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角海洋倾倒区环境调查 被引量:2
1
作者 何明海 黄英凯 +2 位作者 曾昭文 杨顺良 陈华胄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5年第3期249-261,共13页
本文根据1993年进行的水文、化学、地质、生物等专业20多个项目的调查,报道了九龙江口外塔角海洋倾倒区启用两年后的环境现状,以及倾倒活动对海区环境、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年来,塔角海洋倾倒区及其附近已出现不同程度的淤积,... 本文根据1993年进行的水文、化学、地质、生物等专业20多个项目的调查,报道了九龙江口外塔角海洋倾倒区启用两年后的环境现状,以及倾倒活动对海区环境、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年来,塔角海洋倾倒区及其附近已出现不同程度的淤积,但未影响厦门港主航道;由于海区水动力条件好,倾倒区一带水质基本正常,与邻近海区比较,相差不大;因疏浚泥富含有机物,与倾倒前比较,倾倒区底质硫化物增加115.6×10-6(m/m),表明底质已受到有机污染的影响;倾倒活动对底栖生物的影响较大,倾倒区内生物种类明显减少,棘皮动物的反应最为敏感,仅分布于倾倒区外。本文还提出了该倾倒区今后使用及管理的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倾倒区 环境调查 废物 海区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角海洋倾倒区底栖生物生态 被引量:5
2
作者 何明海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29-39,共11页
根据1995年的调查,并与1993年比较,探讨了疏浚泥倾倒对塔角海洋倾倒区底栖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倾倒活动对底栖生物的影响较大。倾倒区内底栖生物种类明显减少,栖息密度和生物量变化显著.
关键词 塔角海洋倾倒区 底栖生物 生态比较 厦门 倾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刍议 被引量:2
3
作者 何明海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2年第3期281-284,共4页
本文分析了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指出了加强管理的必要性,提出了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制订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强化法制管理、大力进行宣传教育和积极发挥保护区多功能作用等有效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 海洋 自然保护区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监视工作效益和工作质量评价方法探讨
4
作者 张士三 陈劲毅 +2 位作者 潘皆再 曾昭文 陈玉霞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8年第3期337-341,共5页
海洋监视工作的效益和工作质量评价是海洋行政执法管理中对其工作结果进行检查和自检的一种方法。本文根据海洋监视可控度、海上管理目标实现情况及效益判断事项,分别建立了工作效益和工作质量评价的数学公式。该公式表明,效益指数Vs... 海洋监视工作的效益和工作质量评价是海洋行政执法管理中对其工作结果进行检查和自检的一种方法。本文根据海洋监视可控度、海上管理目标实现情况及效益判断事项,分别建立了工作效益和工作质量评价的数学公式。该公式表明,效益指数Vs与海洋监视可控度K呈正比,与权益性事项数、经济性事项数及公益性事项数之和也呈正比。工作质量指数Vz与海洋监视可控度K呈正比,而与对应K的违法事件发生率、环境质量参数、海洋资源非合理开发项目比之和三反比。通过福建海域1993~1995年海洋监视工作的试评价,其结果证明上述评价方法能够较好地反映海洋监视工作的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监视 工作效益 工作质量 评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浚物海洋倾倒区封闭条件探讨
5
作者 张士三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8年第1期110-114,共5页
海洋倾倒区封闭是海洋倾废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目前,疏浚物倾倒活动是一项比较频繁的海上倾倒活动。疏浚物海洋倾倒区的封闭,需要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和判断方法,本文提出用外溢作为一种判断方法,且将倾倒区外溢分为无外溢、少量... 海洋倾倒区封闭是海洋倾废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目前,疏浚物倾倒活动是一项比较频繁的海上倾倒活动。疏浚物海洋倾倒区的封闭,需要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和判断方法,本文提出用外溢作为一种判断方法,且将倾倒区外溢分为无外溢、少量外溢、显著外溢、严重外溢和最严重外溢五类,认为当倾倒区出现显著外溢时,应考虑限制使用;当倾倒区出现严重外溢时,应考虑封闭;当出现危害性外溢时,应立即封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倾倒区 疏浚物 外溢 封闭 海洋倾废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建设刍议
6
作者 何明海 《福建水产》 1992年第1期80-83,共4页
一、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意义。生物资源是人类生存和未来发展的不可复得的宝贵资源基础。近几十年来,人类对生物资源的需求愈来愈多,但由于盲目地开发,世界各地环境的恶化使大量物种陷入濒危乃至灭绝的境地。物种正以前所未有... 一、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意义。生物资源是人类生存和未来发展的不可复得的宝贵资源基础。近几十年来,人类对生物资源的需求愈来愈多,但由于盲目地开发,世界各地环境的恶化使大量物种陷入濒危乃至灭绝的境地。物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从地球上消失。环境和资源问题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而产生,也需要通过人类的自我控制来解决。当前,一个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中心的全球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已成为国际环境问题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基础 福建 自然保护区建设 需求 生物资源 世界 发展 海洋生态 物种 濒危
