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环境污染信息智能图像监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温玉波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9-111,116,共4页
传统海洋环境污染监测技术虽然可以进行海洋污染检测,但存在监测范围短、监测精度低以及监测时间长等不足,针对此问题提出基于数字遥感多层分析的海洋环境污染信息智能图像监测技术。通过引入智能数字遥感多层分析技术,对海洋水质进行... 传统海洋环境污染监测技术虽然可以进行海洋污染检测,但存在监测范围短、监测精度低以及监测时间长等不足,针对此问题提出基于数字遥感多层分析的海洋环境污染信息智能图像监测技术。通过引入智能数字遥感多层分析技术,对海洋水质进行多维度监测;采用大数据分析法对采集数据进行计算,完成海洋环境污染监测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图像监测技术能够实现全覆盖的高精度海洋污染监测,并可以提取海洋环境污染样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污染 智能监测 图像监测 多层分析技术 大数据分析 数字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期间海洋飞沫对海气湍通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张连新 韩桂军 +4 位作者 李威 张学峰 付红丽 张晓爽 邵彩霞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46-56,共11页
本文以2006年9月日本以南海域的台风YAGI为例,应用黑潮延伸体附近的KEO浮标观测资料,并结合卫星遥感等融合资料,分析海洋飞沫在台风不同发展阶段对海气界面间热量通量和动量通量的影响。首先,定量地分析台风期间海洋飞沫对海气热通量的... 本文以2006年9月日本以南海域的台风YAGI为例,应用黑潮延伸体附近的KEO浮标观测资料,并结合卫星遥感等融合资料,分析海洋飞沫在台风不同发展阶段对海气界面间热量通量和动量通量的影响。首先,定量地分析台风期间海洋飞沫对海气热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台风YAGI过境期间,海洋飞沫能够显著地加剧海气界面间的热量交换,尤其是潜热交换。海洋飞沫增加的热通量随着风速的增强而增大,随着波龄的增大而减小。随后,通过动量分析表明,在台风YAGI过境期间,海洋飞沫显著地增强了由大气向海洋的动量转移。当风速达到台风量级后,考虑海洋飞沫所增加的动量通量与界面动量通量大小相当,同时,在此风速条件下,海洋飞沫在海气界面形成极限饱和悬浮层,抑制风到海表面的动量转移,导致海气界面间总的动量通量的增长率随之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沫 台风 热通量 动量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S系统中多维海洋数据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覃如府 叶娜 +1 位作者 许惠平 陈华根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72-276,共5页
提出设计混合型GIS系统解决方案,可以在同一个视图窗体中分别从海洋表面、海洋内部、海底表面和海底深部四个空间层次来可视化显示2D,2.5D和3D矢量-栅格海洋数据.Geodatabase地理数据模型有助于统一组织、管理、可视化表达多维海洋数据... 提出设计混合型GIS系统解决方案,可以在同一个视图窗体中分别从海洋表面、海洋内部、海底表面和海底深部四个空间层次来可视化显示2D,2.5D和3D矢量-栅格海洋数据.Geodatabase地理数据模型有助于统一组织、管理、可视化表达多维海洋数据,是构建海洋地理数据库的有效方式.基于ArcEngine软件开发设计混合型GIS,表明混合型GIS能够真实地表达数据几何位置,不仅能够表达空间对象之间的平面关系,而且能描述和表达它们之间的垂向关系,保证用户能够对多维海洋空间对象进行空间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海洋数据 混合型GIS Geodatabase数据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计算环境下基于数据关联度的海洋监测大数据布局策略 被引量:9
4
作者 黄冬梅 随宏运 +3 位作者 贺琪 赵丹枫 杜艳玲 苏诚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989-1996,共8页
