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芽孢杆菌抗菌肽应用于海产品食源性病原菌控制研究展望 被引量:9
1
作者 孙力军 王雅玲 陈宏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27-130,共4页
海产品食源性致病菌已经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并阻碍我国海产行业的发展,控制海产品致病菌污染是当务之急。芽孢杆菌抗菌肽作为天然生物制剂的代表之一,克服了传统的物理化学和Nisin抑菌方法的局限性,为海产品食源性致病菌安全控制提供了... 海产品食源性致病菌已经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并阻碍我国海产行业的发展,控制海产品致病菌污染是当务之急。芽孢杆菌抗菌肽作为天然生物制剂的代表之一,克服了传统的物理化学和Nisin抑菌方法的局限性,为海产品食源性致病菌安全控制提供了新的思路。芽孢杆菌抗菌肽具有良好的食品应用特性和产业化能力,显示了应用于海产品食源性致病菌控制的广阔前景。文中对芽胞杆菌抗菌肽控制海产品食源性致病菌危害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以及研究策略进行了简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孢杆菌抗菌肽 海产品 食源性致病菌 安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散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水产品中六种丁香酚类麻醉剂的残留量 被引量:30
2
作者 陈焕 黄和 +3 位作者 高平 杨嘉丽 黄国方 刘文侠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8-92,102,共6页
建立了同时检测水产品中六种丁香酚类麻醉剂残留量的分散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检测方法。样品经丙酮进行提取,旋转蒸发浓缩后定容,采用分散固相萃取(DSPE)净化,用气相色谱仪进行测定,外标法定量。六种丁香酚类化合物在0.05~10.0μg/m L... 建立了同时检测水产品中六种丁香酚类麻醉剂残留量的分散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检测方法。样品经丙酮进行提取,旋转蒸发浓缩后定容,采用分散固相萃取(DSPE)净化,用气相色谱仪进行测定,外标法定量。六种丁香酚类化合物在0.05~10.0μg/m 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为0.9995~0.9999。又分别在罗非鱼、南美白对虾、鳗鲡以及梭子蟹肌肉样品中添加0.1~1.0mg/kg的混合标准溶液,测定平均回收率在80.3%~103.2%范围内,相对标准偏差在0.7%~5.4%之间。方法的定量限(LOQ),六种丁香酚类化合物(丁香酚、甲基丁香酚、异丁香酚、甲基异丁香酚、乙酸丁香酚酯、乙酰基异丁香酚)均为0.1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 分散固相萃取 水产品 丁香酚类 残留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产品中丁香酚类麻醉剂的残留量 被引量:31
3
作者 陈焕 黄和 +3 位作者 高平 黄国方 刘文侠 李志清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56-160,共5页
建立了同时检测水产品中丁香酚、异丁香酚、甲基丁香酚、甲基异丁香酚、乙酰基异丁香酚5种丁香酚类麻醉剂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样品经乙腈超声提取,正己烷重复脱脂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析,外标法定量。5种丁香酚类麻醉剂在0... 建立了同时检测水产品中丁香酚、异丁香酚、甲基丁香酚、甲基异丁香酚、乙酰基异丁香酚5种丁香酚类麻醉剂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样品经乙腈超声提取,正己烷重复脱脂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析,外标法定量。5种丁香酚类麻醉剂在0.05~10.00μg/m L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高于0.999 0。在添加浓度为0.10~1.00 mg/kg时,平均回收率在80.76%~102.63%,相对标准偏差为0.25%~5.49%。方法的定量限(LOQ)丁香酚、异丁香酚和甲基异丁香酚为0.05 mg/kg,甲基丁香酚、乙酰基异丁香酚为0.10 mg/kg。所建立的方法适合于批量水产品中丁香酚类麻醉剂的残留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水产品 丁香酚类 残留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3种水产品中的T-2毒素与HT-2毒素 被引量:8
4
作者 王小博 施琦 +5 位作者 王雅玲 廖建萌 刘阳 吴移山 高平 励建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164-169,共6页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定量快速检测罗非鱼、南美白对虾和黄金贝中的T-2毒素与HT-2毒素方法。以10 mL乙酸乙酯作为提取溶剂,振荡提取,无水硫酸钠除水,定量移取5 mL提取液氮气吹干后用1 mL含有0.1%甲酸的甲醇-5 mmol/L乙酸铵溶液(3...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定量快速检测罗非鱼、南美白对虾和黄金贝中的T-2毒素与HT-2毒素方法。以10 mL乙酸乙酯作为提取溶剂,振荡提取,无水硫酸钠除水,定量移取5 mL提取液氮气吹干后用1 mL含有0.1%甲酸的甲醇-5 mmol/L乙酸铵溶液(3∶7,V/V)复溶,正己烷脱脂净化,基质匹配法外标定量。3种水产品中T-2毒素和HT-2毒素的检出限分别为2μg/kg和4μg/kg。T-2毒素质量浓度为2~100 ng/mL,HT-2毒素质量浓度为4~200 ng/mL,范围内线性良好。在3种样本中进行3个水平添加实验(n=6),T-2毒素回收率为84.3%~109.9%,HT-2毒素的回收率为90.9%~103.2%。