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三亚河口海域叶绿素a与海洋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
4
1
作者
车志伟
史云峰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3-57,61,共6页
根据对三亚河口海域叶绿素a(Chl-a)浓度及海洋环境因子的监测结果,分析了Chl-a和各环境因子的空间分布情况,以及Chl-a与各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三亚河口海域的表层水温、pH、盐度、悬浮物、高锰酸盐指数、DO、营养盐等环境因...
根据对三亚河口海域叶绿素a(Chl-a)浓度及海洋环境因子的监测结果,分析了Chl-a和各环境因子的空间分布情况,以及Chl-a与各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三亚河口海域的表层水温、pH、盐度、悬浮物、高锰酸盐指数、DO、营养盐等环境因子的空间分布明显受到陆地径流注入的影响;该海域的Chl-a浓度较低,表层平均值为0.203mg/m3,底层平均值为0.179mg/m3,且靠近河口采样点的表层Chl-a浓度是底层的数倍,远离河口采样点的底层Chl-a浓度是表层的数倍,造成这种空间分布格局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靠近河口采样点表层海水中的营养盐更容易得到陆地径流的补充;该海域的Chl-a浓度与无机氮(DIN)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活性磷(DIP)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两者质量浓度之比(DIN/DIP)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其他环境因子均不存在相关性,Chl-a浓度主要受磷含量的控制;该海域Chl-a浓度与Cd、Pb、Cu、Hg、As浓度基本未呈现出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
叶绿素A
环境因子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个潮汐周期内三亚河口定点的水体环境变化
被引量:
7
2
作者
车志伟
李刚
+2 位作者
王德鸿
梁启昌
庞斌
《广西科学》
CAS
2007年第4期419-422,共4页
根据国家海洋局三亚海洋环境监测站2007年4月20日10时至21日11时潮汐周期内连续26个小时的三亚河入海口水文及水质同步监则资料,分析该水域1个潮汐周期内营养物质、叶绿素a变化与潮汐的关系。结果表明,盐度、营养盐、叶绿素a受潮汐的影...
根据国家海洋局三亚海洋环境监测站2007年4月20日10时至21日11时潮汐周期内连续26个小时的三亚河入海口水文及水质同步监则资料,分析该水域1个潮汐周期内营养物质、叶绿素a变化与潮汐的关系。结果表明,盐度、营养盐、叶绿素a受潮汐的影响极为明显,盐度变化趋势与潮汐变化趋势相似,营养盐(无机氮、无机磷)、叶绿素a变化趋势与潮汐变化趋势相反。叶绿素a与潮汐、盐度、无机氮、无机磷的关系为c叶绿素a=-73.3244+0.00174a+2.284b+0.175d+0.293e,a为潮汐测量值(cm),b、d、e分别为盐度、无机氮和无机磷的测量值(μ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
水体环境
营养盐
叶绿素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三亚河入海口与感潮河段悬浮物分布特征及潮汐之影响
被引量:
9
3
作者
车志伟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6期89-92,共4页
河流入海口及感潮河段是陆海相互作用藕合带,受径流和潮汐的共同作用,具有独特的海洋环境。三亚河位于三亚湾的东侧,是注入三亚湾的最大河流,其流程28.8km,集雨面积337.02km^2,河床平均坡降6.09‰,总落差459.21m,三亚河属...