海洋监测数据是具有强数据关联的大数据,如何高效地进行数据布局,是制约其有效管理和应用的关键问题之一。在云计算环境下,针对海洋监测大数据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关联度的海洋监测大数据布局策略。在保证数据中心存储均衡的情况... 海洋监测数据是具有强数据关联的大数据,如何高效地进行数据布局,是制约其有效管理和应用的关键问题之一。在云计算环境下,针对海洋监测大数据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关联度的海洋监测大数据布局策略。在保证数据中心存储均衡的情况下,综合考虑了监测任务、监测点和监测数据之间的关联,建立了海洋监测点间的关联度、监测数据间的关联度和监测数据全局关联度,从三个角度对海洋监测大数据进行布局,使得同一数据中心内的数据具有较高的关联度。通过实验分析,该方法降低了用户访问海洋监测大数据的响应时间,为海洋监测大数据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布局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监测大数据 云计算环境 数据布局 关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口海洋站风能资源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8
5
作者 杨丽芬 周玲 +1 位作者 王斌 郝玉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09-413,共5页
根据中国《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和相关技术规定,对龙口海洋站的风能资源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1995-2008年龙口海洋站10 m处的平均风速为6.8 m/s,年平均风功率密度为377 W/m2,年平均有效小时数为7589 h,主风向较为显著,风能... 根据中国《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和相关技术规定,对龙口海洋站的风能资源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1995-2008年龙口海洋站10 m处的平均风速为6.8 m/s,年平均风功率密度为377 W/m2,年平均有效小时数为7589 h,主风向较为显著,风能分布集中,湍流强度处于中等水平。龙口海洋站附近区域风能资源丰富,各项气象条件建设风电场的要求,适宜发展风力发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能资源 风功率密度 风能频率 湍流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0―2013年华南沿海海洋站SST变化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5
6
作者 程泽梅 汤超莲 +1 位作者 蔡兵 沈东芳 《热带地理》 2016年第6期906-914,共9页
根据1960―2013年华南沿海7个海洋站的实测海表温度(SST)及全球平均表面温度、太平洋年代际涛动(PDO)、ENSO、南海高压、华南沿海近海面风速等资料,采用线性回归、Yamamoto突变检验、小波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近54 a华南沿海... 根据1960―2013年华南沿海7个海洋站的实测海表温度(SST)及全球平均表面温度、太平洋年代际涛动(PDO)、ENSO、南海高压、华南沿海近海面风速等资料,采用线性回归、Yamamoto突变检验、小波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近54 a华南沿海SST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近54 a华南沿海的年平均SST呈准同步变化和显著增暖趋势,其气候倾向率为0.08~0.17℃/10 a,平均为0.12℃/10 a,以冬季增暖最为显著;2)SST变化在1997/1998年出现突变现象;3)SST变化有多时空尺度的变化特征,其中最显著的变化周期是2~4 a的年际变化;4)SST变化深受ENSO事件的影响,约滞后于MEI指数2~4个月;5)影响SST变化趋势的主要因子有全球气候变暖、PDO、南海高压、华南沿海近海面层风速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表温度 气候变化:ENSO 影响因子 华南沿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XML的海洋环境基础数据格式转换的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温玉波 黄全中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00-705,共6页
针对当前海洋科学研究、海洋预报、海洋环境保护等工作中遇到的海洋环境基础数据格式不一致的问题,通过对数据语义、语法、结构的分析,建立数据之间格式转换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可扩展标记语言(XML)转换模板的数据格式转换体系,并... 针对当前海洋科学研究、海洋预报、海洋环境保护等工作中遇到的海洋环境基础数据格式不一致的问题,通过对数据语义、语法、结构的分析,建立数据之间格式转换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可扩展标记语言(XML)转换模板的数据格式转换体系,并以台站观测温盐数据为例,设计编写程序成功实现数据间的格式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数据 格式转换 元数据映射 可扩展标记语言(XML) 数据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海洋空间数据集成的多Agent任务分配机制 被引量:2
