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中微塑料的来源、分布及生态环境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110
1
作者 孙承君 蒋凤华 +1 位作者 李景喜 郑立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49-461,共13页
微塑料(粒径<5mm的塑料)作为海洋环境中一类新型污染物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我们从微塑料来源、分布和生态影响等方面总结分析了近年来海洋微塑料研究的进展。结果表明,海洋中的微塑料主要来源于在阳光、风浪和海流等作用下的海上... 微塑料(粒径<5mm的塑料)作为海洋环境中一类新型污染物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我们从微塑料来源、分布和生态影响等方面总结分析了近年来海洋微塑料研究的进展。结果表明,海洋中的微塑料主要来源于在阳光、风浪和海流等作用下的海上塑料垃圾的分解,陆源塑料垃圾输入、海上船只塑料垃圾的丢弃、水产养殖业漂浮装置的废弃等是海洋中塑料垃圾的主要来源。海洋微塑料分布呈全球化趋势,近岸、大洋、深海和极地都有微塑料的存在,已有研究表明深海是微塑料的主要汇集区。微塑料不但会影响藻类的光合作用,还会影响一些海洋生物的产卵量和繁殖能力,甚至会引起某些海洋生物的营养不良甚至死亡;微塑料自身含有和表面富集的污染物会在水动力作用下影响污染物的全球分布并对海洋生物产生复合毒性影响。为减少海洋塑料垃圾,控制海洋微塑料污染并为污染防治提供支撑,保护海洋环境安全和人类健康,今后的研究方向将主要包括:不同粒径微塑料的快速分离和在线鉴别方法的建立;水动力对微塑料全球迁移变化的影响;微塑料复合毒性对海洋生态环境的污染效应及机制;管理和技术体系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塑料污染 微塑料来源 生态影响 海洋污染 海洋垃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石油降解菌剂在大连溢油污染岸滩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郑立 崔志松 +7 位作者 高伟 韩彬 杨佰娟 王绍良 李倩 周文俊 张魁英 曹磊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63-172,共10页
对海洋石油降解菌群DC10的降解特性进行了研究,研制了基于该菌群的降解菌剂,并用于大连实际溢油岸滩生物修复实验,考察了降解菌剂对潮间带和潮上带油污的降解作用,通过分析C17/藿烷、C18/藿烷及总烷烃和总芳烃的降解率来评价其降解效果... 对海洋石油降解菌群DC10的降解特性进行了研究,研制了基于该菌群的降解菌剂,并用于大连实际溢油岸滩生物修复实验,考察了降解菌剂对潮间带和潮上带油污的降解作用,通过分析C17/藿烷、C18/藿烷及总烷烃和总芳烃的降解率来评价其降解效果。降解菌群DC10在实验室条件下对石油的降解率高于各组成菌株,一周时间的石油降解率比对照提高了60%左右,能降解大部分的烷烃和芳烃。以DC10冻干菌粉辅以营养盐溶液研制降解菌剂,该菌剂在大连岸滩油污生物修复试验中显示出显著的降解效果。在为期12d的潮间带油污生物修复试验中,喷洒菌剂处理的C17/藿烷和C18/藿烷降解率相对于自然风化处理分别提高了40%和30%,而总烷烃和总芳烃降解率分别提高了80%和72%。在为期85d的潮上带油污生物修复试验中,从C17/藿烷和C18/藿烷的降解率来看,喷洒菌剂处理对油污的降解程度仅略高于自然风化,但总烷烃和总芳烃的降解率分别提高了近30%和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修复 海洋溢油 石油烃降解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VM的山东海洋保护区生态系统多样性维持服务价值评估 被引量:18
3
作者 肖怡 陈尚 +2 位作者 曹志泉 夏涛 郝林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321-3328,共8页
选取山东济南(代表内陆城市)和青岛(代表沿海城市),基于条件价值法(CVM),对两市城镇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建立支付意愿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用以评估山东省城镇居民对维持山东88个海洋保护区永续存在的支付意愿,进而估算山东海洋保护区的... 选取山东济南(代表内陆城市)和青岛(代表沿海城市),基于条件价值法(CVM),对两市城镇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建立支付意愿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用以评估山东省城镇居民对维持山东88个海洋保护区永续存在的支付意愿,进而估算山东海洋保护区的生态系统多样性维持服务价值。研究发现,人均年收入较高,支付意愿较大;文化程度较低,支付意愿较小;男性比女性的支付意愿高;内陆城镇居民对于海洋保护区的人均支付意愿为102.15元,比沿海城镇居民的支付意愿高23.05元。2014年,山东全部88个海洋保护区的生态系统多样性维持服务价值为43.7亿元,平均0.497亿元/个。其中,12个自然保护区的价值为16.14亿元,平均1.35亿元/个;30个海洋特别保护区的价值为14.47亿元,平均0.489亿元/个;46个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价值为12.9亿元,平均0.28亿元/个。