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经济带连片特困区的发展现状:基于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分析
1
作者 张璇 向净云 +1 位作者 郝建明 刘寅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7期141-145,共5页
为我国长江经济带连片特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在地理国情普查成果中,提取水资源、土地资源、交通资源和生态资源空间要素,结合社会经济统计数据,采用空间统计方法,测算长江经济带连片特困区的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等,并对其自然... 为我国长江经济带连片特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在地理国情普查成果中,提取水资源、土地资源、交通资源和生态资源空间要素,结合社会经济统计数据,采用空间统计方法,测算长江经济带连片特困区的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等,并对其自然条件和空间开发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连片特困区以坡度较大、生态质量较好的生态空间为主,水资源普遍缺乏,空间开发适宜度低或较低;经济发展整体处于较低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值均低于全域均值;该区域保护指向性强,不适宜大规模工业化和城镇化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国情普查 连片特困区 空间统计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cScene的丘陵地区土地整治三维可视化方法 被引量:6
2
作者 张桀滈 李江风 +2 位作者 谭旭 陈万旭 郑亮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6期203-203,204-207,共2页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耕地保护压力的增大,土地整治作为提高耕地数量和质量的有效措施,将处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有效提高土地整治规划设计质量,也变得尤为重要。运用三维建模技术,研究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耕地保护压力的增大,土地整治作为提高耕地数量和质量的有效措施,将处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有效提高土地整治规划设计质量,也变得尤为重要。运用三维建模技术,研究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平台上构建土地整治三维场景的技术方法,在总结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低山丘陵地区的土地整治项目,提出了1套土地整治项目三维场景的构建方案;并且以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高桥镇土地整治项目为例,建立土地整治三维场景,实现了土地整治三维可视化。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案可以有效生成土地整治三维场景,地形地物匹配情况较好,三维可视化效果好;最后,对基础数据获取、三维建模等方面的技术进行讨论,提出了未来对该领域研究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Scene 地理信息系统 土地整治 规划设计 三维建模 三维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URF的图像配准改进算法 被引量:18
3
作者 潘建平 郝建明 赵继萍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0-115,共6页
针对传统的加速鲁棒性特征(speeded-up robust features,SURF)算法在图像配准中的应用现状,结合图像分块策略和相对距离理论,提出一种基于SURF的图像配准改进算法。通过图像分块策略改善提取特征点分布的均匀性;在SURF算法初匹配基础上... 针对传统的加速鲁棒性特征(speeded-up robust features,SURF)算法在图像配准中的应用现状,结合图像分块策略和相对距离理论,提出一种基于SURF的图像配准改进算法。通过图像分块策略改善提取特征点分布的均匀性;在SURF算法初匹配基础上,引用相对距离理论剔除异常匹配点,从而提高特征点匹配的精度和可靠性。选取覆盖重庆市沙坪坝实验区的Quick Bird卫星数据,以特征点正确匹配率和均方根误差RMSE为量化指标,对所提出的SURF改进算法的图像配准效果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SURF算法的特征点正确匹配率达到88%以上,高于传统SURF算法的76%。通过相对距离剔除误匹配点后,最终配准结果的RMSE达到2.69个像元,符合图像配准的基本需求(RMSE在2个像元左右),具有一定的应用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鲁棒性特征(SURF) 分块策略 相对距离理论 图像配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施POI的局部空间同位模式挖掘及范围界定 被引量:17
4
作者 禹文豪 艾廷华 周启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11,共6页
不同类型城市基础设施之间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旨在发现该类知识的空间同位模式挖掘(Spatial Co-location Pattern Mining)可为商业布局、城市规划和区域管理等应用提供重要的决策支持。然而,传统的同位模式分析方法往往基于全局统计... 不同类型城市基础设施之间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旨在发现该类知识的空间同位模式挖掘(Spatial Co-location Pattern Mining)可为商业布局、城市规划和区域管理等应用提供重要的决策支持。然而,传统的同位模式分析方法往往基于全局统计指标,容易忽略空间关系在局部地理范围内的强显著性。该文针对该缺陷,给出了局部普遍性度量指标,并基于地理学第一定律的区位影响构建邻近关系影响域,进而界定同位特征显著的局部范围。通过深圳市POI点同位模式挖掘实验,分析了POI基础设施在城市空间分布上的关联模式与依赖关系,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较其他挖掘方法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数据挖掘 同位模式 范围界定 城市设施 PO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知识和模型的专题图一体化编制方法 被引量:9
5
作者 梁磊 周启 任东宇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35-139,共5页
