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分三号SAR影像在国家海域使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
作者 范剑超 王德毅 +3 位作者 赵建华 宋德瑞 韩敏 姜大伟 《雷达学报(中英文)》 CSCD 2017年第5期456-472,共17页
高分三号作为我国首颗民用C波段多极化多成像模式SAR卫星,其全天时全天候观测特点,在国家海域使用动态监测中具有较大优势。该文在分析国家海域使用遥感监测的基础上,探讨GF-3号SAR成像模式和标准预处理方式,并以海岸线围填海、海水养... 高分三号作为我国首颗民用C波段多极化多成像模式SAR卫星,其全天时全天候观测特点,在国家海域使用动态监测中具有较大优势。该文在分析国家海域使用遥感监测的基础上,探讨GF-3号SAR成像模式和标准预处理方式,并以海岸线围填海、海水养殖等典型海域使用要素为例,给出GF-3不同成像模式在海域使用要素识别分类的部分研究结果,并与现有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展望了进一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高分三号 海域使用动态监测 海岸线 围填海 海水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红线划分的理论和技术 被引量:131
2
作者 林勇 樊景凤 +2 位作者 温泉 刘述锡 李滨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44-1252,共9页
在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红线,控制人类活动强度,对于维护区域生态完整性和生态服务功能的可持续性,解决生态环境退化和资源枯竭问题,减轻异常自然灾害不利影响具有重要意义.虽然不少省市已开展生态红线... 在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红线,控制人类活动强度,对于维护区域生态完整性和生态服务功能的可持续性,解决生态环境退化和资源枯竭问题,减轻异常自然灾害不利影响具有重要意义.虽然不少省市已开展生态红线划分和管理试点工作,但生态红线划分的理论和技术尚不完善。生态红线区划和管理急需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对生态红线的内涵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空间红线、面积红线和管理红线之间的有机联系,强调了生态安全空间格局和区域生态服务需求在生态红线划分中的重要性;在生态红线划分技术研究综述基础上剖析了生态红线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如划分方法简单粗放、对景观和区域尺度上的空间过程和空间联系考虑不足以及由于部门和学科分割带来的(海)水陆缺乏统筹等;论述了生态适宜性评价、景观/区域安全格局理论、海陆统筹理论、干扰生态学理论、生态系统管理和适应性理论以及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框架等技术方法和理论以及它们在在生态红线划分中的潜在应用;最后提出了基于生态安全格局和区域生态服务需求的生态红线划分的技术路线,并对今后生态红线划分研究进行了展望。提出的生态红线划分技术和理论方法可为今后生态红线的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红线划分 生态学理论和技术 生态安全格局 基于区域生态服务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曹妃甸围填海工程的海洋生态服务功能损失估算 被引量:40
3
作者 索安宁 张明慧 +1 位作者 于永海 韩富伟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8-114,共7页
以曹妃甸围填海工程为例,采用直接市场法、影子工程法和替代花费法等构建了围填海工程的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损失的货币化评估模型与方法,并采用对比分析法,建立并探讨了曹妃甸围填海工程对周边海域生态服务功能影响的损失估算方法。... 以曹妃甸围填海工程为例,采用直接市场法、影子工程法和替代花费法等构建了围填海工程的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损失的货币化评估模型与方法,并采用对比分析法,建立并探讨了曹妃甸围填海工程对周边海域生态服务功能影响的损失估算方法。结果表明:曹妃甸围填海一期工程占用海域滩涂面积10 500 hm2,由此每年造成海洋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损失4 735.67万元,其中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损失占46.52%,气候调节功能损失占20.92%,空气质量调节功能损失占9.62%,食品生产功能损失占8.98%。