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极地系统科学考察——大科学系统工程管理探索 |
陈立奇
|
《中国工程科学》
|
2004 |
5
|
|
2
|
《关于建立CCAMLR海洋保护区的总体框架》有关问题分析 |
杨雷
韩紫轩
陈丹红
龙威
房丽君
李春雷
|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20
|
|
3
|
影响北极地区迅速变化的一些关键过程研究 |
陈立奇
赵进平
卞林根
陈波
陈敏
高爱国
高众勇
|
《极地研究》
CAS
CSCD
|
2003 |
29
|
|
4
|
北极航道相关海域科学考察研究进展 |
何剑锋
吴荣荣
张芳
王勇
俞勇
|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22
|
|
5
|
极区海洋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快速响应和反馈作用 |
陈立奇
高众勇
詹力扬
许苏清
汪建君
张远辉
何建华
|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
2013 |
12
|
|
6
|
北极地区碳循环研究意义和展望 |
陈立奇
高众勇
杨绪林
詹力杨
|
《极地研究》
CAS
CSCD
|
2004 |
11
|
|
7
|
南极和北极地区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研究 |
陈立奇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
2002 |
44
|
|
8
|
南极和北极地区变化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指示和调控作用——第四次IPCC评估报告以来一些新认知 |
陈立奇
|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13
|
|
9
|
中国北极海域权益分析--以国际海洋法为基点的考量 |
吴军
吴雷钊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9
|
|
10
|
极区海洋碳池变化性和脆弱性及其探测工程技术 |
陈立奇
|
《中国工程科学》
|
2009 |
5
|
|
11
|
台湾海峡西部海域大气中金属的特征Ⅰ.金属的浓度和粒度分布 |
陈立奇
王志红
杨绪林
余群
|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8 |
17
|
|
12
|
台湾海峡西部海域大气中金属的特征──Ⅱ.大气颗粒金属的来源和入海通量 |
陈立奇
王志红
杨绪林
余群
|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9 |
17
|
|
13
|
铅稳定同位素在示踪环境污染中的应用 |
朱赖民
张海生
陈立奇
|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23
|
|
14
|
南大洋二氧化碳源汇分布及其海-气通量研究 |
高众勇
陈立奇
王伟强
|
《极地研究》
CAS
CSCD
|
2001 |
24
|
|
15
|
南北极海区碳循环与全球变化研究 |
高众勇
陈立奇
王伟强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
2002 |
16
|
|
16
|
南极特别保护区的现状与展望 |
凌晓良
陈丹红
张侠
龙威
张洁
刘科峰
|
《极地研究》
CAS
CSCD
|
2008 |
9
|
|
17
|
透过南极条约协商会议文件和议案看南极事务 |
凌晓良
朱建钢
陈丹红
张侠
潘敏
|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6
|
|
18
|
南极冰盖表面物质平衡实测技术综述 |
丁明虎
效存德
明镜
秦大河
李传金
金波
|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8
|
|
19
|
离子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测定海水中的IO3^-和I^- |
林奇
陈立奇
林红梅
程鹏
郝春莉
|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4
|
|
20
|
美国与北冰洋公海渔业治理:利益考量及政策实践 |
赵宁宁
吴雷钊
|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