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沉积物粒度参数3种计算方法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7
1
作者 刘志杰 公衍芬 +4 位作者 周松望 余佳 刘焱光 殷汝广 程永寿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79-188,共10页
海洋沉积物粒度参数是反映沉积物物质来源及水动力条件的敏感性指标。目前国内对海洋沉积物粒度参数计算方法并不完全统一,制约了粒度数据的整合和使用。利用长江口外近海348个表层沉积物粒度数据,分别使用Folk和Ward的图解法公式、Coll... 海洋沉积物粒度参数是反映沉积物物质来源及水动力条件的敏感性指标。目前国内对海洋沉积物粒度参数计算方法并不完全统一,制约了粒度数据的整合和使用。利用长江口外近海348个表层沉积物粒度数据,分别使用Folk和Ward的图解法公式、Collias等的矩法公式和McManus的矩法公式进行了粒度参数的计算。运用相关分析和基本统计分析等方法,讨论了不同方法计算结果间的差异和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图解法与矩法计算的平均粒径和分选系数分别呈显著线性相关,且不受沉积物物质来源的影响。对于偏态和峰态,3种不同方法计算结果的相关性较低,甚至表现为不相关。不同方法计算的沉积物粒度参数的差异性均与沉积物类型和频率曲线分布形态有关。当物质组成均匀、频率曲线近正态分布时,不同方法计算的粒度参数的相关性显著提高。当沉积物较粗或较细时,粒度分布偏离正态且具有明显尾部特征,用不同方法计算结果的差异会随之增大。对3种不同公式综合对比认为Collias等的矩法公式反映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更加灵敏、可靠,建议在进行资料整合时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沉积物 粒度参数 矩法 图解法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期间海洋飞沫对海气湍通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张连新 韩桂军 +4 位作者 李威 张学峰 付红丽 张晓爽 邵彩霞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46-56,共11页
本文以2006年9月日本以南海域的台风YAGI为例,应用黑潮延伸体附近的KEO浮标观测资料,并结合卫星遥感等融合资料,分析海洋飞沫在台风不同发展阶段对海气界面间热量通量和动量通量的影响。首先,定量地分析台风期间海洋飞沫对海气热通量的... 本文以2006年9月日本以南海域的台风YAGI为例,应用黑潮延伸体附近的KEO浮标观测资料,并结合卫星遥感等融合资料,分析海洋飞沫在台风不同发展阶段对海气界面间热量通量和动量通量的影响。首先,定量地分析台风期间海洋飞沫对海气热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台风YAGI过境期间,海洋飞沫能够显著地加剧海气界面间的热量交换,尤其是潜热交换。海洋飞沫增加的热通量随着风速的增强而增大,随着波龄的增大而减小。随后,通过动量分析表明,在台风YAGI过境期间,海洋飞沫显著地增强了由大气向海洋的动量转移。当风速达到台风量级后,考虑海洋飞沫所增加的动量通量与界面动量通量大小相当,同时,在此风速条件下,海洋飞沫在海气界面形成极限饱和悬浮层,抑制风到海表面的动量转移,导致海气界面间总的动量通量的增长率随之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沫 台风 热通量 动量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M海洋模式的并行算法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冬 刘璟 +2 位作者 韩桂军 张学峰 王喜冬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9-333,350,共6页
POM模式目前尚无正式发布的并行版本。通过对POM串行程序的数据流向分析,讨论了POM模式并行化所涉及的关键算法和主要技术问题;并基于消息传递接口(MPI),研发了POM模式的并行版本。测试结果表明,POM并行软件效率较高,达到了业务化要求,... POM模式目前尚无正式发布的并行版本。通过对POM串行程序的数据流向分析,讨论了POM模式并行化所涉及的关键算法和主要技术问题;并基于消息传递接口(MPI),研发了POM模式的并行版本。测试结果表明,POM并行软件效率较高,达到了业务化要求,业已应用于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的再分析业务化系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M模式 并行算法 MPI 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数字海洋”原型系统构建和运行的基础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张新 刘健 +2 位作者 石绥祥 董文 池天河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3-160,共8页
关键词 “数字海洋” “数字海洋”原型系统 系统构建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海洋地磁日变改正有关的长期变化和磁扰的处理 被引量:12
5
作者 高金耀 刘强 +4 位作者 翟国君 吴学文 吴招才 张涛 罗孝文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7-92,共6页
