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连老虎滩海域潮汐调和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许秀娥 张容榕 韦冬妮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23,共8页
利用T_TIDE工具箱对老虎滩验潮站1 a及3 M逐时潮位资料进行调和分析。结果表明:1 a潮位能调和分析出较多的天文分潮和浅水分潮,按振幅大小排列,前6个主要分潮分别为M_(2)、S_(2)、K_(1)、SA、N_(2)和O_(1)。对3 M潮位数据进行调和分析时... 利用T_TIDE工具箱对老虎滩验潮站1 a及3 M逐时潮位资料进行调和分析。结果表明:1 a潮位能调和分析出较多的天文分潮和浅水分潮,按振幅大小排列,前6个主要分潮分别为M_(2)、S_(2)、K_(1)、SA、N_(2)和O_(1)。对3 M潮位数据进行调和分析时,为保证获取足够的分潮,需要利用主分潮和随从分潮的差比关系来推算随从分潮,并添加必要的浅水分潮。利用1 a逐时潮位资料计算得出的调和常数进行2019年天文潮预报,实测与预报对比得出的潮高残差整体服从正态分布,残差均值小于10^(-2)m,置信区间长度小于10^(-2)。将天文潮预报值与潮汐表数据进行比较,对比发现两者差异较小,进一步证实利用T_TIDE开展天文潮预报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和分析 天文分潮 天文潮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电能监测与安全控制装置的设计 被引量:2
2
作者 宋政瑶 陈帅奇 +1 位作者 吴茜 陈宝远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0年第8期18-21,共4页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家庭生活的品质和便捷度的追求也越来越高,随之越来越多的家用电器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给我们带来居住的便捷、舒适、幸福快乐的同时,也带来了用电安全的隐患。为此,设计了一种安全便捷的智...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家庭生活的品质和便捷度的追求也越来越高,随之越来越多的家用电器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给我们带来居住的便捷、舒适、幸福快乐的同时,也带来了用电安全的隐患。为此,设计了一种安全便捷的智能电能监测与安全控制装置。它在不破坏原有供电电路及用电器的基础上,完成随时查看家用电器的用电量、电费、用电时间等内容,以及定时通断、设备报警的操作,以期望既能随时查看用电情况,又能保证用电安全并能够节省社会能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监测 安全控制 电量计量 定时通断 One Net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深海小型底栖动物丰度和生物量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晓收 许嫚 +3 位作者 张敬怀 牟刚 刘丹 李肖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2-59,共8页
2010年9月在南海北部5个深海站位和1个浅海站位进行了小型底栖动物和环境因子采样,对小型底栖动物的丰度和生物量进行了定量研究。本次调查中,共鉴定出10个小型底栖动物类群,分别是线虫、桡足类、多毛类、介形类、甲壳类幼体、异足类、... 2010年9月在南海北部5个深海站位和1个浅海站位进行了小型底栖动物和环境因子采样,对小型底栖动物的丰度和生物量进行了定量研究。本次调查中,共鉴定出10个小型底栖动物类群,分别是线虫、桡足类、多毛类、介形类、甲壳类幼体、异足类、寡毛类、涡虫、无板类和等足类。从丰度来看,线虫是绝对的优势类群,占总丰度百分比为94.72%;桡足类次之,占2.70%;多毛类再次,占1.62%;其他类群之和仅占0.96%。从生物量来看,线虫的生物量最大,占总生物量的53.83%;其次是多毛类,占32.17%;居生物量第三位的是桡足类,占7.14%;其他类群之和占6.85%。小型底栖动物的丰度和干重生物量分别为566.12±635.61个·(10cm2)-1和398.43±431.98μg·(10cm 2)-1,线虫的丰度和干重生物量分别为536.21±593.48个·(10cm 2)-1和214.48±237.39μg·(10cm 2)-1。研究站位线虫、桡足类、多毛类和小型底栖动物丰度,小型底栖动物生物量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影响线虫丰度、小型底栖动物丰度、小型底栖生物生物量的主要环境因子包括底层水pH值、沉积物粉砂黏土含量和有机质含量。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VOA)结果表明,线虫丰度、桡足类丰度、小型底栖动物丰度和生物量在不同站位均有显著差异。与渤海、北黄海、南黄海、长江口、芽庄湾(越南)、大亚湾、北部湾、南海近海等海域相比,本研究海域的小型底栖动物丰度和生物量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底栖动物 丰度 生物量 南海北部 深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年辽宁东港赤潮监控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7
4