结果表明:海洋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多样性维持服务价值比海洋特别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高。在修订我国各类保护区的选划标准和管理目标时,应增加生态系统多样性维持服务价值并作为关键的选划指标。具有最高生态系统多样性维持服务价值的海域,宜选划为自然保护区,实施最严格的管理措施,确保其生态系统多样性维持服务价值增加,至少不降低。具有较高生态系统多样性维持服务价值的海域,因地制宜选划为海洋特别保护区或者海洋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实施较严格的管理措施,确保其生态系统多样性维持服务价值不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VM 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态系统服务 支付意愿 山东 海洋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微藻固碳及其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林 王帅 郑立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5-140,共6页
海洋微藻生物固定CO2是一种可持续性的处理温室气体的方法,海洋微藻不仅能吸收 CO2,还能通过固碳产出高附加值产品,比如蛋白、多糖、生物质能[1]等。与传统的物理和化学法固定 CO2技术相比,海洋微藻固碳具有光合速率高、生长速度快、环... 海洋微藻生物固定CO2是一种可持续性的处理温室气体的方法,海洋微藻不仅能吸收 CO2,还能通过固碳产出高附加值产品,比如蛋白、多糖、生物质能[1]等。与传统的物理和化学法固定 CO2技术相比,海洋微藻固碳具有光合速率高、生长速度快、环境适应性强,且不需要CO2的分离而直接利用等特点[2]。海洋微藻可以直接利用光合作用经过 CCM 机制捕捉和固定CO2,形成自身生物质能[3]。目前普遍认为海洋微藻生物制品的生产应该与微藻固碳结合进行综合发展,特别是利用电厂排放的 CO2作为微藻碳源,以降低培养成本,在获得高附加值产品的同时,获得环境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微藻 培养技术 固碳 固定CO2 高附加值产品 生物质能 直接利用 环境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适温海洋富油微藻在富碳培养条件下的油脂积累特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帅 郑立 +3 位作者 韩笑天 李林 杨佰娟 刘晨光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41-52,共12页
本实验分别针对3株低温藻株:微拟球藻Nannochloropsis sp.ZL-12、四爿藻Tetraselmis chui ZL-33和小球藻Chlorellasp.ZL-45,3株中温藻株: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 CCMM5001、等鞭金藻Isochrysis sp.CCMM5002和微拟球藻Nannochlor... 本实验分别针对3株低温藻株:微拟球藻Nannochloropsis sp.ZL-12、四爿藻Tetraselmis chui ZL-33和小球藻Chlorellasp.ZL-45,3株中温藻株: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 CCMM5001、等鞭金藻Isochrysis sp.CCMM5002和微拟球藻Nannochloropsis sp.CCMM7001,3株高温藻株:微拟球藻Nannochloropsis sp.JN1、绿色巴夫藻Pavlova viridis JN2和海洋小球藻Chlorellasp.JN3,研究了在通入0.03%(空气)、5%、10%3个CO2浓度梯度条件下的生长特性,同时考察了其总酯及中性脂的累积情况。结果显示,富碳培养有利于不同温度条件下9株藻株的生长,除微拟球藻Nannochloropsis sp.CCMM7001最适生长的CO2浓度为5%外,其余8株藻株最适生长的CO2浓度均为10%。在低温和高温条件下,6株海洋富油微藻在通入10%CO2时具有最大生物量产率,在中温条件下球等鞭金藻和等鞭金藻在通入10%CO2时获得最大生物量产率,而微拟球藻在通入5%时获得最大生物量产率,随着CO2浓度的增加,9株藻株的总脂含量和中性脂含量有明显提高。低温和中温藻株的总脂含量高于高温藻株的总脂含量,从中性脂的累积规律来看,9株藻株均在平台期的累积达到最大值,GC-MS分析结果表明,9株微藻适合制备生物柴油的C14~C18系脂肪酸相对含量在不同CO2条件下基本保持不变,维持在90%左右。实验结果显示,所研究的藻株作为富油高固碳优良藻株,具备用于海洋生物质能耦合CO2减排开发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富油微藻 富碳培养 中性脂 油脂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株海洋沉积物来源青霉真菌的生理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殷月芬 王小如 +3 位作者 黎先春 田黎 郑立 郭皓铖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A01期17-22,共6页