提出地磁日变改正中需要顾及地磁长期变化和磁扰的可靠分离,保证磁力数据改正处理具有明确的基准,提高拼接整合的精度。如果日变站能够控制测区,两者可采用时间同步固定的地磁正常场作为磁异常基准,测区的地磁长期变化由日变站实测的地... 提出地磁日变改正中需要顾及地磁长期变化和磁扰的可靠分离,保证磁力数据改正处理具有明确的基准,提高拼接整合的精度。如果日变站能够控制测区,两者可采用时间同步固定的地磁正常场作为磁异常基准,测区的地磁长期变化由日变站实测的地磁长期变化来改正,反之,对日变站和测区应分别采用时间同步变化的地磁正常场作为磁异常基准,测区的地磁长期变化由地磁正常场的地磁长期变化来改正。为此,应该明确定义与时间相关的日变改正基值为地磁正常场与地磁异常之和。通过磁静日总场观测值偏离正常场的某种形式的长期平均值,可以逼近日变站的地磁异常。磁扰的分离应保证磁扰初动和消失相对于磁静日无磁扰的连续过渡。采用综合模型一并进行日变改正、正常场及其长期变化改正,可以更好地解决目前日变改正中遇到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地磁测量 日变改正基值 地磁长期变化 磁扰 综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暴潮灾害预报信息的时空过程表达技术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新 蒋冰 +1 位作者 刘健 董文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19,共5页
风暴潮灾害是我国主要海洋灾害之一。对风暴潮预报数据进行时空过程表达和网络发布技术研究,有助于对风暴潮灾害的了解和防御。在研究风暴潮预报流程及数据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XML对预报数据进行标准化与网络传输的技术方法,通过单... 风暴潮灾害是我国主要海洋灾害之一。对风暴潮预报数据进行时空过程表达和网络发布技术研究,有助于对风暴潮灾害的了解和防御。在研究风暴潮预报流程及数据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XML对预报数据进行标准化与网络传输的技术方法,通过单站点数据过程表达和场数据序列表达技术,实现了其时空过程表达。最后,以两次风暴潮过程预报数据为例,说明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暴潮 时空过程 网络发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山富钴结壳空间分布的定量估计 被引量:2
7
作者 杜德文 闫仕娟 +4 位作者 朱志伟 刘永刚 程永寿 何高文 石学法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755-,共1页
定量估计海山富钴结壳资源的空间分布,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其一富钴结壳资源标量参数的空间分布,其二资源体积。前者如金属浓度等,后者归结为海山表面积和结壳厚度的空间分布。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又可归结为:矿产标量参数(金属元素浓度... 定量估计海山富钴结壳资源的空间分布,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其一富钴结壳资源标量参数的空间分布,其二资源体积。前者如金属浓度等,后者归结为海山表面积和结壳厚度的空间分布。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又可归结为:矿产标量参数(金属元素浓度、结壳厚度等)的空间分布估计,海山表面面积拟合。为解决上述两个问题,本文给出下面解决方案:提出基于"距离-相对水深"或"距离-坡度"的实验变差函数方法,拟合海山矿产标量参数的变差函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钴结壳 定量估计 空间分布 变差函数 表面面积 元素浓度 斜坡面 单元的 选择子 地质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太平洋海山形态类型与钴结壳资源分布关系 被引量:8
8
作者 章伟艳 张富元 +5 位作者 胡光道 赵宏樵 杨胜雄 程永寿 李守军 朱克超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6-84,共9页
通过对中西太平洋海山形态剖面的山体高度、山顶直径、基底直径、山顶直径与基底直径之比、山体坡度、山体高度与基底直径比值六个参数多元统计分析,发现可以根据山体高度与基底直径的比值对海山形态类型进行分类:比值小于0.10的为平顶... 通过对中西太平洋海山形态剖面的山体高度、山顶直径、基底直径、山顶直径与基底直径之比、山体坡度、山体高度与基底直径比值六个参数多元统计分析,发现可以根据山体高度与基底直径的比值对海山形态类型进行分类:比值小于0.10的为平顶海山(Ⅰ类),大于0.10的为尖顶海山(Ⅱ类),对于等于0.10的海山需参考平坦度和山体坡度,平坦度大和山体坡度缓的为Ⅰ类,反之为Ⅱ类。西太平洋的麦哲伦海山区、马绍尔群岛基本以平顶海山为主,介于中西太平洋之间的威克—马尔库斯海山区和中太平洋海山区、莱恩群岛平顶海山与尖顶海山共同发育。对各种类型海山上钴结壳分布研究发现,无论是在尖顶海山还是在平顶海山,板状结壳均比较发育,但砾状结壳在平顶海山比在尖顶海山的发育。中太平洋尖顶海山的结壳比平顶海山的发育,但由于山顶面积小,钴结壳资源量不大。仅从平顶海山看,在麦哲伦海山区、威克—马尔库斯海山区板状结壳比中太平洋海山区、马绍尔群岛、莱恩群岛的板状结壳发育,前者的板状结壳平均厚度大于3 cm,后者的板状结壳平均厚度小于3 cm,总体上是西太平洋平顶海山钴结壳比中太平洋平顶海山的发育。两种类型海山各方向上的资源分布明显不同,在平顶海山的西部山坡的资源比东部山坡的丰富,尖顶海山的则刚好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 海山形态 分类 钴结壳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海沉积物分类与命名的参数指标和主成分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富元 章伟艳 +4 位作者 张霄宇 陈奎英 孟翊 姚旭莹 赵宏樵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8-129,共12页
