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77篇文章
< 1 2 18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海洋创新指数构建与评估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刘大海 王春娟 +1 位作者 李晓璇 冯磊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114-119,共6页
以定量化为原则,从海洋创新环境、海洋创新投入、海洋创新产出和海洋创新绩效4个方面建立了国家海洋创新指数指标体系,运用标杆分析法对中国历年国家海洋创新指数进行了定量评估。结果表明,2001—2013年中国国家海洋创新指数显著上升,... 以定量化为原则,从海洋创新环境、海洋创新投入、海洋创新产出和海洋创新绩效4个方面建立了国家海洋创新指数指标体系,运用标杆分析法对中国历年国家海洋创新指数进行了定量评估。结果表明,2001—2013年中国国家海洋创新指数显著上升,海洋创新能力大幅提高;4项分指数对国家海洋创新指数贡献存在差异,其中海洋创新产出贡献居于首位,海洋创新投入强度与海洋创新活动绩效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海洋创新指数 指标体系 标杆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国家海洋生态环境安全”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24
2
作者 丁德文 徐惠民 +2 位作者 丁永生 张永刚 吕吉斌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05年第10期60-64,共5页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在国家安全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同时,环境安全已成为国际上关于国家安全的热门话题。本文论述了新形势下国家安全的体系内容,重点突出了环境安全,尤其是海洋环境安全的内涵及作用。结合海洋环境特点及对海洋环...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在国家安全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同时,环境安全已成为国际上关于国家安全的热门话题。本文论述了新形势下国家安全的体系内容,重点突出了环境安全,尤其是海洋环境安全的内涵及作用。结合海洋环境特点及对海洋环境安全的需求,论述了海洋强国战略的必要性。结合系统科学的原理,论述了海洋环境安全评价的理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安全 海洋生态环境安全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南海深水油气开发示范工程项目”第一钻胜利实施
3
作者 刘乐军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35-436,共2页
2014年8月1日,随着最后一根钻杆收回至海洋石油708船的甲板,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南海深水油气开发示范工程项目之南海北部陆坡地质灾害风险评价预测课题的第一孔钻探取样圆满完成。 此次钻探由中海油研究总院精心组织,李新仲地质... 2014年8月1日,随着最后一根钻杆收回至海洋石油708船的甲板,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南海深水油气开发示范工程项目之南海北部陆坡地质灾害风险评价预测课题的第一孔钻探取样圆满完成。 此次钻探由中海油研究总院精心组织,李新仲地质总师亲自督导,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物探事业部工程勘察中心和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所密切配合,海洋石油708船具体实施。钻探工作自2014-07-27开始,历时4天4夜,在南海北部陆坡588m水深处连续钻进100m地层,获得岩芯63根,取芯率超过80%;现场进行了含水量、天然重度、微型十字板剪切、电导率和温度等参数的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陆坡 工程项目 开发示范 深水油气 大专 科技 海洋石油 钻探取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及其在近海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74
4
作者 刘保华 丁继胜 +3 位作者 裴彦良 李西双 高俊国 吕京福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74-384,共11页
介绍了多波束测深、侧扫声纳测深、浅地层剖面测量、高分辨率地震测量和海洋磁力测量等五项海洋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的最新进展和简单工作原理,给出了目前国内外广泛使用的主要技术产品型号以及主要参数和性能和展示了这些技术近年来在近... 介绍了多波束测深、侧扫声纳测深、浅地层剖面测量、高分辨率地震测量和海洋磁力测量等五项海洋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的最新进展和简单工作原理,给出了目前国内外广泛使用的主要技术产品型号以及主要参数和性能和展示了这些技术近年来在近海工程,例如海缆(海底光缆、电缆和管线等)路由调查、跨海大桥和海底隧道工程地质环境评价、工程灾害因素分析、海底目标物寻找和水下考古等方面的应用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地球物理探测 多波束测深 侧扫声纳 浅地层剖面仪 高分辨率地震测量 海洋磁力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与技术进展 被引量:50
