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渤海主要分潮的模拟及地形演变对潮波影响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
13
1
作者
李秉天
王永刚
+3 位作者
魏泽勋
王新怡
徐腾飞
曹国娇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16,共8页
基于FVCOM数值模式,利用1972年和2002年水深岸线数据,分别对渤海主要潮波系统进行模拟,研究了水深岸线变化对渤海主要分潮的影响。结果表明渤海地形演变会引起各分潮无潮点位置移动和振幅的改变,其中M2、S2分潮黄河口附近无潮点位置向...
基于FVCOM数值模式,利用1972年和2002年水深岸线数据,分别对渤海主要潮波系统进行模拟,研究了水深岸线变化对渤海主要分潮的影响。结果表明渤海地形演变会引起各分潮无潮点位置移动和振幅的改变,其中M2、S2分潮黄河口附近无潮点位置向东北方向迁移20km以上,且渤海湾湾顶振幅减弱,莱州湾内振幅增强;K1、O1分潮位于渤海海峡附近的无潮点亦向东北方向偏移,移动距离为10km左右,且渤海湾湾顶振幅明显减弱。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敏感性数值实验,对导致黄河口外M2分潮无潮点位置移动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在岸线不变的情况下,水深变化导致无潮点向东北方向迁移;而岸线变化导致无潮点向东南方向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地形演变
潮波系统
数值模拟
FVCO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FVCOM的温州近海潮汐潮流数值模拟
被引量:
4
2
作者
岳云飞
王永刚
+2 位作者
何善方
汪一航
魏泽勋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2-154,共13页
基于有限体积法海洋数值模型(FVCOM),构建了温州近海潮汐潮流数值模式,模式模拟区域为(120°24′00″-121°19′12″E,27°21′00″-28°24′00″N),模式水平分辨率由近岸河口区的50m,逐渐增加至开边界附近的2km。...
基于有限体积法海洋数值模型(FVCOM),构建了温州近海潮汐潮流数值模式,模式模拟区域为(120°24′00″-121°19′12″E,27°21′00″-28°24′00″N),模式水平分辨率由近岸河口区的50m,逐渐增加至开边界附近的2km。模式模拟并分析了温州近海的M2,S2,N2,K1,O1五个主要分潮。利用温州近海实测资料对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模拟与实测符合良好;其中与4个验潮站资料比较,M2,S2,N2,K1,O1五个主要分潮的振幅绝均差和迟角绝均差分别为4.84cm和5.14°,2.19cm和3.35°,5.18cm和4.38°,0.64cm和3.67°,0.59cm和4.61°;与9个海流连续观测站比较,流速绝均差为11.71cm/s,流向绝均差为9.66°。在模拟结果较好地反映温州近海潮汐、潮流运动状况的基础上,本文给出了各模拟分潮的潮汐同潮图和潮流椭圆分布、潮汐和潮流类型分布以及最大可能潮流分布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VCOM
温州近海
潮汐
潮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CMIP5模式对南海SST的模拟和预估
被引量:
12
3
作者
黄传江
乔方利
+1 位作者
宋亚娟
李新放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8-47,共10页
分析了32个CMIP5模式对南海历史海表温度(SST)的模拟能力和不同排放情景下未来SST变化的预估。通过检验各气候模式对南海历史SST增温趋势和均方差的模拟,发现大部分模式都能较好地模拟出南海20世纪历史SST的基本特征和变化规律,但也有...
分析了32个CMIP5模式对南海历史海表温度(SST)的模拟能力和不同排放情景下未来SST变化的预估。通过检验各气候模式对南海历史SST增温趋势和均方差的模拟,发现大部分模式都能较好地模拟出南海20世纪历史SST的基本特征和变化规律,但也有部分模式的模拟存在较大偏差。尽管这些模拟偏差较大的模式对SST多模式集合平均的影响不大,但会增加未来情景预估的不确定性。剔除15个模式后,分析了南海SST在RCP26、RCP45和RCP85三种排放情景下的变化趋势,发现在未来百年呈明显的增温趋势,多模式集合平均的增温趋势分别为0.42、1.50和3.30℃/(100a)。这些增温趋势在空间上变化不大,但随时间并不是均匀变化的。在前两种排放情景下,21世纪前期的增温趋势明显强于后期,而在RCP85情景下,21世纪后期的增温趋势强于前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T
南海
气候变化
预估
CMIP5
多模式集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黄海西部36°N断面生态环境特征及其季节变化
被引量:
5
4
作者
韦钦胜
葛人峰
+1 位作者
李瑞香
臧家业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1-72,共12页
重点研究了南黄海西部36°N断面水文、生源要素的四季变化特征,阐明了该断面诸参数四季变化的主控因素,并以此反映和指示了与其相关海域的生态环境特征。结果表明:黄海冷水团及黄海暖流具有季节性演替变化规律;秋季跃层以下水体是...