8
作者 苏诚 陈文娜 +1 位作者 周玲 黄冬梅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5-209,共5页
对于海洋空间数据集成任务的合理分配是实现海洋空间数据资源有效利用的关键技术。本文在传统合同网的基础上,将空间尺度、时间粒度等因素作为综合评价标准,并利用"数字海洋"中海洋空间数据的分布式区域管理特点,设计一种面... 对于海洋空间数据集成任务的合理分配是实现海洋空间数据资源有效利用的关键技术。本文在传统合同网的基础上,将空间尺度、时间粒度等因素作为综合评价标准,并利用"数字海洋"中海洋空间数据的分布式区域管理特点,设计一种面向海洋空间数据集成的多Agent任务分配机制,解决了传统合同网广播招标所造成的通信负担等问题,从而提高海洋空间数据集成的任务分配效率。最后,通过实验与传统合同网任务分配效率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机制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AGENT 任务分配 合同网 海洋空间数据集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等价关系的聚类分析方法在鱼类种群鉴定和海洋强风暴潮灾害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苏婷 高静霞 +4 位作者 傅建军 苏诚 李家乐 陈靓瑜 黄雅馨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99-504,共6页
利用基于等价关系的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在鱼类形态种群鉴别和强风暴潮灾害评估方面进行建模分析。选取长江、珠江草鱼及其杂交组合的后代共2 340个数据,以及1981-2000年以来对上海造成灾害的13场强风暴潮过程及灾害资料数据,利用模糊聚... 利用基于等价关系的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在鱼类形态种群鉴别和强风暴潮灾害评估方面进行建模分析。选取长江、珠江草鱼及其杂交组合的后代共2 340个数据,以及1981-2000年以来对上海造成灾害的13场强风暴潮过程及灾害资料数据,利用模糊聚类模型分别进行试验和数据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实用及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等价关系 聚类分析 鱼类种群鉴别 强风暴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环境下基于秘密共享的海洋遥感影像认证方案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冬梅 徐慧芳 +2 位作者 贺琪 杜艳玲 魏泉苗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410-1418,共9页
云存储模式的出现为海量海洋遥感影像的存储和管理带来了机遇,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将海洋遥感影像数据移植到云中,但云存储环境的开放性对海洋遥感影像数据的安全性提出了挑战。以保障云环境下海洋遥感敏感数据的安全性为前提,提出一种... 云存储模式的出现为海量海洋遥感影像的存储和管理带来了机遇,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将海洋遥感影像数据移植到云中,但云存储环境的开放性对海洋遥感影像数据的安全性提出了挑战。以保障云环境下海洋遥感敏感数据的安全性为前提,提出一种影像认证方案,将哈希函数与(k,n)门限秘密共享方法相结合,检测敏感区影像信息变化,并对加密前和恢复后的影像进行一致性验证,保护加密影像数据的机密性。同时,为避免n个子秘密中,因多于n-k个子秘密的篡改或丢失,造成敏感区影像不可恢复情况的发生,采用对敏感区影像进行分块的策略,对每个子影像块做进一步的秘密共享处理,以保证部分影像的无损恢复。实验对比分析表明,所提出的安全认证方案可以有效防止秘密恢复过程中的欺诈行为,同时可获得比传统方法更高的遥感影像云存储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存储 海洋遥感影像 敏感区影像 秘密共享 数据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维纳滤波的船载地波雷达海流反演方法
11
作者 李晨 田应伟 +1 位作者 赵久瑞 王蕾 《现代雷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共7页