5
作者 刘伟民 麻常雷 +5 位作者 陈凤云 刘蕾 葛云征 彭景平 吴浩宇 王泉斌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8,共18页
综述了国内外潮汐能、潮流能、波浪能、海洋温差能、盐差能等海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与技术进展,通过开发利用现状分析,认为国际潮汐能技术已达到商业化运行阶段,潮流能技术已进入全比例尺样机实海况测试阶段,波浪能技术已进入工程样... 综述了国内外潮汐能、潮流能、波浪能、海洋温差能、盐差能等海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与技术进展,通过开发利用现状分析,认为国际潮汐能技术已达到商业化运行阶段,潮流能技术已进入全比例尺样机实海况测试阶段,波浪能技术已进入工程样机实海况测试阶段,温差能技术已进入比例样机实海况测试阶段,盐差能技术尚处于实验室验证阶段。通过对国内外技术比较认为我国潮汐能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不大,潮流能、波浪能、温差能、盐差能等海洋能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潮流能和波浪能等主流海洋能技术基本处于比例样机的海试阶段,在关键获能技术和安全性方面尚待进一步的突破。海洋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趋势:更大规模的环境友好型潮汐能技术将成为新的研究方向;大型潮流能机组与小型潮流能机组并重,漂浮式技术成为未来发展方向之一;波浪能发电装置稳定性和生存性稳步提高,探索装置阵列化应用;海洋温差能混合工质高效热力循环的使用和海水淡化、空调制冷的综合利用;盐差能技术发展的方向是低成本专用膜的规模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可再生能源 技术进展 潮汐能 潮流能 波浪能 温差能 盐差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中微塑料的来源、分布及生态环境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110
6
作者 孙承君 蒋凤华 +1 位作者 李景喜 郑立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49-461,共13页
微塑料(粒径<5mm的塑料)作为海洋环境中一类新型污染物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我们从微塑料来源、分布和生态影响等方面总结分析了近年来海洋微塑料研究的进展。结果表明,海洋中的微塑料主要来源于在阳光、风浪和海流等作用下的海上... 微塑料(粒径<5mm的塑料)作为海洋环境中一类新型污染物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我们从微塑料来源、分布和生态影响等方面总结分析了近年来海洋微塑料研究的进展。结果表明,海洋中的微塑料主要来源于在阳光、风浪和海流等作用下的海上塑料垃圾的分解,陆源塑料垃圾输入、海上船只塑料垃圾的丢弃、水产养殖业漂浮装置的废弃等是海洋中塑料垃圾的主要来源。海洋微塑料分布呈全球化趋势,近岸、大洋、深海和极地都有微塑料的存在,已有研究表明深海是微塑料的主要汇集区。微塑料不但会影响藻类的光合作用,还会影响一些海洋生物的产卵量和繁殖能力,甚至会引起某些海洋生物的营养不良甚至死亡;微塑料自身含有和表面富集的污染物会在水动力作用下影响污染物的全球分布并对海洋生物产生复合毒性影响。为减少海洋塑料垃圾,控制海洋微塑料污染并为污染防治提供支撑,保护海洋环境安全和人类健康,今后的研究方向将主要包括:不同粒径微塑料的快速分离和在线鉴别方法的建立;水动力对微塑料全球迁移变化的影响;微塑料复合毒性对海洋生态环境的污染效应及机制;管理和技术体系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塑料污染 微塑料来源 生态影响 海洋污染 海洋垃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磁力仪的原理与技术指标对比分析 被引量:28
7
作者 裴彦良 梁瑞才 +2 位作者 刘晨光 韩国忠 李正光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4-8,共5页
针对现今世界市场上海洋磁力仪产品型号较多、技术指标复杂、应用范围不尽相同,产品的选用存在一定困难等问题,分别介绍了3种不同类型的磁力仪的工作原理,具体对比分析了各种磁力仪的技术指标,并简单介绍了磁力仪的应用及梯度仪组合方... 针对现今世界市场上海洋磁力仪产品型号较多、技术指标复杂、应用范围不尽相同,产品的选用存在一定困难等问题,分别介绍了3种不同类型的磁力仪的工作原理,具体对比分析了各种磁力仪的技术指标,并简单介绍了磁力仪的应用及梯度仪组合方式。结果表明标准质子旋进式海洋磁力仪灵敏度较低,存在进向误差,但无死区,价格最为低廉,适合于对灵敏度要求不高的工程和科研地球物理调查。Overhauser海洋磁力仪的灵敏度高,无进向误差,无死区,价格便宜,适合于大多数工程和科研地球物理调查。光泵式海洋磁力仪灵敏度和采样率最高,梯度容忍度最大,但存在死区和进向误差问题,适用于高精度的海洋磁力梯度调查和航空磁力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各种类型的磁力仪各有优势,具体选用应以具体情况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磁力仪 梯度仪 质子旋进 Overhauser海洋磁力仪 光泵 技术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沉积物粒度参数3种计算方法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7
