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米草属植物在中国海岸带的分布现状 被引量:70
1
作者 左平 刘长安 +2 位作者 赵书河 王春红 梁玉波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1-111,共11页
结合遥感调查、现场定位,辅以文献检索、函调、电子邮件、电话等调查方式分析了4种米草属植物自引种以来在我国海岸带分布的历史及现状,结果表明,因人类围垦活动、大米草(Spartina anglica)的自身退化以及与互花米草存在生态位竞争关系... 结合遥感调查、现场定位,辅以文献检索、函调、电子邮件、电话等调查方式分析了4种米草属植物自引种以来在我国海岸带分布的历史及现状,结果表明,因人类围垦活动、大米草(Spartina anglica)的自身退化以及与互花米草存在生态位竞争关系,大米草在全国海岸带的分布面积不足16 hm2,呈退化趋势。大绳草(Spartina cynosuriodes)尚未在实验地种植,狐米草(Spartina patens)仅在苏北、天津市的部分区域有少量种植。这两种米草没有对本土生态系统造成入侵威胁。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自1979年引种以来在全国海岸带被广泛种植,后经自然扩散,目前面积已达34451 hm2。结合我国的海岸带特征与互花米草的生态位,可以把其生长区域明显分为三部分:一是福建省福鼎市以南的海岸带滩涂,可能与红树林潜在的生态位竞争有关系;二是河口区域,如在长江口的崇明东滩,互花米草与本土植物表现出明显的竞争关系;三是在其他滩涂区域,该物种可能对本土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在某些区域可能已经表现出一定的入侵性,但是其带来的促淤造陆、保滩护岸等巨大的生态效益也不应忽视。由于我国海岸带地质地貌类型复杂,互花米草在不同区域表现出不同的定植和扩散能力,与本土植被的竞争关系也明显不同。因此,在评价互花米草所造成的生态后果时,应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进行全面、系统、客观、公正地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草属植物 互花米草 分布现状 生态因子 中国海岸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虾夷扇贝毒素yessotoxins(YTXs),中国沿海贝类中首次发现的一组贝类生物毒素 被引量:30
2
作者 高春蕾 刘仁沿 +7 位作者 梁玉波 王宗灵 刘永健 庞敏 张芳 潘宁 许道艳 邵魁双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29-137,共9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对我国近海贝类中腹泻性贝毒成分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采自北黄海大连附近海域的海湾扇贝和虾夷扇贝含有25~41μg/kg的虾夷扇贝毒素(yessotoxin,YTX),在虾夷扇贝体内还含有37.2μg/kg的45-OH-YTX,并在5种...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对我国近海贝类中腹泻性贝毒成分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采自北黄海大连附近海域的海湾扇贝和虾夷扇贝含有25~41μg/kg的虾夷扇贝毒素(yessotoxin,YTX),在虾夷扇贝体内还含有37.2μg/kg的45-OH-YTX,并在5种贝中发现微量的Homo-YTX毒素组分,这是首次报道在我国贝中检出此类毒素。虾夷扇贝毒素YTXs是一类含有2个磺酰基的脂溶性多环聚醚类化合物,对小鼠的腹腔注射急性致死毒性很高,毒理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的结果说明我国贝类体内生物毒素成分复杂,亟需进行毒素成分结构、来源生物、生态毒理效应、分布规律及安全限定标准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夷扇贝毒素(yessotoxins) 腹泻性贝毒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贝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及物源初探 被引量:19
3
作者 张志锋 王燕 +2 位作者 韩庚辰 宗虎民 张哲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2-81,共10页
本文根据北部湾沉积物岩心样调查结果计算了铜、铅、锌、镉、汞、砷等重金属元素的背景值,并分析了其与南海陆架区和南海全海域沉积物背景值、广西土壤背景值之间的差异。对北部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及近10a的变化趋势以及岩心样中... 本文根据北部湾沉积物岩心样调查结果计算了铜、铅、锌、镉、汞、砷等重金属元素的背景值,并分析了其与南海陆架区和南海全海域沉积物背景值、广西土壤背景值之间的差异。对北部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及近10a的变化趋势以及岩心样中重金属元素含量近百年以来的变化趋势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北部湾近岸海域沉积物中铜、砷、汞、镉重金属元素含量总体呈增长趋势,北部湾中部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年际变化有升有降,至湾口处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基本不变。