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人机组网技术在海洋观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徐栋 杨敏 +1 位作者 王新胜 孙昕雨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5-51,共7页
为了应对海洋多个观测平台间组网通信的迫切需求,作者从体系架构和通信链路等多个层面对无人机组网通信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并关注了军用和搜救方面的特殊应用。最后结合实际项目中多机协同海洋观测的具体场景,分析了现有无人机组... 为了应对海洋多个观测平台间组网通信的迫切需求,作者从体系架构和通信链路等多个层面对无人机组网通信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并关注了军用和搜救方面的特殊应用。最后结合实际项目中多机协同海洋观测的具体场景,分析了现有无人机组网通信技术的成果和不足,指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组网通信 多机协同 中继平台 海洋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海峡跨海桥隧建设的海洋地质环境分析及修建方案思考 被引量:9
2
作者 尹延鸿 叶思源 +1 位作者 赵铁虎 尹聪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6,共16页
通过对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地壳稳定性、海洋地质环境及海岛调查研究,证明渤海海峡适合修建跨海通道,且南桥北隧是最佳修建方案。修建跨海通道非常必要且具有非常高的经济效益。以公路通道计算,若能达到日均40 000辆的车流量,建成后每年... 通过对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地壳稳定性、海洋地质环境及海岛调查研究,证明渤海海峡适合修建跨海通道,且南桥北隧是最佳修建方案。修建跨海通道非常必要且具有非常高的经济效益。以公路通道计算,若能达到日均40 000辆的车流量,建成后每年将节减大约170亿元的燃油费及相应的燃油污染排放,7年即可收回投资成本,并可部分降低京津冀地区的雾霾水平和缓解交通压力。最佳修建线路是沿庙岛群岛轴部,这里地壳比周边更稳定、沉积物更薄,且实际跨海距离最短。蓬莱角至砣矶岛水深较浅,平均水深约20m,修桥是可行的;砣矶岛至大钦岛,平均水深35~40m;大钦岛至老铁山角,平均水深约50~55m。我们建议的南桥北隧方案,不同于前人提议的以北隍城岛作为桥隧连接地点的南桥北隧方案。砣矶岛面积7.05km^2,是首选的桥隧连接地点,大钦岛也可作为桥隧连接地点,可作为次选方案考虑。若砣矶岛作为桥隧连接地点,桥长约43km,隧道长约70km;若选大钦岛作为桥隧连接地点,则桥长约58km,隧道长约55km;桥隧总长约113km。南桥北隧方案,估计修建用时约为8~12年,总投资约为1 000~1 200亿元,工程使用年限以100年计。渤海是中国的内海,其风浪规模比东海、南海小。渤海海峡的南桥,受风浪的影响程度,虽比青岛胶州湾大桥大一些,但与杭州湾跨海大桥相仿,仅海水深度稍大一些。渤海海峡区估计每年约有60余天的风雾影响通行,这正好与两端邻近陆地上的风雾影响在时段和时间上相符合,可一起进行封闭或开通道路操作,实属正常,不应作为否定南桥北隧方案的理由。在海水较浅区域,修桥成本低,场地宽阔,容易施工且施工周期短。挖海底隧道成本较昂贵,施工难度大且周期长。基本上是隧道的长度决定了施工周期。全隧方案虽有"全天候"之美称,但由于全隧方案隧道长125km,投资2 500亿元,比我们提出的南桥北隧方案多花一倍以上的投资,修建用时也是多1倍以上,且必须在全部建完后才产生经济效益,故费钱费时、效率较低,是不适宜的。时代发展的趋势是,高速公路迅速崛起,铁路货运急剧下滑,公路通道比铁路通道更急需应优先考虑。南桥北隧方案,南桥是修建公路的南桥,北隧,有两种选择:如果通风等技术问题能够解决,应首先考虑修建公路通道的北隧;如果不能实现的话,那么,退而求其次修建铁路通道的北隧,用火车背负汽车过北隧,其效率低于公路通道汽车直接过北隧,运力不足也只能用滚装船轮渡汽车来补充。总之,不管是修公路通道还是铁路通道,甚至还是二者都要修,最佳方案都应该是南桥北隧,这样较省钱省时效率高,并在修建期间就可阶段性地产生经济效益。此外,南桥以地震基本烈度Ⅷ度设防,并能抗12级或以上台风及相应浪流,桥墩修建应尽量避开断裂带。北隧以地震基本烈度Ⅶ度设防。这正是:南部水浅利修桥,南桥北隧奇通道;阶段施工见效益,省钱省时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海通道 南桥北隧 海洋地质环境 修建方案 渤海海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uffman与LZW算法在海洋观测浮标通信数据压缩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胡斌 李忠强 +1 位作者 刘婷婷 王瀚宇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10,共5页