重点研究了南黄海西部36°N断面水文、生源要素的四季变化特征,阐明了该断面诸参数四季变化的主控因素,并以此反映和指示了与其相关海域的生态环境特征。结果表明:黄海冷水团及黄海暖流具有季节性演替变化规律;秋季跃层以下水体是一部分夏季冷水团残留水和黄海暖流水的混合水;断面西侧在四季均存在小范围的低盐冷水现象(即青岛冷水团),其位置的季节变动跟黄海冷水团和黄海暖流边界的变化密切相关。水体层化、生物化学作用以及垂向混合过程是影响各生源要素断面分布及其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在秋、冬季,均发现断面西侧低盐冷水附近海域有一营养盐高值区;断面深水区乃至黄海冷水团海域在四季均存在营养盐跃层,其与水文跃层、水体稳定度及生物化学作用密切相关。同时,还提出黄海冷水团海域对营养盐具有"夏储(贮)冬输"作用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黄海
生态环境
季节变化
黄海冷水团
营养盐跃层
夏储(贮)冬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黄海环流的若干特征
被引量:
81
5
作者
汤毓祥
邹娥梅
+1 位作者
李兴宰
李载学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16,共16页
主要根据近几年来中韩黄海水循环动力学合作调查结果,结合有关历史资料,对南黄海环流的若干特征进行了分析.所得主要认识为:(1)南黄海环流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异.冬、夏季环流的基本形态有着较大的差别.(2)黄海暖流的路径和强...
主要根据近几年来中韩黄海水循环动力学合作调查结果,结合有关历史资料,对南黄海环流的若干特征进行了分析.所得主要认识为:(1)南黄海环流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异.冬、夏季环流的基本形态有着较大的差别.(2)黄海暖流的路径和强度均有一定的年际变化.分析显示,1997年冬季,暖流路径明显偏于槽的西侧;而1986年冬,暖流的主流路径则沿槽北上.(3)黄海暖流并非对马暖流的直接分支.黄海暖流水是对马暖流水和陆架水混合而成.而且,它主要是在济州岛西侧海域,从锋区中衍生出来的.(4)夏季黄海表、底层环流大致皆是由一大的道时针向流系构成.但在其表层海盐尺度的气旋式环流内部还存在小的气旋和反气旋流环.分析亦表明,不论表层或底层,皆无高盐暖水从济州岛邻近海域进入黄海东部的明显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黄海
环流
特征
海水循环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96年春季南黄海水文特征和水团分析
被引量:
47
6
作者
邹娥梅
郭炳火
+1 位作者
汤毓祥
李载学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7-26,共10页
利用中韩“黄海水循环动力学及物质输运”合作研究项目第一航次1996初春所获得的CTD资料描述了南黄海初春温、盐和密度的水平和垂直分布特征,分析了水团结构,并揭示了春季在34°~36°N,121°45’~1...
