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菜籽膨化-预榨加工工艺生产实践 被引量:5
1
作者 张谦益 包李林 +1 位作者 熊巍林 李敏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12,共3页
通过生产实践,详细对膨化机替代蒸炒锅的油菜籽膨化-预榨新工艺进行了介绍。通过对油菜籽膨化机工艺参数、操作方法的阐述,表明在油菜籽加工过程中,采用膨化-预榨工艺具有工艺路线短、操作简便、生产成本低、产品质量好等特点,非常适合... 通过生产实践,详细对膨化机替代蒸炒锅的油菜籽膨化-预榨新工艺进行了介绍。通过对油菜籽膨化机工艺参数、操作方法的阐述,表明在油菜籽加工过程中,采用膨化-预榨工艺具有工艺路线短、操作简便、生产成本低、产品质量好等特点,非常适合中小企业新建油厂和老厂的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籽 膨化 预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浓香菜籽油中特征风味物质的研究 被引量:30
2
作者 张谦益 包李林 +3 位作者 熊巍林 邹燕娣 姜黎 汪增乾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3-28,共6页
以贵州、四川、安徽、湖北、湖南、江苏和内蒙7省油菜籽为原料,经烘炒热榨制取浓香菜籽油,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浓香菜籽油中风味物质进行萃取和分离鉴定,在此基础上引入相对活度值法(ROAV)对... 以贵州、四川、安徽、湖北、湖南、江苏和内蒙7省油菜籽为原料,经烘炒热榨制取浓香菜籽油,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浓香菜籽油中风味物质进行萃取和分离鉴定,在此基础上引入相对活度值法(ROAV)对鉴定出的风味物质进行活度分析,提取其中的特征风味物质。结果显示:甲烯丙基氰、4-异硫氰酸酯-1-丁烯、壬醛、2,3,5,6-四氟苯甲醚、2,5-二甲基吡嗪是不同产地浓香菜籽油的共同特征风味物质。同时因产地不同浓香菜籽油又表现出风味差异,贵州、四川菜籽油中硫甙降解产物含量较高,表现出浓郁的辛辣味;湖北菜籽油中吡嗪类化合物含量较高,表现出浓郁的焙烤香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菜籽油 特征香气成分 相对气味活度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炼对菜籽油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4
3
作者 马齐兵 包李林 +3 位作者 熊巍林 张谦益 李敏利 金瑚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18,35,共4页
菜籽油在精炼过程中,其理化指标和微量成分会发生变化,而这些变化对菜籽油的品质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取同一批次各精炼工序中的4种菜籽油(毛油、中和油、脱色油、脱臭油),对其进行分析测定,研究精炼对油脂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精炼后的... 菜籽油在精炼过程中,其理化指标和微量成分会发生变化,而这些变化对菜籽油的品质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取同一批次各精炼工序中的4种菜籽油(毛油、中和油、脱色油、脱臭油),对其进行分析测定,研究精炼对油脂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精炼后的菜籽油酸值、过氧化值、色泽、含磷量均下降;V_E、甾醇、多酚、角鲨烯含量显著降低,损失率分别为27.82%、25.34%、91.21%、79.69%;反式脂肪酸和3-氯丙醇含量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籽油 精炼 理化指标 微量成分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胶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植物油中的特丁基对苯二酚含量 被引量:9
4
作者 金瑚 熊巍林 +3 位作者 包李林 周青燕 邹燕娣 林俞霞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58-261,共4页
建立了硅胶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植物油中特丁基对苯二酚(Tert-Butylhydroquinone,TBHQ)含量的方法。该实验对硅胶的用量、油样量、洗脱剂的极性、流速和层析柱规格进行了优化组合。分别用3.1μg、5.4μg和13.6μg作加标回收率和... 建立了硅胶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植物油中特丁基对苯二酚(Tert-Butylhydroquinone,TBHQ)含量的方法。该实验对硅胶的用量、油样量、洗脱剂的极性、流速和层析柱规格进行了优化组合。分别用3.1μg、5.4μg和13.6μg作加标回收率和精密度试验,其回收率在95.6%~103.7%,RSD%为3.5%~5.1%,且同一样品的TBHQ含量测定结果与NY/T1602—2008测定的基本一致,说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重复性,可用于植物油中TBHQ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胶 高效液相色谱 特丁基对苯二酚 植物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鼻在两种类型浓香菜籽油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8
5
作者 张谦益 包李林 +3 位作者 熊巍林 邹燕娣 姜黎 汪增乾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44-146,共3页