在现有两种比较主流无损压缩算法基础上(Huffman算法和LZW算法),根据海洋观测浮标采集的观测数据特点,比较两种压缩算法的优缺点,并通过布放在西太平洋海域的一套观测浮标数据进行数据验证。结果表明,使用Huffman算法和LZW算法分别对海... 在现有两种比较主流无损压缩算法基础上(Huffman算法和LZW算法),根据海洋观测浮标采集的观测数据特点,比较两种压缩算法的优缺点,并通过布放在西太平洋海域的一套观测浮标数据进行数据验证。结果表明,使用Huffman算法和LZW算法分别对海洋观测浮标数据进行压缩,两者的压缩率都基本可达50%左右甚至更低,Huffman算法压缩率较优,而LZW算法复杂度较优。通过分析,可证明这两种无损压缩算法都能有效地提高深远海通信效率和降低通信成本,同时也提高了科学观测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在深远海观测浮标数据通信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观测浮标 无损压缩 HUFFMAN算法 LZW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牧场环境要素自动采集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小波 姜静波 +1 位作者 张立斌 陈永华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1-64,共4页
设计了一种适用于海洋牧场环境要素的自动采集方法,可同步观测牧场海域气象数据与水质数据,并实现各类数据的分类与存储。结果表明,获取数据数值符合海洋牧场水质要素时间序列的变化规律,能为海洋牧场防灾减灾预警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关键词 海洋牧场 环境要素 自动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溢油观测网络性能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吴庚坤 刘善伟 +2 位作者 杨敏 鲁法明 李蓟涛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6-172,共7页
海上溢油事故对海洋生态环境污染严重,溢油监测对于溢油事故的有效处理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空、天、海、地的空间维度对现有的海上溢油事故监测平台进行分类,对常见的溢油信息监测传感器进行对比分析,对多平台、多传感器的海上溢油观... 海上溢油事故对海洋生态环境污染严重,溢油监测对于溢油事故的有效处理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空、天、海、地的空间维度对现有的海上溢油事故监测平台进行分类,对常见的溢油信息监测传感器进行对比分析,对多平台、多传感器的海上溢油观测组网技术进行分析。建立了海上观测网络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机动性指标为例,给出了具体观测方案特定指标的定性和定量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溢油 观测网络 网络性能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掩埋海底管道探测方法及新技术应用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杨敏 宋湦 +1 位作者 王芳 宫文宁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9-132,共4页
在海洋油气资源开发中,最常用和有效的油气输运方法是使用海底管道进行输送,因此,随着海洋油气资源的不断开发,海域内所铺设的海底管道数量越来越多,密度不断增高,种类越来越复杂。这些海底管线长期在海洋复杂环境下工作,出现悬... 在海洋油气资源开发中,最常用和有效的油气输运方法是使用海底管道进行输送,因此,随着海洋油气资源的不断开发,海域内所铺设的海底管道数量越来越多,密度不断增高,种类越来越复杂。这些海底管线长期在海洋复杂环境下工作,出现悬空、平面位移、管体损伤等情况,与原始设计状态有很大差异,但未得到精确探测与校核,存在很多事故隐患,对环境和生产造成极大的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管道 探测方法 新技术 海洋油气资源 油气资源开发 应用 掩埋 复杂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x4Dmapper的无人机数据自动化处理技术探讨 被引量:15
7
作者 李忠强 王瀚宇 +1 位作者 刘婷婷 胡斌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9-44,共6页
无人机遥感由于具有机动灵活性高、时效性强、分辨率高、成本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但由于无人机本身的特性和传统数据处理技术的局限性,使得无人机数据处理成为无人机应用的最大难题,作者结合Pix4Dmapper软件就无人机数据自动... 无人机遥感由于具有机动灵活性高、时效性强、分辨率高、成本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但由于无人机本身的特性和传统数据处理技术的局限性,使得无人机数据处理成为无人机应用的最大难题,作者结合Pix4Dmapper软件就无人机数据自动化处理技术方法进行探讨,开展无人机遥感数据的空三计算、平差计算与正射校正和镶嵌自动处理技术研究,实现无人机数据快速拼接与校准,制作正射影像图,为无人机数据的快速自动化处理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数据 快速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孔径声纳技术在海底管道探测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于灏 王培刚 +1 位作者 段康弘 张小波 《海洋测绘》 CSCD 2015年第3期20-23,共4页
