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象山港海域海洋环境监测站位优化及验证分析
1
作者 曹维 仵彦卿 +3 位作者 唐德富 杨耀芳 沈继平 费岳军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0-57,共8页
根据象山港海域2011年专项研究项目监测站,结合赤潮监控区站、趋势性监测站等50个测站,运用普通克立金方差分析法,对研究区现有海洋环境监测站位进行分析,优化后获得38个测站。再采用统计学中的T检验方法,对站位优化前后象山港海域环境... 根据象山港海域2011年专项研究项目监测站,结合赤潮监控区站、趋势性监测站等50个测站,运用普通克立金方差分析法,对研究区现有海洋环境监测站位进行分析,优化后获得38个测站。再采用统计学中的T检验方法,对站位优化前后象山港海域环境监测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经统计检验,2组数据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说明优化后的38个监测站位所表征的监测信息量与现有50个监测站位的信息量等效,可作为今后的常规监测站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山港 站位优化 验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港湾海洋环境监测站位布设方法研究——以象山港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黄秀清 陈琴 +1 位作者 姚炎明 蔡燕红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8-170,共13页
本文在水质污染物扩散模拟的基础上结合港湾生物、水质、水团、水动力等分区特征,确定港湾监测代表单元,结合质心点计算方法,建立港湾海洋环境监测站位优化布局方法,并在象山港进行示范。结果表明:(1)象山港作为典型半封闭港湾,水交换... 本文在水质污染物扩散模拟的基础上结合港湾生物、水质、水团、水动力等分区特征,确定港湾监测代表单元,结合质心点计算方法,建立港湾海洋环境监测站位优化布局方法,并在象山港进行示范。结果表明:(1)象山港作为典型半封闭港湾,水交换能力较差,水团分布相对均匀,根据无机氮、活性磷酸盐水质模拟结果及港湾生态分布特征,象山港分成9个区,各区内主要水质指标及生物生态特征基本一致。(2)采用质心点计算方法,在象山港9个区及区间(分界线)共设置16个代表性站位,各站位可作为象山港落潮时无机氮、活性磷酸盐、温、盐、生物等指标的监测站位;(3)站位优化验证结果表明,优化前后2组数据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说明优化后的16个监测站位能较好地代表象山港海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其所表征的监测信息量与现有监测站位的信息量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山港 监测站位 布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嵊泗上川山疏浚物海洋倾倒区及邻近海域水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秦铭俐 王琼 +1 位作者 葛春盈 辛士河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6期527-531,共5页
根据2010-2012年嵊泗上川山疏浚物海洋倾倒区6个航次的水质调查数据,通过三种评价模式对倾倒区及其邻近海域水环境进行了质量分析。结果显示,单因子评价模式表明该海域主要污染因子为活性磷酸盐和无机氮,Nemerow水质评价模式显示倾倒活... 根据2010-2012年嵊泗上川山疏浚物海洋倾倒区6个航次的水质调查数据,通过三种评价模式对倾倒区及其邻近海域水环境进行了质量分析。结果显示,单因子评价模式表明该海域主要污染因子为活性磷酸盐和无机氮,Nemerow水质评价模式显示倾倒活动发生时对海域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而British Columbia水质指数评价模式研究显示,长期来看,倾倒活动未对邻近海域水质造成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倒区 水质 评价 嵊泗 上川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监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俞梦男 叶林安 金余娣 《绿色科技》 2021年第16期23-25,共3页