全文增补中
厦门海岸带资源与管理战略 被引量:4
7
作者 张聪义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8年第2期228-234,共7页
本文分析了厦门海岸带资源现状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厦门海岸带管理素来以行业为基础,实施行业管理。这种管理机制已经难以解决海岸带过度开发、环境恶化、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等日益严重的问题。新型的海岸带资源管理是一种... 本文分析了厦门海岸带资源现状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厦门海岸带管理素来以行业为基础,实施行业管理。这种管理机制已经难以解决海岸带过度开发、环境恶化、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等日益严重的问题。新型的海岸带资源管理是一种较为全面的管理方法,致力于建立综合管理体制,其中考虑到各行业部门对海岸带及其资源可能造成影响的各种活动,同时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环境和生态等问题,从而平衡和优化经济发展、公共利用和环境保护等各种社会需求。厦门海岸带综合管理的成功,取决于有关各方面的努力,同时也取决于海岸带资源利用的科学规划与管理策略。文章讨论了厦门海岸带资源综合管理的战略并提出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门 海岸带 资源管理战略 生物资源 矿产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海岸带管理模式研究
8
作者 张聪义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8-52,共5页
厦门海岸带管理的传统模式以行业管理为基础,实施分工分类的行业管理。这种管理机制已经难于解决海岸带过度开发、环境恶化、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等日益复杂的问题。因此,厦门开始寻求海岸带管理的新途径——海岸带综合管理,... 厦门海岸带管理的传统模式以行业管理为基础,实施分工分类的行业管理。这种管理机制已经难于解决海岸带过度开发、环境恶化、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等日益复杂的问题。因此,厦门开始寻求海岸带管理的新途径——海岸带综合管理,以期实现海洋资源和环境的持续利用和海洋经济的持续发展这一总体目标。新型的海岸带管理致力于建立综合管理体制,从而平衡和优化经济发展、公共利用和环境保护等各种社会需求。文章同时分析了厦门海岸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讨论了厦门海岸带综合管理的对策,提出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门 海岸带 管理模式 海洋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黄厝文昌鱼保护区监测与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曾国寿 何明海 程兆第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74-181,共8页
本文报道了1994年7月至1995年7月厦门黄厝文昌鱼自然保护区的监测结果。表明该区文昌鱼的数量较大(平均密度142尾/m2,平均生物量8·10g/m2),体长组成以11~40mm为多,其性成熟主要在4月上、中旬,生殖期集中在4月下旬至5月上... 本文报道了1994年7月至1995年7月厦门黄厝文昌鱼自然保护区的监测结果。表明该区文昌鱼的数量较大(平均密度142尾/m2,平均生物量8·10g/m2),体长组成以11~40mm为多,其性成熟主要在4月上、中旬,生殖期集中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文昌鱼栖息地底质类型以粗中砂为主,有机质含量较低,平均0.14(m/m);区内底栖生物58种,种类以多毛类、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为主,数量则以棘皮动物占优势,其分布自南向北递减;文昌鱼主要饵料生物硅藻81种,以圆筛藻、舟形藻和菱形藻属为多。为保护好亲鱼,文中建议4月1日至5月31日为禁渔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昌鱼 自然保护区 厦门 监测 生物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西港筼筜湖排污口区底质环境要素的分布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石玉 潘皆再 何明海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95-200,共6页
本文报道1995年8月厦门西港筼筜湖排污口区底质调查监测结果。Cu、Pb、Zn、Cd、Hg、S2、oil、org.等环境要素平均含量分别为:34.6、74.5、140.3、1.96、0.096、315.6、104.5(×10-6m/m)、1.71×10-2(m/m)。超标... 本文报道1995年8月厦门西港筼筜湖排污口区底质调查监测结果。Cu、Pb、Zn、Cd、Hg、S2、oil、org.等环境要素平均含量分别为:34.6、74.5、140.3、1.96、0.096、315.6、104.5(×10-6m/m)、1.71×10-2(m/m)。超标率分别为:50.0%、100.0%、100.0%、100.0%、0.0%、12.5%、0.0%、0.0%。Cu、Hg、S2-、oil、org.、Eh等环境要素极值出现在排污口(4号站),以其为中心呈扇形状向海方向逐渐降低,这些污染物来自筼筜湖,对局部海域造成污染。与1982年比较有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污口 底质 YunDang湖 厦门港 环境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西港赤潮发生区可溶性硅酸盐的分布特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石玉 曾昭文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1-28,共8页