8
作者 刘志杰 公衍芬 +4 位作者 周松望 余佳 刘焱光 殷汝广 程永寿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79-188,共10页
海洋沉积物粒度参数是反映沉积物物质来源及水动力条件的敏感性指标。目前国内对海洋沉积物粒度参数计算方法并不完全统一,制约了粒度数据的整合和使用。利用长江口外近海348个表层沉积物粒度数据,分别使用Folk和Ward的图解法公式、Coll... 海洋沉积物粒度参数是反映沉积物物质来源及水动力条件的敏感性指标。目前国内对海洋沉积物粒度参数计算方法并不完全统一,制约了粒度数据的整合和使用。利用长江口外近海348个表层沉积物粒度数据,分别使用Folk和Ward的图解法公式、Collias等的矩法公式和McManus的矩法公式进行了粒度参数的计算。运用相关分析和基本统计分析等方法,讨论了不同方法计算结果间的差异和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图解法与矩法计算的平均粒径和分选系数分别呈显著线性相关,且不受沉积物物质来源的影响。对于偏态和峰态,3种不同方法计算结果的相关性较低,甚至表现为不相关。不同方法计算的沉积物粒度参数的差异性均与沉积物类型和频率曲线分布形态有关。当物质组成均匀、频率曲线近正态分布时,不同方法计算的粒度参数的相关性显著提高。当沉积物较粗或较细时,粒度分布偏离正态且具有明显尾部特征,用不同方法计算结果的差异会随之增大。对3种不同公式综合对比认为Collias等的矩法公式反映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更加灵敏、可靠,建议在进行资料整合时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沉积物 粒度参数 矩法 图解法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C/^(12)C比值作为海洋生态系统食物网示踪剂的研究──崂山湾水体生物食物网的营养关系 被引量:39
9
作者 蔡德陵 孟凡 +1 位作者 韩贻兵 高素兰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671-678,共8页
于1992年9月—1994年5月先后对快山湾海域作了7个航次调查。由实验室培养试验和现场采样分析两种方法得出食物链一个营养级的13C富集度分别为(1.6±0.2)×10-3和1.7×10’,两者几乎一致。由7个季度月的现场采集样品... 于1992年9月—1994年5月先后对快山湾海域作了7个航次调查。由实验室培养试验和现场采样分析两种方法得出食物链一个营养级的13C富集度分别为(1.6±0.2)×10-3和1.7×10’,两者几乎一致。由7个季度月的现场采集样品的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从处在食物网底部的浮游植物到最高级的肉食性鱼类之间13C差值平均为6.9×10-3,相当于5个营养级;并由各类生物的碳同位素数据分别确定了它们在该食物网中的营养位置,其结果与食性分析方法所得结果基本吻合。同位素示踪方法研究的结果还表明,崂山湾水体生物食物网中碳的来源主要是浮游植物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同位素 食物网 示踪剂 营养层次 海洋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生态资本理论框架下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估 被引量:34
10
作者 陈尚 任大川 +5 位作者 夏涛 李京梅 杜国英 王栋 王其翔 张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6254-6263,共10页
海洋生态资本指能够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人类社会经济生产、提供有用的产品流或服务流的海洋生态资源。海洋生态资本价值由海洋生态资源存量价值和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组成。海洋生态资本评估包括海洋生态资源存量评估和海洋生态系统服务... 海洋生态资本指能够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人类社会经济生产、提供有用的产品流或服务流的海洋生态资源。海洋生态资本价值由海洋生态资源存量价值和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组成。海洋生态资本评估包括海洋生态资源存量评估和海洋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在海洋生态资本理论框架体系下,针对我国近海生态系统服务的开发与利用情况,建立了评估海洋生态系统服务的物质量和价值量的技术框架。基于物质量可量化、价值量可货币化、数据可获得性三条评估原则,筛选出9个指标定量评估海洋生态系统服务的物质量和价值量,并给出了对应的评估方法、计算公式、参数和数据来源。海洋供给服务采用养殖生产、捕捞生产和氧气生产3个指标评估;海洋供给服务采用气候调节、废弃物处理2个指标评估;海洋文化服务采用休闲娱乐、科研服务2个指标评估;海洋支持服务采用物种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多样性维持2个指标评估。养殖生产、捕捞生产等指标采用市场价格法进行评估;氧气生产、废弃物处理、科研服务等指标采用替代成本法进行评估;气候调节指标采用替代市场价格法进行评估;休闲娱乐指标采用旅行费用法或收入替代法进行评估;物种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多样性维持等指标采用条件价值法进行评估。