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象山港不同生境冬季浮游动物生态特征比较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杜萍 刘晶晶 +4 位作者 徐晓群 陈全震 曾江宁 江志兵 王琪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2-99,共8页
2010年1月底,对象山港西部海区的海带养殖区、牡蛎养殖区、网箱养殖区、增殖放流区和电厂温排水区进行了浮游动物调查,从生物量、丰度和多样性指数这3个参数比较了5种不同生境的浮游动物特征,并对这3个参数与理化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 2010年1月底,对象山港西部海区的海带养殖区、牡蛎养殖区、网箱养殖区、增殖放流区和电厂温排水区进行了浮游动物调查,从生物量、丰度和多样性指数这3个参数比较了5种不同生境的浮游动物特征,并对这3个参数与理化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从5种生境中共鉴定到浮游动物28种,以桡足类的腹针胸刺水蚤(Centropages abdominalis)为绝对优势种;浮游动物整体的生物量大,丰度高,而多样性指数低。5种生境比较,浮游动物的生物量为牡蛎养殖区最高,网箱养殖区和海带养殖区次之,增殖放流区和温排水区最低;丰度为牡蛎养殖区最高,网箱养殖区次之,再其次是海带养殖区,增殖放流区和温排水区最低;对3类养殖区内外的浮游动物的生物量和丰度进行比较,均为养殖区内较高;浮游动物的多样性指数为温排水区最高,其他4种生境差异不明显。相关性分析表明:浮游动物的生物量与悬浮物的浓度呈显著负相关;丰度与盐度呈显著负相关;多样性与温度、盐度和5项营养盐有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冬季生态特征 养殖区 增殖放流区 温排水区 象山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藻饵料对双壳贝类幼体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2
作者 陈自强 寿鹿 +1 位作者 廖一波 曾江宁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6-55,67,共11页
饵料藻类影响着贝类的营养、生理与繁殖。为了深入了解微藻饵料对双壳贝类幼体生长的影响,归纳总结了1980年以来的相关研究报道,从微藻营养价值、贝类对微藻的摄食率、消化率及微藻饵料的生化组成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可以得出,不同的饵... 饵料藻类影响着贝类的营养、生理与繁殖。为了深入了解微藻饵料对双壳贝类幼体生长的影响,归纳总结了1980年以来的相关研究报道,从微藻营养价值、贝类对微藻的摄食率、消化率及微藻饵料的生化组成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可以得出,不同的饵料藻类对贝类幼虫的饵料效果不同,同一种微藻的饵料效果在贝类发育的不同阶段也有差异。微藻的饵料效果与其脂肪酸组成以及所含甾醇种类显著相关,但相关的机理仍不完全清楚。目前,在微藻营养价值的研究中对n-3不饱和脂肪酸的关注较多,而对同样显著影响双壳贝类生长的n-6不饱和脂肪酸则关注较少。另外,对于双壳贝类的研究目前多数集中在幼虫(larval)与稚贝(juvenile)时期,而对后期幼虫(postlarval)的研究尚有不足。因此,对这些方面进一步研究并使用更大范围种类的微藻饵料进行更多因素间的相关性分析可以更全面的研究双壳贝类的营养需求从而进一步推动贝类饵料生物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饵料 双壳贝类 生长 营养价值 脂肪酸组成 甾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SP430F1611的自容式叶绿素仪的采集控制电路的低功耗设计 被引量:6
3
作者 周乐川 叶树明 +2 位作者 蒋春跃 潘建明 杨俊毅 《电子器件》 CAS 2008年第3期864-867,共4页
电池供电的自容式叶绿素仪需要在水下长期工作,系统平均功耗必须低,其主要功耗来自于采集控制电路,为满足自容式叶绿素仪的采集控制电路的功耗和处理能力要求,提出基于MSP430F1611的低功耗系统软硬件方案,并针对功耗和处理能力的矛盾,... 电池供电的自容式叶绿素仪需要在水下长期工作,系统平均功耗必须低,其主要功耗来自于采集控制电路,为满足自容式叶绿素仪的采集控制电路的功耗和处理能力要求,提出基于MSP430F1611的低功耗系统软硬件方案,并针对功耗和处理能力的矛盾,研究了MSP430F1611的主频与功耗之间的关系,通过实测和理论计算,提供了在特定任务条件下的采集控制电路的功耗优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收集和处理系统 低功耗 处理能力 功耗测试 MSP430F16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aI(TI)晶体的海水核辐射原位探测器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郑旻辉 潘建明 +1 位作者 杨俊毅 刘俊峰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3-187,共5页
研制了一种基于NaI(TI)晶体的海水核辐射原位探测器,并进行了系列性能测试工作以及环境影响因素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虽然探测器检测精度不及传统实验室方法,但其现有性能已可以满足海水核辐射现场预警监测需要;试验结果表明,为最大限度... 研制了一种基于NaI(TI)晶体的海水核辐射原位探测器,并进行了系列性能测试工作以及环境影响因素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虽然探测器检测精度不及传统实验室方法,但其现有性能已可以满足海水核辐射现场预警监测需要;试验结果表明,为最大限度消除环境本底辐射值的干扰,探测器工作时应至少位于水下3 m且不能离底过近;经实验室验证,海水中钾元素确实会影响137Cs的测定,但该影响可由γ能谱中获取的40K数据进行校正。上述结果表明,利用基于NaI(TI)晶体的原位探测器技术现场实时监测海水核辐射是可行的,但仍需在探测器低功耗设计、探测效率提高以及试验场所构建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核辐射 原位探测器 NaI(TI)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