采用PCBs移除实验及其降解机理,分析研究从胶州湾海洋沉积物筛选的4株青霉真菌的好氧一厌氧降解的可能性,比较不同pH值、不同培养基条件对真菌生长的影响,获取真菌在好氧、厌氧条件下的生理学特性。结果表明,4株真菌更适合在海水MM... 采用PCBs移除实验及其降解机理,分析研究从胶州湾海洋沉积物筛选的4株青霉真菌的好氧一厌氧降解的可能性,比较不同pH值、不同培养基条件对真菌生长的影响,获取真菌在好氧、厌氧条件下的生理学特性。结果表明,4株真菌更适合在海水MMM培养基上生长。pH值为6~8时,均能正常生长;在偏碱性pH值下,更适合形成菌落。通过测定细胞数目建立的真菌生长曲线表明4株菌株均可在好氧、厌氧条件下形成菌落,在好氧条件下生长比厌氧条件下生长更好,这为进一步深入研究PCBs降解奠定了实验依据和技术基础。4株海洋真菌在不同母液的MMM培养基上的生长状况、其对不同pH值的适应能力以及在好氧一厌氧条件下的生长曲线均反映了菌株海洋来源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沉积物 海洋真菌 生长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浮游植物的脂肪酸:组成、功能及其生态学意义 被引量:7
7
作者 张玉君 潘进芬 蒲新明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3-120,共8页
脂肪酸在海洋生物的各种生理和生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浮游植物是海洋中脂肪酸的主要生产者,并通过各种过程被各级海洋生物利用。本文综述了浮游植物不同类群中脂肪酸的组成特点,各种环境因素对浮游植物胞内脂肪酸含量和组成的影响... 脂肪酸在海洋生物的各种生理和生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浮游植物是海洋中脂肪酸的主要生产者,并通过各种过程被各级海洋生物利用。本文综述了浮游植物不同类群中脂肪酸的组成特点,各种环境因素对浮游植物胞内脂肪酸含量和组成的影响,以及海洋微藻中脂肪酸对浮游植物细胞及海洋其他生物的作用及意义;并探讨了浮游植物的脂肪酸组成在浮游植物的营养价值、生理状态、种类组成和食物链传递中反映的环境与生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 浮游植物 营养传递 生态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海洋溢油生物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绍良 郑立 +2 位作者 崔志松 高伟 李倩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27-131,共5页
海洋石油的勘探开发,石油加工产品的生产、使用及排放,海上溢油事故等,使石油成为海洋环境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据估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0×10^10kg的石油进人海洋环境中,中国每年排人海洋的石油达1.15×10^8kg,并且呈逐... 海洋石油的勘探开发,石油加工产品的生产、使用及排放,海上溢油事故等,使石油成为海洋环境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据估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0×10^10kg的石油进人海洋环境中,中国每年排人海洋的石油达1.15×10^8kg,并且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卜列。2010年4月和7月先后发生的墨西哥湾钻井平台漏油事故和大连新港储油码头输油管道爆炸事故给当地旅游业、水产养殖业及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灾难性的损害。这两次事故将会像历次溢油事故一样,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长期负面影响,其危害可长达十几年甚至几十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 海洋溢油 生物修复 海上溢油事故 海洋石油 应用 海洋环境 海洋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微藻的无菌化处理及对其生长特性和生化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周文俊 郑立 +3 位作者 郑明刚 高伟 崔志松 徐鲁燕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77-186,共10页