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北部湾近岸沉积物中砷、汞、镉等重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明显受到广西人类活动的影响。北部湾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元素主要来源于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广西沿岸陆源输入,经由琼州海峡的外部海域物质输入也有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湾 重金属 背景值 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潮藻类温度生态幅的定量表达模型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陈艳拢 赵冬至 +1 位作者 杨建洪 赵玲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56-161,共6页
首先在Moisan的温度和比生长率关系基础上,依据Shelford耐受性定律,建立了赤潮藻类温度生态幅(最适温度、适温范围、耐受范围)的定量表达模型。同时,依据此模型可定量导出赤潮藻类的生物学零度。其次,结合实验培养数据,建立了东海原甲... 首先在Moisan的温度和比生长率关系基础上,依据Shelford耐受性定律,建立了赤潮藻类温度生态幅(最适温度、适温范围、耐受范围)的定量表达模型。同时,依据此模型可定量导出赤潮藻类的生物学零度。其次,结合实验培养数据,建立了东海原甲藻比生长率的温度响应模式,并利用研究结果定量得到该藻种的温度生态幅,这与已有的实验研究和现场监测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生长率 生态幅 最适温度 适温范围 耐受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OS卫星盐度数据在中国近岸海域的准确度评估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新新 杨建洪 +2 位作者 赵冬至 王祥 孙广轮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69-176,共8页
盐度是描述海洋的关键变量,对海表面盐度进行观测可以推进对全球水循环的理解。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在中国近海海域对SMOS卫星盐度数据进行准确度评估。主要方法是将SMOS卫星L2海洋盐度数据产品(V317)与实测ARGO数据和走航数据进行匹配,并... 盐度是描述海洋的关键变量,对海表面盐度进行观测可以推进对全球水循环的理解。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在中国近海海域对SMOS卫星盐度数据进行准确度评估。主要方法是将SMOS卫星L2海洋盐度数据产品(V317)与实测ARGO数据和走航数据进行匹配,并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对SMOS卫星数据准确度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匹配数据的线性关系不显著,SMOS卫星盐度数据(V317)在南海和东海的均方根误差分别约为1.2和0.7,应用海表面粗糙度修正模型得到的3组海表盐度数据准确度都相对较低,尤其在近岸强风场区域,海表盐度卫星数据相对于实测数据偏高,这可能是由于海表粗糙度和陆地射频干扰(RFI)作用影响的结果;SMOS卫星数据在东海的均方根误差比南海高0.5左右,这可能是由于东海海域为相对开阔海域,受陆地RFI影响相对南海较小;在中国近岸海域,应用SSS1和SSS3模型得到的盐度数据准确度相对较高,可以对模型进行地球物理参数修正,进行局地化改进,预计可以提高近岸海域盐度反演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遥感 海表盐度 ARGO 粗糙度修正模型 近岸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红外辐射计海表温度数据交叉比对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奚萌 宋清涛 +3 位作者 林明森 邹斌 李文君 徐玉柱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36-453,共18页
本文将西北太平洋海域作为研究区域,以2003—2009年的三个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红外产品(AVHRR Pathfinder/NOAA,MODIS/Terra和MODIS/Aqua)为研究对象,分别与Argo浮标数据进行了真实性检验,同时红外产品之间也进行了... 本文将西北太平洋海域作为研究区域,以2003—2009年的三个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红外产品(AVHRR Pathfinder/NOAA,MODIS/Terra和MODIS/Aqua)为研究对象,分别与Argo浮标数据进行了真实性检验,同时红外产品之间也进行了交叉比对分析。通过评定产品间的差异及使用条件,为融合产品数据源选取和权重分配提供参考依据,用以提高融合产品的数据质量。结果表明,三种红外数据与Argo浮标的平均偏差在±0.2°C之间,均方根误差小于0.8°C,且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白天的平均偏差均是夏季为正、冬季为负,夜间的平均偏差基本均为负偏差,冬季比夏季的偏差更大,冬季的均方根误差较小;三种红外数据之间的平均偏差在±0.1°C之间,均方根误差小于0.6°C;三个红外产品在空间上均能反映西北太平洋海域的海表温度变化趋势,三个产品之间无明显优劣差异;尽管红外数据的空间覆盖率偏低,但是它提供了高精度和高特征分辨率的数据产品,并弥补了近岸海域缺乏观测数据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表温度 红外辐射计 Argo数据 西北太平洋 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湾海域短链氯化石蜡的生物累积特征 被引量:15