利用中韩“黄海水循环动力学及物质输运”合作研究项目第一航次1996初春所获得的CTD资料描述了南黄海初春温、盐和密度的水平和垂直分布特征,分析了水团结构,并揭示了春季在34°~36°N,121°45’~124°E的南黄海西部水域的中层冷水现象.分析结果表明初春黄海暖流上表层开始向济州岛方向退缩,黄海底层冷水团首先在青岛外海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特征
中层冷水
水团特征
黄海暖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铁对三角褐指藻生长、光合作用及生化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
22
7
作者
朱明远
牟学延
+1 位作者
李瑞香
吕瑞华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10-116,共7页
近来许多研究表明,不论是在无机氮丰富还是贫乏的水域,铁元素的供应对于浮游植物的生物量、生长率、种类组成及初级生产力均会产生影响.通过室内培养,研究了铁对三角褐指藻生长、光合作用以及细胞生化组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
近来许多研究表明,不论是在无机氮丰富还是贫乏的水域,铁元素的供应对于浮游植物的生物量、生长率、种类组成及初级生产力均会产生影响.通过室内培养,研究了铁对三角褐指藻生长、光合作用以及细胞生化组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其他营养盐充足的条件下,海水中铁浓度的变化对三角褐指藻的生长及光合作用均有显著影响.在5×10-7mol/dm3铁浓度时,三角褐指藻可达到其最大光合作用速率.在添加铁的条件下,三角褐指藻细胞多种生化组成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叶绿素a含量变化幅度最大,增加了25%~35%,叶绿素c、类胡萝卜素含量也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增长幅度要小于叶绿素a;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增加了5%~10%,蛋白质含量的增加幅度在5%~15%之间;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及DCMU荧光增强比(Fd/F)也呈明显的增加趋势.铁是海洋初级生产过程中的一种限制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
生长
光合作用
生化组成
三角褐指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冬至初春黄海暖流的路径和起源
被引量:
30
8
作者
汤毓祥
邹娥梅
LIE Heung-Jae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12,共12页
主要根据近几年来中韩黄海水循环动力学合作调查结果,结合有关观测资料,进一步分析了冬至初春黄海暖流的路径和起源.与以往类似研究不同的主要有两点:(l)初步探讨了黄海暖流路径的季节和年际变异,并指出这种变异与北向风的强弱...
主要根据近几年来中韩黄海水循环动力学合作调查结果,结合有关观测资料,进一步分析了冬至初春黄海暖流的路径和起源.与以往类似研究不同的主要有两点:(l)初步探讨了黄海暖流路径的季节和年际变异,并指出这种变异与北向风的强弱密切相关;(2)通过分析济州岛西侧海域混合水的去向,进一步确认了部分混合水绕济州岛运行,并进入济州海峡这一事实.同时,初步揭示进入黄海的混合水,即黄海暖流水,含有更多的东海陆架水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暖流
路径
起源
季节变化
年际变异
北向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海和东海分界线附近水文、化学特征的季节性演替
被引量:
7
9
作者
韦钦胜
王辉武
+1 位作者
葛人峰
谢琳萍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70-1181,共12页
分析和探讨了黄、东海交界海域32.3°N断面化学水文学精细化特征的季节性演替,结果显示:化学、水文学要素的空间区域化分布与该断面上环流场的布局及其季节转换存在良好的对应关系,水团配置对各要素含量及分布起着控制性作用;冬、...
分析和探讨了黄、东海交界海域32.3°N断面化学水文学精细化特征的季节性演替,结果显示:化学、水文学要素的空间区域化分布与该断面上环流场的布局及其季节转换存在良好的对应关系,水团配置对各要素含量及分布起着控制性作用;冬、春和秋季,在黄海西部沿岸流影响范围内出现的浊度和悬浮物浓度高值区多与营养盐浓度高值区和pH低值区相共存,可能是受东海北部气旋式涡旋所产生的辐聚效应的影响,此高值区中的悬浮物趋于向该海域的底层冷涡区沉积,夏季此特征则不明显,从而证实该海域悬浮物沉积作用具有"冬强夏弱"的特征;夏季123.5°—124.25°E范围海域内存在海水下沉现象,上层水体中的长江冲淡水可被携带至下层,导致在夏季长江冲淡水东北向扩展过程中一部分冲淡水从其主体中分离出来;夏季台湾暖流的阻隔作用使得悬浮物的影响范围远没有长江冲淡水的大,促使水体和物质输运发生分离。同时,根据水文和化学各要素分布之间的对应关系,初步勾勒出了32.3°N断面4季的水团配置状况,并通过分析东海北部冷水域典型站位的温、盐度垂直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该冷水的形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东海交界海域
长江冲淡水
水团
化学要素
东海北部冷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海湾分类系统研究
被引量:
25
10
作者
吴桑云
王文海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83-89,共7页
在全国海湾调查的基础上,将《中国海湾志》所记载的96个海湾的基本要素进行了统计分析,选择了海湾的水域率、开敞度、形态系数、动力参数等量化指标,对中国海湾分类进行定量化划分的探索,同时对海湾的成因分类也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
海湾
分类
量化
海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海北部海域对台风尼格的响应特征分析
被引量:
6
11
作者
高大鲁
王新怡
+1 位作者
李秉天
吕咸青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13,28,共7页
本文基于布放于南海北部的ADCP海流数据和温度链数据,分析了南海北部上层海洋对强台风尼格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台风活动会生成强烈的近惯性振荡;在热力学方面会引起南海北部海区特别是表层海水迅速降温,海温的日变化特征消失;动力学方...