海流是物理海洋学、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资源开发等多个领域的重要参数之一。相比于岸基雷达,船载雷达具有更好的灵活机动性,可用于远离海岸线地区的海洋表面信息探测。然而在海洋探测过程中,由于海风、海浪的影响,船载平台难以保持稳定... 海流是物理海洋学、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资源开发等多个领域的重要参数之一。相比于岸基雷达,船载雷达具有更好的灵活机动性,可用于远离海岸线地区的海洋表面信息探测。然而在海洋探测过程中,由于海风、海浪的影响,船载平台难以保持稳定的航向,雷达海浪散射回波特性会发生改变。为了更准确地提取海流参数,有必要在海流反演过程中对平台偏航运动进行补偿处理。文中基于阵列信号模型和船载平台运动模型,推导了平台偏航运动条件下回波信号的时频域表达式,提出一种基于维纳滤波反卷积的补偿方法。此外,利用船载仿真和实验实测数据验证了该方法,其结果表明:经过偏航运动补偿后雷达径向流估计误差降低了4.18 cm/s,证明了这种海流反演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载雷达 海面回波模型 径向流反演 偏航补偿 维纳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优势产业甄别的新结构经济学方法——基于Bootstrap的投入产出弹性测算 被引量:1
12
作者 于梦璇 孙苗 于清溪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3-59,共7页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理论,提出了一个具有现实操作意义的海洋优势产业甄别方法。该方法改进了林毅夫从衡量“要素禀赋”入手直接甄别比较优势产业的思路,转从比较优势产业的“技术优势”和“规模优势”两个外在表现入手,进行间接甄别。此外...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理论,提出了一个具有现实操作意义的海洋优势产业甄别方法。该方法改进了林毅夫从衡量“要素禀赋”入手直接甄别比较优势产业的思路,转从比较优势产业的“技术优势”和“规模优势”两个外在表现入手,进行间接甄别。此外,使用Bootstrap方法克服了中国省级海洋经济数据样本点过少的问题,并以山东省为例进行实证研究。通过与已有研究方法的甄别结果相比较,发现在“简单一致率”“调整一致率”准则下,该识别方法的准确性较高,这说明使用Bootstrap测算的投入产出弹性对甄别海洋比较优势产业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结构经济学 海洋产业甄别 投入产出弹性 BOOTSTRAP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馆档案密级鉴定的组织与开展——以海洋类机关档案进馆工作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佳 韩京云 曹华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9-50,共2页
由于各种原因,拟进馆的海洋类机关档案中存在大量涉密档案,而涉密档案的密级鉴定和调整是进馆档案整理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从查阅保密法规、建立工作小组、明确鉴定范围、确定鉴定程序、开展具体鉴定、做好后续工作六个方面介绍了... 由于各种原因,拟进馆的海洋类机关档案中存在大量涉密档案,而涉密档案的密级鉴定和调整是进馆档案整理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从查阅保密法规、建立工作小组、明确鉴定范围、确定鉴定程序、开展具体鉴定、做好后续工作六个方面介绍了海洋类涉密机关档案的鉴定实践,并从完善解密风险机制、恪守定密者解密原则、区分解密与公开、加强保密知识学习四个方面对涉密档案鉴定经验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关档案 密级 鉴定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4—2020年珠江口外海海洋热浪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唐灵 聂宇华 +1 位作者 王平 汤超莲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3-150,共8页
基于珠江口大万山海洋站(21°56′N,113°43′E)观测的1974—2020年逐日平均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资料,参照世界气象组织关于海洋热浪(marine heatwave,MHW)定义、强度分类标准及全球与北半球年平均表面温度资... 基于珠江口大万山海洋站(21°56′N,113°43′E)观测的1974—2020年逐日平均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资料,参照世界气象组织关于海洋热浪(marine heatwave,MHW)定义、强度分类标准及全球与北半球年平均表面温度资料,采用相关及对比方法,分析珠江口海洋热浪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近47年来珠江口每年都出现MHW事件,平均每年出现6.5次,最多年13次(2020年),且每年出现次数呈上升趋势,平均每次持续时间为11.7d,最长62d;(2)近47年来每年珠江口的MHW日数呈显著增加趋势,上升率为1.81d·a^(–1);(3)此时期各级MHW强度的出现日数占总出现日数的比例分别为中度18.92%,强烈53.24%,严重24.06%,极端3.77%;(4)珠江口MHW日数上升及出现极端MHW的主要原因可能与全球气候变暖、南海高压增强和季风减弱有关。