指出了质量控制对于环境监、检测及样品分析过程至关重要,可确保分析数据的准确性、有效性、科学性。探究了实验室内常规分析质量控制方法和实验室间的分析质量控制方法,包括对空白值的控制、平行双样控制、加标回收率控制、比较实验、... 指出了质量控制对于环境监、检测及样品分析过程至关重要,可确保分析数据的准确性、有效性、科学性。探究了实验室内常规分析质量控制方法和实验室间的分析质量控制方法,包括对空白值的控制、平行双样控制、加标回收率控制、比较实验、对照分析、统一分析方法、实验室质量考核、实验室误差检验等。提出了选择相关质量控制方法,做好实验数据记录和建立完整的资料档案,对确保在环境监测分析活动中所得数据的真实性及有效性具有极其重要作用。为相关分析人员提供参考,以提高监、检测人员的分析质量控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控制 监测 检测 分析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个海洋潮汐模式在浙江海域的准确度评估 被引量:8
5
作者 赵强 侯国锋 +1 位作者 汤志华 舒志光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10-320,共11页
利用浙江近岸33个潮位站的8个主要分潮(M_2,S_2,N_2,K_2,K_1,O_1,P_1和Q_1)的调和常数和潮高,对7个全球/区域潮汐模式(CSR4.0,FES2012,HAMTIDE11a,TPXO7.2,TPXO8-atlas,TPXO-CSI2016和NAO99Jb)的准确度进行了评估。以M2分潮的潮高均方... 利用浙江近岸33个潮位站的8个主要分潮(M_2,S_2,N_2,K_2,K_1,O_1,P_1和Q_1)的调和常数和潮高,对7个全球/区域潮汐模式(CSR4.0,FES2012,HAMTIDE11a,TPXO7.2,TPXO8-atlas,TPXO-CSI2016和NAO99Jb)的准确度进行了评估。以M2分潮的潮高均方根误差大小为标准,评估结果显示FES2012模式在浙江近海的准确度相对较高,33个潮位站平均的M2分潮潮高均方根误差为22.12cm。各模式在杭州湾和瓯江4个测站的准确度普遍较低,多模式平均的M2分潮潮高均方根误差都超过70cm。若不考虑上述4个测站,TPXO8-atlas模式的准确度最高,29个潮位站平均的M2分潮潮高均方根误差为16.38cm。综合来看,FES2012和TPXO8-atlas在浙江近海的准确度较高,可根据实际研究区域和分潮加以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模式 准确度评估 TPXO NAO99 FES20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甬江口海洋倾倒区沉积物中多氯联苯分布特征和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4
6
作者 徐国锋 金余娣 沈继平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6-82,共7页
为了探讨甬江口海洋倾倒区附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多氯联苯的污染水平及生态环境影响,对2014年1月在甬江口倾倒区及附近海域采集的8个沉积物样品用气相色谱法测定PCBs残留量,并且进行环境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甬江口海洋倾倒区表层沉... 为了探讨甬江口海洋倾倒区附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多氯联苯的污染水平及生态环境影响,对2014年1月在甬江口倾倒区及附近海域采集的8个沉积物样品用气相色谱法测定PCBs残留量,并且进行环境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甬江口海洋倾倒区表层沉积物中PCBs含量为1.310~6.538μg·kg^-1,平均值为3.413μg·kg^-1,其分布表现为西北和东南向PCBs含量高于倾倒区;10种指示性PCBs中,主要以低氯代的PCB28、PCB118和PCB155为主,其中PCB118和PCB155在表层沉积物中的含量相对较高,其含量在各采样站位中占PCBs总量的26.1%~93.1%。甬江口海洋倾倒区沉积物中PCBs污染水平低于长江口、闽江口及珠江口,高于鸭绿江口、辽河口及黄河口。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加拿大环境质量标准ISQG法、生态风险值(EPA)法及毒性当量因子法进行评价,结果基本一致:甬江口海洋倾倒区属于较低生态风险,一般不会引起生物的负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倒区 沉积物 多氯联苯 分布特征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tCDF数据格式在海洋断面调查数据存储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赵强 龙绍桥 +2 位作者 沈继平 唐德富 陆伟先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1期86-89,共4页