根据1987年厦门西港赤潮综合调查的部分资料,阐述了该海区的SiO_3^(2-)-Si浓度水平,探讨了平面分布、季节变化和周日变化规律与浮游植物消长的关系以及SiO_3^(2-)-Si的来源.结果表明,厦门西港水体中可溶性硅酸盐的年平均浓度为42.5μmol... 根据1987年厦门西港赤潮综合调查的部分资料,阐述了该海区的SiO_3^(2-)-Si浓度水平,探讨了平面分布、季节变化和周日变化规律与浮游植物消长的关系以及SiO_3^(2-)-Si的来源.结果表明,厦门西港水体中可溶性硅酸盐的年平均浓度为42.5μmol/dm^3,表层高于底层;明显高于福建海岸带和台湾海峡西部海区(18.1μmol/dm^3),含量较丰富.在发生硅藻类赤潮时,硅营养盐可能成为限制因素之一.SiO_3^(2-)-Si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夏季浓度低,秋冬季高.季节变化受外海水和浮游植物数量的影响;SiO_3^(2-)-Si浓度平面分布主要为浮游植物密度所控制;周日变化具有明显潮汐效应,实质上是通过浮游植物来起作用.SiO_3^(2-)-Si来源主要是九龙江淡水和外海水,其次是周边降雨引起的陆地径流,本港有机物分解和污染对SiO_3^(2-)-Si浓度影响较小.根据1987年厦门西港赤潮综合调查的部分资料,阐述了该海区的SiO_3^(2-)Si浓度水平,探讨了平面分布、季节变化和周日变化规律与浮游植物消长的关系以及SiO_3^(2-)Si的来源.结果表明,厦门西港水体中可溶性硅酸盐的年平均浓度为42.5(?)mol/dm^3表层高于底层;明显高于福建海岸带和台湾海峡西部海区(18.1μmol/dm^3,含量较丰富.在发生硅藻类赤潮时,硅营养盐可能成为限制因素之.SiO_3^(2-)-S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 可溶性 硅酸盐 厦门西港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西港重点排污口区水体中重金属的分布
12
作者 刘石玉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43-48,共6页
根据1995年8月在厦门西港重点排污口区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调查海区水体中重金属的分布。调查结果表明Cu、Pb、Zn、Cd平均含量和标准偏差分别为Cu 6.56±11.5μg/dm^3;Pb-1.87±0.24μg/dm^3;Zn-3.43±1.76μg/dm^3;Cd 0.082&... 根据1995年8月在厦门西港重点排污口区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调查海区水体中重金属的分布。调查结果表明Cu、Pb、Zn、Cd平均含量和标准偏差分别为Cu 6.56±11.5μg/dm^3;Pb-1.87±0.24μg/dm^3;Zn-3.43±1.76μg/dm^3;Cd 0.082±0.064μg/dm^3。分布特点以排污口附近4号站最高值为中心,向海方向单调快速降低。相关分析表明Cu、Cd主要来自筼筜湖污水,Pb、Zn部分来自污水;重金属对西海域水质影响集中在排污口附近的局部区域。Cu、Pb、Zn、Cd含量与1982年测值相比,Cu有大幅度增加,Pb、Zn、Cd均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门西港 重金属 分布特征 排污口 水体 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厦海域环境综合管理机制探讨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士三 陈劲毅 +6 位作者 庄世坚 谢海生 仲伟耐 畅守波 蔡明 吴乾松 李基智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3年第4期526-530,共5页
本文根据对金-厦海域自然条件、管理现状及两岸关系形势的分析,认为金-厦海域环境统一管理势在必行,在金门和厦门海洋管理部门之间建立协商和协调机制的时机已经基本成熟,如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双方沟通和协商,便可以实现金-厦海域环境的... 本文根据对金-厦海域自然条件、管理现状及两岸关系形势的分析,认为金-厦海域环境统一管理势在必行,在金门和厦门海洋管理部门之间建立协商和协调机制的时机已经基本成熟,如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双方沟通和协商,便可以实现金-厦海域环境的全面管理和统一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管理 管理机制 协调机制 福建 台湾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海岸带管理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聪义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2-23,共2页
关键词 日本 海岸带管理 海洋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龙江口外浯屿海域底栖生物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 被引量:1
15
作者 何明海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6年第4期368-375,共8页
本文根据1995年的调查,报道了九龙江口外浯屿海域底栖生物的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结果表明,本区底栖生物种类较丰富(116种),组成以多毛类(55种)、甲壳动物(36种)、软体动物(10种)和棘皮动物(9种)为主。底栖生物数量较大,... 本文根据1995年的调查,报道了九龙江口外浯屿海域底栖生物的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结果表明,本区底栖生物种类较丰富(116种),组成以多毛类(55种)、甲壳动物(36种)、软体动物(10种)和棘皮动物(9种)为主。底栖生物数量较大,平均栖息密度为300个/m2,平均生物量为31.03g/m2,数量分布较不均匀。底栖生物的分布与沉积物的关系较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生物 种类组成 数量分布 浯屿海域 多毛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丘屿不能作为堆放核废料场址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聪义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9年第2期227-234,共8页