T-2毒素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0%~8.7%,HT-2毒素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6%~10.6%。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度好、精密度高,适用于3种代表性水产品中T-2与HT-2毒素的同时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2毒素 HT-2毒素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产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高平 黄国方 +4 位作者 谢晓琳 黄和 刘文侠 杨嘉丽 陈焕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83-88,共6页
水产品中残留的有机磷农药给人类健康带来重大隐患,建立准确性好、灵敏度高、高效、快速的有机磷残留分析技术已成为重要研究方向。对水产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分析技术及其进展进行综述,评述了前处理方法如提取溶剂的选择、提取方式和净... 水产品中残留的有机磷农药给人类健康带来重大隐患,建立准确性好、灵敏度高、高效、快速的有机磷残留分析技术已成为重要研究方向。对水产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分析技术及其进展进行综述,评述了前处理方法如提取溶剂的选择、提取方式和净化方法包括液-液萃取法、固相萃取法、凝胶渗透色谱净化法、基质固相分散萃取法、固相微萃取法、液相微萃取法、分散固相萃取法等技术在分析中的应用,评价了有机磷农药的仪器检测方法如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等的优缺点,对有机磷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基质效应及其解决方法进行概述,展望了水产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分析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品 有机磷农药 残留 样品前处理 基质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产品中三聚氰胺的含量
6
作者 高平 刘文侠 +3 位作者 黄和 李志清 罗林 黄国方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61-364,共4页
以罗非鱼、南美白对虾和鳗鲡为实验对象,建立了水产品中三聚氰胺的离子对反相液相色谱测定法。用三氯乙酸和乙酸锌溶液超声提取待测物,离心后上清液过MCX阳离子柱净化,氨化甲醇溶液洗脱,水浴氮气吹干,用甲醇水溶液定容过滤后供高效液相... 以罗非鱼、南美白对虾和鳗鲡为实验对象,建立了水产品中三聚氰胺的离子对反相液相色谱测定法。用三氯乙酸和乙酸锌溶液超声提取待测物,离心后上清液过MCX阳离子柱净化,氨化甲醇溶液洗脱,水浴氮气吹干,用甲醇水溶液定容过滤后供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三聚氰胺在0.5~100.0mg/L浓度范围内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2=0.9999。加标水平在0.2~10.0mg/kg时,回收率为87.6%~94.3%,相对标准偏差为3.9%~7.1%,检出限为0.2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水产品 三聚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虾类产品标准中亚硫酸盐限量问题 被引量:3
7
作者 高平 黄国方 +2 位作者 胡琼予 罗林 陈宏 《内陆水产》 2009年第11期31-32,共2页
虾制品肉鲜味美、高蛋白、低脂肪,是营养价值较高的水产食品,也是我国最重要的出口水产品之一。但虾捕获后放置过程中会出现黑斑、黑箍,尤其是头、尾、附肢等部位,虾黑变是评定虾质量的主要指标,会影响虾的商品等级和价格。此外,... 虾制品肉鲜味美、高蛋白、低脂肪,是营养价值较高的水产食品,也是我国最重要的出口水产品之一。但虾捕获后放置过程中会出现黑斑、黑箍,尤其是头、尾、附肢等部位,虾黑变是评定虾质量的主要指标,会影响虾的商品等级和价格。此外,我国虾类采捕季节集中,养殖地域分散,采捕季节温度相对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类 亚硫酸盐 产品标准 水产食品 营养价值 商品等级 虾制品 高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豆菌抗菌脂肽对副溶血弧菌的抑菌机理 被引量:12
8
作者 刘唤明 孙力军 +4 位作者 王雅玲 徐德峰 刘阳 陈宏 唐晓山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201-205,共5页
目的:对纳豆菌抗菌脂肽抑制副溶血弧菌的抑菌机理进行探讨。方法:通过纳豆菌抗菌脂肽对副溶血弧菌生长曲线、细胞超微结构、细胞膜通透性、细胞DNA的作用、细胞蛋白的合成、细胞代谢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探讨纳豆菌抗菌脂肽抑制副溶血弧... 目的:对纳豆菌抗菌脂肽抑制副溶血弧菌的抑菌机理进行探讨。方法:通过纳豆菌抗菌脂肽对副溶血弧菌生长曲线、细胞超微结构、细胞膜通透性、细胞DNA的作用、细胞蛋白的合成、细胞代谢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探讨纳豆菌抗菌脂肽抑制副溶血弧菌的机理。结果:抗菌脂肽可以使副溶血弧菌细胞膜通透性增加,使得细胞内具有紫外吸收的大分子物质泄漏到细胞外;扫描电镜结果表明抗菌脂肽可以导致副溶血弧菌细胞壁破裂或形成孔洞;抗菌脂肽能够和副溶血弧菌DNA体外结合,导致DNA最大吸收峰发生了轻微的蓝移,且产生增色效应;SDS-PAGE分析表明抗菌脂肽对副溶血弧菌蛋白表达未见有明显影响;当抗菌脂肽的质量浓度达到0.6 MIC以上时,其对副溶血弧菌代谢活力的抑制作用显著。结论:纳豆菌抗菌脂肽可使副溶血弧菌的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或形成孔洞导致细胞内一些物质泄漏,使细胞生长受到抑制,进而导致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脂肽 纳豆菌 副溶血弧菌 抑菌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豆菌脂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刘唤明 孙力军 +4 位作者 王雅玲 徐德峰 刘阳 陈宏 唐晓山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9-112,共4页
