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长沙湾及其邻近海域水环境中重金属含量分布与风险评价
1
作者 陆文平 刘凌峰 +2 位作者 李发明 赵晨辉 刘保良 《广西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46,共10页
本研究通过测定广东长沙湾及其邻近海域20个表层海水样品中重金属Cu、Pb、Zn、Cd、Hg和As的含量,分析其分布特征,并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变异系数法和相关性分析对研究区域表层海水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离散程度和污... 本研究通过测定广东长沙湾及其邻近海域20个表层海水样品中重金属Cu、Pb、Zn、Cd、Hg和As的含量,分析其分布特征,并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变异系数法和相关性分析对研究区域表层海水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离散程度和污染来源等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长沙湾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海水重金属元素含量相对较低,Cu、Pb、Zn、Cd、Hg和As的浓度分别为1.50-4.89、0.30-1.47、2.11-6.84、0.09-0.22、0.007-0.025、0.6-2.4μg·L^(-1);各重金属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均小于1,满足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6种重金属的综合污染指数平均值小于1,且各站位综合污染指数的变化范围较小,属于清洁型海域;但研究区域存在污染痕迹和污染风险,不同站位间同一金属元素具有相似的污染源,但各重金属元素之间无相似的污染水平和共同的污染源,其中Cu和As主要受工业废水排放和海水养殖影响,Pb、Zn和Cd等受渔港船舶污染影响较大,Hg主要受陆源污染和渔港船舶污染影响。水体中pH值、溶解氧(DO)和悬浮物(SS)等是影响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的重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分布特征 污染评价 相关性分析 长沙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汕尾电厂临时倾倒区对所在海域及其周边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壮伟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45-49,共5页
分析汕尾电厂临时倾倒区2006年倾倒的疏浚泥对所在海域水质、沉积物、生物群落及生物质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倾倒过程中,海水中悬浮物、石油类的含量增加,属第三类海水水质;倾倒活动改变了生物群落的水环境,使群落种数减少,多样性、... 分析汕尾电厂临时倾倒区2006年倾倒的疏浚泥对所在海域水质、沉积物、生物群落及生物质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倾倒过程中,海水中悬浮物、石油类的含量增加,属第三类海水水质;倾倒活动改变了生物群落的水环境,使群落种数减少,多样性、均匀度和丰度降低。倾倒活动结束1个月后,除海水中悬浮物的含量仍属第三类海水水质外,其他污染物含量均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底栖生物恢复较缓慢。疏浚泥倾倒对海区沉积物质量和海洋生物质量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倒区 疏浚泥 水质 沉积物 生物群落 生物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酸化及其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黄建平 《农业与技术》 2014年第3期142-143,共2页
海洋酸化是气候变化的一个关注点,但是其对海洋环境的影响还知之甚少。理解海洋吸收大气CO2后,海洋所产生的反应以及预测该反应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是有重要意义的,因此,本文试图对海洋酸化的研究进行一个简单的概述,以便梳理出海洋酸... 海洋酸化是气候变化的一个关注点,但是其对海洋环境的影响还知之甚少。理解海洋吸收大气CO2后,海洋所产生的反应以及预测该反应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是有重要意义的,因此,本文试图对海洋酸化的研究进行一个简单的概述,以便梳理出海洋酸化研究的梗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酸化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汕尾港附近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价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壮伟 《海洋地质动态》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15,共6页
根据2007—2008年汕尾港附近海域表层沉积物的调查资料,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和地累积指数两种评价方法,对该区域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汕尾港附近海域沉积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已受到重金属的污染,其中,除... 根据2007—2008年汕尾港附近海域表层沉积物的调查资料,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和地累积指数两种评价方法,对该区域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汕尾港附近海域沉积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已受到重金属的污染,其中,除在品清湖J1站沉积物中Cu的含量为74.1 mg/kg,属Ⅱ类沉积物外,其他站位Cu的含量和Hg、Cd、Pb、Zn的含量均属Ⅰ类沉积物。结果还表明,汕尾港附近海域基本不存在重金属潜在的生态危害,5种重金属潜在的生态危害大小顺序为:Pb>Hg>Cd>Cu>Z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汕尾港 沉积物 重金属 潜在生态危害 地累积指数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丰水期和枯水期汕尾品清湖浮游动物
