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动注射-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海洋沉积物样品中痕量铅 被引量:8
1
作者 程祥圣 秦晓光 +1 位作者 刘富平 卜建平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77-179,共3页
关键词 流动注射 氢化物发生 原子荧光法 海洋沉积物样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生物样品中痕量汞的悬浮液进样流动注射-原子荧光法测定 被引量:7
2
作者 程祥圣 秦晓光 +1 位作者 陈东 徐韧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6-68,共3页
研究了一种使用悬浮液进样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海洋生物样品中痕量汞的快速简便的方法 ;控制悬浮液的颗粒粒径小于或等于76μm ,用磁力搅拌器搅拌以保证悬浮液分散均匀稳定 ,以水溶液标准作标准曲线 ,该法检出限为0.002μg/L,加标回收率... 研究了一种使用悬浮液进样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海洋生物样品中痕量汞的快速简便的方法 ;控制悬浮液的颗粒粒径小于或等于76μm ,用磁力搅拌器搅拌以保证悬浮液分散均匀稳定 ,以水溶液标准作标准曲线 ,该法检出限为0.002μg/L,加标回收率为90 %~105 %,RSD(n=6)为3.9 % ;将该法用于标准物质GBW08571和实验室互校样的分析 ,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样品 痕量分析 悬浮液进样 流动注射 原子荧光法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浮液HG-AFS测定海洋沉积物样品中痕量砷 被引量:3
3
作者 程祥圣 秦晓光 +3 位作者 刘富平 杨颖 徐韧 苏耀东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508-511,共4页
研究了一种使用悬浮液进样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海洋沉积物中痕量砷的快速简便的方法。控制悬浮液的颗粒粒径在160目(d≤0 088mm),用磁力搅拌器搅拌以保证悬浮液分散、均匀、稳定,试验了悬浮液的粒度、介质、酸度、悬浮液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研究了一种使用悬浮液进样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海洋沉积物中痕量砷的快速简便的方法。控制悬浮液的颗粒粒径在160目(d≤0 088mm),用磁力搅拌器搅拌以保证悬浮液分散、均匀、稳定,试验了悬浮液的粒度、介质、酸度、悬浮液浓度等因素的影响,采用水溶液标准曲线直接进行校准。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025μg·g-1,加标回收率为85.6%~109.0%,RSD为2.19%。用标准物质对方法进行考核,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液 HG-AFS 测定 海洋沉积物 样品 痕量元素 原子荧光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浮液进样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海洋沉积物样品中痕量砷 被引量:5
4
作者 程祥圣 秦晓光 刘富平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59-162,共4页
关键词 悬浮液 原子荧光法 海洋沉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生物体中痕量金属分析方法的实验室间分析互校 被引量:2
5
作者 许昆灿 吴丽卿 汪惠昌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3年第2期102-109,共8页
本文介绍了我国首次海洋生物体中痕量金属分析方法的实验室间互校结果。38个实验室分别参加了铜、铅、锌、镉、铬、硒、砷和汞8种元素,共22个分析方法的分析互校。互校结果表明,除了铅的分光光度法外,其余21个分析方法均能获得准确可比... 本文介绍了我国首次海洋生物体中痕量金属分析方法的实验室间互校结果。38个实验室分别参加了铜、铅、锌、镉、铬、硒、砷和汞8种元素,共22个分析方法的分析互校。互校结果表明,除了铅的分光光度法外,其余21个分析方法均能获得准确可比的分析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测方法 海洋 生物 痕量金属 互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赤潮生物具齿原甲藻及其特征 被引量:15
6
作者 王金辉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2期128-131,157,共5页
2000年至今连续三年的5月在东海的舟山海域发生大规模红褐色具齿原甲藻赤潮。在赤潮监测中对该种的形态及习性作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本种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主要分布于盐度较高的水域,5月份是繁殖盛期易发生赤潮,在河口低盐水域和高... 2000年至今连续三年的5月在东海的舟山海域发生大规模红褐色具齿原甲藻赤潮。在赤潮监测中对该种的形态及习性作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本种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主要分布于盐度较高的水域,5月份是繁殖盛期易发生赤潮,在河口低盐水域和高温季节不易发生赤潮,具齿原甲藻赤潮在近几年频繁发生与东海沿岸富营养化加剧有关。具齿原甲藻具有昼夜垂直移动特性,使得它们在获得光能、营养盐方面更具优势,在低磷环境中具有较强的种间竞争能力。对于大规模赤潮发生的原因、富营养化的贡献、种间竞争在赤潮发生过程中的作用等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赤潮生物 具齿原甲藻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街山列岛海域赤潮应急监测 被引量:7
7
作者 王金辉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1期62-65,共4页
运用船舶走航监测结合航空遥感对发生在舟山中街山列岛附近海域的一次大范围具齿原甲藻赤潮发生进行监测。赤潮生物量与环境要素相关性比较明显,在具齿原甲藻赤潮维持阶段,溶解氧、化学耗氧量和 pH有同步增长趋势,赤潮的消亡与水体... 运用船舶走航监测结合航空遥感对发生在舟山中街山列岛附近海域的一次大范围具齿原甲藻赤潮发生进行监测。赤潮生物量与环境要素相关性比较明显,在具齿原甲藻赤潮维持阶段,溶解氧、化学耗氧量和 pH有同步增长趋势,赤潮的消亡与水体的磷限制及大风浪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 具齿原甲藻 环境要素 航空遥感 风浪 生物量 溶解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沿岸水域夏季沉积物中甲藻孢囊数量分布初探 被引量:16
8
作者 王纬斐 洪君超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53-59,共7页
对1992年7~8月份东海区沿岸水域沉积物中甲藻孢囊数量分布作了较详细的分析和探讨.沉积物中甲藻孢囊数量变化在1.6~47.1个/g湿重.较高值分布在18、19、20号三个站,即在浙南与闽北沿岸交界水域.文中还探讨了甲藻孢囊分布和环境因子的关系.