7
作者 王成 高媛 +2 位作者 张海军 樊景凤 陈吉平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4-49,共6页
为了解短链氯化石蜡(SCCPs)在我国海域的污染现状,于2009年采集了渤海辽东湾海域的浮游动物、8种底栖动物(虾、蟹、蛤、扇贝和螺)和6种鱼类,采用高分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负离子化-低分辨质谱(HRGC/ECNI-LRMS)分析了其中的SCCPs.结果表明... 为了解短链氯化石蜡(SCCPs)在我国海域的污染现状,于2009年采集了渤海辽东湾海域的浮游动物、8种底栖动物(虾、蟹、蛤、扇贝和螺)和6种鱼类,采用高分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负离子化-低分辨质谱(HRGC/ECNI-LRMS)分析了其中的SCCPs.结果表明,渤海辽东湾海域水生动物体中SCCPs的含量变化范围为0.66—20.32μg.g-1dw(干重).采集的15种水生动物样品中SCCPs以C10-SCCPs和C11-SCCPs为主,C13-SCCPs含量最低,并且低氯取代(五氯和六氯)的C10-SCCPs和C11-SCCPs在绝大多数生物体内累积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链氯化石蜡 生物累积 辽东湾 高分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负离子化-低分辨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口沉积物反硝化细菌数量及多样性的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樊景凤 陈佳莹 +1 位作者 陈立广 关道明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4-102,共9页
对辽河口沉积物中反硝化细菌的数量、多样性以及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采用MPN-Griess分析了春夏秋三季的反硝化细菌数量,结果表明其数量春季最多,秋季次之,夏季最低,且从辽河下游及河口向远海区域逐渐降低。采用PCR-RFLP对反硝化细菌的... 对辽河口沉积物中反硝化细菌的数量、多样性以及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采用MPN-Griess分析了春夏秋三季的反硝化细菌数量,结果表明其数量春季最多,秋季次之,夏季最低,且从辽河下游及河口向远海区域逐渐降低。采用PCR-RFLP对反硝化细菌的亚硝酸盐还原酶基因(nirS)进行分析,发现沉积物中的反硝化细菌类型较新,大多数细菌的nirS序列与已知序列的相似性都在95%以下。这些反硝化细菌主要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类细菌,其中变形菌门类细菌占主导地位。构建了系统发育树,其中包含世界的九大河口及海域沉积物中反硝化细菌的nirS序列,虽然大部分也属于变形菌门,但是与本次报道的菌体的亲缘关系较远。本次对辽河口沉积物中反硝化细菌的多样性的分析,说明不同特征海域反硝化细菌群落具有独立性,为微生物参与反硝化过程的调控作用、反硝化过程的时空耦合作用以及区域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模型的建立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口沉积物 反硝化细菌数量 反硝化细菌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洋河河口海域有色溶解性有机物的光学特性及遥感反演模型 被引量:7
9
作者 王林 赵冬至 +1 位作者 杨建洪 陈艳拢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5-51,共7页
有色溶解性有机物(CDOM)在河口混合过程中近似呈保守行为,可作为水团运动的示踪剂。基于2009年5月6日大洋河河口海域水体调查的实测数据,对该区域CDOM光学特性及遥感反演模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CDOM主要来自河流输入,成分... 有色溶解性有机物(CDOM)在河口混合过程中近似呈保守行为,可作为水团运动的示踪剂。