对于南海中部(118个表层沉积物样,水深82~4 420 m)、东部(106个表层沉积物样,水深700~4 508 m)海域的表层沉积物的粒度资料按小于200 m,200~2 000 m,大于2 000 m水深段对水深、平均粒径、黏土含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从陆架到陆... 对于南海中部(118个表层沉积物样,水深82~4 420 m)、东部(106个表层沉积物样,水深700~4 508 m)海域的表层沉积物的粒度资料按小于200 m,200~2 000 m,大于2 000 m水深段对水深、平均粒径、黏土含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从陆架到陆坡再到深海,平均粒径和黏土含量随水深增加呈非常有规律的变化;把大于2 000 m水深区域再细分为大于2 500 m,大于3 000 m,大于3 500 m,结果表明平均粒径和黏土含量随水深增加几乎无变化,在南海中部水深大于2 000 m海域平均粒径为3.39~3.54μm,黏土平均含量为54.91%~55.47%;在南海东部水深大于2 000 m海域平均粒径为3.25~3.37μm,黏土平均含量为53.91%~54.56%。研究表明2 000 m水深具有划分深海沉积物的指示意义。南海中部水深大于2 000 m海域黏土平均含量为55.19%,平均粒径为3.39μm;在南海东部水深大于2 000 m海域黏土平均含量为53.91%,平均粒径为3.37μm;在南海中部、东部水深大于2 000 m海域平均粒径均小于4μm,黏土平均含量均大于50%,表明深海沉积物粒度特征是平均粒径小于4μm和黏土平均含量大于50%。黏土含量是非生物组分的代表和划分深海沉积物类型的一个独立参数,钙质生物和硅质生物组分是另外两个独立参数。南海东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55种元素总含量为47.50%,硅、铝、钛、钠、钾、磷、钙、镁、铁、锰十种主元素含量为47.03%,其他45种元素含量为0.47%,虽然沉积物来源复杂、成因不同,但沉积物化学主成分并不复杂,主要由前10种主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沉积物主元素铝、钙、硅分别富集于黏土、钙质沉积、硅质沉积中。通过建立沉积物生源组分与碳酸钙、三氧化二铝、二氧化硅的量化关系,可把碳酸钙、生物二氧化硅作为钙质生物和硅质生物的两个替代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沉积物分类 水深 平均粒径 黏土含量 参数指标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沟湾水动力特征及其对养殖容量影响的研究——观测与模型 被引量:15
10
作者 魏皓 赵亮 +7 位作者 原野 史洁 樊星 刘志宇 王鲁宁 袁承仪 王玉衡 魏莱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5-71,共7页
主要介绍了从动力学研究桑沟湾养殖容量的主要思路、方法及结果。研究以精细过程观测为基础,以数值模型为手段,从物理海洋学角度考察养殖海区水动力特征,研究水动力对物质循环的影响、对颗粒态/溶解态营养物质的补充和对养殖生物量的影... 主要介绍了从动力学研究桑沟湾养殖容量的主要思路、方法及结果。研究以精细过程观测为基础,以数值模型为手段,从物理海洋学角度考察养殖海区水动力特征,研究水动力对物质循环的影响、对颗粒态/溶解态营养物质的补充和对养殖生物量的影响,探寻不同养殖模式效果的技术路线;介绍了两个航次设计方案与目的。通过观测发现养殖对水动力垂直结构有很大影响,底层流速最大并滞后表层,发现弱动力条件下海底颗粒物和营养盐无法进入水体上层的事实。据此提出双边界层动力模型,建立一维数值模型进行机制探讨,将养殖阻力三维化建立水动力数值模型,定量给出养殖对水动力和水交换的阻碍;以此驱动三维养殖生态模型,充分考虑养殖对水动力的影响、水动力对生源要素的输运。建立了一个真正的物理-生物过程耦合模型。利用该模型进行的数值模拟和实验表明,贝藻兼养多元养殖是健康、高效养殖的有利措施;桑沟湾在现有养殖模式下,目前已基本达到了它的养殖容量,养殖品种分布不变,减少养殖密度至目前的0.9倍会略微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减少湾口海带养殖密度,会大幅度提高贝藻兼养区的营养盐总量和养殖生物产量,从海带与贝类经济价值对比会有更高的效益。人为提高水动力混合或许是解决湾内营养盐缺乏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容量 水动力影响 精细过程观测 双阻力边界层 物理-生物耦合的养殖生态模型 桑沟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尔逊曲线拟合的完全程序化 被引量:3
11
作者 高焕臣 王俊成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62-70,共9页
用皮尔逊Ⅲ型曲线作极值分布计算通常均需借助于查表(Ф值表或K_ρ值表)来实现。本文通过选用适当曲线分段拟合离均系数Ф的方法替代查表,收到了理想的效果,从而实现了皮尔逊Ⅲ型曲线分布计算的完全程序化。文中给出了用于IBM-PC-AT计算... 用皮尔逊Ⅲ型曲线作极值分布计算通常均需借助于查表(Ф值表或K_ρ值表)来实现。本文通过选用适当曲线分段拟合离均系数Ф的方法替代查表,收到了理想的效果,从而实现了皮尔逊Ⅲ型曲线分布计算的完全程序化。文中给出了用于IBM-PC-AT计算机(相当于286机)上的BASIC语言程序及有关操作使用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尔逊 离均系数Ф 曲线拟合 波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34°N以北沿海风能的分布 被引量:1
12
作者 沈佩玉 高焕臣 邱力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86-90,共5页
采用以平均风速和最大风速计算威布尔参数的方法,估算了34°N以北中国沿海的风能分布。其结果表明该区域的风能是丰富的,尤其是春季和冬季。这里的风能都在1000kW·h/m^2·a以上。