预估未来珠江口的MHW日数还会呈现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热浪 全球变暖 季风减弱 珠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闽江口—三沙湾口近岸海域沙波群发育特征、成因及其对海洋工程应用的影响
15
作者 伊善堂 吴承强 +2 位作者 林纪江 胡小三 罗伟东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54-1566,共13页
基于高精度多波束、单波束、侧扫声呐等资料研究发现,福建近岸闽江口和三沙湾口外海域分别发育一处海底沙波群。本文详细分析了海底沙波地貌发育特征,根据沙波发育形态及沙脊线走向将其分为挠曲型沙波、直线型沙波和过渡型沙波3类。调查... 基于高精度多波束、单波束、侧扫声呐等资料研究发现,福建近岸闽江口和三沙湾口外海域分别发育一处海底沙波群。本文详细分析了海底沙波地貌发育特征,根据沙波发育形态及沙脊线走向将其分为挠曲型沙波、直线型沙波和过渡型沙波3类。调查区2处沙波群均呈迎潮面坡度缓而背潮面陡的特征,沙波末端均存在分枝并伴随着一定程度的弯曲变形。沉积物质来源和水文动力环境是控制海底沙波群发育的两个主要因素,研究区近岸基岩侵蚀物质、河流沉积物质和洋流输运物质来源减少打破了维持沙波动态平衡的物质供应,底流冲刷提供了海底泥沙的起动条件。结合沙波纹、残留沙丘及海底沙波的发育特征,本文认为沙波存在一定的活动性,具有向坡陡一侧不断迁移的规律。最后,通过对沙波活动性成因和演化规律进行分析,并详细探讨了海底沙波的存在对海洋工程应用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为近岸海底工程建设及灾害预防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岸海域 沙波群 地貌特征 控制因素 起动流速 海洋地质调查工程 闽江口 三沙湾口 福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SOA的城市风暴潮灾害评估GIS系统 被引量:9
16
作者 郑宗生 黄冬梅 +2 位作者 张建新 何世钧 刘志国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31-935,共5页
为有效整合多源异构行业系统减少信息孤岛,提出了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SOA),设计并实现了城市风暴潮灾害评估地理信息系统。采用先进的水动力学模型对风暴潮增水过程进行了动态模拟,综合考虑受灾区的人口、房屋面积、重要企事单位、风暴... 为有效整合多源异构行业系统减少信息孤岛,提出了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SOA),设计并实现了城市风暴潮灾害评估地理信息系统。采用先进的水动力学模型对风暴潮增水过程进行了动态模拟,综合考虑受灾区的人口、房屋面积、重要企事单位、风暴潮增水等信息,利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灾害评估体系及评估模型。依据上述模型利用领域工程方法进行服务构件提取,通过服务的组合与编排实现了风暴潮洪水淹进过程及灾害评估的业务流程,以上海地区为例进行了原型系统实现。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对不同天气条件下的风暴潮灾害进行快速评估,系统设计为解决系统重复开发、资源共享提供了新的开发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面向服务架构 洪水模型 灾害评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黄海冬夏季主要月份的海温分布特征 被引量:18
17
作者 贾瑞丽 孙璐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8,共8页
将北海分局—年的断面观测资料,用建立数据库。并用本数据库表 19761999 Visual Foxpro 5.0 层、底层、断面海温计算及分析图产品,分析了渤海、黄海冬夏季主要月份海温的分布特征,并获取了一些较新的有关厄尔尼诺事件与黄海海温相关的... 将北海分局—年的断面观测资料,用建立数据库。并用本数据库表 19761999 Visual Foxpro 5.0 层、底层、断面海温计算及分析图产品,分析了渤海、黄海冬夏季主要月份海温的分布特征,并获取了一些较新的有关厄尔尼诺事件与黄海海温相关的结论。结果表明:冬季表层等温线分布密集,研究海域由黄海暖舌、北部结冰区、胶东半岛南部弱冷舌几个系统组成,底层海温分布与表层较一致,黄海中部断面呈上下均匀一致的温度分布。夏季表层等温线分布稀疏,底层冷水团发展最强,黄海中部断面有强温跃层出现;各年黄海海温垂直分布场对厄尔尼诺年及反厄尔尼诺年有较显著响应,其程度以准高温均匀层及温跃层较明显,深层无明显响应。即:厄尔尼诺年的准高温均匀层高温线包围的面积小,温跃层明显向表层突起,而反厄尔尼诺年准高温均匀层高温线包围的面积大,温跃层较平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黄海 夏季 海温 数据库 断面观测 厄尔尼诺事件 冬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浒苔遥感监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8