5
作者 李冀刚 吴莹莹 《农业与技术》 2014年第3期178-178,180,共2页
2007年7月8日(丰水期)和2008年1月29日(枯水期)在品清湖设6个采样站位,通过对浮游动物进行调查,分析和了解浮游生物的分布特征、生物量、优势种类、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匀度等。调查结果表明:丰水期主要优势种为鸟喙尖头溞(Penilia aviro... 2007年7月8日(丰水期)和2008年1月29日(枯水期)在品清湖设6个采样站位,通过对浮游动物进行调查,分析和了解浮游生物的分布特征、生物量、优势种类、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匀度等。调查结果表明:丰水期主要优势种为鸟喙尖头溞(Penilia avirostris Dana)和短尾类蚤状幼虫(Zoea larva),枯水期主要优势种为驼背隆哲水蚤(Acrocalanus gibber Giesbrecht)和小纺缍水蚤(Acartia negligens Dana),2个季节优势种差异明显。2个季节调查水域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均属于中高等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清湖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浪流耦合对汕尾港台风风暴潮模拟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林小刚 罗荣真 +1 位作者 张娟 闫桐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0-37,共8页
利用浪流耦合的无结构网格嵌套海洋模式,选取对汕尾沿岸海域影响较大的两次台风风暴潮过程进行模拟,分析浪流耦合作用对汕尾风暴潮增水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浪流耦合的影响不仅能够将汕尾港风暴潮主振阶段的增水模拟误差减小5~10 cm,... 利用浪流耦合的无结构网格嵌套海洋模式,选取对汕尾沿岸海域影响较大的两次台风风暴潮过程进行模拟,分析浪流耦合作用对汕尾风暴潮增水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浪流耦合的影响不仅能够将汕尾港风暴潮主振阶段的增水模拟误差减小5~10 cm,而且可以更好地刻画出港内增水的双峰结构,使得模拟结果的增水峰值时刻准确度提高近1 h。进一步的分析发现,汕尾港内浪致增水过程先于大风、低压引起的增水过程。同时,流场结果的对比表明:在风暴潮主振过程期间,浪流耦合作用对红海湾内的流场影响较为稳定,而对汕尾港入海口的流场影响较大。研究结果对防灾减灾和应急搜救工作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浪流耦合 汕尾港 风暴潮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对风暴潮数值模拟的优化应用
7
作者 陈鸿生 林小刚 林晓珍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0,共10页
利用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和数值模式相结合的方法,设计了两套针对粤东遮浪海洋站点台风风暴潮增水的预报优化方案。与实测资料对比结果显示,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方法可以显著改善数值模式模拟结果的准确性,最大增水和主振过程中增水后报... 利用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和数值模式相结合的方法,设计了两套针对粤东遮浪海洋站点台风风暴潮增水的预报优化方案。与实测资料对比结果显示,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方法可以显著改善数值模式模拟结果的准确性,最大增水和主振过程中增水后报结果的平均绝对误差、平均相对误差和平均改善幅度分别为7.1 cm、8.2%、74%和16.1 cm、34.7%、33%。进一步分析表明,利用台风信息预测数值模拟结果的订正值可以有效改善神经网络方法的不稳定性,比直接预测风暴潮增水值更加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短期记忆 神经网络 台风风暴潮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红海湾表层海水重金属含量的时空变化特征与污染水平评价 被引量:19
8
作者 李壮伟 罗荣真 +1 位作者 陈鸿生 刘文辉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12年第1期20-26,共7页
2007年6月(夏季)和2008年1月(冬季)分别对广东红海湾的汕尾港周边海域35个站位进行了表层海水的采样,在实验室内使用XGY-1011A型原子荧光光度计和HY-1F型多功能极谱仪获得了海水中重金属Hg、Cu、Pb、Zn、Cd的含量,研究了其时空变化特征... 2007年6月(夏季)和2008年1月(冬季)分别对广东红海湾的汕尾港周边海域35个站位进行了表层海水的采样,在实验室内使用XGY-1011A型原子荧光光度计和HY-1F型多功能极谱仪获得了海水中重金属Hg、Cu、Pb、Zn、Cd的含量,研究了其时空变化特征,并采用综合指数法(WQI)评价其污染程度.结果显示:Hg、Cu、Pb、Zn、Cd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009~0.050、0.9~4.3、0.4~1.4、1.6~19.0、0.1~0.7μg/dm3,平均含量分别为0.025、2.4、0.8、9.4、0.2μg/dm3.该海域表层海水各重金属含量的平面分布总体上呈现以品清湖向汕尾港递减的变化趋势.各站位重金属元素的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WQI)均小于1,海水受重金属的污染程度较轻微,符合国家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值的要求.2008年1月(冬季)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的平均值(0.17)略大于2007年6月(夏季)的平均值(0.14),海水中重金属污染程度略有加重的趋势.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重金属元素含量与环境要素测值的相关程度,相关系数按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大致为:Zn>Cd>Cu>Hg>P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化学 重金属 污染评价 海水 环境要素 红海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7年2月汕头赤潮事件水文气象及海水理化因子影响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赵雪 杨凡 +2 位作者 郭娜 李希茜 宋萍萍 《海洋预报》 2009年第1期43-51,共9页