利用常用抗生素(氨苄青霉素、链霉素、氯霉素和卡那霉素)对4株海洋微藻(1株金藻和3株小球藻)进行了无菌化处理,并对这4株微藻在带菌和无菌培养时的生长特征和生化组成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中高浓度(≥100mg/dm3)的单种抗生素或抗生素... 利用常用抗生素(氨苄青霉素、链霉素、氯霉素和卡那霉素)对4株海洋微藻(1株金藻和3株小球藻)进行了无菌化处理,并对这4株微藻在带菌和无菌培养时的生长特征和生化组成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中高浓度(≥100mg/dm3)的单种抗生素或抗生素组合可抑制微藻的生长,个别低浓度(50mg/dm3)的抗生素或抗生素组合可促进微藻的生长;氨苄青霉素、链霉素和卡那霉素各200mg/dm3联合使用处理球等鞭金藻,氯霉素100,50,50mg/dm3单独使用分别处理小球藻C95,CV和C146,可获得这4株微藻的无菌藻系;无菌培养的4株海洋微藻的稳定期持续时间由除菌前的4~5d延长到15~20d,藻液悬浮性增强,藻细胞不易老化;除菌后微藻的主要生化成分发生明显变化,球等鞭金藻的叶绿素A、叶黄素和总脂含量显著增加,小球藻C95和CV的总蛋白含量显著增加,3株小球藻的脂肪酸组成如EPA,PUFA等的含量发生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 无菌化 抗生素 生长特征 生化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石油降解菌群的固定化及石油降解特性 被引量:5
10
作者 高祥兴 高伟 +5 位作者 崔志松 李馨子 李倩 韩彬 周涛 郑立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32-740,共9页
为克服岸滩溢油生物修复过程中海浪冲刷等不利环境对石油降解菌(群)岸滩定植的影响,本文利用聚乙烯醇(PVA)和海藻酸钠作为载体对石油降解菌群DC10进行固定化,通过研究细菌固定化微球的机械性能、传质性能及石油降解特性等参数,确定石油... 为克服岸滩溢油生物修复过程中海浪冲刷等不利环境对石油降解菌(群)岸滩定植的影响,本文利用聚乙烯醇(PVA)和海藻酸钠作为载体对石油降解菌群DC10进行固定化,通过研究细菌固定化微球的机械性能、传质性能及石油降解特性等参数,确定石油降解菌群的最优固定化条件。实验结果表明:6%PVA,2%海藻酸钠及0.5%活性炭制备的凝胶可以通过蠕动泵方便快捷制备细菌固定化微球,其粘度小、易成型、机械强度高。海洋石油降解分析表明,与游离菌体(FB)相比,固定化菌群12d石油降解率提高了近7%;GC-MS分析显示,石油烷烃和芳烃降解效果显著。实验证明,石油降解菌群DC10经过固定化处理,其石油降解活性提高,连续降解能力增强,该研究为溢油岸滩的生物修复提供新的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溢油 石油降解菌群 固定化技术 生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碳培养对海洋富油微藻油脂积累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林 郑立 +4 位作者 郑明刚 杨佰娟 王帅 周文俊 詹天荣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13-1019,共7页
实验针对三株海洋富油微藻: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 CCMM5001)、一种等鞭金藻(Isochrysis sp.CCMM5002)和一种微拟球藻(Nannochloropsis sp.CCMM7001),研究了它们在通入0.03%(空气)、5%、10%三个浓度CO2培养条件下的生长特性,同... 实验针对三株海洋富油微藻: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 CCMM5001)、一种等鞭金藻(Isochrysis sp.CCMM5002)和一种微拟球藻(Nannochloropsis sp.CCMM7001),研究了它们在通入0.03%(空气)、5%、10%三个浓度CO2培养条件下的生长特性,同时考察了其总油脂及中性脂的累积情况。结果显示,富碳培养有利于这三株海洋微藻的生长,但最适生长的CO2浓度不同。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 CCMM5001)和等鞭金藻(Isochrysis sp.CCMM5002)在通入10%CO2时具有最大产率,分别达到(182.28±7.07)mg/(L·d)和(164.22±7.10)mg/(L·d),而微拟球藻在通入5%时具有最大产率,达到(122.25±1.17)mg/(L·d),随着CO2浓度的增加,三株海洋微藻的总脂含量和中性脂含量有明显提高。在通入10%CO2条件下,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 CCMM5001)、等鞭金藻(Isochrysis sp.CCMM5002)和微拟球藻(Nannochloropsis sp.CCMM7001)的总脂含量分别达到(45.15±4.03)%、(47.15±1.20)%和(41.20±1.69)%;从中性脂的累积规律来看,三株藻均在平台期的累积达到最大,脂肪酸分析结果表明三株藻种适合制备生物柴油的C14-C18系脂肪酸相对含量在不同CO2条件下基本保持不变,维持在90%左右。实验结果显示,研究的藻株作为富油高固碳优良藻株,具备用于海洋生物质能耦合CO2减排开发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富油微藻 富碳培养 中性脂 油脂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海洋药用生物化学成分快速鉴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道来 陈军辉 +2 位作者 周明 黎先春 王小如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9-102,共4页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技术,将HPLC的高分离效能与MS的强大结构鉴定功能结合起来,已逐渐成为天然产物化学成分快速分离、鉴别的强有力手段。