【目的】研究纳豆菌脂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机理。【方法】通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曲线、细胞膜通透性、细胞蛋白的合成、细胞超微结构、细胞代谢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探讨纳豆菌脂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机理。【结果】脂肽可... 【目的】研究纳豆菌脂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机理。【方法】通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曲线、细胞膜通透性、细胞蛋白的合成、细胞超微结构、细胞代谢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探讨纳豆菌脂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机理。【结果】脂肽可以使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细胞膜通透性增加,使得具有紫外吸收的大分子物质发生泄漏;可以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形成孔洞甚至使细胞断裂;脂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表达未见有明显影响,但可抑制部分蛋白质的合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代谢活力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结论】纳豆菌脂肽可使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或细胞膜形成孔洞导致细胞内物质泄漏,使细胞生长受到抑制,进而导致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豆菌 脂肽 金黄色葡萄球菌 抑菌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高粱粉对高粱小麦混粉品质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琳 刘莉 +2 位作者 刘翀 郑学玲 李利民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3-16,共4页
为了探讨热处理高粱粉对高粱小麦混粉品质的影响,该文以高粱粉和小麦粉为原料,高粱粉通过不同的热处理方式添加到小麦粉中制成混粉,分别测定混粉的各种指标变化并得出热处理的最佳温度及时间,并在最佳条件下,比较添加热处理高粱粉的混... 为了探讨热处理高粱粉对高粱小麦混粉品质的影响,该文以高粱粉和小麦粉为原料,高粱粉通过不同的热处理方式添加到小麦粉中制成混粉,分别测定混粉的各种指标变化并得出热处理的最佳温度及时间,并在最佳条件下,比较添加热处理高粱粉的混粉品质与添加未处理高粱粉混粉的差别。实验得出添加热处理高粱粉之后混粉的粗蛋白含量,面筋含量、黏度降低、降落数值、吸水率等呈上升趋势,热处理可以降低馒头的硬度;添加热处理高粱粉对蛋糕的品质影响很大,明显提高蛋糕的食用品质,改善外观和内部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处理 混粉 糊化特性 质构 感官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环境中T-2毒素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吕鹏莉 陈海燕 +5 位作者 王雅玲 孙力军 张春辉 施琦 徐德峰 叶日英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2期31-36,共6页
离筛选低温环境中T-2毒素的降解菌并探明其生化特性,探究T-2毒素降解微生物生化特性异同点,为T-2毒素降解微生物的检验提供生化判断参考。针对暴露于-20℃低温环境中的低浓度T-2毒素标准品,采用LC-MS/MS定量分析T-2毒素残留量,利用营养... 离筛选低温环境中T-2毒素的降解菌并探明其生化特性,探究T-2毒素降解微生物生化特性异同点,为T-2毒素降解微生物的检验提供生化判断参考。针对暴露于-20℃低温环境中的低浓度T-2毒素标准品,采用LC-MS/MS定量分析T-2毒素残留量,利用营养琼脂培养基(NA)和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共分离出5株降解菌,16S rDNA结合生化鉴定结果为死谷芽胞杆菌(Bacillus vallismortis)、蜡状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弯曲假单胞菌(Pseudomonas geniculata)和尼泊尔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nepalensis)。这些分离株在-20℃条件下对低浓度T-2毒素均有不同程度的降解能力,其中蜡状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降解能力最强,降解率为91%。它们的理化特性具有很多相似性,主要表现在5株菌均不能利用D-塔格糖(d TAG),对ELLMAN都表现出阴性;Bacillus vallismortis Bp1234-7、Pseudomonas geniculata Bp24-4、Staphylococcus nepalensis Bp124-5和Enterobacter cloacae Bp123-7都能分解D-葡萄糖,而Bacillus cereus Bp1234-8不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2毒素 低温 降解微生物 生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HS基团修饰的副溶血性弧菌免疫磁珠制备及其富集性能评价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阳 刘文侠 +3 位作者 孙力军 施琦 邱妹 邓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6期1-4,32,共5页