从合成孔径声纳的基本原理、研究进展、应用,以及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等几个方面,探讨了该技术在海底管道探测方面的应用潜力。国内外一些海域开展的探索性应用显示,该技术可以对海底管道的埋设状态及其周边海域地形地貌和其他小目标... 从合成孔径声纳的基本原理、研究进展、应用,以及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等几个方面,探讨了该技术在海底管道探测方面的应用潜力。国内外一些海域开展的探索性应用显示,该技术可以对海底管道的埋设状态及其周边海域地形地貌和其他小目标清晰成像,并且能够获得管道状态和位置等的细节信息。然而,鉴于海洋水声环境的复杂性和特殊性,SAS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信号处理方法、作业方式等方面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声纳 海底管道 地形地貌 管道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则化非平稳回归技术的自适应匹配相减在单道地震多次波压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邢子浩 陈靓 +5 位作者 杨德鹏 杨册 翟继锋 周大森 王明 韦成龙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0-76,共7页
多次波压制日益成为单道地震资料处理的焦点,其关键技术之一是自适应匹配滤波。然而,传统匹配滤波算法不总适合描述随时间和空间非平稳变化的地震信号,针对这一问题正则化非平稳回归技术被提出。从基本原理出发,采用模型数据对正则化参... 多次波压制日益成为单道地震资料处理的焦点,其关键技术之一是自适应匹配滤波。然而,传统匹配滤波算法不总适合描述随时间和空间非平稳变化的地震信号,针对这一问题正则化非平稳回归技术被提出。从基本原理出发,采用模型数据对正则化参数进行了试验,并获得了它们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特性,最后将该技术用于实际资料的多次波预测减去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多次波压制效果。通过实际应用对比,证实该技术较传统匹配滤波方法在去除多次波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道地震 多次波压制 正则化非平稳回归 海洋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导航定位技术在大洋科考调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轲 周兴华 +1 位作者 唐秋华 孟涛 《海洋测绘》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5-69,共5页
水下声学定位、惯性导航定位、多普勒声纳以及组合导航定位是目前我国大洋科考调查工作中的几种主要水下导航定位技术。通过分析常规调查装备、ROV、AUV和载人潜水器等4类主要水下科考设备的导航定位系统实测数据,给出不同水下导航定位... 水下声学定位、惯性导航定位、多普勒声纳以及组合导航定位是目前我国大洋科考调查工作中的几种主要水下导航定位技术。通过分析常规调查装备、ROV、AUV和载人潜水器等4类主要水下科考设备的导航定位系统实测数据,给出不同水下导航定位模式的现场作业精度,为我国大洋科考调查工作中水下导航定位技术的选择与应用等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洋科考调查 水下导航定位技术 水声定位系统 惯性导航系统 多普勒声纳系统 组合导航定位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平台生产水排污在线监测系统研发与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徐栋 杨敏 +2 位作者 周寅 胡斌 刘祥宇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3-78,共6页
某项目组于2016年在渤海某油田率先搭建了一套基于紫外荧光法的水中油在线监测系统,获取了稳定的数据资料。文中以实例分析和曲线拟合等方式,对该系统的技术应用情况和所获数据质量开展评价,研究总结了基于紫外荧光法的水中油在线监测... 某项目组于2016年在渤海某油田率先搭建了一套基于紫外荧光法的水中油在线监测系统,获取了稳定的数据资料。文中以实例分析和曲线拟合等方式,对该系统的技术应用情况和所获数据质量开展评价,研究总结了基于紫外荧光法的水中油在线监测设备在实际应用中的经验和问题,认为其性能稳定,数据准确,可以推广应用于海上石油平台。文中取得的成果为该系统今后进一步的数据校验和升级改造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石油平台 生产排污 在线监测 水中油 紫外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曹妃甸填海工程阻断浅滩潮道后期老龙沟深槽的地形演化趋势 被引量:8
12