2007年2月2日~3月5日期间,广东省汕头附近港湾及南澳岛附近海湾发生了"球形棕囊藻"赤潮事件。由于持续时间较长,导致附近养殖场大量扇贝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300万元以上。这次赤潮事件主要表现有3个特点:(1)藻类密度不大,表... 2007年2月2日~3月5日期间,广东省汕头附近港湾及南澳岛附近海湾发生了"球形棕囊藻"赤潮事件。由于持续时间较长,导致附近养殖场大量扇贝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300万元以上。这次赤潮事件主要表现有3个特点:(1)藻类密度不大,表层海水中只有零星破碎的胶囊体,底层海水中胶囊体密度约3~5个/升;(2)影响范围较大,从刚开始在汕头妈屿和莱芜湾发现,到广澳前江、南澳岛四周、牛田洋、海门、濠江等沿岸海域都出现藻类碎片;(3)持续时间长,从2月2日监测人员发现有赤潮藻类胶囊体,一直持续到3月5日才基本消亡。本文主要从海洋水文气象环境场及海水理化因子方面对这次赤潮事件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 球形棕囊藻 水文气象环境场 海水理化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铜鼓航道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及潜在生态危害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壮伟 陈巧弟 +2 位作者 罗荣真 陈鸿生 刘文辉 《海洋地质前沿》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32-39,共8页
根据2009年9月深圳铜鼓航道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的调查资料,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Ha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其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含量较低,属于国家一类海洋沉积物;表层沉积物已受到重金... 根据2009年9月深圳铜鼓航道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的调查资料,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Ha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其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含量较低,属于国家一类海洋沉积物;表层沉积物已受到重金属Pb、Zn、As的污染,所有站位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均>5,达到中等污染水平,各重金属污染程度依次为Pb>Zn>As>Cu>Cr>Hg>Cd;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处于低度水平,潜在生态危害程度依次为Hg>As>Cd>Pb>Cu>Cr>Z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铜鼓航道 表层沉积物 重金属 分布特征 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门市砂质海岸外来入侵植物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魏雷 陈鸿生 +2 位作者 陈朋 王永生 杨蕾蕾 《生物安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5-140,共6页
【目的】掌握江门市砂质海岸外来植物入侵现状,为江门市砂质海岸外来入侵植物早期预警、防控和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实地调查、植物群落样方调查和查阅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对江门市砂质海岸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组... 【目的】掌握江门市砂质海岸外来植物入侵现状,为江门市砂质海岸外来入侵植物早期预警、防控和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实地调查、植物群落样方调查和查阅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对江门市砂质海岸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组成、原产地、区系及功能性状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江门市砂质海岸外来入侵植物共有22种,隶属12科22属,种类最多的是菊科(6种)、禾本科(3种)和豆科(3种),分别占总种数的27.27%、13.64%和13.64%;出现频度最高是鬼针草(90.91%)。危害等级以恶性入侵(Ⅰ级)和严重入侵种(Ⅱ级)占比最高,合计占总种数的68.18%。科和属的区系分布类型均以泛热带、热带亚洲及热带美洲类型占主导地位,原产地以美洲地区的频次最多,占总种数的83.33%。生长型以草本植物为主,占总种数的68.18%;生活型以地面芽和一年生植物种数最多,合计占总种数的54.54%;果实类型以瘦果居多,占总种数的31.82%。【结论】江门市砂质海岸外来植物入侵形势严峻,对其生态系统造成极大的威胁。建议加强江门市砂质海岸外来入侵植物科学防治,因地制宜开展受损生境改造,推广乡土植物应用,建立海岸防护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质海岸 外来入侵植物 危害等级 植物功能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品清湖沉积物酸可挥发性硫化物与重金属生物毒效性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孟妍 尹希杰 冯静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9-124,共6页