关键词 风速 风能 威布尔分布 沿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海滨波浪观测资料质量因素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沈佩玉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69-74,共6页
通过调访与大量的资料统计结果对影响波浪观测资料质量的诸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对如何提高资料质量提出改进意见.
关键词 波浪 海滨 观测数据 质量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海表层盐度年变化的谐波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沈佩玉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59-63,共5页
本文采用黄海(35°N以北、124°E以西)断面调查资料,对海域表层盐度年变化进行谐波分析,讨论了年波与半年波位相与振幅在海区的分布与不同水系消长及运动的关系.
关键词 盐度 年变化 谐波分析 黄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常增减水极值序列的频率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高焕臣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61-68,共8页
以青岛观象台的增、减水极值序列为例,探讨了异常增、减水极值序列的频率分析方法.用以分析的增、减水序列,分为不完整年极值序列和不完整过程极值序列.对以上两种序列,采用过程极值频率与年极值频率(或“重现次”与重现期)的转换关系,... 以青岛观象台的增、减水极值序列为例,探讨了异常增、减水极值序列的频率分析方法.用以分析的增、减水序列,分为不完整年极值序列和不完整过程极值序列.对以上两种序列,采用过程极值频率与年极值频率(或“重现次”与重现期)的转换关系,运用皮尔逊Ⅲ型曲线以及耿贝尔方法(第一型极值分布)进行了计算,获得理想的结果.此外,还对几种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极值序列 频率分析 耿贝尔法 减水 海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海北部和中部海域断面观测水温平面分布代表性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沈佩玉 张茂奇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67-72,共6页
采用1958~1985年黄海北部和中部(124°E以西,35°N以北)大面和断面调查的水温资料.计算出水温平面分布代表性系数,对该区断面观测的水温平面分布代表性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并讨论了使用该资料分析时要考虑的几种情况,以提高断... 采用1958~1985年黄海北部和中部(124°E以西,35°N以北)大面和断面调查的水温资料.计算出水温平面分布代表性系数,对该区断面观测的水温平面分布代表性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并讨论了使用该资料分析时要考虑的几种情况,以提高断面调查资料的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温 代表性系数 断面观测 黄海 平面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湾北部海域风压的分析
17
作者 沈佩玉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1-16,共6页
利用鲅鱼(?)、葫芦岛海洋站和MAREX—5型浮标风资料推算出辽东湾北部海域30a一遇最大风速,同时计算出该海域基本风压为528.6hPa/m^2~592.3hPa/m^2,重要建筑物可采用596.2hPa/m^2~615.9hPa/m^2。
关键词 风速 风压 辽东湾 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沿海风暴潮实时监测预报系统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鹏 张锦文 王喜年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6-23,共8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天津沿海风暴潮实时监测预报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和系统的结构、功能、组成等方面的概况。该系统将实时监测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与信息处理技术有效地结合起来,实现了潮汐、风速、风向等监铡参数在无人值守情况下的连续、... 本文简要介绍了天津沿海风暴潮实时监测预报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和系统的结构、功能、组成等方面的概况。该系统将实时监测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与信息处理技术有效地结合起来,实现了潮汐、风速、风向等监铡参数在无人值守情况下的连续、自动观测和与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实时接入与发布。它的建立一方面可为管理部门、预报部门和生产部门提供实时的监测信息,另一方面可在风暴潮来临时为领导决策提供历史资料和预报信息。它的应用对减少海洋灾害的损失,促进风暴潮减灾防灾体系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暴潮 海洋监测 预报 监测系统 天津 潮汐 风速 风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