该套方法体系已经应用于山东省7个沿海地级市和福建省东山湾、罗源湾的近海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已经得到学术界和海洋管理部门的认可,被国家标准《海洋生态资本评估技术导则》吸收采用。该套方法紧密切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需求,可为海洋主管部门的生态资本核算、生态补偿业务、环评审批提供关键技术手段,也为海洋生态系统服务的精确评估提供了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态资本 生态系统服务 供给服务 调节服务 文化服务 支持服务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能发电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被引量:199
11
作者 游亚戈 李伟 +2 位作者 刘伟民 李晓英 吴峰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1-12,共12页
海洋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海洋能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波浪能、潮流能、潮汐能和温差能等。利用海洋能发电能够改善能源结构和环境,有利于海洋资源开发,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文中对各种海洋能发电系统的主要技术原理、特点... 海洋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海洋能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波浪能、潮流能、潮汐能和温差能等。利用海洋能发电能够改善能源结构和环境,有利于海洋资源开发,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文中对各种海洋能发电系统的主要技术原理、特点和技术现状作了综述和评价,最后指出海洋能利用的意义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能 潮流能 潮汐能 温差能 海洋能发电系统 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密闭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海洋沉积物中稀土元素 被引量:39
12
作者 高晶晶 刘季花 +3 位作者 张辉 白亚之 崔菁菁 何连花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25-429,共5页
样品用HNO3-HF高压密闭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海洋沉积物中15种稀土元素。研究了消解方法、酸体系和质谱干扰对稀土元素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电热板消解和微波消解,高压密闭消解具有酸用量少、消解完全、消解过程损失少... 样品用HNO3-HF高压密闭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海洋沉积物中15种稀土元素。研究了消解方法、酸体系和质谱干扰对稀土元素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电热板消解和微波消解,高压密闭消解具有酸用量少、消解完全、消解过程损失少等优点;HNO3-HF体系能有效地分解海洋沉积物样品;利用干扰离子校正方程,能有效地校正Ba和轻稀土元素所形成的多原子离子干扰。15种稀土元素的方法检出限为3~15 ng/g。使用水系沉积物标准物质GBW 07309和GBW 07311、海底沉积物标准物质GBW 07313进行验证,测定值与标准值基本吻合,相对标准偏差和相对误差均低于5%。方法用于长江口沉积物样品的测定,精密度(RSD,n=6)小于5%,加标回收率为95.8%~104%。该方法检出限低,精密度和准确度高,适用于大批海洋沉积物样品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沉积物 稀土元素 高压密闭消解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足迹和人文发展指数的可持续发展评价——以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利用为例 被引量:50
13
作者 陈东景 李培英 +2 位作者 杜军 刘乐军 徐兴永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6-103,共8页
可持续性评价是衡量社会发展状况的一个重要问题。基于生态足迹指数和人文发展指数构建了可持续性评价框架,运用该评价框架对我国社会发展及其对海洋渔业资源的影响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991-2003年间,我国基于海洋渔业资源利用的... 可持续性评价是衡量社会发展状况的一个重要问题。基于生态足迹指数和人文发展指数构建了可持续性评价框架,运用该评价框架对我国社会发展及其对海洋渔业资源的影响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991-2003年间,我国基于海洋渔业资源利用的社会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的状态。最后就如何提高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水平,降低社会发展对海洋渔业资源的影响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人文发展指数 海洋渔业资源利用 可持续发展评价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抗菌肽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4
