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围填海工程对近岸海域海洋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2
1
作者 张秋丰 靳玉丹 +2 位作者 李希彬 王鲁宁 叶风娟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54-461,共8页
随着沿海地区大量人口的涌入,国内外沿海各地纷纷兴起围海造陆的热潮。大规模的围填海工程在解决用地不足的同时也给近海海洋环境造成了深远的影响,这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本文分别从围填海对近海海域地形地貌、水动力环境以及海洋生... 随着沿海地区大量人口的涌入,国内外沿海各地纷纷兴起围海造陆的热潮。大规模的围填海工程在解决用地不足的同时也给近海海洋环境造成了深远的影响,这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本文分别从围填海对近海海域地形地貌、水动力环境以及海洋生态环境等方面阐述围填海工程对近海海洋环境影响,并重点分析数值模拟在海洋水动力环境影响分析中的发展应用。最后根据围填海工程对近海海洋环境影响的研究现状与进展趋势,提出围填海工程对近海海洋环境影响研究的建议以及今后研究的方向,未来应系统的研究大规模围填海工程对近海海域的长期影响,考虑多项因素,全方位地论述研究的方法,以便于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海洋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填海 海洋环境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市海洋空间资源承载力定量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孙欢 谭晓璇 +2 位作者 屠建波 姜旭娟 马玉艳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2-58,65,共8页
为了研究近20年天津市海洋空间资源承载力状况,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海洋空间资源承载力的相关指标进行筛选并开展定量评价.以2001年为海洋空间资源承载力评价基准年,采用自然间断点法对评价结果进行分级.结果显示,近20年天津市海洋空间资... 为了研究近20年天津市海洋空间资源承载力状况,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海洋空间资源承载力的相关指标进行筛选并开展定量评价.以2001年为海洋空间资源承载力评价基准年,采用自然间断点法对评价结果进行分级.结果显示,近20年天津市海洋空间资源承载力指数呈降低趋势,2001—2004年天津市海洋空间资源承载力水平为“高”,2005—2008年承载力水平降为“较高”,2009—2011年承载力水平为“一般”,2012年以后承载力处于“低”或“较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空间资源承载力 因子分析法 天津市 围填海 自然间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近岸海域生态环境健康评价 被引量:20
3
作者 张秋丰 屠建波 +2 位作者 胡延忠 石海明 徐玉山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3-78,共6页
以2004—2005年对天津市近岸海域海洋生态环境状况4次监测获得的资料为基础,利用"河口及海湾生态系统生态环境健康评价方法"对监测海域的海洋生态环境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除沉积物环境和生物残毒指标监测项目评价... 以2004—2005年对天津市近岸海域海洋生态环境状况4次监测获得的资料为基础,利用"河口及海湾生态系统生态环境健康评价方法"对监测海域的海洋生态环境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除沉积物环境和生物残毒指标监测项目评价结果显示处于健康状态外,虽然水环境评价结果为健康,但部分海域水环境严重恶化,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海洋生物质量生物指标已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底线;栖息地环境为不健康,主要是由于滨海湿地的大量减少和大量海岸工程建设造成的。综合以上5类评价因子的评价结果最终判定:天津市近岸海域的生态环境处于亚健康状态,而且生态环境质量仍然存在着进一步恶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市近岸海域 生态环境 健康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层海洋对热带气旋的响应与反馈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4
作者 韩林生 高佳 +2 位作者 郭俊如 李希彬 魏莱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3-239,共7页
