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8ka以来日本海Ulleung海盆南部的海洋沉积环境演化 被引量:6
1
作者 刘焱光 石学法 +3 位作者 SUK Bong-Chool 李朝新 王昆山 李小艳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4-106,共13页
晚第四纪以来伴随底层水含氧量的剧烈变化,浅色和深色沉积层的交替出现是日本海半远洋沉积物的主要特征。沉积特征分析表明,日本海Ulleung海盆南部KCES1孔的沉积物具有四种不同的沉积构造:均质、纹层、纹层状和混杂构造。深色沉积层一... 晚第四纪以来伴随底层水含氧量的剧烈变化,浅色和深色沉积层的交替出现是日本海半远洋沉积物的主要特征。沉积特征分析表明,日本海Ulleung海盆南部KCES1孔的沉积物具有四种不同的沉积构造:均质、纹层、纹层状和混杂构造。深色沉积层一般具有纹层和纹层状构造,并且与我国内陆的千年尺度东亚夏季风强弱变化记录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表明纹层沉积物也具有千年尺度的变化规律,从而进一步说明了冰川性海平面变化和东亚夏季风波动应该是Ulleung海盆南部底层水溶解氧含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在暖期,在东亚夏季风降水相对增强的影响下,低温、低盐的东海沿岸水对日本海表层水体的贡献要大于对马暖流的贡献,日本海水体间的交换减弱,最终造成缺氧的海底沉积环境。在冷期,夏季风强度的减弱(冬季风增强)加快了日本海西北部深层水的生成,Ulleung海盆南部的底层水含氧量高,相应地沉积了具均质构造的浅色沉积物;在末次盛冰期最低海平面时,日本海成为一个封闭的海盆,降雨量高于蒸发量,水体出现分层,底层水处于停滞缺氧状态。自距今17.5 ka(日历年,下同)以来底层水含氧量较高,对马暖流逐渐成为影响日本海海洋沉积环境的主要因素。Ulleung海盆南部底层水的含氧量在YD期间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东海沿岸水的短暂强盛制约了深层水的流通。自距今10.5 ka以来对马暖流强盛,日本海海底处于富氧的沉积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海 沉积环境 东亚季风 对马暖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末次冰消期以来冰岛周边海域古海洋环境及海冰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吴燕妮 沙龙滨 +2 位作者 李冬玲 刘焱光 梁钰莹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17年第3期314-326,共13页
冰岛位于北大西洋北部地区,是对全球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区域之一,对其周边海域古海洋环境的深入研究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冰的大面积分布是该地区的显著特点之一,对全球气候系统产生较大的影响意义。此外,冰岛周边海域... 冰岛位于北大西洋北部地区,是对全球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区域之一,对其周边海域古海洋环境的深入研究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冰的大面积分布是该地区的显著特点之一,对全球气候系统产生较大的影响意义。此外,冰岛周边海域大量火山灰沉积,也为古海洋环境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年代资料。本文以冰岛为中心,回顾了冰岛周边海域末次冰消期以来古海洋环境及海冰研究的现状,探讨了该海域不同记录之间的差异,并通过分析末次冰消期以来古环境研究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岛周边海域 末次冰消期 古海洋环境 海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令海特征区域的表层沉积硅藻分布及其古海洋学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黄元辉 石学法 +2 位作者 吕华华 陈志华 程振波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6-113,共8页