针对目前专题地图编制要求作业人员具备专业知识进行大量的地理数据、专题统计数据处理和繁琐的专题图设计导致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本文通过研究专题地图编制流程,总结了地图设计过程中的内容设计、版式设计、符号色彩设计、整饰设计等... 针对目前专题地图编制要求作业人员具备专业知识进行大量的地理数据、专题统计数据处理和繁琐的专题图设计导致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本文通过研究专题地图编制流程,总结了地图设计过程中的内容设计、版式设计、符号色彩设计、整饰设计等知识体系,并将地图设计流程结构化、模型化,用信息化的语言存储地图设计的各个过程,构建地图设计的知识规则库,然后基于地理要素和专题要素符号化机制构建制图模型,最后结合上述方法采用计算机编程技术研发了专题地图一体化编制系统,并运用系统进行试验样图编制。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提升专题图制图效率,为专题地图生产编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规则库 制图模型 专题图 地图设计 地图编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域单元的岷江上游泥石流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5
6
作者 李炫 杨本勇 +2 位作者 范建容 张建强 李磊磊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35-339,共5页
泥石流的形成需要具备高陡的地形、充足的水源以及丰富而松散的固体物源三个基本条件,当山区小流域具备上述条件时,都有发生泥石流的可能。选取岷江上游区域作为研究区,以数字高程模型(DEM)作为基础数据,运用均值变点法和河网密度法结... 泥石流的形成需要具备高陡的地形、充足的水源以及丰富而松散的固体物源三个基本条件,当山区小流域具备上述条件时,都有发生泥石流的可能。选取岷江上游区域作为研究区,以数字高程模型(DEM)作为基础数据,运用均值变点法和河网密度法结合遥感影像,实现研究区内小流域划分;针对影响泥石流形成的三个基本条件,以小流域作为评价单元,选取地层岩性、断裂密度、平均坡度、形状系数、沟道比降、24h最大降雨量等六个评价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各因子的权重,实现岷江上游地区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评价的结果能较好的反映出岷江上游的泥石流灾害分布情况,为该区泥石流灾害的防治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岷江上游 流域单元 危险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交通网络通达性监测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李维庆 杜晶 +1 位作者 张璇 田忠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78-986,共9页
目前对长江经济带域内交通网络的连通性状态尚无准确监测和评价,该文以2015年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成果、2016年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成果以及相关行业专题资料为数据源,设计长江经济带交通网络通达性监测方法,并以此分析2015—2016年... 目前对长江经济带域内交通网络的连通性状态尚无准确监测和评价,该文以2015年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成果、2016年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成果以及相关行业专题资料为数据源,设计长江经济带交通网络通达性监测方法,并以此分析2015—2016年长江经济带的交通网络通达性变化状况,为长江经济带域内交通网络规划提供科学数据支撑.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靠近核心区域的交通通达性较好,而趋于边缘区域的则较差,且核心交通网络通达性已由原来的中心城市逐渐向较边缘城市扩散.较边缘的城市借助自身的优势已发展至通达性较好的水平,每一个通达性较好的区域都可以作为一个中心点逐步变成核心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交通网络 通达性 变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ebGL在线动态地图服务框架设计 被引量:13
8
作者 马炅妤 李平 +1 位作者 周启 李维庆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8-122,共5页
针对在线动态地图的交互性强、制图过程灵活、数据复杂多样、受众面广等特点及优势,本文基于WebGL技术设计了一种在线动态地图服务架构。该架构通过设计面向海量矢量数据的在线地图数据模型,定义在线地图切片的存储结构,并充分利用计算... 针对在线动态地图的交互性强、制图过程灵活、数据复杂多样、受众面广等特点及优势,本文基于WebGL技术设计了一种在线动态地图服务架构。该架构通过设计面向海量矢量数据的在线地图数据模型,定义在线地图切片的存储结构,并充分利用计算机硬件加速能力,实现了海量矢量切片数据的快速可视化和动态更新。为检验方法的可行性,利用该框架研发了某县的"多规合一"地理信息服务平台,结果表明,该框架提升了在线动态地图平台的实用性和操作性,为在线动态地图服务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动态地图 矢量切片 WEBGL 动态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耕地后备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9
作者 谭旭 周松 杨霄翼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7期86-90,共5页
为四川省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决策依据,结合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以县域为研究单元,利用地统计方法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四川省耕地后备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四川省耕地后备资源中可开垦土地占96.89%... 为四川省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决策依据,结合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以县域为研究单元,利用地统计方法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四川省耕地后备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四川省耕地后备资源中可开垦土地占96.89%,其中,其他草地占76.39%,裸地占12.87%;可复垦土地仅占3.11%。耕地后备资源数量的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多集中分布于川南地区,川东和川西分布较少;可开垦土地资源空间分布与耕地后备资源基本一致,可复垦土地多分布于四川盆地。海拔高程、平整系数、地貌类型、耕地面积及城镇化率等因素是四川省耕地后备资源空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自然因素占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后备资源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地理探测器 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