本文基于布放于南海北部的ADCP海流数据和温度链数据,分析了南海北部上层海洋对强台风尼格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台风活动会生成强烈的近惯性振荡;在热力学方面会引起南海北部海区特别是表层海水迅速降温,海温的日变化特征消失;动力学方面近惯性内波成为支配研究海区海水流动的关键因素,造成流速迅速增大;此外近惯性内波会向下传播,并且下传时经历由慢至快的过程;最后近惯性内波会引起波-波相互作用,包括近惯性内波的入射和反射波之间相互作用生成频率两倍于惯性频率的内波,以及近惯性振荡与半日内潮相互作用生成两者频率之和的波动,使近惯性能量发生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观测
近惯性内波
台风
非线性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海冷水域生源要素的变化特征及相互关系
被引量:
53
12
作者
王保栋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7-54,共8页
根据“中韩黄海水循环及物质通量合作研究”项目的现场调查资料,对黄海冷水域生源要素的分布变化特征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黄海冷水团存在期间,上层水体中的营养盐由于浮游植物的摄取而几乎被耗尽,但在密度跃层以下因...
根据“中韩黄海水循环及物质通量合作研究”项目的现场调查资料,对黄海冷水域生源要素的分布变化特征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黄海冷水团存在期间,上层水体中的营养盐由于浮游植物的摄取而几乎被耗尽,但在密度跃层以下因有机物分解使营养盐再生而逐步累积.溶解氧、pH和叶绿素a的层化现象亦十分明显,并在中层(20~30 m)形成最大值层.生源要素断面分布中等值线的起伏趋势或马鞍形形态表明,黄海冷水团中的垂直环流存在将底层冷水向上扩散的趋势。此外,对影响生源要素的含量、分布及其季节变化的因素,以及生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源要素
变化特征
冷水团
相互关系
黄海冷水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HHT的CBOOM浅剖信号分析
被引量:
2
13
作者
杨光兵
吕连港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87-492,共6页
通过分析C-BOOM浅剖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特点,观察到其信号频带较宽,和环境噪声频带重叠,而且信号重复性较差,使得无法使用傅立叶变换等传统方法对C-BOOM浅剖信号进行准确的频域参数估计和滤波。基于HHT(Hilbert-Huang Transform)方法对C-B...
通过分析C-BOOM浅剖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特点,观察到其信号频带较宽,和环境噪声频带重叠,而且信号重复性较差,使得无法使用傅立叶变换等传统方法对C-BOOM浅剖信号进行准确的频域参数估计和滤波。基于HHT(Hilbert-Huang Transform)方法对C-BOOM浅剖信号进行分析,通过分析筛选由EEMD(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分解得到的信号分量确定了信号频带和中心频率等频域参数,在未知信号频带的情况下完成了对信号的滤波,分离得到了C-BOOM浅剖的信号部分和环境噪声部分。通过比较分离得到的环境噪声成分和真实环境噪声的频谱,验证了信号分离方法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HT
C-BOOM浅剖
频域参数估计
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渤海主要分潮的模拟及地形演变对潮波影响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
13
1
作者
李秉天
王永刚
魏泽勋
王新怡
徐腾飞
曹国娇
机构
国家海洋局
第一
海洋
研究所
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科学与数值模拟重点实验室
中国
海洋
大学物理
海洋
实验室
出处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16,共8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2010BAC69B01号
+5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0976016号
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
201205001号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
2010G07号
文摘
基于FVCOM数值模式,利用1972年和2002年水深岸线数据,分别对渤海主要潮波系统进行模拟,研究了水深岸线变化对渤海主要分潮的影响。结果表明渤海地形演变会引起各分潮无潮点位置移动和振幅的改变,其中M2、S2分潮黄河口附近无潮点位置向东北方向迁移20km以上,且渤海湾湾顶振幅减弱,莱州湾内振幅增强;K1、O1分潮位于渤海海峡附近的无潮点亦向东北方向偏移,移动距离为10km左右,且渤海湾湾顶振幅明显减弱。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敏感性数值实验,对导致黄河口外M2分潮无潮点位置移动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在岸线不变的情况下,水深变化导致无潮点向东北方向迁移;而岸线变化导致无潮点向东南方向迁移。
关键词
渤海地形演变
潮波系统
数值模拟
FVCOM
Keywords