采用电子鼻对6种不同炒籽温度和7种不同原料产地油菜籽分别制取的两种类型浓香菜籽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通过采集各样品气味信息,电子鼻能够灵敏地检测到浓香菜籽油的香气差异,经数据主成分分析判定,电子鼻既可以很好地区分不同炒籽... 采用电子鼻对6种不同炒籽温度和7种不同原料产地油菜籽分别制取的两种类型浓香菜籽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通过采集各样品气味信息,电子鼻能够灵敏地检测到浓香菜籽油的香气差异,经数据主成分分析判定,电子鼻既可以很好地区分不同炒籽温度的菜籽油样品,又可以区分不同原料产地的菜籽油样品,因此利用电子鼻技术能建立一种客观、快速区分不同工艺或不同原料浓香菜籽油的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鼻 浓香菜籽油 不同炒籽温度 不同产地油菜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植物油中的TBHQ含量 被引量:8
6
作者 熊巍林 包李林 +4 位作者 邹燕娣 金瑚 李敏利 张谦益 万聪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43-145,共3页
建立了植物油中TBHQ的中性氧化铝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分别用TBHQ标准溶液10、25μg/m L和50μg/m L进行加标回收率和精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加标回收率在100.0%~103.0%之间,RSD为2.0%~6.0%,说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重现... 建立了植物油中TBHQ的中性氧化铝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分别用TBHQ标准溶液10、25μg/m L和50μg/m L进行加标回收率和精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加标回收率在100.0%~103.0%之间,RSD为2.0%~6.0%,说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重现性。研究表明,该方法操作简便,油脂净化完全,结果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油 TBHQ 中性氧化铝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油-无机陶瓷膜-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在油脂精炼洗涤废水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张谦益 包李林 +3 位作者 熊巍林 钟强 李敏利 李小元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8-91,共4页
针对原有油脂精炼洗涤废水处理工艺存在的问题,采用新的隔油-无机陶瓷膜-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工艺进行技术改造。生产实践表明,经两级隔油处理后的洗涤废水通过无机陶瓷膜过滤处理后,有效降低了废水中的污染物浓度以及难以生化降解的... 针对原有油脂精炼洗涤废水处理工艺存在的问题,采用新的隔油-无机陶瓷膜-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工艺进行技术改造。生产实践表明,经两级隔油处理后的洗涤废水通过无机陶瓷膜过滤处理后,有效降低了废水中的污染物浓度以及难以生化降解的油和皂脚,再运用改进的生化处理方法,确保了废水稳定达标排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脂精炼废水 隔油 无机陶瓷膜 水解酸化 生物接触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香菜籽油挥发性风味成分的鉴定 被引量:20
8
作者 张谦益 包李林 +1 位作者 熊巍林 文晓东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8-80,共3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浓香菜籽油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该浓香菜籽油的主要挥发性风味成分为硫甙降解产物、氧化挥发物(醛、醇、酮等)及杂环类物质,其中硫甙降解产物以甲基腈...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浓香菜籽油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该浓香菜籽油的主要挥发性风味成分为硫甙降解产物、氧化挥发物(醛、醇、酮等)及杂环类物质,其中硫甙降解产物以甲基腈、5–氰基–1–戊烯、苯基丙腈、4–异硫氰基–1–丁烯为主,氧化挥发物以1,5–己二烯–3–醇、3,5–二甲氧基乙酰基苯基酮和糠醛为主,杂环类物质则以吡嗪类化合物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菜籽油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挥发性风味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稀释植物油直接进样石墨炉原子吸收测定铅含量 被引量:4
9
作者 熊巍林 包李林 +2 位作者 周青燕 邹燕娣 林俞霞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42-144,153,共4页