对白令海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硅藻分析,共鉴定硅藻30属56种(含变种),并确定17种硅藻新记录,其中包括Kisseieviella carina等3种化石种。白令海表层沉积物中的硅藻优势种为Neo-denticula seminae,Fragilariopsis cylindrus和Fragilariopsi... 对白令海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硅藻分析,共鉴定硅藻30属56种(含变种),并确定17种硅藻新记录,其中包括Kisseieviella carina等3种化石种。白令海表层沉积物中的硅藻优势种为Neo-denticula seminae,Fragilariopsis cylindrus和Fragilariopsis oceanica,在白令海北部陆坡深水区附近以Neodenticula seminae为主,而在白令海北部陆架以Fragilariopsis cylindrus和Fragilar-iopsis oceanica为主。对硅藻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划分出3个硅藻组合,硅藻组合Ⅰ代表海冰种硅藻组合,组合Ⅱ代表受阿拉斯加流影响的大洋浮游硅藻组合,组合Ⅲ代表上述两个硅藻组合之间的过渡组合。Fossula arctica是17种硅藻新记录之一,首次记录于白令海表层沉积物中,其百分含量分布趋势与Fragilariopsis cylindrus和Fragilariopsis oceanica的相近,在白令海北部陆架为11.7%~17.1%,而在陆坡深水区附近明显减少,是继Fragilariopsis cylindrus和Fragilar-iopsis oceanica之后白令海又一海冰指示种,并有望成为一种有效的海冰变化替代物运用于晚第四纪以来白令海海冰进退历史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藻 海冰 亚北极 白令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ka以来罗斯海陆架岩心沉积学记录及古海洋学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赵仁杰 陈志华 +4 位作者 刘合林 唐正 黄元辉 李云海 葛淑兰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8-88,共11页
本文对取自罗斯海陆架的JB04岩心沉积物进行AMS14C测年、粒度、有机碳等测试,结合沉积物粒度组分因子分析,研究该岩心的沉积学记录,探讨其古海洋学意义。结果显示:JB04岩心沉积物的底部年龄为15ka;沉积物粒度组分因子分析提取出3个环境... 本文对取自罗斯海陆架的JB04岩心沉积物进行AMS14C测年、粒度、有机碳等测试,结合沉积物粒度组分因子分析,研究该岩心的沉积学记录,探讨其古海洋学意义。结果显示:JB04岩心沉积物的底部年龄为15ka;沉积物粒度组分因子分析提取出3个环境敏感粒级,分别代表正常冰海沉积、低能海洋沉积和高能海洋沉积;综合沉积物岩相及沉积物组成特征,可以将岩心分为4段,从底部到顶部依次为主要受冰盖刮蚀影响的冰盖下沉积、属低能海洋环境的冰架下沉积、属高能海洋环境的冰架前缘沉积和主要受冰山影响的季节性海冰区沉积。该岩心的沉积地质记录及其古海洋学研究对全面认识罗斯海的海洋环境演变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斯海 粒度 因子分析 沉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铁锰矿床中碲的富集过程研究进展
5
作者 崔迎春 周洋 +3 位作者 高晶晶 张辉 石学法 刘季花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754-,共1页
碲元素(tellurium或Te)被誉为"现代工业、国防与尖端技术的维生素,创造人间奇迹的桥梁"(银剑钊等,1995),广泛用于冶金等行业。但其在地壳中的含量平均为0.005μg.g-1,属分散元素(涂光炽等,2003)。但在中国西南地区发现了碲的... 碲元素(tellurium或Te)被誉为"现代工业、国防与尖端技术的维生素,创造人间奇迹的桥梁"(银剑钊等,1995),广泛用于冶金等行业。但其在地壳中的含量平均为0.005μg.g-1,属分散元素(涂光炽等,2003)。但在中国西南地区发现了碲的独立矿床(陈毓川等,1994),表明碲不仅能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矿床 富集过程 分散元素 陈毓川 现代工业 中国西南地区 涂光炽 重要矿产资源 人间奇迹 热液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罗斯海氧化还原敏感元素沉积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古海洋意义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家凯 李铁刚 +4 位作者 熊志方 常凤鸣 秦秉斌 王琳淼 贾奇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2-121,共10页