曹妃甸围填海工程导致其东部海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损失每年为421.10万元,其中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每年损失1 242.04万元、食品生产功能每年损失452.99万元,而气候调节功能和空气质量调节功能因海洋浮游植物群落初级生产增加而出现功能增大,每年服务功能价值分别增加998.12万元和459.03万元。表明曹妃甸大规模围填海工程不仅对围填所在海域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造成彻底毁灭,也对围填周边海域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填海工程 生态服务功能 价值估算 海域 曹妃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海洋应用的无人机遥感图像配准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王飞 高小伟 +3 位作者 高宁 赵建华 吴合风 孟庆辉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23-127,共5页
在海洋应用中,大面积水体的同名点匹配相比陆地更加困难,制约了无人机遥感图像的配准精度和收敛速度。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算法适用于海洋无人机遥感应用,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水体阈值方法去除水体,获得图像中非水体区域的分块图像,然... 在海洋应用中,大面积水体的同名点匹配相比陆地更加困难,制约了无人机遥感图像的配准精度和收敛速度。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算法适用于海洋无人机遥感应用,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水体阈值方法去除水体,获得图像中非水体区域的分块图像,然后利用仿射-尺度不变特征变换算法(ASIFT)进行图像的特征点提取和重叠图像非水体区域的同名点匹配。通过海岛、海岸线的无人机遥感试验结果表明,基于改进算法,在不增加时间开销的情况下,可以增加30%~50%的同名点数量,精度提高约5%~10%。文中方法适应用于海洋无人机遥感的序列图像配准,为海岛、海岸线的遥感监测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遥感 海洋应用 海岛监测 序列图像配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岸海域泥沙侵蚀率与水流挟沙力 被引量:8
5
作者 李瑞杰 郑俊 +1 位作者 丰青 张文虎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1-25,共5页
根据河流和近岸海域泥沙运动过程的差异,通过比较水沙界面泥沙通量、近岸海域泥沙侵蚀率和挟沙水流挟沙力,导出了适合于近岸海域泥沙的挟沙力公式,并且引入了挟沙水流有效流速的定义,得到挟沙力是有效流速的函数,其系数是泥沙粒径、阻... 根据河流和近岸海域泥沙运动过程的差异,通过比较水沙界面泥沙通量、近岸海域泥沙侵蚀率和挟沙水流挟沙力,导出了适合于近岸海域泥沙的挟沙力公式,并且引入了挟沙水流有效流速的定义,得到挟沙力是有效流速的函数,其系数是泥沙粒径、阻力系数及底部泥沙体密度的函数。论证了波浪、潮流的有效流速为最大流速的1/槡2以及河道水流的有效流速即为河流流速,从理论上证明了刘家驹公式的适用性,同时用现场实测资料验证了给出的挟沙力公式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率 挟沙力 临界切应力 有效流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开发建设中的“多规合一”常见问题及对策措施 被引量:5
6
作者 于大涛 姜恒志 +2 位作者 孙倩 崔雷 高范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2期154-157,共4页
海洋开发建设中涉及的主要规划种类众多,各规划主导部门围绕着所属职能和管理权限进行各类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导致在个别海域空间出现规划不统一的现象。这种情况导致部分海域海洋开发建设项目上位规划指导先天不足,给海洋环境保护和地... 海洋开发建设中涉及的主要规划种类众多,各规划主导部门围绕着所属职能和管理权限进行各类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导致在个别海域空间出现规划不统一的现象。这种情况导致部分海域海洋开发建设项目上位规划指导先天不足,给海洋环境保护和地方海洋经济发展埋下了不确定因素。文章分析目前海洋开发建设中规划协调性的常见问题并提出对策措施。指出,在海域管理方面实现"多规合一"不是用"合一"取代产业发展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规划、海洋功能区划等法定规划,而是以问题为导向,统筹协调各类规划,全面梳理并统筹解决各类规划自成体系、内容不协调等问题,最终最大限度地提高海洋资源利用效率,守住海洋生态红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开发 多规合一 生态红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岸海域水沙界面通量与水流挟沙力研究