建立了溶剂稀释植物油直接进样石墨炉原子吸收测定铅含量的方法。以磷酸二氢铵和硝酸镁混合溶液为基体改进剂,正丁醇溶解植物油,形成均匀透明的溶液,利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植物油中的铅含量。优化了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参... 建立了溶剂稀释植物油直接进样石墨炉原子吸收测定铅含量的方法。以磷酸二氢铵和硝酸镁混合溶液为基体改进剂,正丁醇溶解植物油,形成均匀透明的溶液,利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植物油中的铅含量。优化了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参数。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该方法在铅质量浓度0~80μ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6),精密度实验RSD为3.4%~5.8%,检出限为3.2μg/L,回收率为96.0%~104.0%,RSD为3.6%~4.2%。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回收率好,适用于植物油中的铅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油 直接进样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油中甾醇含量快速测定方法 被引量:3
10
作者 邹燕娣 包李林 +2 位作者 熊巍林 周青燕 林俞霞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2-105,共4页
在GB/T 25223-2010基础上,对植物油中甾醇含量的检测方法进行了简化和优化,并对优化后的方法进行了重复性、比对和准确率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选用胆固醇为内标物,氧化铝层析提取不皂化物作为待检样品,样品中不加硅烷化试剂,使得方法更简... 在GB/T 25223-2010基础上,对植物油中甾醇含量的检测方法进行了简化和优化,并对优化后的方法进行了重复性、比对和准确率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选用胆固醇为内标物,氧化铝层析提取不皂化物作为待检样品,样品中不加硅烷化试剂,使得方法更简便,快速,成本更低。简化后的方法实验重复性RSD为0.012%~3.4%;豆甾醇加标实验回收率为94.07%~104.0%,说明该方法的重复性和准确性良好,能较好地应用在植物油中甾醇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甾醇 植物油 气相色谱 检测 优化 快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pozyme TL IM催化合成中长链脂肪酸甘油三酯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颖 熊巍林 +2 位作者 汪增乾 李敏利 姜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7-40,63,共5页
为探索高含量中长链脂肪酸甘油三酯(MLCT)和低成本的酶法催化合成MLCT工艺,以一级菜籽油为原料,采用脂肪酶Lipozyme TL IM酶法催化酯交换合成MLCT,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底物配比(菜籽油与中链甘油三酯质量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酶... 为探索高含量中长链脂肪酸甘油三酯(MLCT)和低成本的酶法催化合成MLCT工艺,以一级菜籽油为原料,采用脂肪酶Lipozyme TL IM酶法催化酯交换合成MLCT,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底物配比(菜籽油与中链甘油三酯质量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酶添加量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MLCT合成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的MLCT合成工艺条件为底物配比3∶1、反应时间4 h、反应温度50℃、酶添加量8%(基于底物的质量),在此条件下MLCT含量达到87.50%。优化的MLCT合成工艺具有MLCT含量高,反应时间短、反应温度低的优势,可降低能耗及减少酶失活,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酶 中长链脂肪酸甘油三酯 酯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油中苯并(a)芘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青燕 邹燕娣 +3 位作者 包李林 熊巍林 林俞霞 张谦益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37-139,共3页
采用先皂化再层析洗脱的方法对样品进行前处理,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植物油中苯并(a)芘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建立的方法加标回收率为99. 5%~106%,RSD为0. 68%~3. 6%,前处理具有成本低(<10元/样)、耗时短(60 min),试剂无水乙... 采用先皂化再层析洗脱的方法对样品进行前处理,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植物油中苯并(a)芘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建立的方法加标回收率为99. 5%~106%,RSD为0. 68%~3. 6%,前处理具有成本低(<10元/样)、耗时短(60 min),试剂无水乙醇无毒、环保的优点,适用于大批量植物油中苯并(a)芘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A)芘 植物油 高效液相色谱 前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葵花籽油中蜡质脱除工艺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颖 包李林 +3 位作者 熊巍林 汪增乾 金瑚 姜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8-32,共5页