大洋深部氧化还原环境与深部水体流通状况以及表层水体生产力密切相关。表层生产力与深部流通性变化影响着有机碳-呼吸CO_2的转化及其在海洋-大气中的转移,最终与大气CO_2分压(pCO_2)变化密切相关。故探明大洋深部氧化还原环境的变化对... 大洋深部氧化还原环境与深部水体流通状况以及表层水体生产力密切相关。表层生产力与深部流通性变化影响着有机碳-呼吸CO_2的转化及其在海洋-大气中的转移,最终与大气CO_2分压(pCO_2)变化密切相关。故探明大洋深部氧化还原环境的变化对于解决大气pCO_2冰期旋回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以中国第31和32次南极科考获得的南极罗斯海柱状岩心ANT31-R23及表层样为研究材料。通过元素钙、钛,以及氧化还原敏感元素(RSE)锰、钼、镍、钴、镉的测试分析,以表层样中RSE与Ti的比值作为判断ANT31-R23孔中相应RSE富集程度的背景值。结果显示,Mn在沉积期均表现出富集,表明罗斯海深部在该孔沉积期为氧化环境。根据Mn在不同层位出现的富集峰识别出4次强氧化脉冲事件,可能由南大洋底层水流通性增强和/或生产力降低导致。4次氧化脉冲事件层位中Mo、Ni、Co的明显富集,是由于锰(氢)氧化物对其捕获或吸附所致。此外,推测分析认为罗斯海对冰期大气pCO_2降低似乎没有明显贡献,但很可能对冰消期大气pCO_2迅速升高起重要作用。然而这些有关南极罗斯海深部氧化还原环境与大气pCO_2变化之间关联的推测,有待后续该孔精确年代模式的构建,方可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斯海 氧化还原敏感元素 氧化脉冲 深部流通性 碳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黄河三角洲沉积物临界剪切应力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郑杰文 贾永刚 +3 位作者 刘晓磊 刘保华 付腾飞 张丽萍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6-98,共13页
为研究现代黄河三角洲沉积物临界剪切应力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要素,本文在现代黄河三角洲不同沉积区域,垂直海岸线布设测线,采用黏结力仪进行沉积物临界剪切应力测试,并在相应测点开展沉积物物理力学性质与粒度成分测量工作。研究结果... 为研究现代黄河三角洲沉积物临界剪切应力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要素,本文在现代黄河三角洲不同沉积区域,垂直海岸线布设测线,采用黏结力仪进行沉积物临界剪切应力测试,并在相应测点开展沉积物物理力学性质与粒度成分测量工作。研究结果表明高潮滩沉积物临界剪切应力最高,在1.1~4.02Pa之间,沉积物不易发生侵蚀,含水量低、干容重大、黏粒与粉粒含量高、平均粒径小、不排水剪切强度大是高潮滩沉积物临界剪切应力偏高的重要因素;中潮滩沉积物受生物活动影响显著,临界剪切应力在0.10~1.90Pa之间,生物活动扰动、生物排泄及遗体遗迹的程度与数量是造成不同区域测试差异的重要原因;低潮滩沉积物临界剪切应力很低,在0.08~0.80Pa之间,沉积物极易发生侵蚀,含水量高、干容重偏低、砂砾含量高、平均粒径大、不排水剪切强度小是其典型的沉积物物理力学性质,也是造成低潮滩沉积物临界剪切应力普遍低于高潮滩的重要原因;现代黄河三角洲沉积物临界剪切应力区域特征表现为北部沉积物临界剪切应力水平最低,在0.11~0.4Pa之间,东部最高,在2.8~4.55Pa之间,南部与东北部居中,分别在0.63~0.84Pa与0.83~2.99Pa之间,东北部空间非均匀性分布显著,粒度组分的分异是导致沉积物临界剪切应力区域差异显著的重要因素,黏粒含量高的沉积区域沉积物临界剪切应力普遍高于砂砾含量高的沉积区;与世界其他大型河口三角洲相比,现代黄河三角洲沉积物临界剪切应力水平偏低但非均匀程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剪切应力 沉积物 黏结力仪 河口三角洲 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岛附近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环境评价 被引量:8
8
作者 王昕 乔淑卿 +3 位作者 高晶晶 朱爱美 卜文瑞 郭敬天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87-295,共9页
利用等离子质谱仪(ICP-MS)对青岛市小麦岛附近海域28个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Cu、Zn、Pb、Cd、Cr、Ni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平均值分别为17.9 mg.kg-1、56.5 mg.kg-1、29.8 mg.kg-1、0.12 mg.kg-1、61.1 mg.kg-1、26.5 mg.kg-1。各重金属... 利用等离子质谱仪(ICP-MS)对青岛市小麦岛附近海域28个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Cu、Zn、Pb、Cd、Cr、Ni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平均值分别为17.9 mg.kg-1、56.5 mg.kg-1、29.8 mg.kg-1、0.12 mg.kg-1、61.1 mg.kg-1、26.5 mg.kg-1。各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趋势较为一致,低值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中部,高值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两侧,沉积物粒度是影响其分布的重要因子。