关键词 甲藻孢囊 沉积物 东海区 数量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中肋骨条藻赤潮发生过程环境要素分析──营养盐状况 被引量:55
9
作者 洪君超 黄秀清 +1 位作者 蒋晓山 王桂兰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79-184,共6页
从长江口1990年6月的一次中肋骨条藻赤潮发生过程中营养盐含量变化可见,由于潮汐的作用,观测水域各营养盐要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周日波动特征,其中NO3-N在一个潮周期内变化幅度可达1倍以上。赤潮发生时表层水体NO3-N,PO4-P和SiO... 从长江口1990年6月的一次中肋骨条藻赤潮发生过程中营养盐含量变化可见,由于潮汐的作用,观测水域各营养盐要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周日波动特征,其中NO3-N在一个潮周期内变化幅度可达1倍以上。赤潮发生时表层水体NO3-N,PO4-P和SiO3-Si值都呈下降趋势,降幅最大的PO4-P达3倍以上;N/P值则急剧上升,峰值为450。随着赤潮消亡,NO3-N,NO2-N和SiO3-Si浓度很快恢复正常,NH4-N浓度在赤潮发生时略有升高,但在赤潮末期明显下降,而且恢复过程相对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中肋骨条藻 赤潮 营养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嵊山水域中肋骨条藻赤潮发生过程主导因子分析 被引量:37
10
作者 洪君超 黄秀清 +1 位作者 蒋晓山 王桂兰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135-141,共7页
前言 嵊山位于我国长江口、杭州湾的长江三角洲浅海大陆边缘,系长江口赤潮多发区的东北部(30°45′27″N,122°48′15″E),是我国最东侧的一个居民岛.该岛地处中纬度,周围海域北面受制于黄海冷水团,东南接纳外海暖水,西面濒临... 前言 嵊山位于我国长江口、杭州湾的长江三角洲浅海大陆边缘,系长江口赤潮多发区的东北部(30°45′27″N,122°48′15″E),是我国最东侧的一个居民岛.该岛地处中纬度,周围海域北面受制于黄海冷水团,东南接纳外海暖水,西面濒临长江径流的季节影响,生态环境复杂多变,时常有赤潮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肋骨条藻 赤潮 嵊山 主导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及邻近水域的生物多样性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90
11
作者 王金辉 黄秀清 +1 位作者 刘阿成 张有份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2-39,共8页
从长江口及邻近水域的生物多样性变化及导致生物多样性变化的相关环境因子来剖析长江口及邻近水域的生态环境变化趋势。长江口及邻近水域的生物多样性比较丰富,近 20 a 来在人类活动影响下,长江河口区和冲淡水区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的... 从长江口及邻近水域的生物多样性变化及导致生物多样性变化的相关环境因子来剖析长江口及邻近水域的生态环境变化趋势。长江口及邻近水域的生物多样性比较丰富,近 20 a 来在人类活动影响下,长江河口区和冲淡水区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的物种大幅减少;优势浮游生物的生物量增加,部分种类异常增殖发生赤潮,底栖生物生物量明显减少;群落结构趋向简单,表现为单种优势,生物多样性下降。影响长江口及邻近水域生物多样性的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近 20 a 来生物多样性的降低主要归咎于人类的开发活动,不合理排污导致的富营养化对浮游生物的多样性丧失起重要作用,水利工程建设及滩涂围垦使海洋生物栖息地片段化,单调化,加速了生物多样性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及邻近水域 生物多样性 变化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中肋骨条藻赤潮发生过程环境要素分析:水温、盐度、DO和pH特征 被引量:18
12
作者 黄秀清 蒋晓山 +1 位作者 王桂兰 洪君超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5-40,共6页
长江口赤潮多发区水域的潮汐基本上为正规半日潮,其相对运动形式为:H(t)=19.62+1.08cos2π/12.36(t-3.78)+0.31cos2π/22.62(t-7.08).正常情况下,海水的水温、盐度、DO和pH都存在一定的规律波动特点,其中水温、盐度受潮汐影响较大,DO、p... 长江口赤潮多发区水域的潮汐基本上为正规半日潮,其相对运动形式为:H(t)=19.62+1.08cos2π/12.36(t-3.78)+0.31cos2π/22.62(t-7.08).正常情况下,海水的水温、盐度、DO和pH都存在一定的规律波动特点,其中水温、盐度受潮汐影响较大,DO、pH值大小则可能与光照强弱有关.赤潮发生时.表层水体的平均水温、DO和pH值分别增加2.01℃、4.28mg/dm^3和0.58,盐度下降-6.15.另外,本文还就赤潮发生过程上述要素的垂直分布变化以及与生物量的关系做简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 中肋骨条藻 长江口 环境要素 水温 盐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的赤潮现象 被引量:45