作者 叶娜 贾建军 +4 位作者 田静 苏红波 雒伟民 张峰 肖康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12,共6页
综述了目前国内外浒苔遥感监测方法,阐述了单波段阈值分割法、多波段比值法和辐射传输模型法的优缺点,指出多波段比值法是应用最广和有效的方法,主要有双波段比值法、归一化植被指数法、浮游植物指数法和归一化藻类指数法4种。辐射传输... 综述了目前国内外浒苔遥感监测方法,阐述了单波段阈值分割法、多波段比值法和辐射传输模型法的优缺点,指出多波段比值法是应用最广和有效的方法,主要有双波段比值法、归一化植被指数法、浮游植物指数法和归一化藻类指数法4种。辐射传输模型法主要用于水下悬浮浒苔的监测,目前应用较少,还处于起步阶段。而研究浒苔与其他浮游植物的差异,深入研究水下悬浮浒苔的遥感监测方法,发展解决现有监测能力不足与监测信息使用者需求之间矛盾的手段和方法是未来浒苔遥感监测的主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浒苔 绿潮 遥感监测方法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地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3
19
作者 程文芳 王伟 +7 位作者 张洁 夏明一 杨蕊 朱建钢 张北辰 汪大立 凌晓良 李升贵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5-84,共10页
为了共享中国30年来获取的南北两极科学考察数据,基于Python语言,设计了具有数据检索、数据发布、数据申请审批、数据应用等功能的分布式共享信息系统。目前系统已对外服务,成为我国唯一向国内外开放共享的极地元数据平台,促进了更深层... 为了共享中国30年来获取的南北两极科学考察数据,基于Python语言,设计了具有数据检索、数据发布、数据申请审批、数据应用等功能的分布式共享信息系统。目前系统已对外服务,成为我国唯一向国内外开放共享的极地元数据平台,促进了更深层次的国际项目合作和数据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YTHON 南北极 元数据 数据检索 数据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资者情绪、股权结构特征与上市公司创新效率 被引量:10
20
作者 唐书林 郭杰 +1 位作者 郝玉 苏屹 《系统管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16-525,538,共11页
非理性的投资者情绪以及管理层对股市的过度“呵护”扭曲了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投资结构,影响资本市场资本配置效率。使用上市公司数据探讨了投资者情绪和股权结构特征对上市公司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A股上市公司存在明显的迎合投资... 非理性的投资者情绪以及管理层对股市的过度“呵护”扭曲了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投资结构,影响资本市场资本配置效率。使用上市公司数据探讨了投资者情绪和股权结构特征对上市公司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A股上市公司存在明显的迎合投资现象,投资者情绪与上市公司投资效率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的抑制作用,即当市场情绪低落时,创新效率的损失对投资者情绪十分敏感;当市场情绪高涨时,创新效率的增速则对投资者情绪变得迟钝。另外,得出的3个结论应获得足够的关注:①国有或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迎合投资的创新效率要高于民营上市公司,政府应积极利用市场情绪推动国有上市公司混改,利用非公资本改良国有上市公司的投资“DNA”,实现产业转型和技术升级的创新基因表达。②积极打造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相关产业的资本风口,鼓励并引导社会资本进入高科技领域等创新效率较高的实体产业。③大力推动上市公司“两权分离”,提高管理团队的投资能力和投资的持续性,保持较高的投资水平和创新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资者情绪 迎合渠道 创新效率 股权结构特征 行为金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