河流入海口及感潮河段是陆海相互作用藕合带,受径流和潮汐的共同作用,具有独特的海洋环境。三亚河位于三亚湾的东侧,是注入三亚湾的最大河流,其流程28.8km,集雨面积337.02km^2,河床平均坡降6.09‰,总落差459.21m,三亚河属潮汐河流,平均每日纳潮量达490万立方米,年径流量为179亿立方米,现实际日纳潮量为253立方米、年径流量为92亿立方米。近年来,国内学者已对三亚湾海域开展了若干研究,如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何雪琴、南京大学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毛龙江等都先后报道过三亚湾的研究结果,但对三亚河口及感潮段悬浮物分布的研究目前尚未见报道。本文通过分析监测结果,研究了三亚河入海口及感潮河段悬浮物分布特征和潮汐对其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亚河口
悬浮物:潮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冬季三亚湾潮下带贝类粪大肠菌群丰度与关键水质因子分布特征及关系分析
4
作者
车志伟
李刚
《广西科学》
CAS
2007年第3期296-298,302,共4页
根据国家海洋局三亚海洋环境监测站2006年冬季对三亚湾潮下带贝类生物粪大肠菌群、水质粪大肠菌群、营养盐(NO2-N、NO3-N、NH4-N、PO4-P)、化学耗氧量(COD)、叶绿素a(Ch l.a)的监测结果,分析三亚湾潮下带贝类粪大肠菌群、水质因子的水...
根据国家海洋局三亚海洋环境监测站2006年冬季对三亚湾潮下带贝类生物粪大肠菌群、水质粪大肠菌群、营养盐(NO2-N、NO3-N、NH4-N、PO4-P)、化学耗氧量(COD)、叶绿素a(Ch l.a)的监测结果,分析三亚湾潮下带贝类粪大肠菌群、水质因子的水平分布特征及贝类粪大肠菌群与水质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三亚湾贝类粪大肠菌群浓度与水质因子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与水质粪大肠菌群(r=0.968,P=0.0016)、无机磷(r=0.844,P=0.035)、无机氮(r=0.960,P=0.0023)呈显著正相关,与叶绿素a浓度(r=0.366,P=0.475)、化学耗氧量(r=0.394,P=0.440)相关性不显著;三亚湾贝类粪大肠菌群浓度与水质因子主要受三亚河、肖旗河的影响,贝类粪大肠菌群及各种水质因子浓度呈现两侧高,中间低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类
大肠菌群
水质因子
分布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亚河口海域叶绿素a与海洋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
4
1
作者
车志伟
史云峰
机构
国家海洋局三亚海洋环境监测站
琼州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出处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3-57,61,共6页
基金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410201)
三亚海洋生态监测重点实验室项目(No.L1301)
文摘
根据对三亚河口海域叶绿素a(Chl-a)浓度及海洋环境因子的监测结果,分析了Chl-a和各环境因子的空间分布情况,以及Chl-a与各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三亚河口海域的表层水温、pH、盐度、悬浮物、高锰酸盐指数、DO、营养盐等环境因子的空间分布明显受到陆地径流注入的影响;该海域的Chl-a浓度较低,表层平均值为0.203mg/m3,底层平均值为0.179mg/m3,且靠近河口采样点的表层Chl-a浓度是底层的数倍,远离河口采样点的底层Chl-a浓度是表层的数倍,造成这种空间分布格局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靠近河口采样点表层海水中的营养盐更容易得到陆地径流的补充;该海域的Chl-a浓度与无机氮(DIN)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活性磷(DIP)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两者质量浓度之比(DIN/DIP)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其他环境因子均不存在相关性,Chl-a浓度主要受磷含量的控制;该海域Chl-a浓度与Cd、Pb、Cu、Hg、As浓度基本未呈现出相关关系。
关键词
河口
叶绿素A
环境因子
相关性分析
Keywords
estuary
chlorophyll-a
environmental factors
correlation analysis
分类号
X14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个潮汐周期内三亚河口定点的水体环境变化
被引量:
7
2
作者
车志伟
李刚
王德鸿
梁启昌
庞斌
机构
国家海洋局三亚海洋环境监测站