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HPLC-ESI-MS)技术,成功建立了刺参皂苷快速...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技术,将HPLC的高分离效能与MS的强大结构鉴定功能结合起来,已逐渐成为天然产物化学成分快速分离、鉴别的强有力手段。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HPLC-ESI-MS)技术,成功建立了刺参皂苷快速鉴别方法,并对市售干刺参中的4种皂苷进行了鉴别。此外,应用该技术对罗氏海盘车中的13种化学成分进行了快速鉴别。为海洋药用生物化学成分快速鉴别提供了1种值得推广的新方法,为更好的开发利用海洋天然药物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海洋药用生物 快速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浦海沟沉积物的生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海洋学意义 被引量:5
13
作者 岳新安 闫艺心 +2 位作者 丁海兵 孙承君 杨桂朋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8-96,共9页
通过对雅浦海沟4 500和6 500m两个深度的柱状沉积物的含水率、总有机碳和多种地球化学元素含量的测定,总结分析了这些参数的垂向变化规律,采用元素比值法追溯沉积物的物质来源和氧化还原环境变化,并结合扫描电镜确定了沉积物中的生物化... 通过对雅浦海沟4 500和6 500m两个深度的柱状沉积物的含水率、总有机碳和多种地球化学元素含量的测定,总结分析了这些参数的垂向变化规律,采用元素比值法追溯沉积物的物质来源和氧化还原环境变化,并结合扫描电镜确定了沉积物中的生物化石组成,探讨了化石分布特征与地形结构、深海环流及板块运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位于碳酸盐补偿深度以上的4 500m深度深渊沉积物自上而下由含硅质黏土逐渐向钙质软泥过渡,其中的沉积断层可能与深海环流或滑坡有关;位于碳酸盐补偿深度之下的6 500m深度超深渊沉积物属于硅质软泥,可能是重力流导致的表层沉积物堆积,这种沉积作用有利于有机碳的埋藏。该区域沉积物主要来自海洋生物源、陆源和火山源;底层流属于氧化环境,可能有南极底层水的流入。第四纪以来,雅浦海沟应无大规模火山喷发,而海沟东侧的卡罗琳海岭由于板块俯冲作用在不断下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浦海沟 深渊和超深渊沉积物 地球化学元素 总有机碳 生物化石 物源分析 碳酸盐补偿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海至南大洋航线海洋近地层大气NO_x分布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付丹 郑晓玲 +2 位作者 陈军辉 滕芳 韩同竹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1-238,共8页
为了探究我国东海至南大洋航线海洋近地层大气NO_x的分布特征,于2015年11月—2016年1月,利用中国极地科学考察船"雪龙号"的观测平台,采用Saltzman法对中国东海至南大洋航线海洋近地层大气NO_x日均浓度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中... 为了探究我国东海至南大洋航线海洋近地层大气NO_x的分布特征,于2015年11月—2016年1月,利用中国极地科学考察船"雪龙号"的观测平台,采用Saltzman法对中国东海至南大洋航线海洋近地层大气NO_x日均浓度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中国东海至南大洋航线海洋近地层大气ρ(NO_x)的变化范围为0.001~0.038 mgm^3,ρ(NO)的变化范围为0.001~0.033 mgm^3,ρ(NO_2)的变化范围为0(未检出)~0.015 mgm^3.中国东海至南大洋航线海洋近地层大气中,NO是NO_x的主要成分.南极圈外海洋近地层大气中NO_x的分布特征显示距离陆地越近,ρ(NO_x)越高,NO_2NO(二者质量浓度比值)越大,反映出海陆差异及人为污染对海洋近地层大气的影响.远离陆地的南大洋航段ρ(NO_x)显示较低的大洋背景值.南桑威奇群岛的火山活动导致附近海域异常高浓度的NO_x分布,ρ(NO_x)最高值达0.160 mgm^3,ρ(NO)为0.145 mgm^3,ρ(NO_2)为0.015 mgm^3.西风带的阻隔导致该区域NO_x向周围扩散时,难以穿越西风带,向南极大陆边缘扩散的趋势更加强烈,影响大范围南大洋近地层大气NO_x分布.人为活动可能是南极半岛和中山站附近海洋近地层大气高ρ(NO_x)和高NO_2NO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科考航线 海洋近地层大气 NO_x 分布特征 南桑威奇群岛 火山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州湾东北部海域生态环境污染状况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韩彬 辛明 +3 位作者 陈发荣 李培昌 宋转玲 王小如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24-528,共5页
