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应力对热带斜压海洋的强迫 被引量:4
1
作者 巢纪平 何金海 陈鲜艳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77-594,共18页
利用一个线性的具有不同密度、温度的热带海洋两层模式,分析了热带西太平洋对纬圈风应力的响应。解析地求得热带西太平洋温跃层厚度、洋流及海温分布。结果表明次表层温度变化明显要比表层海温变化大,同时在大洋西部次表层发展起来的扰... 利用一个线性的具有不同密度、温度的热带海洋两层模式,分析了热带西太平洋对纬圈风应力的响应。解析地求得热带西太平洋温跃层厚度、洋流及海温分布。结果表明次表层温度变化明显要比表层海温变化大,同时在大洋西部次表层发展起来的扰动向东传播能引起海温分布形态的异常。理论结果支持观测己表明的热带西太平洋物理量的变异在ElNino/La Nina事件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压热带海洋 风应力强迫 厄尔尼诺 洋流 海温 温跃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模态在海洋水声学中的潜在应用前景 被引量:3
2
作者 崔茂常 乔方利 +1 位作者 莫军 郭炳火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27-134,共8页
关键词 海洋水声学 海洋模态 Carton海洋四维同化数据库 声层析技术 反演 海洋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事海洋学浅谈 被引量:7
3
作者 崔茂常 朱海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23-25,共3页
关键词 军事海洋学 概念 内容 成形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山湾波浪对悬沙浓度场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滕涌 杨永增 +2 位作者 芦静 王永刚 夏长水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4期455-471,共17页
研究了波致底切应力和二维辐射应力对悬沙的作用.首先对东山湾的水动力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实测资料进行了对比检验,然后对东山湾悬浮泥沙进行了考虑波浪和不考虑波浪两种情况下的数值模拟并与实测资料进行了相关对比分析.在模式建立过程... 研究了波致底切应力和二维辐射应力对悬沙的作用.首先对东山湾的水动力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实测资料进行了对比检验,然后对东山湾悬浮泥沙进行了考虑波浪和不考虑波浪两种情况下的数值模拟并与实测资料进行了相关对比分析.在模式建立过程中,依据东山湾独特的窄口型半封闭河口海湾的特点,基于ECOMSED模式(2002)建立了东山湾三维水动力模型,并通过第三代海浪模式MASNUM加入了波浪对底切应力及辐射应力的影响,通过ECOMSED中的底边界层模型考虑了波浪增强底摩擦的作用,综合分析了东山湾的水动力及泥沙状况.结果表明在东山湾数值模拟中,该模式能较好地模拟这类海域的水动力及泥沙输运状况.在东山湾模拟计算中,潮流的作用强于波浪的作用,但考虑波浪因素后,泥沙模拟结果更好.在波浪的作用中,底切应力相比于二维辐射应力占有绝对的优势,两者相差2个量级以上,因此可以不考虑二维辐射应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海洋学 东山湾 ECOMSED模式 波浪 悬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海浒苔漂移输运模式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11
5
作者 赵昌 尹丽萍 +3 位作者 王关锁 乔方利 王刚 夏长水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75-1083,共9页
本文利用NCEPGFS预报风场和中国近海高分辨率三维MASNUM海浪-潮流-环流耦合海洋数值预报系统的预报数据,建立黄海浒苔漂移输运模式,用于黄海浒苔溯源和漂移输运数值模拟研究。使用2009年5月份黄海表层漂流浮标数据和2012年MODIS卫星遥... 本文利用NCEPGFS预报风场和中国近海高分辨率三维MASNUM海浪-潮流-环流耦合海洋数值预报系统的预报数据,建立黄海浒苔漂移输运模式,用于黄海浒苔溯源和漂移输运数值模拟研究。使用2009年5月份黄海表层漂流浮标数据和2012年MODIS卫星遥感浒苔漂移分布资料对所建立的漂移输运模式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式能够有效的模拟出浒苔暴发区漂流浮标运动状况,并能够有效地模拟出2012年浒苔漂移输运过程。最后运用所建立的模式开展2008年和2010年浒苔漂移输运过程,模拟结果与文献报道的卫星观测结果一致。模拟结果表明,受海洋表层流影响两年浒苔特征显著不同:2010年浒苔影响海域明显小于2008年,且2010年浒苔主体没有大规模在青岛近岸堆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 浒苔 漂移输运模式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西太平洋对风应力的斜压响应 被引量:7
6
作者 巢纪平 陈鲜艳 何金海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6-187,共12页
发展了一个线性热带西太平洋两层模式 ,分别为混合层和温跃层 ,其密度、温度各不相同 .利用这一模式分析了热带西太平洋对纬圈风应力的响应 ,求出西边界的解 ,以及解析地求得热带西太平洋温跃层厚度、洋流及海温分布 .结果表明 ,热带西... 发展了一个线性热带西太平洋两层模式 ,分别为混合层和温跃层 ,其密度、温度各不相同 .利用这一模式分析了热带西太平洋对纬圈风应力的响应 ,求出西边界的解 ,以及解析地求得热带西太平洋温跃层厚度、洋流及海温分布 .结果表明 ,热带西太平洋物理量的变异在ElNino LaNina事件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温跃层中海温变化的振幅明显大于混合层 ,这从理论上支持了近年来的观测事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西太平洋 厄尔尼诺 拉尼娜 斜压响应 风应力 跃层 洋流 海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西太平洋对风应力响应的动力学 被引量:13