evolution of topography in the Bohai Sea
tide system
numerical simulation
FVCOM
分类号
P731.23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FVCOM的温州近海潮汐潮流数值模拟
被引量:
4
2
作者
岳云飞
王永刚
何善方
汪一航
魏泽勋
机构
宁波大学理学院
国家海洋局
第一
海洋
研究所
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科学与数值模拟重点实验室
国家海洋局
宁波
海洋
环境
监测中心站
出处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2-154,共13页
基金
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项目--温州沿海产业带围填海(工程)海洋环境影响评价(ZHYWZ201202)
文摘
基于有限体积法海洋数值模型(FVCOM),构建了温州近海潮汐潮流数值模式,模式模拟区域为(120°24′00″-121°19′12″E,27°21′00″-28°24′00″N),模式水平分辨率由近岸河口区的50m,逐渐增加至开边界附近的2km。模式模拟并分析了温州近海的M2,S2,N2,K1,O1五个主要分潮。利用温州近海实测资料对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模拟与实测符合良好;其中与4个验潮站资料比较,M2,S2,N2,K1,O1五个主要分潮的振幅绝均差和迟角绝均差分别为4.84cm和5.14°,2.19cm和3.35°,5.18cm和4.38°,0.64cm和3.67°,0.59cm和4.61°;与9个海流连续观测站比较,流速绝均差为11.71cm/s,流向绝均差为9.66°。在模拟结果较好地反映温州近海潮汐、潮流运动状况的基础上,本文给出了各模拟分潮的潮汐同潮图和潮流椭圆分布、潮汐和潮流类型分布以及最大可能潮流分布等。
关键词
FVCOM
温州近海
潮汐
潮流
Keywords
FVCOM
Wenzhou offshore
tide
tidal current
分类号
P731.2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CMIP5模式对南海SST的模拟和预估
被引量:
12
3
作者
黄传江
乔方利
宋亚娟
李新放
机构
国家海洋局
第一
海洋
研究所
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科学与数值模拟重点实验室
出处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8-47,共10页
基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全球变化研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0CB950500)
文摘
分析了32个CMIP5模式对南海历史海表温度(SST)的模拟能力和不同排放情景下未来SST变化的预估。通过检验各气候模式对南海历史SST增温趋势和均方差的模拟,发现大部分模式都能较好地模拟出南海20世纪历史SST的基本特征和变化规律,但也有部分模式的模拟存在较大偏差。尽管这些模拟偏差较大的模式对SST多模式集合平均的影响不大,但会增加未来情景预估的不确定性。剔除15个模式后,分析了南海SST在RCP26、RCP45和RCP85三种排放情景下的变化趋势,发现在未来百年呈明显的增温趋势,多模式集合平均的增温趋势分别为0.42、1.50和3.30℃/(100a)。这些增温趋势在空间上变化不大,但随时间并不是均匀变化的。在前两种排放情景下,21世纪前期的增温趋势明显强于后期,而在RCP85情景下,21世纪后期的增温趋势强于前期。
关键词
SST
南海
气候变化
预估
CMIP5
多模式集合
Keywords
SST
South China Sea
Climate change
forecast
CMIP5
multi-model ensemble mean
分类号
P227 [天文地球—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P311.1 [天文地球—固体地球物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黄海西部36°N断面生态环境特征及其季节变化
被引量:
5
4
作者
韦钦胜
葛人峰
李瑞香
臧家业
机构
国家海洋局
第一
海洋
研究所
国家海洋局
海洋
生态
环境科学
与工程
重点
实验室
中国
海洋
大学
海洋
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
重点
实验室
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科学与数值模拟重点实验室
出处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1-72,共12页
基金
中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课题(908-01-ST03908-01-BC14)
文摘
重点研究了南黄海西部36°N断面水文、生源要素的四季变化特征,阐明了该断面诸参数四季变化的主控因素,并以此反映和指示了与其相关海域的生态环境特征。结果表明:黄海冷水团及黄海暖流具有季节性演替变化规律;秋季跃层以下水体是一部分夏季冷水团残留水和黄海暖流水的混合水;断面西侧在四季均存在小范围的低盐冷水现象(即青岛冷水团),其位置的季节变动跟黄海冷水团和黄海暖流边界的变化密切相关。水体层化、生物化学作用以及垂向混合过程是影响各生源要素断面分布及其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在秋、冬季,均发现断面西侧低盐冷水附近海域有一营养盐高值区;断面深水区乃至黄海冷水团海域在四季均存在营养盐跃层,其与水文跃层、水体稳定度及生物化学作用密切相关。同时,还提出黄海冷水团海域对营养盐具有"夏储(贮)冬输"作用的观点。
关键词
南黄海
生态环境
季节变化
黄海冷水团