作者 姜珊 陈燕珍 +1 位作者 刘希刚 曹戈然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21-425,共5页
研究了辽宁东港鸭绿江口海域赤潮监控区6个测站的浮游植物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群落结构特征。2011年5-10月浮游植物数量变化范围为9.80×10~4~3.66×10~8个/m^3,浮游植物数量高峰出现在春季5月,最低值出现在夏季8月。共发现... 研究了辽宁东港鸭绿江口海域赤潮监控区6个测站的浮游植物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群落结构特征。2011年5-10月浮游植物数量变化范围为9.80×10~4~3.66×10~8个/m^3,浮游植物数量高峰出现在春季5月,最低值出现在夏季8月。共发现浮游植物4门33属70种,其中硅藻27属57种,甲藻4属11种,黄藻1属1种,金藻1属1种。优势种为尖刺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中肋骨条藻(Skeletonenut costatum)、窄隙角毛藻(Chaetoceros offinis)和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均为赤潮生物种。春季5月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较低,但优势度指数较高,优势种是尖刺拟菱形藻,成为形成赤潮的潜在生物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港赤潮监控区 浮游植物 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中硼的去除分离与检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陈燕珍 叶俊伟 宁桂玲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5-9,共5页
硼及其化合物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传统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核电工业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硼工业和相关工业生产的发展,水环境中的硼污染日趋严重,不仅造成硼资源的浪费,也对人类健康和动植物生长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迫切需要大力... 硼及其化合物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传统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核电工业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硼工业和相关工业生产的发展,水环境中的硼污染日趋严重,不仅造成硼资源的浪费,也对人类健康和动植物生长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迫切需要大力发展水中硼的检测方法。同时随着海水淡化和盐湖资源利用的发展,使得水中硼的去除分离方法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对近年来水环境中硼的去除分离和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做了综述,并讨论其未来发展的可能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电站附近海域漂流海藻的漂移路径数值模拟 被引量:3
6
作者 关春江 王昆 +5 位作者 田新华 徐鹏 陆宏亮 刘永健 赵行行 孔芳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29-239,共11页
研究核电站附近海域漂流海藻的漂流路径对保障核电站冷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根据辽东湾东部海域漂流海藻的分布特征,构建该海域的二维水动力和粒子追踪数值预测、预报模型,基于近年实际观测的海流和潮位数据,对水动力模型进行验证... 研究核电站附近海域漂流海藻的漂流路径对保障核电站冷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根据辽东湾东部海域漂流海藻的分布特征,构建该海域的二维水动力和粒子追踪数值预测、预报模型,基于近年实际观测的海流和潮位数据,对水动力模型进行验证,并根据2019年5月至8月释放北斗和GPS浮标采集数据,对该海域相同工况下的海藻漂移路径进行校验,均吻合良好。同时,对该海域7月大潮期,取水口附近海域的海藻堵塞风险进行了模拟分析,得到各不同工况下,漂流海藻到达取水口定义威胁区范围内的时间。结果表明,该数值模型能够对漂流海藻的漂移路径进行准确模拟,可为科学规避或有效减轻漂流海藻对核电站冷源取水口的堵塞风险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水文学 核电站 漂流海藻 水动力 漂移路径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大西洋涛动对我国冬季辽东湾海冰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希茜 韦冬妮 王喜风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1-57,共7页