台湾电力公司最近拟选择福建莆田附近的乌丘屿作为台湾中低放核废料处置场址。本文为此介绍了放射性废物的三种处置方式,探讨乌丘屿的地质结构和环境特征,认为乌丘屿并非堆放核废料的合适场址。文章同时探讨了海峡两岸通力合作解决台... 台湾电力公司最近拟选择福建莆田附近的乌丘屿作为台湾中低放核废料处置场址。本文为此介绍了放射性废物的三种处置方式,探讨乌丘屿的地质结构和环境特征,认为乌丘屿并非堆放核废料的合适场址。文章同时探讨了海峡两岸通力合作解决台湾核废料处置问题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丘屿 核废料处置 海岛 福建 堆放场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演变与自然灾害
17
作者 张士三 陈谋智 +1 位作者 陈玉霞 陈承惠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8年第4期408-416,共9页
气候变化是引发自然灾害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漫长的地史过程中,气候周期性的变化使自然灾害的多发期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本文研究了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冷热变化周期与自然灾害多发期的关系,发现气候由热变冷时期与自然灾害多发期具有... 气候变化是引发自然灾害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漫长的地史过程中,气候周期性的变化使自然灾害的多发期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本文研究了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冷热变化周期与自然灾害多发期的关系,发现气候由热变冷时期与自然灾害多发期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从气候周期的定位结果来看,现在和21世纪是处在20、4和0.4ka气候周期中的冷时段,由此推断本世纪末和21世纪可能是自然灾害的多发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周期 自然灾害 多发期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海峡西部海域表层沉积物m值与地层分布
18
作者 张士三 陈承惠 黄衍宽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6年第1期65-74,共10页
由台湾海峡西部海域中表层沉积物的m值分布和14C测年资料,发现出露于该海域海底表层的沉积物有6层。其中层(3)是以韩江和九龙江古河口沉积物为代表的低海面时期的沉积物,形成于距今9000~7000a间,出露的古河口沉积物的m值小于10。... 由台湾海峡西部海域中表层沉积物的m值分布和14C测年资料,发现出露于该海域海底表层的沉积物有6层。其中层(3)是以韩江和九龙江古河口沉积物为代表的低海面时期的沉积物,形成于距今9000~7000a间,出露的古河口沉积物的m值小于10。层(4)为低海面前海面逐渐下降过程中形成的,沉积物的m值为10~26.5,且由上向下渐增。其形成时代为距伞12500~9000a。层(2)为低海面后海面逐渐抬升过程中形成的,沉积物的m值为10~25.2,且由该层下部向上渐增。层(1)分布于沿岸和河口区,m值〈15,且由河口或岸边向海渐增,可能为距今3000多年以来的沉积物。层(5)出露于台湾浅滩中南部,为晚更新世冰期的沉积物,其m值为33,8~38.0。层(6)仅在台湾浅滩南部874站出露,m值为200,反映该沉积物形成或被改造于热带海洋或相当于热带海洋环境。上述地层的m值特征及其分布揭示,距今9000~7000a期间台湾海峡西部海域处在低海面时期。最低海面时,韩江和九龙江古河口海淡水混合区曾分别延伸至118°E和1190167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 沉积物 M值 地层 台湾海峡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上升流及其水产养殖利用的前景
19
作者 张聪义 仲伟耐 《福建水产》 1999年第1期74-77,共4页
海洋经济是国家繁荣和发展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海洋开发是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本文根据上升流的形成、分布和作用,上升流的理化环境特征以及上升流区生物的生态特征,结合国外开发... 海洋经济是国家繁荣和发展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海洋开发是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本文根据上升流的形成、分布和作用,上升流的理化环境特征以及上升流区生物的生态特征,结合国外开发利用深层海水资源的实践,对我国人工上升流水产养殖利用前景进行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 上升流 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江口三类疏浚物倾倒区选划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英凯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0年第4期392-395,共4页
本文根据福建省闽江口三类疏浚物倾倒区及其附近海域的海底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环境化学和水产资源等特征,对该倾倒区选划的合理性进行了论证。
关键词 闽江口 倾废 疏浚物 倾倒区 选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