测定了广东汕尾品清湖海域7个站位表层沉积物样品的酸可挥发性硫化物(AVS)和同步浸提重金属(SEM)质量摩尔浓度,对AVS、SEM及其比值以及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海域表层沉积物AVS质量摩尔浓度范围为0.315~1.635μmol.g-1;SEM质量... 测定了广东汕尾品清湖海域7个站位表层沉积物样品的酸可挥发性硫化物(AVS)和同步浸提重金属(SEM)质量摩尔浓度,对AVS、SEM及其比值以及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海域表层沉积物AVS质量摩尔浓度范围为0.315~1.635μmol.g-1;SEM质量摩尔浓度分布范围为1.332~2.424μmol.g-1。通过分析,品清湖表层沉积物中Cu和Pb的生物有效性较高,对底栖生物存在潜在的毒性效应,其它单个重金属不会对底栖生物产生毒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酸可挥发性硫化物 同步提取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STM神经网络方法的粤东近岸海温预报 被引量:4
13
作者 林小刚 王兆毅 +3 位作者 李竞时 庞运禧 罗荣真 闫桐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7-36,共10页
利用粤东沿岸各海洋站点的海温观测数据以及区域大气模式的气象预报数据,基于长短期记忆的神经网络方法,通过分析筛选训练数据,建立了高效的粤东近岸24 h海温预报方法。与观测资料进行对比,该方法在粤东近岸海域24 h海温预报的均方根误... 利用粤东沿岸各海洋站点的海温观测数据以及区域大气模式的气象预报数据,基于长短期记忆的神经网络方法,通过分析筛选训练数据,建立了高效的粤东近岸24 h海温预报方法。与观测资料进行对比,该方法在粤东近岸海域24 h海温预报的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45℃和0.32℃,在珠江口沿岸的误差更小。进一步分析表明,气象要素与海温变化值的相关性比与高通滤波后的海温相关性更好。对海温变化值进行预报,而后叠加海温初始值,可以得到更加准确且稳定的预报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长短期记忆网络 粤东近岸 海温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汕头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分布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19
14
作者 赵晨辉 胡佶 +5 位作者 李发明 刘凌峰 陆文平 付静 周军 李冀刚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08-418,共11页
汕头湾地处汕头东部,是珠三角经济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的海上交通枢纽。因受周边城镇、养殖区排污等影响,汕头湾的海洋环境已受污染,生态健康问题不容忽视。沉积物中重金属是反映区域环境质量的重要因子,本研究通过测定汕头湾海域29... 汕头湾地处汕头东部,是珠三角经济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的海上交通枢纽。因受周边城镇、养殖区排污等影响,汕头湾的海洋环境已受污染,生态健康问题不容忽视。沉积物中重金属是反映区域环境质量的重要因子,本研究通过测定汕头湾海域29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中重金属Zn、Cu、Cr、Cd、Pb、Hg、As含量,分析了各元素的平面分布特征,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该区域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来源及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汕头湾海域表层沉积物的金属含量变化范围为CZn(15.3~280.4 mg/kg)、CCu(2.0~84.6 mg/kg)、CCr(3.0~130.8 mg/kg)、CCd(0.05~1.07 mg/kg)、CPb(12.97~39.31 mg/kg)、CHg(0.008~0.171 mg/kg)、CAs(1.60~16.50 mg/kg),榕江入海口处为重金属元素的高值区,在拦沙堤的两侧,元素Zn、Cu、Cr、Cd的含量差别较大。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重金属具有相同污染来源,工业废水和城市排污等人类活动输入是主要途径,其分布特征受有机碳、硫化物及细粒级组分等环境因子的影响。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的结果表明,在榕江入海口附近区域,重金属表现出强的生态风险,而拦沙堤东侧海域为轻微生态风险,Hg、Cu、Cd是主要污染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化学 重金属 沉积物 分布特征 生态风险评价 汕头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亚湾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调查——以2011—2012年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魏雷 《农业与技术》 2017年第16期243-244,共2页
于2011年7月、10月和2012年3月在大亚湾沿岸海域进行了浮游植物采样调查,对其沿岸海域进行了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细胞数量、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季节动态、优势种群及生态学指数的初步研究。共鉴定浮游植物156种,隶属于7门78属,其中硅... 于2011年7月、10月和2012年3月在大亚湾沿岸海域进行了浮游植物采样调查,对其沿岸海域进行了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细胞数量、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季节动态、优势种群及生态学指数的初步研究。共鉴定浮游植物156种,隶属于7门78属,其中硅藻50属107种,占68.58%;甲藻17属38种,占24.36%;此外,还鉴定出蓝藻、金藻、针胞藻、裸藻和绿藻。在采样调查的3个季节里,2012年3月浮游植物细胞数量最多,最高值达到9.02×106 cells/L,多样性指数均值H为0.58,均匀度均值为0.18,均为3个季节里最低。浮游植物优势种群主要为骨条藻和角毛藻,不同季节存在交叉与交替。在空间分布上,从整个大亚湾海域来看,西北沿岸浮游植物细胞数量要高于东南沿岸,从局部海域来看,小湾内细胞数量高于小湾外,表层浮游植物数量普遍高于底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亚湾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