对60年来有关上层海洋与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的响应与反馈的研究进行了回顾,通过观测手段的完善和改进模式的应用,人们的认识不断提高:TC直接激发的近惯性流最大可达1 m/s,其导致的强烈的剪切造成混合层对下层冷水的夹卷是引... 对60年来有关上层海洋与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的响应与反馈的研究进行了回顾,通过观测手段的完善和改进模式的应用,人们的认识不断提高:TC直接激发的近惯性流最大可达1 m/s,其导致的强烈的剪切造成混合层对下层冷水的夹卷是引起混合层降温的主要原因,并往往伴随着混合层深度的增加,这一影响在TC右侧更为最著,并可延续几天到几十天不等。TC导致的混合层降温会使得海洋输出的热通量减少,反过来削弱TC的强度,形成一个负反馈,而海洋特殊的热力和环流结构(如暖涡、洋流等)则对TC有正反馈。所以了解TC经过前的海洋初始场对研究TC与海洋之间的相互作用、对预测,TC的强度、路径变化等尤其重要;通过准确的初始场结合越来越完善的模式可以对TC进行更真实的模拟和预测,使得对TC准确的预报和预警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飓风 台风 上层海洋 数值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4~2013年中国海洋科学研究热点分析——基于期刊论文关键词的计量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孙晓燕 李希彬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0-117,共8页
为了解近10年来中国海洋科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主题,作者运用科学计量分析方法以及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中的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可视化展示等研究手段,对主要海洋核心刊物在2004~2008和2009~2013年两个阶段共10年间发表论文的高频关键词... 为了解近10年来中国海洋科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主题,作者运用科学计量分析方法以及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中的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可视化展示等研究手段,对主要海洋核心刊物在2004~2008和2009~2013年两个阶段共10年间发表论文的高频关键词进行计量分析。分析和对比结果发现,海洋生物、海洋水产养殖、海洋沉积环境和海洋环境污染这4个研究主题始终是10年来中国海洋科学研究的重点,新阶段也出现了海洋灾害、海洋权益等新研究主题。中国的海洋科学研究紧跟形势发展,研究主题逐渐明确,研究内容进一步扩展,研究方法和手段不断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科学 情报科学 共词分析 聚类分析 共词网络 研究热点 研究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谱混合模型方法优化及其在海洋水团分析与水交换研究中的应用
6
作者 宋军 刘玉龙 +4 位作者 李静 郭俊如 牟林 姚志刚 李希彬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4-80,共7页
优化了谱混合模型(Spectral Mixture Model,SMM)分析方法,提出了谱混合模型方法中两个关键参数的一般优化方案。优化后的方法能够对大量的数据样本进行快速聚类分析,并通过求解概率密度函数确定不同聚类之间的混合区域。以该方法在海洋... 优化了谱混合模型(Spectral Mixture Model,SMM)分析方法,提出了谱混合模型方法中两个关键参数的一般优化方案。优化后的方法能够对大量的数据样本进行快速聚类分析,并通过求解概率密度函数确定不同聚类之间的混合区域。以该方法在海洋水团以及水交换中的应用为例,详细阐明了谱混合模型方法的工作原理及过程。在谱聚类方法基础上建立的谱混合模型分析法,避免了传统模糊聚类分析方法的不足,即使在物理量的散点数据分布呈现广泛连续性时,仍然能够抓住数据时空分布的主要变化方向,其在水团的辨别、水团边界以及水交换混合区的分布及其变化规律的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谱聚类 谱混合模型 海洋水团分析 水交换 模糊数学 温度-盐度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汉沽贝类增养殖区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被引量:8
7
作者 何荣 张秋丰 +2 位作者 牛福新 徐玉山 屠建波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55-458,共4页
根据2012年对天津汉沽贝类增养殖区环境的监测评价,分析了2012年汉沽增养殖区水质及沉积物环境的质量状况,并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营养指数法和有机污染评价指数法以及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和环境综合风险指数对该海域环境环境质量进行评... 根据2012年对天津汉沽贝类增养殖区环境的监测评价,分析了2012年汉沽增养殖区水质及沉积物环境的质量状况,并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营养指数法和有机污染评价指数法以及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和环境综合风险指数对该海域环境环境质量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天津汉沽海水增养殖区海区有机污染程度较高;营养盐超标严重,导致增养殖区严重富营养化,使得发生赤潮或病害风险较高,影响该海区主导功能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类 增养殖 环境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天津近岸海域首次棕囊藻赤潮初探 被引量:10
8
作者 屠建波 张秋丰 +2 位作者 徐玉山 胡延忠 石海明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34-337,共4页