7
作者 郑俊 李瑞杰 于永海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6-141,共6页
近岸海域的波浪、潮流及海流等动力因素具有周期性和时间、空间尺度差异大的特点,在综合考虑各动力因子的联合作用时具有较大的难度。本文根据平动动能叠加原理给出了一种近岸动力因子的表达形式,并提出了海洋波动有效速度的概念,结合... 近岸海域的波浪、潮流及海流等动力因素具有周期性和时间、空间尺度差异大的特点,在综合考虑各动力因子的联合作用时具有较大的难度。本文根据平动动能叠加原理给出了一种近岸动力因子的表达形式,并提出了海洋波动有效速度的概念,结合水沙界面处泥沙通量的切应力与挟沙力关系,得到了水流挟沙力的新的计算公式。指出了水流挟沙力与水流临界速度有关,并且该水流临界速度随水深的增大及相对糙率的减小而增大。采用近岸实测数据和模拟结果,对本文的近岸水流挟沙力公式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公式的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可以适用于近岸海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流挟沙力 泥沙通量 水沙界面 近岸海域 海洋波动有效流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钓山岛附近海域冲淤演变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宣胜男 曾渊 +2 位作者 尹晶 倪云林 祝悦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27-331,共5页
基于外钓山岛附近海域2004年、2007年和2011年3个年份的水深数据,结合Google Earth的影像资料,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详细研究了2004-2015年间外钓山岛的岸线演变和2004-2011年间外钓山岛整体开发前附近海域的冲淤变化。结果显示,外钓山岛... 基于外钓山岛附近海域2004年、2007年和2011年3个年份的水深数据,结合Google Earth的影像资料,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详细研究了2004-2015年间外钓山岛的岸线演变和2004-2011年间外钓山岛整体开发前附近海域的冲淤变化。结果显示,外钓山岛的岸线总体保持稳定,只是在局部岸段由于围海造地和新建码头改变了原有的岸线形态;附近海域经历了由缓慢冲刷到较快淤积的调整过程,但总体上以淤积为主,平均淤积0.61 m,淤积速率为7.6 cm/a。同时,利用水文泥沙实测资料和开发利用现状,探讨了外钓山岛附近海域的冲淤原因和动态趋势,说明人类活动是导致该海域淤泥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钓山岛 数字高程模型 岸线演变 冲淤变化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岸线分类体系探讨 被引量:55
9
作者 索安宁 曹可 +2 位作者 马红伟 王权明 于永海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33-937,共5页
对海岸线分类体系进行探讨,依据海岸线自然属性改变与否,将海岸线划分为自然海岸线和人工海岸线;依据海岸底质特征和空间形态,将海岸线划分为基岩海岸线、砂质海岸线、淤泥质海岸线、生物海岸线和河口海岸线;依据海岸线功能用途,将海岸... 对海岸线分类体系进行探讨,依据海岸线自然属性改变与否,将海岸线划分为自然海岸线和人工海岸线;依据海岸底质特征和空间形态,将海岸线划分为基岩海岸线、砂质海岸线、淤泥质海岸线、生物海岸线和河口海岸线;依据海岸线功能用途,将海岸线划分为渔业岸线、港口码头岸线、临海工业岸线、旅游娱乐岸线、城镇岸线、矿产能源岸线、保护岸线、特殊用途岸线和未利用岸线;依据海岸线时间尺度,将海岸线划分为历史海岸线、现状海岸线和未来海岸线;依据海岸线管理实践,将海岸线划分为管理岸线和实际岸线,并就海岸线分类的几点问题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线 分类 自然属性 功能用途 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空间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的围填海存量资源监测与评估研究——以营口市南部海岸为例 被引量:17