营养盐跃层
夏储(贮)冬输
Keywords
Southern Huanghai Sea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easonal variation
Huanghai Sea Cold Water Mass(HSCWM)
nutricline
stored in summer and exported in winter
分类号
X14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P734.22 [天文地球—海洋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黄海环流的若干特征
被引量:
81
5
作者
汤毓祥
邹娥梅
李兴宰
李载学
机构
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科学与数值模拟重点实验室
韩国
海洋
研究所
出处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16,共1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676283
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49736140
国家海洋局联合资助
文摘
主要根据近几年来中韩黄海水循环动力学合作调查结果,结合有关历史资料,对南黄海环流的若干特征进行了分析.所得主要认识为:(1)南黄海环流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异.冬、夏季环流的基本形态有着较大的差别.(2)黄海暖流的路径和强度均有一定的年际变化.分析显示,1997年冬季,暖流路径明显偏于槽的西侧;而1986年冬,暖流的主流路径则沿槽北上.(3)黄海暖流并非对马暖流的直接分支.黄海暖流水是对马暖流水和陆架水混合而成.而且,它主要是在济州岛西侧海域,从锋区中衍生出来的.(4)夏季黄海表、底层环流大致皆是由一大的道时针向流系构成.但在其表层海盐尺度的气旋式环流内部还存在小的气旋和反气旋流环.分析亦表明,不论表层或底层,皆无高盐暖水从济州岛邻近海域进入黄海东部的明显迹象.
关键词
南黄海
环流
特征
海水循环动力
Keywords
Southern Huanghai Sea, circulation. Features
分类号
P731.27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P722.5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996年春季南黄海水文特征和水团分析
被引量:
47
6
作者
邹娥梅
郭炳火
汤毓祥
李载学
机构
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科学与数值模拟重点实验室
韩国
海洋
研究所
出处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7-26,共10页
基金
国家海洋局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676283
文摘
利用中韩“黄海水循环动力学及物质输运”合作研究项目第一航次1996初春所获得的CTD资料描述了南黄海初春温、盐和密度的水平和垂直分布特征,分析了水团结构,并揭示了春季在34°~36°N,121°45’~124°E的南黄海西部水域的中层冷水现象.分析结果表明初春黄海暖流上表层开始向济州岛方向退缩,黄海底层冷水团首先在青岛外海形成.
关键词
水文特征
中层冷水
水团特征
黄海暖流
Keywords
Hydrographic features, intermediate cold wat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mass, the Huanghai Sea Warm Current
分类号
P731.1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P731.16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铁对三角褐指藻生长、光合作用及生化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
22
7
作者
朱明远
牟学延
李瑞香
吕瑞华
机构
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科学与数值模拟重点实验室
出处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10-116,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570141
文摘
近来许多研究表明,不论是在无机氮丰富还是贫乏的水域,铁元素的供应对于浮游植物的生物量、生长率、种类组成及初级生产力均会产生影响.通过室内培养,研究了铁对三角褐指藻生长、光合作用以及细胞生化组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其他营养盐充足的条件下,海水中铁浓度的变化对三角褐指藻的生长及光合作用均有显著影响.在5×10-7mol/dm3铁浓度时,三角褐指藻可达到其最大光合作用速率.在添加铁的条件下,三角褐指藻细胞多种生化组成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叶绿素a含量变化幅度最大,增加了25%~35%,叶绿素c、类胡萝卜素含量也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增长幅度要小于叶绿素a;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增加了5%~10%,蛋白质含量的增加幅度在5%~15%之间;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及DCMU荧光增强比(Fd/F)也呈明显的增加趋势.铁是海洋初级生产过程中的一种限制因子.