利用2006年渤海湾天津近岸海域首次棕囊藻赤潮各发生区域动态应急监测资料,对其水体理化参数进行了分析。主要得出如下结论:(1)渤海湾天津近岸海域首次爆发的相对低温条件下棕囊藻赤潮虽然来势凶猛,但对区域生物并没有造成明显毒害影响... 利用2006年渤海湾天津近岸海域首次棕囊藻赤潮各发生区域动态应急监测资料,对其水体理化参数进行了分析。主要得出如下结论:(1)渤海湾天津近岸海域首次爆发的相对低温条件下棕囊藻赤潮虽然来势凶猛,但对区域生物并没有造成明显毒害影响,一定程度上佐证了低温条件下棕囊藻细胞数量积累迅速但合成毒素的数量却相对较少的实验室研究结论。(2)棕囊藻赤潮的发生消耗了水体中大量的营养盐,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区域水体富营养化状况,水体中硝酸盐和活性磷酸盐是赤潮的限制营养因子,其浓度变化较好地反映了本次棕囊藻赤潮发生、发展及消亡的迁移路线图。(3)水体中高含量无机氮所造成的区域营养盐比例的失衡和水体严重富营养化是本次棕囊藻赤潮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对陆源污染物排放的监控从而减轻日趋严重的海水富营养化,对于降低棕囊藻赤潮的发生可能性和提供一个健康的生态环境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 天津近岸海域 棕囊藻 赤潮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塘口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时空变化分析及预测 被引量:6
9
作者 屠建波 张秋丰 +3 位作者 牛福新 徐玉山 江洪友 刘洋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8-103,共6页
通过分析2005年—2010年北塘口及其邻近海域水环境现场调查资料,同时结合历史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北塘口河口水体中COD和BOD5超标严重,整体污染态势以2008年为界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邻近海域水体中无机氮为最主要污染物,其中... 通过分析2005年—2010年北塘口及其邻近海域水环境现场调查资料,同时结合历史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北塘口河口水体中COD和BOD5超标严重,整体污染态势以2008年为界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邻近海域水体中无机氮为最主要污染物,其中硝酸盐是无机氮中最主要组成部分,但丰水期时亚硝酸盐氮和枯水期时铵盐氮所占比例逐年升高,说明区域水体氧化还原环境的潜在变化;N/P比值远高于正常的Redfield 16比值表明,区域水体已处于潜在严重P限制状态,同时,区域严重富营养化状态也极易诱导区域赤潮爆发;(2)丰水期陆源无机氮大量输入,使区域水体大部分时间超该区域功能区划要求的Ⅳ类海水水质标准,但底质沉积物环境相对比较稳定,各监测项目全部符合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要求;(3)丰水期和枯水期时,活性磷酸盐含量1983年—1998年分别增加了16.6倍和17.2倍,1998年—2010年由于监控措施的加强,极大地降低了P排放,丰水期和枯水期时活性磷酸盐含量最大增幅分别降到了5.84倍和2.33倍,无机氮含量增幅也呈现明显减小趋势,1983年—1998年丰水期和枯水期分别增加了8.37倍和13.7倍,而1998年—2010年丰水期和枯水期最大增幅也仅为3.52倍和3.28倍;整体看来水质和底质环境有缓和趋势,但潜在威胁仍然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塘口 环境现状 时空变化 评价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近岸海域沉积物重金属及砷分布与生态风险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江洪友 刘宪斌 +4 位作者 张秋丰 何荣 刘洋 薄文杰 王芹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2-89,共8页
2011年对天津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及砷含量进行了调查,采用Muller地累积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RI),对该区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及砷的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天津近岸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及As含量总体处于较... 2011年对天津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及砷含量进行了调查,采用Muller地累积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RI),对该区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及砷的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天津近岸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及As含量总体处于较低水平,33.3%的站位Cu含量超过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单因子指数法和地累积指数法计算污染程度排序一致,均为Cd>Pb>Cu>Zn>Cr>Hg>As;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显示重金属对天津近岸海域生态风险构成的风险程度排序为Cd>Hg>Pb>Cu>As>Cr>Zn,天津近岸海域沉积物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属于低度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近岸海域 重金属 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来大规模海岸工程对渤海湾潮动力环境影响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希彬 牛福新 +3 位作者 王鲁宁 李杰 崔健 孙晓燕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20-327,共8页