根据2004年5月和2005年5月两次对胶州湾东北部海域海水的盐度、pH、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无机氮、活性磷酸盐、铜、铅、锌、镉、多环芳烃和有机氯农药以及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碳、石油烃、硫化物、铜、铅、镉、汞、多环芳烃和有机氯农药测... 根据2004年5月和2005年5月两次对胶州湾东北部海域海水的盐度、pH、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无机氮、活性磷酸盐、铜、铅、锌、镉、多环芳烃和有机氯农药以及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碳、石油烃、硫化物、铜、铅、镉、汞、多环芳烃和有机氯农药测定结果,并结合2001年以来历史资料,对胶州湾东北部海域生态环境质量历史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该海域生态环境中除个别要素如活性磷酸盐、铅、镉、汞等重金属含量有所增加外,其他污染要素含量相对稳定且有下降趋势,2001—2005年该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相对稳定,仅部分要素有加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州湾东北部 生态环境质量 污染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条件价值法评估三亚海域生态系统多样性及物种多样性的维持服务价值 被引量:16
16
作者 郝林华 陈尚 +2 位作者 王二涛 夏飞 夏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6432-6441,共10页
基于条件价值法(CVM)开展了三亚海域海洋保护区生态系统多样性和重要海洋物种多样性的维持服务价值评估。于2014年12月通过面对面调研的形式对三亚当地城镇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建立了支付意愿(WTP)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再将此回归模型推广到... 基于条件价值法(CVM)开展了三亚海域海洋保护区生态系统多样性和重要海洋物种多样性的维持服务价值评估。于2014年12月通过面对面调研的形式对三亚当地城镇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建立了支付意愿(WTP)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再将此回归模型推广到海南全省城镇居民,从而评估了三亚海域海洋保护区生态系统多样性和重要海洋物种多样性的维持服务价值;同时也对CVM研究中的相关问题如问卷设计、偏差分析和CVM的可靠性与有效性等进行了验证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2014年三亚海域海洋保护区生态系统多样性及重要海洋物种多样性的维持服务总价值分别为3.734亿元和4.442亿元。(2)受教育程度和家庭人均年收入等社会经济信息变量对支付意愿具有显著的影响水平,符合经济学理论。(3) CVM作为陈述偏好性价值评估方法,评估结果受偏差的影响较大。为了尽可能减小偏差,需要从问卷的设计、调查员筛选培训、调查方式和被调查者等诸多方面严格把关。(4) CVM问卷支付数额的设计较好地界定了支付意愿的范围和分布形态,支付意愿具有较高的统计效率,CVM的可靠性得到较好的验证,显示了CVM评估法在估算生态系统服务非使用价值的有效性。鉴于居民的学历和收入在短时间内很难得到提升,建议相关海洋管理部门加强对三亚海域海洋保护区和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宣传教育,增强居民对三亚海洋保护区和海洋珍稀濒危生物的认知及保护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件价值法 支付意愿 生物多样性 维持服务价值 海洋保护区生态系统 三亚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模型估算胶州湾菲律宾蛤仔养殖容量 被引量:18
17
作者 刘学海 王宗灵 +2 位作者 张明亮 王波 孙丕喜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733-740,共8页
贝类的养殖容量是养殖功能海域的生态系统所能容纳的最大养殖个体数量.本文由实测资料建立了胶州湾生态模型 ,计算了浮游植物生物量 ,进而依据饵料收支平衡关系 ,估算了胶州湾菲律宾蛤仔的养殖容量 ,研究结果表明 ,各养殖区不同规格蛤... 贝类的养殖容量是养殖功能海域的生态系统所能容纳的最大养殖个体数量.本文由实测资料建立了胶州湾生态模型 ,计算了浮游植物生物量 ,进而依据饵料收支平衡关系 ,估算了胶州湾菲律宾蛤仔的养殖容量 ,研究结果表明 ,各养殖区不同规格蛤仔的养殖容量在1月或3月份最大 ,9月份最小 ;胶州湾5个养殖区内 ,2~2.6cm、2.6~3.3cm和3.3~4cm3种壳长规格菲律宾蛤仔的平均养殖容量分别为603枚/m2 、441枚/m2和362枚/m2 ,胶州湾菲律宾蛤仔的播放密度已经饱和 ;为了保持最大产量、提高养殖品质的同时并将苗种成本降至最低 ,可适当降低播放密度 ;建议红岛东、红岛南、红岛西、胶州、黄岛等5个养殖区菲律宾蛤仔的放养密度分别为718枚/m2 、693枚/m2 、557枚/m2 、805枚/m2和654枚/m2 ,胶州湾平均放养密度为690枚/m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态动力学 养殖容量 模型 贝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烃对栉孔扇贝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王晓艳 蒋凤华 +3 位作者 冯丽娟 高伟 赵美丽 郑立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05-311,共7页