通过制定合理的存储规范,将Net CDF数据格式应用于海洋断面调查数据的存储,使Net CDF文件中可以包括调查记录中的全部主要信息和数据,并使某一特定站位、层次、变量的数据在不同航次的Net CDF文件中位于相同的阵元位置,相对于Excel或文... 通过制定合理的存储规范,将Net CDF数据格式应用于海洋断面调查数据的存储,使Net CDF文件中可以包括调查记录中的全部主要信息和数据,并使某一特定站位、层次、变量的数据在不同航次的Net CDF文件中位于相同的阵元位置,相对于Excel或文本格式更便于高效的通过MATLAB等程序语言进行数据的批量读写操作。本文也介绍了Net CDF在MATLAB中的读写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TCDF 存储规则 MATL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散型海洋倾倒区容量估算方法初探——以嵊泗上川山疏浚物海洋倾倒区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何东海 龙绍桥 +3 位作者 辛士河 江志法 沈继平 郭清荣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94-301,共8页
以嵊泗上川山疏浚物海洋倾倒区为例,探讨扩散型海洋倾倒区容量.通过生态敏感目标水质保护要求来确定倾倒活动最大倾倒强度;以最大倾倒强度及倾倒区本身和周边海域港航功能正常发挥为前提,确定水深可淤积厚度,以此为基础,分析系列倾倒量... 以嵊泗上川山疏浚物海洋倾倒区为例,探讨扩散型海洋倾倒区容量.通过生态敏感目标水质保护要求来确定倾倒活动最大倾倒强度;以最大倾倒强度及倾倒区本身和周边海域港航功能正常发挥为前提,确定水深可淤积厚度,以此为基础,分析系列倾倒量下的区域淤积影响程度,最终确定可接受情况下的倾倒量,从而估算倾倒容量.倾倒活动产生的悬浮物影响对生态敏感目标影响分析,倾倒活动瞬时最大可接受倾倒强度至少为36 000 m^3(基于实际工况);在7个月倾倒期内,设定1 500×10^4、4 000×10^4、6 000×10^4m^3系列倾倒量,分析倾倒区本身及周边水深敏感目标的淤积程度,最终确定在1 500×10^4m^3倾倒量下,淤积程度可接受,初步估算该倾倒区的容量为1 500×10^4-2 000×10^4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科学 海洋倾倒区 扩散型 容量 悬浮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苍南海洋倾倒区沉积物中酸可挥发性硫化物与重金属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徐国锋 秦铭俐 +1 位作者 朱志清 崔永平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52-455,共4页
为了更清楚认识倾倒区海域沉积物的污染状况,测定了苍南海洋倾倒区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酸可挥发性硫化物(AVS)、酸可提取重金属(SEM)的含量,并对AVS、SEM、及SEM-AVS的平面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倾倒区表层沉积物中AVS含量为0.19-1.88... 为了更清楚认识倾倒区海域沉积物的污染状况,测定了苍南海洋倾倒区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酸可挥发性硫化物(AVS)、酸可提取重金属(SEM)的含量,并对AVS、SEM、及SEM-AVS的平面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倾倒区表层沉积物中AVS含量为0.19-1.88μmol.g-1,倾倒区附近海域AVS含量高于周边海域;SEM平均含量为2.4μmol.g-1,SEM含量往倾倒区方向有增加趋势。从单个重金属对SEM的贡献率来看,Zn>Cr>Cu>Pb>Cd,SEMZn基本在50%以上,而SEMCd均在1%以下,其分布形态主要受Zn的控制。SEM-AVS差值均大于0,且在倾倒区及附近海域其SEM-AVS值高于沿岸各站,说明倾倒区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对生物可能有一定毒性,具有潜在重金属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倒区 沉积物 酸可挥发性硫化物 酸可提取重金属 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下地形变化的海洋倾倒区分区倾倒管理可行性初探 被引量:1
10
作者 何东海 赖纪海 +2 位作者 辛士河 郭清荣 唐德富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5期474-478,共5页