利用FVCOM海洋数值模型,建立渤海湾,尤其针对天津近海的水动力和水交换模型,经潮汐和潮流实测资料验证,模拟结果可信。通过模拟,研究了海岸工程对渤海湾内潮动力环境和水交换能力的影响,模拟显示,未来海岸工程建设后,天津近海最大局部... 利用FVCOM海洋数值模型,建立渤海湾,尤其针对天津近海的水动力和水交换模型,经潮汐和潮流实测资料验证,模拟结果可信。通过模拟,研究了海岸工程对渤海湾内潮动力环境和水交换能力的影响,模拟显示,未来海岸工程建设后,天津近海最大局部海域流速变化可达0.25 m/s,纳潮量减少3.2×10~8m^3。水体半交换周期延长10天,建议在未来的海岸工程建设时,事先考虑其对水动力环境和水体交换能力的影响,避免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工程 渤海湾 水动力环境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沿海赤潮发生的基本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琪 孙家伟 +3 位作者 冯延竹 李希彬 王鲁宁 崔健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2-66,共5页
使用《天津市海洋环境状况公报》中的数据,分析天津沿海赤潮发生的特征。通过分析发现2005-2017年天津海域共发生赤潮30次,累计发生面积4 695 km2。天津沿海赤潮发生主要集中在夏季,又以8月最多,占赤潮发生总数的30%。通过赤潮优势种的... 使用《天津市海洋环境状况公报》中的数据,分析天津沿海赤潮发生的特征。通过分析发现2005-2017年天津海域共发生赤潮30次,累计发生面积4 695 km2。天津沿海赤潮发生主要集中在夏季,又以8月最多,占赤潮发生总数的30%。通过赤潮优势种的分析发现近年来天津海域赤潮生物的优势种类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同时本文从水文气象条件诱发赤潮的角度分析得出了天津沿海最易发生赤潮的天气形势,天津沿海25~27℃水温范围内赤潮发生较多,最适宜赤潮发生的风速为3、4级风,风向为东南风、西南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沿海海域 赤潮 优势种 水文气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沿海特殊风暴潮个例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叶风娟 李玉杰 +3 位作者 王燕滨 刘秀梅 李秀艳 李希彬 《海洋预报》 2009年第3期99-102,共4页
近几年,天津沿海因外围海域天气系统影响而造成的较强风暴潮增水现象时有发生。最为明显的是2008年8月22日由于气旋入海北上,在本地无风浪的情况下,天津沿海海域出现一次超警戒潮位的风暴潮增水。本文重点利用水文气象资料分析引起此次... 近几年,天津沿海因外围海域天气系统影响而造成的较强风暴潮增水现象时有发生。最为明显的是2008年8月22日由于气旋入海北上,在本地无风浪的情况下,天津沿海海域出现一次超警戒潮位的风暴潮增水。本文重点利用水文气象资料分析引起此次增水的主要气象因子及风暴潮的主要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暴潮 气象因子 警戒潮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近海潮汐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希彬 张秋丰 +2 位作者 姚志刚 叶风娟 李玉杰 《海洋预报》 2011年第2期41-47,共7页
对塘沽海洋环境监测站从1950~2008年,59年的潮汐资料进行调和分析,分析了其分潮调和常数的变化曲线,并利用FFT谱分析方法对其调和常数的变化周期和原因进行了分析;之后应用FFT谱分析方法对去除天文潮后的余水位进行分解,分析了近50多... 对塘沽海洋环境监测站从1950~2008年,59年的潮汐资料进行调和分析,分析了其分潮调和常数的变化曲线,并利用FFT谱分析方法对其调和常数的变化周期和原因进行了分析;之后应用FFT谱分析方法对去除天文潮后的余水位进行分解,分析了近50多年来年平均余水位的多层次周期分布,进而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分析,分析了天津近海平均海平面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天津沿岸潮汐M2分潮振幅变化存在20年、4~6年、2~3年的周期,且明显受到改革开放后工程建设的影响;余水位变化包含着20年、5~6年、2~3年、1年等不同周期的时间尺度变化,天津近海海平面呈逐渐上升趋势,上升幅度约为3.4 mm/a,主要受海平面上升和地面沉降两部分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 潮汐 调和分析 谱分析 海平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市沿海警戒潮位核定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希彬 李杰 +4 位作者 王鲁宁 李轶斐 张秋丰 牛福新 叶风娟 《海洋预报》 2015年第3期73-77,共5页