利用经验正交函数分析NCEP1月份海平面气压确认冬季NAO为主要模态,在高压区和低压区分别取三个点的平均分别代表高压区和低压区的平均气压,标准化处理后,用这两者的差来代表冬季NAO指数。对该指数进行功率谱分析得出冬季NAO不仅有2—3年... 利用经验正交函数分析NCEP1月份海平面气压确认冬季NAO为主要模态,在高压区和低压区分别取三个点的平均分别代表高压区和低压区的平均气压,标准化处理后,用这两者的差来代表冬季NAO指数。对该指数进行功率谱分析得出冬季NAO不仅有2—3年、8年的年际变率,还有50—70年的年代际变率。冬季NAOI与我国辽东湾底两个测点的冰量呈负相关,相关系数都达到-0.7,在对我国辽东湾海冰的预报时,可将NAOI考虑进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大西洋涛动 辽东湾海冰 海冰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绿江口赤潮监控区海域浮游植物群落 被引量:1
8
作者 姜珊 陈燕珍 +2 位作者 曹戈然 陈宦卿 刘希刚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17-622,共6页
研究了2011—2015年鸭绿江口辽宁东港赤潮监控区海域浮游植物群落,并分析了其与各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5年共检出浮游植物3门53属136种,其中硅藻门40属107种,甲藻门11属27种,金藻门2属2种。各季节优势种多为赤潮藻,如尖刺伪菱形藻、... 研究了2011—2015年鸭绿江口辽宁东港赤潮监控区海域浮游植物群落,并分析了其与各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5年共检出浮游植物3门53属136种,其中硅藻门40属107种,甲藻门11属27种,金藻门2属2种。各季节优势种多为赤潮藻,如尖刺伪菱形藻、柔弱角毛藻、中肋骨条藻和丹麦细柱藻等。浮游植物数量通常在春季和秋季出现高峰,在夏季与水温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0.696(P<0.01)。与夏季和秋季相比,春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稳定性较差,易出现细胞数量和优势度均较高的单一优势种,可见春季—初夏是该海域赤潮易发季节。近年来偶见种和暖水种成为优势种的现象指示了外来物种入侵或调查海域环境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绿江口 赤潮监控区 浮游植物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紫菜生物多样性及其栽培生物学基础 被引量:9
9
作者 王旭雷 马颖超 +16 位作者 鲁晓萍 姜波 沈宗根 陆勤勤 沈颂东 卢山 何林文 牛建峰 汪文俊 夏邦美 茅云翔 陈昌生 谢潮添 骆其君 邵魁双 陈伟洲 王广策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5-135,共11页
综述了重要经济红藻法紫菜属物种多样性及其地理分布,修订了法紫菜属中文名称,回顾了紫菜生活史研究的历程,基本概括了法紫菜栽培生物学基础研究成果。根据文献报道及最新研究成果,认为紫菜属和法紫菜属共有138个物种,集中分布在北半球... 综述了重要经济红藻法紫菜属物种多样性及其地理分布,修订了法紫菜属中文名称,回顾了紫菜生活史研究的历程,基本概括了法紫菜栽培生物学基础研究成果。根据文献报道及最新研究成果,认为紫菜属和法紫菜属共有138个物种,集中分布在北半球的温带、亚热带海域,其中我国是物种多样性较高的国家之一,其物种及变种数达到25个。法紫菜生活史的阐明对紫菜栽培产业的发展具有奠基性的作用,其中我国藻类学家曾呈奎和张德瑞在法紫菜生活史研究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提出了壳孢子的概念,被广泛接受并沿用至今。壳孢子采苗和丝状体培养技术是发展紫菜栽培业的重要基础,丝状体生长发育及壳孢子形成的分子机制将是未来法紫菜生物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尽管根据已发表的相关文献大致梳理了法紫菜相关生物学基础研究的成果,但限于篇幅对栽培生产中相关技术的优化、完善与推广以及新品种培育等均未作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菜属/法紫菜属 地理分布 生活史 采苗技术 丝状体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雷达高度计的辽东湾海冰外缘线提取及其变动规律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飞成 韦冬妮 +2 位作者 张冰花 袁丁 王喜风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26-832,共7页
