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平洋国际海底区域资源开发的海洋环境保护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 斌 《太平洋学报》 2002年第2期85-94,共10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太平洋国际海底资源开发和海洋环境保护概况,针对我国在中太平洋国际海底区域资源开发活动,分析了当前国际海底区域多金属结核等资源开发的环境保护形势。同时,介绍了国际海底区域各类活动对深海及海底生物、化学、物理... 本文简要介绍了太平洋国际海底资源开发和海洋环境保护概况,针对我国在中太平洋国际海底区域资源开发活动,分析了当前国际海底区域多金属结核等资源开发的环境保护形势。同时,介绍了国际海底区域各类活动对深海及海底生物、化学、物理及地球化学环境造成的影响,以及有关国家的潜在承包商和研究机构在国际海底区域进行的环境问题研究状况。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国际海底区域环境指南的制定、发展趋势以及国际主要国家在国际海底区域环境问题上的方针与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海底 多金属结核资源开发 环境保护 太平洋CC区域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环境基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色的呼唤——海洋环境亟待保护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斌 《绿色中国(公众版)》 2005年第7期50-54,共5页
广阔的海洋,从蔚蓝到碧绿,美丽而又壮观. 然而,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以及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工业垃圾和生活废物的数量正在成倍地增长,海洋污染物的80%来自陆地,陆源污染物向海洋转移是造成海洋污染的主要根源.陆地上形成... 广阔的海洋,从蔚蓝到碧绿,美丽而又壮观. 然而,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以及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工业垃圾和生活废物的数量正在成倍地增长,海洋污染物的80%来自陆地,陆源污染物向海洋转移是造成海洋污染的主要根源.陆地上形成的污染物本应在处理以后,再有限制地向海洋倾倒.但是事实并不如此,大量未经处理的陆源污染物直接或间接进入海洋的事例,愈演愈烈,屡禁不止.除此以外,来自大气层中的烟尘和一些化学物质也源源不断地归入海洋.与此同时,各类不合理的海洋开发活动更是直接地破坏了丰富多样的海洋生态系统、珍稀的海洋生物、优美的海洋景观……如今的海洋环境再也承受不了日益加重的污染和破坏,人类不能等到海洋的蓝色消失后,再来拯救海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 保护 呼唤 蓝色 物质生活水平 污染物 世界人口 主要根源 海洋污染 屡禁不止 陆地 工业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斌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2-59,共8页
在概括当前国内外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总体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的空间与时间尺度,系统研究了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中生态因子、生物因子以及理化因子的主要监测项目和监测方法,同时还研究了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的标准体系和数... 在概括当前国内外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总体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的空间与时间尺度,系统研究了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中生态因子、生物因子以及理化因子的主要监测项目和监测方法,同时还研究了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的标准体系和数据处理问题,最后,提出今后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的基本条件、布局分工和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态环境 监测项目 监测方法 数据处理 生物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海洋赤潮管理与减灾——加强赤潮管理,保障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9
4
作者 易晓蕾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5-59,共5页
结合政府职能部门在海洋环境保护中的管理经验和获取的资料,在论述我国近年来赤潮发生频率及灾害状况的同时,从多视角,包括监测系统和监测手段以及赤潮科学研究等方面,阐述了在赤潮管理及减灾方面开展的工作。并指出在开发利用海洋... 结合政府职能部门在海洋环境保护中的管理经验和获取的资料,在论述我国近年来赤潮发生频率及灾害状况的同时,从多视角,包括监测系统和监测手段以及赤潮科学研究等方面,阐述了在赤潮管理及减灾方面开展的工作。并指出在开发利用海洋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中,进一步加强赤潮的预报和防灾、减灾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海洋管理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 监测 海洋管理 防灾减灾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节变化和个体大小对河蚬积累重金属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孙平跃 王斌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24,共6页
以长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一种习见的大型底栖动物河蚬 Corbicula fluminea 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季节变化和个体大小对河蚬积累 Zn, Cu, Pb, Cd 和 Cr 的影响。结果表明,季节变化对河蚬积累重金属没有显著的影响,春季和秋季河蚬体内的重... 以长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一种习见的大型底栖动物河蚬 Corbicula fluminea 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季节变化和个体大小对河蚬积累 Zn, Cu, Pb, Cd 和 Cr 的影响。结果表明,季节变化对河蚬积累重金属没有显著的影响,春季和秋季河蚬体内的重金属含量较为接近。河蚬体内 Cu 的积累量在不同大小个体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大个体体内的 Cu 含量明显高于小个体,但 Zn, Cd, Cr 和 Pb 的含量在不同大小个体间的差异不显著。总体上看,季节变化和个体大小对河蚬积累重金属的影响均不是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变化 个体大小 长江口 河蚬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样品中重金属含量的分析测试法比较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孙平跃 王斌 《黄渤海海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9-104,共6页
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 (ICP AES)和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 (GAAS)分别测定河蚬样品中镉和铬的含量 ,以比较不同测试方法对这两种重金属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 :2种测试法对生物样品中镉和铬含量的测定结果都有显著的影响 ,同... 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 (ICP AES)和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 (GAAS)分别测定河蚬样品中镉和铬的含量 ,以比较不同测试方法对这两种重金属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 :2种测试法对生物样品中镉和铬含量的测定结果都有显著的影响 ,同一样品中镉和铬含量的ICP AES测定值均显著高于其相应的GAAS测定值。相比ICP AES法 ,GAAS法对河蚬样品中镉和铬含量的测定更为准确。不同方法测定的镉和铬含量的差异程度分别为 1 8.8%和1 36.4 %。本研究显示 :不同测试法对铬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比对镉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样品 重金属 分析测试法 河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