以宁波海域甬江口倾倒区为例,将倾倒区分成12个分区,根据疏浚物倾倒期间对该倾倒区连续4个月每月一次(2013年3月、4月、5月、6月)的水下地形测量结果,分析倾倒区各分区的水下地形冲淤情况,并结合倾倒区各区域本身的地形,来探讨倾倒区分... 以宁波海域甬江口倾倒区为例,将倾倒区分成12个分区,根据疏浚物倾倒期间对该倾倒区连续4个月每月一次(2013年3月、4月、5月、6月)的水下地形测量结果,分析倾倒区各分区的水下地形冲淤情况,并结合倾倒区各区域本身的地形,来探讨倾倒区分区倾倒的可行性,为往后开展倾倒区分区倾倒管理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倒区 疏浚物 分区倾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酸化对渔业资源的影响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海波 叶林安 +2 位作者 卢伍阳 冯明 顾国平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1期50-56,共7页
海洋作为地球上最大的碳汇,在全球碳循环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工业革命以来,海洋吸收了人类排放CO2总量的1/3。过多CO2在海水中的溶解,引发了全球海洋酸化。海洋酸化会引起海水碳酸盐体系的变化,进而影响到大多数海洋生物的生理、生... 海洋作为地球上最大的碳汇,在全球碳循环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工业革命以来,海洋吸收了人类排放CO2总量的1/3。过多CO2在海水中的溶解,引发了全球海洋酸化。海洋酸化会引起海水碳酸盐体系的变化,进而影响到大多数海洋生物的生理、生长、繁殖、代谢与生存,威胁到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生物多样性。而海洋生物是渔业生产的目标对象,也是人类重要的优质动物蛋白来源,海洋酸化的日趋严重势必对海洋渔业生产造成影响,进而威胁社会与经济发展。文章分析了海洋酸化在渔业资源研究中的发展动态,从海洋酸化的发生机制和生物响应,综述了渔业资源重要种类(鱼类、贝类和头足类)受海洋酸化影响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酸化 渔业资源 生物钙化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洁疏浚物对2种海洋微藻种间竞争的影响
12
作者 董鹏 费岳军 +2 位作者 何东海 张海波 徐韧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2-60,共9页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起始密度下悬浮清洁疏浚物对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室单培养条件下,清洁疏浚物培养液中,起始密度不同,微藻生长状况明显不同...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起始密度下悬浮清洁疏浚物对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室单培养条件下,清洁疏浚物培养液中,起始密度不同,微藻生长状况明显不同。起始密度为0.2×104 cells·mL-1时,进入指数生长期和静止期的时间延长,但生长所达到的最大细胞密度较高;起始密度为0.8×104 cells·mL-1时,进入指数生长期和静止期的时间缩短,但生长所达到的种群最大密度较低。混合培养条件下,清洁疏浚物培养液中,起始密度不同,导致了微藻种间竞争关系的变化,中肋骨条藻与赤潮异弯藻具有明显的种间竞争,赤潮异弯藻是竞争的优胜者,中肋骨条藻受到赤潮异弯藻的抑制,整个实验周期内细胞密度下降都非常明显,细胞密度明显低于单培养时的细胞密度,而赤潮异弯藻细胞密度并没有明显的减少。在3种不同质量浓度组清洁疏浚物培养液中,质量浓度最高的1 000mg·L-1培养液中藻细胞密度显著低于100和500mg·L-1质量浓度组,而100mg·L-1培养液中藻细胞密度最高,说明清洁疏浚物质量浓度越高,对海洋微藻抑制影响越为明显,质量浓度越低,影响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洁疏浚物 种间竞争 起始密度 中肋骨条藻 赤潮异弯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洋山海洋倾倒区倾倒前后沉积物中酸可挥发性硫化物与重金属的比较分析
13
作者 徐国锋 毛伟宏 +2 位作者 廖友根 夏亚兵 袁国坚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6-62,共7页