汕头大学
海洋
生物研究所
国家海洋局
海口
海洋
环境监测
中心站
出处
《广西科学》
CAS
2007年第4期419-422,共4页
基金
三亚市2006年重点科技项目基金资助
文摘
根据国家海洋局三亚海洋环境监测站2007年4月20日10时至21日11时潮汐周期内连续26个小时的三亚河入海口水文及水质同步监则资料,分析该水域1个潮汐周期内营养物质、叶绿素a变化与潮汐的关系。结果表明,盐度、营养盐、叶绿素a受潮汐的影响极为明显,盐度变化趋势与潮汐变化趋势相似,营养盐(无机氮、无机磷)、叶绿素a变化趋势与潮汐变化趋势相反。叶绿素a与潮汐、盐度、无机氮、无机磷的关系为c叶绿素a=-73.3244+0.00174a+2.284b+0.175d+0.293e,a为潮汐测量值(cm),b、d、e分别为盐度、无机氮和无机磷的测量值(μg/L)。
关键词
潮汐
水体环境
营养盐
叶绿素A
Keywords
tide, aquatic environments, nutrients, chlorophyll a
分类号
P731.23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亚河入海口与感潮河段悬浮物分布特征及潮汐之影响
被引量:
9
3
作者
车志伟
机构
国家海洋局三亚海洋环境监测站
出处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6期89-92,共4页
文摘
河流入海口及感潮河段是陆海相互作用藕合带,受径流和潮汐的共同作用,具有独特的海洋环境。三亚河位于三亚湾的东侧,是注入三亚湾的最大河流,其流程28.8km,集雨面积337.02km^2,河床平均坡降6.09‰,总落差459.21m,三亚河属潮汐河流,平均每日纳潮量达490万立方米,年径流量为179亿立方米,现实际日纳潮量为253立方米、年径流量为92亿立方米。近年来,国内学者已对三亚湾海域开展了若干研究,如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何雪琴、南京大学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毛龙江等都先后报道过三亚湾的研究结果,但对三亚河口及感潮段悬浮物分布的研究目前尚未见报道。本文通过分析监测结果,研究了三亚河入海口及感潮河段悬浮物分布特征和潮汐对其影响。
关键词
三亚河口
悬浮物:潮汐
Keywords
Sanya River estuary
Suspensions
tide
分类号
X14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X14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冬季三亚湾潮下带贝类粪大肠菌群丰度与关键水质因子分布特征及关系分析
4
作者
车志伟
李刚
机构
国家海洋局三亚海洋环境监测站
汕头大学
海洋
生物研究所
出处
《广西科学》
CAS
2007年第3期296-298,302,共4页
文摘
根据国家海洋局三亚海洋环境监测站2006年冬季对三亚湾潮下带贝类生物粪大肠菌群、水质粪大肠菌群、营养盐(NO2-N、NO3-N、NH4-N、PO4-P)、化学耗氧量(COD)、叶绿素a(Ch l.a)的监测结果,分析三亚湾潮下带贝类粪大肠菌群、水质因子的水平分布特征及贝类粪大肠菌群与水质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三亚湾贝类粪大肠菌群浓度与水质因子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与水质粪大肠菌群(r=0.968,P=0.0016)、无机磷(r=0.844,P=0.035)、无机氮(r=0.960,P=0.0023)呈显著正相关,与叶绿素a浓度(r=0.366,P=0.475)、化学耗氧量(r=0.394,P=0.440)相关性不显著;三亚湾贝类粪大肠菌群浓度与水质因子主要受三亚河、肖旗河的影响,贝类粪大肠菌群及各种水质因子浓度呈现两侧高,中间低的特征。
关键词
贝类
大肠菌群
水质因子
分布
关系
Keywords
shellfish, Faecal coliform, water quality parameters,distribution, relationship
分类号
Q958.885.3 [生物学—动物学]
X82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三亚河口海域叶绿素a与海洋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
车志伟
史云峰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一个潮汐周期内三亚河口定点的水体环境变化
车志伟
李刚
王德鸿
梁启昌
庞斌
《广西科学》
CAS
2007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三亚河入海口与感潮河段悬浮物分布特征及潮汐之影响
车志伟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7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冬季三亚湾潮下带贝类粪大肠菌群丰度与关键水质因子分布特征及关系分析
车志伟
李刚
《广西科学》
CAS
200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