10
作者 索安宁 王鹏 +2 位作者 袁道伟 于永海 张明慧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4-63,共10页
为详细掌握围填海存量资源状态,提高海域空间资源监管精细化水平,本文提出围填海存量资源概念,并将围填海存量资源划分为围而未填区域、填而未建区域、低密度建设区域、低洼坑塘、低效盐田和低效养殖池塘等6种类型,以及工业区、城镇区... 为详细掌握围填海存量资源状态,提高海域空间资源监管精细化水平,本文提出围填海存量资源概念,并将围填海存量资源划分为围而未填区域、填而未建区域、低密度建设区域、低洼坑塘、低效盐田和低效养殖池塘等6种类型,以及工业区、城镇区等围填海存量资源的消耗类型。在此基础上,采用高空间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建立了面向对象的围填海存量资源遥感影像分类提取方法与技术流程,构建了围填海存量资源指数,并以营口市南部海岸区域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面向对象的围填海存量资源遥感影像分类提取方法能够精细地提取围填海存量资源信息,准确率达到90%以上;(2)填而未建区域、低效盐田、低效养殖池塘占研究区围填海存量资源总面积的62.51%,研究区围填海存量资源指数为0.49,但内部差异明显,北部区域为0.66,中部区域为0.44,南部区域为0.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填海 存量资源 遥感影像 高空间分辨率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虾夷扇贝养殖适宜性综合评价——以北黄海大小长山岛为例 被引量:18
11
作者 林勇 刘述锡 +2 位作者 关道明 张振冬 温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5984-5992,共9页
由于水产养殖缺乏科学空间规划,近年来中国最大的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养殖基地长山群岛发生了扇贝大规模死亡现象。当地渔业主管部门急需水产养殖空间格局优化的技术手段和科学依据。采用叶绿素a浓度、海水表面温度、水... 由于水产养殖缺乏科学空间规划,近年来中国最大的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养殖基地长山群岛发生了扇贝大规模死亡现象。当地渔业主管部门急需水产养殖空间格局优化的技术手段和科学依据。采用叶绿素a浓度、海水表面温度、水深、透明度以及评价单元到渔港、城镇、旅游区和自然保护区的距离等指标,构建了虾夷扇贝养殖适宜性评价模型,并以大小长山岛海域为示范区,对该海域的虾夷扇贝的养殖适宜性进行了空间分析。结果表明:大小长山岛海域虾夷扇贝养殖适宜性较高且具有较大的空间变异,在不考虑海域使用冲突情形下,养殖适宜性指数在6.0—7.0以及7.0以上的海域占示范区的面积比例分别为26.04%(167.75 km2)和4.73%(44.06 km2),且高适宜性(SSI>7.0)区主要分布在大长山岛西北和西南海域;而由于航道和水产养殖存在海域使用冲突,高适宜区面积大幅下降为19.56 km2。在此基础上对大小长山岛海域虾夷扇贝养殖空间格局优化提出了建议。利用一些简单的距离指标反映了陆地基础设施因素对水产养殖选址的影响,体现了海陆统筹的理念并可为海陆统筹技术方法研究提供重要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适宜性评价 大小长山岛 海陆统筹 GI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观生态学在海岸带地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2
作者 索安宁 关道明 +2 位作者 孙永光 林勇 张明慧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167-3175,共9页
海岸带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并且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系统剖析景观生态学在海岸带陆地土地利用变化的景观格局分析与优化、滨海湿地景观格局破碎化及其生态效应、海岛开发和保护的景观规划与设计、近岸海域空间开发的景观格局分... 海岸带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并且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系统剖析景观生态学在海岸带陆地土地利用变化的景观格局分析与优化、滨海湿地景观格局破碎化及其生态效应、海岛开发和保护的景观规划与设计、近岸海域空间开发的景观格局分析与评价、海洋环境过程与空间格局的相互作用关系等领域研究取得的成绩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探讨了景观生态学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研究尺度匹配、格局-过程耦合理论引导、景观格局指数量化考核方面的学科优势。