13
作者 徐韧 洪君超 +1 位作者 王桂兰 沈竑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25-29,共5页
根据东海监测中心1986~1993年所累积的赤潮资料的统计分析,概述了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的赤潮分布区域,赤潮发生规模、时间、频率、生物种类和发生赤潮时海水盐度、温度、pH、DO等环境因子的变化规律.
关键词 长江口 赤潮 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中肋骨条藻赤潮的分布与特点 被引量:20
14
作者 王桂兰 黄秀清 +1 位作者 蒋晓山 洪君超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51-55,共5页
对1990年6月9~25日在东海赤潮多发区海域调查期间所观察到的5次中肋骨条藻赤潮的特点以及与环境要素变化的关系作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中肋骨条藻是多发区海域夏季的敏感赤潮生物,风速减小、气压下降以及良好的海况条件有利于赤潮... 对1990年6月9~25日在东海赤潮多发区海域调查期间所观察到的5次中肋骨条藻赤潮的特点以及与环境要素变化的关系作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中肋骨条藻是多发区海域夏季的敏感赤潮生物,风速减小、气压下降以及良好的海况条件有利于赤潮的发生;(2)赤潮发生时发生区边界存在明显的界面变化特征,这种空间界面的环境要素变化与赤潮发生的时间变化特点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 长江口 中肋骨条藻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沉淀分离富集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氯化物中痕量镉 被引量:10
15
作者 肖红玺 苏耀东 +2 位作者 王玉科 倪亚明 程祥圣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8-19,25,共3页
研究了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 (APDC)及其氧化产物 (DPTD)体系在 pH3.5条件下定量共沉淀氯化物中痕量镉 ,用FAAS测定 ,检出限可达 1.3× 10 - 3mg·L- 1。加标回收率在 97%~ 10 3%之间 ,克服了基体干扰 ,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
关键词 共沉淀 分离 富集 测定 氯化物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APDC DPTD 痕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赤潮多发区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赤潮发生过程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蒋晓山 洪君超 +2 位作者 王桂兰 黄秀清 吕颂辉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2年第3期134-139,共6页
长江口赤潮多发区1990年6月观测到的一次赤潮可以认为是夜光藻——中肋骨条藻交替型赤湖.纵观整个赤潮发育过程,夜光藻和中肋骨条藻交替成为优势种,其中夜光藻最大密度为3.49×10~6ccll/mm^3.多发区海域基本上为正规半日潮,与潮汐... 长江口赤潮多发区1990年6月观测到的一次赤潮可以认为是夜光藻——中肋骨条藻交替型赤湖.纵观整个赤潮发育过程,夜光藻和中肋骨条藻交替成为优势种,其中夜光藻最大密度为3.49×10~6ccll/mm^3.多发区海域基本上为正规半日潮,与潮汐呈相似波动特征的环境要素有盐度、DO、pH 和 SiO_3-Si.赤潮发生时,表层水体营养盐有不同程度消耗,其中 NO_3—N、NO_2—N、PO_4—P 和SiO_3—Si 的最大降幅分别达10、6、3和3.5倍.此外,在中肋骨条藻赤潮阶段,水体 DO、pH 值升高、盐度下降,而且当赤潮消亡后很快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 长江口 演替 夜光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污染对莫桑比克罗非鱼血清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17
作者 张勤 徐韧 王桂兰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60-64,共5页