潜在生态风险危害评价结果表明,所有站位的单个重金属参数Eri全部低于40,生态综合风险指数(R)I均不超过150,研究区整体为轻微生态风险水平。综合地质累积指数和沉积物质量基准评价结果,除Pb、Cr和Ni受人类活动影响明显,其他元素在底质沉积物中基本不构成污染。底质沉积物中的重金属累积尚未对附近海域的生态环境构成不良影响,小麦岛周围海域生态环境状况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岛 表层沉积物 重金属 环境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黄海海底沉积物声学特性及其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孟祥梅 刘保华 +1 位作者 阚光明 李官保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4-83,共10页
利用自南黄海中西部海底取回的沉积物样品,对其声学特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海底沉积物的压缩波速为1.359~1.695km/s,剪切波速为12.5~70.9m/s;颗粒较细的沉积物与较低的压缩波速、剪切波速对应,主要集中在研... 利用自南黄海中西部海底取回的沉积物样品,对其声学特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海底沉积物的压缩波速为1.359~1.695km/s,剪切波速为12.5~70.9m/s;颗粒较细的沉积物与较低的压缩波速、剪切波速对应,主要集中在研究区东侧水深较深处;沉积物的物理力学性质对其压缩波速、剪切波速的影响较显著,沉积物的温度和换能器的频率对上述声学两参数也具有一定的影响,而沉积物的包含物及薄夹层等影响声波传播的理论计算结果。给出了研究区海底沉积物物理力学各参数与压缩波速、剪切波速之间的回归方程,以期为国防、工程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 海底沉积物 声学特性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水下三角洲沉积物碎屑矿物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窦衍光 王昆山 +1 位作者 王国庆 石学法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2-26,31,共6页
研究了长江水下三角洲表层沉积物中0.063~0.125 mm粒级的碎屑矿物组成、组合类型及其分布特征,并对研究区碎屑矿物成熟度、物质来源、沉积环境以及组合分区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该区轻矿物占主体,质量分数平均达95.09%,以石英、长石为... 研究了长江水下三角洲表层沉积物中0.063~0.125 mm粒级的碎屑矿物组成、组合类型及其分布特征,并对研究区碎屑矿物成熟度、物质来源、沉积环境以及组合分区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该区轻矿物占主体,质量分数平均达95.09%,以石英、长石为主;重矿物共37种,以普通角闪石、绿帘石、绢云母、普通辉石、白云母、赤铁矿、透闪石和褐铁矿为主。依据碎屑矿物含量及分布特征,将研究划分为3个矿物组合区,各区重矿物组合类型不仅与物质来源有关,而且受水动力条件和沉积环境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矿物 长江水下三角洲 矿物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陆坡区DLW3101孔沉积物特征及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5
11
作者 周航 刘乐军 +2 位作者 徐元芹 周庆杰 高珊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3-115,共13页
利用氧同位素地层学方法确定DLW3101孔底部年龄约为306ka BP,对沉积物进行粒度和地球化学元素分析,结果显示:22.1~63μm粗粒级组分的高值可用来指示海平面下降和东亚冬季风的强盛,0.35~1.16μm和2.32~13.14μm细粒级组分的高值可用来指... 利用氧同位素地层学方法确定DLW3101孔底部年龄约为306ka BP,对沉积物进行粒度和地球化学元素分析,结果显示:22.1~63μm粗粒级组分的高值可用来指示海平面下降和东亚冬季风的强盛,0.35~1.16μm和2.32~13.14μm细粒级组分的高值可用来指示海平面上升和东亚夏季风的增强;Al/Ti和K/Ti比值反映的沉积物源区化学风化强度变化可用来指示东亚夏季风的强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陆坡 粒度 地球化学元素 海平面 东亚季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浪导致黄河口海床沉积物超孔压响应现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晓磊 贾永刚 郑杰文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055-3062,共8页