为了更清楚认识洋山海洋倾倒区海域沉积物的污染状况,测定了该海域倾倒前后表层沉积物中酸可挥发性硫化物(AVS)、酸可提取重金属(SEM)的含量,并对AVS、∑SEM及∑SEM—AVS差值的平面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倾倒区及周边海域... 为了更清楚认识洋山海洋倾倒区海域沉积物的污染状况,测定了该海域倾倒前后表层沉积物中酸可挥发性硫化物(AVS)、酸可提取重金属(SEM)的含量,并对AVS、∑SEM及∑SEM—AVS差值的平面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倾倒区及周边海域倾倒前、中、后表层沉积物中AVS含量分别为0.55~2.62,0.83~1.65和0.51~1.23μmol·g-1,倾倒后AVS含量呈下降态势,倾倒区AVS含量高于周边海域;∑SEM倾倒前、中、后平均含量分别为2.80,2.79和2.60μmol·g-1,倾倒后∑SEM含量略呈下降态势,往倾倒区方向富集;从单个重金属对∑SEM的贡献率来看,Zn〉Cr〉Cu〉Pb〉Cd,SEMZn基本在35%以上,SEMcr基本在20%以上,而SEMca均在1%以下,∑SEM分布形态主要受Zn和Cr的控制;∑SEM-AVS差值均大于0,且在倾倒区其∑SEM—AVS值低于周边海域,说明倾倒区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对生物可能有一定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倒区 沉积物 酸可挥发性硫化物 酸可提取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TM网络的多源海洋实时观测数据异常检测 被引量:2
14
作者 俞晓天 舒志光 +1 位作者 贝京阳 王擎宇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14-921,共8页
在时下海洋观测系统中,往往通过分布于不同地理位置的智能传感器来获取实时观测数据。然而由于通信环境不稳定、观测仪器故障、数据采集或传输软件运行异常等原因,观测数据的完整性、可靠性和时效性往往得不到保障。本文基于层级实时记... 在时下海洋观测系统中,往往通过分布于不同地理位置的智能传感器来获取实时观测数据。然而由于通信环境不稳定、观测仪器故障、数据采集或传输软件运行异常等原因,观测数据的完整性、可靠性和时效性往往得不到保障。本文基于层级实时记忆(Hierarchical Temporal Memory,HTM)网络设计多源数据异常检测算法,对不同测点海洋实时观测数据流进行质量监控。首先考虑海洋观测系统中存在的数据缺测、网络丢包现象,对观测数据进行预处理;接着基于HTM网络,生成观测数据的稀疏离散表征,动态更新神经元活跃和预测状态,并根据赫布法则奖励或惩罚突触连通值,模拟时序数据的空间和时间关系,从而学习和识别数据内部特征,实现单源海洋实时数据流的异常检测;最后在此基础上,利用不同测点间观测数据的距离相关性,对多源海洋实时数据流进行质量监控,降低异常数据漏报率。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能有效检测出海洋实时观测数据异常点,且识别速度快于数据采集速度,能保证异常检测过程的准确性和实时性,符合实际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观测系统 数据预处理 HTM网络 数据相关性 异常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舟山朱家尖海域污损生物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晓波 龙绍桥 +3 位作者 何东海 魏永杰 杨耀芳 杨元利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1-50,共10页
根据2007年3月至2008年2月在舟山朱家尖蜈蚣客运码头进行的污损生物挂板试验,对该海域污损生物的种类组成、附着季节、生物量分布及生态特点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域共鉴定出污损生物85种,其中,藻类13种,腔肠动物13种,苔藓虫4种... 根据2007年3月至2008年2月在舟山朱家尖蜈蚣客运码头进行的污损生物挂板试验,对该海域污损生物的种类组成、附着季节、生物量分布及生态特点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域共鉴定出污损生物85种,其中,藻类13种,腔肠动物13种,苔藓虫4种,多毛类12种,软体动物8种,甲壳类22种和其它13种。优势种为中胚花筒螅Tubularia mesembryanthemum、泥藤壶Balanus uliginosus、白脊藤壶Balanus albicostatus、僧帽牡蛎Saccostrea cucullata、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马尔他钩虾Melita sp.、圆鳃麦杆虫Caprella acutifrons、长鳃麦杆虫C.equilibra和盘管虫Hydroides sp.。朱家尖海域全年都有污损生物繁殖附着,其中6—10月为附着盛期,表层和中层月板生物量的高峰值均出现在7月,最低值分别出现在2月和1月,表层月板全年附着总生物量为2 006.1g/m2,月平均生物量为167.18g/m2;中层月板全年附着总生物量为2 388.15g/m2,月平均生物量为199.01g/m2;季度板污损生物生物量按高低依次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上半年板污损生物的生物量>下半年板。