[目的]制备NHS基团修饰的副溶血弧菌免疫磁珠并评价其富集性能。[方法]采用偶联率确定免疫磁珠最佳制备条件(磁珠粒径、偶联时间和抗体加入量),采用捕捉率确定免疫磁珠最佳富集条件(菌悬液p H、孵育时间和免疫磁珠加入量),并通过方法的... [目的]制备NHS基团修饰的副溶血弧菌免疫磁珠并评价其富集性能。[方法]采用偶联率确定免疫磁珠最佳制备条件(磁珠粒径、偶联时间和抗体加入量),采用捕捉率确定免疫磁珠最佳富集条件(菌悬液p H、孵育时间和免疫磁珠加入量),并通过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精密度和稳定性评价免疫磁珠富集性能。[结果]0.1 m L N2型NHS磁珠可与0.2 m L副溶血弧菌抗血清偶联2 h制备IMB_(VP),加入到副溶血弧菌菌悬液(p H 7.0~7.4)中孵育2 h,IMB_(VP)最佳工作液体积为0.4 m L。该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15 cfu/50 m L)、精密度高(批内变异系数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在3%~6%)、稳定性好(准确度大于91%)。[结论]自制副溶血弧菌免疫磁珠富集性能好,方法工作效率高,成本低,为副溶血弧菌高效快速检测提供了可靠的富集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S基团 副溶血弧菌 免疫磁珠 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虾饲料中7种真菌毒素 被引量:11
13
作者 施琦 杨嘉丽 +3 位作者 王雅玲 廖建萌 郑景娇 孙力军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34-338,共5页
建立了虾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_1(AFB_1)、黄曲霉毒素M_1(AFM_1)、T-2毒素(T-2)、HT-2毒素(HT-2)、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赭曲霉毒素A(OTA)和玉米赤霉烯酮(ZEN)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同时检测方法。样品中加入15 mL乙腈-水(体... 建立了虾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_1(AFB_1)、黄曲霉毒素M_1(AFM_1)、T-2毒素(T-2)、HT-2毒素(HT-2)、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赭曲霉毒素A(OTA)和玉米赤霉烯酮(ZEN)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同时检测方法。样品中加入15 mL乙腈-水(体积比4∶1)和10 mL乙腈饱和正己烷,涡旋混匀,超声提取,MycoSpin^(TM)400多毒素净化柱净化后上机测定。采用Hypersil Gold (150 mm×2.1 mm,5μm)色谱柱进行分离,以甲醇-水(含0.03%氨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在电喷雾电离模式下正、负离子同时扫描检测,基质匹配外标法定量。在优化条件下,7种真菌毒素的线性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1,检出限为1.83~12.63μg/kg。在高、中、低3个加标水平下,各目标毒素的回收率为87.5%~116%,相对标准偏差为2.4%~18%。该法可为水产饲料中多种真菌毒素的同时检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毒素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 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鞘桔青霉Asc2-4培养基和溶氧条件优化对产油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罗正东 高平 +2 位作者 雷晓凌 刘焕明 钟敏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102-107,共6页
【目的】优化海鞘(Pyrosomella verticilliata)桔青霉(Penicillium citrinum)Asc2-4培养基和溶氧条件,以提高其生物量和产油率。【方法】采用单因素法优化培养基碳氮源及碳氮源比,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无机盐,采用组合法优化溶氧条件,通过... 【目的】优化海鞘(Pyrosomella verticilliata)桔青霉(Penicillium citrinum)Asc2-4培养基和溶氧条件,以提高其生物量和产油率。【方法】采用单因素法优化培养基碳氮源及碳氮源比,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无机盐,采用组合法优化溶氧条件,通过干质量法、酸热提油法及气相色谱法评价优化结果。【结果】经培养基优化,确定碳源为葡萄糖,葡萄糖质量浓度为100g/L,氮源种类为蛋白胨+酵母膏(1∶1),碳氮比为100,无机盐配比为KH2PO44 g/L、MgSO4150 mg/L、FeCl330.0μg/L;溶氧组合优化条件为转速220 r/min,250 mL锥形瓶装液量100m L。最终生物量和油脂质量浓度分别提高至19.90、8.76g/L,比未优化前约提高1.5倍和20倍;发酵油的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达53.37%,其中油酸和亚油酸皆达到26%以上。【结论】优化后菌株的产油性能大幅提高,该菌有作为生产油酸和亚油酸的工业菌种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青霉 海鞘 产油性能 培养基优化 溶氧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