以高油酸葵花籽原油为原料,采用冷冻脱蜡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研究了养晶时间、养晶温度、硅藻土添加量、搅拌速率对脱蜡效果的影响,并对脱蜡前后葵花籽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最优脱蜡工艺条件为养晶时间16 h... 以高油酸葵花籽原油为原料,采用冷冻脱蜡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研究了养晶时间、养晶温度、硅藻土添加量、搅拌速率对脱蜡效果的影响,并对脱蜡前后葵花籽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最优脱蜡工艺条件为养晶时间16 h、养晶温度11℃、硅藻土添加量1.5%、搅拌速率8 r/min,在此条件下脱蜡葵花籽油中蜡质含量为22.50 mg/kg;脱蜡前后葵花籽油脂肪酸组成无显著变化,说明脱蜡不会影响葵花籽油的脂肪酸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葵花籽油 脱蜡 脂肪酸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浊度仪法快速测定菜籽油中蜡质含量 被引量:1
14
作者 万聪 邹燕娣 +4 位作者 金瑚 李敏利 张谦益 包李林 熊巍林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9-132,共4页
为了适应菜籽油中蜡质含量快速测定的要求,根据植物油中的蜡质在低温时会结晶析出,引起植物油浊度变化,利用浊度仪建立了菜籽油中蜡质含量的快速测定方法。考察了溶剂种类、溶剂与油的体积比(溶剂比)、冷却时间对菜籽油中蜡质含量测定... 为了适应菜籽油中蜡质含量快速测定的要求,根据植物油中的蜡质在低温时会结晶析出,引起植物油浊度变化,利用浊度仪建立了菜籽油中蜡质含量的快速测定方法。考察了溶剂种类、溶剂与油的体积比(溶剂比)、冷却时间对菜籽油中蜡质含量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丙酮为溶剂、溶剂比为1∶1、冷却时间为30 min,在蜡质含量为0~250 mg/kg时,所建立方法的线性方程为Y=0.078 7X-0.036 5,相关系数R2=0.999,加标回收率为87.84%~110.4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13%~2.89%。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可行性,数据分析简单,对操作人员的专业要求不高,适合工厂蜡质含量的监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籽油 浊度仪 蜡质含量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菜籽粕贮藏条件的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敏利 包李林 +1 位作者 熊巍林 张谦益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3-195,共3页
针对菜籽粕的生理特性,阐述菜籽粕水分含量、粗灰分含量、粕温及环境温湿度对菜籽粕贮藏期间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菜籽粕水分含量≤12%,灰分含量≤8.5%,入库粕温≤40℃,库内温度≤40℃、相对湿度≤70%,可确保菜籽粕的安全贮藏。
关键词 菜籽粕 水分 粗灰分 温度、湿度 贮藏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菜籽油中蜡含量快速测定方法的研究
16
作者 邹燕娣 包李林 +4 位作者 熊巍林 金瑚 李敏利 张谦益 万聪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44-146,共3页
建立了一种菜籽油中蜡含量的快速检测方法。根据蜡质在冰水混合浴中结晶析出的特性,利用高灵敏度的浊度仪测其浑浊度来确定蜡含量。结果表明:该方法测定的蜡含量在0~250 mg/k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10、20、30 mg/kg和60 mg/kg的加... 建立了一种菜籽油中蜡含量的快速检测方法。根据蜡质在冰水混合浴中结晶析出的特性,利用高灵敏度的浊度仪测其浑浊度来确定蜡含量。结果表明:该方法测定的蜡含量在0~250 mg/k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10、20、30 mg/kg和60 mg/kg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75.0%~89.0%,71.5%~88.5%,83.3%~102.3%和90.0%~103.3%;对同一未脱蜡菜籽油和脱蜡菜籽油中的蜡含量测定结果分别为30.0~33.9 mg/kg和12.7~13.3 mg/kg。说明该法结果准确、重现性较好,且操作简便、耗时短,可应用于菜籽油中微量蜡质的快速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籽油 浊度仪 蜡质 微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榨脱皮菜籽油氧化稳定性研究
17
作者 张谦益 包李林 +1 位作者 熊巍林 李敏丽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5-16,共2页
油菜籽是我国最重要油料作物之一,冷榨脱皮菜籽油是绿色、无污染食用油脂产品。该研究采用Schaal烘箱加速法,以TBHQ、PG、VE为抗氧化剂、V_C为增效剂,及过氧化值为试验指标,研究光线、温度等对冷榨脱皮菜籽油抗氧化性能影响。结果表明,... 油菜籽是我国最重要油料作物之一,冷榨脱皮菜籽油是绿色、无污染食用油脂产品。该研究采用Schaal烘箱加速法,以TBHQ、PG、VE为抗氧化剂、V_C为增效剂,及过氧化值为试验指标,研究光线、温度等对冷榨脱皮菜籽油抗氧化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光线、温度对冷榨脱皮菜籽油氧化过程均有影响,且温度影响显著;TBHQ对冷榨脱皮菜籽油具有良好抗氧化效果,V_C具有协同增效作用,而PG和VE则无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籽油 抗氧化 过氧化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