在垂直分布上,除季度板外,其它试板的生物量和附着密度均为中层>表层。根据污损生物的生态习性、分布特征及对盐度的适应,可将舟山朱家尖海域主要污损生物定义为河口低盐种。水温是影响调查海域污损生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水体盐度则对朱家尖海域污损生物的种类及指标种分布具有决定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损生物 种类组成 生物量 附着季节 朱家尖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年夏季韭山列岛附近海域初级生产力估算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3
16
作者 叶然 魏永杰 +3 位作者 沈继平 江再昌 唐德富 郭清荣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2期120-124,共5页
于2012年8月对韭山列岛附近海域浮游植物生物量、叶绿素a浓度进行现场调查,并估算初级生产力水平。结果表明:夏季韭山列岛附近海域浮游植物的细胞丰度为0.4×10^3~1225.0×10^3个/m3,平均68.9×10^3个/m3,尖刺菱形藻... 于2012年8月对韭山列岛附近海域浮游植物生物量、叶绿素a浓度进行现场调查,并估算初级生产力水平。结果表明:夏季韭山列岛附近海域浮游植物的细胞丰度为0.4×10^3~1225.0×10^3个/m3,平均68.9×10^3个/m3,尖刺菱形藻为第一优势种;叶绿素a含量为2.2~9.0mg/m^3,平均5.8mg/m3,初级生产力含量变化范围在170.94~1083.10mg/m^3·d之间,平均629.46mg/m^3·d,初级生产力分布特征与叶绿素a基本保持一致,由于真光层深度的差异造成两者峰值出现的站位相异。相关性分析表明初级生产力与叶绿素a、透明度、化学需氧量、无机氮呈现显著正相关,与盐度呈负相关;夏季携带高营养盐的长江冲淡水南下与近岸沿岸流的共同作用与浙江沿岸流、海区上升流以及台湾暖流三种水系在该海域的交汇形成海洋锋区是高初级生产力区形成的主要原因,光照条件和营养盐含量是调查海域初级生产力的主要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韭山列岛 浮游植物生物量 叶绿素A 初级生产力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6—2007年夏、冬季浙东海域叶绿素a分布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子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国锋 秦铭俐 +1 位作者 夏亚兵 金理西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7-73,共7页
为更清楚了解浙东海域浮游植物的初级生产力情况,于2006年8月(夏季)和2007年1月(冬季)在浙东海域28°00′~30°00′N、122°00′~127°30′E设置了3条调查断面,共布设25个观测站位,现场采用荧光连续法对叶绿素a进行测... 为更清楚了解浙东海域浮游植物的初级生产力情况,于2006年8月(夏季)和2007年1月(冬季)在浙东海域28°00′~30°00′N、122°00′~127°30′E设置了3条调查断面,共布设25个观测站位,现场采用荧光连续法对叶绿素a进行测定,初步研究了该海域叶绿素a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探讨了水体温度、营养盐和浊度对叶绿素a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夏季,叶绿素a分布趋势为近岸(平均质量浓度为2.01μg/L)>外海(平均质量浓度为0.52μg/L),其主要垂直分布类型为递增型、递减型和单峰型;冬季,叶绿素a分布趋势为外海(平均质量浓度为0.50μg/L)>近岸(平均质量浓度为0.33μg/L),主要垂直分布类型为递增型、均匀型、单峰型和双峰型。夏季调查海域浮游植物叶绿素a平均质量浓度为0.93μg/L,明显高于冬季(0.46μg/L)。温度、营养盐和浊度是影响研究区夏、冬季叶绿素a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A 分布特征 温度 营养盐 浊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韦伯-费希纳定律的宁波海域水质评价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耀芳 何琴燕 +2 位作者 刘艳云 魏永杰 唐德富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2期196-203,共8页