黄河口海床特殊的工程地质性质与复杂的工程动力稳定性问题,均与海床沉积物在波浪荷载作用下的孔压动力响应密切相关。在现代黄河水下三角洲潮间带岸滩选择4个典型研究点,现场模拟波浪作用对原状海床沉积物实施循环加载,利用孔隙水压力... 黄河口海床特殊的工程地质性质与复杂的工程动力稳定性问题,均与海床沉积物在波浪荷载作用下的孔压动力响应密切相关。在现代黄河水下三角洲潮间带岸滩选择4个典型研究点,现场模拟波浪作用对原状海床沉积物实施循环加载,利用孔隙水压力观测、沉积物强度测试、样品采集与实验室土工测试等方法手段,测定黄河口原状海床沉积物在循环荷载作用不同阶段的孔压响应与强度变化。研究发现,黄河口原状海床沉积物在经历循环加载过程中,典型的超孔压响应可分为逐渐累积、部分消散、快速累积、累积液化和完全消散5个阶段,分别对应沉积物强度的衰减、增大、衰减、丧失和恢复过程,沉积物的粒度组成与结构性强弱决定了超孔压的具体响应模式。波浪导致原状海床液化深度受沉积物的干密度、孔隙比、饱和度等初始物理性质影响显著,细颗粒组分的相对含量高低也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沉积物的液化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床沉积物 超孔压 液化 土力学 黄河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绳海槽现代沉积物磁学性质分布特征与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萍 李培英 +2 位作者 徐兴永 刘乐军 曹成效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53-758,共6页
选取东海陆架至冲绳海槽槽底平原的110个表层沉积样品,通过磁化率、等温剩磁、非磁滞剩磁和饱和等温剩磁等多种磁学参数测量试验手段,分析探讨了沉积物磁性与物质来源及环境的内在联系,指出不同沉积环境中,各磁性参数表现出不同的磁性... 选取东海陆架至冲绳海槽槽底平原的110个表层沉积样品,通过磁化率、等温剩磁、非磁滞剩磁和饱和等温剩磁等多种磁学参数测量试验手段,分析探讨了沉积物磁性与物质来源及环境的内在联系,指出不同沉积环境中,各磁性参数表现出不同的磁性特征。冲绳海槽东槽底平原沉积物因含有较多的火山物质,磁学特征与其它沉积环境有明显差异,各磁性参数特征值明显较强。CaCO3含量与磁性参数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但在高含量区可能对沉积物磁性矿物的含量具有稀释作用,使沉积物表现出相对减弱的磁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绳海槽 磁学参数 物源 沉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沉积环境中细菌汞还原酶基因merA的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何培青 李力 +1 位作者 刘季花 方习生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5-116,共12页
细菌汞还原酶MerA对环境中的汞具有潜在的还原和解毒作用。本研究对2011-2012年采自渤海湾天津滨海新区大沽河排污河口、渤海湾近岸及莱州湾垦利养殖区的表层沉积物,进行了放线菌门、厚壁菌门、α-变形菌纲和β/γ-变形菌纲汞还原酶基因... 细菌汞还原酶MerA对环境中的汞具有潜在的还原和解毒作用。本研究对2011-2012年采自渤海湾天津滨海新区大沽河排污河口、渤海湾近岸及莱州湾垦利养殖区的表层沉积物,进行了放线菌门、厚壁菌门、α-变形菌纲和β/γ-变形菌纲汞还原酶基因merA克隆文库的构建和序列测定,并对merA基因序列编码的MerA蛋白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渤海沉积环境中发育多样性丰富的MerA,排污河口和养殖区中厚壁菌门、α-变形菌纲和α/β/γ-变形菌纲的MerA多样性均高于渤海湾近岸的。3个区域具有不同的MerA组成特征,厚壁菌门中与Bacillus sp.MB2021亲缘关系最近的MerA的总丰度在养殖区最高(24.3%),与Paenisporosarcinasp.TG20亲缘关系最近的MerA的总丰度在排污河口最高(46.3%)。不同环境背景、外源merA基因输入、汞等重金属污染物的联合选择可能导致了渤海沉积环境中MerA多样性和组成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排污河口 养殖区 汞还原酶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部海区柱状沉积物多环芳烃埋藏通量和埋藏效率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林田 郭志刚 胡利民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19-424,共6页