为研究石油烃对海洋生物的毒性效应,将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暴露于0.08、0.21和0.88mg·L-1石油烃中,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彗星实验)技术检测不同暴露时间扇贝血淋巴细胞的DNA损伤程度,对照组中石油烃背景浓度为0.04mg·... 为研究石油烃对海洋生物的毒性效应,将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暴露于0.08、0.21和0.88mg·L-1石油烃中,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彗星实验)技术检测不同暴露时间扇贝血淋巴细胞的DNA损伤程度,对照组中石油烃背景浓度为0.04mg·L-1。结果显示,低浓度(0.08mg·L-1)的石油烃短期(<7d)内即可导致栉孔扇贝血淋巴细胞的DNA损伤,并且随石油烃浓度的增大和暴露时间的延长,DNA损伤程度增加,石油烃浓度达0.88mg·L-1时,DNA损伤程度已非常严重。3d恢复实验后,各浓度组DNA损伤又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研究表明,彗星实验是检测石油烃对海洋贝类DNA损伤的一种有效手段,贝类血淋巴细胞DNA损伤有望成为石油烃污染的一种生物标志物,用于海洋污染的早期预警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烃 栉孔扇贝 血淋巴细胞 DNA损伤 单细胞凝胶电泳 彗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步荧光光谱分析法在海面溢油鉴别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蒋凤华 赵美丽 +3 位作者 韩彬 郑立 王小如 黎先春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4-157,共4页
为了实现海面溢油快速筛选和鉴别,文章提出了应用同步荧光光谱技术结合系统聚类分析方法鉴别海面溢油的方法,并应用于不同原油样品及风化油样的分析。结果表明,选择波长差为25nm,采用300~500nm范围内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将原油样品... 为了实现海面溢油快速筛选和鉴别,文章提出了应用同步荧光光谱技术结合系统聚类分析方法鉴别海面溢油的方法,并应用于不同原油样品及风化油样的分析。结果表明,选择波长差为25nm,采用300~500nm范围内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将原油样品和风化样品完全区分开,不同海区、不同采集时间的原油样品可大致分开。作为溢油鉴别的一种辅助方法,同步荧光光谱分析法能够对可疑油源及溢油样品实现初步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荧光光谱 聚类分析 溢油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南部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6
20
作者 张栋 郑晓玲 +1 位作者 何鹰 郭军辉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10,24,共4页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了渤海南部21个站位表层沉积物中Cr、Cu、Zn、Cd和Pb共5种重金属浓度,比较分析了重金属来源及分布特征,同时应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调查区域沉积物中Cr...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了渤海南部21个站位表层沉积物中Cr、Cu、Zn、Cd和Pb共5种重金属浓度,比较分析了重金属来源及分布特征,同时应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调查区域沉积物中Cr、Cu、Zn、Cd、Pb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43.67、17.27、61.65、0.66、25.32 mg/kg;5种重金属元素单因子潜在生态风险系数为Cd>Pb>Cu>Cr>Zn,为轻微生态危害;各站位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均小于150,为轻微生态危害,其克里格插值等值线分布显示渤海湾是调查区域生态风险最高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南部 表层沉积物 重金属 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