基于2009年5月6日大洋河河口海域水体调查的实测数据,对该区域CDOM光学特性及遥感反演模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CDOM主要来自河流输入,成分相对较稳定,属于典型的近岸二类水体区域;波长275~295 nm的光谱斜率和波长400 nm的吸收系数对CDOM分子量的相对大小均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该区域的CDOM存在保守混合行为,随河流淡水的注入、扩散,水体盐度逐渐增大,河流淡水带入的高浓度CDOM被稀释,CDOM浓度逐渐减小,同时河流淡水中所含高比例的大分子腐殖酸降低,海水中所含高比例的小分子富里酸相应增加,使光谱斜率和波长250和365 mm处的吸收系数比值均增大;基于Rrs(531)/Rrs(551)敏感波段建立的模型表现最好,相关系数的二次方可达0.84,可作为大洋河河口海域CDOM遥感反演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洋河河口 有色溶解性有机物 吸收系数 遥感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口海域N_2O分布特征和海气通量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关道明 赵化德 姚子伟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5-90,共6页
于2007年5月份(枯水期)和8月份(丰水期)采集辽河口区域大气样品及水样,应用气相色谱及静态顶空法测定大气及海水中溶解N2O的浓度,并计算不同站位的N2O通量。结果表明:辽河口区域水体中溶解N2O浓度存在着明显的时空变化,5月份河口区域水... 于2007年5月份(枯水期)和8月份(丰水期)采集辽河口区域大气样品及水样,应用气相色谱及静态顶空法测定大气及海水中溶解N2O的浓度,并计算不同站位的N2O通量。结果表明:辽河口区域水体中溶解N2O浓度存在着明显的时空变化,5月份河口区域水体中N2O浓度高于8月份,且河流段溶解N2O浓度大于近海岸海域。水中溶解N2O浓度及溶解氧浓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在枯水期和丰水期,所有站位的N2O均处于过饱和状态,N2O气体从水体向大气排出,辽河口区域是大气中N2O的一个排放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口 N2O 分布 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多源微波辐射计海表温度数据交叉比对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奚萌 宋清涛 +1 位作者 林明森 李文君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32-47,共16页
海表温度产品是研究全球海洋大气系统的重要数据源,在海洋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以西北太平洋海域为研究区域,本文对2013年和2014年3个微波辐射计海表温度产品(AMSR-2,TMI和WindSat)的产品特性和Argo浮标进行了真实性... 海表温度产品是研究全球海洋大气系统的重要数据源,在海洋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以西北太平洋海域为研究区域,本文对2013年和2014年3个微波辐射计海表温度产品(AMSR-2,TMI和WindSat)的产品特性和Argo浮标进行了真实性检验,并对3个传感器数据进行了交叉比对分析,具体涉及海表温度分布、温度梯度分布、观测点分布、匹配点分布、平均偏差分布、均方根误差分布、统计分析结果的逐月演变和海表温度误差棒分析。结果表明,3个微波辐射计在空间尺度上都能比较一致地反映西北太平洋海域的海表温度变化趋势。但遥感数据与浮标数据却存在季节性变化和昼夜差异,其中冬季微波数据与浮标数据的平均偏差和均方根误差较小,降轨数据与浮标数据的结果更接近。AMSR-2的海表温度数据质量比TMI和WindSat的海表温度数据更接近Argo数据。相比于WindSat和TMI,AMSR-2和TMI的海表温度数据质量更为接近,但是由于受到近岸陆地信号干扰,AMSR-2和TMI离岸100km以内海域的数据应当慎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表温度 微波辐射计 ARGO浮标 西北太平洋 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点海水浴场主要肠道病毒的调查 被引量:3
12
作者 明红霞 樊景凤 +1 位作者 关道明 梁玉波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38-145,共8页
海水浴场作为重要的娱乐场所,其水质卫生状况对保障公众健康极其重要。对全国重点海水浴场中轮状病毒、星状病毒和脊髓灰质炎病毒进行了调查,因为这3种病毒是引发腹泻性胃肠炎的重要病原。2007年8月选定全国10个重点海水浴场,于游泳区设... 海水浴场作为重要的娱乐场所,其水质卫生状况对保障公众健康极其重要。对全国重点海水浴场中轮状病毒、星状病毒和脊髓灰质炎病毒进行了调查,因为这3种病毒是引发腹泻性胃肠炎的重要病原。2007年8月选定全国10个重点海水浴场,于游泳区设定2个站位,无菌采集表层海水,用Millipore的病毒浓缩包进行海水中病毒的浓缩,用RT-PCR进行三种病毒的监测。调查结果显示: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达40%(8/20)、星状病毒的为35%(7/20)、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为35%(7/20);在这十大重点海水浴场中,除北海一处无病毒检出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病毒阳性检出,表明我国的重点海水浴场水质已经遭受肠道病毒不同程度的污染。建议相关部门应该加强海水浴场的卫生管理,避免公众因在海水浴场娱乐导致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海水浴场 肠道病毒 轮状病毒 星状病毒 脊髓灰质炎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海水浴场及经济贝类中腺病毒的分布 被引量:2