为了分析利用雷达高度计资料提取海冰外缘线的精度,推进高度计在中国海冰遥感监测中的应用进展,本研究中基于Jason-2高度计沿岸和水文专用产品(PISTACH),提取了2008—2016年间辽东湾海冰外缘线,并与高分一号(GF-1)观测结果进行了对比验... 为了分析利用雷达高度计资料提取海冰外缘线的精度,推进高度计在中国海冰遥感监测中的应用进展,本研究中基于Jason-2高度计沿岸和水文专用产品(PISTACH),提取了2008—2016年间辽东湾海冰外缘线,并与高分一号(GF-1)观测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最后分析了辽东湾外缘线变动与国家海洋局葫芦岛海洋站气温观测数据的关系。结果表明:2013年末至2016年初3个冰期内的验证试验显示,基于Jason-2高度计判定的海冰外缘线延伸范围与基于GF-1遥感影像提取的结果符合良好,两者提取的海冰外缘线延伸距离均方差为2.81 n mile,并且海冰外缘线变动规律与气温数据变动规律一致;对2008年6月—2016年10月期间共8个冰期的辽东湾海冰外缘线的变动规律分析显示,2010年冰情最为严重,辽东湾海冰外缘线自海岸起沿Jason-2高度计轨道往南延伸约90 n mile,2014年和2015年的冰情较轻,延伸距离均小于40 n mile,另外,延伸距离的变动与葫芦岛的10日滑动平均气温呈明显的滞后响应关系,当滞后4 d时,两者的相关性最强,相关系数为-0.56。研究表明,基于雷达高度计资料可以准确地提取辽东湾海冰外缘线,本研究结果对于中国海冰数据产品的开发和数值模拟的改进与验证具有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高度计 回波波形 波形分类 海冰外缘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亚湾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与生态质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高鑫 李勇 +3 位作者 王长发 王立俊 张维悦 李宏俊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77-685,共9页
开展近岸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调查和生态质量评价对于指导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广东省大亚湾为研究区域,于2022年8月进行大型底栖动物和环境因子调查,利用生物指数AMBI和M-AMBI对大亚湾底栖动物群落健康状况... 开展近岸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调查和生态质量评价对于指导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广东省大亚湾为研究区域,于2022年8月进行大型底栖动物和环境因子调查,利用生物指数AMBI和M-AMBI对大亚湾底栖动物群落健康状况和生态质量状况进行评价。本研究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69种,环节动物为优势类群,主要优势种为多鳃齿吻沙蚕(Nephtys polybranchia)、细丝鳃虫(Cirratulus filiformis)和奇异稚齿虫(Paraprionospio pinnata),与历史资料对比研究表明,近40年来,大亚湾大型底栖动物物种组成已经发生显著变化。典范对应分析表明,亚硝酸-氮(NO2-N)和硝酸-氮(NO3-N)是影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丰度的主要环境因子,表明含氮营养盐已经对大亚湾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产生负面影响。生物指数评价结果表明,大亚湾底栖生境处于“未扰动”或“轻度扰动”状态,生态质量处于“好”或“一般”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多样性 群落结构 生态质量 大亚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刻蚀不锈钢丝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检测海水中多氯联苯 被引量:1
12
作者 宋明 赵行行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8-133,共6页
用氢氟酸刻蚀不锈钢丝制作了固相微萃取(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纤维,与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GC)联用直接测定了海水水样中的痕量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s),优化了萃取时间、萃取温度、搅拌速率、... 用氢氟酸刻蚀不锈钢丝制作了固相微萃取(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纤维,与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GC)联用直接测定了海水水样中的痕量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s),优化了萃取时间、萃取温度、搅拌速率、解吸温度和解吸时间对SPME的萃取效率的影响。本方法的线性范围可达两个数量级,PCB28和PCB52的线性范围是1.0~100.0 ng/L,其他8种PCBs的线性范围是0.5~50.0 ng/L(除PCB198外,r 2均在0.99以上),检出限为0.01~0.10 ng/L。单个纤维间及纤维与纤维间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4%~7.2%和4.9%~8.7%。实际海水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80.9%~106.0%。微萃取纤维机械强度高、耐海水腐蚀、寿命长、制作成本低,该方法适用于测定海水水样中的痕量PC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化学 固相微萃取 多氯联苯 不锈钢丝 海水样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