作者 洪旭光 孙修勤 +2 位作者 张进兴 吴谡琦 曲凌云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05-110,共6页
抗菌肽是基因编码的肽类抗菌分子,广泛分布于整个生物界,是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和植物先天免疫的关键因子。本文综述了目前已发现的海洋动物抗菌肽的种类、结构、功能及分子生物学等研究状况,探讨了其在免疫防御中的作用及其应用前景。
关键词 海洋抗菌肽 海洋生物 免疫防御 基因编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石油降解菌剂在大连溢油污染岸滩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5
15
作者 郑立 崔志松 +7 位作者 高伟 韩彬 杨佰娟 王绍良 李倩 周文俊 张魁英 曹磊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63-172,共10页
对海洋石油降解菌群DC10的降解特性进行了研究,研制了基于该菌群的降解菌剂,并用于大连实际溢油岸滩生物修复实验,考察了降解菌剂对潮间带和潮上带油污的降解作用,通过分析C17/藿烷、C18/藿烷及总烷烃和总芳烃的降解率来评价其降解效果... 对海洋石油降解菌群DC10的降解特性进行了研究,研制了基于该菌群的降解菌剂,并用于大连实际溢油岸滩生物修复实验,考察了降解菌剂对潮间带和潮上带油污的降解作用,通过分析C17/藿烷、C18/藿烷及总烷烃和总芳烃的降解率来评价其降解效果。降解菌群DC10在实验室条件下对石油的降解率高于各组成菌株,一周时间的石油降解率比对照提高了60%左右,能降解大部分的烷烃和芳烃。以DC10冻干菌粉辅以营养盐溶液研制降解菌剂,该菌剂在大连岸滩油污生物修复试验中显示出显著的降解效果。在为期12d的潮间带油污生物修复试验中,喷洒菌剂处理的C17/藿烷和C18/藿烷降解率相对于自然风化处理分别提高了40%和30%,而总烷烃和总芳烃降解率分别提高了80%和72%。在为期85d的潮上带油污生物修复试验中,从C17/藿烷和C18/藿烷的降解率来看,喷洒菌剂处理对油污的降解程度仅略高于自然风化,但总烷烃和总芳烃的降解率分别提高了近30%和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修复 海洋溢油 石油烃降解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研究 被引量:41
16
作者 石洪华 郑伟 +2 位作者 陈尚 吕吉斌 丁德文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39-142,共4页
本文在系统分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价值评估的研究进展基础上,探讨了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内涵。根据我国海洋生态系统的特征,初步构建了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类体系,研究了海洋生态系统典型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价方法。最后,结合国内... 本文在系统分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价值评估的研究进展基础上,探讨了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内涵。根据我国海洋生态系统的特征,初步构建了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类体系,研究了海洋生态系统典型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价方法。最后,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价值评估研究的展望分析,提出了研究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价值评估 自然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海洋溢油生物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7
作者 王绍良 郑立 +2 位作者 崔志松 高伟 李倩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27-131,共5页
