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背景误差协方差变量平衡特征及其对台风同化和预报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陈耀登 夏雪 +2 位作者 闵锦忠 邢建勇 孙涛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89-298,共10页
构造合理的背景场误差协方差是做好资料同化的关键。分析了背景误差协方差中变量相关关系在台风季节和非台风季节隐含的不同动力平衡特征,并讨论其对台风同化和预报的影响。分析发现,与非台风季节相比,在台风季节温度与非平衡速度势具... 构造合理的背景场误差协方差是做好资料同化的关键。分析了背景误差协方差中变量相关关系在台风季节和非台风季节隐含的不同动力平衡特征,并讨论其对台风同化和预报的影响。分析发现,与非台风季节相比,在台风季节温度与非平衡速度势具有更强的动力相关性,拟相对湿度与其他控制变量的相关性也更显著。这些动力相关性在背景场误差中协方差的引入,将在同化分析过程中使得观测信息可以合理地对同化分析场产生影响。台风循环同化和预报的结果验证了对变量平衡特征的分析:背景误差协方差中新平衡关系的建立,对同化和预报有较大的正面影响,尤其是相对湿度和其他控制变量相关的建立,明显改善了台风路径、强度和降水的预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资料同化 背景场误差协方差 平衡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大亚湾地区的热带气旋灾害评估
2
作者 陈芳丽 邢建勇 姜帅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0-54,共5页
利用2002—2013年大亚湾地区G1701、G5303、G5313监测站的气象数据,以及大亚湾地区的灾情数据,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历史个例相似法等方法,对大亚湾地区的热带气旋灾害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近12年来,共有5个热带气旋给大亚湾地区带来... 利用2002—2013年大亚湾地区G1701、G5303、G5313监测站的气象数据,以及大亚湾地区的灾情数据,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历史个例相似法等方法,对大亚湾地区的热带气旋灾害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近12年来,共有5个热带气旋给大亚湾地区带来灾害损失,其灾情属较轻;(2)逐步回归方法建立的回归方程可以较好的计算大亚湾地区的热带气旋灾情指数;(3)可以使用较普遍、方便、有效的热带气旋灾害评估方法—相似法对热带气旋灾害进行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亚湾 热带气旋 灾害评估 预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2014年夏季南极普里兹湾反照率走航观测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明广 雷瑞波 +2 位作者 李志军 韩红卫 田忠翔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16年第1期58-66,共9页
在2013—2014年南半球夏季时对南极普里兹湾海区的反照率进行了走航观测。利用安装于破冰船船头的高光谱辐照度计测量入射和反射的350—920 nm的太阳短波辐射,基于此观测数据,经计算得到了反照率。分析比较不同下垫面的反照率,通过比较... 在2013—2014年南半球夏季时对南极普里兹湾海区的反照率进行了走航观测。利用安装于破冰船船头的高光谱辐照度计测量入射和反射的350—920 nm的太阳短波辐射,基于此观测数据,经计算得到了反照率。分析比较不同下垫面的反照率,通过比较不同航段的观测结果,得到了反照率的空间变化以及从海冰融化期至冻结初期的变化。不同下垫面的反照率差异较大,有积雪覆盖的固定冰反照率最大,有积雪覆盖的浮冰其次,而积雪融化的浮冰则反照率有所降低。新冰的反照率较低,有积雪覆盖的新冰反照率迅速增加。比较不同波段的反照率,发现融化期由于积雪含水量较大,增加了对近红外辐射的吸收,降低了该波段的反照率。结合卫星遥感(AMSR-2)和人工观测的海冰密集度,发现区域平均的反照率主要取决于海冰密集度,不过也受下垫面物理特征影响,例如2月底至3月初形成的新冰,反照率只有老冰的1/3—1/2。新冰形成,会直接增加海冰密集度,但由于其反照率较低,对空间平均反照率的贡献较小。因此,若要建立合理的冰水混合区的反照率参数化方案,必须充分考虑海冰类型和冰面积雪的物理状态,并考虑反照率的波长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普里兹湾 海冰 密集度 反照率 太阳短波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罗斯海2012年夏季海冰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赵杰臣 张林 +4 位作者 田忠翔 李明 惠凤鸣 李春花 韩红卫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42-351,共10页
利用卫星海冰密集度资料和船基海冰走航观测数据分析了2012年12月至2013年3月南极罗斯海海冰密集度、厚度和浮冰尺寸等参数的时空变化特征。12月下旬罗斯海西侧浮冰区南北向宽约1 000 km,沿雪龙船航线平均密集度在5成以上,平均海冰厚度... 利用卫星海冰密集度资料和船基海冰走航观测数据分析了2012年12月至2013年3月南极罗斯海海冰密集度、厚度和浮冰尺寸等参数的时空变化特征。12月下旬罗斯海西侧浮冰区南北向宽约1 000 km,沿雪龙船航线平均密集度在5成以上,平均海冰厚度为100 cm,平均冰上积雪厚度为16 cm,高密集度区域主要为尺寸较小的块浮冰(2—20 m)和小浮冰(20—100 m),低密集度区域主要为大尺寸浮冰(500—2 000 m)。1月和2月罗斯海大部分海域无海冰覆盖,3月海冰迅速冻结,下旬即覆盖整个罗斯海。SSMIS和AMSR2两种卫星遥感数据均能较好反映航线上的真实海冰密集度状况,AMSR2产品与观测符合更好。与1978—2012的气候平均值相比,观测区在2012年夏季冰情偏重。本文的分析结果可帮助我们了解罗斯海海冰的时空特征,为中国后续罗斯海科考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罗斯海 夏季海冰 走航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