沉积物是多环芳烃(PAHs)重要的蓄积库。围绕渤海、黄海和东海陆架泥质区柱状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研究发现:由于多环芳烃含量和沉积物干样密度在不同海区沉积物中的差异较小,因此,沉积速率是决定其埋藏通量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中提出的基... 沉积物是多环芳烃(PAHs)重要的蓄积库。围绕渤海、黄海和东海陆架泥质区柱状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研究发现:由于多环芳烃含量和沉积物干样密度在不同海区沉积物中的差异较小,因此,沉积速率是决定其埋藏通量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中提出的基于过剩^(210)Pb埋藏效率指数,可以较大程度上实现不同区域多环芳烃污染水平的横向对比。与埋藏通量比较,埋藏效率指数可以更客观地反映研究区域中多环芳烃污染输入强度和沉积物吸附能力等共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过剩 210Pb 沉积柱 埋藏通量 东部海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海锰结核开采对环境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郑杰文 刘保华 +2 位作者 刘晓磊 丁忠军 景春雷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63-169,共7页
海深海锰结核开采活动已提上日程,而深海锰结核开采对环境产生何种影响,影响范围与影响程度如何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对目前国际上在深海锰结核开采的环境影响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凝练与总结,从现代沉积环境、海洋地球化... 海深海锰结核开采活动已提上日程,而深海锰结核开采对环境产生何种影响,影响范围与影响程度如何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对目前国际上在深海锰结核开采的环境影响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凝练与总结,从现代沉积环境、海洋地球化学环境、海洋生态环境与气候环境四方面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目前研究工作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研究重点与难点。该工作对于深入研究与认识人类活动引起的海洋环境与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促进与丰富国内深海锰结核开采的环境影响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结核开采 海底沉积物 地球化学环境 生态环境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5ka以来冲绳海槽中部沉积物碎屑态来源和古环境变化的常量元素记录 被引量:2
17
作者 蔡明江 李铁刚 +2 位作者 于心科 陈红瑾 徐兆凯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17年第5期22-31,共10页
为进一步了解冲绳海槽中部18.5ka以来柱状沉积物碎屑态的常量元素组成特征及其古环境指示意义,对KX12-3孔进行了151个样品中碎屑态的提取及其常量元素和粒度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主要常量元素含量表现出明显的两段式垂向变化特征,底部的Z... 为进一步了解冲绳海槽中部18.5ka以来柱状沉积物碎屑态的常量元素组成特征及其古环境指示意义,对KX12-3孔进行了151个样品中碎屑态的提取及其常量元素和粒度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主要常量元素含量表现出明显的两段式垂向变化特征,底部的Z1阶段(492~96cm)形成于末次冰消期及早全新世(18.5~9.6ka),中国大陆河流(长江、黄河)物质输入是沉积物中陆源碎屑物质的主要来源;而顶部的Z2阶段(96~0cm)则形成于早全新世以来(<9.6ka),沉积物中的陆源碎屑物质仍以中国大陆来源为主,台湾物质输入也有一定贡献。此外,岩心中还记录到了7.3ka时发生的K-Ah火山事件。常量元素相关性、R型因子及典型常量元素比值分析均表明主要氧化物含量在垂向上的变化主要受控于附近的陆源碎屑物质输入,热液活动和火山物质的影响较小。不同时期陆源碎屑物质对研究区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规律,并与海平面波动及黑潮的演化具有很好的耦合关系。此外,在5~3.5ka期间,KX12-3孔的Fe_2O_3、MgO、Fe/Ti、Mg/Ti值及粒度减小,这应该是由当时黑潮的减弱或"摆动"出冲绳海槽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绳海槽中部 沉积物碎屑态 常量元素 海平面波动 黑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底质沉积物粒度特征及输运趋势探讨 被引量:101
