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渤、黄、东海三维潮波运动数值模拟
被引量:
79
1
作者
万振文
乔方利
袁业立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611-616,共6页
采用POM三维海流数值模式模拟渤、黄、东海潮波运动。所得潮汐调和常数与77个测站的观测值的平均绝对误差:m1振幅1.92cm,迟角4.39°;M2振幅4.70cm,迟角5.08°。模拟结果显示M2分潮流共存在8个圆流点,m1岁潮流共存在9...
采用POM三维海流数值模式模拟渤、黄、东海潮波运动。所得潮汐调和常数与77个测站的观测值的平均绝对误差:m1振幅1.92cm,迟角4.39°;M2振幅4.70cm,迟角5.08°。模拟结果显示M2分潮流共存在8个圆流点,m1岁潮流共存在9个圆流点。其中,M2分潮流在舟山群岛附近与m1分潮流在黄海北部和台湾海峡谷存在一个圆流点,这三个圆流点是本文数值模拟所首次显示的,需进一步的观测验证它们实际存在与否。模式还得出湍流涡动系数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潮汐
数值模拟
渤海
黄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南海东部海域气候特征及风浪流极值参数的研究——LAGFD数值模式群的应用
被引量:
10
2
作者
陈顺楠
乔方利
+2 位作者
潘增弟
赵伟
万振文
《黄渤海海洋》
CSCD
1998年第2期6-17,共12页
本文采用先进的LAGFD风、浪数值模式和POM(PrincetonOceanModel)三维海流模式对自1945~1995年间发生并影响南海东部海域的299个历史最强热带气旋过程进行数值后报,给出了南海东部部分海域(...
本文采用先进的LAGFD风、浪数值模式和POM(PrincetonOceanModel)三维海流模式对自1945~1995年间发生并影响南海东部海域的299个历史最强热带气旋过程进行数值后报,给出了南海东部部分海域(19°~23°N,113°~118°E)中1000m等深线内60个点的多年一遇风、浪、流和水位极值,并简要分析了南海东部(15°~27°N,108°~122°E)的气候特征,为该海域区域性海洋环境研究与工程开发提供了基础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南海
海域
气候特征
风浪流
极值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7°E经向断面上的黑潮与黑潮逆流
被引量:
10
3
作者
孙湘平
《黄渤海海洋》
CSCD
1999年第3期1-9,共9页
根据 137° E 断面 1967~1995 年冬、夏季的温、盐资料,计算和分析该断面的地转流。主要结果是:(1) 黑潮是流速很强且较稳定的单支海流,没有多支现象;黑潮逆流则不同,有时为单支,有时为2 支甚至3 支出现,...
根据 137° E 断面 1967~1995 年冬、夏季的温、盐资料,计算和分析该断面的地转流。主要结果是:(1) 黑潮是流速很强且较稳定的单支海流,没有多支现象;黑潮逆流则不同,有时为单支,有时为2 支甚至3 支出现,带有多支性成份;(2) 多年平均而言,该断面上31° N 为黑潮与黑潮逆流的分界线。冬季,黑潮主要出现在31°~33° N 之间,黑潮逆流主要出现在29°~30° N之间;夏季,黑潮主要出现在31°~34° N 之间,黑潮逆流主要出现在 28°~31° N 之间;(3) 该断面 26°~34° N 之间的流速结构,可划分为Ⅰ、Ⅱ、Ⅲ3 种类型,2 支海流均为带状的单核结构。平均而言,黑潮与黑潮逆流流速均具有夏强冬弱的现象,但后者冬、夏季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潮
黑潮逆流
多支性
带状结构
经向断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渤、黄、东海三维潮波运动数值模拟
被引量:
79
1
作者
万振文
乔方利
袁业立
机构
国家海洋局地球流体力学和数值模拟重点实验室
出处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611-616,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406065
文摘
采用POM三维海流数值模式模拟渤、黄、东海潮波运动。所得潮汐调和常数与77个测站的观测值的平均绝对误差:m1振幅1.92cm,迟角4.39°;M2振幅4.70cm,迟角5.08°。模拟结果显示M2分潮流共存在8个圆流点,m1岁潮流共存在9个圆流点。其中,M2分潮流在舟山群岛附近与m1分潮流在黄海北部和台湾海峡谷存在一个圆流点,这三个圆流点是本文数值模拟所首次显示的,需进一步的观测验证它们实际存在与否。模式还得出湍流涡动系数分布。
关键词
东海
潮汐
数值模拟
渤海
黄海
Keywords
The Bohai, Yellow, East China Seas Tides Numerical simulation
分类号
P731.23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南海东部海域气候特征及风浪流极值参数的研究——LAGFD数值模式群的应用
被引量:
10
2
作者
陈顺楠
乔方利
潘增弟
赵伟
万振文
机构
国家海洋局地球流体力学和数值模拟重点实验室
国家海洋局
第一
海洋
研究所
出处
《黄渤海海洋》
CSCD
1998年第2期6-17,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
文摘
本文采用先进的LAGFD风、浪数值模式和POM(PrincetonOceanModel)三维海流模式对自1945~1995年间发生并影响南海东部海域的299个历史最强热带气旋过程进行数值后报,给出了南海东部部分海域(19°~23°N,113°~118°E)中1000m等深线内60个点的多年一遇风、浪、流和水位极值,并简要分析了南海东部(15°~27°N,108°~122°E)的气候特征,为该海域区域性海洋环境研究与工程开发提供了基础参考数据。
关键词
中国
南海
海域
气候特征
风浪流
极值参数
Keywords
LAGFD numerical models Wind
wave
current extreme parameters Tropical cyclone
分类号
P732.5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P731.22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37°E经向断面上的黑潮与黑潮逆流
被引量:
10
3
作者
孙湘平
机构
国家海洋局地球流体力学和数值模拟重点实验室
国家海洋局
第一
海洋
研究所
出处
《黄渤海海洋》
CSCD
1999年第3期1-9,共9页
文摘
根据 137° E 断面 1967~1995 年冬、夏季的温、盐资料,计算和分析该断面的地转流。主要结果是:(1) 黑潮是流速很强且较稳定的单支海流,没有多支现象;黑潮逆流则不同,有时为单支,有时为2 支甚至3 支出现,带有多支性成份;(2) 多年平均而言,该断面上31° N 为黑潮与黑潮逆流的分界线。冬季,黑潮主要出现在31°~33° N 之间,黑潮逆流主要出现在29°~30° N之间;夏季,黑潮主要出现在31°~34° N 之间,黑潮逆流主要出现在 28°~31° N 之间;(3) 该断面 26°~34° N 之间的流速结构,可划分为Ⅰ、Ⅱ、Ⅲ3 种类型,2 支海流均为带状的单核结构。平均而言,黑潮与黑潮逆流流速均具有夏强冬弱的现象,但后者冬、夏季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
黑潮
黑潮逆流
多支性
带状结构
经向断面
Keywords
Kuroshio Kuroshio Counter Current Multi branching Banded structure
分类号
P731.27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渤、黄、东海三维潮波运动数值模拟
万振文
乔方利
袁业立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
7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国南海东部海域气候特征及风浪流极值参数的研究——LAGFD数值模式群的应用
陈顺楠
乔方利
潘增弟
赵伟
万振文
《黄渤海海洋》
CSCD
1998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137°E经向断面上的黑潮与黑潮逆流
孙湘平
《黄渤海海洋》
CSCD
1999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