以《警戒潮位核定规范》为依据,利用塘沽海洋环境监测站的长期验潮资料,以多年一遇的潮位值和防潮设施的防潮标准等为基础,结合核定区域的地理位置、保护目标的社会经济情况、历史风暴潮灾害情况等,对天津市沿海的警戒潮位值进行核定,... 以《警戒潮位核定规范》为依据,利用塘沽海洋环境监测站的长期验潮资料,以多年一遇的潮位值和防潮设施的防潮标准等为基础,结合核定区域的地理位置、保护目标的社会经济情况、历史风暴潮灾害情况等,对天津市沿海的警戒潮位值进行核定,最终得出天津市沿海的红、橙、黄、蓝四色警戒潮位值分别为283 cm、263 cm、238 cm和213 cm。天津沿海的警戒潮位核定实际工作表明,详实、准确、全面的资料搜集,是警戒潮位核定工作的基础和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 警戒潮位 核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近岸海域微塑料污染现状分析 被引量:25
16
作者 白璐 刘宪华 +2 位作者 陈燕珍 屠建波 陈宏伟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61-1168,共8页
微塑料(microplastics,MPs)已成为继气候变化、臭氧问题、海洋酸化之后新的全球重大环境问题,为揭示天津近岸海域微塑料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利用表层现场采样、密度悬浮法分离、光学显微镜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天津开阔海域的3个断面微... 微塑料(microplastics,MPs)已成为继气候变化、臭氧问题、海洋酸化之后新的全球重大环境问题,为揭示天津近岸海域微塑料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利用表层现场采样、密度悬浮法分离、光学显微镜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天津开阔海域的3个断面微塑料的丰度分布,分析了微塑料的粒径范围、形状类型和化学成分.结果表明,所监测开阔海域的3个断面中,海水样品微塑料丰度在210—1170个·m-3之间,均值为612个·m-3;微塑料类型包括细长形的纤维、不规则状的碎片和薄膜,纤维和碎片占到绝大多数,分别占到52.1%和46.8%;而检出微塑料颗粒粒径同大多数研究相同,粒径越小,含量越多,其中55.3%的微塑料颗粒粒径是小于0.5 mm;通过Mphunter软件分析出表层海水中微塑料的颜色以深色系(如:蓝色、黑色、红色)居多,少数有黄色、绿色、白色;利用Bio-Rad Knowltall光谱分析出海水中微塑料主要成分有PP-PE(聚丙烯-聚乙烯)、ABS(苯乙烯-丁二烯-丙烯共聚物)、CE(纤维素塑料)、EP(环氧树脂)、PA(聚酰胺)、PE(聚乙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酸脂)、PP(聚丙烯)、PVC(聚氯乙烯)9种塑料类型,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PET>PP-PE>EP>CE>ABS>PE>PA>PVC>PP.结果分析表明,天津近岸海域微塑料污染受到海洋产业发展的影响,如海洋渔业、港口运输等,同时由于天津属于工业化城市,人口密度也较大,因此海洋微塑料污染也受到陆源污水排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开阔海域 分布规律 工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沿海风暴潮灾害近20年统计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曾继平 姜欢欢 李希彬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187-191,共5页
根据塘沽海洋环境监测站从1991—2010年,20a的潮汐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得到天津平均每年发生近10d的100cm以上的增水过程,天津沿海夏秋两季的最高潮位和平均潮位最高,且最大增水值多出现在夏秋两季,超过100cm的增水天数多集中在春季... 根据塘沽海洋环境监测站从1991—2010年,20a的潮汐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得到天津平均每年发生近10d的100cm以上的增水过程,天津沿海夏秋两季的最高潮位和平均潮位最高,且最大增水值多出现在夏秋两季,超过100cm的增水天数多集中在春季和秋冬季,并从天文潮因素、气象因素、海平面上升、地面沉降,以及地理因素等,总结了天津沿海风暴潮灾害的成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风暴潮灾害防范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 风暴潮 增水 统计分析 成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2012年渤海湾天津近岸海域夏季浮游植物组成 被引量:11
18
作者 尹翠玲 张秋丰 +3 位作者 崔健 刘洋 徐玉山 马玉艳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27-537,共11页