本文通过分析莫桑比克罗非鱼血清酶活性的变化,研究石油对鱼类的致毒效应。试验结果表明,石油污染能升高血清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石油对莫桑比克罗非鱼血清酶活性产生作用的浓度阈值为0.05mg/dm3.分... 本文通过分析莫桑比克罗非鱼血清酶活性的变化,研究石油对鱼类的致毒效应。试验结果表明,石油污染能升高血清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石油对莫桑比克罗非鱼血清酶活性产生作用的浓度阈值为0.05mg/dm3.分析鱼类血清酶活性的变化,可以为诊断石油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污染 血清酶活性 莫桑比克 罗非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麂列岛自然保护区海域红色裸甲藻赤潮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王金辉 秦玉涛 +5 位作者 李志恩 黄秀清 陈雷 雷友万 徐良国 尤胜炮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2-36,共5页
2002年9月16~19日南麂列岛海域发生3km2 红褐色赤潮 ,其原因种为红色裸甲藻(GymnodiniumsanguineumHirasaka) ,密度高达4.6×105 个/L。赤潮发生时伴随细菌的大量繁殖 ,江浙沿岸流所携带的营养物质是本次赤潮发生的基础 ,森拉克台... 2002年9月16~19日南麂列岛海域发生3km2 红褐色赤潮 ,其原因种为红色裸甲藻(GymnodiniumsanguineumHirasaka) ,密度高达4.6×105 个/L。赤潮发生时伴随细菌的大量繁殖 ,江浙沿岸流所携带的营养物质是本次赤潮发生的基础 ,森拉克台风是本次赤潮的重要诱因。南麂海域的赤潮多发季节为4~5月份 ,9~11月份发生赤潮的可能性也较大 ,大沙岙、马祖岙和火岙等水体交换相对较弱的岙口为赤潮多发区。为保护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珍稀海洋贝藻资源 ,需协调好保护和开发之间日益尖锐的矛盾 ,控制养殖业的发展规模和游客的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麂列岛 红色裸甲藻 赤潮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海岛周围水域浮游植物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沈竑 徐韧 王桂兰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6-37,共12页
1990年8月(丰水期)和1991年3月(平枯水期)两次对上海市海岛(崇明、长兴、横沙)周围水域的浮游植物进行了生态调查研究。共鉴定浮游植物129种1变种.其中硅藻类41属81种1变种.占总种数的63.08%:绿藻类22属24种,占总种类的18.46%;蓝藻类11... 1990年8月(丰水期)和1991年3月(平枯水期)两次对上海市海岛(崇明、长兴、横沙)周围水域的浮游植物进行了生态调查研究。共鉴定浮游植物129种1变种.其中硅藻类41属81种1变种.占总种数的63.08%:绿藻类22属24种,占总种类的18.46%;蓝藻类11属13种,金藻类4属6种,裸藻类3属3种,金藻类、黄藻类各1属1种。在这些种类中,淡水种52种,半咸水种40种,海水种38种。调查区占优势的种类有中肋骨条藻和颗粒直链藻。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丰水期>平枯水期,平均为19.32×10~4个/m^3。笔者认为调查区受径流、潮流影响大,加之泥沙含量太大,透明度小,是导致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小.种类组成复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调查 浮游植物 分布 长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锰中痕量铅的不加载体离子共沉淀分离富集及原子吸收光谱测定 被引量:9
20
作者 苏耀东 程祥圣 肖红玺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984-986,共3页
含-SH有机试剂的氧化产物二硫化物已被用于许多元素的有选择性的液液萃取。近年来这些化合物又被用作自然水样和无机盐中多元素分离富集时的共沉淀捕集剂,也可用于无机盐的提纯。痕量元素和含-SH基团的试剂形成不溶于水的螯合物,由于-S... 含-SH有机试剂的氧化产物二硫化物已被用于许多元素的有选择性的液液萃取。近年来这些化合物又被用作自然水样和无机盐中多元素分离富集时的共沉淀捕集剂,也可用于无机盐的提纯。痕量元素和含-SH基团的试剂形成不溶于水的螯合物,由于-SH基团易被氧化从而直接在溶液中形成固相二硫化物,同时将溶液中的痕量元素共沉淀下来。 本文研究了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APDC)作为螯合剂,其氧化产物(DPTD)作为捕集剂,不需另加载体离子,共沉淀分离富集MnSO4溶液中的铅。共沉淀受溶液pH,APDC和H2O2的浓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在pH 2.0-4.0的范围内铅被定量共沉淀。MnSO4溶液中的铅在共沉淀后,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进行测定。方法的检测限为1.97×10^(-2)mg·L-1,铅的加标回收率为96.5%。排除了基体干扰,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锰 痕量铅 共沉淀 分离富集 原子吸收光谱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