13
作者 明红霞 樊景凤 +1 位作者 梁玉波 关道明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8-114,共7页
为分析全国海水浴场、贝类增养殖区人类肠道腺病毒的污染状况,采用超滤浓缩方法,TaqM an探针实时定量PCR技术对其进行了定量。结果表明,全国10个海水浴场表层海水中腺病毒的阳性检出率为35%,含量为1.1×107~2.8×107 copi... 为分析全国海水浴场、贝类增养殖区人类肠道腺病毒的污染状况,采用超滤浓缩方法,TaqM an探针实时定量PCR技术对其进行了定量。结果表明,全国10个海水浴场表层海水中腺病毒的阳性检出率为35%,含量为1.1×107~2.8×107 copies/L。在离岸100 m和1000 m处腺病毒的分布无显著差别( p>0.05);在调查的162份贝类样品中,腺病毒的阳性检出率为11.7%,含量为2.4×104~3.1×105 copies/g。6类经济贝类中牡蛎带病毒量最高。由此可见,全国范围内海水浴场表层海水和主要增养殖区经济贝类中腺病毒污染比较普遍,尤其以山东、辽宁和浙江三省最为严重,给洗浴者和消费者健康造成潜在威胁。人类肠道腺病毒可以很好地指示粪便污染,调查其在海水浴场和经济贝类中的分布,可以帮助公众预警胃肠道病毒的暴发流行,本研究为开展全国腺病毒的环境风险评估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肠道腺病毒 表层海水 经济贝类 TaqMan探针实时定量PCR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肠道病毒的季节分布及其污染类型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明红霞 樊景凤 朱琳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62-169,共8页
肠道病毒是一类水传播胃肠道疾病的重要病原体。为了解感染性肠道病毒在海水环境中的季节分布规律、污染类型以及与流行病学的关系,于2010年12月到2011年10月应用能够提供病毒感染性信息的细胞培养结合实时定量PCR(ICC-qPCR)方法,分... 肠道病毒是一类水传播胃肠道疾病的重要病原体。为了解感染性肠道病毒在海水环境中的季节分布规律、污染类型以及与流行病学的关系,于2010年12月到2011年10月应用能够提供病毒感染性信息的细胞培养结合实时定量PCR(ICC-qPCR)方法,分4个季节对渤海湾天津近岸海域表层海水中肠道病毒进行了监测。500mL海水经超滤浓缩,48h细胞培养,然后用qPCR检测得到四季海水样品中感染性肠道病毒的浓度为0.2N196PFU/L,平均值为60PFU/L,其中夏季和秋季肠道病毒浓度较高,其平均值分别为82PFU/L和110PFU/L。秋季阳性检出率最高(85.7%),其次是冬季(71.4%)。经测序分析,其主要污染类型是脊髓灰质炎I型疫苗株,此外,还检测出危及公众健康的一株类口服脊灰工型疫苗脊灰和一株脊灰疫苗衍生株。由此可见,肠道病毒的季节分布和主要污染类型与临床上的流行趋势基本一致,海洋作为一个天然的受纳水体为病毒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场所和传播机会,对公众健康存在着潜在的威胁。因此,为减少相关疾病的暴发,应重点加强肠道病毒流行季节的海洋水质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肠道病毒 细胞培养结合实时定量PCR渤海湾 表层海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通近岸海域水质特征的因子及聚类分析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丁言者 李飞 +2 位作者 徐敏 黄晓龙 徐文健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1,共11页
基于2012年5月、8月和10月3个航次水质环境调查资料,利用因子分析探讨南通近岸海域海水水质主要影响因素的空间分布特征;通过站位聚类分析进行了区域类别划分,并对各区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季节变化进行了分析。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南通近... 基于2012年5月、8月和10月3个航次水质环境调查资料,利用因子分析探讨南通近岸海域海水水质主要影响因素的空间分布特征;通过站位聚类分析进行了区域类别划分,并对各区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季节变化进行了分析。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南通近岸海域主要存在4种水质影响因素,总体表现为受近岸污染源的控制影响,其中F1(NO-2-N、石油类)高值区位于冷家沙西北侧,是北上长江径流与外海水在冷家沙浅滩处相遇作用的结果;F2(DO、NO-3-N)体现了外海水进入的影响,其值由近岸向离岸逐渐增大;F3(COD、PO3-4-P)显示了河流输入的影响,F4(NH+4-N)体现了人为源的作用,两者高值区均分布于栟茶运河河口和长江口北侧。站位聚类分析显示,南通近岸海域可划分为5个类型区,其中A区(小洋口港近岸区域)受陆源河口排污影响,且所处水道尾部水文动力条件弱,污染严重;B区(烂沙洋海域)受西侧相邻的河口排污区和近岸污染影响,在主要潮汐通道的强动力作用下,污染程度较轻;C区(冷家沙区域)为B、D两区之间的潮滩区,受到B、D两区域污染的综合影响;D区(冷家沙南侧近岸海域)主要受近岸污染影响,为小庙洪和网仓洪的强动力控制区;长江入海携带污染物及水流扰动对E区(东南部离岸海域)有一定干扰。不同空间类型分区体现了区域动力地貌在海洋污染物分布中的强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通海域 水质 时空特征 动力地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连湾石油污染沉积物中细菌群落结构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高小玉 明红霞 +4 位作者 陈佳莹 李江宇 韩俊丽 林凤翱 樊景凤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8-66,共9页