2008-2012年夏季(8月)调查了渤海湾天津近岸海域的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经初步分析鉴定出浮游植物3门29属59种,其中硅藻门18属45种,占种类组成的76.3%,甲藻门10属13种,占种类组成的22.000,金藻门1种;优势种主要为叉状角藻、... 2008-2012年夏季(8月)调查了渤海湾天津近岸海域的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经初步分析鉴定出浮游植物3门29属59种,其中硅藻门18属45种,占种类组成的76.3%,甲藻门10属13种,占种类组成的22.000,金藻门1种;优势种主要为叉状角藻、格氏圆筛藻、尖刺菱形藻、琼氏圆筛藻、中肋骨条藻、巨圆筛藻、克尼角毛藻、浮动弯角藻和旋链角毛藻,优势种主要为广温广盐近岸性种,少数暖温带及偏暖性大洋性种类也有分布;与1983年同期历史资料相比,近5a渤海湾浮游植物细胞丰度明显增加,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的分布主要取决于硅藻的分布;聚类分析表明,浮游植物物种和细胞丰度呈团块状分布;2008-2012年夏季渤海湾网采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1.44~2.69,平均为1.91,低于历史同期调查数据;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是多个环境因子共同影响的结果,近5a夏季渤海湾网采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及其分布主要与Chl-a含量、水温、盐度、化学需氧量和营养盐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 夏季 浮游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天津近岸海域初级生产力及网采浮游植物种类组成 被引量:6
19
作者 尹翠玲 张秋丰 +3 位作者 牛福新 石海明 徐玉山 屠建波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2-92,共11页
于2012至2013年调查了渤海湾天津近岸海域的初级生产力和网采浮游植物种类组成.2012-2013年春季调查海域初级生产力为2.20~23.18 mgC/(m2·d),平均值为9.54 mgC/(m2·d),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塘沽附近海域;夏季初级生产力为6.3... 于2012至2013年调查了渤海湾天津近岸海域的初级生产力和网采浮游植物种类组成.2012-2013年春季调查海域初级生产力为2.20~23.18 mgC/(m2·d),平均值为9.54 mgC/(m2·d),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塘沽附近海域;夏季初级生产力为6.37~138.37 mgC/(m2·d),平均值为44.13 mgC/(m2·d),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北塘和汉沽附近海域.与1982-1983年和1992-1993年同期调查结果相比,近30 a来渤海湾初级生产力呈下降趋势.网采浮游植物经初步分析发现2门59种(包括未定名种),其中硅藻49种,占种类组成的83.1%;甲藻10种,占种类组成的16.9%;优势种主要为柔弱根管藻Rhizosolenia delicatula、布氏双尾藻Ditylum brightwellii、中华盒形藻Bidduiphia sinensis、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尖刺菱形藻Nitzschia pungens、丹麦细柱藻Leptocylindrus danicus和浮动弯角藻Eucampia zoodiacus.调查海域春季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为3.32×103~3.85×107 cell/m3,夏季为2.48× 106~4.65×109 cell/m3,夏季明显高于春季;从分布上看,北部和南部的浮游植物细胞丰度高于中部,主要是由天津近岸海域河流分布造成.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在春季和夏季的均值分别为1.865和1.560.2012-2013年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及其分布主要与水深、化学需氧量、pH值、溶解氧和无机磷相关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 初级生产力 浮游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入海排污口微塑料分布特征 被引量:7
20
作者 陈宏伟 陈燕珍 +2 位作者 刘宪华 屠建波 白璐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14-520,共7页
近年来微塑料(Microplastics,MPs)污染受到全球关注。MPs在海洋环境中广泛存在,在海水、沉积物和生物体中都有检出MPs。陆源污染被认为是海洋MPs的主要来源,然而针对入海排污口中MPs分布的研究却很少。本文在天津海岸线的排污口采集微... 近年来微塑料(Microplastics,MPs)污染受到全球关注。MPs在海洋环境中广泛存在,在海水、沉积物和生物体中都有检出MPs。陆源污染被认为是海洋MPs的主要来源,然而针对入海排污口中MPs分布的研究却很少。本文在天津海岸线的排污口采集微塑料样品,消解处理后用光学显微镜和显微红外光谱仪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微塑料主要有纤维、碎片、薄膜三种形状,占比最多的是纤维状,占比为75.6%;粒径大小为1~5 mm占比较多,为39.5%;主要有黄色、白色、黑色、红色、蓝色、绿色6种颜色,其中黑色占比最多,占比为33.0%。MPs主要成分有聚氯乙烯(PVC)、聚酰胺(PA)、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PET)、纤维素塑料(CE)、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合物(ABS)、环氧树脂(EP)、聚丙烯聚乙烯共混物(PP-PE)、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等8种组分。根据数据分析,天津入海排污口的MPs主要来源于居民污水、塑料包装业、服装纺织业、旅游业和渔业。研究结果对渤海MPs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排污口 渤海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