海洋石油的勘探开发,石油加工产品的生产、使用及排放,海上溢油事故等,使石油成为海洋环境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据估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0×10^10kg的石油进人海洋环境中,中国每年排人海洋的石油达1.15×10^8kg,并且呈逐... 海洋石油的勘探开发,石油加工产品的生产、使用及排放,海上溢油事故等,使石油成为海洋环境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据估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0×10^10kg的石油进人海洋环境中,中国每年排人海洋的石油达1.15×10^8kg,并且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卜列。2010年4月和7月先后发生的墨西哥湾钻井平台漏油事故和大连新港储油码头输油管道爆炸事故给当地旅游业、水产养殖业及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灾难性的损害。这两次事故将会像历次溢油事故一样,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长期负面影响,其危害可长达十几年甚至几十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 海洋溢油 生物修复 海上溢油事故 海洋石油 应用 海洋环境 海洋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penSceneGraph的海洋环境三维可视化系统研究 被引量:22
18
作者 李新放 刘海行 +2 位作者 周林 贾贞 宋转玲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4-58,共5页
为了研究虚拟现实技术在海洋环境三维可视化中的应用,对大气、海底地形、风浪流等数据产品进行了分析整理,运用场景裁剪、level of details(LOD)细节层次、场景动态调度等关键技术方法,结合Visual Planet Builder(VPB)、ARCGIS多种数据... 为了研究虚拟现实技术在海洋环境三维可视化中的应用,对大气、海底地形、风浪流等数据产品进行了分析整理,运用场景裁剪、level of details(LOD)细节层次、场景动态调度等关键技术方法,结合Visual Planet Builder(VPB)、ARCGIS多种数据处理工具,在VC++和OSG2.8.7的可视化开发环境上,构建了一个三维、动态、实时、可交互的海洋环境可视化模拟仿真系统。这个系统可以为海洋科学研究和工程建设提供一个更加便捷、直观的可视化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海洋环境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潮流能资源的数值估算——以胶州湾口为例 被引量:19
19
作者 吕新刚 乔方利 +1 位作者 赵昌 夏长水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7-143,共7页
在回顾国际上现有的潮流能资源估算方案基础上,提出利用三维潮流数值模式估算潮流能的思路,并在胶州湾进行了应用。基于普林斯顿海洋模式,建立了胶州湾潮汐潮流三维数值预报模型,对研究海区的潮汐和潮流做出了较为准确的模拟。数值模拟... 在回顾国际上现有的潮流能资源估算方案基础上,提出利用三维潮流数值模式估算潮流能的思路,并在胶州湾进行了应用。基于普林斯顿海洋模式,建立了胶州湾潮汐潮流三维数值预报模型,对研究海区的潮汐和潮流做出了较为准确的模拟。数值模拟得到的胶州湾口最大可能潮流速度为2m/s,具有一定的潮流能开发潜力;湾口水道上多年平均潮流能蕴藏量为16MW,大潮期间的瞬时值和大潮周日平均值可分别达135和49MW.潮流资料时间序列的长度对潮流能储量的计算结果有较大影响。由于潮流现象具有强烈的时变性和多种周期,估算潮流能的平均储量应积累一年以上的资料为宜。研究表明,潮流数值模式能够提供高时空分辨率的三维潮流数据,有效弥补潮流实测资料稀缺的不足,因而可作为潮流能资源评价的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流能 资源估算 数值模拟 胶州湾 普林斯顿海洋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冰洋西部表层沉积物中生源组分及其古海洋学意义 被引量:21
20
作者 王汝建 肖文申 +7 位作者 向霏 陈建芳 高爱国 陈荣华 程振波 李秀珠 韩贻兵 李亮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1-69,共9页
通过对中国首次和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在北冰洋西部所采取的66个表层沉积物中生源组分的分析,探讨了该海区表层生产力变化与水团的相互关系。楚科奇海西南部呈现出高的有机碳和生源蛋白石含量,而中部和东部哈罗德浅滩至阿拉斯加沿岸,以... 通过对中国首次和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在北冰洋西部所采取的66个表层沉积物中生源组分的分析,探讨了该海区表层生产力变化与水团的相互关系。楚科奇海西南部呈现出高的有机碳和生源蛋白石含量,而中部和东部哈罗德浅滩至阿拉斯加沿岸,以及楚科奇海台、北风脊和加拿大海盆表现出低的有机碳和生源蛋白石含量。楚科奇海陆架区表层沉积物以底栖有孔虫为主,丰度低;而楚科奇海台、北风脊和加拿大海盆则以浮游有孔虫占绝对优势,丰度较高。生源组分的分布特征显然与通过白令海峡进入楚科奇海的三股太平洋水和大西洋次表层水相关。楚科奇海西侧沿富营养的阿纳德尔流方向的区域呈现出高的表层生产力。而东侧受寡营养的阿拉斯加沿岸流及阿拉斯加西北沿岸陆源物质输入的影响,呈现出低的表层生产力。北纬75°以北及加拿大海盆受海冰覆盖影响,也表现出最低的表层生产力。而受北大西洋次表层水的影响,楚科奇海陆架外侧高纬海域表现出较高的钙质生物生产力。表层沉积物中Corg/N比值及其分布反映楚科奇海表层沉积物中的有机碳以海洋自身来源为主,且主要受生物泵过程控制。有机碳和生源蛋白石含量呈现高的正相关关系,说明硅藻等浮游植物的初级生产力可能控制着生物泵对碳的吸收和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生产力 水团 生源组分 表层沉积物 北冰洋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