作者 尹延鸿 白伟明 +2 位作者 褚宏宪 张力元 尹聪 《海洋地质前沿》 2012年第12期1-5,共5页
曹妃甸填海工程阻断浅滩潮道后的初期,老龙沟深槽以淤积为主;中期则由于从海底大规模的取土填海造地及局部的沿沟挖沙引起了老龙沟深槽的加深;通过对2008年10月和2011年10月3个横切老龙沟深槽剖面的测深资料的对比分析,发现曹妃甸填海... 曹妃甸填海工程阻断浅滩潮道后的初期,老龙沟深槽以淤积为主;中期则由于从海底大规模的取土填海造地及局部的沿沟挖沙引起了老龙沟深槽的加深;通过对2008年10月和2011年10月3个横切老龙沟深槽剖面的测深资料的对比分析,发现曹妃甸填海工程阻断浅滩潮道的后期(2009年以来)老龙沟深槽还是以淤积为主。这可能是随着曹妃甸工程主要填海阶段的逐渐结束,从海底取土数量的逐渐减少甚至停止,在浅滩潮道仍然没有开通的情况下,老龙沟深槽必然又恢复了淤积。研究成果进一步证实了笔者提出的阻断浅滩潮道会引起老龙沟深槽淤积的推断。因此,有必要再开通浅滩潮道,使原来的潮流系统尽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以减轻老龙沟深槽的淤积和保护海洋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龙沟深槽 地形变化 曹妃甸填海工程 浅滩潮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曹妃甸填海工程阻断浅滩潮道中期老龙沟深槽的地形变化特征 被引量:10
13
作者 尹聪 褚宏宪 尹延鸿 《海洋地质前沿》 2012年第5期15-20,共6页
据2006年及以前的测深资料,已得知在曹妃甸填海工程修建的通道公路阻断浅滩潮道后的初期(2004年—2006年6月),老龙沟深槽有变浅和淤积的趋势。现研究了在通道公路阻断浅滩潮道后的中期(2006年7月—2008年)老龙沟深槽的变化趋势。根据200... 据2006年及以前的测深资料,已得知在曹妃甸填海工程修建的通道公路阻断浅滩潮道后的初期(2004年—2006年6月),老龙沟深槽有变浅和淤积的趋势。现研究了在通道公路阻断浅滩潮道后的中期(2006年7月—2008年)老龙沟深槽的变化趋势。根据2006年7月—2008年10月3个横切老龙沟深槽的测深剖面的对比分析,发现在该时间段内老龙沟深槽有一定加深和侵蚀的趋势。原因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局部沟底有过抽沙活动,而且该时期也是曹妃甸填海工程最主要的施工期,大规模剧烈地从海中抽沙取土填海,取土规模达3~4亿t,也会引起老龙沟深槽的局部加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龙沟深槽 地形变化 曹妃甸填海工程 浅滩潮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核学习遥感解译的水边线提取及海岸侵蚀风险评估方法研究与应用——以大蒲河-滦河岸段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栋 杨敏 +1 位作者 孟云闪 孙苗 《海洋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8-34,共7页
为了对典型海岸带的侵蚀风险程度进行量化统计与评估,采用卫星遥感技术对目标岸段开展动态监测,以多核学习技术进行图像分类及岸线提取,基于水边线逐年位置变化提出一种海岸侵蚀风险评估方法,并以大蒲河-滦河岸段为例进行了应用,得出了... 为了对典型海岸带的侵蚀风险程度进行量化统计与评估,采用卫星遥感技术对目标岸段开展动态监测,以多核学习技术进行图像分类及岸线提取,基于水边线逐年位置变化提出一种海岸侵蚀风险评估方法,并以大蒲河-滦河岸段为例进行了应用,得出了该岸段所处的侵蚀风险级别,为下一步海岸带的保护与修复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带 大蒲河-滦河口 多核学习 图像分类 海岸侵蚀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高光谱遥感的海岛岸线精准提取方法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徐栋 杨敏 +2 位作者 苗宇宏 严晋 孙苗 《海洋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54-60,共7页
鉴于传统遥感技术手段对海岛岸线的提取在精度与效率上存在很大不足,通过无人机高光谱遥感技术,结合岸线实地踏勘活动,提出一种海岛岸线类型识别与位置提取方法,并选取实际海岛进行了实验验证,成功获取了不同类型岸线的准确位置,所得成... 鉴于传统遥感技术手段对海岛岸线的提取在精度与效率上存在很大不足,通过无人机高光谱遥感技术,结合岸线实地踏勘活动,提出一种海岛岸线类型识别与位置提取方法,并选取实际海岛进行了实验验证,成功获取了不同类型岸线的准确位置,所得成果与传统遥感手段相比,提高了系统性与准确性,为下一步海岛的生态评估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遥感 无人机 海岛岸线 图像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舟山西部近岸海水中敌草隆和石油烃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焕志 于灏 +2 位作者 陆阿定 孙静亚 沈明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3期227-232,共6页