景观生态学可以在围填海平面设计与规划研究、海岸带生态修复与景观建设、海洋保护区选划与管理、海岛开发与保护、海陆统筹下的海岸带综合管理等方面开拓应用发展领域,助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承担建设海洋强国、美丽海洋的新使命。同时也为景观生态学在近岸海洋资源环境中的应用、近岸海洋景观生态学的发展梳理框架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学 海岸带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年以来中国大陆海岸线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张云 张建丽 +2 位作者 李雪铭 景昕蒂 杨俊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88-1293,共6页
海岸线变迁是一个动态的演变过程,它是自然与人类共同作用的结果。基于1990年、2000年、2007年和2012年4个时期的资源卫星、Landsat系列卫星的遥感影像,采用色差Canny算子计算方法提取岸线数据,计算近22 a来中国大陆海岸线向海推进或向... 海岸线变迁是一个动态的演变过程,它是自然与人类共同作用的结果。基于1990年、2000年、2007年和2012年4个时期的资源卫星、Landsat系列卫星的遥感影像,采用色差Canny算子计算方法提取岸线数据,计算近22 a来中国大陆海岸线向海推进或向陆后退的空间位置变化量及年均变化速度,研究中国大陆海岸线空间位置与稳定性的演变规律,得出以下结论:1中国海岸线空间位置变化以向海推进为主;2中国海岸线多为相对稳定海岸线,其次为强烈岸进岸线,稳定性岸线全国均有分布,而强烈岸进岸线多分布于江苏和辽宁两省;3自1990年以来,中国大陆岸线的稳定性指数逐渐降低,22 a下降了1.1,以长江入海口为分界,南方沿海城市岸线稳定性指数高于北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海岸线 稳定性 稳定性指数 纵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沉积物向渤海湾扩散的沉积地球化学示踪 被引量:16
14
作者 张爱滨 刘明 +2 位作者 廖永杰 张艳丽 范德江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6-256,共11页
使用ICP-AES和ICP-MS对渤海中部118°54′E左右南北向断面的表层沉积物中53种常、微量及稀土元素进行了测试,研究了其含量变化和分布特征,并进行了物质组成分析。研究表明:该区沉积物以B94站为界,南北差异明显,南部区域沉积物以黏... 使用ICP-AES和ICP-MS对渤海中部118°54′E左右南北向断面的表层沉积物中53种常、微量及稀土元素进行了测试,研究了其含量变化和分布特征,并进行了物质组成分析。研究表明:该区沉积物以B94站为界,南北差异明显,南部区域沉积物以黏土质粉砂为主,富集Al2O3,CaO,Fe2O3,MgO,MnO,P2O5和TiO等常量元素以及绝大多数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等与细颗粒黏土矿物相关的元素;北部区域沉积物以粉砂-砂为主,富集SiO2,K2O和Na2O等常量元素以及Zr,Ba,Sr,Sb和Hf等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相对亏损。物源对比表明南部沉积物具有黄河来源沉积物特点,北部沉积物具有滦河来源特点,两者的分界大致在38°42′N附近。河口动力过程、渤海环流是影响该区沉积物扩散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沉积物 渤海湾 扩散 物源 元素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F-1卫星遥感影像的海岸线生态化监测与评价研究——以营口市为例 被引量:8
15
作者 索安宁 曹可 +3 位作者 初佳兰 于永海 王权明 关道明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1-129,共9页
海岸线是海洋与陆地的分界线,也是重要的生态交错线。本文采用GF-1卫星遥感影像,通过监测大潮高潮时刻和小潮低潮时刻海岸水陆边界线,构建了潮间带完整性系数,以此为依据将海岸线划分为自然海岸线、具有基本生态功能的人工海岸线、具有... 海岸线是海洋与陆地的分界线,也是重要的生态交错线。本文采用GF-1卫星遥感影像,通过监测大潮高潮时刻和小潮低潮时刻海岸水陆边界线,构建了潮间带完整性系数,以此为依据将海岸线划分为自然海岸线、具有基本生态功能的人工海岸线、具有部分生态功能的人工海岸线、具有有限生态功能的人工海岸线、具有少量生态功能的人工海岸线和无生态功能的人工海岸线。在此基础上,结合潮间带完整性系数及其毗邻海岸线长度,构建了海岸线生态化指数,用以评价区域海岸线的生态化程度。营口市海岸线以无生态功能的人工海岸线、自然海岸线和具有少量生态功能的人工海岸线为主,分别占到海岸线总长度的45.74%、18.31%和15.53%。营口市总体海岸线生态化指数为0.29,其中西城区、老边区、盖州北、鲅鱼圈区和盖州南分别为0.55、0.17、0.40、0.10和0.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线 卫星遥感影像 潮间带完整性 水陆边界线 生态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绿江端元粒度分级样品常量元素控制因素分析及物源识别 被引量:11