大连新港"7.16"输油管道爆炸溢油事故发生后,为探究石油污染与细菌群落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及在石油生物降解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菌菌群,本研究对大连湾表层沉积物中石油烃含量和细菌宏基因组16SrDNA V3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大连新港"7.16"输油管道爆炸溢油事故发生后,为探究石油污染与细菌群落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及在石油生物降解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菌菌群,本研究对大连湾表层沉积物中石油烃含量和细菌宏基因组16SrDNA V3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溢油初期2010年8月DLW01站位表层沉积物石油烃含量高达1 492mg/kg,符合第三类沉积物质量标准,随着时间推移,2011年4月、2011年7月、2011年12月航次各站位沉积物中石油烃含量基本呈下降趋势,且均符合第一类沉积物质量标准;16S rDNA PCR-DGGE方法分析表明,石油烃含量高的区域优势细菌种类少,反之则较丰富;海洋环境中同一地点的细菌群落能保持一定稳定性;大连湾石油污染沉积物中变形菌门γ-变形菌纲和拟杆菌门一直保持较高的优势度,是在石油生物降解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菌菌群,而厚壁菌门只在石油烃含量低的区域出现;此外,出现的对污染物敏感的嗜冷杆菌可作为石油污染指示生物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优势种群 石油污染 大连湾 沉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浪在潜堤上破碎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忠波 房克照 孙昭晨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89-1097,共9页
为模拟潜堤上的波浪破碎,在高阶Boussinesq方程中引入二阶紊动粘性项,建立了考虑波浪破碎的Boussinesq数值模型。在非交错网格下利用预报—校正的有限差分法求解控制方程,其中预报采用了三阶Adams-Bashforth格式和校正采用四阶Adams-Mou... 为模拟潜堤上的波浪破碎,在高阶Boussinesq方程中引入二阶紊动粘性项,建立了考虑波浪破碎的Boussinesq数值模型。在非交错网格下利用预报—校正的有限差分法求解控制方程,其中预报采用了三阶Adams-Bashforth格式和校正采用四阶Adams-Moulton格式。利用数值模型,通过数值试验,再现了波浪在不同坡度的潜堤上破碎演变过程。首先通过一组地形,将计算波面的时间历程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讨论和分析了二阶紊动粘性项中启动破碎的参数对数值计算结果的影响,给出模拟该问题时最优参数取值,进而通过其他两组地形的数值计算结果验证参数取值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ussinesq模型 波浪破碎 紊动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洪涝灾害损失评估及预测的CART模型研究——以湖南省为例 被引量:15
18
作者 吉中会 李宁 +1 位作者 吴吉东 刘雪琴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6-110,164,共6页
选择湖南省14个地级市(州)1995—2009年4—9月降水量、降水量的距平百分率、最高水位值以及对应年份的年末耕地面积、农作物受灾面积、受灾人口、人口密度、产值密度8类指标作为自变量,损失率为因变量,构建指标体系,利用分类与回归树模... 选择湖南省14个地级市(州)1995—2009年4—9月降水量、降水量的距平百分率、最高水位值以及对应年份的年末耕地面积、农作物受灾面积、受灾人口、人口密度、产值密度8类指标作为自变量,损失率为因变量,构建指标体系,利用分类与回归树模型逐级提取出了造成洪涝灾害损失的主要因子,依次为农作物受灾面积、受灾人口、7月降水量、6月降水距平百分率、9月降水量以及人口密度。同时确定了影响阈值,当农作物受灾面积不超过56.8×103hm2,且受灾人口少于158.2万人时,预测损失级别为1,属于微灾;而农作物受灾面积超过81.1×103hm2,7月降水量少于343 mm,6月降水距平百分率大于94.5%时,预测损失级别为5,属极重灾。CART模型应用简单、结果客观,为洪涝灾害损失评估及预测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涝灾害 CART模型 损失评估 预测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