为研究敌草隆、石油烃对舟山近岸海域生态系统的影响,调查分析了2011-2013年舟山主岛西部近岸海水中敌草隆的含量,同时调查分析了2011年至2012年间该海域中表层海水中石油烃的含量。结果表明,调查海域海水中敌草隆检出浓度范围为<3~... 为研究敌草隆、石油烃对舟山近岸海域生态系统的影响,调查分析了2011-2013年舟山主岛西部近岸海水中敌草隆的含量,同时调查分析了2011年至2012年间该海域中表层海水中石油烃的含量。结果表明,调查海域海水中敌草隆检出浓度范围为<3~52.1 ng/L,平均浓度为<11.1 ng/L。表层海水中石油烃检出浓度范围为0.019~0.244 mg/L,平均含量为0.066 mg/L,未超海水水质四类标准,符合海洋功能区划要求。连续3年调查结果表明,调查海域中敌草隆的含量呈现缓缓上升趋势,对调查海域生态系统的潜在风险有增长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敌草隆 石油烃 海水 舟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台开发区近海不同海底管道材料附着污损生物的比较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斌 禚鹏基 +3 位作者 李崇德 刘有刚 马龙 刘伟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1-116,共6页
2010年5~7月在烟台开发区近海针对5种材料(环氧板、高密度聚乙烯管、玻璃钢管、碳钢管、水泥砖)进行了污损生物挂板试验。共鉴定出污损生物16种,其中优势种为海筒螅、阔口隐槽苔虫、紫贻贝和东方缝栖蛤。4种海底管道材料中(不含环氧板)... 2010年5~7月在烟台开发区近海针对5种材料(环氧板、高密度聚乙烯管、玻璃钢管、碳钢管、水泥砖)进行了污损生物挂板试验。共鉴定出污损生物16种,其中优势种为海筒螅、阔口隐槽苔虫、紫贻贝和东方缝栖蛤。4种海底管道材料中(不含环氧板),水泥砖的污损生物覆盖面积率最大,玻璃钢管和高密度聚乙烯管次之,碳钢管最小,7月初~7月中旬为污损生物附着盛期。建议取排水管道材料选用玻璃钢管或高密度聚乙烯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台 污损生物 试板 海底管道 附着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岛礁应急监测的多手段组网设计与实验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敏 徐栋 +1 位作者 王新胜 王瀚宇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2-38,共7页
为了对今后的岛礁应急监测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作者以无线自组网技术为基础,提出了一种面向岛礁应急监测的多手段组网设计方案,并依托实际应用场景,开展了初步的实验,提高了岛礁监测的效率,取得了一定的数据成果。
关键词 岛礁 应急监测 无线组网 无人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升效益极限填海面积”概念的提出与讨论 被引量:3
19
作者 尹延鸿 尹聪 《海洋地质前沿》 2014年第6期47-51,共5页
首次提出"上升效益极限填海面积"的概念。经济效益与填海面积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近似地用一个2次函数来表示。在一个特定海区内,假定填海大致是从海水浅处向海水深处逐渐进行,随着海水深度的逐渐加大,单位面积的填海成本及海... 首次提出"上升效益极限填海面积"的概念。经济效益与填海面积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近似地用一个2次函数来表示。在一个特定海区内,假定填海大致是从海水浅处向海水深处逐渐进行,随着海水深度的逐渐加大,单位面积的填海成本及海洋影响成本必然会越来越高,当高到一定程度,经济效益就不会再增加了,当经济效益达到最高时所对应的填海面积就是上升效益极限填海面积。超过这个上升效益极限填海面积,再继续向海水更深处填海,则经济效益就不升反降了。填海面积不是越大越好,而是受上升效益极限填海面积的限制。因此,适当控制填海面积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升效益极限填海面积 经济效益 曹妃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载水样自动采集系统
20
作者 李超 司惠民 +1 位作者 关一 于灏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0-85,共6页
为了适应我国近海海洋环境监测快速、多要素的现场监测需求,研制了一套船载水样自动采集系统,系统控制方式简单灵活,具有全自动、半自动和手动三种控制模式。该系统由采水泵、复合采水缆、电动绞车、电控柜、储水罐等硬件和控制软件组... 为了适应我国近海海洋环境监测快速、多要素的现场监测需求,研制了一套船载水样自动采集系统,系统控制方式简单灵活,具有全自动、半自动和手动三种控制模式。该系统由采水泵、复合采水缆、电动绞车、电控柜、储水罐等硬件和控制软件组成。在软件的控制下,绞车、采水泵等执行元件可自动开启和关闭,自动完成同一地点不同深度的多层水样采集。与传统人工采水方式相比,可大大减轻实验人员的劳动强度,减小水样采集的深度误差。渤海和东海大量的海上试验证明该系统性能稳定,能够适用于营养盐分析仪对水样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监测 船载 水泵 自动采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