18
作者 乔淑卿 石学法 +6 位作者 王国庆 杨刚 胡宁静 刘升发 刘焱光 朱爱美 李朝新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39-147,共9页
基于对渤海171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粒度分析测试结果,使用Gao-Collins粒径趋势分析方法,研究了渤海底质沉积物的分布特征和输运趋势,结果表明:渤海粗粒级沉积物主要分布于辽东和渤中浅滩附近,在滦河口和黄河口也有零星分布;细粒级沉积物... 基于对渤海171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粒度分析测试结果,使用Gao-Collins粒径趋势分析方法,研究了渤海底质沉积物的分布特征和输运趋势,结果表明:渤海粗粒级沉积物主要分布于辽东和渤中浅滩附近,在滦河口和黄河口也有零星分布;细粒级沉积物主要分布于渤海湾中部和南部,并呈条带状向辽东湾方向延伸;细粒级沉积物分选较粗粒级沉积物好,偏态系数较低;渤海细粒级沉积区为渤海的现代沉积中心,周边沉积物有向这个沉积中心汇聚的输运趋势。这种沉积物分布格局和输运趋势主要受潮流和渤海环流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黄河 沉积物 粒度趋势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测量技术在黄海沉积声学调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19
作者 阚光明 刘保华 +2 位作者 韩国忠 李官保 赵月霞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8-94,共7页
介绍了最新研制的基于液压驱动贯入的自容式海底沉积声学原位测量系统及其在南黄海中部海底沉积声学调查中的应用。该系统可以实现对海底沉积物声速和声衰减系数进行原位测量,通过液压驱动装置将四根声学探杆匀速贯入到海底沉积物中,减... 介绍了最新研制的基于液压驱动贯入的自容式海底沉积声学原位测量系统及其在南黄海中部海底沉积声学调查中的应用。该系统可以实现对海底沉积物声速和声衰减系数进行原位测量,通过液压驱动装置将四根声学探杆匀速贯入到海底沉积物中,减少了对沉积物的扰动,可按照预设的工作参数在海底全自动工作,无需甲板上人员实时控制,采集的声波信号自容式存储于存储单元。系统工作水深为500 m,测量深度为1 m,测量频率为30 kHz,采样频率为10 MHz。使用该系统在南黄海中部获得了40个站位不同类型沉积物的声学特性原位测量数据,并使用CTD剖面仪对该系统声速测量进行了标定,相对误差均小于0.5%,表明该系统测量数据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测量系统 声速 声衰减系数 海底沉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内陆架表层沉积物粒度及其净输运模式 被引量:26
20
作者 刘升发 刘焱光 +2 位作者 朱爱美 李朝新 石学法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共6页
根据对东海内陆架海底沉积物的粒度测试,运用Gao-Collins"粒度趋势分析"方法,探讨了东海内陆架海底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分布特征和净输运趋势。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可以分为两类:细颗粒(>5Φ)和粗颗粒(<5Φ);细颗粒... 根据对东海内陆架海底沉积物的粒度测试,运用Gao-Collins"粒度趋势分析"方法,探讨了东海内陆架海底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分布特征和净输运趋势。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可以分为两类:细颗粒(>5Φ)和粗颗粒(<5Φ);细颗粒分布于研究区的大部分区域,而粗颗粒主要分布在闽江、瓯江等入海河流口门以及马祖等海岛附近;表层沉积物的平均粒径、分选系数、偏态等粒度参数对应性较好,总体特征为粒径越粗,分选越差,偏态更正偏,而粒径越细,分选越好,偏态也较低;粒径趋势分析显示东海陆架表层沉积物的运移模式总体为NE—WS方向运移,而研究区边缘在运移过程中发生向左右两侧的偏移,南部闽江河口区沉积物由近岸向海方向辐射运移,研究区表层沉积物的净输运模式主要受控于流系和地形等多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质区 粒度特征 趋势分析 输运模式 东海内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