同时受黑潮分支、南海暖流和东海环流等多种水系的影响,众多的山溪性中小型河流从海峡两侧流入海洋,为海洋沉积环境... 台湾海峡是我国最大的海峡,也是南海与东海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主要通道。区域内地震、台风等灾害多发,潮流作用较强,同时受黑潮分支、南海暖流和东海环流等多种水系的影响,众多的山溪性中小型河流从海峡两侧流入海洋,为海洋沉积环境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天然的实验场。基于台湾海峡的沉积环境分区、台湾海峡潮成沙脊的沉积环境、山溪性河流入海沉积通量等方面进行综述,较系统地论述了目前在台湾海峡沉积环境方面所进行的研究工作,并为今后更好地研究该区域物质通量的输移过程、途径与归宿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海峡 沉积环境 沉积通量 潮成沙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生态补偿研究进展及实践 被引量:9
16
作者 俞虹旭 余兴光 陈克亮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0-104,共5页
文章对国内外海洋生态补偿的理论和实践探索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于2011年9月对威海、深圳、厦门等3个沿海城市有关海洋生态补偿工作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在此基础上,针对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从概念界定、研究内容、补偿标准的确定、... 文章对国内外海洋生态补偿的理论和实践探索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于2011年9月对威海、深圳、厦门等3个沿海城市有关海洋生态补偿工作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在此基础上,针对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从概念界定、研究内容、补偿标准的确定、资金来源和补偿方式等方面提出问题和建议,为我国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健全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态补偿 实践 生态补偿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环境分类管理分级控制区划理论体系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金坑 颜利 余兴光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7-81,共5页
本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协调发展理论、生态学理论为理论基础,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不同海域在环境质量现状、环境承载力和主导海洋功能上的差异,提出海洋环境分类管理分级控制区划的基本原则、技术方法和区划方案.通过采用空间叠置... 本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协调发展理论、生态学理论为理论基础,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不同海域在环境质量现状、环境承载力和主导海洋功能上的差异,提出海洋环境分类管理分级控制区划的基本原则、技术方法和区划方案.通过采用空间叠置法、相关分析法等定性和定量分区相结合的方法对各管理区进行划界,将规划海域划分为重点保护区、控制性保护利用区和污染控制区,并确定各分区的环境质量目标.其主要目的是按照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各分区的海洋资源与环境特点,对海域内及周边区域的开发活动实施分类指导,促进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 区划 分类管理 分级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溢油生态损害简易评估方法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马丽 李吉鹏 陆志强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3-120,共8页
海洋溢油事故多以小型溢油为主,采用简易评估方法对小型溢油事故生态损害快速、高效的评估,对及时进行海洋生态损害赔偿、补偿和修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溢油生态损害概念及补偿适用范围的分析,明确了简易评估法的适用范围,提出了一些... 海洋溢油事故多以小型溢油为主,采用简易评估方法对小型溢油事故生态损害快速、高效的评估,对及时进行海洋生态损害赔偿、补偿和修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溢油生态损害概念及补偿适用范围的分析,明确了简易评估法的适用范围,提出了一些衡量简易评估方法有效性的指标标准,并分别对华盛顿州"索赔公式法"、佛罗里达州"直接计算法"和溢油生态损害快速预评估模式3种典型的简易生态损害评估方法进行分析比较。为了使简易评估法在实践中发挥更好的作用,提出应在溢油专项基金的建立,预警系统及应急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损害评估方法的改进和发展,基础数据库的建设、损害评估信息系统功能完善5个方面加强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溢油 生态损害 简易评估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海洋风场反演中风向模糊排除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林明森 郑淑卿 孙瀛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6年第3期243-254,共12页
本文给出了一种从SASS测量的后向散射强度的数据中反演出大尺度海洋风场的断方法。计算结果与Peteherych等(1984)利用SASS表面风分析的结果比较在风向上是吻合的,在风速上本文所得结果更接近于海面真实风速。上述结果说明本文所采用... 本文给出了一种从SASS测量的后向散射强度的数据中反演出大尺度海洋风场的断方法。计算结果与Peteherych等(1984)利用SASS表面风分析的结果比较在风向上是吻合的,在风速上本文所得结果更接近于海面真实风速。上述结果说明本文所采用的多解排除方法对两波束散射计探测海面风场的反演是成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向 模糊清除 风场反演 散射计 海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分散原油在海洋围隔生态系中迁移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庄栋法 吴省三 +1 位作者 林昱 蔡子平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43-49,T001,共8页
本文研究了以Corexit-9527分散剂分散、初始浓度为15mg/dm3的胜利原油在海洋围隔生态系中的迁移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原油的扩散混合,到第4天在围隔水体中呈均匀分布状态,实验前期细菌快速降解石油烃、悬浮颗粒物吸附石油烃逐渐沉降到沉积... 本文研究了以Corexit-9527分散剂分散、初始浓度为15mg/dm3的胜利原油在海洋围隔生态系中的迁移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原油的扩散混合,到第4天在围隔水体中呈均匀分布状态,实验前期细菌快速降解石油烃、悬浮颗粒物吸附石油烃逐渐沉降到沉积物中以及包括特定的围隔袋壁大量吸附石油烃是化学分散原油在围隔体中重要迁移过程.围隔体受到剧烈扰动和沉降物的再悬浮现象明显影响石油烃的迁移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围隔生态系 化学分散剂 原油 迁移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