16
作者 方海超 黄朋 +2 位作者 孙家文 于永海 李安春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2-83,共12页
对鸭绿江河口表层沉积物陆源组分进行了水动力敏感粒度分级,以消弱"粒度效应"对沉积物地球化学组成的影响。通过多元统计方法,对不同粒级样品内常量元素含量特征、控制因素、源区特征等内容进行了探讨,并与全样测试结果进行... 对鸭绿江河口表层沉积物陆源组分进行了水动力敏感粒度分级,以消弱"粒度效应"对沉积物地球化学组成的影响。通过多元统计方法,对不同粒级样品内常量元素含量特征、控制因素、源区特征等内容进行了探讨,并与全样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源区化学风化程度是控制常量元素分布的主要因素,"粒度效应"和表生环境下的自生作用对常量元素的分布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粒度效应"主要控制8μm以下样品内元素分布;源区目前处于以斜长石风化为主的中等化学风化程度阶段,风化产物未遭受钾交代影响;Al2O3、Fe2O3、MgO、MnO、TiO2、P2O5六种元素在>63μm、32~63μm和8~32μm 3个粒级内含量相近,8μm以下样品随粒级减小元素含量显著增加,CaO、Na2O两种元素在各粒级内含量分布特征与上述6种元素相反,高K2O含量且未受"粒度效应"控制,可作为鸭绿江端元的指示性元素。根据流域岩性特征分析,>2μm粒级样品可能主要来自鸭绿江中下游地区变质基底和花岗质侵入体的风化产物;而<2μm粒级样品则可能主要来自鸭绿江上游地区基性侵入体的风化产物。此外,对比分析还表明,全样测试结果仅相当于分粒级样品的均值水平,极大地掩盖了不同粒级内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差异性和规律性。因此,在利用全样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物源示踪时需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沉积物 粒度分级 常量元素 物源识别 鸭绿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海岸线指标识别与特征研究——以江苏中部海岸为例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李飞 曹可 +1 位作者 赵建华 宋德瑞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63-971,共9页
从海岸线空间资源监测和综合管理出发,对高潮线、湿地线、海堤线、堤坝线、植被线、水边线等典型海岸线指标类型和特征进行了探讨,并以江苏中部海岸为例,利用遥感技术提取2014年海岸线指标,并采用基线法和统计方法对海岸线指标空间分布... 从海岸线空间资源监测和综合管理出发,对高潮线、湿地线、海堤线、堤坝线、植被线、水边线等典型海岸线指标类型和特征进行了探讨,并以江苏中部海岸为例,利用遥感技术提取2014年海岸线指标,并采用基线法和统计方法对海岸线指标空间分布及海岸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江苏中部射阳河口与梁垛河口之间岸段海岸线指标总体呈西北东南走向,自陆向海依次为湿地线、海堤线、堤坝线、高潮线、植被线和水边线,湿地线与水边线之间的湿地总面积达1 178.94 km2;(2)海滨湿地总体呈宽通道分布态势,总体纵深北高南低,其中湿地线-海堤线间平均纵深3 704 m,海堤线-堤坝线间平均纵深3 418 m,堤坝线-平均大潮高潮线间平均纵深447 m,高潮线-植被线间平均纵深984 m,植被线-水边线间平均纵深1 836 m;(3)海岸潮滩围垦长期活跃,尚未开发的潮上带区域仅分布在2个保护区岸段,潮间带盐沼在各个岸段均有分布,潮间带光滩保持了海岸总体冲淤态势,自北向南纵深逐步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线指标 遥感 江苏海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三角洲盘锦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响应 被引量:13
18
作者 索安宁 于永海 韩富伟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7-151,共5页