基于韦伯费希纳定律(W-F)的基本原理,以表征海水水质浓度因子等参数作为评价指标,通过确定海域水环境质量等级与综合影响指数k_i间关系,综合评价宁波海域各个区域的水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2013年宁波北部、三门湾北岸及象山县西南部... 基于韦伯费希纳定律(W-F)的基本原理,以表征海水水质浓度因子等参数作为评价指标,通过确定海域水环境质量等级与综合影响指数k_i间关系,综合评价宁波海域各个区域的水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2013年宁波北部、三门湾北岸及象山县西南部海域水质最差,均为劣四类海水,主要污染因子为PO_4-P和DIN,其主要来源为陆源排污。趋势性分析表明2001-2013年宁波海域近岸海域水质基本维持在高浓度水平上波动,水质未见明显改善,远岸领海基线至外缘线附近海域2001-2010年均为一类水质,201 1年和2012年二类和三类水质污染有东扩现象,而2013年则又恢复为一类海水。将WF法评价结果与综合模糊评价、单因子评价结果进行比较,表明W-F法与其结果基本相似,说明W-F法是评价结果准确,计算过程简便,是一种新颖的海水水质综合评价方法。本文更客观、全面地分析了宁波海域水环境质量状况,并提出容量控制和红线划定的建议,为政府制定环保措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伯一费希纳定律(W—F) 水质综合评价 分布特征 变化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象山港电厂温排水对邻近海域水环境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国锋 毛伟宏 +1 位作者 廖有根 袁国坚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6期532-536,共5页
为更清楚了解电厂温排水对邻近海域水体环境的影响程度,分析了2004-2011年夏、冬国华电厂附近海域大、小潮水体中部分理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电厂温排水对邻近海域水体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温排水使水体中pH、DO呈下降态势;COD... 为更清楚了解电厂温排水对邻近海域水体环境的影响程度,分析了2004-2011年夏、冬国华电厂附近海域大、小潮水体中部分理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电厂温排水对邻近海域水体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温排水使水体中pH、DO呈下降态势;COD、石油类、氨氮呈升高态势;对活性磷酸盐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排水 理化指标 溶解氧 氨氮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波近岸海域缢蛏有机氯农药风险评估
20
作者 徐国锋 魏天飞 +1 位作者 郭清荣 唐德富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65-371,共7页
为了探讨有机氯农药对缢蛏的食用安全性影响,2010年在宁波近岸海域采集了11个缢蛏样品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其持久性有机氯农药(8种)的残留量,采用接触风险指数法及致癌风险指数法进行了风险评估以及安全消费量的估算.由于我国《食品中农... 为了探讨有机氯农药对缢蛏的食用安全性影响,2010年在宁波近岸海域采集了11个缢蛏样品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其持久性有机氯农药(8种)的残留量,采用接触风险指数法及致癌风险指数法进行了风险评估以及安全消费量的估算.由于我国《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和《海洋生物质量》中只对HCHs和DDTs总量进行限值,未对各分量进行具体限值,采用澳大利亚食品卫生标准值对部分单体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缢蛏中α-HCH、β-HCH、γ-HCH、pp'-DDE、pp'-DDD、pp'-DDT的残留量均低于澳大利亚食品安全限量,HCHs和DDTs残留量符合我国《海洋生物质量》一类标准;致癌风险指数CRI在1.61×10-5~9.98×10-5;接触风险指数ERI在0.00~2.55×10-2;每天每千克人体食用缢蛏可接受的最高致癌安全消费量(按CRI≤10-4估算)平均为0.044 kg/(kg·d);每人每千克体重可接受的最高接触安全消费量(按ERI≤1估算)平均为0.502 kg/(kg·d).消费者在正常情况下食用宁波近岸海域的缢蛏而受到有机氯农药危害的可能性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科学 有机氯农药 缢蛏 健康风险评估 致癌风险 接触风险 安全消费量 宁波近岸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