关键词
铁
生长
光合作用
生化组成
三角褐指藻
Keywords
Iron, growth, photosynthesis, biochemical composition
分类号
Q949.280.8 [生物学—植物学]
Q949.280.6 [生物学—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冬至初春黄海暖流的路径和起源
被引量:
30
8
作者
汤毓祥
邹娥梅
LIE Heung-Jae
机构
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科学与数值模拟重点实验室
韩国
海洋
研究所
出处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12,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9676283)
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资助项目(49736140).
文摘
主要根据近几年来中韩黄海水循环动力学合作调查结果,结合有关观测资料,进一步分析了冬至初春黄海暖流的路径和起源.与以往类似研究不同的主要有两点:(l)初步探讨了黄海暖流路径的季节和年际变异,并指出这种变异与北向风的强弱密切相关;(2)通过分析济州岛西侧海域混合水的去向,进一步确认了部分混合水绕济州岛运行,并进入济州海峡这一事实.同时,初步揭示进入黄海的混合水,即黄海暖流水,含有更多的东海陆架水成分.
关键词
黄海暖流
路径
起源
季节变化
年际变异
北向风
Keywords
winter and early spring
Huanghai Warm Current
origin
path
分类号
P722.5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P731.21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海和东海分界线附近水文、化学特征的季节性演替
被引量:
7
9
作者
韦钦胜
王辉武
葛人峰
谢琳萍
机构
国家海洋局
第一
海洋
研究所
国家海洋局
海洋
生态
环境科学
与工程
重点
实验室
中国
海洋
大学
海洋
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
重点
实验室
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科学与数值模拟重点实验室
出处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70-1181,共12页
基金
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
908-01-ST03号
+3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
41206068号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
GY02-2007T08和GY02-2012G13号
文摘
分析和探讨了黄、东海交界海域32.3°N断面化学水文学精细化特征的季节性演替,结果显示:化学、水文学要素的空间区域化分布与该断面上环流场的布局及其季节转换存在良好的对应关系,水团配置对各要素含量及分布起着控制性作用;冬、春和秋季,在黄海西部沿岸流影响范围内出现的浊度和悬浮物浓度高值区多与营养盐浓度高值区和pH低值区相共存,可能是受东海北部气旋式涡旋所产生的辐聚效应的影响,此高值区中的悬浮物趋于向该海域的底层冷涡区沉积,夏季此特征则不明显,从而证实该海域悬浮物沉积作用具有"冬强夏弱"的特征;夏季123.5°—124.25°E范围海域内存在海水下沉现象,上层水体中的长江冲淡水可被携带至下层,导致在夏季长江冲淡水东北向扩展过程中一部分冲淡水从其主体中分离出来;夏季台湾暖流的阻隔作用使得悬浮物的影响范围远没有长江冲淡水的大,促使水体和物质输运发生分离。同时,根据水文和化学各要素分布之间的对应关系,初步勾勒出了32.3°N断面4季的水团配置状况,并通过分析东海北部冷水域典型站位的温、盐度垂直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该冷水的形成过程。
关键词
黄、东海交界海域
长江冲淡水
水团
化学要素
东海北部冷水
Keywords
border region of the Yellow Sea and the East China Sea
Changjiang diluted water
water masses
chemical parameters
northern cold eddy of the East China Sea
分类号
P731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P734.2 [天文地球—海洋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湾分类系统研究
被引量:
25
10
作者
吴桑云
王文海
机构
国家海洋局
第一
海洋
研究所
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科学与数值模拟重点实验室
出处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83-89,共7页
文摘
在全国海湾调查的基础上,将《中国海湾志》所记载的96个海湾的基本要素进行了统计分析,选择了海湾的水域率、开敞度、形态系数、动力参数等量化指标,对中国海湾分类进行定量化划分的探索,同时对海湾的成因分类也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
海湾
分类
量化
海岸
Keywords
Bays, classification, quantification
分类号
P737.11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海北部海域对台风尼格的响应特征分析
被引量:
6
11
作者
高大鲁
王新怡
李秉天
吕咸青
机构
中国
海洋
大学物理
海洋
实验室
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科学与数值模拟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13,28,共7页
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3AA122803)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14DM017)
+3 种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136203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1496)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3BAK05B04)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LY15D060001)资助~~
文摘
本文基于布放于南海北部的ADCP海流数据和温度链数据,分析了南海北部上层海洋对强台风尼格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台风活动会生成强烈的近惯性振荡;在热力学方面会引起南海北部海区特别是表层海水迅速降温,海温的日变化特征消失;动力学方面近惯性内波成为支配研究海区海水流动的关键因素,造成流速迅速增大;此外近惯性内波会向下传播,并且下传时经历由慢至快的过程;最后近惯性内波会引起波-波相互作用,包括近惯性内波的入射和反射波之间相互作用生成频率两倍于惯性频率的内波,以及近惯性振荡与半日内潮相互作用生成两者频率之和的波动,使近惯性能量发生转移。