利用1990~2010年5期卫星遥感影像监测了辽河三角洲盘锦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并采用市场价值法、碳税法、影子工程法、当量因子法等多种评估方法,对辽河三角洲盘锦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响应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 利用1990~2010年5期卫星遥感影像监测了辽河三角洲盘锦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并采用市场价值法、碳税法、影子工程法、当量因子法等多种评估方法,对辽河三角洲盘锦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响应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芦苇湿地、河口水域和稻田是辽河三角洲湿地景观的最主要组分,芦苇湿地、滩涂等自然湿地景观面积的萎缩,稻田、养殖池塘等人工湿地景观面积的扩大是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特征。辽河三角洲盘锦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导致2010年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比1990年减少8.39亿元。辽河三角洲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导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的污染物净化功能价值损失6.64亿元,物质生产功能价值增加2.83亿元。物种保护功能价值和休闲娱乐功能价值分别损失2.23亿元和2.06亿元,而气候调节功能价值和水文调节功能价值对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响应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湿地景观格局 变化 响应 辽河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岸悬沙质量浓度垂向分布公式 被引量:5
19
作者 郑俊 李瑞杰 +1 位作者 丰青 陆莎莎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52-455,共4页
为解决现有悬沙质量浓度分布公式积分难的问题,基于流速幂函数及摩阻流速推导出一个近岸流速垂向分布公式,并结合悬沙扩散方程推导出平衡状态下可有效避免Rouse公式在水表面为零的不合理性的悬沙质量浓度分布公式。近岸水文及泥沙实测... 为解决现有悬沙质量浓度分布公式积分难的问题,基于流速幂函数及摩阻流速推导出一个近岸流速垂向分布公式,并结合悬沙扩散方程推导出平衡状态下可有效避免Rouse公式在水表面为零的不合理性的悬沙质量浓度分布公式。近岸水文及泥沙实测资料验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流速、悬沙质量浓度分布公式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根据流速、悬沙质量浓度分布公式推导的悬沙输沙率公式可由初等函数表示,并能有效解决爱因斯坦方法积分难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速垂向分布 悬沙质量浓度垂向分布 悬沙输沙率 含沙水流 近岸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般形式的挟沙力公式及其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瑞杰 郑俊 +1 位作者 张文虎 曹宏生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共7页
摘要:将浑水潜流动量方程延拓到整个含沙水流水深的范围,在稳定条件下,推出平衡含沙量的表达式,在此基础上采用水流最小能耗率原理,得到一般形式的挟沙力公式,挟沙力系数与阻力系数成正比。论证了在不同条件下,公式可以与刘家驹... 摘要:将浑水潜流动量方程延拓到整个含沙水流水深的范围,在稳定条件下,推出平衡含沙量的表达式,在此基础上采用水流最小能耗率原理,得到一般形式的挟沙力公式,挟沙力系数与阻力系数成正比。论证了在不同条件下,公式可以与刘家驹、韩其为、维利卡诺夫、窦国仁和张瑞瑾等公式的形式一致,并指出各公式表达形式的不同是由于阻力系数与水流雷诺数的不同依赖关系导致的。从理论上说明了各公式的适用范围,其中张瑞瑾公式中的指数范围应为0.67—1,韩其为公式指数11/12即0.92对应为紊流过渡区水流流态;刘家驹公式适用于淤泥质底床,且其系数不是常数;维利卡诺夫公式和窦国仁公式适用于紊流粗糙区水流,维利卡诺夫公式的系数是相对糙率的函数,与雷诺数无关。通过河流及近岸实测资料对文中导出的公式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挟沙力 阻力系数 雷诺数 紊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