7
作者 巢纪平 巢清尘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5-160,共16页
应用一个线性等值浅水模式,在低频近似下研究了热带大洋西部对风应力响应的动力过程。指出,由于西边界将激发出振幅大的Kelvin波,以及激发出能形成动力边界层结构的Rossby短波,这种结构使来自风应力的能量可在边界附近... 应用一个线性等值浅水模式,在低频近似下研究了热带大洋西部对风应力响应的动力过程。指出,由于西边界将激发出振幅大的Kelvin波,以及激发出能形成动力边界层结构的Rossby短波,这种结构使来自风应力的能量可在边界附近聚集和维持,并向东传播,表明了热带西太平洋对El Nio(La Nia)事件的形成和发展较热带东太平洋更为重要,因为后者只激发非色散的 Rossby长波。一个重要的观点是:热带西太平洋发展成El Nio的初始暖海温距平是在强烈东风应力作用下形成的,当大气改吹西风时,暖的温度距平只是向东传播及进一步发展而已,而西风恰恰是形成 La Nia事件的前期动力。另一个结果是当风应力停止作用于海洋后,海洋边界上的经圈流仍随时间呈正比的发展,这一类不稳定性的发现加强了对热带酉太平洋在El Nio(La Nia)发展中作用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1Nin^o 波动 低频近似 不稳定性 厄尔尼诺 风应力 热带太平洋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印度洋偶极子事件期间印度洋大气的变化——大气流函数场和势函数场的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刘琳 于卫东 +1 位作者 刁新源 郭景松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83-1093,共11页
大气环流的变异是热带印度洋偶极子(IOD)事件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风场旋度分量和散度分量角度出发,利用观测资料和大气环流模式,对IOD事件发生时热带印度洋海区上空的大气环流变化进行了分析,揭示出风场不同分量在IOD事件期间... 大气环流的变异是热带印度洋偶极子(IOD)事件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风场旋度分量和散度分量角度出发,利用观测资料和大气环流模式,对IOD事件发生时热带印度洋海区上空的大气环流变化进行了分析,揭示出风场不同分量在IOD事件期间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热带印度洋大气环流系统在IOD事件期间,旋度分量和散度分量在垂直方向上呈现明显的一阶斜压形式,而在水平方向上呈现明显的对称分布特征。对低空(850 hPa)来说,无辐散流函数距平场在IOD事件正位相期间表现为关于赤道对称的一对反气旋式环流;无旋度分量在IOD事件正位相期间的响应表现为东印度洋辐散、西印度洋辐合;大气环流的两种分量场均可以在赤道印度洋地区产生距平意义下的纬向东风,正是这种形式的距平东风使得IOD事件依靠海气系统正反馈机制得以维持和发展。而高空(200 hPa)大气环流形式刚好与850 hPa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洋偶极子事件 EOF分析 流函数 势函数 大气环流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ENSO循环机理的一些新认识 被引量:23
9
作者 张人禾 巢纪平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2年第2期175-183,共9页
近几年国内学者通过资料诊断、理论分析和数值试验,对ENSO循环的机理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其中包括曰 ElNino和 La Nina的起源,与ENSO循环相联系的暖、冷水的传播过程,热带西太乎洋纬向风应力异常,以及热带东太平洋经向风应力异常在ENSO... 近几年国内学者通过资料诊断、理论分析和数值试验,对ENSO循环的机理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其中包括曰 ElNino和 La Nina的起源,与ENSO循环相联系的暖、冷水的传播过程,热带西太乎洋纬向风应力异常,以及热带东太平洋经向风应力异常在ENSO循环中的动力作用等。作者介绍了我国在这些方面的一些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机理 厄尔尼诺 数值试验 拉尼娜 冷水风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日降雨量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崔茂常 朱海 +2 位作者 白学志 克劳斯.阿珀 妮迪娅.杜梅莉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19-526,共8页
将旋转主成分分析和复变量莫莱特小波分析应用于 1 4a中国境内实测与ECMWF再分析日降雨量资料 ,研究其年际、季际与季节内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再分析日降雨量资料的有效性。结果表明 :从实测资料中分析的降水特征 ,都可以由再分析资料... 将旋转主成分分析和复变量莫莱特小波分析应用于 1 4a中国境内实测与ECMWF再分析日降雨量资料 ,研究其年际、季际与季节内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再分析日降雨量资料的有效性。结果表明 :从实测资料中分析的降水特征 ,都可以由再分析资料再现出来。除周内振荡大有出入外 ,其余频率的振荡二者大致相符或基本吻合。因此 ,周内振荡还不能被再分析数据较好地刻划 ,但是与旱涝灾害和季风爆发联系密切的周际以上振荡 ,在再分析日降雨量中基本上能被正确地表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降雨量 中国 再分析数据 旋转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