关键词
南海
观测
近惯性内波
台风
非线性相互作用
Keywords
the South China Sea
observations
near-inertial internal waves
typhoon
nonlinear wave interaction
分类号
P732.6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海冷水域生源要素的变化特征及相互关系
被引量:
53
12
作者
王保栋
机构
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科学与数值模拟重点实验室
出处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7-54,共8页
基金
国家海洋局青年海洋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98502)
文摘
根据“中韩黄海水循环及物质通量合作研究”项目的现场调查资料,对黄海冷水域生源要素的分布变化特征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黄海冷水团存在期间,上层水体中的营养盐由于浮游植物的摄取而几乎被耗尽,但在密度跃层以下因有机物分解使营养盐再生而逐步累积.溶解氧、pH和叶绿素a的层化现象亦十分明显,并在中层(20~30 m)形成最大值层.生源要素断面分布中等值线的起伏趋势或马鞍形形态表明,黄海冷水团中的垂直环流存在将底层冷水向上扩散的趋势。此外,对影响生源要素的含量、分布及其季节变化的因素,以及生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
生源要素
变化特征
冷水团
相互关系
黄海冷水域
Keywords
Biogenic element, vertical profile, Huanghai Sea Cold Water Mass
分类号
P722.5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P734.2 [天文地球—海洋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HHT的CBOOM浅剖信号分析
被引量:
2
13
作者
杨光兵
吕连港
机构
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科学与数值模拟重点实验室
国家海洋局
第一
海洋
研究所
出处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87-492,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南黄海热通量的观测分析和SST变化
季节变化的机理研究(40806015)
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剧变天气前后声传播特性及声学设备声源特性分析技术研究(201005004-02)
文摘
通过分析C-BOOM浅剖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特点,观察到其信号频带较宽,和环境噪声频带重叠,而且信号重复性较差,使得无法使用傅立叶变换等传统方法对C-BOOM浅剖信号进行准确的频域参数估计和滤波。基于HHT(Hilbert-Huang Transform)方法对C-BOOM浅剖信号进行分析,通过分析筛选由EEMD(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分解得到的信号分量确定了信号频带和中心频率等频域参数,在未知信号频带的情况下完成了对信号的滤波,分离得到了C-BOOM浅剖的信号部分和环境噪声部分。通过比较分离得到的环境噪声成分和真实环境噪声的频谱,验证了信号分离方法是有效的。
关键词
HHT
C-BOOM浅剖
频域参数估计
滤波
Keywords
HHT
C-BOOM subbottom profiler
frequency-domain parameter estimation
filtering
分类号
P631.5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渤海主要分潮的模拟及地形演变对潮波影响的数值研究
李秉天
王永刚
魏泽勋
王新怡
徐腾飞
曹国娇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FVCOM的温州近海潮汐潮流数值模拟
岳云飞
王永刚
何善方
汪一航
魏泽勋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CMIP5模式对南海SST的模拟和预估
黄传江
乔方利
宋亚娟
李新放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南黄海西部36°N断面生态环境特征及其季节变化
韦钦胜
葛人峰
李瑞香
臧家业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南黄海环流的若干特征
汤毓祥
邹娥梅
李兴宰
李载学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
8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1996年春季南黄海水文特征和水团分析
邹娥梅
郭炳火
汤毓祥
李载学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
4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铁对三角褐指藻生长、光合作用及生化组成的影响
朱明远
牟学延
李瑞香
吕瑞华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
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冬至初春黄海暖流的路径和起源
汤毓祥
邹娥梅
LIE Heung-Jae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
3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黄海和东海分界线附近水文、化学特征的季节性演替
韦钦胜
王辉武
葛人峰
谢琳萍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海湾分类系统研究
吴桑云
王文海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
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南海北部海域对台风尼格的响应特征分析
高大鲁
王新怡
李秉天
吕咸青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黄海冷水域生源要素的变化特征及相互关系
王保栋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
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基于HHT的CBOOM浅剖信号分析
杨光兵
吕连港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